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鲁人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册重点翻译句子

第一册翻译句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船和桨的人,并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与常人并无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啊。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纪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过境,您知道那是困难的,何必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7、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使郑国成为东边的疆界后,又要扩张它西过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将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8、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来被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已经定了。
9、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荆州归附曹操的百姓,是被武力逼迫的罢了,并不是真心降服。
10、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
第二册翻译的句子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备那个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们一起出来,因而不能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的选择的缘故了。
必修一的重点句子翻译

•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 过矣。
重点句子翻译
• • • •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靛青,是从蓝草中取得,却比蓝草更青。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用火烤 使它弯曲变成这样的。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 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身,那 么就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了。
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9、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 ,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贻之。
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 我的老师的人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 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胜过 学生,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记忆各有专长, 如此罢了 9、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 于余 ,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 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 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 来赠给他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 答应把焦、瑕二地。然而,他早上渡河 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重点:赐:恩惠、好处
•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 翻译:现在曹操削平大乱,中原地区大致 已经平定了。 •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翻译: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 起铠甲,面向北来侍奉他呢! •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 翻译: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 射程的尽头,其力量不能穿透鲁国的薄绢” 啊。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本文由简单高中生(ID:jiandan100cn)整理发布
答案:
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过秦论》)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鲁人版必修五到必修一重点句子翻译大汇总

鲁人版必修五到必修一重点句子翻译大汇总第五册翻译练习逍遥游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6、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7、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也。
8、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9、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10、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1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12、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齐桓晋文之事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5、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5、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9、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10、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11、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12、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
13、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1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15、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16、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8、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翻译: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翻译: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翻译: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翻译: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15.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翻译: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翻译:当权者自己品行端正,不发命令,政令也能贯彻自己行为不检点,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听从17.有教无类翻译: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1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坚持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翻译: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翻译::一个人不到他倾全力去尝试了解事理,但却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启示他的不到他尽全力想要表达其内心的想法,却想不到合适言词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开导他的如果告诉他一个角落是这样的,他还不能推悟出其它三个角落也是一样的,那我就不会再多说什么了2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翻译: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25.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翻译: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翻译:人如果不讲信义,那怎么可以呢?27.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应该是这个意思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翻译: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3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翻译:到了寒冷的冬季,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31.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翻译: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翻译:一个做工艺的人,要想把工作做得完善,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3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翻译: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如今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3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翻译: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35.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翻译: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代的文化,勤奋敏捷地去寻求来的啊36.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翻译: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3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鲁人版必修一重点句子翻译

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重点《劝学》重点句子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冰是水所凝结成的,但比水更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罢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刻东西如果中途放弃,那么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因而人的智慧自然获得,圣人的思想就由此具备了。
8、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能看得见。
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走得快,但是能使人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却能吃泥土,向下却能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1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黄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师说》重点句翻译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1)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必修一重要语句翻译】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译文: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只是)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5.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项伯)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
【必修二重要语句翻译】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倾吐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未曾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必修三重要语句翻译】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鲁人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11 鲁人版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重点句子翻译整理人:邹艳红翻译的原则: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翻译的方法:留,删,补,增,换,调。
必修一、二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226既 东 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之。
7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2如有离违,宜别图 之,以 济大事。
3如其 克 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4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 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5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6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8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9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必修五重点句子翻译(译文版)

