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题吗?1.先来看图,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活动要求:请在图上添上大括号和小问号,把这幅图变成一个前两节课学习的数学问题,然后想一想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再把算式写出来。
3.我们来分享一下同学们的作品第一幅作品:(1)从图里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完整地说一说提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吗?(3)这个问题怎么解决?(4)解答得正确吗?第二幅作品:(1)从图里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完整地说一说提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吗?(3)这个问题怎么解决?(4)解答得正确吗?第三幅作品:(1)从图里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完整地说一说提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吗?(3)这个问题怎么解决?(4)解答得正确吗?(二)对比发现不同之处1.比较三幅作品,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不同?预设1:小问号放的位置不同,提出的问题就不一样。
第一个作品是把小问号放到了大括号的中间,求一共有几个苹果?后面两个作品是把小问号分别放到了大括号的两头,一个问的是:树上有几个苹果?一个问的是:篮子里有几个苹果?预设2:解决的办法也不一样,求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求树上和篮子里有几个用减法。
预设3:一共有几个是求整体,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求树上和篮子里有几个是求一部分,就要从整体里去掉知道的那部分,所以用减法。
2.总结:你们太会对比观察,认真分析了,由于问号所在的位置不同,提出的问题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不一样。
(一)观察数学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丰收的菜园,去解决数学问题。
打开数学书第49页,先在图中观察,有几个数学问题呢?(二)出示活动要求现在请你把这四个数学问题,先完整的说一说,然后把这些算式写出来,再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解决?(三)汇报解答方法预设1:摘向日葵预设2:收玉米预设3:门前的花预设4:地里的茄子(四)分类归纳整理1.你们能把这四个问题分分类吗?2.能说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吗?预设1:这两个问题,都是知道两部分求整体,用加法解决的。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4.6《解决问题》教案
生: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多少人,不包括小丽,也不包括小宇。
2.解决问题。
师: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你可以写一写、画一画,关键是让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
生1:写数或数一数的方法。
有的从1写到15,再找出10和15之间有11、12、13、14,得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有的从10写到15,再找出10和15之间有11、12、13、14,得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教师按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引导学生说出:从10开始写比较简便)生2:画图的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教师按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从两幅图中我们都能清楚地看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你觉得哪一种画图的方法更好呢?(引导学生说出:从小丽开始画比较简便)生3:在尺子上找一找,找到10与15之间有4个数,也就是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生4:列式计算的方法:15-10-1=4。
(如果学生中没出现这种算法,可以不展示)师:为什么要减10?减1又是什么意思?(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图示说一说算式的含义)3.方法总结。
师:我们来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读懂题目,明确相关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1.完成课本第83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83页“练一练”第1题。
3.完成课本第83页“练一练”第2题。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三维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能敏捷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物理杠杆学问、反比例函数的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受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严密联系,增加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加沟通,并积极发表意见。
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熟悉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展沟通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把握从物理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查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学问分析物理问题,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留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问属:在物理学中,有许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这也称为跨学科应用。
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安培)和电阻R(欧姆)成反比例,当电阻R=5欧姆时,电流I=2安培。
(1)求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电流I=0.5时,求电阻R的值。
设计意图: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物理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提高各学科相互之间的综合应用力量。
师生行为:可由学生独立思索,领悟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综合应用。
教师应给“学困生”一点物理学学问的引导。
师:从题目中供应的信息看变量I与R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可设出其表达式,再由已知条件(I与R的一对对应值)得到字母系数k的值。
生:(1)解:设I=kR ∵R=5,I=2,于是2=k5 ,所以k=10,∴I=10R 。
(2)当I=0.5时,R=10I=100.5 =20(欧姆)。
师:很好!“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动。
”这是哪一位科学家的名言?这里蕴涵着什么样的原理呢?生: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获奖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获奖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数数、识数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应用。
2.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如:“小猫请客”情境,小猫请了4只小动物来家里做客,准备了3个苹果,小猫想要知道还需要准备几个苹果才能让每只小动物都有一份。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并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如:小猫请客情境、小兔种萝卜情境等。
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
如:同学们排队玩游戏,已经排了3个同学,还有2个同学没排进来,一共有几个同学?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游戏、练习题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如:“快乐大转盘”游戏,转到哪个数字,就请该同学用加减法解决一个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列出算式,对加减法的意义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
2.难点: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在实际问题中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如“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实际问题,如“一共有3只小猫,又来了2只小猫,现在有多少只小猫?”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列出加减法算式。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地列出加减法算式。
一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学科。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培养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一、教学目标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兴趣和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3. 通过数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4. 建立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行抽象和推广。
二、教学内容1. 基本问题解决策略的引入: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规律、尝试解决、总结反思;2. 引导学生应用基本的问题解决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3.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集体合作解决难题;4. 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和方法,进行数学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一盒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多少块饼干?”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
2. 问题分析和规律寻找:给学生提供一系列有关分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或数字的规律,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
3. 尝试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规律寻找,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鼓励他们试验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4. 总结反思:在学生完成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从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技巧。
5. 提升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问题,让他们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思维和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 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策略;3. 评价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准确性和熟练度;4. 鼓励学生在评价中体现积极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在日常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设计更加复杂的问题,提供给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挑战,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3. 引导学生将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最新模板
有了大家的帮助,李阿姨工作起来特别带劲,可是,不一会儿,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她又遇到难题了:我们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们家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这儿有三个算式,我该选哪一个呢?
