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教学目标】1、朗诵,培养学生朗诵诗词的浓厚兴趣:①在朗诵中感受词人形象;②在朗诵中体会词人情感;③在朗诵中把握词作技巧。
2、培养鉴赏诗词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美丽的风景,相信是人人都爱的吧?(展示画面,请学生们合理想象,描述画面,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好,大家看到的都是美景是不是?我们来看看,要是站在这里的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他看到的会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今天学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板书)二、倾情朗诵,涵泳鉴赏活动一:音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语气等)字音:岑供髻簪脍倩揾①请学生准确停顿: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②下阕中有两个问句,一个感叹句,应读出激愤、忧愁、感慨的基调。
③全词抒情色彩浓烈,朗读时注意把握节奏。
请给这首词划分朗读节拍。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
活动二:意读(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
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
)重点字词讲解。
学生讨论、质疑。
请学生展示、朗读译文活动三:情读(有感情地读出词作,感受词人形象,理解词人情感。
)(一)其人其事(请大家说说你们所知道的辛弃疾。
)其人: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给皇帝上过《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高效导学案
词中的典故和历史文化
了解词中所涉及的典故和历史文化背 景,如“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 才气”等。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01
02
03
04
背诵全词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全词, 理解பைடு நூலகம்意。
赏析词句
选取词中的经典词句进行赏析 ,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写作练习
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为蓝本,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
讨论与分享(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探讨词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程导入(5分钟)
总结与作业(5分钟)
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布置相关 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本背景及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年之 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 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当时,他南渡已久而尚未得到北伐抗敌 的机会。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 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作品内容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 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
03 文学手法与技巧探讨
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自学检测(约5分钟)
1、《学习指导》“自主探究学习”部分。
2、作者简介。
3、背景材料。
师生交流对话完成本环节的学习任务。
研习课文(约12分钟)
1、上片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3、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教师提示:
1江水、远山、落日、断鸿、游子】
2、请大家抓住关键词“献愁供恨”词人落笔便是一幅辽阔的秋景图:由水写到山,由无我之景写到有我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辽阔无边。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然而,词人纵目无限江山,那如簪似髻的山影却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拟人手法。那么诗人有何愁有何恨呢?联系背景不难理解——
◇◇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下面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
2、情感:都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现手法: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意境:都空旷辽远。语言:都大气豪放。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忧愤。
6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导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2、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这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理解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孙仲谋()舞榭()巷陌()金戈()元嘉()狼居胥()仓皇()可堪()拓跋焘()张浚()王玄谟()佛狸祠()()()2.大声朗读,初步理解该词。
【合作探究】理解本首词的深意,并挖掘所用的表现手法。
1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2下阕一开始,作者为什么要提到宋文帝刘义隆?3 本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课堂检测】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这首词的上片极力渲染元宵夜赏灯的盛况,其中几处摹写灯火的词语有_____、_____和_____。
(2)词的下片末尾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有人认为是作者追慕的美人,近代学者梁启超则评这首词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请谈谈你对“那人”这一形象的理解。
【课堂小结】【课后巩固】完成创新设计相关练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2、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这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理解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孙仲谋(móu )舞榭(xiè)巷陌(mò)金戈(gē)元嘉(jiā)狼居胥(xū)仓皇(huáng )可堪(kān )拓跋焘(tāo )张浚(jùn )王玄谟(mó)佛狸祠(bì)(lǐ)(cí)【合作探究】理解本首词的深意,并挖掘所用的表现手法。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人教版必修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人教版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导语 1古代文人墨客不管是壮山河之美,抒安邦之志,发思古之幽情;还是表闲愁遗恨,达相思之苦,大都“爱上层楼”。
登高临远,天地悠悠,或喜或悲,自然一吐为快,从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声情并茂、动人心魄的诗词名句。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篇登高临远的名作—《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板书)请同学们将必修四翻到页,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
(板书)二、初读诗文,感知情感1、自由诵读 2首先我们来熟悉一下这首词,大家先利用2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一要读准字音;二要注意停顿、语气;稍后请同学来朗读。
2、指导诵读 3好,就读到这。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仔细,相信大家也读懂了一些东西,读出了一些情感。
现在请几名同学结合自己的体验朗读这首词,要求:要读出情感。
