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二烯烃共轭体系共振论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碳正离子:稳定性 3°>2°>1°
CH3 CH2
HH H CC
HH
H
H
H
H
p,σ —共轭效应
H HH C H
HH
HH
HC C
> HC C
> H CC
HH C H
HH C H
HH
H
H
H
> HC
H
➢自由基:稳定性 3°>2°>1°
HH H CC
HH
H
H
H
H
H H H C HH
HH
HH
HC C
> HC C
4
5
较稳定,贡献较大 (较稳定的碳正负离子)
H2C CH CH CH2
6
H2C CH CH CH2
7
不稳定,贡献较小,可忽略 (不稳定的碳正负离子)
H2C CH CH CH2
8
最不稳定,不必考虑 (共价键数目最少)
3. 共振论对共振式的画法的一些规定
➢ 参与共振的原子应有p轨道 ➢ 所有共振式的原子排列相同 ➢ 所有共振式均符合Lewis结构式 ➢ 所有共振式具有相等的未成对电子数
4.4 共振论(Resonance Theory)
1. 共振论对共轭体系的描述 例1:烯丙基自由基
H2C CH CH2
14
共振式 1
H2C CH CH2
14
共振式 2
烯丙基自由基的真实 结构是两者的杂化体
CH2
C H
CH2
例 2:苯的结构(六元环,所有C-C键均相同)
经典式(价键式)
共振式
(苯的Keküle式)
> H CC
HH C H
HH C H
HH
H
H
H
> HC
H
➢σ,π —和σ, p —超共轭体系的共同特点: 参与超共轭的C―H σ越多,超共轭效应越强。
➢在共轭体系中各种共轭效应的对分子影响的相对强度: π ,π —共轭 > p ,π —共轭> σ,π —超共轭>σ, p —超 共轭
练习:P126 习题4.2 4.3
例:用共振论解释羧基的羰基氧的碱性比羟基氧强
O
H
RC
OH
比较相应共轭 酸的稳定性
OH RC
OH
OH RC
OH
有两个完全等价的共振式
or
稳定
O RC
OH2
没有其它稳定的共振式
例:化合物2的a氢(红色)酸性较强,试用共振论方法解释。
O H3C CH C OCH3
H
1
O
O
H3CO C CH C OCH3
➢ 键长的平均化,表现在C—C单键的缩短。 ➢ 体系能量降低,表现在氢化热上:
➢ 共轭二烯稳定性
ΔH=28kJ/mol 共轭能、离域能
2. p,π—共轭:由π轨道与相邻原子的p轨道组成的体系
(1)烯丙基自由基
CH2 CH CH2
CH2
CH
CH2
H C
H
.
H C
H
C H
(2)烯丙基碳正离子
CH2 CH CH2
s-single bond
s-反-1,3-丁二烯 s-(E)-1,3-丁二烯
s-顺-1,3-丁二烯 s-(Z)-1,3-丁二烯
4.2 二烯烃的结构
一、丙二烯的结构
sp2 sp sp2
H C C CH2
H
0.108nm 0.131nm
H
H H
H
二、1,3—丁二烯的结构
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CH2 CH CH2
H.
C H
+
H
.
CH
C
H
(3)氯乙烯 CH2 CH Cl
H.
C H
..
.
Cl
C H
(4)乙烯基醚
CH2 CH O R
H.
C H
..
.
O
R
C
H
3. 超共轭: σ,π—共轭效应、p,σ —共轭效应
➢ 丙烯
CH2
CH CH3
H
CH2 CH C H
H
H H
σ , π—共轭效应
H H H
H
2
比较相应的共轭碱1’和2’的共振式数目:
H3C CH
O
C OCH3
1’
H3C CH
O C OCH3
只有一个较 稳定的共振 式
O
O
H3CO C CH C OCH3
2’
O
O
H3CO C CH C OCH3
H2C CH CH2
烯丙基自由基
H2C CH CH2
H2C CH CH2
未成对电子数不相等
H2C CH CH2CH3
1-丁烯
H2C CH CH2CH3
H2C CH CH2CH3
H2C CH CH2CH3
未成对电子数不相等
H2C CH2 CHCH3
原子排列不同
4. 关于共振式数目与结构的稳定性
共振论认为:稳定的共振式越多,其杂化体越稳定
c. 具有完整的价电子层的共振式较稳定
d. 键角和键长变形越大越不稳定
例 1:1-丁烯的共振式
H2C CH CH2CH3
最稳定,贡献大 (共价键数目最多)
H2C CH CH2CH3
H2C CH CH2CH3
较稳定,贡献较大 (碳正离子和碳负
离子较稳定)
例 2:苯的共振式
H2C CH CH2CH3
第四章二烯烃共轭体 系共振论详解演示文 稿
优选第四章二烯烃共 轭体系共振论
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1. 分类:
CC C n
共轭二烯 特点:单双键交替
累积二烯
孤立二烯
2. 命名:
H2C CH CH
1, 3-丁二烯
H
H
wk.baidu.com
CH3
H3C
CC
CH2 H2C C CH CH2
CC
CH3
H
H
2 -甲基-1, 3-丁二烯 (2Z,4Z)-2,4 -己二烯 (异戊二烯)
1. π,π—共轭
➢共轭二烯 的轨道图形
H C
H
H
C C
H
H C
H
分子有较大的 离域体系
π,π—共轭体系:单键与双键或叁键交替排列的体系。 π,π—共轭效应:由 π 电子离域而引起的分子内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形成共轭效应的先决条件: 构成共轭体系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内,且其p轨道与该平面垂直。
共轭效应的作用:
➢ 单双键交替,不能解释 苯的真实结构
共振式1
共振式2
苯分子的真实结构
共振论的基本思想
当一个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的结构可用一个以上不同电子排 列的经典结构式(共振式)表达时,就存在着共振。这些共振式 均不是这一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的真实结构,其真实结构为所有 共振式的杂化体。
H2C CH CH2
H2C CH CH2
不稳定,贡献小 (碳正离子和碳负 离子较不稳定)
贡献大
贡献小,可忽略不计
例 3:1, 3-丁二烯的共振式
H2C CH CH CH2
1
最稳定,贡献大 (共价键数目最多)
H2C CH CH CH2
H2C CH CH CH2
2
3
较稳定,贡献较大
(分散的正负电荷,二取代双键)
H2C CH CH CH2
H2C CH CH CH2
提示:
➢共振式之间只是电 子排列不同
➢共振杂化体不是共 振式混合物
➢共振杂化体也不是 互变平衡体系
2. 关于共振式和对杂化体的贡献
共振论对共振式稳定性的一些规定
稳定的共振式对 杂化体的贡献大
a. 共价键数目最多的共振式最稳定 b. 共振式的正负电荷越分散越稳定,遵守电负性原则(负电荷在
电负性大的原子上)的共振式较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