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毕业论文:中药材的储存

合集下载

中药贮藏及其库存管理方法的论文

中药贮藏及其库存管理方法的论文

中药贮藏及其库存管理方法的论文中药贮藏及其库存管理方法1 前言药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危。

医疗机构作为药品终端使用单位更应严格准入药品,对库存药品应该做好保管与养护,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对库存药品加强管理。

目前很多医院对中药实行小包装贮藏,也就是根据临床需要按一定的剂量单独包装,不仅提高了调剂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的取药时间,还提高了分剂量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对于临床用量不大的药品由供货商改为真空包装,并随时关注,定期或不定期地查看其是否有虫蛀或霉变等现象,从而合理掌握库存量,以提高饮片的养护质量。

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耗损量。

2 加强中药贮藏及其库存管理的方法规范药名许多中药都有别名,即一药多名。

处方时,由于医师有不同的药名使用习惯,处方中经常出现一味中药多个药名现象。

对于一药多名本文由收集整理问题,由于患者对药物别名不甚了解,会误认为调剂人员配错了药。

对此,药库根据现行药典维护计算机药品字典,均使用药品的正名正字,并在每一正名正字药品项下维护本院常用药品别名,通过计算机进行识别记忆,如大黄,别名维护项下添加:将军、川军、锦纹。

故医师开具处方时,即便使用了别名,处方也会显示其正名正字。

同时药库在初始进货前,要求供应单位在包装标签上必须使用药品的正名正字,以药典及各地省炮制规范为准,这样患者在核对药物时可一一对应,减少了门诊窗口的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加强入库前检查对于进入医院药库的中药材,必须进行开包检查,药材应清洁、干燥、无杂质及非药用部位,要进一步检查、分选、除杂质,对受潮、霉变、虫蛀药材不准入库。

药材入库前应详细检查有无虫蛀、生霉等情况,凡有问题的药材都应进行适当的处理,只有合格的药材才能入库贮藏。

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药材应拒绝入库,入库前处理不合格,加上仓贮条件差、无防潮、防热及干燥设施易引起变质。

主要是药材在采收中受到污染,而干燥时未能将虫卵消灭,带入贮藏的地方:或者是贮藏的地方和容器本身不清洁,内有害虫附存:或在贮藏过程中,害虫由外界进入繁殖。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材贮藏与保鲜技术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材贮藏与保鲜技术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材贮藏与保鲜技术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中药材的生长季节有限以及运输环境的不可控因素,中药材的贮藏与保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中药行业中的中药材贮藏与保鲜技术,以便更好地保持其药效和品质。

一、理解中药材贮藏与保鲜的重要性中药材的贮藏与保鲜对于保持其药效和品质至关重要。

中药材一旦失去药效,不仅无法发挥治疗作用,甚至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高品质的中药材也是中药制剂成品的基础,因此,合理的贮藏与保鲜技术对于中药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中药材贮藏技术1. 室温贮藏:一些中药材如黄芪、熟地黄等适合在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室温贮藏。

在贮藏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以免导致霉变或品质下降。

2. 低温贮藏:一些中药材如当归、川芎等适合在低温条件下贮藏。

低温可以有效延缓中药材的衰老和退化过程,同时还可以降低微生物繁殖的速度,保持中药材的新鲜度。

3. 干燥贮藏:很多中药材都容易吸湿,因此,在贮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干燥的环境。

可以选择将中药材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晒或者使用防潮剂进行处理。

三、中药材保鲜技术1. 真空包装:真空包装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保鲜技术。

将中药材放入真空袋中,抽掉袋内的空气,可以有效减缓中药材的氧化速度,延长保鲜期。

2. 冷冻保鲜:对于一些贮藏时间较长的中药材,可以选择冷冻的方式进行保鲜。

冷冻可以降低微生物的活性,减缓中药材的衰老过程。

在冷冻保鲜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温度和包装方式,以避免冻伤或品质下降。

3. 加工保鲜:一些中药材可以通过加工处理来延长其保鲜期。

如将中药材制成粉末、浓缩液、膏状等形式,可以减少其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积,降低氧化速度,同时也方便携带和使用。

四、控制贮藏与保鲜过程中的环境因素除了选择合适的贮藏与保鲜技术外,中药行业还需要重视环境因素的控制。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环境因素:1. 温度:合理控制贮藏与保鲜过程中的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中药材造成损害。

