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规划一、介绍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它包括绿地、湖泊、河流、山地等自然环境和城市林地、景观湖泊等人工环境。
城市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的丧失。
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建设活动和工业排放,导致空气、水质受到污染。
因此,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修复成为迫切需要的任务。
通过建设城市公园、湿地保护区等绿地,可以提供城市居民休闲的场所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城市土地规划与生态系统保护在城市土地规划中,应当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绿地,保护生态系统的连续性。
例如,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可以设置生态廊道,将城市绿地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连接起来,促进生物物种的迁移和交流。
四、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使用生态建设和低碳技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在建筑中使用可回收材料,减少能源的消耗,保护地表水资源。
同时,可以通过人工湖泊和雨水收集系统,提供城市的水资源。
五、绿化工程在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中的作用绿化工程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提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例如,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并提供阴凉和氧气。
因此,在城市绿化规划中,应注重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的推进。
六、湿地保护与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湿地和修复已破坏的湿地,可以提供城市的水资源,并减轻洪涝灾害的风险。
湿地还是许多珍稀生物物种的栖息地,保护湿地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七、城市生态系统的居民参与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需要居民的支持和参与。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并鼓励他们采取积极行动,例如参与植树活动、垃圾分类等,共同建设和保护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的定义和范围城市生态系统是指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生物、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它包括人类社会、城市建筑、绿地、水体、空气、土壤等组成部分。
2.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由人类社会系统、城市物质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构成。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和生态平衡。
三、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城市生态学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它借鉴了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
2.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原理、能量流动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人地关系原理。
这些原理揭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
四、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和样点观测实地调查和样点观测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依据。
2.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数据,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
五、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1.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衡量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城市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负荷。
2.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是评价城市生态系统贡献的指标。
它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等方面。
六、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1.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城市生态环境规划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授课对象:具体专业及年级二、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规划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熟悉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能够独立完成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城市生态环境概述1、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如生物、非生物环境等)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如营养结构、空间结构等)和功能(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2、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认识常见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探讨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二)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1、生态学理论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的应用介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如生态位理论、群落演替理论、生态平衡理论等)分析这些理论如何指导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实践2、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探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要求和启示(三)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方法与技术1、城市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方法学习城市生态环境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如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掌握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2、城市生态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了解城市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根据生态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3、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模型与模拟技术介绍常用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模型(如系统动力学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等)学习运用模型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模拟和预测(四)城市生态景观规划1、城市景观生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城市景观生态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如斑块廊道基质理论、景观异质性原理等)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了解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和方法3、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认识城市水系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掌握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的要点和策略(五)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1、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实施机制了解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实施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探讨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监督机制2、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管理策略学习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掌握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四、课程教学安排(一)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
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
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和城市基本概况等。
二、绿地现状与分析。
包括各类绿地现状统计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
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编制的意义二、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三章规划目标一、规划目标二、规划指标第四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
