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苍凉之域中的水月镜花—张爱玲小说意象之分析

合集下载

论张爱玲笔下的意象世界

论张爱玲笔下的意象世界

论张爱玲的“意象世界”摘要:张爱玲,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用一个个穿透生命和人性的传奇性故事阐释着世间的悲凉。

而意象伴随着她小说的全程,见证着她笔下的万千世态和悲喜人物。

本文就将从张爱玲纷繁的意象中了解她的苍凉世界关键词:张爱玲;月亮;镜子;风雨;音乐;麻将张爱玲,一位有着谜一样传奇人生的传奇女子,她以自己的深艳和才情征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她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后面的“可怜”,心中的荒凉、笔下的苍凉,构成了张爱玲独特的艺术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老宅、天井、阳台、镜面、屏风、满月、蚀月、正午的太阳、下午的太阳、胡琴声、三弦声、锣鼓声……创造了一个浓重而又氤氲的意象世界。

月亮是张爱玲小说中的常客,她的月亮苍白、抑郁,总让人感觉到月光下的忧郁与癫狂。

写月亮首先自然是构筑情绪氛围,如《金锁记》中的经典开头:“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读着这样的描写,故事必定是一个凄凉的故事,所以,曹七巧的前生后世,幸福的憧憬,人生的艰险,结果的凄惨,都在这轮月亮的闪烁中透射出来。

其次,月随情生,情随月长,月亮象征着情欲、情爱。

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月亮成为情欲的隐语:当葛薇龙与乔琪相识时,乔琪明确表现了对她的热情,“那时天色已经暗了,月亮才上来。

黄黄的,像玉色缎子,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

”这是写实,也指称着他们之间情欲初溢。

野宴那日,道旁歇息,他说:“我打算来看你,如果今天晚上有月亮的话。

”“你看,天晴了,今天晚上会有月亮的。

”他所提供的不是真诚的爱情,只是所谓月夜中的“快乐”,以至于当晚他走时,“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缓缓地煮着它。

”这时的月光失去了玉色,沸燃着阴森噬人的火。

说不尽的苍凉_从镜意象解读张爱玲_倾城之恋_

说不尽的苍凉_从镜意象解读张爱玲_倾城之恋_

为偶然的战争的外力所促成。所以,镜中的流苏,似 乎从范柳原那里得到了真实的爱,但又似乎什么也 没有得着。镜子是虚空的,流苏的心更是虚空的:“柳 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 来说给旁的女人听。……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 — 不问也罢!”
正因为镜子的这种变形、冰冷、易碎、相隔、虚空 的特性,故使得它成了表达男女之间苍凉情感的很 好道具。而镜与男女之事相连,则早在汉代就已经开 始。早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沈从文在其著作《唐宋铜 镜》中就这么感慨:“西汉初年的社会,已起始用镜子 作为男女间爱情的表记,生前相互赠送,作为纪念, 死后埋入坟里,还有生死不忘的意思。”③确实早在汉 代,铜镜背面就铸有大量以表相思之情的铭文。如 “长相思,毋相忘”、“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千秋万世, 长毋相忘”、“清银铅华以为镜,丝组为纪以为信,清 光明乎服春,富贵番昌,镜辟不祥”等。这些铭文可谓 是镜为情感信物的历史记载。
乐昌分镜即破镜重圆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南朝陈 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各执半镜为信物,两 人离散后重又团聚之事。而古代破镜重圆故事的流 行,恰恰说明破镜之难圆。可见在古典文学中,镜子在 男女情爱关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既是男 女信物的代表,另一方面破碎的镜子即“破镜”,也常 作为怨偶之间感情分裂的代名词,镜也就具有了悲凉 的色彩。而张爱玲之所以善于运用“镜”意象,这自然
54 MZXS 5/2009
M534A ISSN 1006-0189
名作 欣赏
现代文学

名家与败笔
—— —重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黄曙光(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 成都 610031)
关键词:丁玲 败笔 自我 扬短避长 摘 要: 著名的革命经典《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存在一些明显的败笔,比如“密谋”和“美人计”这样的标题未能得到相 应内容的有效支撑,显得虚张声势。丁玲用这样的标题,目的在于表达敌我分明的政治立场和爱憎鲜明的阶级情怀,是典型 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些败笔是丁玲在延安接受改造并开始转型的结果。而如何处理“自我”,则是丁玲能否成 功融入革命阵营的关键。

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

目录摘要 (2)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 (3)二、象征女性浮沉的月亮 (4)三、意喻愁惨情欲的雨 (6)参考文献 (8)摘要: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意境性特点,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

解析张爱玲小说存在的意象,对于了解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及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深刻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张爱玲,意象,镜子,月亮,雨,女性意象是人的主观之意与外在的客观之象的有机结合。