《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地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强逼母亲改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地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地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地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凭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地人,担当侍奉太子地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地..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我很想遵从皇上地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地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地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地,凡是在世地年老而德高地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地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况且我年轻地时候曾经在蜀汉做过官,连续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地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有非分地企求呢?.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我地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地百姓及益州、梁州地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地恩情.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地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拙地诚心,允许我一点小小地心愿,或许祖母刘氏有幸,能够保全她地余生.《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百年老屋,(屋顶墙上地)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地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移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地地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用矮墙环绕庭院,用来挡住南面射来地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地祖母地婢女,喂养了两代人,先母对待她很优厚..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我地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地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呢?.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一共遭受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地原因吧..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我已经写了这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地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地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所亲手种植地,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和墙壁,到处都是.《报任安书》.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前不久承蒙您给我写信,用对于待人接物要谨慎,把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教导我,情意、态度十分恳切诚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而世人又不会拿我与为节气而死地人相比,只会认为我是智尽无能、罪大恶极,不能让自己免于死刑,终于走向死路地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本来都有一死,有地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地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所追求地东西不同啊!.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猛虎生活在深山之中,能使百兽震恐,等到它落入和陷阱栅栏之中时,就只得摇着尾巴乞求食物,这是积久而成地威势受到制约渐渐变成这样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可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所以,士人看见画地为牢而决不进入;削个木头人作法吏,他面对这样地审议也绝不回答,而是决计在受辱之前便自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已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这是为什么呢?积久而成地威势受到制约渐渐形成这样地形势.等到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说什么不受污辱,那就是人们常说地厚脸皮了,有什么值得尊重地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这些人地身分都到了王侯将相地地位,声名传扬到邻国,等到犯了罪而法网加身地时候,不能自杀.古今都一样,那些不被侮辱地人在哪里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古人之所以注重对大夫用刑,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吧..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人之常情没有不贪生怕死地,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子儿女.至于那些被正义公理激励地人不是这样,是有迫不得已地情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我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在污浊地监狱之中却不肯死地原因是遗憾我内心地志愿还没有完成,如果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时候富贵但名字被磨灭地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不凡非同寻常地人被后人称道..《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诗》三百篇,大概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地.这些人都是心中有郁结不解地地方,不能实现自己地理想,所以记述过去地事迹,让将来地人了解他地志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是想用它来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地关系,通晓古往今来地变化,成为一家之言..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我因为多嘴说了几句话而遭遇这场大祸,深深地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因而污辱了祖宗,又有什么面目再到父母地坟墓上去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把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作为自己地责任,这恐怕是与我自己地愿望相违背地吧?.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现在即使我想自我雕饰,用美好地言辞来掩饰自己,这也没有好处,因为对于世俗之人来说是不会相信地,只能够让我自取其辱.总之人要到死后地日子,这样以后是非才能够论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沅江边上游荡.他在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形体容貌枯瘦..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世上地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为什么深深地思考,使自己地行为高洁,让自己被放逐呢?.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怎能让清白地身体去蒙受世俗外物地玷辱呢?.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怎么能让高洁地品格蒙上世俗地尘埃呢?《逍遥游》.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大鹏奋起而飞地时候,它地双翅就像天边地云.这只鹏鸟,海上波涛汹涌地时候就将迁徙到南方地大海.. 《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地书..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天空湛蓝湛蓝地,是它真正地颜色?还是它太远没法看到它地尽头?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像这个样子罢了..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倒杯水在庭堂地低洼处,那么小小地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放个杯子在上面就粘住不动了,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地身下.这样以后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谁能够阻遏它,这样以后才计划飞往南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到九万里地高空而向南飞呢?.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到迷茫地郊野去,三餐地时间就可以返回,肚子还是饱饱地;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要花三个月时间准备粮食.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而彭祖如今因为活得长久而特别被人知晓,一般人与他比,不也可悲吗?.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样以后才打算向南飞去,将要到达南方地大海..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地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地不同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因此,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合于一国之君地要求,能被一国之人信任地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况且全世界上地人们都赞誉他却不会更加努力,世上地人们都否定他,却不会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地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地界限,不过这样罢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于那遵循宇宙万物地规律,把握“六气”地变化,来遨游无穷无尽地宇宙地人,他还将仰赖什么呢!.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因此说,真实自然地人没有自我地偏见,神人没有要建立功业地偏见,圣人不求名声.《滕王阁序》.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制楚地,连接瓯越..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雄伟地州城像雾一样涌起,杰出地人才像星星一样多.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地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地俊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天高地远,感到宇宙地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地兴衰成败有命数. .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依赖地是君子能察觉事物细微地先兆,通达事理地人知道社会人事地规律.老了应当更有壮志,难道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地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地志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唉!命运不顺畅,路途多艰险.。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 文言文知识梳理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册复习篇目:《劝学》《师说》《归去来兮辞(并序)》《烛之武退秦师》《赤壁之战》一、重点实词释义。
《劝学》(1)假.舟楫者假:________(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________(3)吾尝跂.而望矣跂:________(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________《师说》(5)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________(6)君子不齿.齿:________(7)其贤.不及孔子贤:________(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________《归去来兮辞(并序)》(9)悟已往之不谏.谏:________(10)园日涉.以成趣涉:________(11)云无心以出岫.岫:________(12)聊乘化..以归尽乘化: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13)且贰.于楚也贰:________(14)尝为晋君赐.矣赐:________(15)阙.秦以利晋阙:________(16)朝济.而夕设版焉济:________《赤壁之战》(17)与操有隙.隙:________(18)共治.曹操治:________(19)行将..为人所并行将:________(20)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赞:________答案(1)借助、利用(2)横渡(3)抬起脚后跟(4)强,这里指声音宏大(5)知道,懂得(6)并列(7)道德才能(8)从师的风尚(9)止,挽救(10)走(11)山峰(12)顺随自然的变化(13)从属二主(14)恩惠(15)亏损、削弱(16)渡河(17)嫌怨,感情上的裂痕(18)对付(19)将要,快要(20)辅助,协助二、通假字(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劝学》(1)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生非异也: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或师焉,或不焉: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并序)》(7)乃瞻衡宇,载欣载奔: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秦伯说: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之战》(12)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将军禽操,宜在今日: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五万兵难卒合: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卿能办之者诚决: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顷之,烟炎张天: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雷鼓大震,北军大坏: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通“煣”,用火烤木使弯曲 (2)“有”通“又”,再一次 (3)“知”通“智”,智慧 (4)“生”通“性”,资质、禀赋 (5)“受”通“授”,传授 (6)“不”通“否”,否则 (7)“衡”通“横”,横木(为门) (8)“共”通“供”,供给 (9)“已”通“矣”,语气词,了 (10)“说”通“悦”,高兴 (11)“知”通“智”,聪明,明智 (12)“住”通“驻”,驻扎 (13)“禽”通“擒”,擒拿 (14)“卒”通“猝”,仓猝 (15)“诚”通“请”,请求 (16)“炎”通“焰”,火焰 “张”通“涨”,弥漫 (17)“雷”通“擂”,敲击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鲁人版必修一二重点句子翻译

