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第五组qiū yè jiānɡ xiǎo chū lí mén yínɡ liánɡ yǒu ɡǎn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①Sònɡ Lù Yóu〔宋〕陆游sān wàn lǐ hé dōnɡ rù hǎi三万里②河③东入海,wǔ qiān rèn yuè shànɡ mó tiān五千仞④岳⑤上摩天⑥。

yí mín lèi jìn hú chén lǐ遗民⑦泪尽⑧胡尘⑨里,nán wànɡ wánɡ shī yòu yì nián南望⑩王师又一年。

jué jù sì shǒu qí sì绝句四首①(其四)Sònɡ Chén Shī dào〔宋〕陈师道shū dānɡ kuài yì dú yì jìn书②当③快意④读易尽⑤,kè yǒu kě rén qī bù lái客⑥有可人⑦期不来。

shì shì xiānɡ wéi měi rú cǐ世事⑧相违每如此,hǎo huái bǎi suì jǐ huí kāi好怀⑨百岁⑩几回开?hénɡ xī tánɡ chūn xiǎo 横溪堂春晓Sònɡ Yú Sì liánɡ〔宋〕虞似良yì bǎ qīnɡ yānɡ chèn shǒu qīnɡ一把青秧趁手①青,qīnɡ yān mò mò yǔ mínɡ mínɡ轻烟漠漠雨冥冥②。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赠汪伦》2、《赠花卿》3、《赠贾岛》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赠汪伦》2、《赠花卿》3、《赠贾岛》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 4、《幼学琼林(一)天文》二.教学目标:1.复习上节课三首赠诗。

熟读《幼学琼林(一)天文》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幼学琼林(一)天文》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鸟》(唐朝白居易)6、《远书》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5、《鸟》(唐朝白居易)6、《远书》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六年级上册国学诗词经典诵读打印

六年级上册国学诗词经典诵读打印

第一周01 赐c ì萧xi āo 瑀y ǔ李l ǐ世sh ì民m ín疾j í风f ēn ɡ知zh ī劲j ìn 草c ǎo ,板b ǎn 荡d àn ɡ识sh í诚ch én ɡ臣ch én 。

勇y ǒn ɡ夫f ū安ān 识sh í义y ì,智zh ì者zh ě必b ì怀hu ái 仁r én 。

诵读经典之《史记》概述《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经j īn ɡ典di ǎn 古ɡǔ诗sh ī名m ín ɡ句j ù(诗sh ī中zh ōn ɡ景j ǐn ɡ)1.东d ōn ɡ边bi ān 日r ì出ch ū西x ī边bi ān 雨y ǔ,道d ào 是sh ì无w ú晴q ín ɡ却qu è有y ǒu 晴q ín ɡ。

刘li ú禹y ǔ锡x ī《竹zh ú枝zh ī词c í二èr 首sh ǒu ·其q í一y ī》2.南n án 风f ēn ɡ知zh ī我w ǒ意y ì,吹chu ī梦m èn ɡ到d ào 西x ī洲zh ōu 。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资料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资料

经典诵读一、古诗1.《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4.《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1、《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

能不忆江南?1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3.《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材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材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目录编者的话公民道德三字经社会公德篇职业道德篇古诗篇八阵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岳阳楼黄鹤楼秋夜寄邱员外听筝赠别(二)贾生清平调三首之一、二满江红雨霖铃一剪梅长相思青玉案元夕声声慢七律.长征水调歌头.游泳现代诗歌流星麦苗迎春花融冰枯叶蝶书古今对偶句(节选) 走进永州零陵春望伤渔溪三首国学经典论语十则增广贤文(下)编者的话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文化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

学习中华文化,学习国学经典,实质上就是走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感受这个家园的温馨,形成对他的情感皈依。

我们倡导国学经典教育,是基于传统经典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真切认知,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尊重和发扬,是我们承认自己成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并且现在也不想割断这种亲缘关系的深情回顾。

小学是一个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国学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

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其中,低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中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 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

我们杨梓塘小学地处西山,与永州最高学府湖南科技学院相邻,西邻朝阳岩,北接文化圣地柳子庙,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

长期以来,学校本着为孩子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质量立校,文化兴校,校园文化一直是我校的一大特色。

六年级上经典诵读 (新)

六年级上经典诵读 (新)

