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
良种猪繁育场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良种猪繁育场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11680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6.png)
良种猪繁育场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背景提高生猪养殖的标准化水平,提升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水平,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此背景下,良种猪繁育场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旨在通过标准化操作,提高生猪养殖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提高生猪肉品质,保障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项目目标建立良种猪繁育场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以推动生猪养殖生态化、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支持。
项目内容1. 精选良种猪良种猪繁育场应在选择良种猪时,注重选用繁殖特性优良、生长快、膘肪良好、疾病耐受力强、适应性好的种猪。
2. 构建标准化场区良种猪繁育场应按照标准化场区规划标准,建设场区,对场内清理消毒、通风换气、灭鼠防蝇等工作应进行规范操作,实现标准化操作。
3. 完善生猪养殖管理制度在生猪养殖管理制度方面,良种猪繁育场应建立健全各项标准化管理、养殖技术流程、疾病防治与常规检测等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标准化。
4. 建立养殖档案各个环节中需要建立养殖档案、生产记录档案、梳理繁殖、饲养等技术指标,并进行规范的记录、比对、分析,为最终实现标准化养殖提供有力支撑。
5. 推进环境保护在猪舍和粪污处理方面,推进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止,采用环境友好型废弃物处理等技术措施,保障场区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6. 实施智能化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实现对猪舍内环境的实时监测、采集、分析,对生产和管理过程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效益。
7. 建立评定制度制定良种猪繁育场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评定制度,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养殖评估体系和管理制度,促进标准化养殖的普及和推广。
项目实施1. 编制实施方案对于该项目的实施,良种猪繁育场应先编制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2. 实施标准化操作在各个环节中,应按照标准化操作,完善生猪养殖管理制度、养殖档案等,明确责任、加强监督,确保标准化操作的有效实施。
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详细
![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9eb87af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8.png)
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内容提要: 我国养猪业还是以中小型养猪场为主,相对于大型养猪场而言,小型养猪场具有易管理、投资小、劳动强度小的特点,投资小型养猪场的人比较多,为了方便养猪人建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设计以下养猪场建设标准方案。
养猪场选址条件1、养猪业是长期产业,必须进行长远规划。
2、水、电、交通条件:一个万头猪场日耗水量150〜250 吨,水质要符合饮用标准,用电量除饲料加工外,自装机容量80〜100千瓦,物料运输量大,选择交通方便的场地。
3、卫生防疫条件:综合考虑地形,地势,地点、水源、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要远离居民区、养殖场、屠宰场、交通干线。
4、粪污处理及环保条件:要运用生态环保方案,尽量同菜地、鱼塘、果园、农田相结合,使污水无害化和减量化。
养猪场规模分类:1、大型养猪场:自繁自养型基础母猪>3000 头、商品猪>50000头/年,仔猪育肥型础母猪=0头、商品猪>50000头 /年,繁育仔猪型基础母猪<3000头、仔猪<50000头/年。
2、中型养猪场:自繁自养型基础母猪<1000头、商品猪<10000头/年,仔猪育肥型础母猪=0头、商品猪<10000头/ 年,繁育仔猪型基础母猪<1000头、仔猪<10000头/年。
3、小型养猪场:自繁自养型基础母猪<100头、商品猪<1600头/年,仔猪育肥型础母猪=0头、商品猪<1600头/年,繁育仔猪型基础母猪<100头、仔猪<1600头/年。
养猪场建设原则1、人畜分离: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猪舍建设必须将人的住房与猪舍分开,以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同时,配套进行沼气池建设,使养殖产生的粪污能及时得到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2、严格防疫:在建设中着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或联户建设养殖小区,并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进行修建。
3、科学规划:建设前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规划,并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猪舍的建设工作。
生猪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方案(3篇)
![生猪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87f5d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8.png)
生猪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方案为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我县在上级有关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决定从今年起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目标___年力争保质保量完成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___个,___年内所有符合条件的规模猪场都要参与标准化示范创建,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生猪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
二、创建内容(一)必备条件1、参与创建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场址不得位于禁养区域,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2、具备《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已在县畜牧兽医局进行了养殖备案登记,并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及《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要求,建立《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场档案》。
4、新建规模养殖场育肥栏舍必须采用高床养殖节水减污技术,清洁生产实现粪污治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未采用高床养殖节水减污技术的老养殖场必须具备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并做到了达标排放或全部综合利用。
