三峡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三峡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三峡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三峡》阅读理解题含答案一、原句回答。

1、写出山的高峻、陡峭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高峻,江水的狭窄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迅疾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或: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4、表现了春冬三峡山水的美丽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5、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璧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二、回答问题。

1、第四段写秋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2、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以想到李白的哪首诗中的哪两句?答:《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

答:夏:险春:秀秋:凄4、第三段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答:突出秋天三峡的凄冷。

5、文章第一段总写三峡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6、文中写出了三峡江水的什么特点?李白有一首诗表达了与它相同的的情景,你能默写这首诗吗?(三峡的景色吸引了许多迁客骚人,三峡文化业源远流长,请写出关于三峡的两句诗。

)答:湍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是仰视。

(提示:从视觉角度)8、在三峡景物描写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对祖国河山雄伟秀丽景色的热爱赞美之情9、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幅对联。

答:素湍绿潭三峡水,林寒涧肃秋日山。

10、给本文分为两层,概括各层大意及中心思想。

答:①写三峡两岸的山的特点②按夏、冬、春、秋的顺序,写三峡的水势。

主题: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11、作者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答: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是承水势的涨落安排,先写夏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再春冬合写,是因春冬风平浪静;最后写秋无水枯谷空,三峡内一片悲凉气氛,也是顺势而下,合情合理。

《三峡》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三峡》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三峡》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一、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完成l ~5题。

(11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3分)导游词:二、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完成l ~5题。

(12分) 三峡大坝新姿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略无阙.处阙:②虽乘奔.御风奔: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三峡》阅读附答案

《三峡》阅读附答案

《三峡》阅读附答案《三峡》阅读附答案1[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③不以疾也。

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6.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8.[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分,各2分)9.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入蜀记》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三峡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三峡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三峡》浏览懂得题含答案一、原句答复.1、写出山的高大.峻峭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从正面衬着了山岳的高大,江水的狭小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比较的办法表示夏季江水迅疾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朝发白帝,暮至江陵.4、表示了春冬三峡山川的俏丽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5、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璧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文顶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述了山形的挺立平缓,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暮秋的凄婉优美.二、答复问题.1、第四段写秋景应用了如何的手段?正正面描述相联合.2、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以想到李白的哪首诗中的哪两句?答:《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3、请分离用一个字归纳综合夏.春.秋季的景物特点.答:夏:险春:秀秋:凄4、第三段写“高猿长啸”有什么感化?答:凸起秋天三峡的凄冷.5、文章第一段总写三峡特点:山高岭连,中央狭小.6、文中写出了三峡江水的什么特点?李白有一首诗表达了与它雷同的的情景,你能默写这首诗吗?(三峡的风景吸引了很多迁客骚人,三峡文化业积厚流光,请写出关于三峡的两句诗.)答:平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是仰视.(提醒:从视觉角度)8、在三峡景物描述中,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惟情感?答:表达了对故国河山宏伟秀丽风景的酷爱赞扬之情9、文章描述了三峡俏丽的风光,请你应用文中的词句,构成一幅春联.答:素湍绿潭三峡水,林寒涧肃秋天山.10、给本文分为两层,归纳综合各层大意及中间思惟.答:①写三峡两岸的山的特点②按夏.冬.春.秋的次序,写三峡的水势.主题:经由过程对三峡四时山川景物的描述,表示了三峡的绚丽风光.11、作者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次序写?答: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点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是承水势的涨落安插,先写夏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阴险迅疾,最具特点;再春冬合写,是因春冬河清海晏;最后写秋无水枯谷空,三峡内一片悲惨氛围,也是顺势而下,合情合理.12、文章2.3.4段分离写了三峡夏.春.冬.秋四时如何的风景?答:①写三峡炎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②写三峡春冬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秀丽风景③写三峡秋季晴初霜旦的凄清风景.13、三峡的奇不雅数不堪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合的特点,对这些俏丽的景不雅作者并未细加描述,仅以寥寥数笔勾画三峡的山势,如许叙写有何意?答:作者重点写山势,凸起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两岸带来的四时不合的风景作了铺垫.。

