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针灸取穴表
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时辰表
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时辰表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有两种,一为按天干开穴,又称纳干法,或称日干子午流注;一为按地支开穴,又称纳支法,或称时支子午流注。
(一)时支子午流注时支子午流注,也称纳子法,纳支法。
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病症之虚实,配合五行生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
有两种取穴法:一种是按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各配一经,在这个时辰内,该经从起点到终点的任何腧穴都可以选用。
例如,肺经病,每日寅时都可取肺经从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针刺治疗。
此方简便易行。
另一种是根据气血流注到某经的时辰,再结合五俞穴,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
纳子法是依据"日周期",用本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气血流注本经的时间,在每日的十二个地支时辰按时开穴。
开穴的原则: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在气血流经本经的时辰,本经气血最虚,取母穴用补法,可以扶正补虚,使气血通畅。
若本经为实证,则取子穴以泻之。
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大肠,依次为胃、脾、心、小肠、膀胱、肾、胃、心包、三焦、胆,丑时流注肝经,再至肺经,周而复始。
可记歌诀。
见下表。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经脉胆肝肺大肠胃脾时辰子丑寅卯辰巳时间 23-1 1-3 3-5 5-7 7-9 9-11经脉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时辰午未申酉戌亥时间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举例:在气血输注本经的时间,实证取本经所属"五行"之子穴泻之。
如肺热咳嗽的实证,于寅时泻尺泽(水)。
即金生水、水为金之子。
虚证取本经所属"五行"之母穴补之。
如肺虚气喘,于卯时补太渊(土),土生金,土为金之母。
如果补泻时间已过,或不虚不实证,或遇有急症,可取本经本穴或原穴。
见下表。
时支子午流注补泻腧穴表经脉补泻本穴原穴腧穴时辰腧穴时辰肺(金)太渊(土)卯尺泽(水)寅经渠(金)太渊大肠(金)曲池(土)辰二间(水)卯商阳(金)合谷胃(土)解溪(火)巳厉兑(金)辰足三里(土)冲阳脾(土)大都(火)午商丘(金)巳太白(土)太白心(火)少冲(木)未神门(土)午少府(火)神门小肠(火)后溪(木)申小海(土)未阳谷(火)腕骨膀胱(水)至阴(金)酉束骨(木)申通谷(水)京骨肾(水)复溜(金)戌涌泉(木)酉阴谷(水)太溪心包(相火)中冲(木)亥大陵(土)戌劳宫(火)大陵三焦(相火)中渚(木)子天井(土)亥支沟(火)阳池胆(木)侠溪(水)丑阳辅(火)子临泣(木)丘墟肝(木)曲泉(水)寅行间(火)丑大敦(木)太冲在纳子法中,还有一种按时循经取穴,以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属一经,即寅属肺,卯属大肠,辰属胃,巳属脾,午属心,未属小肠,申属膀胱,酉属肾,戌属心包,亥属三焦,子属胆,丑属肝。
子午流注纳子法的6种开穴法
⼦午流注纳⼦法的6种开⽳法⼦午流注“纳⼦法”是⽤时⽀顺序来表⽰⽓⾎流注的时间规律,以对应相关的脏腑经脉腧⽳进⾏针灸的⼀种⽅法。
⼀般书中介绍以“补母泄⼦法”为多,开⽳⽐较机械,不能灵活地、辨证地运⽤于临床,致使“纳⼦法”的推⼴和应⽤受到限制。
今将笔者临床应⽤“纳⼦法”的六种开⽳变化⽅法,通过病例介绍于后。
⼀、本经补母泻⼦法张某,男,49岁,1983年6⽉17⽇诊。
患者头痛、⽛龈肿痛五⽇。
五⽇前,左侧⽛痛、头痛,继则⽛龈肿胀,⾃服四环素、去痛⽚三天未效。
刻诊:⽛龈肿胀,⼝臭过重,⾆红、苔黄厚,脉实微数。
询知发病前数⽇,经常⼝⼲,喜饮凉⽔,⼤便2~3 ⽇⼀⾏,尿黄,胸闷不舒,夜多恶梦,纳可。
此属阳明实⽕上炎,拟⽅泻⽕清热。
取合⾕、内庭、⼆间、下关、颊车、迎⾹连针⼆天,针时痛减,移时⼜发。
第三⽇加委中迎刺,疼痛好转,⽛龈肿胀略减,但夜间仍痛。
第四⽇,患者于上午8时许来诊,先点刺厉兑、⼆间各出⾎⼗余滴,再迎刺委中、内庭、颊车,留针10分钟,疼痛⼤减,留针⾄20分钟痛⽌出针。
此后未见再发。
按:本例诸症显属阳明实⽕上炎,法当泻⽕清热。
每次均以阳明经⽳为主。
但前三次效⽽不著,皆因泻之不⾜,刺不逢时。
后改在⾠时(编者:胃经值⽇)以放⾎之法,⼤泻⼿⾜阳明之⼦⽳厉兑、⼆间,迎⽽夺之则痛⽌肿退⽽愈。
⼆、它经补母泻⼦法朱某,男,21岁,1986年6⽉11⽇诊。
患者头痛,恶寒发热,咳嗽七天。
他医先后取少商、曲池、尺泽、丰隆等⽳,连针四天未愈。
刻诊:咳吐黄痰,痰出不爽,头痛,咽红⼝⼲,咳时胸痛,夜寐不实,纳减,体温38.4℃,⾆红、苔黄腻,脉滑数。
此乃风寒化热,痰热蕴肺,拟⽅清热化痰。
治法:下午6点40分为⾣(编者:肾经值⽇,肺⾦之⼦)时,取太溪(编者:值⽇经原⽳,⼦经原⽳)、尺泽(编者:本经⼦⽳)(点刺出⾎)、膻中。
在留针20分钟中患者感喉咙有清凉感,胸痛⼤减,咯痰易出。
次晨热退,咳减,纳增。
苔脉渐趋正常,诸症皆轻。
仅针⼀次,第三⽇即告痊愈。
子午流注针法诊疗规范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子午流注针法技术操作规范一、定义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
子午,即时间变化。
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系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五输穴为主,把经脉穴位与阴阳五行、日时干支结合在一起,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来推算人体气血的开阂和所相应的经脉穴位,把握时间按时开穴,随其气血开阖而施刺灸。
对一些疑难性、慢性顽症,往往效如桴鼓。
它具有施针安全、应用范围广,适用病种多,疗程短、效果显著等优点,不失为临床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三、操作流程1、基本组成1 五枢穴配合阴阳五行。
2 天干地支:1天干配合六十环周 2干支分阴阳 3天干合化五行。
3 天干配脏腑。
4 地支配脏腑。
