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重点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高分秘籍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高分秘籍

一、近三年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分析安徽省以往的教师招聘考试是各个地市及区县自主招聘,自2014年安徽省实施全省中小学新任教师统一招聘,2017年将继续延续统考政策,考试大纲、考试内容也日趋成熟。

统考的笔试内容包括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其中教育综合知识包括五大板块:教育学、心理学及其应用、新课程改革、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五大板块有重难点之分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全面复习,重难点突出,了解和掌握在考试中的重点知识,理解难点知识,不能只靠死记硬背,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和技巧。

我们在这里告诉大家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有自己的规律和技巧,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更容易让你在考试中事半功倍。

我们首先来了解下教育综合知识五大块在试卷上的分值的分布安徽省教师统考中,教育综合知识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中学卷和小学卷,考查内容大部分相同,考察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五大块在两份中所占的比重没有太大差异。

2014年的两套试卷中各部分知识的分值分布如下表:由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两板块所占比例最高,在40%—70%之间;教育法律法规板块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另外,在2016年考题中出现了有关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考生需要注意把握此板块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部分有可能以简答题或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新课改也是每年必考的板块。

因此,五大板块都需要掌握重难点,复习时把握技巧和方法,任何一板块都不容考生忽视。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们广大的考生在整个的复习过程中要把握重难点,历年的考试题型是值得参考的,尤其是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次统考的真题。

了解考试的题型,2014年首次统考,考试也是首次附有考试大纲,在大纲中不仅明确告诉我们广大考生的考试的知识范围(这个也是我们考生复习的指南),而且告知我们考试的题型,2014年的大纲中关于教育综合知识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解析题、案例分析题等。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知识点(1)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知识点(1)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知识点(1)中学教综知识点教育学一.教育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2)功能: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正功能与负功能等。

4.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代社会;20世纪以后的教育。

(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二.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和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生产力水平制约(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②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④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决定)着教育目的⑤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此外:政治经济制度还制约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度等。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②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③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科学技术决定教育者的教育观念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③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5)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决定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②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③人口的结构(包括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影响教育的发展④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2.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③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④培养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2)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②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和完善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④教育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3)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文化传递提升功能③文化传播更新功能(4)教育的科技功能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5)教育的人口功能①控制人口的数量②提高人口的质量③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 (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3.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1)现代化与教育变革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10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10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10二)教学模式上:1)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①教师介绍学习目的,呈现学习内容;②将不同类型的“锚”呈现给学生;③教师引导学生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并制定问题解决计划;④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合作学习是必要的;⑤教师进行整体评价。

2)认知学徒教学模式四个步骤:示范、指导、消退、练习。

3)随机进入教学:①呈现情境;②随机进行学习;③思维发散训练;④协作学习;⑤效果评价。

4)支架式教学:三个基本环节:①进入情境;②搭建支架,引导探索;③独立探索。

5)自上而下的教学:教学工作要适当强化以控制相应学习过程,获得希望的学习结果(三)课程设计上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学生心理辅导和教师的教育上作重大的改变。

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1)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的心理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如动机,情感和价值等;2)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具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3)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4)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联系,甚至有部分重叠;5)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8、马斯洛与康布斯的学习理论:马斯洛学习理论:学生本身就有学习的潜在能力,学习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教师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而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选择并提供指导。

康布斯学习理论:是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学习的两种含义(学到新知识、知识使个人产生新意义)。

9、罗杰斯学习理论:1)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①人性本善,人人具有学习潜力;②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③在较少压力的教育情境中才会有效学习;④主动自发全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⑤自评学习结果可养成学生独立思维和创造力;⑥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适应变动的社会; ⑦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地位;⑧涉及到改变对自己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的,往往受到抵制;⑨强调要从做中学习。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重点知识点汇总.doc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重点知识点汇总.doc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重点知识点汇总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对态度的理解: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都是内部倾向;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理解: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3.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品德形成具有后天性,品德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2019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重点知识点大全