中草药贮藏方法

中草药贮藏方法

中草药贮藏方法
中草药保存可以分普通中药的存放、贵重药材保存、代煎中药的保存,总体则是需要阴凉、干燥、密封的存放环境,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1、普通中草药的存放。

中草药含有水分,如放在太阳直晒的地方,容易蒸发水分,影响药效。

建议中草药不放在太阳直晒的地方,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中草药红花等太阳直晒可能变色,影响药效,需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2、贵重药材保存。

冬虫夏草含有水分,容易发霉,可用纸封包,冷藏保存。

西红花易变色、易受潮,可存放在不透明玻璃瓶。

人参易虫蛀、易发霉等,可存放在密封的盒子中。

3、代煎中草药的保存。

代煎中药药液真空密封包装,建议冰箱冷藏保存,也可以放在阴凉处保存,时间是7至14天。

中药保存分种类的保存,大部分中药需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

中药药材的贮藏与保鲜技术研究

中药药材的贮藏与保鲜技术研究

中药药材的贮藏与保鲜技术研究中药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中药资源、提高疗效和延长保存期限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药材的贮藏与保鲜技术是保证中药药材品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中药药材贮藏与保鲜的技术研究。

一、中药药材的贮藏技术1.常规贮藏方法常规贮藏方法指的是将中药药材存放在普通环境下的方法,主要包括通风、晾晒、避光等。

其中,通风是最基本的贮藏要求之一,通过敞开窗户或使用风扇等方式,使中药药材处于良好的通风环境中,以保证中药药材不发生霉变。

晾晒则是将中药药材晾晒于室外,使其充分暴晒,并注意防止中药药材受潮。

避光是指避免中药药材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避免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中药药材产生负面影响。

2.高温烘干技术高温烘干技术是目前较常用的中药药材贮藏方法之一。

通过将中药药材放入烘干室中,利用高温将其中的水分蒸发掉,以达到延长保存期限的目的。

高温烘干技术可以避免中药药材因高湿度而滋生霉菌,同时还能够保持中药药材的色泽和香气。

3.冷冻保鲜技术冷冻保鲜技术是将中药药材置于低温环境下进行保存的一种方法。

通过低温的冷冻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中药药材内部的细菌和微生物生长,从而延长中药药材的保存期。

冷冻保鲜技术一般适用于一些具有水分较高的中药药材,如白芍、麦冬等。

二、中药药材的保鲜技术研究1.真空包装技术真空包装技术是将中药药材放入密封袋中,然后抽取袋内的空气,形成真空状态。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中药药材的氧气含量,减缓氧化过程,从而延长中药药材的保存期。

同时,真空包装技术还可以防止湿气进入包装袋内,避免中药药材受潮。

2.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药材保鲜技术。

通过将某些特定基因转入中药药材中,可以增加药材的抗菌能力,从而延长其保存期限。

重组DNA技术具有改良中药药材性状的优势,可以提高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3.低温灭菌技术低温灭菌技术是将中药药材置于低温环境下进行灭菌的技术。

通过低温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杀灭中药药材内的各种菌种,保证中药药材的品质和卫生安全。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中药储存与养护的常见因素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中药储存与养护的常见因素

目录内容摘要 (3)第一章中药储存中变质的环境因素 (4)1.1 温度因素 (4)1.2 湿度因素 (4)1.3 日光及空气 (4)第二章中药储存中变质的内在因素 (5)2.1 霉菌 (5)2.2 变色 (5)2.3 虫蛀 (5)2.4 泛油 (5)第三章中药的储存对策 (6)3.1 分类储存 (6)3.2 日常环境 (6)第四章中药储存的养护法 (7)4.1 清洁养护法 (7)4.2 除湿养护法 (7)4.3 密闭养护法 (7)第五章小结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内容摘要因中药储存的因素多种多样,养护工作较复杂、细致;如果储存或养护不当非常容易变质,从而影响中药材疗效发挥,中药房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中药材的性质、库存量、季节、温度条件等给予合理的储存及养护,从而保证中药的质量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本篇毕业设计对中药储存与养护的常见原因进行了解,以便在销售过程中更好地确保中药饮片的疗效。