2、临床运用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有两种,一为按天干开穴,又称纳干法,或称日干子午流注;一为按地支开穴,又称纳支法,或称时支子午流注。
时支子午流注,也称纳子法,纳支法。
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病症之虚实,配合五行生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
有两种取穴法:一种是按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各配一经,在这个时辰内,该经从起点到终点的任何腧穴都可以选用。
例如,肺经病,每日寅时都可取肺经从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针刺治疗。
此方简便易行。
另一种是根据气血流注到某经的时辰,再结合五俞穴,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
纳子法是依据"日周期",用本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气血流注本经的时间,在每日的十二个地支时辰按时开穴。
开穴的原则: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在气血流经本经的时辰,本经气血最虚,取母穴用补法,可以扶正补虚,使气血通畅。
若本经为实证,则取子穴以泻之。
子午流注开穴图
子午流注开穴图内关公孙胃心胸,外关临泣耳目求,列照能治肺膈喉,后溪申脉肩背留。
补母泻子歌诀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母,脾在商丘大都边,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巳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阳干宜纳阳之腑,脏配阴干理自当。
十二经纳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井荥俞(yu)原经合歌诀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联;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天干地支纳阴阳五行歌诀东方甲乙寅卯木,南方丙丁巳午火;西方庚辛申酉金,北方壬癸亥子水;辰戌丑未旺四季,戊己中央皆属土。
子午流注纳甲较适宜新发疾病,如逢时取穴曲池泻外感发热;子午流注纳子法较适宜慢性病定时开穴,如心脏病所致的心悸,均可在午时针神门;灵龟八法较适于各类痛证。
甲子日...子:内阳辅#丑:公行间寅:临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列支沟#巳:外商丘午:后阳溪#未:照尺泽申:外委中#酉:申中冲戌:临窍阴亥:照中封#乙丑日...子:照前谷寅:申陷谷丘墟卯:临间使# 辰:照阳溪巳:公经渠# 午:临委中未:照太溪申:照液门酉:外大敦戌:申阳谷# 亥:照少府丙寅日...子:照足三里# 丑:照太白太冲寅:外天井# 卯:申经渠辰:内昆仑# 巳:公阴谷午:公临泣# 未:临劳宫申:照少泽酉:列灵道# 戌:后内庭亥:申阴陵泉#丁卯日...子:外三间腕骨丑:申曲泽# 寅:照昆仑辰:公阳陵泉巳:临太冲#午:照中渚未:公少冲申:临解溪#酉:申大都戌:照曲池#亥:外太渊神门戊辰日...子:照关冲#丑:外复溜寅:公侠溪#卯:临曲泉辰:照后溪#巳:列大陵午:临厉兑未:后商丘#申:照二间酉:外尺泽#戌:申束骨冲阳亥:内涌泉#己巳日...子:照阳辅#丑:外行间#寅:申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 辰:外支沟巳:公隐白午:临阳溪# 未:照鱼际申:公委中# 酉:临太溪太白戌:申窍阴# 亥:照中封庚午日...子:照前谷# 丑:外少海寅:申陷谷丘墟# 卯:临间使辰:照商阳巳:列经渠# 午:临通谷未:照太溪# 申:照临泣合谷酉:外大敦# 戌:申阳谷亥:内少府#辛未日...子:申足三里丑:临太白太冲# 寅:照天井卯:公少商辰:临昆仑# 巳:照然谷午:照临泣#未:外太冲太渊申:申少泽#酉:照灵道戌:外内庭#亥:公阴陵泉壬申日...子:后三间腕骨# 丑:照曲泽寅:外至阴卯:申然谷#辰:临侠溪巳:照太冲#午:公后溪京骨阳池未:临少冲#申:照解溪酉:照大都#戌:外曲池亥:申太渊神门#癸酉日...子:申关冲丑:照复溜#寅:照侠溪#卯:公曲泉#辰:临后溪#巳:照大陵#午:公厉兑#未:外商丘#申:申二间#酉:照尺泽#戌:外束骨冲阳# 亥:申涌泉甲戌日...子:照阳辅#丑:列行间寅:后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外支沟#巳:公商丘午:申阳溪#未:内尺泽申:公委中#酉:临中冲戌:后窍阴亥:照中封#乙亥日...子:照前谷丑:公少海#寅:临陷谷丘墟卯:申间使#辰:照阳溪巳:外经渠#午:申委中未:照太溪申:照液门酉:公大敦戌:临阳谷# 亥:照少府丙子日...子:申足三里# 丑:临太白太冲寅:照天井# 卯:列经渠辰:后昆仑# 巳:照阴谷午:照临泣# 未:外劳宫申:申少泽酉:内灵道# 戌:公内庭亥:列阴陵泉#丁丑日...子:照三间腕骨丑:外曲泽# 寅:申昆仑卯:照然谷# 辰:照阳陵泉巳:公太冲# 午:临中渚未:照少冲申:公解溪# 酉:外大都戌:申曲池# 亥:照太渊神门戊寅日...子:外关冲#丑:申复溜寅:临侠溪#卯:照曲泉辰:列后溪#巳:后大陵午:照厉兑未:照商丘#申:外二间酉:申尺泽#戌:内束骨冲阳亥:公涌泉#己卯日...子:公阳辅#丑:临行间#寅:照小海卯:公神门太溪大陵# 辰:临支沟巳:申隐白午:照阳溪#未:外鱼际申:申委中#酉:照太溪太白戌:照窍阴#亥:公中封庚辰日...子:内前谷# 丑:公少海寅:临陷谷丘墟# 卯:后间使辰:照商阳巳:外经渠# 午:后通谷未:照太溪# 申:内临泣合谷酉:公大敦# 戌:临阳谷亥:照少府#辛巳日...子:临足三里丑:申太白太冲# 寅:照天井卯:外少商辰:申昆仑# 巳:照然谷午:照临泣# 未:公太冲太渊申:临少泽# 酉:照灵道戌:公内庭# 亥:外阴陵泉壬午日...子:照三间腕骨# 丑:外曲泽寅:申至阴卯:内然谷#辰:照侠溪巳:列太冲#午:临后溪京骨阳池未:照少冲#申:列解溪酉:外大都#戌:申曲池亥:内太渊神门#癸未日...子:照关冲丑:公复溜#寅:外侠溪#卯:申曲泉#辰:照后溪#巳:外大陵#午:申厉兑#未:临商丘#申:照二间#酉:公尺泽#戌:临束骨冲阳# 亥:照涌泉甲申日...子:申阳辅#丑:内行间寅:公小海#卯:临神门太溪大陵辰:照支沟# 巳:照商丘午:列阳溪# 未:后尺泽申:照委中# 酉:外中冲戌:公窍阴亥:临中封#乙酉日...子:临前谷丑:照少海# 寅:公陷谷丘墟卯:外间使# 辰:申阳溪巳:照经渠# 午:外委中未:申太溪申:临液门酉:照大敦戌:公阳谷# 亥:临少府丙戌日...子:临足三里# 丑:后太白太冲寅:照天井# 卯:外经渠辰:申昆仑# 巳:内阴谷午:内临泣# 未:公劳宫申:临少泽酉:照灵道# 戌:列内庭亥:外阴陵泉#丁亥日...子:照三间腕骨丑:公曲泽# 寅:临昆仑卯:照然谷# 辰:照阳陵泉巳:外太冲# 午:申中渚未:照少冲申:外解溪# 酉:公大都戌:临曲池# 亥:照太渊神门戊子日...