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莱芜市加快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莱芜市加快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山地 质环境恢 复治 理 是建 设 和谐 社 会 的要 求 , 也是
济指标上。约束性指标是刚性的, 各级政府任期 内
必 须完成 , 通过 年度 目标责 任 制 分解 到 各级 政府 要 的年度工 作 目标 当 中 ; 向性 指 标 要通 过 政府 制 订 导
相 应 的政 策 , 规范 管理行 为 , 鼓励 和支持 企业提 高经
芜市矿产资源 总体规 划》 经 山东省 国土资源厅批 ,
复后 , 由市政 府发 布实 施 , 此结 束 了莱芜 市矿 产资 从
源管理 无规 划可依 的历 史 , 志 着 适 应社 会 主义 市 标
场 经济 体制 要求 的矿产 资源 勘查 开发 利用 宏观调 控
味着 7 5万 多人要在 城 市居住 , 市化 推进过 程 中出 城
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提供矿产资源保障的要求 , 加 强 前期 调研 , 相关 部 门密切 配合 , 开各种 类型 的座 召
谈会 , 全面 了解 地 质工 作 的服 务 对 象及 其 要求 。其 次 要 了解矿 产 资源规 划 的宏 观社 会背 景所 发生 的变
化 , 十一 五 ” , 芜 的城市 化要 达到 5 % 以上 , “ 末 莱 0 意
2 必须做好的几项工作
( ) 面了解 和掌 握 经济 社 会 发展 对 矿 产 资源 1全
的需求 。要 编好 新一 轮规 划 , 先 要 了解 和掌 握 本 首
“ 钢城 煤都 ” 之称 , 矿产 资 源在 全 市 经 济社 会 中 占有 不 可替 代 的 支撑 地 位 。20 02年 , 芜 市 编制 了 《 莱 莱
1 编制第二轮规划的必要性
矿产 资源是 国 民经济 和社会 发展 的 重要物 质基 础。矿产资源规划是 国家规划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 , 依法 审批 和监督 矿产 资源 勘查 、 是 开采 活动 的重

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手打电子版)

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手打电子版)

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高新区管委会,雪野旅游区管委会,市直各企事业单位:《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实施。

《纲要》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市“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反映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党员和组织全市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切实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莱芜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现实基础和环境分析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46.3亿元,年均增长14.2%;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3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2.1亿元,年均增长17.5%。

产业升级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板块”聚集了全市80%以上的经济总量,规划建设了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和农高区等四个省级园区,拓展了高新区的发展区域。

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1:60.4:32.5,第三产业比重比2005年高4.8个百分点。

农业实现增加值38.6亿元,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7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22家,比2005年增加335家;增加值达到373.4亿元,年均增长16.3%;实现利税91.5亿元,是2005年的1.9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化比重达到22.5%,比2005年提高15.6个百分点。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介绍模板0703之欧阳法创编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介绍模板0703之欧阳法创编

2021.03.09 欧阳法创编 2021.03.09 目录2021.03.09 欧阳法创编 2021.03.09第1章规划背景1.1 基本概况苗山镇位于莱芜市东北部,西靠口镇,北连茶业口镇及和庄乡,南临张家洼街办、鹏泉街办及辛庄镇,东接淄博市博山区。

镇域东西最大横距22.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7公里,镇域面积为214平方公里。

镇域内博莱高速公路(博山—莱芜)、S803(博山—莱芜)纵贯南北,辛泰铁路(淄博—泰安)自镇域东南穿过。

镇区距莱芜城区20公里车程,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苗山镇清末属北乡苗山、杓山所辖,民国初年属第六区,1941年春苗山区属莱东县,1942年10月仍称苗山区,2000年底莱芜市乡镇区划调整,苗山与常庄乡、见马乡合并统称为苗山镇。

2008年《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其为莱芜市的重点镇。

2009年末,苗山镇辖85个行政村,总人口56350人,共19584户。

农用地面积13302.7公顷,居全市第二。

2009年苗山镇全镇经济总收入14.35亿元,实现工业、建筑业生产总值5.79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1712.27万元,同比增长15.2%。

1.2 规划编制动因1.2.1宏观层面的要求(1)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要大力调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过大的城乡差距,使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当前我国正在发生的城镇化过程,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难得的机遇。

而小城镇,作为联系城市与乡村的节点,其城镇化过程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2008年10月16日下发文件(鲁发〔2008〕19号),批准莱芜市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

苗山镇作为《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批复的重点镇,是莱芜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沿阵地,其城镇化势在必行,且需转换思路,以实现城乡间良性互动。

(2)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要求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1. 引言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辖的地级市。

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质,满足市民生活需求,莱芜市决定进行城市总体规划。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措施。

