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设计战略和建筑风貌管控专题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导控与建筑风貌协调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导控与建筑风貌协调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导控与建筑风貌协调在当今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时代,城市规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中,城市设计导控与建筑风貌协调成为了塑造美好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要素。

城市设计导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手段和策略,对城市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景观环境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控制。

它旨在创造一个具有良好秩序、人性化尺度和独特魅力的城市空间。

这并非是一种随意的规划行为,而是基于对城市发展规律、社会需求以及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在城市设计导控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

这包括确定城市的中心区域、发展轴线以及各个功能分区的布局。

比如,商业区应该集中在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的地段,以形成繁荣的商业氛围;住宅区则要注重环境的安静和舒适,配套设施的完善。

同时,要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确保人流、物流的畅通无阻,避免交通拥堵对城市运行造成的不良影响。

再者,公共空间的设计也是城市设计导控的重要内容。

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公共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场所,它们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公共空间应该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充足的绿化和舒适的设施,为市民提供宜人的活动环境。

而建筑风貌协调则是城市设计导控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构成元素,其风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

一个城市的建筑风貌应该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同时又要体现出多样性和个性。

在追求建筑风貌协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

许多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历史文化元素是城市的宝贵财富。

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挖掘和运用这些元素,使新建筑与历史建筑相融合,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比如,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新建的建筑在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会借鉴传统建筑的风格,从而使整个城市的建筑风貌保持一致。

同时,要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来确定建筑风貌。

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山城、水乡、平原城市等。

城市与建筑风貌管控设计标准

城市与建筑风貌管控设计标准

城市与建筑风貌管控设计标准一、城市规划1.1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应考虑城市形态、自然环境、人口规模、交通状况、公共服务设施等因素,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用地布局、路网结构,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1.2 城市天际线城市天际线应注重建筑高度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形状,避免对城市天际线造成破坏。

1.3 城市色彩城市色彩应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等因素,确定城市的主色调和辅助色调,使城市色彩和谐统一,增强城市的识别性和美感。

二、建筑设计2.1 建筑风格建筑设计应注重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相结合,提倡多样化、个性化设计,避免过度追求单一的建筑风格。

2.2 建筑高度与体量建筑高度与体量应考虑城市空间结构和周围环境,合理确定建筑高度和体量,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压迫感。

2.3 建筑立面与造型建筑立面与造型应简洁大方,注重材料的选择和细节的处理,体现建筑的功能性和艺术性。

三、景观设计3.1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应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环境资源,包括山水、植被等,注重与建筑风貌的协调,营造优美的城市景观。

3.2 人工景观人工景观应考虑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景观,包括雕塑、小品、灯光等元素,营造富有文化氛围的城市景观。

四、历史文化保护4.1 历史建筑保护对历史建筑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持其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避免对历史建筑造成破坏。

4.2 文化传承与发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应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

五、公共设施建设5.1 公共服务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应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质量,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5.2 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应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包括交通、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六、绿色建筑推广6.1 节能环保设计绿色建筑应注重节能环保设计,采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指导建筑设计的城市风貌规划管控方法

指导建筑设计的城市风貌规划管控方法

指导建筑设计的城市风貌规划管控方法刘超杨一帆盛况摘要:2014年初,习总书记就建筑文化缺失问题进行了重要批示,指出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要下决心治理。

传统控规作为建筑设计和审查的依据,缺乏通过城市设计对于建筑形态的“美化”控制,而城市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常作为城市规划的指标验算工具与方案效果的示意,无法作为依法行政的管理依据。

本文的国内案例中,根据国内先进城市在城乡规划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将城市设计内容法定化的途径进行分类,并分析通过创新实施过程达到的管控效果。

为了对比国内城市风貌规划的管控方法,本文将国外城市风貌管控的运行机制和控制内容进行提炼,并对运行机制中如何树立城市设计指标的权威性和减少自由裁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控制内容上对不同城市的风貌形成过程中关键的控制要素进行分析,并揭示控制要素如何对城市建设进行干预。

关键词:城市风貌建筑设计控制要素城市风貌是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综合集成,是人们判别一个城市美与丑的主观感受。

城市风貌反映了一个国家一定区域历史文化、发展模式和国民素养,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

建筑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要素,但城市风貌的创造并非单体建筑的简单叠加。

良好的城市风貌和优秀的建筑设计是整体和局部的辩证统一。

建筑与城市具有公共属性,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也属于具有“强迫性审美”的公共艺术品。

对建筑和城市风貌进行引导与管控是国际上的通常做法。

国际经验表明,以尊重自然环境、尊重历史文化、尊重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等手段,加强对建筑、街道、广场等公共产品的管控,是政府职责所在。

1 我国现行规划控制环节的评价目前政府进行土地出让的依据大多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以其提供的技术文件作为管理的实际工具。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是对建设用地的用地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三大设施等内容进行安排。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建筑风貌管控技术导则(试行)