子:照关冲# 丑:列复溜寅:外侠溪# 卯:申曲泉辰:内后溪# 巳:公大陵午:申厉兑未:临商丘#酉:列尺泽#戌:后束骨冲阳亥:照涌泉#己丑日...子:照阳辅#丑:公行间#寅:临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 辰:公支沟巳:外隐白午:申阳溪#未:照鱼际申:外委中#酉:申太溪太白戌:临窍阴#亥:照中封庚寅日...子:公前谷#丑:临少海寅:照陷谷丘墟# 卯:照间使辰:外商阳巳:申经渠#午:照通谷未:外太溪#申:公临泣合谷酉:临大敦#亥:列少府#辛卯日...子:照足三里丑:照太白太冲# 寅:公天井卯:临少商辰:照昆仑#巳:公然谷午:外临泣#未:申太冲太渊申:照少泽#酉:外灵道戌:申内庭#亥:临阴陵泉壬辰日...子:内三间腕骨# 丑:公曲泽寅:临至阴卯:照然谷#辰:照侠溪巳:外太冲#午:后后溪京骨阳池未:照少冲#申:外解溪酉:公大都#戌:临曲池亥:照太渊神门#癸巳日...子:照关冲丑:外复溜#寅:公侠溪#卯:临曲泉#辰:照后溪#巳:公大陵#午:临厉兑#未:申商丘#申:照二间#酉:外尺泽#戌:申束骨冲阳# 亥:照涌泉甲午日...子:内阳辅#丑:公行间寅:临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列支沟#巳:外商丘午:后阳溪#未:照尺泽申:外委中#酉:申中冲戌:临窍阴亥:照中封#乙未日...子:照前谷丑:外少海# 寅:申陷谷丘墟卯:临间使# 辰:照阳溪巳:公经渠# 午:临委中未:照太溪申:照液门酉:外大敦戌:申阳谷# 亥:照少府丙申日...子:外足三里# 丑:公太白太冲寅:临天井# 卯:照经渠辰:列昆仑# 巳:后阴谷午:后临泣# 未:照劳宫申:外少泽酉:申灵道# 戌:内内庭亥:照阴陵泉#丁酉日...子:临三间腕骨丑:照曲泽#寅:公昆仑卯:临然谷#辰:申阳陵泉巳:照太冲#午:外中渚未:申少冲申:照解溪#酉:照大都戌:公曲池#亥:临太渊神门戊戌日...子:照关冲#丑:外复溜寅:公侠溪#卯:临曲泉辰:照后溪#巳:列大陵午:临厉兑未:后商丘#申:照二间酉:外尺泽#戌:申束骨冲阳亥:内涌泉#己亥日...子:照阳辅#丑:外行间#寅:申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外支沟巳:公隐白午:临阳溪# 未:照鱼际申:公委中# 酉:临太溪太白戌:申窍阴# 亥:照中封庚子日...子:照前谷# 丑:外少海寅:申陷谷丘墟# 卯:临间使辰:照商阳巳:列经渠# 午:临通谷未:照太溪# 申:照临泣合谷酉:外大敦# 戌:申阳谷亥:内少府#辛丑日...子:申足三里丑:临太白太冲# 寅:照天井卯:公少商辰:临昆仑# 巳:照然谷午:照临泣#未:外太冲太渊申:申少泽#酉:照灵道戌:外内庭#亥:公阴陵泉壬寅日...子:公三间腕骨# 丑:临曲泽寅:照至阴卯:列然谷#辰:外侠溪巳:申太冲#午:照后溪京骨阳池未:外少冲#申:申解溪酉:临大都#戌:照曲池亥:列太渊神门#癸卯日...子:公关冲丑:临复溜#寅:申侠溪#卯:照曲泉#辰:外后溪#巳:申大陵#午:照厉兑#未:照商丘#申:公二间#酉:临尺泽#戌:照束骨冲阳# 亥:公涌泉甲辰日...子:照阳辅#丑:列行间寅:后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外支沟#巳:公商丘午:申阳溪#未:内尺泽申:公委中#酉:临中冲戌:后窍阴亥:照中封#乙巳日...子:照前谷丑:公少海#寅:临陷谷丘墟卯:申间使#辰:照阳溪巳:外经渠#午:申委中未:照太溪申:照液门酉:公大敦戌:临阳谷# 亥:照少府丙午日...子:申足三里# 丑:临太白太冲寅:照天井# 卯:列经渠辰:后昆仑# 巳:照阴谷午:照临泣# 未:外劳宫申:申少泽酉:内灵道# 戌:公内庭亥:列阴陵泉#丁未日...子:照三间腕骨丑:外曲泽# 寅:申昆仑卯:照然谷# 辰:照阳陵泉巳:公太冲# 午:临中渚未:照少冲申:公解溪# 酉:外大都戌:申曲池# 亥:照太渊神门戊申日...子:临关冲#丑:照复溜寅:照侠溪#卯:外曲泉辰:申后溪#巳:内大陵午:外厉兑未:公商丘#申:临二间酉:照尺泽#戌:列束骨冲阳亥:后涌泉#己酉日...子:申阳辅#丑:照行间#寅:外小海卯:申神门太溪大陵# 辰:照支沟巳:照隐白午:公阳溪#未:临鱼际申:照委中#酉:公太溪太白戌:外窍阴#亥:申中封庚戌日...子:内前谷# 丑:公少海寅:临陷谷丘墟# 卯:后间使辰:照商阳巳:外经渠# 午:后通谷未:照太溪# 申:内临泣合谷酉:公大敦# 戌:临阳谷亥:照少府#辛亥日...子:临足三里丑:申太白太冲# 寅:照天井卯:外少商辰:申昆仑# 巳:照然谷午:照临泣# 未:公太冲太渊申:临少泽# 酉:照灵道戌:公内庭# 亥:外阴陵泉壬子日...子:照三间腕骨# 丑:外曲泽寅:申至阴卯:内然谷#辰:照侠溪巳:列太冲#午:临后溪京骨阳池未:照少冲#申:列解溪酉:外大都#戌:申曲池亥:内太渊神门#癸丑日...子:照关冲丑:公复溜#寅:外侠溪#卯:申曲泉#辰:照后溪#巳:外大陵#午:申厉兑#未:临商丘#申:照二间#酉:公尺泽#戌:临束骨冲阳# 亥:照涌泉甲寅日...子:列阳辅#丑:后行间寅:照小海#卯:外神门太溪大陵辰:申支沟# 巳:临商丘午:内阳溪# 未:公尺泽申:临委中# 酉:照中冲戌:照窍阴亥:外中封#乙卯日...子:外前谷丑:申少海# 寅:照陷谷丘墟卯:照间使# 辰:公阳溪巳:临经渠# 午:照委中未:公太溪申:外液门酉:申大敦戌:照阳谷# 亥:外少府丙辰日...子:临足三里# 丑:后太白太冲寅:照天井# 卯:外经渠辰:申昆仑# 巳:内阴谷午:内临泣# 未:公劳宫申:临少泽酉:照灵道# 戌:列内庭亥:外阴陵泉#丁巳日...子:照三间腕骨丑:公曲泽# 寅:临昆仑卯:照然谷# 辰:照阳陵泉巳:外太冲# 午:申中渚未:照少冲申:外解溪# 酉:公大都戌:临曲池# 亥:照太渊神门戊午日...子:照关冲# 丑:列复溜寅:外侠溪# 卯:申曲泉辰:列后溪# 巳:公大陵午:申厉兑未:临商丘#申:照二间酉:列尺泽#戌:后束骨冲阳亥:照涌泉#己未日...子:照阳辅#丑:公行间#寅:临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 辰:公支沟巳:外隐白午:申阳溪#未:照鱼际申:外委中#酉:申太溪太白戌:临窍阴#亥:照中封庚申日...子:后前谷#丑:照少海寅:外陷谷丘墟# 卯:公间使辰:临商阳巳:照经渠#午:公通谷未:临太溪#申:后临泣合谷酉:照大敦#戌:外阳谷亥:申少府#辛酉日...子:公足三里丑:外太白太冲# 寅:申天井卯:照少商辰:外昆仑#巳:申然谷午:临临泣#未:照太冲太渊申:公少泽#酉:临灵道戌:照内庭#亥:照阴陵泉壬戌日...子:内三间腕骨# 丑:公曲泽寅:临至阴卯:照然谷#辰:照侠溪巳:外太冲#午:后后溪京骨阳池未:照少冲#申:外解溪酉:公大都#戌:临曲池亥:照太渊神门#癸亥日...子:照关冲丑:外复溜# 寅:公侠溪# 卯:临曲泉# 辰:照后溪# 巳:公大陵# 午:临厉兑# 未:申商丘# 申:照二间# 酉:外尺泽# 戌:申束骨冲阳# 亥:照涌泉(完)。
子午流注针灸取穴表
时
日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23~01
01~03
03~05
05~07
07~09
0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12经脉
胆经
肝经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
属性
甲木