张爱玲的小说意象繁复,多如繁星,不胜枚举,意象经营独具匠心。

她尤其擅长华美凄艳的意象构造自己笔下的“荒凉之城”,向我们道尽那个世界的爱与死、色与空、真与假。

打造了无数人百转千回的幻想,又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张爱玲这种独具特色的意象艺术创作风格让小说显得格外个性,其中对于“镜子、月亮、雨”的意象更是频繁出现。

对此,本文将对“镜子、月亮、雨”的意象的研究,深刻了解张爱玲的女性思想。

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作为人类的日常用品,镜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供人自照。

单纯的照,自然和文学无关。

但照镜的如果是美人,镜子便作为美人的伴侣进入文学――美人照镜;照镜的如果是仁人志士,镜子便作为仁人志士的伴侣进入文学――对镜抒怀;照镜的如果是智者,镜子便成为智者自省的工具。

有时,照镜者爱上了镜中的自己(镜恋);有时,照镜者不认识镜中的自己(昏镜);有时,照镜者分不清镜中之我和对镜之我(变形镜),甚至在镜中看到心灵的影像。

这时,镜子就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而是自我的映射。

张爱玲是一个驾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家,在她笔下,古典镜意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取舍与发挥。

镜子在日常生活中是易碎的,不牢固的,在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正好说明了小说中人的生存环境是靠不住的,仿佛一捏就碎。

在《沉香屑·第一香炉》中,周吉婕在浴室对镜补妆时,薇龙上楼请吉婕下去弹钢琴,引得吉婕向薇龙发了一串牢骚。

浓墨重彩下的苍凉人生―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

浓墨重彩下的苍凉人生―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

浓墨重彩下的苍凉人生―试析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摘要】张爱玲的作品很美,甚至“行文美丽到要融解”。

这种美与文中俯仰皆是的色彩语言密切相关。

张爱玲将这种对色彩细致敏锐地把握和卓越地理解所形成的非常独到的色彩心理运用到她的小说中,使色彩语言成为她刻画人物形象、彰显人物心理、营造环境氛围乃至参与完成叙事得心应手的工具,并不断给读者带来“艳异”般的美感,使人仿佛置身于精美的视觉艺术殿堂之中。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色彩运用张爱玲对色彩有着超乎常人的感知和喜爱,随手翻开她的小说,“大红、粉红、虾子红、桃红、银红、石榴红,金黄、鹅黄、鸡油黄、老虎黄,葱绿、霉绿、海绿、棕绿、墨绿、湖绿,珠灰、青灰、雪青、茶青、闪蓝、葱白……”,一个个我们熟悉或不熟悉,分辨的开或分辨不开的单色或复色会不时跃入眼帘,让人应接不暇,如同夜空中密集绽放的烟花,在黑暗的苍穹里盛开出一簇簇华美而苍凉的花朵。

连她自己都说:“不知为什么,颜色和气味常常使我快乐。

”“颜色这样东西,只有没颜落色的时候是凄惨的,但凡让人注意到总是可嘉的,使这世界显得更为真实。

有了个颜色在那里了,使人安心。

”张爱玲把这种对颜色偏执一样的迷恋也挥洒进了小说创作,造就了她作品的美,甚至“行文美丽到要融解”。

这种美与文中俯仰皆是的色彩语言密切相关。

色彩是事物外在最显著、最鲜明、最富于感性直观的特征,能在第一时间给人强烈的视觉上的刺激并迅速引起人们的审美体验。

自小在绘画方面受过良好熏陶和教育的张爱玲,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

她把这种对色彩细致敏锐地把握和卓越地理解所形成的非常独特的色彩心理运用到她的小说中,使色彩语言成为刻画人物形象、彰显人物心理、营造环境氛围乃至参与完成叙事得心应手的工具,并不断给读者带来“艳异”般的美感,使人仿佛置身于精美的视觉艺术殿堂之中。

一、用色彩塑造形象张爱玲是调色大师,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她善于把握颜色这一事物的外在重要特征,不仅喜欢把描写对象置于丰富的色彩环境之中,而且写人物的容貌,能准确的写出肤色所蕴含的人物独特的性格;写服装和饰品,不仅写款式和质地,更能透过浓厚的色彩来呈现作者的言外之意。

苍凉的生命底色_浅析张爱玲小说的意象群之隐义

苍凉的生命底色_浅析张爱玲小说的意象群之隐义

第8卷第1期2008年2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 URNAL O F HUNAN IND USTRY POLY TECHN I CVol 18No 11Feb 12008苍凉的生命底色———浅析张爱玲小说的意象群之隐义毛灿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系,湖南长沙 410082)[摘 要] 张爱玲以月亮、风雨、镜子等传统意象的悲凉美学意蕴,为她的人物命运铺上了一层苍凉的底色。

这些意象在写实性中饱含着浓重的主观色彩和抒情意味,实现了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的诗化。