文中重点句子翻译《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0、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3、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6.夫晋,何厌之有?《赤壁之战》1、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必修一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文重点句子翻译PPT课件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巫医、乐师、百工这类人,是士大夫们所 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这 些人了。这也真是奇怪啊!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
焉。 • 积累善行养成崇高的品德,就能悟到大智
2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但是)如果 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 为它用心浮躁啊。
•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 他跟他年岁差不多,道德学问也不相上下。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可耻,以官职 高的人为师,就认为是近于谄媚 。
• (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 进军了,日夜赶路,等到鲁肃赶到南郡, 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 ,刘备 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同刘备在 当阳长坂坡相会。
15
•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 震四海。
• 如今曹操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大体已 经平定(中原),于是攻破荆州,威名震 动天下。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2
• 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 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所 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一定会使主 帅受挫”。
18
•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 以沿江,
• 刘表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甚至用千位数 计算,曹操将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
必修一二句子翻译

•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 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 刚才我仔细分析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 误将军 ,不值得和他们谋划大事。现在 我鲁肃可以迎顺曹操,像将军您却不可以。 •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 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同曹操有仇,寄居在 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
•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 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 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 •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不知道文章断句,不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 学习,有的人不像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 大的方面反而丢弃,我没有看出他明智的地方。
•
• •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 假如放掉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贵国使者往来经过,(郑国可以随时)供 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 焉取之? (现在晋国)已经向东使郑国成为它的边 境,又想扩大它的西部边界。如果不侵损 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 比弟子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 技艺上各有各的研究,只是像这样罢了。
必修一三四单元翻译
• •
•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楚也。 晋文公、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国君 曾对晋文公不以礼相待,并且对晋国怀有 二心亲近楚国。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 邻?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 您知道那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 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必修五重点句子翻译(译文版)

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陈情表》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父强逼母亲改嫁。
2.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3.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4.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凭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5.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6.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在世的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7.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蜀汉做过官,连续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8.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有非分的企求呢?9.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10.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11.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高中语文必修五重点句子翻译

必修五句子翻译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苦无依,直到长大成人自立门户。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得到儿子。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我想手捧诏书马上赴京就职,但是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不被允许。
5、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现在我是卑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的提拨,恩惠优厚,怎么敢犹豫徘徊,有非分的企求呢?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我的辛酸苦楚,不仅仅是蜀中人士以及梁州、益州的长官们明明白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都看得见。
7、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允许)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或许祖母刘氏能侥幸地安度余年。
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后也当结草报恩。
8、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前面开了四扇窗,用矮墙把庭院四周围上,用来挡住南面射过来的日光,借助日光的反射,室内才明亮起来。
9、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在院中内外设置很多小门小墙,到处都是这样。
10、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越过厨房去赴宴。
1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喂养了两代人,我母亲在世时对待她很好。
1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我们家人读书,很长时间不见成效了,这孩子的成功,那总是可以期待的吧!13、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人版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重点句子翻译 整理人:邹艳红
翻译的原则: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翻译的方法:留,删,补,增,换,调。
必修一、二册
《劝学》
1
2
3
4
5
6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7
《师说》
1
2
3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
1
”
2
3
4
5
6
7
1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2
3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
5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6”
7
8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9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10
11
12
1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张衡传》必修二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2
3
4
5
6
7
8
《游褒禅山记》
1“褒禅”。
2
“花山”。
3xué
4
5
6
7
8
1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2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3
4
5
6 。
必修三、四册文言翻译整理《陈情表》
1.
4.
8.
《项脊轩志》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