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一、规划结构二、规划布局三、规划分区第六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一、城市绿地分类(按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执行)二、公园绿地(G1)规划三、生产绿地(G2)规划四、防护绿地(G3)规划五、附属绿地(G4)规划六、其他绿地(G5)规划分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要点)和规划指标并确定相应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种类。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1.20•【文号】环办[2002]8号•【施行日期】2002.0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环办[200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我局2001年3月发布了《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对指导和规范地方编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工作的发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更加具体明确,在吸取各地编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大纲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局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核心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形成《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现印发供各地参考。
请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和特点,按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基本格式和要求进行配合,组织编制好各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
附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二00二年一月二十日附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1.总则1.1任务的由来1.2必要性和意义1.3规划编制的依据2.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2.1基本情况2.1.1 地理位置、范围范围的确定既要考虑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主导生态功能的同一性,又要考虑与行政边界保持一致,便于管理。
范围以足以维持和发挥生态功能保护区主导生态功能作用为宜。
2.1.2 自然地理状况2.1.3 经济、社会状况2.2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2.2.1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成就2.2.2 生态环境退化状况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
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
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
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
《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导则》编制研究
Il Th s ci cu e pe al Fo s
生 态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导 则 ) 制 研 究 )编
口 中国城市规 划设计研究院 孔彦鸿 桂萍 董柯
j 况 概
十 七大 提 出树 立 科学 发 展 观 建 设 “ 态 文 明 ”。 以天 生
J 妃 旬 为 代 表 的 一 系 列 生 态 城 市 实 践 带 动 了 生 态 城 市 的 曹
如 以 生 态 为 名 违 反 生 态 理 念 : 过 于 关 注 自 然 生 态 系 统 :照
搬 西方 做 法 ,不 顾地 方 特色 等 。 因此 .由城 市 规 划建 设相 关 主管
部 门制 定 出能 够 真正 指 导 生态 城 市建 设 的指 导 性 规范 成 为非 常 紧
迫 的任务 。
匡
] I 翌塑 } 哇
匦圃
匡垂巫 亚姻
【 生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态 重
堡
i
面
匿垂巫亟圃
思 想 以及规 划原 则6 条 目。 条 总 则部 分 明确 了 《 则 》 为生 态 城 市 总体 规 划 的 编制 提供 导 依 据 的 定位 ,并 明确 了 与城 市 规 划编 制 办 法 的关 系 指 出 《 导 则 》 是 基 于 《 市规 划 编 制 办法 》 的 提 升型 要 求 ,当城 市 发展 城 目标 中 有 “ 设 生态 城 市 的 内容 时 ,可在 《 市规 划 编 制办 建 城 法 》 的基础 上 .遵循 本导 则编 制规 划 。 图3 生态安 全格局建构 方法
4 明 确 了 生 态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导 则 的 应 用 与 示 范 ( ) 《 态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导 则 》 的 评 审 , 修 订 和 发 i 生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策划方案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策划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本文将提出一系列策划方案。
二、城市生态建设1. 森林覆盖率提升增加绿地面积,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和城市绿道,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区和植物保护区,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3. 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流和湖泊的综合治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4. 城市垃圾处理改善垃圾处理设施,推广垃圾分类,提倡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三、环境保护策略1. 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排放物的释放,改善空气质量。
2. 水污染防治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提高水质标准,保护水资源。
3. 土壤污染修复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修复受污染的土壤,遏制土壤退化趋势。
4. 噪声污染控制加强交通工具和工业设备的噪声控制,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降低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四、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促进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保护生态环境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可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
3. 减少自然灾害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危害。
五、实施措施1. 政府的责任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和监管,加强宣传教育。
2. 公众的参与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3. 科技创新支持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水平,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科技进步。
六、总结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策划方案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基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规划方案
基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规划方案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城市自然环境所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包括水源涵养、空气净化、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基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规划方案是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水源涵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湿地、河流和地下水资源起到了调节水文循环的作用,保证了城市的水资源供应。
其次,空气净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城市中的植被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及吸附有害物质的作用,净化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此外,城市生态系统还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最后,城市生态系统还能够调节城市的气候,降低城市的气温,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二、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规划原则制定基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规划方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尊重自然环境的规律,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要注重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充分发挥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此外,要注重生态系统的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和湿地等生态空间。
最后,要注重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三、基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规划方案1. 水源涵养规划水源涵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为了保护和恢复城市的水资源,可以制定水源涵养规划方案。
首先,要加强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要加强水源涵养区的保护,禁止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
此外,要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问题。