意象中隐含的作家的人生体验、认识与感悟等,显示了张爱玲写作的基本心态。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意象群;苍凉[中图分类号] I 042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004(2008)01-0081-02The D esol a te Color of L i fe———On the H i dden M ean i n g of the I mage Groups i n Zhang A ili n g ’s NovelsMAO Can -yue(Hunan I ndustry Polytechnic,Changsha,410082Hunan )[Abstract] W ith the des olate aesthetical meaning of such traditi onal i m ages as the moon,wind and rain,m irr ors,etc,Zhang A iling endowedher characters ’destiny with a col or of des olati on 1Though portrayed realistically,these i m ages contain dense subjective col ors and lyrical meanings,and realize the poetry of p sychol ogical descri p ti on of the characters 1The i m ages harbor the writer ’s experience,inter p retati on and understanding of life,and dis p lay the p sychol ogical state of Zhang A iling ’s 1[Key words] Zhang A iling ;novel;i m age gr oup;des olati on [收稿日期] 2007-12-20 [作者简介] 毛灿月(1965-),女,湖南湘乡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识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识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识摘要张爱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作家,她善于刻画一些琐碎生活中的世俗小人物,通过描写这些小人物的爱情婚姻生活,并运用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创作手法审视着人性之丑陋和人生之“苍凉”,她的小说弥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凸显着其小说独特的“苍凉”意识。

本文以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体现出的“苍凉”意识为研究对象,从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点以及小说中所展现的“苍凉”意识的表现方式和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剖析,力求对张爱玲小说中的“苍凉”意识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苍凉”意识“Desolate” Consciousness ofEileen Chang’s NovelAbstractEileen Chang is a famous woman writer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n China ,she is good at depicting a number of trivial mundane little people in your life,by describing these people love marriage,and to use ite unique language style and writing techniques to look at ugly human nature and life “desolate”,her novel filled with thick tragic,unique highlights its novel “desolate”.In Eileen Chang's novel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article, to the opinion of many critics and scholars as a secondary reference, from creative features as well as demonstrated in the novels of Eileen Chang's novel "desolate" manifestations of consciousness and causes profound analysis, sought to in the novels of Eileen Chang’s "desolate" deepe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consciousness.Keywords:Eileen Chang;novel;"desolate" consciousness.目录1引言 02张爱玲小说“苍凉”意识的创作特点 (1)2.1苍凉的意象和悲凉的语言 (1)2.2“封闭式”的小说结构 (1)2.3平民化的创作视角与手法 (2)2.3.1女性立场的创作视角 (2)2.3.2参差对照与细节凸显 (2)3 张爱玲小说中“苍凉”意识的表现方式 (4)3.1人性的本质思考 (4)3.1.1对人性的剥离 (4)3.1.2对人生的绝望 (5)3.2婚恋的悲剧式展开 (5)3.3女性命运的深刻解读 (6)3.3.1封建制度下的性格缺陷 (6)3.3.2欲望纵横中的灵魂扭曲 (7)3.3.3男权时代里的自我迷失 (7)4张爱玲小说“苍凉”意识的形成原因 (9)4.1孤僻而冷漠的性格 (9)4.2复杂而凄冷的家庭 (9)4.3离乱而动荡的时代 (10)4.4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10)5结语 (11)参考文献 (12)外文资料 (12)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张爱玲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种美艳而苍凉的风格,笔触深刻、冷峻,塑造的女性人物总是弥漫着一种悲凉、阴暗的气息,她们蛰居在传统男权的阴影之下,过着悲惨凄凉的生活,这种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都源自于张爱玲自己悲剧人生的感悟,在小说中她主要塑造了三种悲剧女性形象:一种是受封建枷锁束缚的女性,一种是物欲与道德挤压下灵魂扭曲的女性,另一种则是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和软弱酿成悲剧的女性。

无尽的苍凉—浅谈张爱玲悲剧意识的形成及在其小说中的体现

无尽的苍凉—浅谈张爱玲悲剧意识的形成及在其小说中的体现

无尽的苍凉—浅谈张爱玲悲剧意识的形成及在其小说中的体现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文学巨匠,她的小说以其深刻、细腻的描写而闻名于世。

她的小说中充满了悲剧色彩,无论是主角的命运还是描画的社会现实,都充满了无尽的苍凉。

那么,张爱玲悲剧意识的形成是怎样的,它在她的小说中又是怎样体现的呢?一、张爱玲悲剧意识的形成1.个人经历带来的心理影响张爱玲自幼家境富裕,父母是上海的名门望族,但她的父亲对家庭冷漠,对张爱玲的母亲更是不管不顾。

母亲的孤独无助和尖锐的性格给张爱玲的成长和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1942年,张爱玲与丈夫胡兰成离婚,她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流浪生涯,被称为“流亡作家”。

这种漂泊和失落感也是她悲剧思维的砥柱之一。

2.西方文学的熏陶张爱玲是一位西方文学爱好者。

在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欧洲文学、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和威尔士等文学的熏陶。

这些作家中不乏悲剧色彩浓郁的作品,对张爱玲的悲剧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历史环境的影响张爱玲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史上黯淡无光的一个时间段,国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许多中国人的命运都被随意摆弄着。