关键词:中药储存养护常见因素AbstractBecause of the variety of factors stor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ervation work is more complex and meticulous; if the storage or maintenance is very easy to degenerate, thus affecting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harmacist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ature of different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ventory, season, temperature Conditions and so on to provide a reasonable storage and maintenance,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external factors, improv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with medication, this paper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orage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common causes of analysis, in order to better ensure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ovide a referenc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orage, conservation, common factors1.1、温度因素温度对于中药储存影响最大,中药在常温(15-20℃)下,药材成分基本稳定有利于储存,而温度在30℃左右时药材中水分蒸发,害虫、霉菌容易生长繁殖,但温度达到34℃以上时,油性较多的中药会出现油脂分解的情况同时一些芳香类的中药在实际的进行储存的过程中,也会由于出现了温度升高等情况,导致挥发油的实际速度出现较为严重的提升,糖类物质含量较多的中药则会出现软化的情况。

中药学之中药的贮存与保鲜技术

中药学之中药的贮存与保鲜技术

中药学之中药的贮存与保鲜技术中药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医学资源,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然而,中药的贮存与保鲜技术一直是中药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中药的贮存与保鲜技术不仅关系到中药的药效和质量,也关系到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中药资源的保护。

本文将从温湿度控制、包装材料、生物技术和先进技术等方面探讨中药的贮存与保鲜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一、温湿度控制中药的贮存与保鲜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控制温度和湿度。

在不同的中药材中,适宜的贮存温度和湿度是不同的。

有些中药材要求贮存温度相对较低,例如枸杞子、桑椹子等,而有些中药材则对温度要求不那么严格。

此外,湿度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些中药材对湿度要求较高,如川芎等,而有些中药材对湿度则要求较低,如黄芩等。

因此,在中药的贮存与保鲜过程中,对温湿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二、包装材料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有助于中药的贮存与保鲜。

首先,包装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以保持中药材的湿度。

其次,包装材料应该是透气性较好的,以便让中药材保持新鲜。

再次,包装材料应该具有较好的防潮性能,以避免湿气进入包装内部。

最后,包装材料应该是符合卫生标准的,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

常用的中药包装材料有纸袋、塑料瓶、铝箔袋等。

不同的中药材可以选择不同的包装材料,以提高中药的贮存与保鲜效果。

三、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中药的贮存与保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采用微生物菌种进行改良,可以提高中药的贮存与保鲜效果。

例如,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延长中药的保鲜期。

同时,通过菌种的选育和应用,可以改善中药品质,提高药效。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通过提取和纯化中药中的活性成分,生产中药制剂,降低中药的贮存成本,延长中药的保鲜期。

四、先进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先进技术也被应用于中药的贮存与保鲜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低温保存技术和真空包装技术。

低温保存技术通过将中药材置于低温环境中,可以有效延长中药的保鲜期。

真空包装技术则通过将中药材包装于真空袋中,可以避免氧气进入包装内部,从而降低中药材的氧化速度,延长中药的保鲜期。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的重要性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的重要性

目录摘要 (2)第一章药品储存与养护管理制度 (3)第二章影响中药变质的自然因素与防治 (4)2.1自然因素 (4)2.2中药饮片储存的变质防治 (4)第三章 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的方法 (5)3.1养护的方法 (5)3.2储存的方法 (5)第四章 药品储存与养护的目的和意义 (6)4.1药品储存与养护的目的 (6)4.2药品储存与养护的意义 (6)参考文献 (7)致谢 (8)摘要阐述中药饮片的特殊性,在储存与养护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处理办法,对饮片的要求及库房的要求和储存养护方法,结合实际作详细介绍。

中药饮片种繁多,加工炮制方法不同,制成的饮片形态也各不相同,有些饮片除了身份成分外,还有不同的炮制辅料.自古以来中医对饮片的储存与养护就十分重视,中医饮片的储存、保管是否妥当,直接影响饮片的质量、临床疗效、甚至患者的安危.因此,做好中药饮片的储存与养护工作事关重要。

关键词:中药饮片 储存 养护第一章药品储存与养护管理制度一、 药库要按照安全、方便、节约的原则,正确选择仓位, 合理使用仓容,药品存放应有地垫距地面距离不得少于10cm;距离顶棚、灯具、墙大于30cm;堆码合理、整齐、牢固、无倒置现象。

根据中药饮片的保存要求,药品存放应保持通风,干燥,温度不高于30摄氏度,库房相对湿度控制在45%-75%之间。

二、 药品存放实行色标管理。

退货药品区---黄色,合格药品区---绿色,不合格药品区---红色;待验区---黄色。

五、 按照药品性能, 性能相近的放在一起,容易串味的药品分区存 放. 按其特性采取干燥、降氧、熏蒸等方法进行养护。

三、 保持库房、货架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扫除和消毒,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污染、防鼠等工作。