读得太精彩了,(两位同学读出了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了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更读出了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3、译读 3现在同学们结合注释以及老师给的资料再次读这首词,要求读懂文中字词的意思。
除所给资料外还有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和同学或老师探讨。
多媒体显示遥岑远目:目,看;注意句把吴钩看了:看了又看忧愁风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形势倩何人唤取:倩,请;注意停顿揾英雄泪:擦拭三、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2通过读,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现在我们开始鉴赏分析这首词。
鉴赏诗词,应该知人论世,我们只有了解诗词作者的个人经历、写作风格以及所处的时代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些有关辛弃疾的情况。
请前面的同学为大家读一读投影的内容,注意掌握老师特殊标记的地方。
多媒体显示四、研读诗词,鉴赏手法,体会情感读得很清楚,由资料可知词人本想登亭览景,消愁解闷,结果却无限感慨涌上心头。
那么词人登赏心亭见到了哪些景物呢?我们一起看上片。
(多媒体显示上片)(一)分析上片1、请同学们找出描写了哪些景? 2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分别写了“江天”、“山”“落日、断鸿、游子”(板书)这些景物。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第一课时(教师用)罗志辉【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全词。
3.诵读全词并背诵【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时代背景1.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
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
其词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2.他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享有盛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另外有奏疏《美芹十论》、《九议》。
著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二、关于豪放词常识1.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2.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创作视野较为广阔,用事较多,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
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
3.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
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
4.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如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亦名《青玉案•元夕》)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水龙吟”是词牌名,“登建康赏心亭”是词的题目。
建康,即今天的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三、写作背景介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时安排与进度计划
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计2课时,每课时 45分钟。
进度计划
第一课时主要进行文本解读 和作者介绍,第二课时进行 文学鉴赏和写作训练。具体
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演示和视频播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失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表现出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不足。此外,由于课 堂时间有限,未能充分展开对词中个别难点的讨论和解析,导致学生可能对某些内容理
解不够深入。
针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可以在课前通过布置预习任务 ,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词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更多形式的互动环节,如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04 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段 诗句,探讨其中的意象和 情感表达。
小组展示
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 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诗 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 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诗歌内涵。
个性化阅读体验:分享个人阅读感受和思考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5分钟),介绍作 者及背景(10分钟),诵读 文本并讲解(20分钟),学 生自由朗读并提问(5分钟)
,课堂小结(5分钟)。
复习上节课内容(5分钟), 分组讨论文学手法和主题思 想(15分钟),分享讨论成 果并点评(10分钟),写作 训练(10分钟),课堂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积累文化常识:词、辛弃疾。
2. 理解词中的典故及其作用,揣摩运用典故抒写词人情志的手法。
3.诵读全词并背诵。
一、文化常识复习与积累1.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
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
其词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2.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水龙吟”是词牌名,“登建康赏心亭”是词的题目。
建康,即今天的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二、预习课文,自主完成1.参看课文注释,读懂课文2.写出译文楚地的天空,辽阔千里,处处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眺望遥远起伏的山岭,犹如美女头上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
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里,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向远处眺望,。
我把宝刀看了又看,把亭上栏干拍遍,但无人领会我登高望远的用意。
不要象晋朝官宦张季鹰一样说鲈鱼鲜美,正好可以切细煮熟品尝,如今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究竟回到了家乡没有?也不要像三国许汜一样,只顾着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
可惜我年华如流水一般逝去,真为这风雨飘荡中的祖国而忧愁,树木尚且长这么高大了,人又怎么能不老大呢!请谁去唤来穿红着绿手持红巾的温情美女,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3.背诵并默写全词。
三、精读课文,重点研习1.梳理:本词上、下阙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运用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上阕由江景到山景到落日、断鸿,最后到人的动作描写,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点明了山河沦陷的苦恨,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
下阕用典,直接抒情言志,抒发出作者功业未就、有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恨。
高中语文2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英雄泪”。
然而,不管经受怎样的吹打,怎样的贬斥,对国家,对民族,辛弃疾像杜甫一样,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在他63岁时,他还高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他把“栏干
拍遍”,把爱国之歌唱响,把悲怆之声喊响。
他曾经埋头苦干,他曾经
拼命硬干,他曾经为民请命,他是中国历史的脊梁,他是中国民族的
支柱,他是中国文化的血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诵读吧!