建筑风貌管控技术导则(试行)

建筑风貌管控技术导则(试行)建筑风貌管控技术导则(试行)第一章引言建筑风貌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情感。

为了保护和提升城市的建筑风貌,加强城市形象的塑造,本导则旨在规范建筑风貌管控技术,引导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相协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导则适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相关管理单位和个人,以指导合理、有序的建筑风貌发展。

第二章背景与意义建筑风貌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承载着历史与时代的变迁。

优秀的建筑风貌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的视觉体验,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然而,当前一些城市面临着建筑风貌混乱、低水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建筑风貌管控技术导则,使城市的建筑风貌更加和谐、美观和富有特色。

第三章建筑风貌管控的原则与目标(一)原则1.遵循城市整体规划:建筑设计应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2.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与建筑风格。

3.突出地域特色: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文化背景,体现独特的地域风貌。

(二)目标1.提升城市形象:通过合理建筑风貌管控,塑造城市的美好形象和凸显城市的特色。

2.提高人居品质: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3.促进文化交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建筑风貌,吸引游客和居民,推动文化交流和旅游发展。

第四章建筑风貌管控的具体措施(一)城市规划1.建立建筑风貌管控指标: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特点,制定区域内建筑风貌特征和标准。

2.加强规划设计的审查:加强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的审查,确保其符合建筑风貌要求。

(二)建筑设计1.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建筑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建筑的比例、形状和色彩搭配。

2.保持历史建筑的原貌:对于历史建筑,应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外部风貌,维护其历史文化价值。

3.创新表达独特性:在保持建筑风貌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寻求独特性和时代性的表达方式。

(三)管理与监督1.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建筑风貌管控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北京城市设计导则

北京城市设计导则

北京城市设计导则标题:探索北京城市设计导则:构建宜居、可持续的现代都市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北京城市设计导则,以解析如何通过综合规划、可持续性原则和社区参与来构建宜居、可持续的现代都市。

首先,我们将回顾北京的城市设计历史和当前的城市发展挑战。

然后,我们将介绍北京城市设计导则的关键内容,包括空间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网络、绿化率和可持续性准则。

最后,我们将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理解,强调北京城市设计导则领导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与社区参与相结合,实现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球重要城市,一直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快速的发展而闻名。

然而,这种迅速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过度拥堵的交通、空气污染和不可持续的城市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制定了城市设计导则,旨在引领城市发展向着宜居、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北京城市设计导则,并重点关注其具体内容、实施效果和未来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为建设宜居、可持续的现代都市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1. 北京的城市设计历史和当前挑战北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其城市设计也有着悠久的传统。

从古代的紫禁城到现代的奥运村,北京的城市设计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北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土地利用压力、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这些问题促使了北京市政府制定城市设计导则,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2. 北京城市设计导则的关键内容北京城市设计导则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空间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网络、绿化率和可持续性准则等。

在空间规划方面,导则强调了合理布局和功能分区的重要性,以创造一个更高效、便利的城市环境。

在建筑设计方面,导则鼓励创新和可持续性的建筑设计,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在交通网络方面,导则提倡发展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并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

北京市第五立面和景观眺望系统城市设计导则

北京市第五立面和景观眺望系统城市设计导则

北京市第五立面和景观眺望系统城市设计导则北京这座城市啊,说起来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你要是站在高处,看看这座城市的天际线,什么样的建筑都有,古老的宫殿、现代的高楼、甚至一些“别致”的新式大楼,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可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建筑物的“面貌”其实不太一样。

在很多城市设计中,大家通常关注的是街道、建筑的正面,可是到了北京,问题就来了。

市区里的建筑物,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正面漂亮,背后、侧面甚至天台的景观也得好看,不能让那些低头族、背影党们失望了呀!这个话题,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第五立面”和“景观眺望系统”。

首先得说说什么叫“第五立面”。

你别光顾着想建筑的正面,那才是‘门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颜值担当”。

但建筑的“第五立面”,其实是指建筑的屋顶、天台这些地方。

以前吧,大家都喜欢把屋顶当作“没啥用的地方”,总觉得只有楼顶上的机械设备,杂七杂八的东西,反正就是个“废物地带”。

但是,慢慢地,人们开始意识到,屋顶其实可以大有作为。

特别是在北京这种人多地少的地方,把屋顶当作花园、空中绿地或者休闲空间,既能让城市的“顶”变得美丽,还能增加市民的生活质量,真的是一箭双雕。

你想想,站在屋顶上看看北京的日出日落,那感觉,简直好到爆。

这样的屋顶,要如何设计才能既实用又不失美观呢?哈哈,这就需要用心去琢磨了。

屋顶的使用可不能随便,得考虑到周围的环境。

比如说,你建一个屋顶花园,最好不要让它直接面对那种超大的交通枢纽,车水马龙的地方。

这样你一坐下来,想放松都放松不下来。

相反,选择一些风景较好的地方,配合点绿植,坐在那里就像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说实话,谁不想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喝杯茶、晒晒太阳呢?屋顶上的空间,既能增加居民的亲近感,又能让城市更有“生活气息”。