四、 根据库存药品流转情况,按季度进行药品质量养护检查,并做好养护记录,养护记录应超过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五、 每月对各类养护设备定期检查并记录,记录保存二年。

六、 为保证对中药饮片仓库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和正确、合理 储存,保证中药饮片储存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制定本制度。

中药材的储存和养护方法

中药材的储存和养护方法

中药材的储存和养护方法中药材储存和养护是确保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储存和养护方法可以延长中药材的保鲜期和有效成分的保存,保证中药的药理活性和疗效。

下面将介绍中药材储存和养护的一些常用方法。

首先,中药材的储存要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

中药材对光线、湿度和温度非常敏感,过强的光线会破坏中药有效成分的稳定性,湿度过高会导致中药材发霉变质,温度过高则会使中药材失去药理活性。

因此,应将中药材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其次,中药材的包装也非常重要。

中药材在包装时应注重保护和透气性。

合适的包装方式可以避免中药材受潮、变质和虫害。

一般来说,对于干燥的中药材,可以用纸袋或塑料袋进行包装;对于较湿的中药材,可以用纸箱或木箱进行包装,并在箱内铺设吸湿剂。

此外,要避免将不同性味、功效的中药材混装,以防止相互干扰和交叉感染。

第三,中药材的养护也非常重要。

养护的目的是保持中药材的色、香、味和形状,着重保护中药材的有效成分。

针对不同的中药材,养护方法也有所差异。

对于块茎类中药材,如党参、白术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为防止虫害,在存放的同时,可同时添加干燥剂和防虫剂。

对于根类中药材,如黄芪、甘草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干净的地方。

在储存过程中,定期翻动,以保持其通风干燥。

此外,还可以用纸袋包装,使其散发出的水分逐渐释放,并避免损失。

对于茎叶类中药材,如菊花、柴胡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茎叶类中药材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性油,因此要避免受潮和受热,以免挥发性油的丢失。

对于果实类中药材,如枸杞子、山楂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果实类中药材中含有较多的果胶和果酸,容易吸湿变质,因此要选择低温、干燥的环境存放。

对于花类中药材,如金银花、蔷薇花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花类中药材的含水量较高,易发霉,因此要注意防潮,避免与大蒜等异味植物混存。

中草药的保管方法

中草药的保管方法

中草药的保管方法
中草药的保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干燥储存法:将中草药晾干至去除多余水分后,放入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储存,避免阳光直射。

2. 密闭储存法:将中草药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最好使用密封袋或密封罐进行储存,以减少空气、水分等因素对其影响。

3. 冷藏储存法:一些需要保持清新度的中草药,可以储存在冰箱中。

但需要注意冷藏药材的时间不要过长,最好在1-3个月的时间内使用完。

4. 防虫储存法:使用一些天然的防虫剂,如樟脑丸、苏打粉等,储存在密封袋或容器中,防止虫害。

无论采用哪种储存方法,都需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换储存环境,避免药材变质或受潮发霉。

另外,建议收集、使用药材前,可咨询专业的中药师或中医师。

中草药的存储方法

中草药的存储方法

中草药的存储方法如下
一,低温保存法,一般贵重药材如人参、熊掌、鹿茸等均可用此法,把药材放置到零下五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就可杀死药材中的虫卵,防止霉菌生长,这种保存法在有电冰箱的家庭是不成问题的。

二,埋藏保存法,用广口瓶和坛子等容器配以石灰、花椒、谷糠等填充物,用双层干净纸张把药包好后放在垫铺了填充物的容器内,再用填充物盖上埋好,密封稳妥后置于阴凉干燥处,这样就可以防蛀、防潮,保证药材不变质。

如用石灰保存适用于三七、红花、天麻、虫草、黄芪等容易变色和虫蛀的中药材。

用大蒜和花椒保存适用于海马、海龙、蛤蚧、鹿茸等具有腥味的动物类药材,利用花椒和大蒜的发挥物质可以防杀蛀虫。

中药材储存标准

中药材储存标准

中药材储存标准
中药材的储存应符合以下标准:
1. 温度控制:药材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和高温环境中。

