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

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

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是常有的事情。

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困难,急需有效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

一、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首先应该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对问题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同时,教师也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二、培养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感度。

然后,学生需要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关键因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三、辅导学生制定解决计划解决问题需要良好的规划和组织能力。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可以辅导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问题的具体目标、所需的资源和步骤等。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和制定解决计划,帮助他们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路径。

四、提供实践机会和反馈问题解决教学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需要培养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制定解决计划,并通过实践机会和反馈不断提升自己。

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并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只有通过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学生才能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应对自如,展现出优秀的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学科,它的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困难、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

本文将从学生主动性、实践性教学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

一、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在地理教学中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主动探究。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学生也应该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性教学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该注重实践性,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观察、实验、测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解决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走进实际环境中,观察地理现象,收集资料,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项目,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有关地理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实践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1. 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解决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点,帮助学生准确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4. 提供反馈和评价: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言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教师应重视的重要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的关键。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应该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知识,并且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和动机是其学习和思考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感到问题解决是有趣和有意义的。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世界的问题、故事或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奖励、认可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动机。

提供合适的问题解决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应该提供合适的问题解决任务。

这些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合作,并且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相关联。

同时,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应该明确,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理解和评估自己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挑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质疑和辩论等方式来让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的案例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评估不同的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法和观点,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失败。

教师工作规划中的教学模式与课程改进策略

教师工作规划中的教学模式与课程改进策略

教师工作规划中的教学模式与课程改进策略一、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在教师工作规划中,教学模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学生的参与度等。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更为高效。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高。

因此,改进教学模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三、探索性学习模式的应用探索性学习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积累知识和技能。

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五、项目制学习模式的应用项目制学习模式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

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估等环节,来实践并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种融合多种媒体手段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媒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七、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应用个性化学习模式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这种模式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

八、课程改进策略的重要性除了教学模式,课程改进策略也是教师工作规划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课程改进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根据学生需求调整课程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背景,调整课程内容。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设计的关键要素。

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基本的组织形式,而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等。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并介绍了它们的选择和设计原则。

1.讲授式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适用于知识传授型的教学环境。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选择和设计讲授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应尽量简洁明了地表达,避免长篇大论和枯燥的叙述。

同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

2.讨论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选择和设计讨论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引导问题,并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同时,教师还应定期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研究式教学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提供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选择和设计研究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或小组研究。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方法论。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等多个因素。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并介绍了它们的选择和设计原则。

1.问题解决策略问题解决策略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策略下,教师通过提供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选择和设计问题解决策略时,教师应确保问题的难度适当,并提供充足的帮助和指导。

教案中的问题解决思路

教案中的问题解决思路

教案中的问题解决思路在教案中,问题的解决思路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规划的一部分。

一个好的教案应该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问题解决思路,并给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问题的分析与定位在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与定位。

这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难点以及可能存在的误区或疑惑。

只有准确地分析和定位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解决策略。

常见的解决策略包括:1. 直接解答法: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直接给出解答,帮助学生迅速解决疑惑。

2. 反问引导法:对于一些需要学生主动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合作解决法: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集体智慧的共同努力下解决问题。

4. 自主学习法: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

三、问题解决的步骤安排在教案中,教师应该按照一定的步骤安排解决问题的过程。

常见的步骤安排包括:1. 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复杂性,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3. 寻找解决办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寻找解决办法,并记录下来。

4. 实施解决办法:指导学生按照之前确定的解决方案,实施解决办法,并观察结果。

5. 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效果和可行性。

四、问题解决中的评估与反馈在教案中,评估和反馈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和反馈:1. 口头反馈:及时给予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肯定和指导,引导学生改进和提高。

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

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

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篇一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一、引言在当代社会,教育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PBL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提高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PBL教学模式定义问题: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作为PBL的主题。

问题的设定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经验和能力水平,同时需涵盖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根据问题,制定学习计划。

这包括了解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信息来源,以及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

此过程中,学生需学会管理时间、评估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交流与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总结与反思:在问题解决后,学生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三、PBL的优势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BL通过模拟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自主学习:PBL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会质疑和评判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增强团队合作能力:PBL中的问题往往需要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解决,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提升学习兴趣:PBL的主题通常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实施PBL的挑战与对策教师角色的转变:在P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支持者。