最后,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2. 空气净化规划空气净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为了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可以制定空气净化规划方案。
首先,要加强城市的植被覆盖,增加城市的绿化率。
《城市生态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环境》课程教学大纲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课程编号:130905046学时:48(含课外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城乡规划专业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根据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该课程可以支撑毕业要求第2、4、6、7、12条的达成。
目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两个相互影响、关系密切的主题成为当代关注的焦点。
结合生态学理论的城市规划理论是当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程。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城市环境的组成及其重要性,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从而在其它相关课程地学习中,主动自觉的运用所学知识,按照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进行城市环境规划与建设,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自净作用,减轻环境污染对人类的伤害,更好地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城市生态环境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初步了解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综合理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并结合生态学理论来解决相关环境问题。
1、基础知识部分:理解和掌握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
2、城市环境污染及其规划管理:掌握城市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其污染控制方式,了解城市污染研究的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环境问题综合处理能力。
3、城市(区域)生态规划与应用:通过对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能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如居住小区、城市、区域等,对城市生态环境各问题进行综合整体的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从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态学理论和城市规划理论,阐述和剖析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人口与环境、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物理环境污染、植被绿化等,并从生态学的角度探究其解决方法,将其融入城市各个层次的规划与建设中。
第一章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1.基本内容:1、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其差异;2、城市生态的基本特征;3、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原理;4、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方案设计
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方案设计引言: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和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过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不仅仅关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也开始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探讨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方案设计,以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城市生态系统是指城市内各种生物、植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人们所需的生态服务,如空气净化、水资源供应、自然景观等。
其次,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城市气候、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作用。
最后,城市生态系统对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互动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二、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原则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将生态设计原则纳入考虑,以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首先,要尽量保留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例如,在规划新的住宅区时,可以选择现有的绿地和湿地作为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其次,要遵循生态廊道的原则,将城市中的绿地和自然景观连接起来,以促进物种的迁移和生态系统的连续性。
此外,要利用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和技术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城市规划中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是指通过自然系统的方式来提供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优先考虑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
例如,可以在城市中建设湿地和人工湖泊,以净化城市的水资源。
此外,可以在城市中种植更多的绿树和花草,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美化城市环境。
同时,还可以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以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的使用。
四、城市规划中的社区参与和教育城市规划不仅仅是由政府和专业人士来决策和实施的,也需要广大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决策和规划过程,以确保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得到充分考虑。
生态城市规划方案
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保护生态环境,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生态城市规划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案,以期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背景分析考虑到城市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选择建设一个面积为XXX平方公里的生态城市。
该城市将坐落在山水环绕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们将利用这些优势来实施一系列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生态保护与恢复1. 构建生态保护区:在城市周边设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植被。
同时,确保生态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完整并得到恢复。
2. 植树造林计划: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计划,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供更多氧气和净化空气。
3. 水生态修复:对城市内的水体进行修复和治理,清除污染物质,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四、清洁能源推广与利用1. 新能源发电: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发电,如太阳能和风能。
在城市范围内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和风力发电站,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节能建筑标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制定严格的节能建筑标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同时,鼓励居民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浪费。
五、智慧交通系统建设1. 公共交通优先: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个人车辆使用。
2. 智能交通管理: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时监控道路状况,并采取交通优化措施,减少拥堵现象和车辆尾气排放。
六、资源循环利用1. 垃圾分类与回收: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将可回收物质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 水资源利用:建设先进的水资源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七、居民环保教育与参与1. 环保教育普及:通过开展社区和学校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技能。
2. 居民参与决策:鼓励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和环保决策,增加居民对城市建设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规划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规划为了树立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的理念,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开拓我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AA区委、区政府根据我区提前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作出了“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建设成都北部新城、生态工业高地”的战略部署,确定了开展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