乙木
07~09
0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23~01
母穴
侠溪
曲泉
太渊
曲池
解溪
大都
少冲
后溪
至阴
复溜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时间
23~01
01~03
03~05
05~07
07~09
09~11
11~13
13~15
15~17
17~19
辛金
庚金
戊土
己土
丁火
丙火
壬水
癸水
丁火
丙火
流注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脏腑
经脉
证候
头痛
子午流注取穴法
子午流注取穴法子午流注取穴法主要包括“纳甲法”、“纳子法”和“纳络法”三种。
纳甲法纳甲法是根据日天干开穴,天干起于甲,故称纳甲法。
其原则如《针灸大成》云:“按日起时,循经寻穴,时上有穴,穴上有时。
”这个原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根据时辰开穴,二要循经开穴。
(一)按时推算根据时干支的顺序推算取穴,它的规律是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这个规律是指开井穴而言的。
与此同时:天干属阳主进,故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属阴主退,故由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子→亥。
开井穴的时辰和天干与值日天干一致,故甲戌→足窍阴,乙酉→大敦,丙申→少泽,丁未→少冲,戊午→厉兑,己巳→隐白,庚辰→商阳,辛卯→少商,壬寅→至阴,癸亥(癸丑)→涌泉,即阳始丁亥行于丑。
(二)循经开穴循经开穴是根据时干配以脏腑阴阳并按照“井、荥、输、经、合”五行相生的顺序来开穴,即每日在开井穴之后,按照阳时开阳经,阴时开阴经的规律和五输五行相生的顺序开穴。
归纳起来的要点有“经生经,穴生穴”、“返本还原”、“日干重见”、“气纳三焦”、“他生我”、“我生他”、“血归包络”。
下以胆经为例解释。
经生经,穴生穴——每一天开取井穴后,欲得知以后各个时辰应开的穴,即按“经生经,穴生穴”的原则,如胆经开穴如下。
甲→丙→戊→庚→壬(阳干)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经生经)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金→水→木→火→土(五行,阳井金)足窍阴→前谷→陷谷→阳溪→委中(穴生穴)返本还原:子午流注规定,每当开输穴(第三个穴位)的时候要同时开值日经的“原穴”。
例如胆经值日,开陷谷(输穴)的同时要开胆经原穴丘墟。
同样,肝经值日,开太白(输穴)的同时开肝经原穴太冲,这就称为返本还原。
重见及重见穴——天干重逢就是重见。
甲日胆经值日,从甲戌时足窍阴起,接着丙子、戊寅、庚辰、壬午,最后是甲申时,两“甲”相逢,称为“重见”,在重见时所开的穴位称为重见穴。
子午流注(针法)详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子午流注开穴法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
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十六穴,又称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
子午,即时间变化。
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按时辰的地支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每天轮遍十二经脉,是一种按时取穴法。
又称子午流注纳支法。
其具体方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气流注时辰,取该经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②子母补泻取穴法,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病经的时辰,取病经的子穴进行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气血流过病经的时辰,取病经母穴进行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辰已过,取病经的本穴或原穴进行针灸。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目时辰与经脉对应关系图枣寅肺、卯大肠的,时天干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且以一个时辰为取穴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十六穴的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干法。
具体方法是:①取穴原则。
阳日(日天干属阳),阳时(日天干属阳)取阳经穴;阴日(日天干属阴),阴时(日天干属阴)取阴经穴。
②合日互用。
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日,在合日间可以互相应用相应时辰的开穴。
为提高自己的针灸水平,我曾数次赴北京学习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古典高级针刺手法,行针时,结合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融入运气学说和纳甲纳子法,可提高临床疗效。
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感到子午流注针法有其局限性,如针法只能按时开穴,选择气血旺盛的经脉或穴位来针刺,而不能调动整个人体的气血去推动疏通病变部位的经脉。
通过阅读调气、导引、丹道诸书,我认为针法与道家丹功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修炼和手法操作,可使针法与练功相得益彰,练功可以提高针刺水平,针法可以打通周天。
中国中医子午流注图
中国中医子午流注图中国中医子午流注图中国中医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
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
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
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
子时(23点至l点),胆经最旺。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
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