这种社会现实给张爱玲带来了莫大的悲剧感受。

二、张爱玲悲剧意识在小说中的体现1.人物的命运悲剧张爱玲的小说主角多为女性,她们的命运大多都是悲剧性的。

比如,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中的玲妈妈,将自己的身体出卖于大老板,以供养儿子的读书,最后却发现自己早已被抛弃。

她的悲剧命运不仅是她自我价值的探讨,更是全社会的生存状态的映射。

2.流离失所的苦难景象张爱玲的流浪生活和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产生了她苦难、孤独的两难境遇。

小说中人物经常是流离失所,但这种苦难不仅是人物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人际价值)受到了挑战,同样也是她在现代派小说语言上的探索。

3.社会生活的渺茫无望张爱玲的小说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多为世态炎凉,物欲横流,以致于无法信任、无异于投降。

《小团圆》中,贪婪的大伯和自私的姨太太甚至让自己最亲的儿子和孙子陷入人生最后的特权和唯利是图之中。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毕业论文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毕业论文

绝望的生存状态悲凉的审美情感――浅析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摘要:张爱玲是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又是个彻底的悲情主义者,其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情色彩。

真切体验人生,冷眼旁观世事。

“没有悲壮,只有苍凉”,这就是张爱玲的作品体现出的苍凉。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笔触叙述一个个洋场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

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气息。

关键词:张爱玲创作心态悲凉意味张爱玲是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当张爱玲还是一位立身于现代中国文坛主流之外,也置身于中国民族战争边缘状态的小女子,但她却以一个女人悲凉彻骨的生命体验和一位惊世才女卓荦超群的艺术风采翩然跃上了乱世之中的现代中国文坛。

张爱玲以她独特的方式,书写了现代都市中的神话和寓言: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注定要发生太多变故的时代。

张爱玲一生的才情几乎都为那样的一个时代所挥洒。

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中”,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下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淼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留下了无尽的论说与回味。

张爱玲是个悲观主义者,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

本文试图通过浅析她的成长环境及创作的心路历程来探讨她作品中的悲剧色彩及小说的美学价值。

一、失落于家庭、时代及战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奠定了张爱玲作品的悲剧色彩。

她悲凉地感悟到:人世间没有爱。

家道中落、身世曲折使张爱玲摆脱不了兴亡沧桑之感,从而铸就其创作心态,反映在她的小说中便是寒冷、残缺、伤感的苍凉。

张爱玲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她成长的年代,正是末代贵族彻底衰败的年代,她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庭的没落与瓦解。

从境意象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苍老意蕴

从境意象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苍老意蕴

张爱玲的小说几乎全具悲剧和苍凉色彩,而这种苍凉意味的形成,则归功于她对那些颇具悲剧意蕴的典型意象的大量运用,这正如美国学者夏志清先生所言:“凭张爱玲灵敏的头脑和对于感觉快感的爱好,她小说里意象的丰富,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①张爱玲小说中带有苍凉意味的意象随处可见,如镜、月、风、墙、窗、空房、胡琴等。

而这些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谓“镜”意象。

作为人类的日常用品,镜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供人自照。

单纯的自照,自然与文学无关。

但照镜的如果是美人,镜子便作为美人的伴侣进入文学——美人照镜;照镜的如果是仁人志士,镜子便作为仁人志士的伴侣进入文学——对镜抒怀;照镜的如果是智者,镜子便成为智者自省的工具。

有时,照镜者爱上了镜中的自我(镜恋);有时,照镜者不认识镜中的自我(昏镜);有时,照镜者分不清镜中之我和对镜之我(变形镜),甚至在镜中看到心灵的影像。

这时,镜子就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而是自我的映射。

张爱玲是一个驾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家,在她笔下,古典镜意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取舍与发挥。

一、扭曲变形的魔镜《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本想与姑妈的情人乔琪由爱而走向婚姻,但乔琪却是一个如《倾城之恋》中柳原般,不求婚姻只求快乐的浪荡子。

当两人亲吻之后,小说这样写道:她竭力在他的黑眼镜里寻找他的眼睛,可是她只看见眼镜里反映的她自己的影子,缩小的,而且惨白的。

②这里张爱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镜子的变形功能。

这种形体的缩小,正说明葛薇龙在乔琪心中地位的卑微和无足轻重。

脸色的惨白,体现了葛薇龙心中的恐慌与失望。

对着这变形的镜子,一股被玩弄后的苍凉之意袭上心头。

如果说上面所说的变形,还与眼镜本身造成的原因相关,它只是介于镜子的写实功能与变形功能之间,那么《金锁记》中七巧对镜的描写,则完全是镜子变形功能的恰好体现。

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

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

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

以张爱玲为例,谈谈古典文学资源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及其作用

以张爱玲为例,谈谈古典文学资源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及其作用

以张爱玲为例,谈谈古典文学资源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及其作用张爱玲的文字是意象式文字,她擅用华美凄艳的古典意象构筑自己笔下的“荒凉之域”。