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赏析: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 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这是一种反 结法。前面极言欢情,结尾时欢情化为乌有,反衬诗 人对这段恋情的难以磨灭,刻骨铭心。
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 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 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 恨。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 成灯芯又燃尽。 赏析: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绪之词,是作者的早 期作品。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 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 婉的离情别绪。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 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赏析:此词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
临的情怀。在词中他忘却了贬官颍州的烦恼,他 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14. 玉楼春 宋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译文: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
译文:
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 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 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 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 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 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 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赏析: 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写出其遭封锁, 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 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内容一.唐诗7首1.《观猎》【风劲角弓鸣】王维2.《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李白3.《前出塞》【挽弓当挽强】杜甫4.《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5.《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6.《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7.《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杜甫二 .宋词12首8.《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9.《生查子》【去年元月时】欧阳修10.《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11.《清平乐·村居》【茅堰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1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1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辛弃疾15.《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陆游1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声】苏轼17.《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秦观18.《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纳兰性德19.《渔家傲》【塞外秋来风景异】范仲淹元曲1首20.《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近代1篇21.《少年中国说》【节选:故今日之责任--与国无疆!】梁启超4.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8.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练习附答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练习附答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练习附答案(一)国学片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我是小助手:1.冥(míng):海。

冥,通“溟”,是浩瀚无边的意思。

北冥,指北方的大海。

南冥,指南方的大海。

2.鲲(kūn):大鱼的名字。

3.垂:通“陲”,边陲,边际。

4.海运:海动,海风吹起。

5.徙(xǐ):迁移。

6.抟(tuán):环绕。

7.扶摇:旋风,海里的飓风。

8.息:气息。

我是小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的身体长度,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它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彩。

这种鸟呀,在海风吹起的时候就要迁移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书里有这样的话:“当鹏往南方的大海迁移时,一击水就能行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

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飞走的。

”考考你的智慧: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这句话中用到了哪种修辞手法?()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2.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鲲之大之:的B.其翼若垂天之云若:好像C.志怪者也志:记载D.《谐》之言曰曰:说话3.认识上面文段中的“鹏”,你想到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其中的人物也有相似的本领,翻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他是。

4.在上面的文段中,鱼变成了鸟,在你读过的书籍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请你写出故事的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的情节。

弘扬传统文化传说中的“鹏”长什么样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当属《庄子》。

可惜的是,《庄子》只描绘出了鹏的大,却没写出鹏长什么模样。

部编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经典阅读《列子》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经典阅读《列子》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经典阅读《列子》练习题(一)国学片段: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

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

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

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我是小助手:1.太山:即泰山,在山东省,被称为“五岳之首”。

2.荣启期(jī)):人名,是春秋时期的隐者。

3.郕(chéng):古代的地名,在今天河南省濮阳范县、山东省宁阳县东北一带。

4.鹿裘:这里指粗制的皮衣。

5.带索:用绳子当作腰带。

6.吾:我。

7.不见日月:没有见过太阳和月亮,指没有出声就死的胎儿。

8.不免襁褓:指死在襁褓里的婴儿。

9.常:常情。

10.宽:宽慰、安慰。

我是小翻译:孔子在泰山游览,看见荣启期在郕邑的郊外行走,穿着粗制的皮衣,腰上系者绳索当腰带,一边弹琴,一边唱歌。

孔子问道:“先生为什么如此快乐呢?”荣启期回答说:“我快乐的原因很多:大自然生育万物,只有人最尊贵。

而我能够成为人,是我快乐的第一个原因。

人类中有男女的区别,男人受尊重,女人受鄙视,所以男人最为可贵,而我既然能够成为男人,是我快乐的第二个原因。

人的生命有短的没有见到太阳月亮就死的胎儿、有没离开襁褓就死亡的婴儿,而我已经活到九十岁了,是我快乐的第三个原因。

贫穷是读书人的普遍状况,死亡是人的最终归宿,我安于贫困,等待死亡,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孔子说:“说得好!你是个能够宽慰自己的人。

”考考你的智慧:1.翻译下面句子加点的字。

(1)先生所以乐.乐:(2)唯.人为贵唯:(3)贫者士之常.也常:2.短文中有一个反问句,这个用子是:(用原文回答)3.荣启期有三乐,分别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4.你觉得一个人的快乐应该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弘扬传统文化泰山奇景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被称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小学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增广贤文》三(六年级上册)1.见者易,学者难。