课堂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课堂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课堂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课堂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听课效果不佳、课堂纪律混乱等。

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视听上得到更好的享受。

其次,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保持课堂秩序。

针对学生听课效果不佳的问题,老师可以采用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持课堂秩序,比如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最后,老师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时,还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总之,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老师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解决,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
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环境,老师们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技巧

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技巧

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技巧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也会给教师增加不小的压力。

因此,教师需要掌握一些问题解决技巧,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教学中常用的问题解决技巧。

一、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了困惑或难以理解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尝试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来讲解,例如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媒介进行讲解。

其次,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是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具,如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展示自己的才艺等,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个性化辅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存在差异,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需要采取个性化的辅导方式。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所在,然后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后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材料和习题,让学生在个人时间内进行巩固和复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鼓励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尤其是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和回答。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施互动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肯定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结构模式doc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结构模式doc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中心小学胡庆福建构“导问-探究-应用”的基本教学结构。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寻找策略——巩固应用,发展能力——共同释题,解决问题——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今教坛正激荡着一股“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巧妙设“疑”和激趣导入的教法改革风云。

教师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刺激学生合理的常规性问题与非常规性问题,充分重视问题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产生探究欲望,使学生乐学,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根据所创设情境的内容,提出与本课时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序曲耐人寻味。

2、合作探究、寻找策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由的、开放的学习数学,并在生生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学习。

这一环节是全课的重点,是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情感与态度的体验过程。

因此,教师应根据提出的问题拟定合作探究的具体要求(包含学生的分工)。

也可以先进行自主探究,而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探究过程中,要落实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习热情,不断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得出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得到深刻的体验。

同时,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及交往理念在探究中也得到了发展,使主旋律扣人心弦。

3、巩固应用、发展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能体现本课教学目标有关的习题,要有层次,题型要活,使学生主动生成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让他们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积累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成功的乐趣。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相互出题,相互解答,让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计划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计划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计划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掌握程度不一、习惯问题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学计划中的问题解决策略,以期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参与度。

其次,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自主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学会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找寻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计划中设置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小组合作评价、作业评价等,通过正面激励和及时反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努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鼓励学生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帮助他们养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另外,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教学计划中的问题解决策略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置评价机制以及注重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相信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

单元整体视野下解决问题与教学策略

单元整体视野下解决问题与教学策略

单元整体视野下解决问题与教学策略一、概述随着教育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也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

在教学实践中,单元整体视野下的教学策略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单元整体视野下的教学策略,以及如何通过这种视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二、单元整体视野下的教学策略1. 定义单元整体视野是指以一个完整的单元为教学对象,通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系统建构。

而单元整体视野下的教学策略,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整体视野为指导,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2. 特点单元整体视野下的教学策略具有以下特点:(1) 立足全局:教师要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思考问题,不仅要注重单元内部的逻辑关系,还要把握不同单元之间的关联,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

(2) 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突出重点,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避免零散知识的堆砌。

(3) 注重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整体视野下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单元整体视野下的问题解决1. 教学目标不清晰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局限在单一知识点上,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导致问题的出现。

解决策略:(1) 确定整体化的教学目标,明确单元间的知识关联和学科内的纵横向衔接点。

(2) 细化教学目标,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知识。

2.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对某一知识点产生兴趣缺失,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解决策略:(1)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学生思维能力欠缺单元整体视野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性、系统性地理解和应用知识,而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解决策略:(1)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案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案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案中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在编写教案时,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编写教案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且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回顾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重新调整教学策略。

二、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需求是解决教案中问题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学生问卷调查、讨论等方式来获取学生的反馈和意见。

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解决问题。

三、多样化教学策略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尝试使用多种教学策略。

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教师可以选择讲解、讨论、实践、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四、注意教学资源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关注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互动和合作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通过学生的参与,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六、反思和反馈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注重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志、教学反思、同事交流等方式,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总结: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注意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关注学生参与,并不断反思和改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案设计,才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文章长度:526字。

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教育领域中,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问题导致了学习效果的下降。