本文抽取其中的月亮、镜子、绣花鞋三个意象为代表,分析意象在张氏作品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对形成其艺术成就的突出贡献。

在这些古典味极浓的意象中,蕴含着一个现代人的思考。

(1)月亮①在代表作《金锁记》中,张爱玲对这一意象的使用达到了顶峰。

全篇九处写到月亮,或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或浓墨重彩,精雕细琢,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浸透了生命中种种不尽苍凉的情绪。

②《金锁记》开篇时写的是那个月亮,结尾时仍然是那个月亮,或许永远是那个月亮,没有完,就像小说中的故事一样没有完。

它当然也是从古以来最深刻的一出悲剧。

从唐诗宋词到现代小说,月亮这一意象完成了一次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举杯邀明月”、“莫使金樽空对月”等月亮意象表达的依然是亘古不变的内涵——对宇宙时空的敬畏,对永恒的精神家园的追往。

③到了鲁迅的《狂人日记》,月亮的意象则具有了现代意义。

月亮在《金锁记》中具有象征意义,并成为人的心理世界的映照:对周围S机四伏的惶惑不安,焦虑,恐惧,因洞穿了那个貌似和谐安详的吃R世界而产生的疯狂。

张爱玲则成功地继承了鲁迅将月亮意象生发出的现代内涵,并将其尽善尽美。

就这一点而言,鲁迅和张爱玲在对月亮意象的书写上,都脱胎于古典,并被赋予现代性内涵,令月亮意象具有了开创性的隐喻义——疯狂。

(2)镜子①镜子在古典文学中也是常见的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张爱玲小说主要取镜子的“易碎感”作为意象的功能意义。

镜子象征了她笔下的人物关系和人的生存处境。

将人物放置于镜子的包围之中,让人感到处处是危险——“来自生存的惘惘的威胁”,并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多层次的功能意义。

②张爱玲借镜子的意象写幻觉,时空跳跃淡入化出,剪接得不露痕迹,不仅在传统小说中不曾见到,在现代小说中亦不多见。

张爱玲小说意象探析

张爱玲小说意象探析

张爱玲小说意象探析作者:杨羽婷来源:《文学教育》 2015年第6期杨羽婷内容摘要:张爱玲的小说有着繁复的意象,这些意象对小说的叙事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属于“临着虚无的深渊”的叙事哲学。

每一个意象的运用其实也是作者对人生、对社会苍凉态度的体现,因其个性化的意象而成为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色。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中如月亮、镜子、雨、鸟等意象尤其是意象间的相互联系,来初步探析张爱玲小说的意象系统。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意象系统张爱玲的小说有着显著的特色,人性的主题、女人的命运、犯冲的色彩、苍凉的基调、参差的结构、繁复的意象被认为是“张爱玲体”的特征。

其中繁复而又极具个性的意象更是历来为人所称道。

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深受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的影响,无不由内而外透着一种古典气息,这从张爱玲小说中对于意象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

月亮、镜子、雨、鸟、屏风……这些被张爱玲高频率使用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经常出现。

同时,张爱玲也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里虚无倾向,她的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一样,“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中国人的宗教》)。

而这些意象就是她虚无主义叙事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张爱玲像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古人,吸收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运用现代小说的写作技巧,巧妙地将这些意象穿插在一个个令人柔肠寸断的故事中,具体可感地传递给人一种苍凉之感。

就如徐子东所言,“大量琐碎奇绝杂志质感的物化意象,就是在悲惧中支持孤独地主要方法之一”。

以意象为支撑,张爱玲的虚无、苍凉之感弥漫在小说中的方方面面。

一、月·镜·雨·鸟张爱玲曾说:“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

”张爱玲笔下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好人不全好,坏人不全坏。

就像在夜晚出现的月亮,于黑暗中照亮了一点光明,在光明之外又全是黑暗。

张爱玲的“水月镜花”

张爱玲的“水月镜花”

张爱玲的“水月镜花”作者:王心悦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7期摘要:“月亮”与“镜子”是张爱玲在小说中反复使用的两个重要意象。

不仅是自然景致和生活物品,它们更是作为具有隐喻、暗示作用的意象在小说文本中发挥其象征功能。

张爱玲通过对形状和色彩的刻画丰富了传统的“月亮”意象,又独到地将“镜子”冰凉易碎的特征进行深入发掘,使它们具有奠定小说基调、烘托人物心理、暗示人物命运等重要作用,反映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文字极强的驾驭能力。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月亮;镜子;意象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随处可见:小至一双绣花鞋、一面镜子,大至一辆电车、日月星辰……它们潜移默化地渲染出了她笔下文字独有的苍凉感。

“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

”①“月亮”和“镜子”便是张爱玲小说中重复出现的两个重要意象:“上上中下下下莫欢喜总成空喜乐喜乐暗中摸索水月镜花空中楼阁。

”②这是《多少恨》中主人公未知爱情前路的占卜结果,也更像是对张爱玲小说里各色男女情感纠缠的总结:爱情如同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美丽而虚幻。