2019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重点知识点大全

2019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重点知识点大全目录教育学.........................................1-19 心理学........................................20-31 教育法规、新课程理论..........................31-33教育学一、教育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考编必备二、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和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生产力水平制约(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②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④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决定)着教育目的⑤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此外:政治经济制度还制约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度等。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②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③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科学技术决定教育者的教育观念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③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5)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决定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②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③人口的结构(包括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影响教育的发展④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2、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③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④培养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2)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②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和完善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④教育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3)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文化传递—保存功能②文化选择—提升功能③文化传播—交流功能④文化创造—更新功能(4)教育的科技功能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5)教育的人口功能①控制人口的数量②提高人口的质量③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3、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1)现代化与教育变革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全新的复习资料(41)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全新的复习资料(41)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精华收藏版)第二节社会发展与教育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个体发展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是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人格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婴儿期:信任感——不信任感(0-1岁)婴儿后期:自主——羞怯怀疑(2-3岁)幼儿期:主动——内疚(4-5岁)儿童期:勤奋——资本(6-11岁)青年期:同一——混乱(12-18岁)成人前期:亲密——孤独(18-25)成人中期:创造——停滞(25-60岁)成人晚期:自我完善——悲观失望(60以上)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1帮助学生度过勤奋和自卑危机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3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具有关于是非丑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主要是从行动结果及自身的厉害关系来判断是非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二: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关注社会需要和价值中个人的地位和作用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阶段3后习俗水平:逐渐形成不拘泥与某一特定社会团体的抽象道德原则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六普遍道德定向阶段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1首先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2提供稍高于儿童现有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产生冲突3帮助个体体会冲突学会用下一阶段的判断方式4把下一道德作为当前教育的目标5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及对孩子的影响其一: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

即接受和拒绝其二:父母对待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和容许1权威型教养方式(接受+控制)2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3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容许)4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影响方面:1学业成绩2自我价值感3心理健康6同伴关系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1满足儿童多种心理需要2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3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第三章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1奥苏伯尔提出促进新旧知识练习的两个原则:逐步分化原则、整体协调原则2.智力,也即是一般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以及有效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教育与社会关系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教育与社会关系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精华收藏版)教育与社会关系1. 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2. 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3. 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3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①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②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④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学校课程与内容⑤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4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在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4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④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5教育的政治功能1.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 教育通过选拨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 教育通过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4.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制度6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

①重传统和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②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的价值观和质量观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7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8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2人口数量制约教育的鬼某,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9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3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9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9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91)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形式:插班、办特殊班、个性教育);2)智力落后儿童:指智能发展水平低于同龄人,且智商低于70的儿童; (重点背诵)3)特定认知或学习障碍:①学习困难:指那些无明显视听、智力、能力缺陷,无经济、文化环境的不良影响,而是行为与心理方面表现极不平衡,以致无法有效适应环境并且无法依靠学校平常教育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儿童。

换言之,就是在智力、感觉器官正常的条件下,学习效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儿童。

四个特征(差异性、缺陷性、集中性、排除性);②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患病率(1%~10%)》特征:学校成绩差、朋友少,甚至有时被同伴排除;理解和推理社交情境困难;常表现较大的情绪反应,易怒;课题行为问题;想象力和创造力好。

特征(多动、不专心、冲动和不能做恰当的反应)4社交和行为问题:①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长期压抑、焦虑,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攻击、反社会行为;②自闭症:由于神经系统推敲导致的发育障碍,最本质的特征在于社交障碍。

5生理和感觉障碍:①生理和健康损伤儿童②视觉损伤儿童③听力丧失儿童④多种严重残疾10、特殊儿童的教育环境的种类:①普通班;②普通班加巡回辅导;③普通班加资源教室;④特殊班加少量普通班;⑤特殊班;⑥特殊学校。

待续第四章、学习和学习理论1、学习: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的生物意义: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学习的社会意义: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3、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是根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或接受)。

4、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5、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分类: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学习的材料,将学习分为有意义的学习和机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的意义是由发现的还是他人告知的,将学习划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高频考点精心汇总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高频考点精心汇总

”2019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历年高频考点精心汇总(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1.简述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程序教学的原则:(1)小步子原则;(2)积极反应原则;(3)自定步调原则;(4)及时反馈原则;(5)低错误 率原则。

