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月光曲》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光曲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力和文化素养。
2.通过学习文学语言、音乐语言,提高学生对文化、艺术的感悟力和综合素养。
3.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理解和接受,养成宽容、包容的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1.文学阅读:识别、理解生僻词及句中难点词,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音乐欣赏:欣赏月光曲,了解它所表现的情感和音乐特征。
3.语文作文:结合听音乐和美感体验,进行个人的文学性写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掌握月光曲特征和音乐语言。
b.通过文学语言的分析和写作,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教学难点:a.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鉴赏的能力。
b.教学如何把音乐与文学相结合进行文学性创作。
1. 导入环节1.1 问题引入•了解月光曲,想到什么?1.2 主题导入•向学生展示月光曲的照片。
•引入“月光”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学习环节2.1 文学阅读•播放月光曲。
•学生阅读《天涯歌女草》。
•学生理解文学语言和生僻词。
2.2 音乐欣赏•听月光曲,听到旋律所表现的情感。
•探究月光曲的特征和音乐语言。
2.3 语文作文•结合月光曲,进行个性化的文学性写作。
3. 作业环节•布置阅读作业《鹤鸣九皋》。
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文学、画面等情境寓教于乐。
2.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促进知识的共建,培养思辨和合作能力。
3.个性化教学法:以学习者中心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科、学生、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
六、课堂评价1.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质量及完成情况2.对学生的听力和鉴赏力进行评价3.学生对中西文化、文学、艺术的态度和理解力的评价七、延伸拓展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强思政教育。
2.进行文学、音乐课外拓展活动,进行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
3.组织学生用书写、演讲、播客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展示文化艺术素养和阅读能力。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2.《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文章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伯牙鼓琴》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那么,学习本课之后,相信学生对音乐艺术会多一份了解,感受也会更深一层。
因此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教学建议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去说、去想象。
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2.在教学第8、9自然段时,让学生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3.课文景美情深,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表现出来。
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急切心情;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都应该读得恰如其分,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重点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分析课文中联想的内容,培养想象力。
难点: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月光曲》的音乐、课文中有关描写《月光曲》的画面。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月光曲》优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的卓越才华。
2.深情朗读、背诵第9自然段,感悟联想、想象的妙处。
重点难点深情朗读、背诵第9自然段,感悟联想和想象的妙处。
教学过程一、自读自悟,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自行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 22月光曲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2课《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3.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读一读,想一想:(1)美妙的乐曲。
(2)拨打高尚的情怀。
2. 伴着乐曲朗读课文,感受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以及创作过程中贝多芬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
回顾内容。
1.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交流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讨论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明确主要内容,为深入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研读课文,感悟音乐家高尚的艺术情操(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赏析句子,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1.出示“一天傍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透过这个“幽静”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此时,贝多芬的心情是平静的。
2.究竟是什么原因打动了大音乐家,让他心甘情愿为一个盲姑娘弹奏一首又一首乐曲呢?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3.讨论出示“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太难弹了,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我不过说说罢了。
”你觉得是那句话打动了贝多芬?(1)“这首曲子太难弹了,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会记不住怎样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渴求。
指导朗读:盲姑娘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就打动了贝多芬呢?(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随便说说什么意思?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她为什么要这样说?感受盲姑娘的善解人意。
指导朗读:盲姑娘又是怎样说的,就打动了贝多芬呢?(3)家境贫穷,贝多芬产生同情从哪里看出他们家很穷?4.同桌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5.此时贝多芬的心情如何?6.弹完一曲,贝多芬为什么又弹一首?出示“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体会贝多芬琴技高超,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领悟。
六年级语文第22课《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
《月光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音乐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
重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难点: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音乐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
一、复习导入听写字词
(一)引导学生复习字词,教师听写字词。
(二)要求学生对照屏幕订正字词。
二、深情朗读想象画面
(一)想象情境体会心情
1.引导学生默读第八自然段。
2.启发学生思考交流: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二)想象画面感受乐曲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九段,画出兄妹俩听《月光曲》后联想的景色。
2.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3.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从这三幅画面中你能感受到乐曲有哪些变化?