十、作业
请以《辛弃疾啊,辛弃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板
书
设
计。
人教版必修四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教案 (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教学目标】1.鉴赏词意:从意象入手,把握词作空阔苍凉的意境,孤独悲愤的词人形象,描述词作的画面;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揣摩典故,理解诗人报国无门的愤懑。
2.鉴赏艺术手法:景物烘托,动作暗示,用典传达。
3.梳理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咬文嚼字,想象画面,词眼提挈,知人论世,意象解词,以诗解诗,揣摩典故,朗诵传情等等。
4.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5.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6.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3、鉴赏词作“登临意”及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析句品词,体会情感,品味语言的方法。
学生试读和质疑——鉴赏意象——鉴赏典故——归结全词,入情朗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房,也不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关云长,更不是“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岳鹏举,但这个人却能够率领区区50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拥有5万多精兵的敌营,活捉了杀死自己首领的叛徒,然后风驰电掣扬长而去。
此人英武过人,智略同样超群,当时就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
他所创的飞虎军,虽为地方武装,但可以“雄镇一方”,“谈笑间”能让敌人“樯橹灰飞烟灭”。
本来他可以成为勇冠三军、威震四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一代名将,无奈一生备受排挤、屡遭贬谪,有心杀贼,却无路请缨。
不过,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壮志难酬的他在慷慨悲歌中竟然成了南宋词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被人称作“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板书)的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学案一、【导学目标】1、知道辛弃疾其人,并了解其词作的背景2、学会赏析用典的抒情手法3、理解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体会他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二、【学习重点】学习用典的写法三、【学习难点】学会归纳方法,并举一反三,将方法运用于实践当中四、【学习方法】诵读涵咏点拨归纳结合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预学案——自主学习】(一) 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历城人(今山东济南)。
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
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众2000多人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
辛弃疾曾亲率50 骑,直入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南京)。
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掌管一路军政的长官),多有利国便民举措。
1181年,他因受到弹劾被免职,闲居江西信州达20余年。
直到1024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
任内因力主抗金而不能久于其位,不久就被调离镇江前线,1207年,抑郁而殁。
2、词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
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
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
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郁结在胸的“国恨”和“乡愁”触动了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豪放佳作。
(二)疏通文意1.字词释义①遥岑:远山。
岑:这里指小而高的山岭。
②献愁供恨:呈现;供给。
③断鸿:失群的孤雁。
断:丢失。
④登临意:心情;用意。
⑤休说:不要说。
休:不要。
⑥树犹如此:尚且⑦倩何人唤取:请求;央求。
⑧揾英雄泪:拭,擦;揩拭。
⑨堪脍:正好可以把鱼肉切细。
堪:可。
脍:名作状,把鱼肉切细。
⑩玉簪螺髻:玉簪,碧玉簪。
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
比喻远山秀美。
⑪流年:流逝的年华(时光)2、参考译文楚地的天空,辽阔千里,处处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第6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必修4第二章第6节的内容。
本单元选取了宋代四位大家的词,文学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学习柳永的婉约词作《雨霖铃》和苏轼豪放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已经初步感知了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词的取材、境界和情感方面的区别,同时也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而本课的学习不仅为学习《京口北固亭怀古》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更是为学生在学习完李清照的婉约词作后,能在互相对比中,进一步领悟婉约和豪放两种词风的不同特色做铺垫。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是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词中抒发了浓郁的爱国情感,在抒发感情时运用了写景、用典等艺术手法。
此词无论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还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都不失为一篇佳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模仿北京学习工作坊的模式,让学生吟咏诗词,写出自己想从这首词中学习什么,认为的疑难点是什么等,根据学生学习意愿,分组探讨完成学习目标。
以此为主导,将课堂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全班分享。
然后,适当拓展,加深对辛弃疾爱国情的理解。