2. 规划背景莱芜市作为新兴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快速增长,城市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城市规划的需求正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以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3. 规划目标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如下:•实现空间布局合理,形成多层次的城市发展格局;•提高城市交通体系的通达性,完善交通网络;•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底蕴。

4. 规划原则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4.1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在城市发展中,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4.2 人文关怀原则规划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要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保障。

4.3 综合协调原则规划要充分考虑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确保城市规划与交通、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协调,形成良好的城市发展格局。

4.4 科学决策原则规划要通过科学数据和分析,制定合理的决策,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的变化,灵活调整规划方案。

5. 规划内容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空间布局规划规划将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包括城市扩展方向、用地分配、功能布局等。

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形成多层次的城市发展格局。

5.2 交通规划规划将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规划,包括道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

要提高交通通达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莱芜市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家、山东省和莱芜市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政策,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莱芜市城市绿地建设的法律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切相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 、城乡一体化、大地园林化。

从维持规划范围内区域生态平衡的功能要求出发,确立市域大环境概念,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格局。

2 、与城市的职能特性相结合。

使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定位与城市功能组团的建设相呼应,与城市产业结构布局相配合。

3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

整体协调、统筹兼顾城市各发展片区,探索适合以工业生产为主的两中心、多组团的中小山水城市的生态绿地体系。

第4条规划原则1、持续原则:从城市的发展需求出发,科学制定分期规划,兼顾规划的超前性和弹性,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人本原则:从市民的实际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探索适合城市特点的绿地体系,真正服务于民。

3、多元原则:完善城市绿地类型,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体系,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绿量原则:生态优先、绿地优先,追求城市与自然共荣,挖掘潜力,增加城市绿量,为城市发展提供具有生命力的绿色保障。

5、特色原则:尊重城市结构,强化“一城、两区、多组团”的城市形态,挖掘区域文化特征,形成具有特色及文化内涵的城市绿地体系。

第5条规划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将“鲁中山水园林城市”和“绿色钢城”作为城市长期发展的目标,把莱芜市逐步建设成为:山水优美、城乡一体、生态环境良好、各种绿化衔接合理,各项绿地指标一流、居民生活品质高尚的城市。

2、近期目标:搭建城市绿地宏观布局构架,完善城市绿地类型。

基本完成莱城的防护绿地体系和钢城的游憩、防护绿地体系建设;生产绿地初步形成规模,具有科学合理的苗木生产和定向育苗计划,逐步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用苗;加强城市外围绿色空间的生态绿地建设,全市宜林荒山全部实现绿化,平原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各项绿化指标达到省内一流水平,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莱芜市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家、山东省和莱芜市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政策,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莱芜市城市绿地建设的法律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切相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 、城乡一体化、大地园林化。

从维持规划范围内区域生态平衡的功能要求出发,确立市域大环境概念,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格局。

2 、与城市的职能特性相结合。

使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定位与城市功能组团的建设相呼应,与城市产业结构布局相配合。

3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

整体协调、统筹兼顾城市各发展片区,探索适合以工业生产为主的两中心、多组团的中小山水城市的生态绿地体系。

第4条规划原则1、持续原则:从城市的发展需求出发,科学制定分期规划,兼顾规划的超前性和弹性,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人本原则:从市民的实际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探索适合城市特点的绿地体系,真正服务于民。

3、多元原则:完善城市绿地类型,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体系,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绿量原则:生态优先、绿地优先,追求城市与自然共荣,挖掘潜力,增加城市绿量,为城市发展提供具有生命力的绿色保障。

5、特色原则:尊重城市结构,强化“一城、两区、多组团”的城市形态,挖掘区域文化特征,形成具有特色及文化内涵的城市绿地体系。

第5条规划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将“鲁中山水园林城市”和“绿色钢城”作为城市长期发展的目标,把莱芜市逐步建设成为:山水优美、城乡一体、生态环境良好、各种绿化衔接合理,各项绿地指标一流、居民生活品质高尚的城市。

2、近期目标:搭建城市绿地宏观布局构架,完善城市绿地类型。

基本完成莱城的防护绿地体系和钢城的游憩、防护绿地体系建设;生产绿地初步形成规模,具有科学合理的苗木生产和定向育苗计划,逐步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用苗;加强城市外围绿色空间的生态绿地建设,全市宜林荒山全部实现绿化,平原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各项绿化指标达到省内一流水平,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

莱州市规划

莱州市规划

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字[2006]30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莱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批复烟台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批莱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烟政发[2005]91号)收悉。

经审查,原则同意《莱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现批复如下:一、城市性质:现代化的滨海园林旅游城市。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分为四级,一级为掖城;二级为三山岛;三级为沙河、朱桥2个中心镇;四级为土山、金城、柞村、夏邱、平里店、郭家店、驿道等7个一般建制镇。

城市化水平2010年达到58%左右,2020年达到67%左右。

要统筹安排城乡居民点、各类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构建分工有序、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