(完整版)文言文《三峡》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

(完整版)文言文《三峡》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

文言文《三峡》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文言文《三峡》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3.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参考答案:1.D2.A3.B(二)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属引凄异()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②春冬:③秋季: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飞奔的马②连续2.B3.①水势迅急凶猛②景色秀丽奇绝③萧瑟凄凉4.①三峡七百里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阅读《三峡》附答案

阅读《三峡》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 (2016北京中考)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2分)(1)沿溯阻绝溯:(2)属引凄异属:2 . (2016北京中考)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2016北京中考)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3分)4. (2016北京中考)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分)(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2) 当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想到的古诗句是:5.(2022丰台一模)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沿溯阻绝.络绎不绝.精妙绝.伦悬崖绝.壁B. 月色入户.夜不闭户.安家落户.家喻户.晓C. 不以疾.也奋笔疾.书眼疾.手快大声疾.呼D. 步.于中庭邯郸学步.昂首阔步.步.履蹒跚6.(2022丰台一模) 下列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2 分)【甲】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三峡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三峡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三峡》阅读懂得题含答案之袁州冬雪创作一、原句回答.1、写出山的高峻、陡峭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从正面渲染了山峰的高峻,江水的狭窄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比较的方法表示夏日江水迅疾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朝发白帝,暮至江陵.4、表示了春冬三峡山水的斑斓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5、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璧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画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二、回答问题.1、第四段写秋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正正面描述相连系.2、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以想到李白的哪首诗中的哪两句?答:《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3、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答:夏:险春:秀秋:凄4、第三段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答:突出秋天三峡的凄冷.5、文章第一段总写三峡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6、文中写出了三峡江水的什么特点?李白有一首诗表达了与它相同的的情景,你能默写这首诗吗?(三峡的风光吸引了许多迁客骚人,三峡文化业源远流长,请写出关于三峡的两句诗.)答:湍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是仰视.(提示:从视觉角度)8、在三峡景物描述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对祖国河山雄伟秀丽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9、文章描述了三峡斑斓的风光,请你操纵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幅对联.答:素湍绿潭三峡水,林寒涧肃秋日山.10、给本文分为两层,概括各层大意及中心思想.答:①写三峡两岸的山的特点②按夏、冬、春、秋的顺序,写三峡的水势.主题: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述,表示了三峡的壮丽风光.11、作者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答: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是承水势的涨落安插,先写夏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再春冬合写,是因春冬风平浪静;最后写秋无水枯谷空,三峡内一片悲惨气氛,也是顺势而下,合情合理.12、文章2、3、4段分别写了三峡夏、春、冬、秋四季怎样的风光?答:①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②写三峡春冬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奇丽风光③写三峡秋季晴初霜旦的凄清风光.13、三峡的奇观数不堪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分歧的特点,对这些斑斓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画,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意?答: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两岸带来的四季分歧的风光作了铺垫.。

三峡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三峡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三峡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三峡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一」[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沿溯阻绝()?(2)猛浪若奔()(3)故渔者歌曰()?(4)经纶世务者()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0.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

(2分)(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文言文语句中常常省略了一些部分。

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部分。

(2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急湍甚()箭32.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____________。

《三峡》阅读附答案

《三峡》阅读附答案

《三峡》阅读附答案《三峡》阅读附答案「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略无阙处()(2)沿溯阻绝()(3)绝t()(4)飞漱其间()(5)高猿长啸()(6)属引凄异()2.将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描写三峡空荡,给人以悲哀婉转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工程蓄水之时,面对汹涌澎湃的江水,我们不由想起《三峡》中表现夏水湍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划线字。

(1)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2)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3)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4)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你到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理由。