教师主要对学生做适时的引导启发,及时点播,让学生通过个人努力以及和同学探讨可以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好想象,准确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透过字句细心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初中及高一以来对一些诗词的学习和鉴赏,此时期的学生以具备一些基本的诗词鉴赏能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个人努力以及和同学探讨可以完成本课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分析1、诵读全词,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导学案《水龙吟》《卜算子》一、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词豪放的风格。
2.知道两首词的写作背景,说出和“乌台诗案”的有关内容。
3.能翻译出这两首词,熟知翻译技巧。
4.比较两首〈水龙吟〉,能说出苏轼高出一筹的原因。
5.赏析〈卜算子〉,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二、学习重点:目标1,目标2,目标3三、学习难点:目标4、5四、课时安排:1课时学生预习:1.苏轼词的风格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
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婉约。
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
(3)清旷。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写作背景(1)《水龙吟》此词约作于元丰四年(1081),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
苏轼与章质夫信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
"元丰四年(1081)四月章质夫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
时苏轼"乌台诗案"贬官黄州。
苏轼这首《水龙吟》是和韵之作,更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物佳作,其首句“似花还似非花”摹写扬花更是绝妙,王国维曾经赞誉其是“最工”的咏物词。
(2)《卜算子》“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
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
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
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
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
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本词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形象,咀嚼涵咏,体会作品的丰富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感受词人的报国热情。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2、明确途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愤心情。
【教学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英雄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辛弃疾,姓什么?请大家用“辛”字组词:艰辛、酸辛、辛辣、悲辛。
这些词,几乎就是辛弃疾一生的写照了。
连他自己也这样自嘲姓氏: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 总是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永遇乐》)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
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那么辛弃疾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辛酸、悲辛、艰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走近辛弃疾。
二、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注意事项:1、 掌握生字读音,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2、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3、 充满感情的朗读;(二) 、教师配乐范读提示:同学们勾画出不会或易读错的字词,结合注释理解词的意思,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三) 、字音遥岑.(c6n ) 玉簪.(zdn ) 螺髻.(ji ) @卢.鱼(IU ) 堪脍.(kudi )振.英雄泪(wen )(四) 、学生朗读,找出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词。
提示:读出千里清秋的江远空阔,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
明确:上阕:愁恨下阕:休怕羞可惜忧愁(五) 、作者用怎样的方式将这些字词连接起来的?(小组讨论,抽两位同学上来将导学案 中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明确:__________ 许汜一一谋取私利用典抒情 __ < — 刘备一一雄才大略(六)、再次诵读,体会词中那•个字最能展现作者的情感?明确: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名师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知识链接: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
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
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前置作业:1.反复诵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注意:要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更要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
2.译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
要求结合课本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
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老师一起探讨。
课堂探究::学*科*网Z*X*X*K](一)分析词的上片1.上片中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词人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板书)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描写又牵动了作者怎样的心绪?“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