三、城市规模:近期到2010年,城市人口为34万人(其中:掖城30万人,三山岛4万人),用地40.8平方公里(其中:掖城35.8平方公里,三山岛5平方公里);远期到2020年,城市人口为46万人(其中:掖城40万人,三山岛6万人),用地55平方公里(其中:掖城47.8平方公里,三山岛7.2平方公里)。

四、城市规划区:包括文昌路、永安路、城港路、三山岛、文峰路等5个街道办事处和程郭、虎头崖2个镇及其外围的海岸带、城市水源保护区和风景区。

五、城市规划布局: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城两区、一轴一线”。

“一城”即莱州城区。

“两区”指南部的掖城和北部的港城—三山岛。

掖城发展综合型职能,三山岛依托港口条件、资源优势,培育成临港加工制造业基地、滨海旅游度假休闲胜地和未来的海洋产业开发基地。

“一轴”指沿城港自掖城至三山岛的城市发展轴。

“一线”指自海北嘴至虎头崖滨海岸线。

掖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以向东发展为主,适当向南、向北发展。

向南以高速公路为界,严格控制跨越高速公路发展。

对城市西部(粉子山—海庙一带)进行整治,作为城市的旅游休闲和生态用地。

掖城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五团、双轴两带”。

“一心”指城市中心区,东至东环路,南、西至南阳河,北至玉前路,主要布置市级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文教体育等公共设施和居住用地。

莱芜拆迁工作方案

莱芜拆迁工作方案

莱芜拆迁工作方案背景莱芜市是一个工业城市,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许多旧工业区域和住宅区已经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因此,莱芜市政府决定推进拆迁工作,以改善市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该方案旨在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以便成功开展拆迁工作。

拆迁目标拆迁的主要目标是旧工业区域和老旧住宅区。

这些区域已经无法满足市民的需要,并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拆迁目的是改善莱芜市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同时为城市经济发展留出更多的空间。

拆迁工作方案1. 拆迁范围根据市政府的规划,拟拆除区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业遗址区域:这些地区已经与城市发展不符,必须拆除以适应新的市民需求。

•老旧住宅区:这些住宅区的建筑年代较早,无法满足现代化标准。

•廉租房区:这些地区建筑质量较低,对市民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2. 拆迁时间表拆迁时间表应当经过周密的计划,并按照优先级顺序执行。

•优先拆除已经被划定为危险或不适宜居住的区域。

•按照计划逐步拆除其他区域,最终完成拆迁数据。

3. 拆迁费用拆迁费用由政府全额支付。

在拆迁过程中,我们将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同时,在新住房建造或购买时,将给予一定的优惠。

4. 安置工作政府将竭尽全力为被拆迁的居民提供合适的安置。

在拆迁前,我们将与居民谈判,并尽可能站在居民的立场上,为他们找到一处更好的住所,并提供适当的经济补偿。

5. 环保工作拆迁地点中可能存在一些环保问题,在拆迁过程中我们要牢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要确保工作区域的环境得到保护,并在拆迁完成后进行环保修复。

结论针对目前莱芜市的发展需求,本方案呼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拆迁工作,以改善市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我们将努力确保拆迁过程中居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并积极与他们交流,确保他们得到合理的安置。

同时,我们将保护环境,确保环境在拆迁后得到恢复。

拆迁完成后,莱芜市经济将迎来新的机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作者:莱芜规划…来源:莱芜规划局更新时间:2009-6-4 9:39:05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七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与旧城改造第八章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第十章城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一章城市市政设施规划第十二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第十四章郊区规划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六章城市远景设想第十七章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第十八章城市规划的实施规定及措施第十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为适应莱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正确引导与控制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在1998 年《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指导莱芜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从区域角度出发,以促进集聚发展为重点,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凸显城市特色,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全国人大(1990)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发[1991]14 号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发[1995]333 号4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 号5 、《山东省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暂行技术规定》鲁建规发[1995]7 号6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 )7 、《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 )8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3 — 2020 年。

2023年莱芜经济报告

2023年莱芜经济报告

2023年莱芜经济报告1. 引言莱芜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小城市,位于济南市西南约60公里处。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城市,莱芜市在2023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

本文将对莱芜市2023年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为了解莱芜市的经济动态提供参考。

2. 经济发展总体情况2.1 GDP总量根据莱芜市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莱芜市的GDP总量达到了XXXX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X.X%。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莱芜市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2.2 产业结构莱芜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

2023年,莱芜市的制造业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制造业在莱芜市GDP中的占比达到了XX%,较上一年增长了X个百分点。

建筑业和服务业也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3 城市发展莱芜市一直致力于城市的改造和升级。

2023年,莱芜市在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市区的道路交通得到了有效疏通,城市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市环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这些措施为莱芜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 产业发展分析3.1 制造业莱芜市的制造业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2023年,莱芜市的制造业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其中,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行业表现突出。