2.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有:(1)问题要小而精;(2)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3)要有适 当的难度;(4)要富有启发性。

3.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1)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 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 “四基”);(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4)加强课程综合化;(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6)课程法制化。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参考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这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1)发展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一般指普通中小学教育,它是一个奠定身心健康发展的基 础。

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2)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参考答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综知识点(4)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综知识点(4)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综知识点(4).教师1.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1)教师的职业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最主要的任务:教书育人(2)教师的职业特点(最大特点:多样化)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研究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父母代理人;心理咨询者。

(3)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2.小学教师专业要求.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1)教师的专业要求:①道德素养;②知识素养;③能力素养;④心理素养;⑤身体素养。

(2)教师专业发展阶段:①福勒和布朗的三阶段论A.关注生存阶段:关注人际关系或管理学生;B.关注情境阶段:关注教学;C.关注学生的阶段:关注学生(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②伯利纳的五阶段论:A.新手阶段;B.熟练阶段;C.胜任阶段(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D.业务精干阶段;E.专家阶段. (3)教师专业发展途径:①师范教育;②新教师的入职辅导;③在职培训:观微思训;④教师自我教育(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团结协作。

3.良好师生关系及其构建(1)师生关系的特点:①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②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③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师生关系的模式:①专制型的师生关系;②放任型的师生关系;③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3)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①尊师爱生,相互配合;②民主平等,和谐亲密;③教学相长,共享共创;④心理相容。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策略: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现代学生观;③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④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⑤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心理学一.小学生认知发展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1)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019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2019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详细大纲知识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14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14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14第三章【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德育原则】14、德育原则:1、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要求1)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道德理论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2、疏导性原则:(要求: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3、长善救失原则:(要求:1)要“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应做到:1)要尊重学生2)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5、因材施教原则:(要做到:1)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2)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有的放矢地加以教育3)要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施教)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做到;1)组织和建设好集体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7、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要求:1)要建立教师德育共同体,使校内德育影响一致和连贯2)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教育要一致和前后连贯3)努力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各方面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尽可能地达到最佳状态)。

二【德育方法】15、德育方法:1、说服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道德观点的方法(说服的分类:语言文字说服、事实说服。

说服注意的要求:1)说服要有明确的针对性2)要注重差异和时机3)要具有趣味性4)教师要以诚待人)2、陶冶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她们的道德感和心灵得到完善的一种方法;(陶冶包含:1)人格感化2)环境熏陶3)艺术浸染。

注意: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和引导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3、榜样法: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榜样包括:1)典范2)示范3)典型。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综知识点(2)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综知识点(2)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综知识点(2)四.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教育活动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2)功能: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调控功能;规范功能。

(3)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

2.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3.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1)教育目的: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中表述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精神:①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五.课程1.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1)课程:广义: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某一门学科。

(2)类型及其特征(详情见冲刺讲义):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3.必修课程;选修课程4.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5.显性课程;隐性课程2.布卢姆.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1)布卢姆:认知学习领域;动作学习领域;情感学习领域(2)加涅: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3.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的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和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理论。

(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六.教学1.教学的意义:(1)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2)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教育的基本途径(3)社会经验再生产的主要手段之一2.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3.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1)本质: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教育途径和课外活动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教育途径和课外活动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精华收藏版)第四章教育途径和课外活动1教育途径: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进行双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2课外活动:指学校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由学校或教育机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对学生实施多样的教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活动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3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突出学生主体2面向学生生活3注重学生实际4强调活动综合4综合实践活动特点:1综合性2实践性3自主性4生成性5开放性5教育途径的主要形式: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思想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咨询与指导社会实践课外活动6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人活动1教学的作用1教学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组织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3教学时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4教学能确保学生全面发展2课外活动的特点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3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4过程的实践性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1加深和巩固课堂上学到的间接知识,并能获得新知识2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精神生活3可以发展学生的体力审美和劳动能力4有利于及早发现人才促进人才的早期培养5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6训练学生的交往能力7训练学生善于利用闲暇时间8是培养良好公民的手段5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1思想政治活动2科学技术活动3文学艺术活动4体育活动5社会公益活动6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2坚持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3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5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7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经验型课程2综合实践性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想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4综合实践性活动是一种三级管理的课程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1利用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内容2联系学生社会实际与现代化科技开发课程内容3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可发课程内容(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和教师的专业成长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2一般教育心理学包括的内容:学习者的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教学和课堂管理心理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4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5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2情境因素3系统过程6微型教学:又称微格教学它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实践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把教学过程摄制称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7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过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学校教育制度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学校教育制度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精华收藏版)第二章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等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3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个阶段所受教育的总和。