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掌握辛弃疾咏史怀古词的特点(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3)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把握诗歌中用典的用法【预习案】【任务一】阅读知识链接相关部分,勾画重点信息。
【知识链接】1.知人论世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
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
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
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
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他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2.注音:玉簪( ) 螺髻 ( ) 鲈鱼堪脍 ( ) 揾英雄泪( )遥岑()玉簪()螺髻()鲈()鱼堪脍()倩()揾()舞榭()狼居胥()佛狸祠()()()3.解释下列词语遥岑远目:玉簪螺髻:断鸿:风流:脍:北顾:倩:可堪:揾:烽火扬州路:我的疑惑:【探究案】一、阅读全词,结合注释,回答下列问题。
1.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作者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2.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上片的最后一句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能说说这两个形体语言要表明的意思是什么吗?二、下片抒情。
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1.作者写了哪几个典故?结合这三个典故,说说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生选择(注意抓住能表现这种倾向,选择的关健词)。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辛弃疾的相关文学常识。
找出这首词的意象,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3、背诵《水龙吟》。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预习、小组讨论、反馈问题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讲授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巩固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为高考鉴赏诗词打基础。
2、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词人对苟且偷安者的憎恨以及对祖国江山无比热爱的情感。
预习任务一、结合注释以及老师提供的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相关文学常识。
二、熟读并背诵《水龙吟》,感受豪放派词的风格特点。
三、把这首词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来。
四、写出本词的意象并概括其特点。
五、这首词用了什么典故?各有何作用?六、思考词文抒发的感情。
作者与背景材料:1、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稼轩长短句》。
2、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众 2000多人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
曾亲率 50 骑,直入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南京)。
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全词。
3.诵读全词并背诵【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时代背景1.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
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
其词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2.他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享有盛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另外有奏疏《美芹十论》、《九议》。
著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二、关于豪放词常识1.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2.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创作视野较为广阔,用事较多,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
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
3.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
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
4.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如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亦名《青玉案·元夕》)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水龙吟”是词牌名,“登建康赏心亭”是词的题目。
建康,即今天的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三、写作背景介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四、文本字词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遥岑.远目( cén )献愁供.恨( gōng )玉簪.螺髻.( zān jì)鲈.鱼堪脍.( lúkuài)倩.何人唤取(qiàn)揾.英雄泪(wèn)2.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词。
①遥岑..:远山。
岑:这里指小而高的山岭。
②献.愁供.恨:呈现;供给。
③断鸿..:失群的孤雁。
断:丢失。
④登临意.:心情;用意。
⑤休说..:不要说。
休:不要。
⑥树犹.如此:尚且⑦倩.何人唤取:请求;央求。
⑧揾.英雄泪:拭,擦;揩拭。
⑨堪脍..:正好可以把鱼肉切细。
堪:可。
脍:名作动,把鱼肉切细。
⑩玉簪螺髻:玉簪,碧玉簪。
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
比喻远山秀美。
⑾流年:流逝的年华(时光)。
3.理顺下面文言句子的正确顺序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远目遥岑,玉簪螺髻,献愁供恨五、背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①指出韵脚字:际、髻、子、意、未、气、泪,韵脚均为入声,应读得浑重有力一些。
②下阕中有两个问句,一个感叹句,应读出激愤、忧愁、感慨的基调。
③全词抒情色彩浓烈,朗读时注意把握节奏。
请给这首词划分朗读节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2.学生倾情诵读。