莱芜市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稳定在高位,石化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提升。

3.2 建筑业莱芜市的建筑业也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2023年,莱芜市的房地产市场繁荣,住宅和商业楼盘的销售量持续增长。

同时,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也在增加,加快了城市建设的进程。

建筑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就业和消费的增长。

3.3 服务业服务业在莱芜市的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3年,莱芜市的服务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山东省莱芜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山东省莱芜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社会保障与福利
社会保险
莱芜市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保障劳动者权益。
社会福利
莱芜市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帮助。
社会救助
莱芜市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及时为遇到生活困难的家庭
提供援助。
03
城乡发展情况
城镇化进程与城市规划
城镇化水平
近年来,莱芜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数量和比重逐年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完善。
义务教育
莱芜市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较高,适 龄儿童入学率接近100%。
高中教育
莱芜市积极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发 展,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公共卫生
医疗资源
莱芜市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提高医疗资源配 置水平。
疾病防控
莱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得到加强,有效防 控重大疾病。
基层卫生
莱芜市积极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 层医疗服务能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城市规划体系
莱芜市积极推进城市规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城市规划方案,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 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城市功能分区
莱芜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功能分区,合理规划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等,提高了 城市的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
乡村振兴与农村改革
01
农业现代化
莱芜市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水质情况
莱芜市地表水水质整体呈良好状态,其中,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3.3%,比上 年提高16.7个百分点;Ⅳ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6.7%,比上年下降16.7个百分点 。
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莱芜市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大对煤 炭消费总量的控制力度,能源消费结构持 续优化,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高。

莱芜发展前景

莱芜发展前景

莱芜发展前景莱芜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等城市、资源型城市和革命老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

莱芜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莱芜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莱芜市境内分布有煤炭、钢铁、黄金、银、稀土等各类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作为燃料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支撑莱芜市的工业发展,还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能源支持。

此外,莱芜还是中国重要的稀土矿产分布地之一,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莱芜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次,莱芜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

市内拥有京沪高铁、徐莱高铁、济青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使得莱芜与国内外重要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莱芜还是京沪高铁、胶济铁路等线路的交汇点,形成了一个交通枢纽。

这些交通条件为莱芜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再次,莱芜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莱芜在煤炭、钢铁、化工等传统工业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

同时,莱芜还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如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这些新兴产业的崛起将带动莱芜的经济发展,并为莱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莱芜积极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莱芜市政府提出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莱芜将逐渐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变。

与此同时,莱芜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莱芜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越的交通条件、较好的产业基础以及积极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随着莱芜不断的发展壮大,相信莱芜将在多个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很全面莱芜PPT介绍

很全面莱芜PPT介绍

5.大蒜
莱芜栽培大蒜历史悠久,一九三五年种植大蒜面积已达1400亩。目前,大蒜 种植面积每年都在10万亩以上,产量15万吨。莱芜大蒜以白皮质量最佳。白皮蒜 又分为两个品种,即“大白皮”和“四六瓣”。莱芜白皮蒜的特点是:蒜瓣大, 蒜头蒜苔产量高,质细辣味香,抗寒力强,休眠期长,耐贮藏。1962年开始外调 出口,在国际市场享有一定信誉。莱芜大蒜遍及全市,畅销国外和全国各地,深 受中外顾客赞扬。
1952年6月成立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领导全国的国防体育活动航空运动是它开展的重要项目之航空模型活动首先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起来其后滑翔站滑翔学校航空俱乐部航空干部训练班在各地建立起来中国自己制造了滑翔机降落伞训练飞机和运动飞机飞行滑翔跳伞航空模型运动已经成为青少年踊跃参加的一项群众性运动
我的家乡——山东莱芜
雪野旅游区
——中国航空运动之城永久举办地
航空运动(air sports),利用飞行器或其他器械在空中进行的 体育运动。随着各种飞行器的诞生而发展。美国、前苏联、澳大 利亚、日本、加拿大及欧洲许多国家的航空运动比较发达。 在中国尚属一项新兴运动,20世纪20年代开始萌芽,30年代 逐步兴起,1949年后迅速发展。1952年6月成立中央国防体育俱 乐部领导全国的国防体育活动,航空运动是它开展的重要项目之 一。 航空模型活动首先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起来,其后,滑翔站、 滑翔学校、航空俱乐部、航空干部训练班在各地建立起来,中国 自己制造了滑翔机、降落伞、训练飞机和运动飞机,飞行、滑翔、 跳伞、航空模型运动已经成为青少年踊跃参加的一项群众性运动。 国际上普遍开展的航空运动项目有飞行运动、航空模型运动、 跳伞运动、滑翔运动和热气球运动等
莱芜战役纪念馆
•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莱芜战役。莱 芜战役纪念馆坐落于莱芜市中心的黄山之 上,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 方米,馆名为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 莱芜战役纪念馆由革命烈士纪念塔、展览 馆和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成“品” 字布局。革命烈士纪念塔高19米,花岗石 砌成,为全国100个重点纪念碑之一。

