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合集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二、环境的范围与分类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不 同,分为天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要素的不同,分为大 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
根据组成环境的范围不同,分为区域环境、 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按照环境功能不同,分为生态环境与生活 环境
第二节 环境问题
1、不同于环境社会关系。(意志性的社会 关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结果而 不是对象。)
2、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事实(行为和事件)
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的 概念:参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享 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工业革命时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主要 表现为工业三废污染。
三、环境问题的新发展
1、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 效应及全球气候变暖。
2、水污染 3、土地、森林遭受严重破坏。 4、物种灭绝。 5、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四、人类环境观
人类环境观的概念:又称人类环境价值观, 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观点、观念的总 和,是人类的环境社会意识。
种因素的总体。它是一个相对概念。 2、生态学上的定义:环境是围绕整个生物界并构
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 它是生物的生存环境。 3、在环境学上的定义:环境是围绕人群的空间, 及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 自然因素的总称。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物质环境。
环境学上的“环境”的特点:
环境立法技术
法律的内部结构:
1、法律的逻辑结构:假定、处理、后果
2、法律规范的分类:命令、禁止、授权和任 意性规范。

第6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6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6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法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该法规定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以确保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个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优先。

这表明在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应当放在首位。

经济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

这一原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第二个基本原则是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

这意味着资源的利用必须以节约和循环利用为基础,避免浪费和过度开采。

资源是有限的,在资源消耗过程中,必须坚持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循环经济模式的推行,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个基本原则是公众参与。

环境与资源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公众应当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和机会。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事务应当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这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个基本原则是依法保护环境和资源。

法律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基础和保障,任何行为都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行为应当符合法律的要求,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体现了法治的原则,维护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公平和秩序。

第五个基本原则是责任追究和执法监督。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责任主体必须履行其责任,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同时,执法机关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行为的监督和执法,确保法律的严格执行,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和实效性。

第六个基本原则是技术支撑和科学决策。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决策和措施应当基于科学的依据,充分吸收和利用技术创新的成果。

科技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技术的支持和科学的决策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水平。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一、引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之一,旨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资源。

本文将从法律的特征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法律的适用范围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适用于我国领域内的所有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活动。

其中,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草原、渔业等;环境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

三、法律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该原则强调预先采取措施,预防污染和损害发生。

2. 污染者付费:该原则强调污染者需要承担治理污染和修复生态环境所需费用。

3. 公众参与:该原则强调公众有权参与环境决策过程,并且可以对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4. 合理利用:该原则强调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5. 综合治理:该原则强调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协调解决环境问题。

四、法律的主要内容1. 环境保护:该部分规定了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要求,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方面。

同时,该部分还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制实施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

2. 资源保护:该部分规定了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

同时,该部分还规定了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和管理措施。

3. 生态保护:该部分规定了生态系统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等方面。

4. 管理措施:该部分规定了法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行政管理、经济手段和法律责任等方面。

五、法律责任1. 行政责任:对于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以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2. 民事责任:对于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 刑事责任:对于严重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六、法律的优缺点1. 优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强化了行政管理和法律责任,从而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缺点:该法律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执行力度不够、罚款金额不足等。

七、结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之一,具有广泛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明确、内容详尽等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部关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文件,它旨在建立一套有效的环境和资源保护制度,保护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

一、环境保护理念《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首先宣示了环境保护的理念,即:“以保护人民身心健康为目标,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表明了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种政策,而是一种人类道德责任,也是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保障。

二、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有力地规范了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主要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源,开展清洁生产,完善环境监测,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建立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按照法定程序处理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实施适当的环境补偿等措施。

三、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也明确了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即:“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节能减排为手段,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为原则,遵循资源供给者保护原则和技术进步原则。

”这表明了资源开发利用应当结合环境保护,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前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资源管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还明确了资源管理的原则,即:“资源的管理应当以节约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为根本,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公平、科学、可行的政策为基础,建立合理、有效的资源管理机制。

”这表明了资源的管理要坚持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社会责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明确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即:“国家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落实社会责任,加强社会管理。

”这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应当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健全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落实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重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重点