他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
呀,同学们开动脑筋,编成了这么多的应用题,老师也想来编一个,可不可以,可以呀,那注意听好了:这次上课呀,我写的教案有1500个字,猜猜我怎么提问?(课件)要写几页?你能列式吗?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确,老师为你鼓掌。
好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谁来评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和“多少个纸箱能装下?”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0页例9) (1)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问题中的“够装”是什么意思? (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纸箱肯定超过20个,所以18个纸箱装不下182个菠萝。②18≈20,20×8=160(个),2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4)组织学生对以上的估算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第一种方法与例8的把被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的方法一样;第二种方法是把纸箱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乘每箱装的菠萝个数,然后和菠萝总数进行比较。设计意图: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估算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索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2024年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4.5 解决问题 (教案)
第四单元 11~20的认识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能用数数、画图等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人”的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3.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能灵活运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能用数数、画图等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人”的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你们参观过植物园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6情境图】师:一天,月亮湾小学组织了研学活动,老师带着同学们去参观了植物园。
瞧,他们正排队参观呢!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6】1.阅读理解。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1:小悦排第10,小宇排第15。
预设2:要解决的问题是“小悦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师:“之间”是什么意思?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之间”是指两人中间的人数,不包括小悦和小宇。
2.分析解答。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预设1:我是数出来的。
11、12、13、14,中间有4人。
预设2:我是通过画图做出来的。
我用○代替小朋友,画出第10到第15个,然后去掉第10个和第15个,剩下的就是小悦和小宇之间的人数,有4人。
预设3:我直接用减法计算的。
15-10=5(人)5-1=4(人)师:这个方法大家能看明白吗?(部分学生可能不懂。
)你能跟大家讲一讲吗?预设:先画15个○,代替15个小朋友。
“15-10”就是去掉前面10人,还剩下5人,剩下的这5人包括了“第15人”,所以还要减去1人,也就是用5-1,结果是4人。
3.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小悦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这个问题,那解答正确吗?可以怎样检查呢?预设:小悦排在第10个,他们之间有4人,第11、12、13、14,到小宇正好是第15个,解答正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数数策略)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数数策略)——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理解数数策略的含义,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数数策略的含义和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数数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数数策略的含义,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数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发现数学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引导学生总结出数数策略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延伸。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数数策略解决。
六、板书设计1. 数数策略的含义和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数数策略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引导学生总结出数数策略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数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在探究新知环节,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步骤来详细补充和说明数数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教室内的物品、学生的玩具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感受数学问题的存在。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数数策略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习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材。
2.学生准备练习本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如: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早上你们做了些
什么有趣的事情?
2. 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提出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有
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3.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逐步明白如何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4. 实践应用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生活问题,并分组讨论解决方法,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5. 总结反思
通过学生展示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体会,强调解决问
题的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各种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
时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或者算出一天中玩耍的时间等等,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6和7)》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6和7)》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6和7)》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对加法和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观察和操作的能力,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教学卡片、小奖品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6和7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引出加法和减法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10分钟)通过教学卡片,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加减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加减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最新改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设计
一、构建情境,阅读理解
从图上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宇排第15”表示什么意思?