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子午流注针法1
足阳明胃经
厉兑 在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 在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在足背, 第二 、 第三趾间 , 在足背 , 第二、 第三趾间, 趾蹼缘后方赤白肉 内庭 际处。 际处。 在足背,当第二、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在足背,当第二、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陷谷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冲阳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足背动脉搏动处。 足背动脉搏动处。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解溪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 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在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穴下 3 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 , 当犊鼻穴下3 寸 , 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中指) 一横指(中指)。
足厥阴肝经
大敦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 在足背侧, 当第 1 趾间 , 行间 在足背侧 , 当第1 、 2 趾间,趾蹼缘的 后方赤白肉际处。 后方赤白肉际处。 在足背侧, 当第1 太冲 在足背侧 , 当第 1 、 2 跖骨结合部前凹 陷处。 陷处。 在足背侧, 当足内踝前 , 中封 在足背侧 , 当足内踝前, 商丘与解溪 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内侧凹陷处。 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内侧凹陷处。 在膝内侧, 屈膝 , 曲泉 在膝内侧 , 屈膝, 膝关节内侧横纹头 上方凹陷处。 上方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 在足背外侧,当第四、五趾间, 侠溪 在足背外侧,当第四、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 白肉际处。 白肉际处。 在足背外侧,当足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 足临泣 在足背外侧,当足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 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丘墟 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 在足外踝的前下方, 处。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 腓骨前缘稍前方。 阳辅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
⼦午流注按时开⽳法详解⼦午流注按时开⽳法详解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和原⽳进⾏针灸治疗的⽅法。
常⽤的有纳甲法和纳⼦法两种,此外,还有养⼦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六⽳,⼜称⼀⽇取六⼗六⽳法。
⼗⼆经脉⽓⾎运⾏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有相应盛衰变化。
⼦午,即时间变化。
流注,即⼗⼆经脉⽓⾎运⾏的过程,以及在⼗⼆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上所呈现的⽓⾎盛衰情况,由于年、⽉、⽇、时等时间的变化⽽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进⾏治疗,即为⼦午流注针法。
⼦午流注纳⼦法是按时⾠的地⽀属性来选取⼗⼆经脉五腧⽳和原⽳,每天轮遍⼗⼆经脉,是⼀种按时取⽳法。
⼜称⼦午流注纳⽀法。
其具体⽅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流注时⾠,取该经适当的⽳位进⾏针灸治疗。
②⼦母补泻取⽳法,实证时,在⽓⾎流注⾄病经的时⾠,取病经的⼦⽳进⾏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流过病经的时⾠,取病经母⽳进⾏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已过,取病经的本⽳或原⽳进⾏针灸。
⼦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时⾠与经脉对应关系图枣寅肺、卯⼤肠的,时天⼲属性,来选取⼗⼆经脉五腧⽳和原⽳,且以⼀个时⾠为取⽳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六⽳的按时取⽳法,⼜称⼦午流注纳⼲法。
具体⽅法是:①取⽳原则。
阳⽇(⽇天⼲属阳),阳时(⽇天⼲属阳)取阳经⽳;阴⽇(⽇天⼲属阴),阴时(⽇天⼲属阴)取阴经⽳。
②合⽇互⽤。
甲与⼰、⼄与庚、丙与⾟、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在合⽇间可以互相应⽤相应时⾠的开⽳。
为提⾼⾃⼰的针灸⽔平,我曾数次赴北京学习⼦午,流注针法。
⼦午流注针法是⼀种古典⾼级针刺⼿法,⾏针时,结合⼈体,⼗⼆经脉⽓⾎流注规律,融⼊运⽓学说和纳甲纳⼦法,可提⾼临床疗效。
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感到⼦午流注针法有其局限性,如针法只能按时开⽳,选择⽓⾎旺盛的经脉或⽳位来针刺,⽽不能调动整个⼈体的⽓⾎去推动疏通病变部位的经脉。
通过阅读调⽓、导引、丹道诸书,我认为针法与道家丹功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修炼和⼿法操作,可使针法与练功相得益彰,练功可以提⾼针刺⽔平,针法可以打通周天。
准确的子午流注时间表与歌决十二经络走向,交接,流注,交会
准确的⼦午流注时间表与歌决⼗⼆经络⾛向,交接,流注,交会准确的⼦午流注时间表准确的⼦午流注时间歌决⼦胆丑肝寅时肺,卯时⼤肠⾠时胃巳脾午⼼未⼩肠,申时膀胱⾣时肾戌时包络亥三焦,脏腑最旺时⾠定。