5、养殖规模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实行自繁自养模式,能繁母猪存栏___头以上,且年出栏育肥猪___头以上。
6、已获得部、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不列入此次创建范围。
(二)主要内容品种良种化。
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生猪品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养殖设施化。
养殖场栏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新建规模养殖场育肥栏舍必须采用高床养殖节水栏舍设计,实行免冲洗工艺。
管理规范化。
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范本)管理。
建立标准化养殖档案,各类生产记录齐全(包括:生产记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购进记录、配合饲养使用记录、兽药购进和使用记录、免疫记录、消毒记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防疫监测记录、销售记录)。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8cb791703d8ce2f00662352.png)
贵 州 本 地 的生 猪 养 殖 ,正 逐 渐 由传 统 的散 养 向 规模 化 、产 消毒 器 具 和疫 苗 储存 器 具 。管 理 区大 门 口必 须有 车 辆 消毒 池 、人
业 化 发 展 。在 这 种态消毒 室 等 消毒 设施 ,并 严格 做 好 防疫 消毒 T 作 。猪 场 隔离 区 主 产被 大 量 的 推 广 应 用 。 因此 ,为 提 升 贵 州 本 地 生 猪 养 殖 的生 产 要是 隔离 舍 、粪 便 污水 无 害化 处 理设 施 等 。隔 离舍 设 置应 与 养殖 效 益 ,有必 要 实 行生 猪 规模 养 殖 的标 准 化 ,走 向统一 规 范 化 的管 规模 相适 应 。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0 1 5 年
3 1 卷
第9 期
牧 业 论 坛
生猪标 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 范
张 金 富
( 贵州省 思南县 鹦鹉 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思南
[ 摘
5 6 5 1 0 3 )
要] 自2 0 1 1 年 生猪 养 殖达 到 历 史最 高位 以来 ,持 续 几年 的猪价 是 呈现 “ 跌 跌 不休 ” 的局 面 ,猪 价A , k l 0 . 5 元/ 斤 的价格 下跌 到
当前 的6 . 5 元/ 斤 ,跌 幅 达到 4 元/ 斤 。 目前 ,全 国养猪 企 业及 农户 仍处 严 重亏损 状 态 , 自 繁 自养 出栏每 头 均亏损 1 O O 多元 。 受此影 响 ,贵 州养 猪 业遭 遇 滑铁 卢 陷入 一 年赚 一年 赔 一 年平 的 怪 圈 比较 分析 导 致猪 价格 下跌 的原 因, 除市 场 因素外 ,不规 范 的养殖 模 式 ,生产 不
出优 质 猪 肉,与此 都 有 着很 大 的 关 系。文 章本 着提 升 养猪 标 准化 的原 则 ,从选 址 科 学 ,建 场规 范 ;设施 完 善 ,设备 配 套 ;管理 规 范 ,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04b1c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6.png)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生猪规模化养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旨在提高生猪养殖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
为了确保生猪养殖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下是一份关于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的建议。
一、基本要求1. 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无洼地、无积水、通风良好的场地。
远离居民区、水源区、公共设施区等敏感区域,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居民产生不良影响。
2. 设施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场布局,明确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猪圈、饲养区、饲料储存区、粪污处理区等。
确保猪舍设施安全、卫生、舒适,满足生猪的正常生活和生长需求。
3. 水源供应:养殖场应有可靠的水源供应,保证饮水水质清洁、稳定供应。
建立饮水设施,确保猪只能随时获取清洁的饮水。
4. 饲料供应:建立科学的饲料供应体系,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养殖需要。
建立饲料储存设施,避免饲料受到日晒雨淋和霉变的影响。
二、管理要求1. 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包括养殖场入场前及时检测和隔离猪只,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卫生消毒措施,确保生猪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2. 人员管理:养殖场要配备专业的养殖管理人员,掌握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知识。
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3. 养殖记录:建立完善的养殖记录系统,记录生猪的生长发育情况、疫苗接种、用药情况等。
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养殖管理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4. 粪污处理:建立科学的粪污处理系统,包括粪污收集、储存和利用等环节。
合理利用粪污,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化利用。
三、环境保护1. 废物处理:建立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的处理系统,定期清理和处理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
2. 水质保护:确保饮水水源的质量符合卫生标准,定期监测养殖场周边的水质,防止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3. 气体排放控制:建立科学的气体排放控制系统,减少养殖场产生的气体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
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气体排放。
四、品质和安全1. 饲料质量:建立饲料质量监控制度,确保饲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养殖需求。
某养猪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某养猪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3c8b8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4.png)
某养猪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猪肉作为我国主要的肉类消费品,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养殖效益,某养猪场决定进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二、项目目标1.建设现代化养殖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保证生猪的生长和健康。
2.实现养殖过程的规范化管理,确保生猪肉品质和食品安全。
3.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优质的产品。
三、项目内容1.场地选择和规划在养猪场周边选择面积适宜的土地,确保充足的供应水源和良好的环境条件。