选择题: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B. 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法律制度(正确答案)C.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机制D. 国际环境法与国内环境法的比较研究下列哪项原则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一?A. 环境保护优先原则(正确答案)B. 经济发展优先原则C. 先污染后治理原则D.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哪个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A. 建设项目规划阶段B.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C.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正确答案)D.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下列哪项制度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之一,旨在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A.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确答案)B. 环境监测制度C.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D. 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对环境保护负有统一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是?A.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B. 生态环境部(正确答案)C.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D. 国家海洋局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法律责任的形式?A. 环境行政责任B. 环境民事责任C. 环境刑事责任D. 环境道德责任(正确答案)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什么?A. 罚款B. 检举和控告(正确答案)C. 拘留D. 起诉在环境资源法学中,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的是什么?A. 经济发展速度的最大化B.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与协调(正确答案)C. 环境保护的绝对优先D. 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先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A. 《环境保护法》B. 《大气污染防治法》C. 《水污染防治法》D.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确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五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五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 乡村等。
环境的分类
①根据是否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②根据人类的视野或人类活动所及的空间范围,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许 多层次,如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地面环境、地质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 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宇宙环境等。 ③环境的定义不一定必须以人类为中心,一些国际文件和外国法律就摒 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出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的观念。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目录 CONTENTS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何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法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环境法的目的何作用 环境法律关系 环境法的体系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一节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 伟蓝图,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正 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 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法的目的和作用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客体
客体是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也 称‚权利客体‛或‚权义客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只有物和 行为。 ⑴物:是指可作为权利、义务对象的物品或其 他物质(表现为自然物的各种环境要素)。
⑵行为:是指参加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行为,包 括作为和不作为。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
强制性、规范性、阶级性…? 环境法的公益性:指环境法的防治对象即污染、 破坏和浪费环境资源的行为主要是一种公害, 环境法维护的环境资源保护事业基本上是一种 公益事业,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对 全社会都要好处;但并不是说环境法不反映执 政阶级或领导阶级的意志、利益和要求。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二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要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指通过法律(包括法律的制定和 实施)所形成和建立的各种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 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 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 会关系。
日本环境法的立法目的
日本环境法的目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述。
《公害对策基本法》1条第1款:‚本法是为了明确 企业、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对防治公害的职责,确 定基本的防治措施,以全面推行防治公害的对策, 达到保护国民健康和维护其生活环境的目的。‛第2 款:‚关于前款所规定的保护国民健康和维护生活 环境,是与经济健全发展相协调的。‛ 之后转变为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保护国民健 康和维护生活环境‛作为该法的唯一目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概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项旨在保障环境和资源的法律法规。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国家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法律责任追究。

本文将重点探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以及其相关内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类别1.行政责任2.刑事责任3.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于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设有一系列行政处罚措施。

行政责任通常由环保部门执法机关或者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对于不同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措施会有不同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封停设备或者停产整顿•违法所得的没收和销毁•吊销企业的营业执照刑事责任对于严重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也设有相应的刑事责任规定。

刑事责任通常由法院进行审判,并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予以判决。

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拘役•有期徒刑•罚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于不同的刑事违法行为有不同的处罚幅度,具体的处罚内容将根据具体的法律法规进行裁定。

民事责任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也设有一些规定用于约束侵害环境与资源的行为,对于此类行为的受害方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事责任通常指的是受害方可以向侵害方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民事责任按照侵权行为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返还原物•补偿损失•恢复原状•其他民事赔偿民事责任的追究一般需要通过诉讼程序进行,受害方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适用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法律责任的适用有以下原则:1.举证责任原则: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无需举证,由检察机关和法院进行举证。

而在民事责任的适用中,原则上由受害方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2.追诉期限原则: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行为的追诉期限通常为15年,而对于民事责任的追究,通常追诉期限较短,一般为2年。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述剖析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述剖析

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上使学生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特点、本质等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所具有的基本属性。

教学重点:环境与资源法的概念、特征及其法律关系教学难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本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过程:本章包括了五大节,分别讲述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特征、本质。

目的和作用、适用范围、法律关系五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属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及特征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环境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包括环境保护法或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法、资源(能源)法、土地法、国土法、区域发展法或城乡规划建设法等法律。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一)调整对象的特殊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还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殊性,它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综合性环境保护范围广泛,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相当复杂,环境法不仅包括大量的专门环境保护法规,而且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经济法等法规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三)科学技术性保护环境须采取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的、经济的等各种手段,环境法同上述各种手段密切相关,因此,在环境法里包含有较多的技术规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技术性,它不仅反映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还反映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环境规律。