“之间”是什么意思?
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二、分析尝试解答问题
1.学生自主尝试
2.反馈交流
生1:数一数
10和15中间有,11、12、13、14这个四个数,所以他们之间有4人。
教师引导:可能部分同学觉得太抽象了,不够直观。
生2:画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幅图是从头开始数的。
1、2、3、4、5、6、7、8、9,小丽排第10,然后接着数,11、12、13、14,小宇是第15,他们之间有4人。
引导点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可以优化,画图用小圆片代替.
生3;
教师引导:用图形和符号画图比较简单。
画图时是否可以不画小丽前面的人呢?学生发现,由于数数的时候只数小丽和小宇之间的人数,所以可以不画小丽前面的那些人。
集体尝试:
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生:我用的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式每一步在干什么?为什么5需要-1?
三、回顾反思
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这个问题,解决的对不对呢,一块来检查一下吧!
小丽排在第10个,他们之间有4个人,第11、12、13、14,到小宇正好是第15个。
说明我们解决对了。
解决问题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画图是理解题意的好帮手,并且很直观。
数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
数数时,我们既可以从头数,也可以接着数。
四、巩固练习
数学书做一做。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题。
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
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6、7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图里有什么,大括号和“”号分别表示什么,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检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题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效。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比比看,谁更棒。
1、课件出示(7以内数加法算式)2、课件出示(主题图)今天,小兔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来帮它们解决问题,大家乐意吗?那我们赶快行动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小图遇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图)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画面,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小朋友接着看,这里还有两位新朋友,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2、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出示“}”和“”。
(说明:“大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下面加一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解决问题(数数策略)——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数数的概念,掌握数数策略。
2. 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数数的概念。
2. 灵活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具:计数器、小物品(如小石子、小珠子等)。
2. 课件: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用来干什么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计数器,它是用来帮助我们计数的工具。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小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物品有多少个吗?”2. 学生尝试数数,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数的策略,如: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
4.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不同的数数策略,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数数策略的区别吗?”5.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数数策略都是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数数的方法。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2. 学生尝试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先数出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再数出有几个朋友,最后用总数除以朋友的数量。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更多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加法)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加法)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一年级的数学教案,主题是“解决问题(加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加法来解决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加法的概念;2. 学会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3. 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加法的含义;2. 能够运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小猫有3条鱼,小狗有2条鱼,他们一共有多少条鱼?”让学生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实际操作,巩固他们对于加法的理解。
例如:“小明有2个糖果,小红给了小明3个糖果,小明一共有多少个糖果?”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把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展示出来。
例如:加法:A +B = C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回家后巩固加法的知识。
例如:1. 小猫有3条鱼,小狗有2条鱼,他们一共有多少条鱼?2. 小明有2个糖果,小红给了小明3个糖果,小明一共有多少个糖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回家后,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个兄弟姐妹,然后把他们的年龄加起来,看看一共是多少岁。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一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加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解决问题(6、7的减法)》(教案)数学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解决问题(6、7的减法)》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6、7的减法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6、7的减法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减法的意义。
2.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地运用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小棒、计数器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6、7的加法,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减法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减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 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6、7的减法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总结6、7的减法计算规律。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3. 学生互相检查,共同进步。
四、游戏环节(5分钟)1. 设计一个与6、7的减法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游戏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6、7的减法的理解。
2. 布置作业:课本练习题、课后思考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6、7的减法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讲解减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尤其是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掌握减法运算至关重要。
6. 11—20各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6. 11—20各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并能熟练地进行数数和读写。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11—20各数的认识。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读写11—20各数。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数字卡片、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发现11—20各数的特点。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11—20各数的读写规律。
3.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4. 学生跟随课件,一起读写11—20各数。