根据养猪场的规模确定场地面积,合理划分区域用于生猪的饲养和排泄物处理。
2.施工及设备选择建设现代化的猪舍,采用保温隔热、通风换气等环境控制措施,为生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选择高效的喂养设备和智能化的数据监测系统,提高养殖效益和管理水平。
3.猪种选择和养殖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猪肉品种特点,选择适宜的猪种,确保生猪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和喂养计划,科学管理生猪的生长和饲养过程,确保生猪健康生长。
4.环保措施建设生猪的粪污处理设施,实施科学的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采用无污染的工艺和设备,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5.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生猪养殖过程的安全和产品的质量。
四、项目计划1.前期准备阶段场地选择和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相关手续的申请和审批等工作,预计耗时1个月。
2.施工阶段包括猪舍建设、设备安装、环保设施建设等工作,预计耗时3个月。
3.引进猪种和养殖管理准备阶段选择合适的猪种,准备饲料和饲养管理人员,预计耗时1个月。
4.生产运营阶段正式投入生产运营,进行生猪饲养和管理,预计为长期持续的工作。
五、经济效益预测根据前期调研数据和市场需求,预计该项目年产生猪肉500吨,并且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按照生猪肉市场价格,计算该项目的年收入,并减去相应的成本和费用,预计年净利润为100万元。
标准化养猪猪舍建筑及结构设计
![标准化养猪猪舍建筑及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dadbc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78.png)
标准化养猪猪舍建筑及结构设计一、猪舍的建筑(一)墙体①标高水平下列为二层50墙为基础,上加三层37墙至水平墙面,水平面以上纵墙高200cm,两边山墙中心高220—230cm。
纵墙为30实心墙。
②保温墙做法:由内到外依次为1:2沙浆lcm内粉,12cm 砖墙作内墙,6em保温材料(低密度l0kg/m3聚苯板,7m3),12cm砖墙作外墙。
③外墙面为清水面墙加浆勾缝,1:2水泥沙浆粉脚50cm 高以防溅水。
④窗户高度距水平面l00cm,框高70cm,宽l00cm。
向内斜开,窗扇两边加挡风隔板并有密封条,通风窗高70cm,长l00cm(外径尺寸),窗扇同上,窗户及通风口四周为实心墙。
(二)圈舍坡降①圈舍横向坡降为3‰,走道应高于圈面1 2cm。
②戏水池坡降3‰(两端落差6cm),戏水池沿高15cm,外沿高于圈面10-1 5cm。
③排水沟坡降1%。
(三)采暖烟道及烟筒①采暖烟道为U形回转,火道间距离l00cm。
②入口烧火处高60cm,宽60em;烟道入口处高40cm,宽40cm;U形烟道处前端高35cm,后端高30cm,出口处高20cm,烟道宽40cm,③烧火炉条下的进风口高度60cm。
④入火烟道低于出火烟道水平5cm,表达“低处进烟,高处出烟”,入火烟道靠近戏水池,出火烟道靠近人行走道。
出火烟道离猪栏门l00cm。
⑤烟筒高300cm以上,分别是62墙l00cm,50墙l00cm,37墙l00cm。
烟筒于烟道连接处内径40cm,宽25cm逐步向上收到12×12cm。
(四)戏水池①戏水池宽105cm,紧贴内墙,戏水池沿于缝漏沟间距l0cm,戏水池应做防渗处理。
②戏水池排粪出口要成下漏排粪,出口装堵水口。
(五)缝漏沟漏缝沟沿宽50cm,沟宽40cm,沿高5cm,上铺50×100cm的漏缝地板,沟深高度从进口的20 cm到出口的40 cm,沟底部呈U形。
(六)屋顶①屋顶做法:由下至上为屋架、檩条、无滴薄膜,两层3cm 聚苯板错开布置(容重大约l8kg/m3,14 m3)、无滴薄膜,用铁丝固定,石棉瓦面(或者彩钢瓦)。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设计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4c68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f.png)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设计一、前言。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养殖业也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标准化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设计成为了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个合理的标准化养殖场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生猪的养殖效率,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障生猪肉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设计的原则。
1. 合理规划,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的规划应该考虑到生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安排饲养区、活动区和生活区,确保生猪的生长环境舒适、安全。
2. 环保节能,在设计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时,应该考虑到环保和节能的要求,合理配置通风设备、废物处理设备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安全防疫,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疾病防控的要求,合理设置隔离区、消毒设备等,确保生猪的健康和安全。
4. 生产效率,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生产效率的要求,合理配置饲料设备、饮水设备等,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三、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设计的要点。
1. 场地选择,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的场地选择应该考虑到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环境优美等因素,确保生猪的生长环境良好。
2. 建筑布局,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的建筑布局应该合理安排饲养区、活动区和生活区,确保生猪的生长空间充足、舒适。
3. 设备配置,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的设备配置应该考虑到饲料设备、饮水设备、通风设备、废物处理设备等,确保生猪的生长条件优越。
4. 疾病防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的疾病防控应该合理设置隔离区、消毒设备等,确保生猪的健康和安全。
5. 管理模式,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的管理模式应该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到人员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要求,确保生猪养殖的高效运营。
四、结语。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到生猪的生长特点、环保要求、安全防疫、生产效率等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合理的设计才能保障生猪养殖的质量和安全,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所述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设计原则和要点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4d44dc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4.png)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生猪养殖是农业中的重要方面,对于保障人们的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动物疾病传播等,因此有必要进行标准化建设规范,以确保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建设规范的第一个方面是环境保护。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场应设立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达到国家环境排放标准。