《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良多趣味( ) (2)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中用“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3. 昔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加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征及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良多趣味( ) (2)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中用“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3. 昔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加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征及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三峡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三峡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三峡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三峡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一」文言文阅读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沿溯阻绝溯迎而上B.则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C.绝巘多生怪柏群响毕绝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自非亭午夜分熟视之,自以为不如B.或王命急宣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来源:]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故渔者歌曰既克,公问其故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 !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

(2分)江水又东①,迳②巫峡,杜宇③所凿以通江水也。

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④无恒故也。

(或许这是郡县治所地址常有迁移变动的缘故吧)”【注释】①东:向东流。

第10课《三峡》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第10课《三峡》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第10课《三峡》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三峡(节选)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

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飞漱其间②念无与为乐者(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奔向小康B.绝山献多生怪柏络绎不绝C.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止于至善(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4)品读美文,赏析美景。

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景物(特点)概括名句赏析三峡(节选) 夏天和春冬重点写水。

夏季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春冬季①,优美雅致。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夜游承天寺,通过写月光和②两种景物,描绘出一种空灵的境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③。

①___②___③___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庐山记(节选)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①,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苍酽一色②,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③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注]①所:表示约数。

②山沈沈(tántán)苍酽(yàn)一色:形容山极为深邃,一片浓郁的深青色。

文言文《三峡》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

文言文《三峡》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

文言文《三峡》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三峡郦道元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3.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参考答案:1.D 2.A 3.B (二)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属引凄异()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②春冬:③秋季: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飞奔的马②连续2.B 3.①水势迅急凶猛②景色秀丽奇绝③萧瑟凄凉4.①三峡七百里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三峡阅读及答案15篇

三峡阅读及答案15篇

三峡阅读及答案三峡阅读及答案15篇三峡阅读及答案1三峡(节选)余秋雨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

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

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

“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

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

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

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

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

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

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

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

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

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

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

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

三峡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三峡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三峡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①略无阙处()②不见曦月()③良多趣味()④乘奔御风()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理由1:原句:理由2:原句:【小题1】(2分)郦道元《水经注》【小题1】(4分)①丝毫②太阳③实在④奔驰的马【小题1】(4分)①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盘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小题1】(4分)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那么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小题1】(4分)理由1:水流急原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平时应注意积累、牢记,更应注意名篇、名家、名作的积累。

不要把人名、作品名写成错别字。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答复此题就很容易。

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展。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先理解文意,再按要求进展概括。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结合写水的语段来概括筛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一、原句回答。

1、写出山的高峻、陡峭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高峻,江水的狭窄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迅疾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或:朝发
白帝,暮至江陵。

4、表现了春冬三峡山水的美丽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5、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璧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二、回答问题。

1、第四段写秋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2、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以想到李白的哪首诗中的哪两句?
答:《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

答:夏:险春:秀秋:凄
4、第三段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答:突出秋天三峡的凄冷。

5、文章第一段总写三峡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6、文中写出了三峡江水的什么特点?李白有一首诗表达了与它相同的的情景,你能默写这首诗吗?(三峡的景色吸引了许多迁客骚人,三峡文化业源远流长,请写出关于三峡的两句诗。


答:湍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是仰视。

(提示:从视觉角度)
8、在三峡景物描写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祖国河山雄伟秀丽景色的热爱赞美之情
9、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幅对联。

答:素湍绿潭三峡水,林寒涧肃秋日山。

10、给本文分为两层,概括各层大意及中心思想。

答:①写三峡两岸的山的特点②按夏、冬、春、秋的顺序,写三峡的水势。

主题: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11、作者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答: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是承水势的涨落安排,先写夏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再春冬合写,是因春冬风平浪静;最后写秋无水枯谷空,三峡内一片悲凉气氛,也是顺势而下,合情合理。

12、文章2、3、4段分别写了三峡夏、春、冬、秋四季怎样的景色?
答:①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②写三峡春冬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奇丽景色
③写三峡秋季晴初霜旦的凄清景色。

13、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意?
答: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两岸带来的四季不同的景色作了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