本文将探讨当前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传统教学模式缺乏足够互动在过去的课堂中,老师通常是唯一的知识源,并且通过单向传播知识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然而,这种传统模式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的价值。

因此,一个显著问题是缺乏真正意义上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互动。

为解决这个问题,更加互动性强调以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者案例分析等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质的活动。

这样能够鼓励学生表达观点、交换意见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师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都不尽相同。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无法满足这一多样性需求。

老师以统一的方式授课,往往导致部分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其他人则难以跟上进度。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借助技术工具和差异化教学策略来满足个体差异。

例如,借助在线资源和电子书籍等技术手段可以提供更多不同难度和风格的学习资料。

此外,利用分层次辅助指导、小组合作和案例分析等灵活的教学策略也能够确保每位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三、评价方式偏重考试成绩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严重依赖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的现象。

这导致了许多老师过于关注有形的知识考核而忽视了发展孩子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特别是对于那些创造力较强或善于交流沟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优势在传统评估模式下往往难以得到体现。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通过项目制学习、口头报告和小组合作等形式的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相评价,并根据反馈提供进一步指导。

四、缺乏教师专业发展机会教师是持续学习的职业。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往往缺少获得新知识和不断改善教学策略的机会。

问题解决数学教学模式价值与策略

问题解决数学教学模式价值与策略

问题解决数学教学模式的价值与策略摘要: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随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我们开始思考怎样的数学教学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针对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制定“问题解决”数学教学模式。

本文从数学历史发展以及教育研究的角度透视问题解决的研究价值所在。

然后把目光转向国内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洞察国内数学问题解决研究的现状以及数学教学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并详细讲解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过程策略方法策略谈到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波利亚(g.polya)是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重要人物。

作为数学家,波利亚在众多的数学分支,如函数论、变分学、概率论、数论、组合数学以及计算和应用数学等领域多有建树,留下了许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术语和定理。

在数学教育方面,波利亚对数学教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影响非常之大。

他曾以数十年的时间悉心研究数学启发法和数学教学,为数学问题解决和数学方法的现代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他反复指出,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发展“学生本身的内蕴能力”。

纵览波利亚在这方面的几部主要著作,即《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数学与猜想》等,而他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的技巧不仅有趣,而且问题解决还让我们把课堂上学到的原理尽可能广泛地应用。

他所说的技巧指的是“探索法”或“启发”,其目的是要“学习发现和创造的方法和规则”。

而且在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中都有“发现的收获”,“你要解答的题目可能很平常,但是如果它激起你的好奇心,并使你的创造力发挥出来,而且如果你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它,那么你就能经历那种紧张状态,而且享受那种发现的喜悦。

”他提出了下面的一些启发式方法:1.理解问题。

什么是未知的?数据有哪些?条件是什么?作出图表,给出适当的解释,把条件分类。

2.拟订方案。

找出数据与未知之间的联系,以前你见过它吗?你知道与它相关的问题吗?3.执行方案。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什么是问题解决教学呢?它是一种以问题作为载体,把教学内容问题化,通过问题解决来展开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是由教师的创造性教和学生创造性学构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

正因为问题解决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所以越来越受到师生的认同和欢迎。

问题解决式教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向学生发问,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发问,由单向交流变为双向交流,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人格平台上,形成民主的教学作风,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关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

1.“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在每节课中,问题要努力做到:①包含明显的数学概念或技巧;②能推广或扩充到数学各单元知识和各种情形当中去;③有着多种解决方法。

2.怎样进行问题解决教学?①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②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结论迫切追求的愿望,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参与的位置;③大胆鼓励学生运用直觉去寻求解题策略,必要时给一些提示;④讨论各种成功的解决办法,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核心。

如果可能的话和以前的问题联系起来,对问题进行推广,概括出一般原理。

3.“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

在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问题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心理操作,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地解决:①领会与同化。

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转换命题,并整体地将问题吸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②寻求策略与验证。

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技巧

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技巧

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技巧作为教师,面临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是难免的。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

一、沟通和理解在解决教学问题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答、小组讨论或一对一的对话来了解学生的疑问。

同时,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是建立信任和理解的重要方法。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策略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学习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问题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例如,如果学生在某个主题上理解困难,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将游戏化元素引入课堂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一种方式。