同时,要加强饲料和粪便的处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氨气排放和臭味污染。
此外,要保持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垃圾和残留物,防止细菌病毒的滋生传播。
标准化建设规范的第二个方面是动物健康管理。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定期对生猪进行强制性疫苗接种,防止疾病的传播。
同时,要保持合理养殖密度,避免动物间的互相感染。
另外,要加强饲料卫生安全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防止造成动物营养不良或传染病的发生。
标准化建设规范的第三个方面是饲养管理规范。
要合理设置生猪的养殖环境,保证充足的通风、采光和温度,提供干净、舒适的饲养区。
养殖场要严格控制饲料的喂养量和营养成分,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同时,要加强生猪的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生猪的异常情况,保证生猪的身体健康。
标准化建设规范的第四个方面是质量安全控制。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追溯体系,做好生猪出栏前的检疫和检测工作,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合格。
要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避免药物滥用导致药物残留问题。
同时,要加强产品包装和储存,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
标准化建设规范的实施需要政府、养殖户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监管责任和标准要求。
养殖户要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的目标。
总之,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对于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环境保护、动物健康管理、饲养管理规范和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的规范,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b085c2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6c.png)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篇一: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猪产业向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标准化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大内容:品种优良化:主要指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猪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性能良好、检疫合格。
对于中小规模的养殖户,主要是注意外购种猪时务必要从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正规的种猪场引种,同时,引种时要求其提供“种猪合格证”或“种猪档案证明”。
合格证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种猪的耳号标记方法、种猪三代以上的系谱和生产性能测定结果。
有了这些资料和数据,说明所购买的种猪来源正规,种猪质量相对有保证。
养殖设施化:主要指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猪场选址应选在当地政府划定的可养区内;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道,其它畜禽养殖场及屠宰、加工交易场所1000米以上。
猪场布局合理,有一定规模的应将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分开;生产区中的母猪区、保育区、肥育区同样要分开,做到功能分区清晰,并有50米以上的距离,最好设置有隔离带;生产区中设有净道和污道,不交叉、不污染,猪流、物流科学、顺畅,有利防疫。
猪场的占地面积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总的要求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以上,如存栏300头能繁母猪规模的猪场建筑占地面积至少要12000㎡(18亩)。
饲养和环境控制等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需要,主要指母猪分娩舍、保育区应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猪舍配备通风换气与温控等设备,有自动饮水器,有能控制的饮水加药系统等。
饲料、药物、疫苗等不同类型的投入品分类、分开储藏且储藏设备完善。
场区入口有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等,防疫设施齐全。
有一定规模的场还可以安装自动送料系统,配备B超用于妊娠检查以及信息化管理设施等。
生产规范化:主要指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养猪的标准化流程
![养猪的标准化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cdff9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7.png)
养猪的标准化流程养猪的标准化流程是提高养猪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养猪标准化流程:一、猪场建设1.合理布局:猪场应分为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等,并确保各区之间有足够的卫生间隔。
2.设施配备:猪舍应配备通风设备、供暖设备、饮水设备、饲喂设备等。
3.环保要求:猪场应配备相应的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设备、废弃物处理设备等。
二、种猪选择1.选择优良品种: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好的品种。
2.健康检查:种猪应经过健康检查,确保无疾病、无伤残、无遗传缺陷。
3.合理饲养:根据种猪的品种、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
三、饲料管理1.饲料质量:选用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的饲料。
2.饲料储存: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地方,避免发霉变质。
3.饲料投喂:根据猪的品种、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投喂计划,并定时定量投喂。
四、饲养管理1.定期消毒:猪舍应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2.观察猪群:每天观察猪群的精神状态、食欲、排泄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记录管理:记录每头猪的体重、饲料消耗量、疫苗接种情况等,以便进行科学管理。
五、繁殖管理1.配种计划:根据猪的品种、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配种计划。
2.人工授精: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繁殖效率。
3.产仔护理:对产仔母猪进行护理,确保仔猪的健康和成活率。