【解释】在旁边看人家觉得容易,轮到自己学和做就觉得难了。

2.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解释】不要把容易得来的东西,看成平常的事,里面蕴藏着心血与汗水。

3.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

【解释】只要用心想一想,世界上的事情错综复杂,没有不难的事,需要我们小心应付,谨慎思考。

4.道路各别,养家一般。

【解释】走的道路也许各有不同,但维持生活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5.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解释】从勤俭到奢侈、享受很容易,但要从享受再到艰苦中去就很难适应了。

6.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

【解释】彼此了解的人容易交流,对不了解的人来说,话不投机,空谈无用。

7.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

【解释】把石头都变成金子,但有的人尚不满足,这里指人心不足。

8.他人观花,不涉你目。

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解释】花花世界,就像没有看见;忙忙碌碌,不关你事。

指目空一切, 专心致志。

9.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

【解释】哪个不喜欢儿孙孝顺,谁不喜爱家藏万担。

10.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解释】不要多去计较和操劳,儿孙自有儿孙福。

11.与人不和,劝人养鹅。

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解释】劝人养鹅、修建房屋,看似好心,实则醉翁之意,这里指别有用心。

12.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解释】只管多行喜事,多做好事,个人前途、富贵不必刻意追求。

13.河狭水急,人急计生。

【解释】河道狭窄水流自然急,关键时刻人则会急中生智、想出办法。

14.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解释】知道山上有虎,就不要再去了。

15.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

【解释】路不走不可能到达目的地,事不去做怎么可能办成呢?16.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

【解释】人你不让他去学习,怎么可能成材,就像钟不敲不响一个道理。

17.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

【解释】到没钱时才戒酒,到年纪老了才知学习,时间已经太晚了。

六年级语文上册经典诵读集锦

六年级语文上册经典诵读集锦

六年级语文上册经典诵读集锦第一周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第二周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日积月累(第38页)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第三周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赠汪伦》2、《赠花卿》3、《赠贾岛》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赠汪伦》2、《赠花卿》3、《赠贾岛》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 4、《幼学琼林(一)天文》二.教学目标:1.复习上节课三首赠诗。

熟读《幼学琼林(一)天文》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幼学琼林(一)天文》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鸟》(唐朝白居易)6、《远书》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5、《鸟》(唐朝白居易)6、《远书》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六年级上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姓名:六年级(上)山水情怀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唐代·李白】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4 归嵩山作【唐代·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5 长相思【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6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五代·李煜】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7 竹枝词【唐代·刘禹锡】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8 归园田居【魏晋·陶渊明】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9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 虞美人【宋代·晏几道】曲阑干外天如水。

六年级经典诵读1-8组-注音 断句

六年级经典诵读1-8组-注音 断句

第一组: 长 安 秋 望(唐) 赵 嘏云 物 凄q ī 凉li án ɡ/拂f ú 曙sh ǔ流,汉 家 宫 阙qu ē/ 动 高 秋。

残 星 几 点 / 雁 横 塞,长 笛 一 声 / 人 倚y ǐ楼。

紫 艳 半 开 / 篱 菊 静,红 衣 落 尽 / 渚zh ǔ莲 愁。

鲈l ú鱼 正 美 / 不 归 去,空 戴d ài南 冠 / 学 楚 囚qi ú。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老夫聊li áo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q ín ɡ苍,锦帽/貂di āo 裘qi ú,千骑q í/卷ju ǎn平冈ɡān ɡ。

为w èi 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h ān 胸xi ōn ɡ胆/尚sh àn ɡ开张。

鬓b ìn/微霜,又/何妨!持ch í节/云中,何日/遣qi ǎn冯唐?会挽雕di āo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论语》节选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第二组:(一) 过/ 零 丁 洋文天祥 (宋)辛 苦 遭 逢/ 起 一 经,干 戈ɡē 寥li áo落/ 四 周 星。

山 河 破 碎 /风 飘 絮x ù,身 世 浮 沉/ 雨 打 萍。

惶hu án ɡ恐 滩 头/ 说 惶 恐,零 丁 洋 里/ 叹 零 丁。

人 生 自 古/ 谁 无 死,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

(二)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宋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三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三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三(一)国学片段: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尽管,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我是小助手:1.庖(páo):厨师、2.割:指生割硬砍。