三、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方式也各不相同。

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个性化教学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任务来实现,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此外,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个性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建立合作学习环境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项目合作或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共同讨论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相互借鉴和学习,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五、反思和调整解决教学问题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过程,教师还需要进行反思和调整。

在解决问题后,教师应该回顾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反思和调整,教师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通过参加培训、阅读教育专业书籍或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设计针对性强、充满挑战的问题解决教学,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1. 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拥有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性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立充满挑战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并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设计问题解决教学课程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我们需要精心设计问题解决教学课程。

首先,我们应该确定一个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理解。

接下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并指导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还需要评估学生的解决方案和总结经验。

4.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估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我们还可以利用讨论和辩论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应对挑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提供实际情境和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评估与反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评估与反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解决思路和策略,以及收集他们的解决方案来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溧阳市教育局教研室朱勤章一、“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的定义和分类问题是一种情景,在这种情景中个体知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因此问题解决就是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问答式的问题,它具有陈述性和简单性。

例如:在真空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多少?能使学生学习或回忆陈述性知识,(2)求解式的问题。

它具有程序性和复杂性,必须通过周密的思考,借助某些特定的有效程序,经过主观努力才能完成的。

能使学生在知道陈述性知识的同时,学习程序性知识或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3)应用与综合性的问题。

它具有应用性与综合性,必须综合运用知识,联系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对实际生活、科技发展、工农业实际情况的发生和变化有所了解,并能综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判断。

在现实中有这样的课堂: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回答得也很热闹。

一堂课下来,课堂内没有学生静静思考问题的时间。

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次数很多,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

从问题类型来看,事实性问题太多,理解性问题极少,应用与综合性的问题几乎没有。

其实,这样的教学不是“问题解决”教学。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搞清什么是“问题”?教学的组织中,只有尽量减少问答式的问题,增加求解式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思维力度。

二、“问题解决”的含义(1)问题解决是心理活动。

问题解决“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

(2)问题解决是过程。

“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

(3)问题解决是教学类型。

“问题解决”的活动形式可以看做是教或学的类型,可以考虑将“问题解决”作为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问题解决是目的。

学习物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

(5)问题解决是能力。

把物理用于各种情况的能力,叫做问题解决。

上述各种解释,在形式上似乎并不一致,但是我们应看到它们所强调的共同的东西,即“问题解决”不应仅仅理解为一种具体的技能,它贯穿在整个物理教育中,应该是物理教育所体现的一条主线。

三、问题的功能(1)“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定势我们的思维容易受先人之见的影响,因为人的大脑“有把信息和材料安放在内存模式中的归档能力。

”思维还常会陷入滞涩与休眠状态。

“问题”的出现,往往造成某种不确定性,使思维活跃起来,打破定势。

(2)“问题”促使思维进入“后反省状态”当一个人碰到令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时,他就会受到刺激,去进行反省性探究。

因此,思维是从一种怀疑或混淆的“前反省状态”,进入一种满意或以对先前让自己感到怀疑和困惑的情景的控制为特征的“后反省状态”。

在这种状态转换过程中,智力活动总是尝试性的,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

(3)“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

在实施探索为本的教育中,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去寻找答案”。

这种对问题的探索与思考,以及“运用交流技巧将研究结果向专家以及不熟悉该领域的听众报告”,将使大学生深受鼓励,同时领略一种“顶峰”体验。

这种体验常常由于百思不得其解和长期忍受疑惑的困扰而感受尤其强烈。

贝尔纳对此有极为精辟的说明:“那些没有受过未知物折磨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发现的快乐。

”(4)“问题”可促使“顿悟”的产生?阿基米德为了测定王冠含金的纯度,废寝忘食,苦无所得,未料在洗澡时不经意间发现了“浮力定理”。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梦见苯分子像一条蛇咬着尾巴旋转,悟出六个碳原子苯环的概念。

虽然人们至今尚未破译“灵感”、“顿悟”之谜,但是不妨大胆猜测,当某一问题已不受直接注意时,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保持对问题的思索状态。

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有时可能造成思路的堵塞或误入歧途。

而一旦松弛下来,倒可能产生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

其实,没有对“问题”的魂牵梦绕、锲而不舍的探究,没有“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执着,也就不可能有“蓦然回着”时的惊喜。