六、疾病防治1.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计划,对猪进行疫苗接种。
2.疾病监测: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合理用药:在疾病防治过程中,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用药。
4.病死猪处理: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疾病传播。
七、人员管理1.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养猪技术和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2.工作制度: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明确员工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工作质量。
3.防疫意识:加强员工的防疫意识,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6)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6)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14217c212af90242a895e539.png)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制定了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与设计、选育与繁殖、饲粮配制、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等七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养猪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性指导。
1 选址与设计1.1 选址与布局1.1.1 规模化猪场建设用地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禁止的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1.1.2 应选择地形整齐、开阔,地势高燥、平坦、向阳,土质坚实、未被污染,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块建设猪场。
应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或其它公共场所1000m以上,并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距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旅游区2000m 以上。
1.1.3占地面积应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出栏猪占地面积为3~4m2。
1.1.4 场区总体布局参照GB/T 17824.1《规模猪场建设》,做到生产区与管理区分开,生产区内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
并应设有粪污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
1.1.5 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猪舍的种类和布局,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育舍、保育仔猪舍、生长猪舍、肥育猪舍和装猪台进行排列。
1.1.6 应根据当地的主风向和地理位置确定猪舍朝向,黑龙江省猪舍的理想朝向是座北朝南偏东15°~20°。
1.1.7 每相邻两栋猪舍的间距不应小于一栋猪舍的宽度,一般应为12~15m。
1.1.8场区内分设净道和污道。
净道一般位于场区中部靠近每栋猪舍管理间一端,用于饲养人员出入和饲料的运送,进口与场区大门相通;污道一般位于猪舍的另一端,用于运送粪污,出口与堆粪场相通。
1.1.9 场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绿化带。
畜禽养殖场建设管理规范
![畜禽养殖场建设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c8cfad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a.png)
畜禽养殖场建设管理规范为规范畜禽养殖场的建设、生产与管理,推行标准化养殖模式,提高畜产品质量和效益,控制养殖业对环境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凡xx县境内畜禽养殖场建设、生产、管理,均适用本规范.本规范所称畜禽养殖场是指规模为生猪年存栏100头以上、家禽存栏3000只以上、奶牛、肉牛存栏5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养殖场.1、建设规范选址条件符合城乡总体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布局的总体要求,应当遵守禁养区、限养区的规定.禁养区内不得建设畜禽养殖场,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应限期搬迁或关闭;限养区内控制和限定畜禽饲养总量,不得新建、扩改建畜禽养殖场,现有畜禽养殖场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禁养区是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县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限养区是指:集镇规划区;学校、村庄边缘周边区域;国道、省道两侧各500米以内的区域,县道两侧200米以内区域;畜禽养殖集中、养殖密度大的区域.场所位置远离饮水源地、动物屠宰场、动物及产品集贸市场、种畜禽场、动物饲养场、动物诊疗场所、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道路等主要干道的距离符合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要求.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和村庄的下风向,且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疫情的地方.养殖场公共设施方面实现“三通”,即水通、电通、路通,道路便利,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养殖要求.规划布局养殖场建设规划布局要科学合理,既有利于生产管理,又便于动物防疫.养殖场分管理区、生产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三部分.管理区、生产区处于上风向,废弃物处理区处于下风向.场区周围建有围墙场区入口处与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米以上饿消毒池,场区入口处设置消毒室,并安装喷雾消毒和紫外线消毒设施.生产区、生活区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区分开,并隔离设施.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场栋舍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消毒垫.生产区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设施设备,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适宜材料,以便清洗消毒.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间距离在5米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配备疫苗冷冻冷库设备,消毒和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或者有兽医机构为其提供相应服务.建有相对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建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2、生产管理管理制度.