设计这些“第五立面”时,不能只看眼前的舒适,还得着眼长远,把这些小细节考虑进去,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家的楼顶成了“垃圾堆”或“杂乱的机械区”。

再说说“景观眺望系统”。

风貌管控调研报告

风貌管控调研报告

风貌管控调研报告风貌是一个城市的面貌,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体现。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风貌管控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风貌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本次调研主要研究了风貌管控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首先,我们对国内外的几个典型城市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些城市在风貌管控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比如巴黎的巴黎市区规划师制定了详细的建筑规范,使巴黎保持了独特的风貌和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而东京则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注重环保和绿色发展,打造了一个人文环境浓厚的城市。

这些城市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其次,我们从几个方面对风貌管控进行了具体研究。

首先是规划设计方面,城市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到风貌的整体性和一致性,避免因为零散的建筑和广告牌等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其次是建筑风格和标志性建筑的保护,我们建议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风格的建筑进行保护,同时在新建建筑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

此外,需要加强对城市的道路、街灯、绿化等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持城市的整洁和有序。

最后,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使风貌管控有法可依。

其次,加强对开发商和建筑设计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风貌意识和专业素养。

另外,需要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对风貌的重视和文明的意识。

总之,风貌管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对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风貌管控的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应加强对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和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宣传,才能有效地进行风貌管控,打造一个宜居、美观、文明的城市。

风貌管控调研报告

风貌管控调研报告

风貌管控调研报告风貌管控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风貌的保护与塑造变得愈发重要。

风貌管控作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对多个城市的风貌管控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风貌管控的策略和实施效果。

一、风貌管控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伴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风貌往往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

缺乏有效的风貌管控,会导致城市形象不佳,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意义:风貌管控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树立城市品牌。

通过规范建筑风格、保护历史建筑、合理规划城市景观等措施,能够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吸引人才和资金的流入。

二、风貌管控策略1. 建立风貌管控体系: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规范建筑外观、色彩、高度等要素,确保城市建设的整体一致性。

2. 保护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积极保护、修复和利用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增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3. 发挥规划设计的引导作用:在城市规划中注重景观设计和公共空间的布局,通过绿化、灯光等手段打造独特的城市风貌。

4. 加强建筑外观审查:设立专门机构对新建建筑和改建工程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风貌管控要求。

三、风貌管控实施效果1. 城市形象得到提升:通过风貌管控的实施,城市的建筑风格更加统一,整体形象得到提升,成为人们喜爱的居住和旅游地点。

2. 营造宜居环境:风貌管控通过规范建筑外观、绿化景观等手段,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为居民提供舒适宜居、健康的居住环境。

3. 增强文化底蕴: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增加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城市注入独特的文化魅力。

4. 吸引人才和投资:提升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风貌管控作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风貌管控体系、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宜居程度,吸引人才和投资的流入。

风貌管控优秀案例

风貌管控优秀案例

风貌管控优秀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风貌管控是一种城市管理手段,旨在维护、保护城市的建筑风貌、文化特色和历史遗产,打造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规划设计、建筑管理、文化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许多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碎片化建设、大开发、拆迁补偿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城市风貌的破坏和文化传统的丧失,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障碍。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风貌管控工作,通过规划、法规、政策和实践来维护和保护城市的风貌和文化遗产。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关于风貌管控的优秀案例——北京南锣鼓巷的改造和保护工作。

北京南锣鼓巷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区,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风貌的老街。

由于其独特的胡同、四合院和传统商业街区,南锣鼓巷被誉为北京城的“活化石”,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和文艺青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南锣鼓巷的原有环境逐渐受到破坏,商业化、碎片化建设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为了保护和改造南锣鼓巷,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整合了城市规划、文化保护、旅游发展等多方面资源,共同打造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环境。

北京市规划部门对南锣鼓巷进行了全面规划和修缮,恢复原有的传统风貌和布局,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和文化景观,修复了破损的建筑和路面。

政府对南锣鼓巷的商业开发进行了管理和指导,规范了商铺的经营行为,引导了文创企业的发展,促进了街区的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

政府积极推动了南锣鼓巷的民居改造工作,对老旧房屋进行了加固和美化,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环境舒适度。

政府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在南锣鼓巷的发展,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和展览,丰富了街区的文化氛围和消费体验。

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北京南锣鼓巷的改造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的南锣鼓巷不仅保存了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同时也拥有了现代化的商业配套和生活设施,吸引了更多游客和居民前来感受和体验。

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6.13•【字号】•【施行日期】2016.06.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北京作为首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和形象,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陈旧的古都发展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生了沧桑巨变。