四、一个“好问题”应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特征:(1)有与它有关的简单的、学生能够理解和解决的问题;(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有多种解决途径;(3)学生能据此导出其他类似的问题;(4)包含的数据或资料能组合、分类、制表或分析;(5)能借助于观察或实验解决;(6)学生有直接的兴趣或有一个有趣的答案;(7)能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或通过探索可达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推广。

五、“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与结构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问题解决”模式。

杜威将“问题解决”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感觉问题的存在、确定问题的性质、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考虑各种办法的可能结果、选择一种解答的方法;波利亚(POlya)则将其分为四个步骤;理解问题、拟订计划、实行计划、回顾解答;瓦拉斯(G.Wallas)提出问题解决四阶段:准备、沉思、灵感、验证;布朗斯福特和斯特恩(Bransford&Stein)开发了五步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识别、问题表征、策略选择、策略应用、结果评价。

上述这些问题解决模式的实质是个体(或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全部可能步骤、阶段或过程,是依据个体(或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心理认知程序进行划分的。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依据上述“问题解决”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如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疑难的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当代美国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选择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巴班斯基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集体讨论——证实结论——提出问题作业。

总结以上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以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①创设问题情境→②提出问题→③分析问题→④解决问题→⑤总结规律→⑥迁移应用。

基本教学模式的程序如下:(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教师精心设计难度适当而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识冲突的问题,让学生产生一种认识的困惑,以形成积极的探究动机,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

(2)提出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由教师或学生根据根据问题情境中的知识提出问题。

(3)分析问题 ,收集信息学生回想旧知识,自学新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网络,以架设问题和目标之间联系的桥梁。

(4)解决问题,寻找方法,设计解决思路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以激活有关的背景观念和先前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5)总结、评价(或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对问题解决过程、方法进行总结、评价,优胜劣汰,获得新结论。

或由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假设的材料,经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6)迁移应用,把总结得到和方法、规律应用到新知识中 ,产生迁移将,然后把它用于同类问题的新问题解决之中,反馈矫正,使教学重点突出。

本课题组研究方案初步构建如下物理“问题解决”的程序模式:在研究过程中,尝试运用这种模式进行实验研究,逐步完善并构建新的程序模式。

六、“问题解决”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物概应问“问题解决”教学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合作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外,还要特别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环境,为学生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

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很多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多数不具备问题的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强加学生,而是要通过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

(一)营造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问题教学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创造思维的发展必须有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教学的民主观、现代意义的学生观和教学质量观。

在这些前提成立时,问题教学才有可能实施。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

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反之,教师对学生大胆的发问、质疑不予重视或视为刁难、捣乱、钻牛角尖,并加以批评、训斥甚至讽刺挖苦,毫无疑问不仅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当学生问“问题”时不能轻视,不能嘲笑。

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喜爱学生提出的“问题”。

凡是能提出“问题”的学生都要想尽办法进行“合理”地表扬;凡是“问题”中的合理成份,要重在肯定,对不合理成份用积极地态度指正。

在“问题解决”教学的开始阶段,为了使学生敢问问题,可以采用写纸条的方法:上课前每位学生预发一张小纸条,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纸条上,教师集中后再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放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

总之,“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课堂是师生平等地面对问题,平等地设法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通过实验演示,设置问题情景?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得到都离不开实验。

而且通过实验演示,设置问题情景,学生的兴趣很高。

例如2、联系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情景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与每个人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这么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和物理现象发生一定的关系。

在课堂上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置物理问题情景,学生会感到具体、亲切,有助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勤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3、抓住事物的假象与学生的认识错误,设置问题情景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如: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等。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这些假象,通过讨论引起学生争论,设置问题情景。

再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普通人与身体健壮的运动员拨河时必输无疑,是否因为运动员队的拉力大于普通人队的拉力呢?学生往往给予肯定回答,教师则予以否定,抓住学生的认识错误,使学生的心理进入非平衡状态,发生思维冲突,从而产生问题情景。

4、复习旧知识,设置问题情景教师通过对旧知识的再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设置问题情景,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