⼈是⼤⾃然的组成部分,⼈的⽣活习惯应该符合⾃然规律。
把⼈的脏腑在12个时⾠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扣,⼗分有序:⼦时(23点⾄1点)胆经最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3点)肝经最旺,肝⾎推陈出新。
寅时(3点⾄5点)肺经最,将肝贮藏的新鲜⾎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天的到来。
卯时(5点—7点)⼤肠经最旺,此时起床利于排泄。
⾠时(7点⾄9点)胃经最旺,此时吃早饭,有利消化。
巳时(9点⾄11点)脾经最旺,有利于吸收早饭的营养,⽣⾎。
午时(11点⾄13点)⼼经最旺,有利于周⾝⾎液循环,⼼⽕⽣胃⼟,有利于消化午饭。
未时(13点⾄15点)⼩肠经最旺,有利于吸收午饭营养。
申时(15点⾄17点)膀胱经最旺,有利于泻掉⼩肠下注的⽔液及周⾝的“⽕⽓”。
⾣时(17点⾄19点)肾经最旺,有利于贮藏⼀⽇的脏腑精华。
戌时(19点⾄21点)⼼包经最旺,清理⼼脏周围的病邪,以利⼈进⼊睡眠。
亥时(21点⾄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应进⼊睡眠,修养百脉⽣息。
从亥时初(21点)开始到寅时末(5点)结束,是⼈体细胞休养⽣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阴主静,是⼈睡眠的良⾠,此时休息才能有良好的⾝体和精神状态。
这与睡觉多的婴⼉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婴⼉发育不良是⼀个道理。
⼈在宇宙中只是⼀粒微尘,要顺应天时、顺应⾃然,若逆天,⼈就容易过早衰⽼,容易⽣病!由此可见⼦午流注对⼈的重要性。
⼗⼆时⾠和⼈体经络⾛向⽰意图其歌诀:寅时⽓⾎注于肺,卯时⼤肠⾠时胃,巳脾午⼼未⼩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戌时包络亥三焦,⼦胆丑肝各定位。
⼗⼆经脉表⾥属络关系:⼗⼆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脏配⼀腑,⼀阴配⼀阴,形成了脏腑阴阳表⾥属络关系。
子午流注针法诊疗规范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子午流注针法技术操作规范一、定义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
子午,即时间变化。
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系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五输穴为主,把经脉穴位与阴阳五行、日时干支结合在一起,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来推算人体气血的开阂和所相应的经脉穴位,把握时间按时开穴,随其气血开阖而施刺灸。
对一些疑难性、慢性顽症,往往效如桴鼓。
它具有施针安全、应用范围广,适用病种多,疗程短、效果显著等优点,不失为临床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三、操作流程1、基本组成1 五枢穴配合阴阳五行。
2 天干地支:1天干配合六十环周 2干支分阴阳 3天干合化五行。
3 天干配脏腑。
4 地支配脏腑。
2、临床运用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有两种,一为按天干开穴,又称纳干法,或称日干子午流注;一为按地支开穴,又称纳支法,或称时支子午流注。
时支子午流注,也称纳子法,纳支法。
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病症之虚实,配合五行生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
有两种取穴法:一种是按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各配一经,在这个时辰内,该经从起点到终点的任何腧穴都可以选用。
例如,肺经病,每日寅时都可取肺经从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针刺治疗。
此方简便易行。
另一种是根据气血流注到某经的时辰,再结合五俞穴,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
纳子法是依据"日周期",用本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气血流注本经的时间,在每日的十二个地支时辰按时开穴。
开穴的原则: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在气血流经本经的时辰,本经气血最虚,取母穴用补法,可以扶正补虚,使气血通畅。
若本经为实证,则取子穴以泻之。
《子午流注针经》
《子午流注针经》针经井荥歌诀足少阳胆之经阳干注腑阴干注脏甲日甲与己合胆引气行图(图缺)木原在寅甲日甲戌时胆为井(金)。
丙子时小肠为荥(水)。
戊寅时胃为俞(木)。
迸过本原丘墟穴。
木原在寅。
庚辰时大肠为经(火)。
壬午时膀胱为合(土)。
甲申时气纳三焦。
谓诸甲合还原化本。
【胆】窍阴为井胆中行,胁痛烦热又头痛,喉痹舌干并臂痛,一针难步却须行。
【小肠】前谷为荥属小肠,喉痹颔肿嗌咽干,颈项臂痛汗不出,目生翳膜并除痊。
【胃】陷谷胃俞节后边,腹痛肠鸣疟缠,面目浮肿汗不出,三分针入得复痊。
【胆(原)】丘墟为胆是为原,胸胁满痛疟安缠,腋肿髀枢腿酸痛,目生翳膜并除痊。
【大肠】阳溪为经表腕边,颠狂喜笑鬼神言,心烦目赤头风痛,热病心惊针下痊。
【膀胱】委中合穴纹中,腰脊沉沉溺失频,髀枢痛及膝难屈,取其经血使能平。
足厥阴肝之经乙日乙与庚合肝引血行图(图缺)乙日乙酉时肝为井(木)。
丁亥时心为荥(火)。
己丑时脾为俞(土)。
辛卯时肺为经(金)。
癸巳时肾为合(水)。
乙未血纳包络。
【肝】大敦为井注肝家,心疼腹胀阴汗多,中热尸厥如死状,血崩脐痛用针加。
【心】少府心荥木节中,少气悲忧虚在心,心痛狂颠实谵语,寒热胸中便下针。
【脾】太白脾俞骨下分,身热腹胀血便脓,吐逆霍乱胸中痛,下针一刺得安宁。
【肺】经渠肺经热在胸,掌后寸口脉陷中,热病喘疼心吐逆,禁灸神针有大功。
【肾】阴谷肾合膝后分,脚痛难移好用针,小腹急痛并漏下,小便黄赤建时寻。
手太阳小肠之经丙日丙与辛合小肠引气行火原在子火入水乡丙日丙申时小肠为井(金)。
戊戌时胃为荥(水)。
庚子时大肠为俞(木)。
并过本原腕骨穴。
故火原在子。
壬寅时膀胱为经(火)。
甲辰时胆为合土。
丙午时气纳三焦。
图(图缺)【小肠】少泽元本手太阳,井注喉痹舌生疮,臂痛咳嗽连项急,目生翳膜一针康。
【胃】内庭胃荥本陷中,四肢厥逆满腹疼,口渴牙痛根据穴用,使下神针便去根。
【大肠】三间为俞本节后,喉痹咽哽齿龋痛,胸满肠鸣洞泄频,唇焦气喘针时定。
中医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法,十二经络对应疾病治疗!