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制度,包括:畜禽出入场管理制度、兽药购进使用管理制度、饲料、饲料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消毒制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品种引进.跨地、市引进种用、乳用动物,应当办理审批手续,经审批后方可引进.引进的种用、乳用动物应当附具有引种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对方的种畜禽生产许可证证明,并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跨省引进用于饲养的非种用、乳用动物应当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到达目的地后,饲养者或货主应在24小时内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省内引进用于饲养的非种用、乳用动物应当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投入品使用管理.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使用规范,科学、合理使用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和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及其他产品.不得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必须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批准文号,并在有效保质期内.使用的兽药应当具有GMP认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批准文号.购买兽药应当从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购买.使用兽药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使用,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有休药期规定的,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不得将原料药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水中,或者直接饲喂动物.不得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消毒及无害化处理规模养殖场应实行封闭管理,外来人员、车辆及其他物品.进入场区应严格消毒.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更衣、消毒.场区周围、场区内以及用具器械应定期消毒.饮用水应每月消毒一次,同时定期带畜禽消毒.应根据疫病流行情况调整消毒方法.场地消毒和消毒室、消毒池应定期更换消毒药品,并保证正常使用.病死畜禽严禁出售、食用或随意乱丢病死畜禽,应按规定进行焚烧、深埋、消毒等无害化处理.建立养殖档案.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检疫、免疫、消毒情况;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3、疫病防治防疫条件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下列动物防疫条件:场所的位置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距离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生产区封闭隔离,工程设计和工艺流程符合动物防疫要求;有相应的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有为其服务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有完善的动物防疫制度;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动物防疫条件.免疫接种: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养殖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强制免疫义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羊痘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群体应免密度应保证在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免疫疫苗的采购、使用、保存、处置应当遵守兽用生物制品有关管理规定.强制免疫疫苗实行政府采购.非强制免疫生物制品应向具有生物制品经营资质的单位购买.严格按免疫操作规程进行免疫,做好疫苗的保存、使用及其废弃物的处置.检疫与疫病监测:从事动物饲养的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申报检疫,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做好检疫与疫病监测工作.乳用、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表演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调出前应提前15天申报检疫;出售、运出的动物产品和供屠宰或继续饲养的动物,应提前3天申报检疫.染疫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禁止流动、出售、食用.调入的种用或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向当地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报告并在隔离舍内进行隔离,大中型动物隔离期为45天,小型动物隔离期为30天,经隔离观察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规模养殖场应当按动物防疫法规定做好本场的疫病净化工作,并不得拒绝和妨碍畜牧兽医部门进行的疫病监测工作.疫情处置:当发现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时,应及时隔离病畜禽,并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报告,严禁迟报、瞒报、谎报疫情.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时,应配合当地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隔离、治疗、免疫预防、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控制、扑灭疫情.确诊为一般动物疫病时,应在当地动物防疫机构的指导下,采取隔离、紧急免疫预防、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采集、保存、运输动物病料和重大动物疫情的通报公布应遵守动物防疫法的规定.4、污染防治畜禽污染防治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原则.做到达标排放和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场应当具有养殖规模、类别相适应的畜禽粪便、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新建、改进、扩建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具有固定猪、鸡、鸭粪便储存、堆放设施和场所,并有防雨、防渗漏、防温流措施.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污分流制,废水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实行清洁养殖.采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殖模式.推广干清粪、粪水固液分离等无水或少水养殖技术.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实行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利用养殖场周边的农场、水面、山林、果园、消化经过处理的粪便有效还田利用.大型规模养场和集中式废弃物处理工厂宜于采用“厌氧发酵——发酵后固体物好氧推肥工艺”和“高温好氧堆肥工艺”回收沼气能源或生产高肥效、高附加值复合有机肥.