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饲料解毒能力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饲料解毒能力的差异

姓名:陈刚班级:2011级营养二班学号:201130370201

一反刍与非反刍对生物碱(茄碱)的解毒性差异

茄碱广泛存在于马铃薯、番茄及茄子等茄科植物中。在番茄青绿色未成熟时,里面含有茄碱。马铃薯中茄碱的含量随品种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贮藏过程中含量逐渐增加。茄碱对胃肠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尤其对呼吸和运动中枢作用显著。对红细胞有溶血作用,可引起急性脑水肿、胃肠炎等。

由大量实验结果和经验证明,单胃动物的胃肠道几乎对茄碱无任何解毒反应,但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却具有较强的解毒能力,主要原因是其能把茄碱分解成茄啶,使其毒性大大减弱,具体机理目前尚不太清楚。

二反刍与非反刍对甙类解毒性的差异

1 氰甙

含氰甙植物有高粱幼苗、苏丹草、白脉根、白三叶、木薯、亚麻子饼等。氰甙本身无毒,但含氰甙植物被动物采食后,组织结构遭到破坏,在水分和适宜温度条件下经过与甙共存酶的作用,产生氢氰酸而引起动物中毒。反刍动物由于瘤胃微生物的活动甚至无需特殊的酶就可将氰甙水解产生氢氰酸,故对含氰甙植物比单胃动物更敏感。但是,反刍动物摄入含氰甙植物机会较多,故体内硫氰酸酶活性较高。催化氢氰酸与体内硫代硫酸盐形成低毒的硫氰酸盐虽尿排出。因此,反刍动物对氢氰酸耐受。

2皂甙

含皂甙植物有苜蓿、大豆、三叶草、甜菜、豌豆等。苜蓿草粉单一或大量饲喂时,由于苜蓿根中含13种苜蓿酸( Baily等,1999 )而影响单胃动物生长。鸡饲粮中苜蓿粉占大约10%(相当皂苷0.15%),可使肉仔鸡生产性能下降,蛋鸡产蛋率降低。但是,反刍动物摄入皂甙后,不会抑制生长,因为皂甙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皂甙水溶液振荡时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当反刍动物采食较多新鲜苜蓿时,容易形成瘤胃臌气。为预防瘤胃臌气发生,放牧苜蓿前先喂些干草或粗饲料,露水未干前暂缓放牧或将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种或混合饲喂。皂甙可与胆固醇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而减少在肠道的吸收,有助于降低单胃动物血浆胆固醇。肉鸡饲粮添加苜蓿总苷可极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及腹脂重和腹脂率。

Lu等研究发现,奶牛日粮中添加苜蓿皂苷,奶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减少20%-30%,乙酸与丙酸比值减少,原虫数量减少。瘤胃发酵所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能量来源也有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苜蓿皂苷的各处理组瘤胃细菌培养液中浓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苜蓿皂苷影响了瘤胃细菌的发酵活力,增加了TVFA的浓度这可能是因为苜蓿皂苷抑制了瘤胃上皮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减少了VFA从皱胃的流出[2[2]。故可以推测添加苜蓿皂苷可为反刍动物生长发育提供更充分的能量,促进其生长,但可能影响了微生物蛋白的合成。

3硝基甙

硝基甙广泛存在于豆科、多变小冠花、槐兰属、黄芪属等植物中。其中沙打旺和多变小冠花在饲料毒物中尤为突出。含硝基甙植物在动物消化道内被分解释放出BNPA或BNPOH进入到组织、器官中,抑制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如琥珀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谷氨酸脱羧酶、单胺氧化酶、一线胆碱酯酶等,从而抑制了三羧酸循环循环,细胞能量不足。另外BNPA与琥珀酸分子中电子分布很相似,BNPA在与琥珀酸脱氢酶不可逆结合时又与其辅酶FAD作用释放出亚硝基。亚硝基进入血流中,使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造成机体运氧受阻。

反刍瘤胃微生物对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有水解作用。其降解途径可能是:含硝基甙—BNPA—亚硝酸盐—氨。结果导致了饲料毒性的消除。因此用沙打旺等饲料喂养非凡出动物是安全的,而单胃动物尤其是幼禽、幼畜,对其耐受能力低。

三反刍与非反刍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类毒物的解毒性的差异

1 植物凝集素

又称植物血凝素,以能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而得名。Etzeler(1996)报道植物外源凝集素多数为糖