中医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法,十二经络对应疾病治疗!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既每日的十二时辰对应人体的十二条经脉。
在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
每个时辰所对应的经络表23:00-1:00 子时胆经1:00- 3:00 丑时肝经3:00-5:00 寅时肺经5:00-7:00 卯时大肠经7:00-9:00 辰时胃经9:00-11:00 巳时脾经11:00-13:00 午时心经13:00-15:00 未时小肠经15:00-17:00 申时膀胱经17:00-19:00 酉时肾经19:00-21:00 戌时心包经21:00-23:00 亥时三焦经诀窍:如果你在哪一经对应的时间里发病,那就是哪一经不通,病根就在哪一根上,按摩这条经就好了。
比如:你在肝经(1~3点)咳嗽,就说明肝经不通或肝有火,即中医所说的木(肝)刑金(肺)。
《黄帝内经》咳论篇第三十八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下面贴上十二时辰所对应的人体经络表,方便大家了解和掌握十二条经络,经络上的穴位,十二条经络能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1足少阳胆经(23~1点)“肝胆相照”是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也透露出肝、胆同一体的深厚关系,而胆其实更居于辅助肝机能的重要地位。
胆经是由头部绕往身体侧面,并达到脚尖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
足少阳胆经身体穴位图子时(23点~1点)胆经旺。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
」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
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2足阙阴肝经(1~3点)“肝主养血,肝主藏血,肝主宗筋”传统中医里肝的三个功能。
足阙阴肝经身体穴位图丑时(1点~3点)肝经旺。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
子午流注针法
附表8乙肝主血日 时辰 时间 经脉 五输 穴名 五行 乙酉 17~19 肝 井 大敦 木 丁亥 21~23 心 荥 少府 火 己丑 1~3 脾 输 太白 土 辛卯 5~7 肺 经 经渠 金 癸巳 9~11 肾 合 阴谷 水 乙未(日干重见) 13~15 心包(血归包络) 荥 劳宫(我生他 经生穴) 火
春 甲乙 寅卯 木
夏 丙丁 巳午 火
长夏 戊 己 丑辰未戌 土
秋 庚辛 申酉 金
冬 壬癸 亥子 水
3.天干配属脏腑、经脉 天干有阴阳之分,脏腑、经脉也有表里关系。因此,阴干配属脏和 六阴经脉,阳干配属腑和六阳经脉。脏腑和经脉其数均为12数,天 干为10数,两数不等,可把同属相火的心包和三焦分别归属于心和 小肠(见附表3)。
(同开丘墟为返本还原)
依次如乙日肝经主血(值日),乙酉时开取肝经井穴大敦;乙为阴木,按阴日阴时开阴经穴, 乙酉下一个阴时为丁亥,丁为阴火属心,而上一个时辰所开井穴大敦五行属木,木生火,故 丁亥时当开心经荥(火)穴少府;丁亥下一个阴时为己丑,己丑为阴土属脾,当开脾经输穴太 白;己丑下一个阴时为辛卯,辛为阴经属肺,当开肺经经穴经渠;辛卯下一个阴时为癸巳, 癸为阴水属肾,当开肾经合穴阴谷;癸己下一个阴时为乙未,其与第一个时辰乙酉同起于乙, 亦为“日干重见”(见附表8)。
附表1补母泻子取穴法
经脉 肺 大肠 五行 辛金 庚金 流注时间 寅 卯 证候举例 咳喘、心烦、胸满 齿痛、咽喉及面口鼻疾患 补法 母穴 太渊 曲池 时间 卯 辰 子穴 尺泽 二间 泻发 时间 寅 卯 本穴 经渠 商阳 原穴 太渊 合谷
胃
脾 心 小肠 膀胱 肾
戊土
己土 丁火 丙火 壬水 癸水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附表5五输穴与脏腑、经脉、阴阳、五行的关系
子午流注合日互用的正确取穴法
子午流注合日互用的正确取穴法子午流注纳甲法中的合日互用取穴法,自明代至今,一直是一个困惑针灸领域中的久悬未决之谜,自古至今尚无有人明确阐明其中的规律。
实际上早在明代时期,针灸先贤早已阐明其中的真谛,只是后学之士没能进一步领悟而已。
20世纪50年代,针灸专家单玉堂老先生提出了“一、四、二、五、三、零”的反克取穴法,一直沿用至今。
此法虽然广泛被认为是一个突破,但仍被不少专业人士认为不尽完善,尚有部分疵漏。
笔者就自己多年的研究,现将其有关合日互用规律与推定结果阐述如下:一.子午流注的合日互用规律合日互用取穴必须同时符合以下规律。
(一)五门十变中的天干五合规律。
(二)时辰天干定经脉规律。
(三)经生经,穴生穴的规律。
(四)兄闭寻妹,妹闭寻兄的规律。
(五)子闭寻母,母闭寻子的规律。
(六)一四、二五、三一、四二、五三的规律。
二.合日互用的分析与推演子午流注的常规开穴是10天120个时辰中有60个时辰开穴,其余60个时辰无开穴。
运用天干五合的原理,可将开穴时辰推至推至85个。
合日互用推至96个时辰的说法不确切,因为气纳三焦或血乃心包的腧穴不得互用,否则违背了阳日行气、阴日行血的规律。
(一)合日互用的原理合日互用的应用原理是根据十天干相合的规律推演而出。
从推时法中可以得知,两个相合之日的时辰其天干地支是相同的。
因此,互用穴的产生,是将两个相合之日中的阳日阳时所开腧穴补入无开穴时辰的阴日阳时之中;反之,将两个相合之日中的阴日阴时所开腧穴补入无开穴时辰的阳日阴时之中。
(二)25个互用穴的产生根据合日互用的规律,将两个相合之日时辰中的开穴进行阴阳互补之后,就可产生25个互用腧穴。
1.常规日甲己二日的分析从甲己两个常规日时辰表中可以看出:甲日甲子时中无开穴,可将己日甲子时的阳辅穴补入甲日甲子时中;己日乙丑时中无开穴,可将甲日乙丑时的行间穴补入己日乙丑时中;甲日丙寅时无开穴,可将己日丙寅时的小海穴补入甲日丙寅时中;己日丁卯时无开穴,可将甲日丁卯时的神门穴补入己日丁卯时中;甲日戊辰时无开穴,不得将己日戊辰时的支沟穴补入甲日的戊辰时中;己日甲戌时无开穴,可将甲日甲戌时的窍阴穴补入己日甲戌时中;甲日乙亥时无开穴,可将己日乙亥时的中封穴补入甲日乙亥时中。
子午流注纳甲法六十六穴开穴时辰表
子午流注纳甲法六十六穴开穴时辰表1. 六味地黄丸:复溜穴,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