4.指导学生伴着音乐,朗读想象: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怎样的画面?
5.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盲姑娘的内心活动:说说盲姑娘此刻可能想些什么?(三)伴奏朗读当堂背诵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完成课文填空。
2.播放音乐,鼓励学生尝试背诵第九段。
三、拓展练习
(一)听音乐,说画面
要求学生听音乐说画面: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播放德彪西《月光》)(二)小练笔
要求学生将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你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读给同桌听一听。
板书:
23.月光曲
画面变化旋律变化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悠扬舒缓
月亮升高卷起巨浪气势增强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高昂激越。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月光曲》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2.《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文章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伯牙鼓琴》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那么,学习本课之后,相信学生对音乐艺术会多一份了解,感受也会更深一层。
因此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教学建议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去说、去想象。
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2.在教学第8、9自然段时,让学生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3.课文景美情深,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表现出来。
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急切心情;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都应该读得恰如其分,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重点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分析课文中联想的内容,培养想象力。
难点: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月光曲》的音乐、课文中有关描写《月光曲》的画面。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阅读第9自然段,欣赏《月光曲》的美妙。
重点难点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2.感受《月光曲》的情境美。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课文主要叙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22《月光曲》优质公开展示课教学设计
22.《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时间:2020.12地点:学术报告厅【课文内容分析】《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故事告诉我们:美妙的乐曲不仅要靠高超的技艺,更源于高尚而真实的情感。
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创作的线索:贝多芬小路散步——走进茅屋弹奏一曲——创作《月光曲》——记录曲谱;另一条则是关于他心境变化的线索:散步时被琴声触动——走近茅屋被谈话声感动——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非常激动——有了创作的灵感。
阅读时,两条线索的融会贯通,会让人感受到艺术和人格之美。
课文虽然用故事介绍了《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但是事件的背后情感极浓,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都令人感动。
课后第一题这样问:“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文中盲兄妹俩、贝多芬和哥哥、贝多芬和盲姑娘的三轮对话揭示了这个原因,也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对于《月光曲》的内容及意境,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而是将曲调的变化巧妙地融进了皮鞋匠兄妹的联想和想象中。
本文所在的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课后也要求“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所以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兄妹俩的联想,感受乐曲之美妙。
关于乐曲变化的三幅美丽的画面,既让我们进入了乐曲描述的美妙境界,也为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提供了依托。
【课时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2.能想象第九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并积累背诵。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的原因。
2.能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课前小游戏】1.(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出示:看到字母“O”,你想到了什么?【评:他们真的很像】2.出示月亮图片,你能联想到哪些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评:你们的诗词积累地真不少。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造《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2.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3.深情朗读、背诵第9自然段,感悟联想、想象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贝多芬创造《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2.深情朗读、背诵第9自然段,感悟联想和想象的妙处。
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初步感知完成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贝多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②《月光曲》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的曲子。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有关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关爱。
)3.过渡: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月光曲》的?这首曲子到底有多美?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
2.教师动情描述,学生展开想象,进入情境。
师:这个传说一开始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美的画面: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
月光下,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同学们想一想,在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以及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户,而且从窗户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当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时,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琴声。