3.族:普通的,一般的。

4.折:用刀折骨。

5.硎(xíng刑):磨刀石。

6.节:骨节。

7.间:间隙。

8.恢恢乎:宽绰的模样。

9.怵(chù)然:警惕的模样。

10.委地:散落在地上、11.踌躇满志:从容自得的模样。

12.善:拭、擦。

我是小翻译:好厨师每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子割肉、普通厨工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我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了数千头牛,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因为牛骨节是有空隙的,然而刀刃却薄得好像没有厚度一样,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空隙的骨节,肯定是宽绰的,当然游刃有余了。

因此这把到用了十九年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尽管如此,然而每当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我明白其中的难度,就十分警惕,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用刀轻微,“哗啦”一声骨肉就分离了,犹如一堆泥土散落在地。

我提刀站着,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把刀擦拭干净收好。

考考您的智慧:1.短文中有许多多音字,请写出它们在短文中的正确读音。

良庖岁更刀更:族庖月更刀,折也折:所解数千牛矣解:彼节者有间间:2、短文所讲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

3、在庄子看来,好的厨师与普通厨师有什么区别呢?好的厨师:普通厨师:4、庄子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5、在学习与生活中,作为小学生,我们该如何运用故事传授给我们的智慧呢?弘扬传统文化“庖丁解牛”事实上是在说养生“庖丁解牛”是庄子所讲的故事中大伙儿最耳熟能详的一个,事实上庄子这个故事不是讲如何杀牛,他最根本的目的表达自己的养生观念。

六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诵读内容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诵读内容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诵读内容第一部分:古诗词(其中带“▲”的为课本中古诗)期中(课内):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期中(课外):1.满江红【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蝶恋花【北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4.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5.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DOC)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DOC)

国学经典一第一单元《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 I-八经典畀现—:A人◎宪①问耻。

子曰:“邦有道,谷②;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③、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子曰:“士而怀層,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⑤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⑥◎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⑧善射,募⑨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⑩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②草创之,世叔③讨论之,行人④子羽修饰之,东里⑤ 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⑥。

曰:“彼哉!彼哉!”问管仲。

曰:“人也⑦。

夺伯氏⑧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⑨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1 (经典再现過◎子曰:“孟公绰①为赵魏老②则优③,不可以为滕薛④大夫◎子路问成人⑤。

子曰:“若臧武仲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⑦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⑧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⑨于公明贾⑩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子曰:“晋文公谲0而不正,齐桓公1正而不谲。

”(四)(经典再现邇2…・臥亠◎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③,不以兵车④,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⑤,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

小学生经典诵读(上)六年级目录(一)必背古诗20首1、浣溪沙(宋)王安石2、醉花阴(宋)李清照3、雨霖铃(宋)柳永4、卜算子·咏梅(宋)陆游5、浪淘沙(唐)刘禹锡6、蝶恋花(宋)朱淑真7、如梦令(宋)李清照8、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金)元好问9、从军行(唐)杨炯10、月下独酌(唐)李白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岑参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杜甫14、爱莲说(宋)周敦颐15、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16、天净沙·离愁(元)李志远17、诗经·蒹葭秦地民歌18、木兰诗乐府民歌19、沁园春·雪毛泽东20、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二)成语20个(三)歇后语10条(四)对联10副(五)名言10句(六)警句10条(七)现代美文5篇(八)现代诗歌5首(九)古文5篇(一)必背古诗20首1、浣溪沙(宋)王安石百亩..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注释】(1)百亩:概数,形容庭园极大。

(2)半是苔:一半长满了青苔。

(3)白道:洁白的小道。

(4)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溪畔的杏。

暗喻身处山水之中。

【译文】百亩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门外沙子铺满了整条路,还有婉转的小溪流。

喜欢幽闲,有空来的人有几个呢?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安静。

山上的桃花,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地种在一起。

不知道他们是为谁开放,为谁凋零?2、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瘦。

..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注释】(1)永昼:悠长的白天。

(2)瑞脑:即龙脑,香料名。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3)玉枕:瓷枕的美称。

纱厨:纱帐,一称碧纱帐。

(4)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
(一)
国学片段: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我是小助手:
1.庖(páo):厨师。

2.割:指生割硬砍。

3.族:普通的,一般的。

4.折:用刀折骨。

5.硎(xíng刑):磨刀石。

6.节:骨节。

7.间:间隙。

8.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9.怵(chù)然:警惕的样子。

10.委地:散落在地上。

11.踌躇满志:从容自得的样子。

12.善:拭、擦。

我是小翻译:
好厨师每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子割肉。

普通厨工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子去砍骨头。

如今,我的这把刀已用了
十九年了,宰了数千头牛,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因为牛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薄得好像没有厚度一样,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空隙的骨节,肯定是宽绰的,当然游刃有余了。