1 规划目标与指标1.1规划目标近期目标:到2007年,在全面达到水、气、固废、噪声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全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区人均绿地面积11%;森林覆盖率率为29%;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80%;旅游区环境达标率为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9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各生态功能区域建设初具规模,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立国家生态区,把AA区初步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远期目标:到2015年,AA区水、气、固废、噪声全部达到规划要求;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在达到功能区标准时进一步改善;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85%;旅游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10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95%,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各生态功能区各显其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把AA区建成建设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规划期内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建设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巩固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提高区域生态绿化指标,下大力气控制水土流失的趋势,完善区域防洪防灾和生态体系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和治理现有污染源。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城市规划与建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
因此,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旨在为建设更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提供参考。
二、生态城市的概念与特点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城市形态。
生态城市的特点包括: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保护、社会和谐发展等。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1. 环境友好原则: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合理规划绿地空间,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提高空气质量。
2. 资源高效利用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例如,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建设节能建筑。
3. 生态系统保护原则:在规划设计中,要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例如,保护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廊道,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4. 社会和谐发展原则: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例如,合理规划社区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实施步骤1. 调研分析:对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情况、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目标:根据调研结果,确定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和指标。
例如,制定减排目标、绿化率目标等。
3. 规划布局:根据目标和指标,进行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划定不同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4. 设计细节:在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设计。
例如,设计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系统、绿地景观等。
5. 实施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规划设计的实施和管理。
例如,制定环保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区域规划方案
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区域规划方案城市生态系统是指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包括城市内的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等自然环境,以及城市周边的农田、森林和山脉等自然景观。
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区域规划方案,以保护和恢复城市的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城市生态系统对城市的居民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公园和花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和锻炼的场所,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城市气候的作用。
城市中的绿地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城市的气温。
此外,城市生态系统还能够净化空气和水质,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因此,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为了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和水域。
在城市规划中,应将绿地和水域纳入规划范围,确保城市的绿地和水域面积不断增加。
其次,要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建立健全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城市绿地和水域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其生态功能的发挥。
同时,要加强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最后,要加强城市居民的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居民主动参与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三、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区域规划方案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区域规划方案是指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制定的区域规划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区域规划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绿地系统规划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效益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程序课件PPT课件
环
污境
染规
环
物划
相
境 总措 关
质 量施 性
量 控与 指
指 制管 标
标
指理
标指
标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程序 课件(PP T41页)
三环境预 测
环境预测是根据过去和现在所掌握环境方面的信息资料推
断未来,预估环境质量变化和发展趋势。环境规划预测的主要 目的就是预先推测出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某个水平年时的环 境状况,以便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生态经济功能,是生态系统所支持的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功能, 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污染控制、生态工业、 生态保护等。
生态功能分区一般根据气候、地理及生态环境特点,要确定其 主导生态功能和辅助生态功能,依次划分生态功能的一级区(亚 区)、二级区(子区) 。
1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
重点突出
生态完整性
第三,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将初步拟定的生态区划方 案,利用各种形式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经调整、修改后 形成生态区划方案,作为制定生态建设及生态保护规划的基 础。
五 生态容量与生态位确定
1
生态容量概念及计算
2
生态位概念、分类和计算
生态容量概念
生态容量是在哈尔滨生态市规划报告首次提出来的新概 念,它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 产力的地域空间,是由环境容量所决定的生命活动空间。
环境信息收集的内容 环境信息收集的来源 环境信息采集的方法
内容应包括与规划有关的一切经济的、 社会的、科技的、人文的以及自然、 地理、生态、污染情况等
先前的环境规划、计划及其基础资料、 图件;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有关 部门的规划和背景资料;环境科研部门 收藏的文献资料;环境监测部门的有关 资料和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书;专家系 统提供的信息情报; 为规划编制而专门进行的实地考察、测 试所得的资料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和生活品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许多城市纷纷制定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生态城市的具体方案。
第一,为什么要建设生态城市?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使得城市面临诸多挑战。
建设生态城市旨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生态城市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还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第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生态城市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增强可持续性。