磊小型规模养殖场宜于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或“生物发酵工艺”生产有机肥,或采用“厌氧发酵工艺”生产沼气.5、备案审批养殖备案新、改扩建养殖场应当办理养殖备案、用地备案、环保审批、防疫条件审核等.达到养殖规模标准的养殖场应当实行备案管理,向县级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取得畜禽养殖代码.养殖业主在养殖场投入使用30日内,向畜牧兽医局提出备案申请,并提交备案登记表、身份证照原件及复印件、养殖场区位图、平面布局图、防疫条件合格证原件及复印件、生产管理及防疫制度和其他有关验收文件.符合条件的,予以备案,不符合条件的,提出整改要求,达到条件要求后给予备案.用地备案申请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组织和个人,需向当地村集体组织报告,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由乡镇畜牧部门实地勘查,经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审核后,到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环评审批.新建、改建、扩建养殖场畜牧其饲养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向环保部门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兴办动物饲养场应当按照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规定进行选址、工程设计和施工.养殖场建设竣工后,向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申请表、场所地理位置图、各功能区平面布局图、设施设备清单、管理制度文本、人员情况.经审查合格后,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73759ea49649b6648d747e8.png)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试行)重庆市养猪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推广使用。
为提高规模猪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重庆市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一、建场审查、备案管理1、各区县(自治县)农业(畜牧兽医)局对新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下简称猪场),要严格实行备案管理。
2、在备案猪场现场条件审查时,各区县(自治县)农业(畜牧兽医)局要重点审查周边土地消纳粪便能力、附近已有养殖场数量及规模和猪场对粪便处理利用方式,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原则上猪场粪便按一年一亩粮食土地消纳存栏一头猪的粪便、一年一亩蔬菜或经果林土地消纳存栏二头猪的粪便进行测算,消纳粪便进行布局。
3、在备案猪场现场条件审查时,新建猪场原则上要通过当地环保部门的审查备案。
二、选址适宜、布局合理4、猪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和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
新建猪场应在二环高速公路以外选址建场。
5、猪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6、猪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远离主要交通干道,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猪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工厂20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生猪当量999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500米以上、年出栏生猪当量10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2000米以上。
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3ef57b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6.png)
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1. 引言生猪标准化养殖是指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操作,以确保生猪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是指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技术规定和操作要求。
本文档旨在对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
2. 规范内容2.1 养殖场选址与建设在选择生猪养殖场的选址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生猪市场的需求和消费水平;- 生猪养殖场附近的交通便利性; - 土地资源的可利用性; - 生猪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因素,如气候、水源等。
建设生猪养殖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符合当地的建设规划和环保要求; -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和消毒设施; - 建设合理的猪舍和饲养设备; - 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监控。
2.2 生猪品种选择在进行生猪饲养前,应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生猪品种。
选择生猪品种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 生猪品种的适应力和耐病性; - 生猪品种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 生猪品种的繁殖性能和产仔数。
2.3 饲料供应和管理合理的饲料供应是保证生猪健康快速生长的重要条件。
在进行饲料供应和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配备健康、优质的饲料原料; - 根据生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科学配制饲料; - 采用合理的饲喂方法和饲喂时间; - 定期进行饲料质量检测和评估。
2.4 疾病防治和免疫措施生猪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和免疫措施是确保生猪群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相关措施: - 定期进行生猪的体内外寄生虫检测和治疗; - 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 严格防止生猪养殖场的外来病原体侵入; - 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和报告机制。
2.5 群体管理和环境控制对生猪群体的管理和环境控制是提高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相关要点: - 对生猪群体进行分类和分群管理; - 保持猪圈的清洁和卫生; - 控制猪圈的温度、湿度和通风; - 保证生猪饮水的质量和供应。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主要技术参数(精选五篇)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主要技术参数(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c7d21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8.png)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主要技术参数(精选五篇)第一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主要技术参数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主要技术参数(试行)自繁自养模式的猪场,按每一头能繁母猪年产活仔猪20头建设母猪舍和仔猪保育舍,按年出栏量的三分之一作为存栏量建设育肥猪舍。