一般建议保存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

2. 湿度控制:药材对湿度较为敏感,应防止受潮。

药材的储存环境湿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

3. 光照控制:药材应避免直接暴露在光线下,可以选择使用不透明的容器或储存柜。

4. 防虫控制:药材储存时应做好防虫措施,避免虫害对药材的损坏。

可以使用密封包装或放置防虫剂等方法。

5. 避免异味:药材应与具有较强气味的物品隔离储存,以防止异味的传递和污染。

6. 贮存期限:药材应定期检查,过期或长时间未使用的药材应及时清理或更新。

7. 包装要求:药材应采用透气性好的包装材料,有效避免潮气积聚。

8. 分类储存:不同种类的药材应分类储存,防止相互交叉污染。

以上标准可根据不同药材的特性和储存环境的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建议依据药典或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储存管理。

中医药材的药材贮存与保藏

中医药材的药材贮存与保藏

中医药材的药材贮存与保藏中医药材作为传统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稳定性和药效的发挥都与药材的贮存与保藏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确的贮存与保藏方法能够保证中医药材的药效和品质,为临床应用提供优质的药物资源。

本文将从贮存环境、贮存容器、防潮防虫、防霉防变等方面,论述中医药材的药材贮存与保藏。

一、贮存环境中医药材的贮存环境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贮藏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条件,避免附着在墙壁和地面的灰尘影响药材的质量。

其次,贮藏室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来说,20℃左右是较为理想的温度。

过高的温度容易引起中药的氧化、挥发或变质;而过低的温度则可能导致药材变脆、易碎。

此外,贮藏室的湿度也需要注意,湿度过高会使药材受潮发霉,湿度过低则可能导致药材干燥丧失活性成分。

二、贮存容器正确选用合适的贮存容器也是保护中医药材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无毒、无异味的容器来贮存药材,特别是要注意避免使用带有塑料、橡胶等化学物质的容器。

传统上,中药常用的贮存容器有陶罐、纸袋、竹筒等。

陶罐具有透气性好、隔湿性能强的特点,适合贮存一些不易虫蛀的中草药;纸袋可以有效地阻隔光线,防止药材受潮;竹筒具有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特点,适合贮存一些金属类中药。

此外,还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密封性好、耐腐蚀的玻璃瓶或塑料瓶来贮存中药,如玻璃瓶可见性好,以便观察中药的外观和变化。

三、防潮防虫防潮和防虫是中医药材的重要保藏措施。

对于易受潮的药材,应选用透气性好的容器,并放置于干燥通风的贮藏室内。

对于湿度较大的地区,还可以在贮藏室内设置除湿设备,防止湿气对药材的影响。

同时,还要避免将潮湿的中药与干燥的中药混放在一起,以免互相影响。

防虫方面,可以采取一些物理性的防虫措施,如在贮藏室内放置驱虫草木、喷洒一些具有驱虫效果的药水等。

四、防霉防变防霉和防变是中医药材保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药材在贮存过程中容易受到霉菌和化学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药材质量下降。

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

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

目录摘要 (2)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原因及防治原则 (4)2.1虫蛀 (4)2.2霉变 (4)2.3变色 (5)2.4泛油走油 (5)2.5散走气味 (5)2.6风化与潮解 (5)2.7融化 (6)2.8升华 (6)第三章中药储藏的保管方法 (8)3.1药材及饮片的储藏与保管 (8)3.2中成药的储藏与保管 (8)3.3特殊中药的储藏与保管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西药虽然在药店里所占分量高,但中药材仍然是现实生活治疗与预防的中要部分。

中药材的管理与储存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中药材的疗效与作用,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储存管理好中药材成为医院或卫生院重要的职责之一。

中药材是中医临床防病与治疗的重要组成。

中药的储存与管理的优劣直接会影响到中药药性发挥及疗效作用。

认真做好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是确保中药材治疗与治疗效果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中药材储存管理第一章绪论中药的合理储藏对保证中药的质量稳定有重要意义。

如果储藏中保管不当,中药材就可能会发生虫蛀,生霉,变色,泛油等现象。

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在储藏期间也同样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辅料的加入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等。

若不注意储藏条件和技术的运用,都将会使中药所含成分尤其是有效成分造成损失和破坏,而导致疗效降低,还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造成经济损失和物质浪费。

所以,必须高度重视中药的储藏与养护,要注意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养护技术相结合,达到科学储存,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中药商品在储存保管过程中,如若管理不当易受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散走气味,潮解,风化,升华等一系列变化,这种现象称中药的变异现象。