其主要目标是创造宜居城市环境,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
包括建设高效的交通系统,提供多样化的公共交通选择,减少私家车使用;改善供水、供气、供电等公共设施,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发展绿色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第四,生态城市规划的土地利用。
合理的土地利用是生态城市的关键。
规划者应注重保护耕地和自然生态空间,增加绿地和公园的面积,提供人们休闲和社交的场所。
同时,将不同功能的土地合理布局,打破城市内外的界限,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第五,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保护与恢复。
生态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推行水质净化和污水处理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六,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活品质提升。
生态城市建设要注重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改善居住环境,建设高品质住宅社区,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和文化资源,提升市民素质;建设公共卫生设施,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第七,生态城市建设与企业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吸引和支持企业的发展。
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规划教学大纲
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规划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规划(二)课程类别:专业必修(三)课程总学时:X学时(四)课程学分:X学分(五)授课对象:具体专业学生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和危害。
2、让学生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征。
3、帮助学生熟悉城市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能力。
2、提升学生制定城市生态规划方案的能力。
3、锻炼学生进行城市环境监测和评价的实践能力。
(三)素质目标1、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一)城市环境问题与生态系统1、城市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热岛效应2、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3、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特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城市环境保护的理论与方法1、城市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环境容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与评估2、城市环境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应用3、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治理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三)城市生态规划的原理与方法1、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内涵生态规划的目标与原则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商业区生态功能规划住宅区生态功能规划工业区生态功能规划公共绿地生态功能规划3、城市生态廊道与景观规划生态廊道的类型与作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与策略(四)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1、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目标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2、城市生态建设的实践案例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绿色建筑与生态社区的建设3、城市生态管理与公众参与生态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公众参与生态规划的途径与方法四、课程教学方法(一)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生态系统设计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生态系统设计城市生态系统设计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规划师们开始将生态系统设计纳入规划方案中,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城市生态系统设计的概念与原则城市生态系统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将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模式应用于城市环境中,以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系统。
其核心原则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城市生态系统设计的概念源于生态学领域的生态系统学说,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生态系统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最大程度地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二、城市生态系统设计的具体实践1. 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系统,包括公园、绿化带、湿地等,以提供休闲娱乐空间、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2. 水资源管理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是城市生态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水资源的供应和利用,包括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水资源回用系统等,以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是城市生态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系统,包括建设公共交通系统、鼓励步行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4. 城市建筑设计城市建筑是城市生态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建筑物,包括建设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能效等,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城市生态系统设计的意义与挑战1.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生态系统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供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健身活动的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规划编制大纲目录前言1 1、城市生态系统面临形势1 1.1主要成效 1 1.2突出问题 21.3面临形势 3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5 2.1指导思想 5 2.2基本原则 62.3规划目标73、城市生态系统指标体系构建9 3.1 构建目的9 3.1 构建原则9 3.3 构建方法103.4 指标体系框架构想 14、城市生态系统分区域保护与建设策略3 4.1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分区域引导 34.2重点地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指引85、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9 5.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9 5.2城市水系统保护与建设(地表水/地下水)13 5.3城市大气环境保护与改善14 5.4城市土壤环境保护与建设165.5城市资源能源高效利用176、政策与保障措施18前言阐述项目来源、项目背景、规划编制目的及城市生态系统认知等。
1、城市生态系统面临形势本次规划首先要对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评价。
利用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分析、遥感等技术和手段,对不同区域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科学地认知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概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与面临形势。
1.1主要成效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总结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现状概况与取得的主要成效。
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概况与历年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城市生态系统五大方面的现状概况与取得的主要成效:(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
到2012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2)城市水系统保护与建设积极推进。
城市湿地与水生态系统得到一定恢复,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有所提升,……(3)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全国大气污染物年浓度有所降低,……(4)城市土壤环境保护积极推进。
加快城市废弃地生态修复,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5)城市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再生水回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明显提高,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明显降低,……1.2突出问题通过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总结归纳全国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不相适应,绿地总量不足;部分城市盲目进行填河、填湖、开山等高强度开发建设,压缩了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存在盲目引进外来草种、树种和花卉等问题。