张爱玲将她对真与假、爱与恨、生与死的理解融入到对“水月镜花”两个意象的书写之中,使二者成为研究其小说必不可少的元素。

本文即从“月亮”与“镜子”两个意象出发,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它们在小说中起的作用。

一、小说中的月亮意象“张爱玲的世界里的恋人总喜欢抬头望月亮——寒冷的、光明的、朦胧的、同情的、伤感的,或者仁慈而带着冷笑道月亮。

月亮这个象征,功用繁多,差不多每种意义都可表示。

”③如夏志清先生所说,月的阴晴圆缺、升落沉浮、甚至扭曲异化,烘托出小说悲凉、凄美的氛围,承载着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爱情的体认。

这些含蓄多义的月亮刺激着读者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月亮的形状中国传统文化中,月的盈亏循环就象征着人生命运的跌宕起伏。

张爱玲利用这一特点,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融入到了对月亮形状的细致刻画中。

张爱玲小说中对“苍凉”意境的追求

张爱玲小说中对“苍凉”意境的追求

张爱玲小说中对“苍凉”意境的追求张爱玲小说中对“苍凉”意境的追求张爱玲是我国著名的才女作家,创作了许多凄婉唯美的爱情故事,其中,尤以其对苍凉意境的追求最为人称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爱玲小说中对“苍凉”意境的追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小说时代背景,渲染苍凉气氛《半生缘》讲述了战乱年间旧上海几个年轻人的悲欢离合,故事中有爱情、亲情、友情,更有背叛、仇恨、妥协,是一部极具悲剧色彩的爱情小说。

故事始于民国时期,到处充斥着战乱、争斗,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在此背景下,很多人为了生存纷纷放弃了自己的底线,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践踏在脚下,去追求那种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

故事中的几位主人公也不例外,在时代的大潮下很难保有初心,他们渴望抗争又无能为力,只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显示出了命运的残酷以及生命的苍凉。

故事的主角――顾家两姐妹有着迥异的性格,姐姐顾曼璐迫于生计不得不去做歌女,后又委身于富豪祝鸿才,婚后发现丈夫的花天酒地,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她生子,让妹妹顾曼桢替自己生了孩子,因而牺牲了妹妹一生的幸福。

妹妹顾曼桢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也有一个心仪的对象,然而在姐姐的阴谋下她无力反抗,被迫与姐夫生子,自己的爱情也就此葬送。

姐姐的做法无疑是违背道德和伦理的,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如果失去了丈夫的庇护,顾家姐妹的命运无疑会更加悲惨,所以妹妹对姐姐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既恨姐姐的狠心,又对现实无可奈何,如果生命都无法得到保障,爱情又该何去何从呢?张爱玲在叙述人物经历的时候,以时代背景为烘托,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最终的选择,用悲剧来引发人们的反思,张爱玲对苍凉意境的追求,实际上是对社会的抨击和不满,对人性的鞭笞和责问。

二、利用写作手法,营造苍凉意境众所周知,不同的写作手法给读者以不同的感受,如果单纯采用简单的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只会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不能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

“镜花水月”语苍凉——论张爱玲小说的古典意象

“镜花水月”语苍凉——论张爱玲小说的古典意象

“镜花水月”语苍凉——论张爱玲小说的古典意象
贾晓英
【期刊名称】《喜剧世界:中》
【年(卷),期】2022()12
【摘要】“镜花水月”是非常重要的古典意象,张爱玲传承了它们,并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意象世界:镜子脆弱却真实,花朵在热烈后凋零,水雾映见凄苦和愁惨,月亮照见悲凉与疯狂,这些独特的意象与小说人物悲凉的命运相合。

本文通过这些意象表现出作家深刻的人生感悟和“苍凉”的悲观主题,同时也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蕴含在内。