是个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体。

从纵向上来说,终身教育部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是涵盖人的一生在内的:从横向来说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式教育终身教育补充:终身教育的特点:民主性形式多样性连贯性自主性4欧美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西欧双轨制美国单轨制前苏联型学制(Y兴学制)5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蔡元培)——壬戌学制6.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的二十字方针7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8影响学制的因素和当代学者发展的特征影响因素: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4民族文化发展特征:1重视学前教育主义早期智力开发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5接受终身教育发展继续教育9老解放区学制的特点1.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2学校教育类型的组织多样化,富于灵活性3依靠群众办学10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教育的机会;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为国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具体内容: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知识点(5)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知识点(5)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知识点(5)4.思维的概念.思维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1)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不同于感知觉,思维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

(2)品质:1.深刻性2.灵活性3.独创性4.批判性5.敏捷性6.系统性(3)思维过程:①分析与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②比较与分类;③抽象与概括;④具体化和系统化。

(4)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①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②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③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④鼓励直觉思维;⑤发展学生的想象力;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5.想象的概念.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力的培养:①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丰富表象储备;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③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④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⑤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幻想。

6.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①发现问题;②理解问题(明确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问题的特征;②已有的知识经验;③情绪和动机;④问题情境;⑤原型启发;⑥思维定势;⑦功能固着;⑧个性因素。

二.中学生情绪.情感.意志1.情绪的概念.情绪的种类(1)概念: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2)种类:基本分类:喜怒哀惧;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2.情感的概念.情感的种类(1)概念: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2)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3.意志的概念.意志品质(1)概念: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知识点(4)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知识点(4)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知识点(4)4.中学生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与教育(1)认知差异与教育①认知方式差异A.场独立型.场依存型;B.沉思型.冲动型;C.辐合型.发散型. ②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A.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B.采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C.运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2)性格差异与教育①性格的特征差异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差异,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

B .性格的理智特征差异,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的差异。

C .性格的情绪特征差异,是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D .性格的意志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

②性格的类型差异: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③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教师1.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最大特点:多样化)(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3)研究者;(4)示范者;(5)管理者;(6)朋友;(7)父母代理人;(8)心理咨询者。

2.中学教师专业要求.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1)专业要求: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

(2)教师专业发展阶段:①福勒和布朗的三阶段论A.关注生存阶段:关注人际关系或管理学生B.关注情境阶段:关注教学C.关注学生的阶段:关注学生(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②伯利纳的五阶段论A.新手阶段;B.熟练阶段;C.胜任阶段(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D.业务精干阶段;E.专家阶段。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11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11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11智慧技能的学习1、程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2、加涅智慧技能层次理论:1)辨别:区分事物差异的能力;2)具体概念:识别同类事物的能力;3)定义性概念:运用概念定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4)规则:指运用原理或规则办事的能力;规则学习的两种形式(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5)高级规则:将若干简单规则合成新规则的能力。

促进辨别技能的教学方法:刺激与反应接近、反馈、重复。

认知策略的学习1、认知策略学习的特点:1)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内潜性;2) 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模糊性;3)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多数是启发的。

2、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命题表征(陈述性知识)阶段,然后经过在相同情境和不同情境中的应用,转化为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阶段即变式练习的广泛应用,最后阶段是策略应用的反应阶段。

只有这一阶段策略性知识才有广泛的迁移。

3、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内部条件:1).原有知识背景;2).反省认知发展水平;3).学生的动机水平。

外部条件:1).训练方法;2).变式与练习;3).有一套外显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4、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表现为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活动方式,而不是眨眼之类的不随意动作。