在北京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指明了新时期首都工作方向,在首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两年多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认识,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下大力气治理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环境污染等令人揪心的问题,努力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在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明确要求和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全市城市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城乡一体、内涵集约的发展新路,建设一个让国家和人民更加满意的首都,现就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升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城市工作“五个统筹”,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着力提高首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感悟日前,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以加强城市和建筑风貌管理,扭转建筑乱象,提升城市品质。

为了让行业内外的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普通公众更好的了解《通知》出台的目的和意义,推动《通知》在各地的落实实施,我们邀请专家对《通知》从风貌塑造与管理的严重性、加强各类重点建筑管理的必要性、城市设计对于风貌管理的严重作用以及城市和建筑风貌对于树立中华文化自信的严重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读。

段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教授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上半场”取得了强大的成就。

同时,建筑风貌乱象、城市文化缺失,千城一面、环境品质不高等问题逐渐显露。

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问题,从文化自信的新高度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广博的关注。

此次《通知》的出台,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管理重点、制度抓手和落实传导机制,为更好地治理城市与建筑风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程,有许多运用规划研究、城市设计和立法制度改善城市风貌的成功经验。

从197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为发掘、保留、增强城市地区的独特性,保护逐渐消失的生活氛围和自然风貌,通过编制《特征规划研究》(Identity Plan),提出保留15个富有特色、各有侧重的区域与街道景观及特色建筑,并将各类建议性内容转化为导则纳入全面规划中进行管理,为新加坡成为一个独具风格、获得广博认同的“花园城市”奠定了基础。

在纽约,为了避免各区同质化、标准化发展,进行了特定意图区(special purpose district)的有益实践,并在这类地区强调“城市设计”和“开发政策”的引导。

特定意图区设计导则的管控要素因地区特色例外而有所差异,但大都是通过城市设计研究来确定相应的管控要素和详尽要求,不允许粗放的拆除再建,而是采用功能活化、旧建筑再利用以及增加少量新建建筑的方式进行再开发。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我们的历史与
文化。

因此,对于街区风貌的保护与更新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设计导则,以确保保护与更新的可持续性。

一、保护
1. 保护历史遗迹:保护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对于历史城区的
整体风貌至关重要。

在保护上,要求对于历史建筑进行加固和修缮,
同时要进行保护、修复和改善历史街区的空间、道路和景观。

2. 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如手工艺、宗教信仰、节日
活动等,对于历史城区的文化内涵的传承至关重要。

在保护上,要求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提升历
史城区的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

3. 保护城市空间:保护历史城区的城市空间,如路网、广场、
市场等,对于城市形态和气质的传承至关重要。

在保护上,遵循保持
原貌、再现历史、开拓创新的原则,合理保护城市空间的历史、文化
和自然特征,以确保城市风貌的连续性。

二、更新
1. 更新历史建筑:历史建筑的更新应考虑其历史价值、建筑结
构和使用功能。

设计方案应在保护原貌的基础上满足建筑现代化需求,并保留历史性、美学性及个性化元素。

2. 更新城市空间:城市空间更新应考虑现代化的需要,如城市
绿化、交通流线等,同时要尊重历史和文化,在更新中提高城市品质。

3. 更新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更新应当以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
为载体,融入时代精神,以适应现代传媒及新兴产业的需要,推广传
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以上是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应结合实际
情况进行执行。