因此这把到用了十九年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虽然如此,可是每当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我知道其中的难度,就十分警惕,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用刀轻微,“哗啦”一声骨肉就分离了,犹如一堆泥土散落在地。

我提刀站着,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把刀擦拭干净收好。

考考你的智慧:
1.短文中有许多多音字,请写出它们在短文中的正确读音。

良庖岁更刀更:
族庖月更刀,折也折:
所解数千牛矣解:
彼节者有间间:
2.短文所讲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3.在庄子看来,好的厨师和普通厨师有什么区别呢?
好的厨师:
普通厨师:
4.庄子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5.在学习和生活中,作为小学生,我们该怎样运用故事传授给我们的智慧呢?
弘扬传统文化
“庖丁解牛”其实是在说养生
“庖丁解牛”是庄子所讲的故事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个,其实庄子这个故事不是讲如何杀牛,他最根本的目的表达自己的养生观念。

文章中写庖丁在跟梁惠王的对话过程中,告诉他是如何宰牛的。

梁惠王听完庖丁的叙述,说了一句话:“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庖丁在前面还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意思是: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是从无心到用心、再到无心的过程。

在养生方面,其实是告诉我们,养生要从养形到养心再到养气。

(二)
国学片段: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

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处乎樊中。

神虽王,不善也。

我是小助手:
1.公文轩:复姓公文,名轩,宋国人。

2.介:独,只有一只脚。

3.其:或者,还是。

4.与:赋与,意思是人的外形自然赋与的。

5.泽:沼泽。

6.雉(zhì):雉鸟,俗称野鸡。

7.蕲(qí):祈求,希望。

8.樊:笼子。

9.王(wàng):通“旺”,旺盛。

我是小翻译:
公文轩见到右师吃惊地说:“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就这样的,还是由人祸造成的呢?”庄子说:“看来是天生成的,不是人为的。

天生此人使他因为祸患而断足,因为人的形貌是天赋予的,所以知道他断足是天的处罚,不人为的。


沼泽里的野鸡走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它不祈求被畜养在笼子里。

生活在笼里虽然精神旺盛,但不自由。

考考你的智慧:
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曰:说
B.人之.貌有与也之:的
C.非.人也非:不是
D.神.虽王神:神态
2.阅读短文后,请回答野鸡为什么不祈求自己被养在笼子里?
3.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A.短文告诉我们,追求精神的自由是最重要的,哪怕吃不饱饭。

()
B.短文通过右师的故事,说明了主张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道理。

4.现在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容貌很不满意,纷纷去做整容手术,对于这样的事,你有什么样的观点?
弘扬传统文化
长相不是很重要
左思从小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

《世说新语·容止篇》中还记载了一个故事:“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意思是:潘岳相貌出众,仪态优雅。

年轻时拿着弹弓走在洛阳的大街上,妇女们遇见他,没有不手拉着手围观的。

左思奇丑,也要仿效潘岳那样出游,结果妇人们一起向他乱吐口水,他只有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就连父亲左雍也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

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这刺激了左思,他发奋著书,把家里的四周墙上都贴满了纸,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想到好句子就立刻写下来,终于他写成了
旷世名著《三都赋》,书刚一出版便被抢购一空,人们尽相争阅,买不到书的人就买纸抄写,后来连抄书的纸都被卖光了,导致“洛阳纸贵”。

参考答案
(一)1.gēng zhéjiějiàn 2.目无全牛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

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3.好的厨师:是用刀割牛肉,每年换一把刀。

普通厨师:是用刀砍牛骨,每个月换一把刀。

4.做事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并且要反复实践,这样才会悟出事物的真理。

5.示例:在学习上,我们要仔细认真,面对同样的题型,不能厌烦,应该反复练习,这样才能掌握题目的解题规律;在生活中,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能锋芒毕露,而且要多动手,不做眼高手低的人。

(二)1.D神:精神 2.因为它追求的是身体的自由,而不是精神的旺盛。

3.A.√ B.√ 4.示例:对于有些人去整容这类事件,我是反对的。

因为我们的身体和长相是上天赋予的,没有必要去人为地改变。

况且,我们不能为了变得外表漂亮些,而使身体受到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