蛋白,可在消化道中干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大多数植物外源凝集素在肠道中不被蛋白酶水解,而和小肠壁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多糖)结合,破坏小肠壁刷状粘膜结构,干扰其功能,使蛋白质利用率下降,动物生长受阻,甚至停滞。此外,它对肠道的免疫球蛋白(lgA)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大量数据表明反刍动物对植物凝集素的耐受能力强,可以适当添加饲喂量,而单胃动物对其敏感性较高,应适当减少添加量。

2 含羞草草氨酸与银合欢

含羞草氨酸存在于银合欢及含羞草中,它可以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竞争,引起动物多种病症。而反刍动物长期或过量采食银合欢后会发生特异性的甲状腺肿,是由于含羞草氨酸被瘤胃微生物降解3- 羟基- 4- 吡啶酮(DHP)所致,DHP能抑制碘与酪氨酸有机合成甲状腺素,从而导致甲状腺肿。因此,反刍动物日粮中含羞草和银合欢的用量应斟酌。

四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对NPN的解毒性的差异

由于反刍动物能利用非蛋白氮(NPN) 合成微生物蛋白(MCP ) 供机体利用, 因此尿素可用作反刍动物

的蛋白质资源。而非反刍动物则无法利用NPN,其没有反刍动物瘤胃那样的“预处理”器官,尿素中的氨和水后生成氨基甲酸对机体造成毒害[4]。但即使是反刍动物食用尿素时也要注意有适应期,而且量要适当。由于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微生物可以产生较高的脲酶活性,导致尿素在瘤胃中水解过快, 尿素进入瘤胃中即可被瘤胃微生物产生的脲酶完全水解为CO2 和NH3 。研究表明,氨释放的速度是瘤胃微生物对其利用的4 倍,当释放出来的氨超过瘤胃微生物的利用能力时,过多的氨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氨基甲酸,氨基甲酸很快进入血液引起中毒,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氨被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当血液氨浓度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时,会引起氨中毒。

五反刍与非反刍对糖类抗营养因子的解毒性差异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许多糖类能降低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利用率。现一般认为木糖、乳糖、寡糖以及NSP都有此不良作用。现主要介绍NSP的抗营养作用及反刍与非反刍对其的解毒差异。

非淀粉多糖根据其水溶性可分为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和不可溶性非淀粉多糖。而具有明显的抗营养作用的主要有β- 葡聚糖、阿拉伯木糖和果胶等。一般认为,其抗营养作用与其黏性对消化道生理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有关。黏性越强,就越影响消化酶与底物接触和消化产物向小肠上皮绒毛渗透。另外,非淀粉多糖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易被消化,从而使细胞内容物不能充分利用[6]。肉鸡日粮中非淀粉多糖含量达5%以上时即产生抗营养作用,引起日粮表观代谢下降,产生水状排泄物的粘、稀粪便,脏蛋。而反刍动物由于瘤胃中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功能各异的瘤胃微生物区系,所以对非淀粉多糖有很高的利用率,马、驴、螺等草食动物家禽由于有发达的盲肠对该类物质也有较高的利用率;但是猪、鸡等单胃动物既无瘤胃又无发达的盲肠,因此对NSP利用率较低。

六反刍与非反刍对多酚类解毒性差异

1 棉酚

反刍家畜对棉酚的耐受性高于其他非反刍家畜。有实验表明添加不同棉酚的试验组绵羊瘤胃细菌和原虫数量显著高对照组(特别是纤维分解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真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使纤维物质的降解受到影响。进一步证明绵羊瘤胃细菌纤维分解菌原虫对棉酚有较强的耐受力,可能在瘤胃棉酚解毒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比之下瘤胃真菌对棉酚较为敏感。因此相对于对照组,这种平衡作用导致试验组与对照组干物质降解率差异不显著,棉酚对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

2单宁

单宁对于单胃动物油明显的抗营养作用,其可与胰蛋白酶、α-淀粉酶、酯酶等结合而使其失去活性,也极易与铁盐作用产生沉淀,从而大大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尤其是蛋白质的消化率。也影响适口性和采食量。而对于反刍动物单宁却有独特的促营养作用[8]。

高产奶牛仅依靠来源于瘤胃的菌体蛋白满足不了其营养需要,必须额外在小肠吸收一定量饲料中的蛋白质即过瘤胃蛋白质。各种饲料中的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不同,对于那些降解率较高的饲料蛋白质,必须采取某些处理来保护其免受瘤胃微生物降解,尽可能地降低其在瘤胃中的降解率,以提高蛋白质的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