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获奖项目名单

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获奖项目名单

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获奖项目名单一等奖(47项)1.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规划设计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综合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3.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 年-2035 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艾奕康设计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4.上海市杨浦区“美丽街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以精细化设计提升街道空间品质的规 划实践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总体规划(2018-2025)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6.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三个十公里)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SOM)7.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指引及重点线路建设规划与实施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珠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8.《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系列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0.深圳市综合交通大数据支撑平台总体设计及示范应用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11.上海历史文化风貌整体保护的规划体系研究与实践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2.“上海2035”规划传导机制和实施框架体系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3.景德镇河东老城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系列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14.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15.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纲要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6.存量用地更新的新模式—深圳土地整备规划与政策系列研究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17.广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18.北京韧性城市规划纲要研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爱特拉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9.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年)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规划编审中心20. 2017年度北京城市体检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烟台市总体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烟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烟台市城市规划编研中心22.基于街区诊断的大栅栏地区城市更新模式研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爱特拉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3.南中轴大红门地区详细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4.苏州河静安段一河两岸城市设计上海广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5.杭州市总体城市设计(修编)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6.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及规划建设导则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7.成都市新都区新桂东社区治理规划:“共享共治”的社区发展治理路径重庆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正源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28.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详细规划研究要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29.“社区更新·共治共享”—广州老城社区治理实践与社区连片微更新实施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30.海口城市更新三角池示范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31.武汉市总体城市设计战略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2.基于风貌保护的南京老城城市设计高度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3.深圳2050城市发展策略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34.上海老北站地区城市更新规划上海营邑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合伙)35.上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5)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6.北京城市基调与多元化研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37.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38.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9.北京朝阳区街区设计导则及实践应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 40.中新广州知识城及协同发展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41.上海市河道规划设计导则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 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润咨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42.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城市设计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夏邦杰建筑设计事务所(法国)、苏伊士咨询公司(法国)城市规划城市勘察测量设计专业(5 项)43.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采集与应用系统建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44.城市管线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建设研究与示范项目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45.倾斜三维测量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46.服务于城市安全的地下空间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武汉市测绘研究院47.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第三方监测与咨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等奖(143项)1.延安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延安市规划设计院2.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实施评估及城市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 .广州市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5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 .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5.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年度评估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6.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导则(规划管理版)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视域四维城市导向系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7.北京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导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广州社区生活圈及公共中心优化专项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9.成都市风道系统构建与规划建设管控研究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10.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7-2035)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11.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12.深圳市密度分区规划(2018)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13.北京西城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分局14.北京市旅游休闲步道规划及步道规划设计导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5.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升级版武汉市规划研究院16.朝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朝阳分局17.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启动区详规及城市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8.深南大道景观设计暨空间规划概念设计国际竞赛—深南大道功能完善项目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SWA Group、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19.沙坪坝高铁枢纽TOD交通规划与实践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敦煌市沙州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1.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2.嘉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3.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4.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5.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武汉市测绘研究院26.西安昆明池片区综合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7.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近期建设详细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8.兰州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9.福州城市热环境与风道控制规划研究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州大学、武汉大学、福州市勘测院、福州市气象局30.杭州市“邻里中心”规划研究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1.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骑楼街保护规划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3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3.济南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体系及主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4.高新区产业迭代升级实践—中国·光谷移动互联创谷实施性规划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35.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存量更新的规划调控与实施政策研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和诚智信咨询有限公司36.武汉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37.从泉水到泉城,遗产体系引领文化空间的保护管理实践: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研 究及保护管理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济南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38.韶山冲毛主席旧居保护规划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9.大运河天津段总体城市设计(2017-2030年)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愿景城市开发与设计策划有限公司40.长春市总体城市设计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建筑大学41.景德镇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系列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院42.武汉市城市设计法定化的控规升级版应用与推广—武汉市中心城区控规升级城市设 计编制技术规程、武汉市青山滨江商务核心区控规升级城市设计试点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43.福州市传统老街巷保护与整治导则及实施计划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4.广州城市空间大数据构建与创新应用研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州城市规划技术开发服务部45.苏州河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规划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46.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47.成都市历史城区保护规划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8.广州南沙新区南沙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及城市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意厦国际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49.重庆市渝中区社区更新总体思路研究与试点行动规划重庆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50.沣西新城丝路科创谷 理想公社规划设计与实施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1.广州市交通“双微改造”精细化治理研究与实践—2017年广州市道路交通信号灯及 标志标线合理性评估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52.高密度建成环境下立体绿化建设发展路径探索—深圳市立体绿化建设发展指引& 福 田区立体绿化建设发展规划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53.曲阜市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曲阜市名城设计院54.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城综合规划设计与整治提升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5.广州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56.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规划制度体系研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57.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试点详细设计及实施方案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伍德佳帕塔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58.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9.济南“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规划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60.武汉市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研发与应用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61.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18-2035)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62.渝中区步行系统专项规划重庆市设计院63.安徽省空间规划(2017-2035 年)研究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4.深圳市污水系统专项规划修编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咨城建设计有限公司65.上海市浦东新区垃圾转运及处置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7-2035)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66.基于气象分析的北京城市规划策略及城市环境气候图研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67.天津市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68.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威海市城乡规划编研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9.泉州古城“双修”中山路(庄府巷—涂门街)综合整治提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五合国际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70.苏州古城12、13号街坊城市设计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1.武汉长江大保护滨江带空间规划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规划研究院72.北京市园林绿化系统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3.北京市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管理办法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4.杨浦滨江中北段城市设计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75.惠州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古驿道活化利用一体化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76.顺德高质量发展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总体规划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7.控规阶段城市设计核心管控要素体系研究及其管理应用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78.生态为本、城海和谐—深圳湾污染治理战略研究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79.西安市色彩规划研究及管控导则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发展有限公司80.上海国际化大都市郊野地区风貌设计导则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1.成都市天府绿道七河绿带总体规划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2.正定古城复兴实施系列规划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3.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艾奕康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84.渝中区山城巷及金汤门传统风貌区保护与利用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5.武汉大都市区武鄂临界地区空间协同规划鄂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86.重庆市规划实施评估与城市运行监测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中心、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重庆市勘测院87.济南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8.基于北京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规划治理改革研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9.北京怀柔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PG Consultants Pte Ltd(新加坡)90.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实施规划研究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1.“汉口早晨”—武汉市江岸区六合社区详细规划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92.深圳市城际轨道布局规划(2017-2035年)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93.大西安绿道体系规划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4.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 95.厦门市城市设计标准、准则与要素管控体系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6.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交通管理政策智慧研判—广州市城市交通管理政策研究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97.澳门特别行政区滨海生态文化旅游“一带两湾”项目规划设计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98.《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试点及规划导则制定》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99.杭州市市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00.米脂杨家沟革命纪念地整体建设规划研究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01.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102.广州市岭南特色建筑设计指引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广州市设计院、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103.厦门市海绵城市系列规划(厦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湖里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湖 里区2020年重点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规划、海沧创新园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海 沧新城内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4.广东省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方法和管控机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105.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规划编制—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风貌区专项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106.济南市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07.南澳墟镇改造规划研究—以保护与发展共赢为价值导向的复合式更新探索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08.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格局下的深圳对外综合交通规划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会同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香港中心109.成都东安湖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0.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防涝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1.珠海市参与式社区规划试点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2.重庆市主城两江四岸景观照明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3.福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导则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14.广州国际金融城东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15.黄山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暨综合提升工程规划黄山市规划设计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都师范大学116.丽江古城特色城镇转型提升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17.武汉市迎军运会城市综合环境整治规划武汉市规划研究院118.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纲要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119.粤港澳大湾区新型门户平台的规划策略: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 2035年)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20.宁波市中心城区货运系统规划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21.世博文化公园规划设计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AGENCETER [法国TER (岱禾)景观与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122.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年)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123.武汉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与实践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124.上海市嘉定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超大城市区级国土 空间规划编制创新与实践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广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125.哈尔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126.张家口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规划(2017-2035年)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27.北京与临近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128.珠海市城市设计全过程研究:回顾与重构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珠海市自然资源与规划技术中心、广州城果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市规划城市勘察测量设计专业(15 项)129.北京轨道交通西郊线工程测量与风险监测综合技术应用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30.基础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哈尔滨市勘察测绘研究院131.沈阳市地理市情监测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132. 2017年天津滨海新区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天津市测绘院133.杭州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立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134.青岛市城乡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平台开发和数据库建设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135.上海市城市设计与建筑管理系统建设上海市测绘院136.广州东部城乡统筹地籍调查与规划辅助服务广州市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137.简阳市1:2000数字线划图生产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138.秦岭北麓违建项目专项整治信息平台西安市勘察测绘院139.山地城市高精度步行空间数据库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重庆市勘测院。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多元建筑风貌的规划引导——以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为例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多元建筑风貌的规划引导——以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为例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多元建筑风貌的规划引导——以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为例杜芳,陈洁,蔡露摘要: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西部、石景山区中部。

