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单元沉和浮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授课教师:辜玲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

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一)教学工作方面: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1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第一单元 沉和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第一单元   沉和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沉与浮教案

沉与浮教案

沉与浮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沉与浮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能浮在水中的条件。

3.了解浮力的作用与性质。

4.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沉与浮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判断物体是否能浮在水中的条件。

3.浮力的作用与性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上,而有些物体却会沉下去?2. 概念解释与讨论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沉与浮的基本概念。

沉是指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离开液体表面;浮是指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能够停留在液体的表面上。

引导问题:你有没有见过一些物体会漂浮在水上?它们是什么样的物体?为什么能够浮在水上?3. 实验观察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用不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现象。

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验,通过实践来观察和总结物体的沉与浮。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物体沉与浮的条件。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水桶或水槽,注入适量的水。

2.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大小和材料的物体,比如小木块、纸片、塑料球等。

3. 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现象并记录下来。

4. 总结规律与条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观察结果,引导他们总结物体沉与浮的一些规律与条件。

引导问题:通过观察实验,你们总结出了什么规律与条件?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空气中的物体通常能够浮在水上。

- 密度较小的物体通常能够浮在水上,密度较大的物体通常会沉入水中。

- 物体的形状也会影响其浮力,形状规则的物体比较容易浮在水上。

5. 引入浮力的概念教师可以向学生引入浮力的概念,并讲解浮力的作用与性质。

引导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在水上?这与什么有关?教师解释:浮力是指液体对物体上浮的阻力。

按照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会对其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6. 进一步探究教师可以提出更深入的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最新《沉与浮》教案11篇

最新《沉与浮》教案11篇

最新《沉与浮》教案11篇最新《沉与浮》教案(篇1)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一、教材说明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先观察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交流观察到的发现,从而得出观察物体沉浮的科学方法。

第二部分是完成实验二,先预测所观察物体的沉浮,并让他们说说想法,然后让学生实验,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从而知道哪些物体预测错了,根据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三部分就是进入本课的重点探究活动,让学生探究萝卜由小到大、橡皮由大到小时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从而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安排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让学生在探究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马上生成一个新的问题,即进入下一个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探究物体的沉浮上一定很感兴趣。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判断出一些常见物体的沉浮情况。

也会很自然地想到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大小、轻重有关。

因此学生在探究物体的沉浮时会积极投入,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动手探究后,会发现原来的认识可能有偏差。

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明白实践是证明猜想的最好方法。

三、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研究方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科学知识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大胆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四、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教科版

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五年级科学沉和浮单元教案

五年级科学沉和浮单元教案

五年级科学沉和浮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沉和浮的基本概念,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物体的密度和浮力有关。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沉和浮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2. 实验: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沉和浮的基本概念,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石头、木块、铁块、塑料球、盐水、清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PPT,介绍沉和浮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2.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5.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讨论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进行家庭实验,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沉浮现象,并记录下来。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操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沉和浮优秀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沉和浮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2016-2017)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2016-2017)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五年级科学《沉和浮》单元教案

五年级科学《沉和浮》单元教案

五年级科学《沉和浮》单元教案课题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时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学习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5、组织交流: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引导思考:(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教案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教案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教案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五年级科学沉和浮单元教案

五年级科学沉和浮单元教案

五年级科学沉和浮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沉和浮的概念,理解物体的沉浮是由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沉和浮的概念1.1 引入沉和浮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沉和浮的定义。

1.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是由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第二章:物体的沉浮2.1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情况。

第三章:影响沉浮的因素3.1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第四章:浮力原理4.1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浮力原理。

4.2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浮力原理,并应用浮力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第五章:应用与实践5.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沉浮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如制作浮力较大的船等。

5.2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沉浮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沉浮现象。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沉浮的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沉浮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在团队合作中,积极参与,沟通交流,完成任务。

六、沉与浮的转换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状态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沉浮状态变化。

教学内容6.1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沉浮状态是否可变,并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6.2 进行实验,如改变物体体积、增加或减少液体密度等,观察物体沉浮状态的变化。

6.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沉浮状态转换的原理。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沉浮状态的转换。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物体的沉浮状态转换现象。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教科版

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沉木块浮塑料块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材料收集:用小袋子把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装好,并补充大小轻重相近的萝卜、橡皮各一,以便下节课各组实验使用.教学后记:。

《科学》五年级下册一单元《沉和浮》教案(共8课时)

《科学》五年级下册一单元《沉和浮》教案(共8课时)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1课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单元沉和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单元沉和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单元沉和浮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种,实验记录表。

7个,物体1小组实验一:水槽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沉和浮》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物体沉浮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较高,乐于参与实验和观察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物体沉浮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乐于合作分享,培养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自主设计实验,分析物体沉浮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物体沉浮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验所需的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实验记录本、笔。

3.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体沉浮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液体表面,而有些物体则会沉入液体底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第一单元沉和浮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五年级科学下册优选教案单元总结复习沉及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优选教案单元总结复习沉及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单元沉和浮物体在水中是沉仍是浮教课目的 :科学观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必定的标准。

同种资料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对物体沉浮做出展望,并用实验考证,做好记录。

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考证猜想,能实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课要点 :同种资料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课难点 :帮助学生实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课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 1 个,大小邻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 1 个,物体7 种,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小刀 1 把,回形针10枚,木块 3 块,实验记录表。

教课过程 :一、察看物体的沉浮:讲话:物体在水中是沉仍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调的呢?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察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现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察看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相同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察看它的沉浮状况,板书:浮。

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察看它在水中是沉仍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想塑料块的沉浮。

再依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察看它的沉浮状况,板书:浮。

二、察看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 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以小石块为例,议论达成教材第 2 面表格的前方 2 行“预测”、“原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学生独立达成其余物体的“展望”、“原由”这 2 行表格的填写。

小组领实验器械,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察看,达成实验记录表。

组织沟通:把我们的展望与实验结果对比较,展望正确的有哪些,展望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展望原由,想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要素有关呢?还可以够按教材第 2 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一试其余身旁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要素作进一步的思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
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
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 “理由 ”的填
教学后记: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
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小组实验三: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 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 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 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 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 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 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
中是上浮的呢? 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
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 沉浮情况,板书:浮。
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 “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
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种,实
验记录表。7个,物体1小组实验一:水槽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
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沉
木块浮
塑料块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
生改变的。
材料收集: 用小袋子把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装好,并补充大
小轻重相近的萝卜、橡皮各一,以便下节课各组实验使用。
预测
结果
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用上节课 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 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
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 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 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 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 “预测”、“理由”这两列。
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组织交流,在 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 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一枚回形针在水 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 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 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报告单
第小组
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
小球1号2号3号4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
立方体1号2号3号4号5号我们的发现: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单元沉和浮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 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 浮?
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 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 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 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