你们想一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悠扬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竟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有哪位同学回答一下?3.自读、提问、解疑。
(1)自由阅读第3~8自然段,在课文的相关地方写上令自己困惑的问题,运用提问的方法来学习。
(2)学生展示自己刚才在自读时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合作探究。
22.月光曲 优秀教案 -第二课时
22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4.培养自己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5.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教学难点】1.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重点)2.培养自己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3.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难点)二、品读释疑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 的传奇故事。
2.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交代贝多芬创作了《月光曲》,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3.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姑娘的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有什么表达效果?姑娘所说的话用了两个感叹号,一是为自己弹不好这首曲子而着急,二是表达自己对弹好这首曲子的渴望,从中可以看出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4.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姑娘为什么说“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由此可见姑娘家境贫穷,她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
5.讨论交流:《月光曲》是一首非常动人心弦的天籁之音,让我们用心灵去倾听、感悟,和盲姑娘兄妹俩一同感受这优美的意境!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认真研读第六至十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6.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盲姑娘为什么这么激动?她是怎么知道弹奏曲子的人是贝多芬的?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22 月光曲(第2课时)
22 月光曲第2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2.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陶冶情操。
一、复习旧知入文本,解读词语明心境1.过渡:上节课让大家摘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现在咱们听写一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
提笔即练字,请规范、工整、快速地书写。
(待学生听写完成后,用课件出示)课件出示:披上银纱格外清幽微波粼粼洒遍银光越升越高穿过微云2.师生齐读词语,走进文本指名学生朗读。
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预设:我仿佛看见皎洁的月光正照耀着大海,海上银光闪闪。
师:这就叫微波粼粼,洒满——(银光)预设:我仿佛看见大海起风了,浪花老高老高、雪亮雪亮的。
师:这就叫浪花——(雪亮),接连——(涌来)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朗读感觉词语,这样原本枯燥的文字就有了活力,就有了魅力无穷的形象。
让我们齐读一遍,再一次走进《月光曲》。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积累词语并不是局限于课后框定的几个字与词。
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
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和想象的训练。
二、一番对话遇知音,环环相扣解心意自由读课文,并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课件出示: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2.贝多芬为什么弹曲子给盲姑娘听?3.为什么弹完一曲又一曲?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合作,画出重点语句,并在旁做批注。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既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
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第2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第2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能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并积累背诵。
2.听喜欢的乐曲,展开联想,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进入新课过渡语:从被琴声触动,到被兄妹俩的谈话感动,最后激动地创作,《月光曲》诞生了。
作者是怎样将一首乐曲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练习句段,聚焦联想1.学生自主学习。
(1)默读第9、10自然段。
(2)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
2.交流反馈。
(1)学生读描写乐曲的部分,交流兄妹俩“看”到的景象。
(板画:月亮)课件出示:微波粼粼刮风卷浪波涛汹涌(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①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出乐曲节奏的变化。
(越来越激昂)②引导学生想象“洒满了银光”“一缕一缕轻纱似的”“雪亮的浪花”的情境,读出句子的意境美。
(3)播放《月光曲》音乐,引导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境,进行个性化的描述。
(4)理解“恬静”,从盲姑娘的神态中感受音乐给她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3.引读第10自然段中描写贝多芬的句子,结合“飞奔”感受贝多芬急切的心情。
指导朗读。
4.小结: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环境,有了这样的经历和心境,加上贝多芬娴熟的琴技,才有了意境优美的《月光曲》。
5.师生配合尝试背诵。
三、联系拓展,深化“听的联想”1.过渡:将听到的声音通过联想来表达,这样的句子我们曾经学过很多。
2.回顾旧知,读相关句子。
(举例)句子1: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是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是有一千个酗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山中访友》句子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山雨》(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引导发现:为什么都是雨,你们却用不同的语气朗读?(抓住了特点)(2)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结:运用了联想,对声音的描写就更具体了,甚至能将声音变成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月光曲》第二课时
22《月光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体会作者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
3、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2、体会作者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月光曲》的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重温回顾,展示能力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导入新课。