保护区文物古迹丰富,历史遗存和特色村落民居众多。

模式口地区的建成环境是自春秋以来京西地区最为完整的历史见证,片区多元的建筑风貌正是不同时期的文化和历史变迁的体现。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本地居民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逐渐提高, 由于缺乏建筑风貌规划的正确指导, 造成居民对原有的传统民居进行随意改造和翻建, 这种无序建设使得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筑风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社会矛盾也逐渐凸显,要求统一规划和改造修缮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成为媒体、学者、民众和政府等各方关注的焦点。

针对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风貌规划与塑造的难点,本文通过梳理模式口地区多元建筑风貌的形态特征与多元混合的功能特征,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多元风貌延续的引导方法,规范建筑风貌整治的整体策略,并落实到建筑风貌规划的实施操作。

此措施有效协调了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风貌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多方共赢的目标。

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风貌,多元性,引导方法1 概述模式口是北京市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2009年启动片区保护整治提升至今,收到广泛关注。

其中,关于这个片区风貌停留的历史年代,是清代还是民国?道路铺装应该是黄土还是石材?引发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居民的广泛讨论,多轮方案论证一直难以落实。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沟通京城与山陕地区最具特色的京西入口,模式口地区建筑风貌渗透着商贸,军事,宗教墓葬,居住等等文化特征,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模式口建筑风貌的多元性特色。

然而,由于京西古道的功能逐步淡化,模式口保护区的经济活力逐渐降低,历史空间与多元文化特色渐失。

面对这种局面,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多元建筑风貌的延续与规划引导尤为重要。

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通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视角独特的风貌引导方法。

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

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

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一条7.8公里长的北京中轴线,穿起了北京城的文化精髓和历史脉络。

10月1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随着国家文物局党组确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中轴线申遗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

近年来,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百余项工程相继启动。

太庙、社稷坛、天坛、景山等腾退工作先后完成;钟鼓楼、正阳门、先农坛、景山内一批重要文物建筑得到修缮保护,古都之脊重振。

2019年5月28日,从永定门外北望北京中轴线。

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修缮腾退,中轴线风貌重塑北京中轴线北端,鼓楼与钟楼静静矗立。

不久前,鼓楼一层经过腾退修缮恢复了券洞历史原貌,首次对公众开放,全新的数字沉浸展亮相,带领观众穿越古今,探秘钟鼓楼和中轴线上“时间的故事”。

正阳门在北京城门中规模最为宏大,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目前,正阳门箭楼已完成文物本体修缮,正在完善开放接待等服务设施,有望明年6月份左右向公众开放。