中药商品的外观性状以及内在质量的改变,往往使药品的临床疗效降低或消除。

因此,医药商品经营企业应认真研究中药商品的变异和防治措施。

在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高效的前提下,从而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浅谈中药材的仓储保管

浅谈中药材的仓储保管

浅谈中药材的贮藏保管引言中草药大都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油、维生素、鞣质等成分,在贮藏与保管中,因受周围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常会发生霉烂、虫蛀、变色、泛油、气味散失、风化、融化粘连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更严重的是使中药疗效降低,甚至完全丧失药用价值。

为了保证药材质量和疗效,在贮藏与保管好中草药对减少药材损耗和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

正文一般造成药物变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药材在温度方面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药材质量发生变化。

当温度在35度以上时,中药材的某些成分氧化、水解等化学反应加速;含脂肪的药物就会因受热而使油质分离,从而少油;含挥发油多的药物也会因受热而使芳香气味散失;动植物胶类和部分树脂类药物,受热后又易于发软、粘连成块或融化。

温度在20~35度时,由于有利于虫害、霉菌等孽生繁殖,而使某些药物生虫、发霉以至变质。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气潮湿的程度。

药物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与空气的湿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药物的正常含水量约10~20%。

如湿度过高,药物大量地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受潮),潮解,就容易发生霉烂变质现象。

湿度过低,容易使某些药物干裂、失润、风化等。

空气:空气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以氧气最容易与药物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可导致变色、异味、分解,而影响其质量。

通常所见到的丹皮、黄精等的颜色变深,就是因为它们所含的鞣质、油质及糖分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光线:光线能直接引起或促进中药材发生变色、分解、氧化等化学反应而致中药材变质。

其中日光对某些药材的色素和叶绿素有破坏作用,能使药材变色。

时间:药材贮藏时间过久,亦会变质失效。

中药仓库的建筑要求中药仓库的修筑除应符合一般仓库的建筑要求外,尚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要求。

1 仓库的地面、墙壁应隔热、隔湿以保持室内的干燥,并减少库内湿度的变化。

2 通风性能良好以散发中药材自身产生的热量,又是保持干燥的良好条件。

中药材的贮藏与保鲜技术

中药材的贮藏与保鲜技术

中药材的贮藏与保鲜技术中药材是传统中医药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与功效的保持对于中医药的疗效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正确的贮藏和保鲜技术对于中药材的长期保存和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材贮藏与保鲜技术,以帮助读者正确存储和使用中药材。

一、干燥贮藏干燥是中药材贮藏的基本原则之一。

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容易受潮而变质,因此保持干燥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一些易潮湿变质的中药材,如黄芩、黄柏等,可以采用研磨成粉末后,置于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而对于一些较为坚硬的中药材,如人参、白术等,可以将其洗净后晾干并置于干燥通风的地方存放。

此外,干燥贮藏还可以采用烘干的方式,例如利用电热杀菌烘干箱等设备。

二、真空贮藏真空贮藏是一种有效的保鲜技术,它通过减少氧气的存在来抑制中药材中的氧化反应。

虽然真空贮藏比较复杂和昂贵,但对于一些价格较高且保存时间较长的珍贵中药材,如人参、鹿茸等,采用真空贮藏可以更好地保持其药效。

三、低温贮藏低温贮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保鲜技术,适用于许多中药材的保存。

通过降低中药材的贮藏温度至0℃以下,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药效成分的挥发。

常见的低温贮藏方法包括冷冻和冷藏。

对于一些保存时间较长的中药材,如白术、当归等,冷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

而对于一些需要长期保存的中药材,如乌鸡白凤丸等,冷冻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贮藏方式。

四、盐腌贮藏盐腌贮藏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保鲜技术。

通过将中药材置于盐中,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延长中药材的保鲜期。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较强抗菌性的中药材,如大黄、灵芝等。

使用时,将中药材洗净并晾干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盐中,保证完全覆盖并密封存放。

五、密封贮藏对于一些容易受潮变质的中药材,如茯苓、天麻等,采用密封贮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通过使用密封容器,可以有效地防止潮气进入,并保持中药材的干燥状态。

同时,密封贮藏还可以减少灰尘和异味对中药材的污染。

综上所述,中药材的贮藏与保鲜技术对于中医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浅析中药材的贮存