莱芜市雪野旅游总体规划(2007-2020)

莱芜市雪野旅游总体规划(2007-2020)

目 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一、解析雪野湖 (1)二、项目背景 (1)三、发展条件分析 (2)(一)资源与环境认定 (2)(二)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分析 (6)(三)区位与区域竞合分析 (11)(四)目标市场认定 (11)(五)SWOT分析 (12)第二章规划导则 (14)一、规划范围、期限、性质与重点 (14)(一)规划范围 (14)(二)规划期限 (14)(三)规划性质 (14)(四)规划目标 (14)(五)规划重点 (14)(六)技术路线 (15)二、规划依据 (15)(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15)(二)相关规划 (16)(三)参考文件 (16)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6)(一)规划指导思想 (16)(二)规划原则 (16)第三章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 (17)一、性质定位 (17)(一)上位规划对雪野旅游区发展定位 (17)(二)旅游区性质定位 (17)(三)旅游区功能定位 (17)二、发展目标 (17)(一)三大总体目标(针对整个雪野湖旅游区) (17)(二)旅游发展目标 (18)(三)阶段性目标 (18)(四)旅游品牌目标 (18)(五)规模目标 (18)(六)社会与环境目标 (19)三、发展战略 (19)(一)总体发展思路 (19)(二)旅游发展方向 (19)(三)发展战略 (20)第四章旅游发展策划 (21)一、旅游产品体系 (21)(一)旅游产品开发目标 (21)(二)旅游产品遴选标准 (21)(三)旅游产品体系 (21)(四)主导产品开发方向及重点地域选择 (21)(五)辅助产品开发方向及重点地域选择 (22)二、旅游形象塑造与市场开发 (22)(一)旅游形象塑造 (22)(二)旅游市场开发 (24)(三)市场营销 (25)三、旅游项目策划 (26)(一)三大景观旅游项目(以文昌岛为重点) (26)(二)五大主题中心区(以雪野东岸长堤山地运动休闲中心区、春秋齐梦园旅游主题社区为重点)..26 (三)五个主题港湾区(以九曲湾、翡翠湾为重点) (30)(四)五个生态休闲区(辅助项目) (31)第五章规划布局 (33)一、区域空间结构 (33)(一)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33)(二)区域人口预测与城镇化水平 (33)(三)土地资源与利用 (35)(四)主导功能区划 (36)(五)居民点布局 (36)二、中心区规划布局 (37)(一)总体布局 (37)(二)主题旅游区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莱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莱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一是经济增长方式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市是以钢铁产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克服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应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追求更大的比较利益,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二是经济结构将由二元向城乡一体化转型。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落实,城乡融合的步伐快速推进,加之我市正处在世界公认的30%-70%之间的城市化加速时期,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向以市民为主体的社会转变是必然趋势,经济结构也将由二元向一元转变。三是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增强经济活力,必须加快我市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经济管理体制也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将不断完善提高。
部分土地资源利用低效,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待提高。2005年全市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为73.17万元/公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7倍,但是与青岛、淄博等地相比,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全市农村居民点和个别开发区等建设用地利用低效、粗放,盘活挖潜空间较大。据调查,全市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高达233.2平方米,严重超过省及控制标准,个别地区“空心村”现象严重。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70%,农村人口将大幅度减少。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努力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增强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3.从我市情况看。未来五年,我市正处在经济加速发展的黄金阶段、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和应对挑战的重要阶段。
经济加速发展的黄金阶段。目前,我市正处在跨越人均GDP3000美元关键时期,综合分析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等因素,我们面临着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一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十五”期间,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将在“十一五”期间发挥效益,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一二四三”工作思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英明决策,为“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三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民营经济迅速膨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和谐能力不断提高,为今后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五是市场主体逐渐壮大,经济自主增长和市场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六是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为我市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济南莱芜合并实施方案

济南莱芜合并实施方案

济南莱芜合并实施方案一、背景。

济南市和莱芜市地处山东省中部,自古以来就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两市地理位置相邻,经济互补性强,合并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并目的。

1.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济南市和莱芜市合并后,将形成更大的经济发展区,有利于整合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合并后的济南莱芜将成为山东省的重要城市,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优化资源配置。

合并后的济南莱芜将有更大的土地面积和更丰富的资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合并后的济南莱芜将减少重复建设和管理,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三、合并范围。