猪舍可选择单列式、双列式、多列式等几种。
下面是双列式猪舍设计和建设尺寸,其它形式可参照。
一、圈舍建设尺寸1、每栋圈舍屋檐距地面高度为不低于2.6米。
2、圈舍长度因各场地形及养殖规模而定,每栋长度不宜超过70.0米,宽度8.0米以上为宜。
3、走道宽不低于1.2米。
4、每栋猪舍大门设消毒池,长度同走道宽,宽度不低于0.7米,深度不低于0.1米。
5、相邻二猪舍纵墙间距不低于6.0米。
6、猪舍距围墙不低于2.0米。
二、猪栏尺寸1、公猪栏公猪栏要比母猪和肥猪栏宽,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头,圈高1.2米以上,栅栏结构可以是混凝土或金属,便于通风和管理人员观察和操作。
2、母猪栏空怀和妊娠采用限喂栏或小群饲养,两种模式可任选其一。
限喂栏长1.8米~2.2米,宽0.6米~0.7米。
小群饲养的圈栏宽度不低于2.4米。
3、母猪产床母猪分娩可采用母猪产床或在平养圈舍内设置仔猪保温箱,两种模式可任选其一。
母猪产床长2.0米~2.2米,栏宽0.6米~0.7米;仔猪围栏左右宽各0.4米~0.6米。
平养圈舍内设置的仔猪保温箱长1.0米~1.1米,宽0.5米~0.6米,高0.6米~0.8米。
4、保育栏保育栏长2.1米~2.4米,栏宽1.7米~2.4米;设置1个保温箱长1.0米~1.1米,宽0.6米~0.8米,高0.6米~0.8米。
5、育肥猪栏圈长3.0米以上,宽3.2米以上;栏高0.8米~1.1米,圈栏门宽0.6米左右。
三、猪舍间距综合考虑防疫、采光、防火、排污条件要求,猪舍间距为6.0米以上。
四、猪场大门及猪舍门窗1、大门宽4.0米以上、高2.0米以上。
在大门处设置边小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猪养殖场(小区) 标准化建设规范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现根据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猪场进出道路通畅,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三)养殖场(小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设置防鼠带,并建设绿化带,但应保证围墙、绿化带不影响猪场的通风。
(四)在养殖场(小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
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猪场建筑设施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
根据养殖场(小区)生产实际和不同猪群特点,分类别建设猪舍,舍内必须有相应的采食、饮水、通风、降温和取暖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猪场要增加圈顶喷淋降温设施。
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有窗式封闭猪舍。
猪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北向为宜。
圈舍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有一定坡度,不滑,易清扫和清粪。
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养殖场(小区)管理区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饲料房、兽医室等生产辅助设施。
兽医室需要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消毒器具和疫苗储存器具。
管理区大门口必须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等消毒设施,并严格做好防疫消毒工作。
养殖场(小区)隔离区主要是隔离舍、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等。
隔离舍设置应与养殖规模相适应。
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各栋圈舍出入口处应设消毒池,确保进入的人员或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二)养殖场(小区)其他建筑设施要求。
养殖场(小区)应建有水塔等储水和供水系统,保障供应清洁饮用水。
养殖场(小区)内道路实行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
人员、饲料及产品进出走净道,粪便、病猪及废弃设备运输走污道。
养殖场(小区)场地选择应有1%~3%的坡度,场区内实行雨
污分离排出,建立封闭排污沟、干粪堆积发酵池和污水处理池(或沼气池),使生产和生活污水经暗沟污水道进入污水处理池(或沼气池),雨水经明沟净水道排放,实现养殖场(小区)污染减量化和粪便处理无害化。
养殖场(小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
三、防疫严格,管理规范
(一)养殖场(小区)按照GB/T 17824.2-2008《规模养殖场(小区)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饲养、防疫、诊疗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二)建立和落实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三)养殖场(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其品种应符合当地农业局确定的生猪主推品种。
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四)养殖场(小区)要实行用药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用药档案备查。
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淘汰的兽药,禁止使用未经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兽药。
根据不同种类的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严禁超期用药,控制残留
(五)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
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四、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以养殖场(小区)粪便污染“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养殖场(小区)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和防疫设施要与圈舍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养殖场(小区)实行干清粪分离处理工艺,污水和粪便集中处理,其处理能力和方式应根据养殖场(小区)规模和周边条件设计,用作肥料还田的养殖场(小区),其干粪和污水处理设施分别满足20天以上的厌氧发酵处理周期要求,干粪及粪便渣用作肥料时,需配套有足够消纳能力的农田、草地、林地等,不能超过最大农田负荷量,避免造成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因季节性使用粪便作肥料,以用肥淡季和高温季度为参数设计和建造与粪便量配套的干粪和污水处理池,确保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所有贮存池都要做好防渗措施,并设置明显标识和围栏等防护措施,保证人何其他动物的安全。
实行排放的养殖场(小区),其粪便污水处理后应达到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粪污利用达到NY/T 1334-2007《畜禽粪便安全使用准则》的要求。
养殖场(小区)粪便处理和利用主要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把优质的有机肥经腐熟、堆积发酵后用于种殖业,采用生态循环利用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控制和减少猪粪尿散发出的臭气,保持饲舍空气畅通,冲淡臭气浓度,减少空气污染;运用新型环保饲料和防臭剂减少臭气排放对环
境的污染;养殖场(小区)工作人员要使用防护工具,减少废气对人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