二、品读文本,感悟精彩1、体会贝多芬为什么要给两兄妹弹琴。
(学习2-7自然段)质疑: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这位音乐家走进茅屋给盲姑娘弹钢琴曲呢?(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课件出示,体会断断续续)(2)课件出示兄妹对话。
A、姑娘“随便说说”,她真的是随便说说的吗?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B、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因为贝多芬被穷兄妹俩生活所困,但仍热爱音乐、手足之情所感动。
所以为兄妹俩弹奏了《月光曲》。
)(3)听了贝多芬的演奏,盲姑娘怎么说的?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课件出示)A、学生感情练读。
抓住“纯熟”等词。
B、体会盲姑娘爱好音乐,懂音乐。
(知音)2、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渡: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
)质疑:这么动听一曲《月光曲》,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它的内容的?(通过穷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来写的。
)(1)请用“——”画出文中实在事物。
(2)请用“﹏”画出兄妹的联想。
(3)皮鞋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贝多芬的琴声有了什么变化?用线的起伏表示。
(贝多芬琴声的曲调时而轻柔舒缓转,时而轻快有力、逐渐增强,时而高昂激荡。
)(4)皮鞋匠眼前出现的这些景象,这是他亲眼所见吗?这个联想是怎么产生的?(5)从哪里可以看出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3、记录《月光曲》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穷兄妹俩完全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部编版六年级上第22课《月光曲》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第22课《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谱、莱、茵、盲、纯、键、缕、陶”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4.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
【教学重点】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
【教学难点】1.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复习检查,巩固生字:1.复习检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曲》,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谱写钢琴茅屋烛光失明琴键景象陶醉2.回顾一下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3.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整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月光曲》,去领略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出示课题。
二、品读感悟(一)学习第1自然段1.同桌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传说”一词是什么意思?2.讨论、探讨、回答(1)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传说。
(2)“传说”一词是什么意思?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二)学习2自然段1.同桌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文中的“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2.讨论、探讨、回答(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月光曲》市比赛获奖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一. 说教材:《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二. 说教学目标: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3.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四. 说教法: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
五. 说学法: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六. 说教学程序:本课安排两个课时,为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讲课伊始,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伴随乐声简介贝多芬,让学生明确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演奏。
人.民对他十分爱戴和敬仰。
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暗示了课文的内容中心,引出课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月光曲 第二课时 (最新部编人教版)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析月光曲的乐曲美,探究文本的语言美。
2、学习运用联想,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联想,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古诗、引乐曲说起月光,你会想到哪些优美的诗句?是啊,月光如水,柔柔的洒满大地;月光如诗,轻轻地勾起情思;月光的美也能用乐曲来表现。
(板书:乐曲)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的《月光曲》表现得是一种什么样的已经呢?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乐曲之美的呢?(板书:语言)齐读课题。
二、读文本、品意境1、请同学们翻开书,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在讲《月光曲》的内容吗?2、快速地浏览9自然段,说说: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什么?这些画面是真实的吗?(板书:联想)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实在景物的句子,用勾下来;产生联想的句子用()标出来。
从事实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4、自主学习这段联想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变化,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画面)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用铅笔标注答案。
抽生汇报并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变化过程。
(板书: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涛汹涌)5、指导品析:作者是怎样用语言为我们描绘出这样的意境?我们一起来欣赏描绘第一幅图的语言。
屏幕出示语言,齐读。
皮鞋匠听到怎样的旋律才联想到这样的画面?(音乐速度是快还是慢?音调是高还是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音乐的舒缓柔美?屏幕出现音乐和画面,请学生欣赏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柔美的意境。
总结学法,屏幕出示。
6、合作探究随着乐曲的变化,皮鞋匠脑海中联想的画面也在发生变化,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月亮初升”和“波涛汹涌”的有关句子。
汇报合作探究的结果。
7、作者将事物与联想结合,用美的语言,描绘了“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涛汹涌”的美妙画面,让我们体会到了先是轻柔舒缓,而后明朗轻快,最后高昂激越的美的乐曲,现在,我们闭上双眼,用心倾听这优美的乐曲,相信你也会浮想联翩吧。
部编版语文六上22《月光曲》教学设计(获奖作品)深度备课
一个姑娘( )地说
同桌对读。
指名两人。现在让我们大家跟随贝多芬来到小茅屋的窗外听屋里的谈话。
6.听到这里,贝多芬可能会怎么想?