1.行政区划调整。

济南市和莱芜市的行政区划将进行调整,形成新的行政区划。

2.机构整合。

合并后的济南莱芜将对各级政府机构进行整合,减少重复机构,提高管理效率。

3.资源整合。

合并后的济南莱芜将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合并步骤。

1.立法程序。

合并实施方案需经过相关法律程序的审议和通过,确保合并合法有效。

2.政策制定。

合并后的济南莱芜将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合并后各方的利益,促进合并顺利实施。

3.组织实施。

合并后的济南莱芜将成立相关工作组织,负责合并实施的具体工作,确保合并顺利进行。

五、合并效果。

1.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合并后的济南莱芜将形成更大的经济发展区,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合并后的济南莱芜将成为山东省的重要城市,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优化资源配置。

合并后的济南莱芜将有更大的土地面积和更丰富的资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合并后的济南莱芜将减少重复建设和管理,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六、合并后的工作。

1.城市规划。

合并后的济南莱芜将进行城市规划,确保城市发展有序。

2022莱芜王中荣村规划

2022莱芜王中荣村规划

2022莱芜王中荣村规划
2022年莱芜区中荣村将坚持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一体谋划,在推动城乡融合上取得更大进步。

以建设省会城市副中心为引领,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统筹协调,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塑优规划空间布局。

统筹推进“多规合一”,编制完善全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启动主城区外街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制定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完成核心区城市设计和社区生活圈专项规划。

坚持内优外拓并重,推动主城区向西连接、向东提质、向北拓展、向南延伸,加快重工生活区、安置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口镇核心居住区、方下片区改造,规划建设高铁新区,推动各街镇精致建设、功能提升,不断完善“一主两副三带多点”空间布局。

彰显城市品质内涵。

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年内高标准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城市更新项目,逐步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涵养人文底蕴,充分展现城市魅力。

完善基础配套,打通鹏泉西大街、伯萧路、甘霖街等市政道路;盘活利用城区零散地块,规划建设一批公园绿地、停车场、体育休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开放城市公厕150座,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个。

提升人居环境,改造提升老旧小区54个、5585户,完成9个续建片区5600套、58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启动13个村居(片区)、6643户的城中村拆迁工作;实施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清零行动,推进青草河、红土沟等水系生态治理,全力打造水网相连、水
系相通、宜居宜游的城市水环境。

强化精细管理,启动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建立三级数字化巡查网络,开展城市风貌整治行动,深化城市家具一体化保洁,提升亮化、美化、净化水平,让城市更具颜值、更显气质。

莱芜拆迁村的计划

莱芜拆迁村的计划

莱芜拆迁村的计划1. 引言莱芜市拆迁村的计划是为了推进城市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本文将介绍莱芜拆迁村的背景、目标和计划内容,以及计划实施的过程和影响。

2. 背景莱芜市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由于城市建设需要,许多旧村庄需要进行拆迁,为新的建设项目让路。

这些旧村庄往往基础设施陈旧,居民生活条件不佳,需要进行整体拆迁和改造。

3. 目标莱芜拆迁村的计划的目标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通过拆迁这些旧村庄,莱芜市可以腾出土地用于新的建设项目,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发展潜力。

另外,拆迁后,还可以统一规划新的住宅区,提供更多的住房资源给居民。

莱芜拆迁村的计划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4.1 拆迁范围根据规划和市政府的决策,计划将拆迁市区内的一些老旧村庄,包括X村、Y 村和Z村等。

拆迁范围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

4.2 补偿政策为了保障被拆迁的居民的合法权益,莱芜市制定了详细的补偿政策。

根据拆迁村庄的不同情况和居民的权益需求,制定了一套公正、合理的补偿标准,包括货币补偿、房屋置换和就业安置等。

4.3 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后,城市将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规划新的住宅区和公共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建设、供水供电系统升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

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莱芜市将成立拆迁专项工作组,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

工作组将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包括土地发展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民政部门等。

同时,莱芜市还将加强与拆迁村庄居民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计划的公正和合理性。

6. 影响莱芜拆迁村的计划将对莱芜市城市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统一规划和建设新的住宅区,提供更多的住房资源,缓解了城市的住房紧张情况。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将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市民的幸福感。

2莱芜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2莱芜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编制程序................................1第三章编制要求................................2第一节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2第二节土地使用规划..........................3第三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5第四节竖向与市政公用工程规划................6第五节城市设计..............................7第六节地块划分与指标控制....................8第四章成果与深度.............................11附录A附表...................................17附录B CAD文件..............................2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一莱芜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化、规范化,依据国家、山东省有关规范和标准,结合莱芜市的实际,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为依据,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对开发建设地区的各类用地进行详细划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用地的综合开发提供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应当由具备相应资格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采用的勘查、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第四条在莱芜市城市规划区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第五条本规定的解释权属于莱芜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七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与旧城改造第八章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第十章城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一章城市市政设施规划第十二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第十四章郊区规划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六章城市远景设想第十七章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第十八章城市规划的实施规定及措施第十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为适应莱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正确引导与控制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在1998 年《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指导莱芜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从区域角度出发,以促进集聚发展为重点,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凸显城市特色,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全国人大(1990)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发[1991]14 号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发[1995]333 号4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 号5 、《山东省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暂行技术规定》鲁建规发[1995]7 号6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 )7 、《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 )8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3 — 2020 年。