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关战修介绍,此次修缮主要是为加强老城文物修缮保护,解决文物本体的安全隐患,提升正阳门遗产环境风貌,推动中轴线的申遗保护,“修缮采用传统材料与工艺,彻底解决了城台渗水、地面塌陷、浮雕脱落、屋面渗漏等险情隐患,对栏板、挑台进行加固,更换了破损瓦面,提升了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强度,还重铺了一层地面,重做室内油饰等。

”修缮中,还发现了正阳门瓮城的大致位置,考古人员对局部进行了测量,查明箭楼门洞下的御道为清代遗存,并对箭楼南墙下的“北京首测水平石标”进行了考证。

关战修介绍,依据《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未来将对部分消失的遗产元素进行标识,塑造魅力空间节点,提升北京城市的历史印记。

再把视线转向中轴线南端,先农坛坐落在距正阳门不到3公里的地方。

9月,先农坛“一亩三分地”里的黍子迎来丰收,一系列秋收体验活动在先农坛内举行,热闹非凡。

2019年,这里恢复耕种并向公众开放后,每年都会迎来耕耘收获场景。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古都风貌保护问题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古都风貌保护问题

1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古都风貌保护问题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王倩顾文洁摘要2008年北京将作为奥运会举办城市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

然而数十年在老城上建新城的模式已使中心区不堪重负。

本文首先简介北京特有的古都风貌——城墙、城门、胡同以及四合院。

通过对北京城市建设对其古都风貌所造成的破坏进行分析阐述文化风貌对于城市的重要性继而引出对此问题的反思并详细分析导致城市建设对古都风貌破坏的原因。

最后通过政府已经开始实施的对保护北京古都风貌的补救措施以及一些可供采纳的保护意见再次提出自己的观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当以保护自身特有的风貌为前提。

关键词城市建设古都风貌保护四合院胡同引言2008年奥运会将历史性地在北京举办为迎接盛会近年北京市每年都有2000亿元的资金投入如此大的建设规模为当今世界城市罕见。

然而北京这个曾经拥有辉煌建筑成就的城市仍处在保护与改造的夹缝之中旧城内普遍存在的房屋危破状况与旧城巨大的文化价值共存对这一矛盾的化解各方认识依然千差万别理论与实践的准备尚不充分而推土机却时不我待了。

1 北京特有的古都风貌1.1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老北京人记忆中的城墙与城门是指明清北京城墙城门。

它是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的以宫城紫禁城为核心由外围皇城、内城、外城四道城池所组成。

故有“内九外七、皇七禁城四”之说。

九门深处就是北京的老城。

“内九”是指内城墙共有九门。

内城墙系通过正阳门的城墙总长度23.62 公里高11.8公里。

封建礼制对进出城门有严格的规定九门各有分工严明的用途正阳门为京城正门走皇辇宫车崇文门设鱼、酒纳税之所走酒车朝阳门为南米漕运入京之门东直门为木材入京之门安定门走粪车德胜门为出兵之门西直门走水车因皇帝御用之水取自玉泉山阜成门为西山煤炭入城之门宣武门清代走囚车。

“外七”是指外城墙有七门。

外城墙系通过永定门的城墙又称罗城总长度28公里高10米明朝嘉靖年间增筑。

外城墙是内城墙南墙的外围部分其七门为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和西便门。

城市风貌控制导则

城市风貌控制导则

城市风貌控制导则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城市风貌成为了人们对城市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风貌控制导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绿化环境等方面,探讨城市风貌控制导则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塑造城市风貌的基础,它关乎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空间组织。

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保持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尊重自然环境,保护和利用好城市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同时,要注重城市的人文特色,打造独具一格的城市形象。

城市规划还应考虑城市的交通状况和人流量,合理规划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的便捷性和可达性。

二、建筑设计建筑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氛围。

在建筑设计中,要注重保持建筑的风格统一,避免出现风格迥异的建筑物。

建筑物的高度和体量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破坏城市的整体景观。

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要注重美感和功能性的结合,避免出现单调乏味或过于复杂的外观。

建筑材料的选择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

三、绿化环境绿化环境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城市的气息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在绿化环境的规划和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利用好城市的自然资源,保留和增加绿地和公园的面积,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同时,要注重植被的选择和搭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花园和景观。

在绿化环境的维护和管理中,要注重科学养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和污染。

四、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氛围。

在城市的文化活动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举办各种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同时,要注重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更多的文化场馆和艺术表演场所。

文化活动还要注重与城市的其他方面相结合,打造具有综合性的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城市风貌控制导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和建筑景观风貌管控专题审查工作机制