功效相当于六味地黄丸。
2.知柏地黄丸:复溜+神门,泻南补北。
功效相当于知柏地黄丸,治肺阴虚火旺,盗汗。
3. 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
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
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
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4.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胆经的阳陵泉,其效如逍遥丸一样,更快捷。
治肝郁血虚,木克脾土。
5.朱砂安神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
心中发热烦燥,舌尖红。
常用此丸,会伤胃气,对身体有损害。
6.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7.安宫牛黄丸:壁虎爬行功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调节任脉,对更年期综合症尤为适用。
任脉为阴脉之海,更年期人体阴液不足,忽热忽冷、心里比较烦躁,晚上老有火似的睡不着觉。
这时候赶紧做做壁虎爬行,就好像吃了牛黄清心丸,会有很清凉的感觉。
8.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
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
也治咽喉干燥,咳嗽无痰,慢性咽炎。
9. 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
此外山药、薏米粥也是补益中气的佳品。
10. 补中益气丸:太白、商丘、太冲三穴也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11.参苓白术丸: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
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
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
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何谓开穴?有人以为开穴的原因是因为营气和卫气恰在同一点上相遇,这一点上的穴就开了,这是大谬。
要知道营卫之气在人体各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内经说:“营卫之气一日夜分别运行都是五十周,周而复始,共行八百一十丈”而且每天如此,这样一算,岂不是每天营卫之气都有碰头的机会了么?再仔细一算它们碰头的机会在一天中有五十次之多;一天二十四小时,五十除于二十四得二,那就是营卫之气在同一点相遇有两次,如此说来,不是每天同一经穴要有两次开穴,而且天天都一样么这种理论如何站得住脚.[编辑本段]“子午流注”针法其实他是把“开”字误解做“开放”的意思,以为经穴开放,所以治病有效,所以才有这种理论。
其实开字是宣通的意思,就是经气在这时居于该穴,和该穴有关的身体各部病邪,都可藉针灸补泻的作用宣通气血(人身的疾病,归纳起来都是由气血偏胜偏衰和积滞不通所致,)所以开穴时取此穴治病,效果最好(内经中有守时待气之说,就是这个理论的根据)人体脏腑经脉,六十六个经穴(五行穴)都配合阴阳五行,“时”“日”天干也配合阴阳五行.因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天地之气和人体之气是相应的,所以营卫之气在人体经脉中就有盛衰不同的时候,而五行又有生克的关系,相生,同气才能相应而合;相克,异气就不能相应而合。
所以十二“经的天干”逢到“日的天干”相同时,同气相应,这条经上的穴,只要“穴的五行”和“时的五行”相应,经气旺盛,这穴就“开”了。
但是为什么用天干而不用地支呢?因为天之气以阴阳五行生化万物,针灸治病完全是根据气化原理来的,所以前贤探究出经气与天气相应的道理,而发明了“子午流注”针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3
子穴
阳辅
行间
尺泽
二间
厉兑
商丘
神门
小海
束骨
涌泉
大陵
天井
日
时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23~1
01~3
03~05
05~07
07~09
0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辛金
庚金
戊土
己土
丁火
丙火
壬水
癸水
丁火
丙火
流注
子时
丑时寅时Βιβλιοθήκη 卯时辰时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脏腑
经脉
证候
头痛
胁痛
咳嗽
牙痛
腹胀
腹胀满
咽干
项强
头痛
心悸
心烦
耳聋
胁痛
疝气
心烦
咽喉痛
腹痛
腹泻
舌痛
颔肿
目眩
腰痛
胁痛
目痛
胸满
掌中热
癫疾
补法
时辰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子时
时间
01~03
03~05
05~07
07~09
0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23~01
母穴
侠溪
曲泉
太渊
曲池
解溪
大都
少冲
后溪
至阴
复溜
中冲
中渚
泻法
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时间
23~01
01~03
03~05
05~07
07~09
09~11
11~13
13~15
15~17
17~19
子午流注针灸纳子法本经补母泻子取穴早见表(12时辰)
时
日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23~01
01~03
03~05
05~07
07~09
0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12经脉
胆经
肝经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
属性
甲木
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