其中:近期:2003 — 2010 年远期:2011 — 2020 年远景:2020 年以后•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由以下部分组成。

1 、莱城、钢城城区界限:西起张高庄村西丁字路口,经郭家镇村北、北王家庄村北、大洛庄村东、梁坡水库北500 米,东至205 国道东2500米;往南至辛庄河与盘龙河交叉口,经大官庄西北、东田庄西南、颜庄河岔口,至涝洼村南韩莱路;往南经红岭官庄南、大上峪(新华机械厂东),至磁莱铁路线与新泰莱芜边界线交叉点;往西北经上古墩东南桥头、颜庄西、西港煤矿铁路、鲁能水泥厂南,至轮胎翻新厂东;往西经埠阳村西北、东汶南西,至南刘家庄北;往北经王家岭,至张高庄村西丁字路口。

总面积约375 平方公里。

2 、雪野水库保护区雪野水库保护区从雪野村南,经西抬头村西、革命烈士纪念碑、北白座峪村东、石泉村东北、上游村南、西下游村西、花峪村西、小楼村东,至雪野水库大坝西南,总面积约41.9 平方公里。

3 、杨家横水库、大冶水库、乔店水库等其他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乡镇驻地、独立工矿点等,由莱芜市人民政府具体划定。

第二章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八条发展战略立足现状,参与区域分工合作,按照“一快、一高、一好”的指导思想,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以钢铁、先进机械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系。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建设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把莱芜市建成鲁中地区的经济强市和山水共生的园林城市。

第九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十条发展战略重点第1 款工业发展与结构调整限制能源产业,发展“节水型”工业,提高、延伸钢铁产业,形成以钢铁、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

第2 款城镇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的建设,形成合理、有序的区域城镇发展格局。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利用国家南水北调的契机,加快引水工程建设,尽快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第3 款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金融、商贸流通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并适当发展旅游休闲、信息、科技和教育等第三产业。

第4 款农业与农村经济初步形成以区域专业化、集约化和商品化为特征的农业发展格局,使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相结合,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化和多元化。

第十一条区域发展的空间战略根据莱芜市在山东省的区位特征,规划确定“南北推进,两翼展开,中心强化,全面发展” 的区域发展空间战略。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二条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第1 款市域总人口近期:136 万人远期:150 万人第2 款城镇化水平近期:50%远期:65%第十三条市域城镇建置规划将高庄、张家洼的城镇建成区纳入莱城城区,将艾山、里辛、黄庄的城镇建成区纳入钢城城区,将和庄乡升为建制镇。

规划期末城镇15 个。

第十四条空间网络结构规划形成“双心三点四片”的空间系统、“一主两副”的轴线系统。

1 、双心莱城主中心和钢城副中心。

2 、三点口镇、苗山、雪野3 个城镇作为片区中心的重点镇。

3 、四片南部核心经济区:包括莱芜城市(莱城、钢城)、颜庄、辛庄、方下和牛泉,是整个市域的核心。

西部平原经济区:包括口镇、寨里、羊里、杨庄4 镇,以口镇为本区中心。

北部山地经济区:包括茶业口、雪野、大王庄3 个镇,以雪野作为本区的中心。

东北部山地丘陵经济区:包括苗山、和庄2 个镇,以苗山作为本区的中心。

4 、主轴指钢城- 莱城- 口镇- 雪野轴线。

5 、副轴指博莱高速公路和泰莱高速公路沿线。

第十五条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第十六条城镇职能结构第十七条重点城镇专论第1 款莱芜城市莱城为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先进机械制造业和加工业为主的园林城区,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达到45 万人。

钢城为市域副中心,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区,规划期末城市人口20 万人。

莱城、钢城作为莱芜城市的两个城区,规划期末城市人口合计达65 万人。

第2 款莱芜城市周边城镇颜庄镇:以工矿为主的重点镇,同时作为服务于钢城的生活服务基地,规划期末城镇人口为3~5 万人。

辛庄镇:以生活服务为主的商贸城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0.5~1 万人。

方下镇:莱城远景发展的工业备用地,规划对其规模进行控制,规划期末城镇人口0.5~1 万人。

第3 款口镇市域的商贸型重点镇和西部平原经济区的中心,规划期末城镇人口3~5 万人。

第4 款寨里位于西部平原经济区中部,规划为以商贸为主的重点城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3~5 万人。