【总页数】3页(P0066-0068)
【作者】贾晓英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
【相关文献】
1.苍凉的生命底色——浅析张爱玲小说的意象群之隐义
2.突入苍凉的灵魂深处--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营造
3.古典·现代·隐喻——论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识
4.说不尽的苍凉-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原因剖析
5.冷月无声沁苍凉——张爱玲、白先勇小说中月之意象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味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味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味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味张爱玲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味,欢迎大家阅读!一、张爱玲小说苍凉的思想主题(一)丧失的家族亲情张爱玲对人性之恶和人世之厄有着深刻的认识,人活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她通过丧失的家族亲情和虚幻的浪漫爱情,展现了个体面对命运变故的尴尬与无助,表达了对人类生存价值和终极命运的形而上思考,这使她的小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苍凉感,即个体无法抗拒和驾驭的命运悲剧!在张爱玲小说中,家族亲人之间充斥着欺骗利用抛弃等,不存在纯粹的感情,个体生命被异化的亲情彻底否定,产生了一种挥之不去的苍凉感,而人的自私贪婪嫉妒等则是异化的罪魁祸首!《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离婚后回到了娘家,娘家人首先考虑的不是亲情,而是最实际的生活打算,当白流苏从夫家带来的财产被哥嫂挥霍一空之后,她所要维系亲情的筹码就没有了,娘家人视她为累赘和扫帚星,每个人都想把她赶出家门,白流苏的三哥认为,你生是他(前夫)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就连母亲也不肯替流苏说句公道话,人人都关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最终她变成了六亲无靠的人!白流苏的生存境遇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扭曲的人性冷漠的亲情,诠释了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生存困境!《金锁记》中出身卑微的曹七巧嫁到姜家后受尽屈辱,没有尊严,没有地位,就连仆人也看不起她,当她十年媳妇熬成婆之后,就开始疯狂地使用手中的权力,她一时高兴起来就逼着女儿长安裹脚,使长安的脚不可能完全恢复原状;长安丢了床单,她就到学校大闹起来,使长安只能辍学在家;她还教唆长安抽烟,耽误女儿的婚姻大事;当长安爱上了童世舫之后,自顾自努力去戒烟,但曹七巧却不想让女儿有好的结局,故意让童世舫知道他的幽娴贞静的中国姑娘是抽鸦p的',将长安的爱情扼杀于萌芽之中!《多少恨》中,虞家茵的父亲虞老太爷就是自私贪婪和欲望的化身,虞老太爷与家茵的母亲已经离婚多年,他却突然来到上海向家茵要钱,要求女儿为自己谋个职位,家茵拒绝了父亲的无理要求,虞老太爷就讽刺女儿说我塌台,自个儿索性在人家住下了,也不嫌没脸,她竟然直接去找夏太太,许诺说服家茵到夏家当小妾,父女之间毫无亲情可言,为了自身利益完全撕去了温情的面纱!(二)苍凉的情爱生活张爱玲探讨了许多人世之厄的生存问题,表现了女性遇到命运变故时的卑微无助与无奈,她们的爱情与婚姻往往透着苍凉意味,张爱玲说过,一个女人,再好些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张爱玲小说都离不开男女之情,但很少有真挚浪漫的爱情,多是充满铜臭的交易,在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女主人公根本无法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像遭遇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被连根拔起,生命从此枯萎!小说《倾城之恋》的题目《倾城之恋》就充满了反讽意味,所谓的爱情神话处处夹杂着极端冷漠的心态和功利主义思想,女主人公白流苏虽然受过西洋教育,但骨子里仍是一个有着浓重封建意识的传统女性,离婚后她陷入了生活困境,这时遇到了富商范柳原,就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两人展开了一场《倾城之恋》,白流苏看透了人性之恶,领教了人世之厄,并在突如其来的战争中获得了团圆的结局,但战争中的患难之情并没有改变范柳原,他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剩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留给白流苏的只有迷茫惆怅和失望,小说处处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意味!《花雕》中,章云潘和郑川娥相识之后,双方都很满意,并确定了终身大事,可是自幼体格健壮,从来不生病的川娥却在即将结婚之时患了肺病,川娥也想不到会成为这样,但章云潘的我总是等你的成了空头支票,结婚成了毫无希望的等待,最后川娥死了!在小说《封锁》中,封锁的电车使人产生了放纵自我的冲动,翠远和宗桢在电车遭到封锁时相遇相爱,但封锁过去之后,一切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双方都忘记了发生的一切,按部就班地生活!张爱玲以美丽而苍凉的笔调书写了爱情和人物命运,表达了她对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的思考,揭示了落后的传统文化对人性的戕害!二张爱玲小说苍凉的审美意蕴苍凉是一种审美的形而上的生命格调,表达了个体在变幻莫测的"无法驾驭的命运面前的孤独"绝望和无助;苍凉是一种痛苦而彷徨忧伤而孤独的感觉,是一种悲剧性的命运体验和最普遍的情感状态,也是一种形而上的哲思和人生感悟!因而,苍凉成了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传统文学史上就有许多直指人生苍凉的杰作,如苏轼十年生死,无处话凄凉的伤感孤独,唐婉世情薄,人情恶,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的无声控诉,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人生喟叹,无不表达了个体无助无奈的人生苍凉!张爱玲将苍凉的主题演绎成了小说创作的文学心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 Words:Zhang Ailing;the moon;Glass;Flower;Imago
一.绪论
(一)概念的辨析
“意象”即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 象。其实关于意象的命题早在《周易》和《庄子》中就已经出现了。意象的初始 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神话,郭璞的《注山海经叙》中就有“游魂灵怪,触象而 构。”但是神话解体后,中国人意识觉醒,使得人神分离。商代巫祝卜史成为人 神沟通的媒介。后来周人将前人卜筮之术和自己的筮卜结合,融会贯通铸成《易 经》。《易经》中卜者针对欲决的疑难,因数定象,观象系辞,玩其象辞而判其 吉凶以数象辞的符号整体充当沟通天人的媒介。其中“象”就是圣人“观物取象”, “立象尽意”。而《易经》早在春秋时就有《易象》这一别名。