(在这样僻静的地方,在这样的茅屋里边,有人在弹我的曲子,说明穷苦的人也爱我的曲子;但是他们又这么穷,票价又那么贵,我应该亲自弹给他们听,用我的琴声让他们得到艺术的享受。)
博雅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获奖作品)
课题
22.月光曲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
2.学习掌握“谱、莱”等8个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四、读后提问,分清层次。
1.现在你们谁懂得了贝多芬为穷兄妹前后弹了几首曲子?第几首是弹的《月光曲》?
2.第二部分按照贝多芬弹第一首和第二首为根据,分成两层。
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一层:第2—6自然段
第二层:第7—10自然段
五、进入情境,体会内心
读讲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二、自学课文,读后提问
(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提示:《月光曲》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不是,是一个传说)
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懂得《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3.《月光曲》是个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
新知建构
问题、任务
(做什么)
六年级语文上第课《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
课题23月光曲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2.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学习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2.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学情分析《月光曲》文句优美,感情深沉,意境深远,特别是第九自然段联想和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效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习,反复品悟语言内涵,真正读出深层次体验,在此基础上达到与作者、文本的情感共通。
教学辅助PPT、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朗读对话,导入新课1.引导:《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让我们走进课文中的对话,再次感受这个美好的传说。
2.分角色朗读三组对话。
学习任务二展开想象,品艺术之美1.过渡:清幽的月光,简陋的茅屋,酷爱音乐的穷兄妹俩,在贝多芬眼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
”贝多芬情不自禁按起了琴键——(出示第9自然段)2.自读课文第九自然段,和同桌交流兄妹俩“看到”的景象。
(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感情充沛。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3.自由朗读,借助关键词句,想象课文描绘的三幅画面,体会《月光曲》旋律的美妙。
4.小组合作填一填,然后展示。
(课件出示)想象画面《月光曲》旋律变化月亮升起微波粼粼轻柔清幽悠扬舒缓越升越高刮风卷浪气势渐强出现转折月光照耀波涛汹涌高昂激越节奏明快4.配乐诵读第9自然段。
(1)教师激情导读: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优美的乐曲!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越!有感情地读一读。
《月光曲》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1、《月光曲》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读懂课文,感悟分辨实在的事物和联想的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
2、能力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完成学习任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并赞赏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乐于为人民创作音乐的品质。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课讲述的是贝多芬为一对穷兄妹俩弹琴的故事以及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贝多芬关心同情穷苦人民、乐于为人民创作音乐的品质。
重点是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能分辨实在的事物和联想,学习运用联想进行表达。
难点是感受体会贝多芬同情热爱穷苦人民的品质。
【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求知欲强,要求参与和表现个性的愿望较高。
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强。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节课坚持以读为本,以读悟情。
通过朗读情境的设计激发感染学生,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体会联想的美妙。
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使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下真正做到学有所感,学有所得。
【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网络电教室、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联系新知,导入新课1、播放《月光曲》音乐片断,引导学生点击电脑查阅资料,粗知《月光曲》的有关知识。
2、出示并让学生读一段评价贝多芬的文字,引入新课学习。
二、体会月之美,感悟月之情1、再次欣赏《月光曲》,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⑴学生交流。
⑵默读课文,了解皮鞋匠和她的妹妹听了后会想到什么,把他们想到的用笔画一画,再交流。
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段,边读边想,体会《月光曲》的节奏是怎样的。
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开展评议。
⑸学生比较、感悟在表达中如何运用写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相结合的方法,体会其好处。
(点评: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月光曲》第二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计划:
1.感受《月光曲》优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的卓越才华。
2.深情朗读、背诵第9 自然段,感悟联想、想象的妙处。
重点:
深情朗读、背诵第9 自然段,感悟联想和想象的妙处。
难点:
感受《月光曲》优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卓越的才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目标
1.我们已学过哪几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两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种是把每个段落的大意连起来;另一种是回答课后习题中的几个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
)
2.提出学习目标。
(学习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还要继续学习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
二、初学第二部分,归纳主要内容
1.默读第二部分,划分层次,并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初步归纳主要内容。
三、细学第二部分,归纳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