第5 款苗山市域交通型重点镇和东北部山地丘陵经济区的中心,规划期末城镇人口1~3 万人。

第6 款雪野旅游型重点镇和北部山地经济区的中心,规划期末城镇人口1~3 万人。

第十八条市域空间可持续发展规划将市域划分为5 种地域类型,并对其提出不同的建设要求。

第1 款城镇密集区包括莱城、钢城及周围地区(颜庄、牛泉、方下、辛庄等城镇)。

是市域的中心,各城镇应相对集中紧凑发展,避免城镇沿交通线蔓延。

第2 款平原农业区包括位于西部平原地带的口镇、寨里、杨庄、羊里等镇。

以高效、集约农业为主,加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商品化和专业化;非农产业和人口应向区内的重点城镇集中。

第3 款山地丘陵农林区包括北部和东北部的茶业口、大王庄、雪野、苗山、和庄等5 个镇。

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绿色植被为主,因地制宜地侧重于发展山地、丘陵经济。

第4 款严格保护区包括大峡谷、雪野、棋山、莲花山、云台山、望夫山、锦阳关、嬴城、青石关、独路等风景区,保护好自然植被、地形和地物,禁止开山、采石和任何破坏环境的建设活动,避免水环境污染。

第5 款生态敏感区包括位于莱城东南的生态走廊、牟汶河沿线和雪野水库、乔店水库、大冶水库、杨家横水库、葫芦山水库等水源保护区。

严禁建设任何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以生态绿化、农田和林地建设为主。

第十九条市域基础设施规划第1 款市域交通设施公路规划以莱芜城市为中心,形成“五射一环两联络线”的公路网格局。

五射:博莱高速公路、莱新高速公路、泰莱高速公路、莱青高速公路(济青南线高速公路莱芜- 青岛段)、济莱高速公路(济青南线高速公路济南- 莱芜段)- 明莱公路(省道242 线)。

一环:为杨庄—寨里-口镇—苗山—辛庄的半环形公路网,联系莱芜城市外围主要乡镇,全线规划为一级公路。

其中杨庄—寨里—口镇路段为泰莱、济莱高速公路联络线,在沿线城镇的外围通过。

两联络线:在环路系统外围的北部地区,规划修建两条联络线,一条为大王庄- 雪野水库- 和庄线;一条为大王庄—雪野—茶业口线。

道路等级为二级。

对省道803 线城区段进行改线,使其经莱城东外环-快速环路联络线-钢城西外环- 永兴路通过。

铁路将辛大线、磁莱线的线路和站场扩容,提高运输能力,并结合货运站建设物流中心。

促成磁莱线新泰站与兖石线平邑站之间的铁路建设,使莱芜通过新(泰)平(邑)线向南直接与兖石线沟通,加强莱芜与日照的联系。

第2 款市域供水设施近期完成乔店、葫芦山、沟里和大冶水库扩容改造工程,兴建杨家横水库闸、和庄至大冶水库调水工程以及汶河、汇河拦蓄工程,建设乔店、杨家横、雪野、大冶和葫芦山水库向城市输水工程。

远期结合国家南水北调和山东省西水东调计划,积极建设引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

加强对市域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控制污水排放,在水源地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避免水质性缺水。

第3 款市域供电设施完善市域电网系统,在钢城东北部新建500kV 莱芜变电站;在南部核心经济区新建方下、韩家庄、魏家洼、莱北、鹏泉、钢城、钢城Ⅱ、寨子8 座220kV 变电站,扩建220kV 长勺变电站和棋山220kV 变电站;将核心区的220kV 变电站和莱芜、莱城电厂联网,形成环绕核心区的220kV 输变线路环网。

远期在市域北部建设220kV 石门变电站,将35kV 枝状供电线路改建成环网。

第4 款市域通信设施规划电话主线普及率为27 部/ 百人,远期为33 部/ 百人。

适应网络智能化、广电数字化的发展要求,对现状通信线路、设施进行改造。

第二十条市域旅游规划第1 款旅游发展定位依托周边旅游区客源市场以及市域生态景观、农业资源,发展以自然观光、生态休闲为主的旅游业。

第2 款旅游分区按照旅游分区—景区两个层次对市域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规划。

形成北部旅游分区、东北部旅游分区和南部旅游分区三大旅游分区。

重点建设大峡谷、雪野、棋山、莲花山、云台山、望夫山、锦阳关、嬴城、青石关、独路等10 大景区。

第3 款旅游组织重点建设两条旅游线:自然景观旅游线和军事题材旅游线。

自然景观旅游线:西起仲临路、明莱路,经莱城,顺韩莱路向东南延伸,形成以大峡谷-雪野-中心城市-棋山旅游区为主要景区的自然景观旅游线。

军事题材旅游线:西南起牛徐路、泰莱路,经莱城,循205国道向东北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