5、动作技能分类:1)根据是否连贯,可把动作技能分为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的动作技能;2)根据完成动作技能时所参与的肌肉群的性质不同,可把动作技能分为精细的动作技能和粗大的动作技能;3)根据完成动作技能对环境条件的依赖程度,可把动作技能分为开放性动作技能和闭锁性动作技能;4)根据完成动作技能时是否使用一定的工具,可把动作技能分为工具性动作技能和非工具性动作技能。

6、熟练操作的特征:第一、立即反应代替了笨拙的尝试;第二,利用微弱的线索;第三,错误被排除在发生之前;第四,局部动作综合成大的连锁,受内部程序控制;第五,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三种不同的观点:1).强调行为(习惯论);2).强调认知(认知观);3).强调生态(生态观)。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知识点(3)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知识点(3)

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知识点(3)七.德育1.德育及其意义(1)概念:广义: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狭义:道德教育。

(2)意义:①德育是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②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③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2.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皮亚杰与科尔伯格(详情见冲刺资料)3.中学德育目标和内容(1)德育目标:①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②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③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2)德育内容:①政治教育;②思想教育;③道德教育;④心理健康教育。

4.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1)基本原则: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2)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

(3)途径: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课外和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工作。

(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八.班主任工作1.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及其主要工作内容(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①班主任工作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②班主任工作室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③班主任工作为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④班主任是学校联系各班级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①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环节)③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④做好个别教育工作⑤协调和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⑥操行评定⑦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2.中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1)如何形成和培养班集体: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重点知识点汇总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对态度的理解: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都是内部倾向;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理解: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3.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品德形成具有后天性,品德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师出教育,专注安徽教师考编)4.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1)丰富学生有关的道德观念,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与各种情绪体验结合起来。

(2)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

(3)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概念、道德理论,使学生的道德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

(4)在道德情感的培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要注意在培养品德时出现的情绪障碍,并设法加以消除。

(5)重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

(师出教育,专注安徽教师考编)4.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自我中心阶段(2~5);权威阶段(6~8);可逆性阶段(8~10);公正阶段(10~12)。

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5.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

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

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

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①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还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要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

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

②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

或是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

(2)习俗水平。

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之实践,这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①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

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服从团体规范,“尽本分”,尊重法律权威,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

(3)后习俗水平。

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

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

这一时期也可分为:①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订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

②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

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

总之,柯尔伯格通过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①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在10岁前大都处于第一种水平;13岁前后半数以上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人第三种水平;16岁以上30%进入第三种水平。

②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

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交往等有关。

③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6.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总体看来,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

关键年龄在三年级(9岁左右)。

(师出教育,专注安徽教师考编)7.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

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

依从阶段的特征表现为;行为、观点是受外界影响而被迫发生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认同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榜样的特点、榜样行为的性质、示范的方式等都影响着认同。

(3)内化。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师出教育,专注安徽教师考编)8.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水平。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也是影响因素。

9.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

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1)有效的说服。

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同时教师还要发挥情感的作用,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

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3)利用群体约定。

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4)价值辨析。

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10.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说服?(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进行说服。

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一般认为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教师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使学生产生客观、公正的感觉,从而相信教师所言,改变态度。

(2)发挥情感的作用。

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

(3)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

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

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将难以改变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教师应该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11.利用群体约定培养态度与品德的基本操作程序: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具体程序操作如下:第一,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第二,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第三,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第四,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第五,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

第六,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第七,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如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12.品德不良行为与过错行为的关系?过错行为与道德不良行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过错行为是品德不良行为的开端和基础,是品德不良的前奏,而品德不良行为是过错行为的继续和发展。

区别:(1)过错行为的目的性、有意性差;而品德不良行为受不良道德认识和错误思想支配,动机是有意的,目的是明确的。

(2)过错行为具有情绪和不经常的特点,而品德不良行为出现的频率高,次数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过错行为的后果具有扰乱性,它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和集体活动,而品德不良行为的后果直接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有较严重的扰乱性和破坏性。

(师出教育,专注安徽教师考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