浅析中药材的贮存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7期211·药事管理·浅析中药材的贮存刘翠样(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人民医院,山西 长治 046099)摘要:中药的主要来源于植物,而且中药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与医疗应用关系密切,所以中药的贮存保管直接影响着中药的品质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而中药材容易受到空气、温度、光照、昆虫和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保管不当,会造成中药材的药效受损以及自燃危险。

所以为了确保中药药品的质量、药效和安全,应有计划的购进药材,对药材进行分区、分位、编码贮存,并于日常精心养护。

关键词:中药材;贮存;保管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7.1820 引言中药的运用和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积淀成为较完整的中医药文献资料和中医药文化,广泛运用于现在的临床实践当中。

95%的中药的主要来源于植物,而且中药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与医疗应用关系密切,所以中药的贮存保管直接影响着中药的品质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而中药材容易受到空气、温度、光照、昆虫和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保管不当,会造成中药材含水量、淀粉、脂肪、糖类、生物碱等挥发,色素油等成分发生变质。

而一些特殊的药材由于不当的堆积,容易引起内燃或造成其他损失。

所以为了确保中药药品的质量、药效和安全,除了严格把握操作规程之外,必须采取准确的药品贮存方式。

1 影响中药材贮存的因素1.1 温度:不同的药材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药材质量和性状的改变。

当温度在35℃以上时,药材的物质分子的运动加速,造成水分蒸发而干燥。

含脂肪的药材会因温度升高而油质分离,造成少油;含挥发油多的药材会因温度升高而使芬芳的气味散失;动植物胶类和部分树脂类的药材会因温度升高而发软,甚至出现粘连或融化。

当温度在20℃~35℃时,会使虫害、霉菌孽生繁衍,造成药材生虫、发霉和变质。

常用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方案设计论文

常用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方案设计论文

目录内容摘要 (1)一、方案设计背景 (2)(一)影响中药变质的自然因素 (2)(二)中药储存过程中的变质现象 (2)二、方案设计内容 (4)(一)易泛油的中药材储存与管理 (4)(二)带粉性,易生虫的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 (5)(三)易融化,怕热的中药材储存与管理 (5)(四)对抗性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 (5)(五)剧毒类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 (6)(六)易燃类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 (6)(七)易变色及散失气味的中药材储存与管理 (6)(八)细贵类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 (6)(九)需控制温湿度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 (6)三、总结 (6)参考文献 (8)致谢 (9)内容摘要中药材是中医临床防病与治疗的重要组成。

中药储存与管理的优劣直接会影响到中药药性发挥,疗效作用。

认真做好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是确保中药材质量与治疗效果的有力保证。

本毕业设计针对常用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进行了常规方案设计。

关键词:常用中药材分类储存管理方案设计常用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方案设计一、方案设计背景(-)影响中药变质的自然因素1.空气成分复杂主要因素有,水分(受潮、返潮)、氧气(氧化、分解)、灰尘(污染)、微生物(生虫、霉变)。

在保管中需根据季节和药品的性质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2.温度温度在16~35°C时一般害虫容易生长繁殖;在25~28°C时最适合霉菌的生长;温度在35笆以上时,挥发性的药物成分会加速挥发,花、叶之类容易香气走失与变色,含油脂的药物易出现走油,树脂类药品易出现软化与熔化而发生粘连现象。

3.湿度湿度与温度是影响药品质量密切相关的两方面。

一般在30°C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

4.日光对于中药有干燥、防霉和杀虫杀菌作用。

但其中的紫外线会加速药物成分的氧化、还原、分解以及促使药物挥发、变色失性等。

5.时间一般储存5年以上,以“先进先出,陈货先出”原则。

1、批号表示药品生产日期。

中药材的储存方法

中药材的储存方法

中药材的储存方法
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储存方法对于保证中药材
的质量和药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储存方法:
1. 避光、防潮、通风
中药材应该存放在避光、防潮、通风的地方。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高
湿环境,这样可以防止中药材受潮发霉或者失去活性成分。

2. 包装密封
中药材应该采用密封包装,以防虫害侵入,同时也可以保持中药材的
新鲜度和香气。

3. 温度适宜
不同种类的中药材需要不同的储存温度。

一般来说,常温下保存即可。

但是对于容易变质或含有挥发性成分较多的中药材,则需要冷藏保存。

4. 严格分类
不同种类的中药材之间应该进行严格分类,避免混淆使用。

同时也可
以方便管理和使用。

5.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已经储存的中药材是否出现了变质或者虫害等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