三、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检查,交流解题思路。
3. 教师讲解练习题,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解决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11—20各数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学生跟随课件,一起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卡片、课件、练习题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并能熟练地进行数数和读写。
同时,通过解决问题环节,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解决问题”环节。
8.4 解决问题(一)(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 人教版
教案:8.4 解决问题(一)- 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2.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画图、列举、计算等;3. 实际问题的举例:购物、分物、测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2)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问题。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即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2)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3)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4)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即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5. 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2)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6.11—20各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6. 11—20各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我的口吻来编写这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打算在课堂上教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解决问题》中的11—20各数的认识。
我会通过例题和练习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字的读写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特别是十几和二十几的组成。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11—20各数,并能够运用这些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我还会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从1开始,逐个数到20,让学生一起跟着我读,以此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我会用数字卡片来展示11—20各数,并解释它们的读写方法。
我会特别强调十几和二十几的组成。
3. 练习: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轮流用数字卡片来组成11—20各数,并读出来。
4. 应用:我会给学生出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11—20各数来解决。
例如,我会出一些类似于“我有12个苹果,我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的板书,上面写上“11—20各数的认识”,并在旁边列出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如果学生掌握得很好,我会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延伸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11—20各数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我选择了《解决问题》这一章节,这是基于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准确把握,旨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11—20各数。
5.6 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5.6 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巩固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 解决具体问题,巩固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解决具体问题,巩固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数学知识。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改进。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改进。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合理,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2节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二课时】排队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2.通过数一数、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3.使学生在掌握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的同时,切身体会到解决问题无处不在。
二、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三、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利用数一数、画一画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主题图、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热身)+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吗那么现在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开火车
这个有游戏怎么玩呢老师随便说出一个数,那么你要按照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报数,会吗
报数 1—6
问题1:这列小火车你排第几
问题2:这列小火车到你这里一共有几节
报数 19--13
看来小朋友们对这些数的认识已经不错了,你会用我们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解决关于“排队”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主题图: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小朋友们去秋游,他们来到了动物园。
2. 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
(2)全班交流。
生1:小丽说:“我排第10。
”小宇说:“我排第15。
”
生2:问题是:“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师:谁能够把刚才两个同学的话合起来说一说(2人回答)
(3)思考:
①小丽说:“我排第10。
”通过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从前面数,小丽排在第10个,算上她有10个人。
②小宇说:“我排第15。
”谁来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
③你能说说“小丽和小宇之间是什么意思”吗
生:“之间”是不包括小丽,也不包括小宇。
(4)小结:刚才我们看这幅图,我们知道了小丽排在第10个,小宇排在第15。
问题是: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你想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应该怎样解决“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这个问题呢你是怎么想的
①数数。
师:从几开始数呀数到几呢为什么呢
请学生上台角色演示(自己选择角色)
教师课件演示1.数尺子 2.数手指
②画图。
(直接告诉画一画,说清楚画图的要求)
师:画一个圆表示小丽,再画一个圆表示小宇。
而且要做上记号。
A、生1:(画法复杂,把15个都画出来了。
)
师:他是用小人表示出来的,画的真不错。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看着他画的,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太麻烦了,不用都画出来)
B、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也是用画图的方法。
¤○○○○¤(强调好在哪里加以表扬)
10 15
他们之间有4人。
师:嘿,画法还不一样呢。
你给我们讲讲,你为什么这么画呀
C、用两张纸条对比: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他是用小圆圈来表示小人的,瞧,多简洁呀!
③列式。
15-10-1=4
师:算式中15、10、1、4各表示什么
生:15是包括小宇的15个人,减10,就是把包括小丽在内的10个人去掉,大家看,还剩下的人里还有小宇,所以,要再减去1人。
因此,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就要用15-10-1=4。
4.小结:刚才用了3种方法求出小丽和小宇之间的人数,分别是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那么你最喜欢用那一种方法呢
5.变化题目
师:刚才这个问题同学们解决得特别好。
注意看,现在要变了。
课件演示:又来了4小孩。
(小丽的话去掉)出小明说:“我排第19。
”
现在变成什么了(审题:学生找已知条件和问题)
这回求小宇和小明之间有几人呢(同桌两人讨论讨论)
要求1.都用数一数的方法做。
2.一二组用画一画,三四组用算一算。
6.小结:
(1)刚才同学们用了这么多方法解决了问题,听了大家的发言,我们来总结下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做什么呢接着我们又是怎么做的
(三)拓展延伸
1.数一头的情况。
(1)出示题目,并审题。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全班交流解答过程。
2. 两头都数的情况。
(1)出示题目,并审题。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全班交流解答过程。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