【合作探究】1.参看课文注释,笔译课文2.展示译文(朗读或板书)楚地的天空,辽阔千里,处处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眺望遥远起伏的山岭,犹如美女头上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
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里,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向远处眺望,。
我把宝刀看了又看,把亭上栏干拍遍,但无人领会我登高望远的用意。
不要象晋朝官宦张季鹰一样说鲈鱼鲜美,正好可以切细煮熟品尝,如今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究竟回到了家乡没有?也不要像三国许汜一样,只顾着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
可惜我年华如流水一般逝去,真为这风雨飘荡中的祖国而忧愁,树木尚且长这么高大了,人又怎么能不老大呢!请谁去唤来穿红着绿手持红巾的温情美女,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目标检测】分学习小组背默课文。
高一语文必修4 主备:罗志辉审核:胡光文使用日期:年月日班级:组别:组号:姓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第二课时(教师用)【学习目标】1.理解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
2. 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根据本词借景抒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情感。
【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上阕1.词的上片作者在赏心亭看到哪些触动自己心弦的景象?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答: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了触动自己心弦的景象有:辽阔雄浑的江天、清丽秀美的远山、楼头斜照的落日、断鸿失群的孤雁,这些景象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空寂苍凉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愁怨孤寂的心情。
2.找出运用了比喻手法的词句,并分析其比喻义。
答:(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遥远的山岭,像美女插着玉簪的螺髻。
这里移情入景,将清丽秀美的山景人格化,比喻为一个满怀愁恨的姑娘,表达了作者满怀愁恨的心情。
(2)“落日楼头”: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3)“断鸿声里”:断鸿指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3.江南游子”中“游子”指的是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词人自喻,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南宋统冶集团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中作者用了哪几个表动作的词,这几个表动作的词表达作者怎样内心情绪?答:表动作的词是:看、拍、会、登。
“把吴钩看了”,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以物比人,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二、概括总结上阕:上阕由江景到山景到落日、断鸿,最后到人的动作描写,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点明了山河沦陷的苦恨,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
【合作探究】一、讨论、交流、分析下阕(每组一个问题,意思对即可)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借用典故,描写的对象由景变成了历史人物。
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①张季鹰乐于归隐。
出自《晋书‧张翰传》及《世说新语‧识鉴》篇,是张翰见秋风起而思故乡吴中莼羹鲈脍的故事。
这是一个反面典故。
②许汜谋取私利。
出自《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是刘备责备许汜求田问舍,不能忧国忘家的故事。
这是一个正反两面典故,刘备是正面,许汜是反面。
③桓温慨叹时光流逝。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是桓温经金城见所种柳树而叹年华流逝的故事。
这是一个正面典故。
2.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答:①作者用张季鹰乐于归隐典故,既表明自己所处南宋时的政治环境与张季鹰相似,朝廷也是昏庸黑暗,又表明自己虽处逆境,却不愿像张季鹰那样弃官还乡,为全身远祸而归隐,要不忘国事,努力抗争。
②用许汜谋取私利和刘备雄才大略典故,意在表明尽管自己不被朝廷所用,但也决不会像许汜那样去经营个人的舒适生活,而要像刘备那样胸怀雄心壮志,决战疆场。
③用桓温慨叹时光流逝典故,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愤慨和苦痛。
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指代少女。
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劝酒。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写出了英雄失落的孤独与痛苦心情。
4.下阕结句在结构上、情感的抒发上有何作用?答:诗人的苦恼没有人能够理解,不禁掉下了英雄之泪!呼应上片末“无人会、登临意”的感叹,更深一层地点出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
5.概括总结下阕下阕用典,直接抒情言志,抒发出作者功业未就、有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恨。
二、学生讨论,形成共识,概括主旨和写作特点。
上阕写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景中含情;下阕运用典故,直接抒情言志。
主旨:全词景情结合,用典精当,褒贬分明,通过比兴寄托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对朝廷的怨恨,以及年事已高、报国无门的苦闷。
艺术特点:写景抒情,景情结合;比喻用典,褒贬分明。
【目标检测】“远目遥岑,玉簪螺髻,献愁供恨。
”这一句既是倒装句,又是比喻句。
在赏心亭上纵目眺望,远处错落有致的峰峦,形态优美,像妇女头上螺旋式的发髻和尖细状的玉簪一样。
但这美景只是给词人带来了愁和恨。
词人不说自己的心情不好,而说山的峰峦为自己“献愁供恨”,仿佛峰峦本身就是愁和恨的化身。
从表现手法看,这里用的又是什么手法呢?请做简要分析。
答:这一句用的是移情(拟人也可以)的手法。
把自己的感情移到了本身不具有感情的远山上,使客观景物带上了主观感情色彩,在写景之中,便显示出自己的悲苦心情。
附板书设计:上片:借景抒情景色: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动作:看、拍、会、登下片:运用典故 1.张翰——乐于归隐2.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3.桓温——叹时光流逝主旨:对国事的忧虑,对朝廷的怨恨,报国无门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