由于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规模、性质、产业结构等的不同,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差异极大,不同区域、不用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存在不同的主要问题。
针对不同区域、城镇群地区、生态典型城市和特色典型城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分别提炼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五大方面的突出问题:(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
人均绿地面积不足,绿地分类系统有待完善,绿地管理体制、法制体系、监督考核等方面遇到的问题,……(2)城市水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
城市水系被填埋,湿地面积萎缩,水循环系统不畅,……(3)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4)城市土壤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土壤污染加重,……(5)城市资源能源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
资源利用方式粗放,能耗高,……1.3面临形势(1)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对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抓手。
2012-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热岛效应、水污染、垃圾围城等各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显现。
加强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举措。
今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多元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其承载能力,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是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随着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诉求益发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热岛效应、水污染、垃圾围城等各种关系民生的突出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人民群众对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交通的改善,人民群众的休闲游憩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带动对以各类绿色生态空间为载体的城市休闲游憩场所需求的增加。
这就要求城市生态系统合理布局,优化空间结构,控制预留城市内外各类绿色生态空间,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游憩、文化等多重功能。
人民群众企盼城市生态系统提供更加多元、更具效果的生态服务功能。
通过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治理水污染,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等手段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实现改善环境、降低噪声、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的综合目标,保障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
(3)……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2.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的新期待;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统筹兼顾生态、生产和生活;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着力于建立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指标体系,促进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协调发展;着力于引导全国城市构建生态稳定、功能多元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网络和生态基础设施;着力于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的保障机制,巩固和发展生态和绿化成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2.2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规划以《全国生态规划》为上位规划,并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各项专业规划相协调,根据城市规模、所处气候区位和生态特征科学分区分类,科学系统的制定指标体系,系统指导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2)坚持保护优先、建控结合尊重自然生态过程,尽可能减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空间增长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和破坏。
加强城市集中建设区域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严格控制生态敏感区域的城市建设行为。
(3)坚持系统前瞻、突出重点按照《全国生态规划》对于“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将加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作为本规划的主干内容,兼顾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诸多方面,前瞻性的引入国内外先进城市发展理念、措施和指标。
(4)坚持综合协调,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将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形象与风貌塑造等相结合,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5)坚持分区施策,突出重点根据《全国生态规划》的总体布局要求,以及我国城市分布自然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合理分区,有针对性地采取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措施。
以山水城市、旅游城市、滨海城市等不同类型的典型代表城市(群)为重点,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示范城市。
(6)坚持完善机制、利于实施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本规划将研究差异性的政策措施和长效机制。
本规划将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理念进一步纳入城乡规划体系,融入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管的各个阶段;在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管中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在各级政府重要性,进一步完善、丰富和推广“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评定标准。
2.3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国城市的生态环境普遍得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日趋稳定完善,城市结构性绿色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城市空间拓展与绿化建设协调推进,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得到遏制。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元健康,城市绿地在提供生物栖息地、降低热岛、防灾减灾、吸霾降尘、蓄滞雨洪等方面的综合功能明显提升,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2)具体目标到2020年,城市绿地系统完善,特大城市结构性绿地布局趋向合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城市水系统健康持续,初步遏制城市湿地萎缩和水生态功能下降趋势,恢复城市水循环与水健康;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普遍得到改善;城市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城市资源能源保护力度显著增强,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分片区分类型落实《全国生态规划》提出的以下两个指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到2015年达到41.12%,到2020年达到44.59%,全国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到2015年达到13.15平方米,2020年达到14.57平方米。
适用于各城市的具体指标,将在本规划指标体系研究部分进一步确定。
《全国生态规划》提出的由城建部门负责的两项指标指的是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具体落实到各个城市时,应按照城市特征和所处区域,有所浮动,以避免一刀切现象,提高可实施性。
3、城市生态系统指标体系构建3.1 构建目的指标体系是规划、建设、控制和评估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指标体系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提供基准和引导。
其中,考核指标是全国各城市都要达到的基本指标,引导指标是对城市生态系统完善和优化起着引导作用的指标。
3.1 构建原则完整性与系统性: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城市因素组合成综合的生态系统,指标体系中所置的每个指标项都应能独立地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某一方面或不同层面的水平。
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普适性:考虑到区域差异性,适用于不同功能、不同性质和不同地域的城市,结合客观差异的存在,综合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可操作性:定义明确,清晰简单,方便实施操作、综合评价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同时指标体系在构建时应保证通过一般的比较简便的统计方法或查阅资料就可以采集到确定指标值所需的数据,以便于在实践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