总之,中药材的储存方法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储存方法,才能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和功效。

中药材、中药饮片保管养护论文

中药材、中药饮片保管养护论文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保管与养护摘要:中药大都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油、维生素、鞣质等成分,如果贮藏不当,易发生霉烂、虫蛀、走油、变色等变质现象,不仅给药店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更严重是使中药疗效降低,甚至完全丧失药用价值。

关键词:中药材;中药饮片;保管与养护【中图分类号】r1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23-01中草药在贮存保管中,因受周围环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霉烂、虫蛀、变色、泛油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影响或失去疗效。

因此必须贮存和保管好中药材,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因此研究中药科学保管,对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减少药材损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保管与养护。

1 影响中药贮藏的因素1.1 空气:炮制品在贮藏过程中,总要与空气接触。

空气中氧和臭氧对药物的变异起着重要作用。

饮片一般不宜久贮,贮存时应包装存放,避免与空气接触。

1.2 温度:一般来说,药物的成分在常温(15~20℃)条件下是比较稳定的,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则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均可加速。

但是温度过低,对某些新鲜的药物如鲜石斛、鲜芦根等,或某些含水量较多的药物,也会发生有害的影响。

1.3 湿度:空气的湿度不仅可引起药物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含水量、化学成分、外形或体态发生改变,而且能导致微生物的繁殖及害虫的生长。

一般炮制品的绝对含水量控制在7~13%,炮制品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这和空气中的湿度有密切关系。

1.4 日光:在日光的直接或间接照射下,对很多药物炮制品的色素有破坏作用,使它们变色而影响质量。

1.5 霉菌:霉菌的生长繁殖同所有的生命体一样,深深地受着环境的影响,一般室温在20~35℃,相对湿度在75%以上,霉菌极易萌发为菌丝,发育滋长,溶蚀药物组织,使之发霉、腐烂变质而失效。

尤以含营养物质的饮片,如淡豆豉、瓜蒌、肉苁蓉等,极容易感染霉菌而发霉、腐烂变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毕业论文:中药材的储存
中药学毕业论文:中药材的储存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

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中药学毕业论文。

祖国医药是伟大的医学瑰宝,是中医临床的重要物质基础。

几千年来,中药对广大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中药材(饮片)的储存与管理对中药保质、发挥效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对常用中药材采用了中药药物与特殊药物密封,冷藏,石灰收湿,对抗存储一系列方法,杜绝了无故流失,减少了经济损失,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现将方法分述如下,供同道进一步探讨[1]。

1 易泛油的中药材储存与管理
易泛油的中药材分易泛油与较易泛油两类。

1.1 易泛油的中药材。

如天冬、麦冬、党参、牛膝、板蓝根、柏子仁、当归、郁李仁、杏仁、桃仁、胡桃仁、使君子仁等。

1.2 较易泛油的中药材。

如太子参、北沙参、天葵子、九节菖蒲、巴戟天、金樱子、肉苁蓉、防风、胡黄连等。

1.3 必须按件少量或大件密封。

可用缸、罐、桶、盛装,严格密封,使其与外界的光线和有害气体隔绝,保持药材(饮片)原汁原味,保持原有的质量,不致于发生虫蛀、霉变等损害。

在管理上主要存放密封,操作上应在二到三月份进行(该节气气温较低,相对湿度不大)。

2 带粉性,易生虫的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易生虫的中药材或饮片很多,所含成分为淀粉、脂肪、蛋白质、糖类和挥发油等,如党参、陈皮、柏子仁等。

此类药材
可将石灰放入木箱及其他容器内,石灰约占容器的五分之一。

用薄木板进行间隔,把药材放在隔板上,将容器口封严。

在管理上注意容器的密封严紧,查有无破损,漏气。

取用药材后即要严封。

3 易融化,怕热的中药材存储与管理易融化,怕热中药材容易粘连、变形,甚至融化,如乳香、冰片、白降香、青盐、
秋石、肉桂、厚朴等。

所以,防潮湿,保持干燥、阴凉最重要。

一般都适合冷藏于冰箱。

冷藏温度保持在 5 摄氏度左右。

对冷藏的中药材(饮片)必须利用防潮场所加固后再冷藏为佳。

在管理上要经常保持干燥,阴凉环境,货垛不受压,对怕潮的中药材不宜采用此法。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中药学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详情请点击医药学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