城市和建筑景观风貌管控专题审查工作机制

城市和建筑景观风貌管控专题审查工作机制城市和建筑景观风貌管控专题审查工作机制是指通过对城市景观和建筑风貌进行审查和管理,来维护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特色。

这一机制的建立旨在保护和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景观和建筑风貌是城市的名片,能够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以及自然环境。

对城市的宏观氛围和微观细节进行审查和管理,可以提高城市的形象,增加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城市生活、工作和旅游。

同时,建筑物的外立面和风格也会对城市的整体氛围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管理,以保持城市的整体协调性和美观性。

城市和建筑景观风貌管控专题审查工作机制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城市和建筑景观风貌管控专题审查工作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作为依据。

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明确审查的范围、原则和流程。

2.建立审查机构和专家团队。

为了保障专题审查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需要建立相应的审查机构和专家团队。

审查机构可以由相关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牵头,专家团队可以包括建筑师、设计师、景观规划师等相关专业人士。

3.制定审查指标和评估标准。

城市和建筑景观风貌的审查需要有明确的指标和标准,以便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判断。

指标可以包括建筑物的高度、立面设计、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方面,评估标准可以包括环境适应性、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

4.实施前期规划和设计审查。

在城市和建筑物的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前期审查。

审查机构和专家团队可以对方案进行评估,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

审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规划和设计方案符合审查指标和评估标准,能够保持城市的整体风貌和风格。

5.进行工地巡查和竣工验收。

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工地巡查。

审查机构和专家团队可以检查工地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材料使用情况等。

竣工验收是对建筑物最终成果的检查,确保其符合前期审查的要求。

6.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

129.首钢工业区:基于城市风貌塑造的建筑风貌研究.docx

129.首钢工业区:基于城市风貌塑造的建筑风貌研究.docx

129.首钢工业区:基于城市风貌塑造的建筑风貌研究.docx首钢工业区:基于城市风貌塑造的建筑风貌研究刘群摘要:建筑风貌是建筑的物理特性与审美取向的体现,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风貌规划是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的重要环节,将提高城市的空间品质、实现建筑与城市的有机结合、强化建筑对城市的功能支撑。

在北京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首钢工业区作为亟待更新的大型传统工业区,更新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首钢工业区基于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的建筑风貌研究,具有代表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本文以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城市设计导则项目为源起,聚焦于传统工业区基于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的建筑风貌研究,归纳出建筑风貌一般性要素体系。

并建立基于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的建筑风貌规划方法框架与表达方式。

以首钢启动区作为实践对象,提出规划策略,为以首钢工业区为代表的,转型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案例。

关键词:建筑风貌,城市风貌特色,首钢工业区1研究背景伴随着城市发展阶段、发展理念的变化,以及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的需求,一些城市中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企业逐渐被淘汰。

随着工业区的功能调整,新的城市功能被置入,传统工业区面临着产业升级、功能调整和空间重构的转型发展趋势。

北京市从工业化时期向后工业化时期转型发展,传统工业区在这一时期开始大规模更新。

在相关一系列政策的鼓励下,土地更新的速度飞快,同时也丧失了独特的传统工业建筑风貌。

建筑风貌规划对于提高城市的空间品质至关重要;城市风貌特色塑造中的建筑风貌研究,是将建筑融入城市,实现有机融合的必要方式,将强化建筑对城市的功能支撑。

首钢工业区作为亟待更新的大型传统工业区,更新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具有代表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本文以首钢工业区作为研究对象,将充实城市风貌塑造视角下建筑风貌研究的学术探索,为首钢启动区地块层面城市设计要素的形成搭建工作基础,为其他大型传统工业区更新的城市风貌特色塑造提供可以参考的案例。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区建筑高度控制方案的决定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区建筑高度控制方案的决定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区建筑高度控制方案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1985.08.24•【字号】•【施行日期】1985.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区建筑高度控制方案的决定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区建筑高度控制方案》已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

即日起颁布实施。

为保护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继承和发扬故有的独特传统风貌,在京的房屋建筑都要服从城市规划的统一要求,对高度、体量、形式、色彩以及绿化、环境等方面,精心设计,严格审查。

其中建筑的高度问题,是当前的突出矛盾,亟待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规定。

这个方案,经长时间酝酿,多方征求专家的意见,有关方面反复研究,是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的精神的,是可行的。

凡是在京建设的单位,都要遵守执行。

北京市区现有建筑和已批准的新建筑,有的高度超过了这个方案的规定,对环境有所破坏,这些问题,留待以后协调处理,今后一切新建筑都不得援例比高,凡设计方案未经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市规划局正式批准的,其高度,都应按照本方案的规定,重新考虑,改变设计。

凡有特殊需要,新的建筑确需突破本方案规定的高度者,一律由市规划局提出初步审查意见,连同周围的详细规划方案,送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集体讨论审批,其它机构和任何个人,均无权作出决定。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1985年8月24日附北京市区建筑高度控制方案的决定北京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古都,国务院已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并指示要加强保护。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和《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

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