首先就其题材而言,傅雷说到:“我不责备作者的题材只限于男女问题,但 除了男女之外,世界究竟还辽阔的很。”①他认为张爱玲的小说仅仅局限于写男 女问题,视野并不宽广。这是从现实主义创作角度对其进行的评价,不免立论偏 颇。与傅雷相比较唐文标则更客观:“张爱玲是一个活在新时代中的租界上海的 旧作家”是“这个没落的‘上海世界’的最好和最后的代言人。”②这是说她的 题材大多都写上海的没落贵族的生活,所反映的世界便是没落的上海。其次在艺 术风格上,傅雷说《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③胡兰 成则站在青春的视角研究张爱玲的创作个性:“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 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④再次说到作品地位,傅雷曾说《金锁记》:“截 至目前为止的最完美之作”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⑤他对张爱玲高超 技巧的推崇,更为后人开启了一个最有活力的话题。夏志清说:“张爱玲在《传 奇》里所描写的世界,上起清末,下迄中日战争;这世界里面的房屋,家具,服 饰等等,都整齐而完备。她的视觉的想象有时候可以达到济慈那样华丽的程 度......自从《红楼梦》以来,中国小说恐怕还没有一部对闺阁下过这样的功夫。” [1]这是对张爱玲的作品特色不同于其他人之处的肯定及赞扬。最后就其作品的 创新性而言,刘峰杰说:“张爱玲代表了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次成功的转型, 从‘个性的解放’到‘个人化的写作’”⑥
关键词:张爱玲;月亮;镜子;花;意象
In the domain of the insubstantial objects of desolation
Image analysis of Zhang ailing’s ficitions
(xi’an,710065)
Abstract:Zhang Ailing choice of the moon, the mirror and flowers are very symbolic images.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古典诗歌中意象大多是通过现实中 的客观景物,物体,某些自然现象等来融入诗人的主观情感,情景交融来表达诗 人特定的感受。后来,西方的诗歌意象理论传入中国,使得中国原来的意象理论 得到充实,并进一步扩充到其他文学体裁的研究中。所以小说意象比诗歌意象出 现的晚,它是小说环境,人物和情节的构成成分,通过继承古典诗歌意象的审美 意识更加对其进行创新以一种新的观照来创新小说意象,更深刻的挖掘人物的心 理,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意识的载体。它使某一特定的形象,在其作品中 生多重且深刻的意义,从而加重自己作品的象征色彩。
情感在客观现实中的投射物更是内心独白的承载物。对于镜子,张爱玲则没有继承镜子那些 超现实的功能,它的“神秘性”则更多表现为捕捉人物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并扩展到日 常生活中更为普遍存在的物象———玻璃窗等。玻璃窗是镜子的一种变体,一样可以照见人 物的心灵,成为特定时刻、特定情境中其某种情感或情绪的投射物。花却是作为独立的意象 符号,她笔下花的残缺和凋零是与女主角命运不可分割的,花与女主角的命运相联系,对花的 内涵进行延伸。
分类号:I207.42
学士学位论文
苍凉之域中的水月镜花
——张爱玲小说意象之分析
系院名称: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提交时间:
2015 年 5 月 13 日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 制
苍凉之域中的水月镜花
—张爱玲小说之意象分析
(,西安,710065)
摘要:张爱玲选择的月亮,镜子和花等意象都极具象征意味。月亮象征女性,是女性心灵、
(二)研究现状
对于张爱玲作品的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所谓的“张爱玲热”。 这是对人性的重新发现,还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更或者是对文化深层内涵的重新思
①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史资料选注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94
考。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作为那个时代的反映与缩放,张爱玲其人其现象以 及其文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The moon is a symbol of women, the emotional heart of women, in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the projectile is the load bearing inner monologue. For the mirror, Zhang Ailing did not inherit the mirror those surreal, it's "mystery" is more complex, capture the character secret inner world, and extended to the daily life more common objects -- windows etc.. The window is a variant of the mirror, one can see the soul, become a particular moment, projectiles in specific situations some feelings or emotions. As a symbol of independent flower is incomplete and withered flowers, her writing is not the fate of the protagonist and female division, flowers and the fate of the heroine linked, to spend the connotation of extension.
但是“意象”一词,最早出现于刘勰的《文心雕龙 神思》篇中:“......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 谋篇之大端。”①这就是说凭借着想象来进行创作,思维想象受外物的影响。其 中“意象”是指想象,而“意象”就其本义而言乃在于强调“意”的主体地位, 它有“言有尽而意无穷”,“舍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意。但在艺术的本体形态 上却又十分看重“象”,因为它既是表意的媒介又是艺术的本体形态。所谓的“象 外之象”就是追求一种可观,可感,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一种境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