(四)公益性保护环境资源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要求,保护环境资源的事业已成为公益性事业。

同其他法相比,各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环境资源保护的原则、手段、措施、标准、制度和程序等方面有更多共同之处和可以相互借鉴的内容。

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环境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中,更多地涉及经济发展、生产管理和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这里反映某些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最完整的笔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最完整的笔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最完整的笔记)第一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绪论环境与自然资的源的概念环境的一般概念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一个相对的、可变的概念,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和范围。

人类环境“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

人类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人类环境与生态学中环境的区别。

生态学所讲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为“生境”。

作为主体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当然也包括人类在内。

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除了无生命的自然因素以外,还包括人类以外的生物界。

人类环境的分类按环境要素的形成,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大类。

(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分类)自然环境,是指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生物等。

人工环境,也叫人为环境、经人工改造过的环境,是人类为了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劳动的改造或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如城市、居民点、水库、名胜古迹、风景浏览区等。

按环境的功能不同,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宪法)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分为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宇宙环境。

按环境的不同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等。

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壤、阳光、水、空气、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矿藏等等。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取决于当时的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

人们把已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称为“资源”,把将来可能被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潜在资源”。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构成和地位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构成和地位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构成和地位《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构成和地位》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这可超级重要呢!我先来说说这个体系的构成吧。

就好像搭积木一样,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也是由好多块“积木”组成的。

最底层的那些“小积木”呢,就是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啦。

比如说《森林法》,那森林就像是地球的绿色头发,森林法就是保护这头美丽“头发”的卫士。

如果没有森林法,就会有人乱砍乱伐,那地球的“头发”可就要变得稀稀拉拉的啦,多难看呀!而且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就没有家了,像小松鼠在树上的小窝可能就被破坏了,小松鼠该多伤心啊。

还有《水污染防治法》呢。

水可是生命之源啊,要是水都脏脏的,那可就糟糕透顶了。

我就记得有一次我去河边玩,本来应该是清澈见底的河水,却变得黑乎乎的,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这时候就体现出《水污染防治法》的重要性了。

它就像一个医生,要把生病的河流治好,让小鱼小虾能在干净的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再往上一点的“积木”呢,是一些行政法规。

这些行政法规就像是给那些法律法规制定的小规则,让它们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比如说关于某个特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规定,这个自然保护区里可能有很多珍稀的动植物,像大熊猫这样超级可爱又珍贵的动物。

这个管理规定就像是为大熊猫和它的小伙伴们打造的一个安全小城堡,告诉人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要是有人违反了规定,那可就是在破坏大熊猫的家呀,这是多么不应该的事情呢。

那在这个体系里,还有一些部门规章呢。

这就好比是各个部门自己的小秘诀。

就拿环保部门来说,他们制定的部门规章是为了更好地执行环境保护的任务。

比如说在检查工厂的污染排放的时候,这些部门规章就像一把精确的尺子,能衡量出工厂是不是在好好保护环境。

我爸爸有个朋友是开工厂的,他就说多亏了这些明确的规章,他才知道怎么改进工厂的设备,既能赚钱又能保护环境,这多好呀。

那这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在咱们国家的地位呢?那可是相当的高啊。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doc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doc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doc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与资源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

二、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础法律,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等内容。

根据该法,我国建立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

三、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了水污染的防治目标、行政管理和责任追究等内容。

根据该法,我国加强了对水污染的监督管理,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

四、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律,着重规范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减排工作等内容。

根据该法,我国加强了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五、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置与利用、监督管理等内容。

根据该法,我国加强了对固体废物的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动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

六、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是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等内容。

根据该法,我国加强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七、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了土地的利用、管理和保护等内容。

根据该法,我国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八、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我国森林保护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经营利用等内容。

根据该法,我国建立了森林资源保护制度,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确认的或体现的、反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特征的、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的区别主要表现(1)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法的根本准则,贯穿于整个环境保护法,统帅环境保护法飞各项制度及规范;具体原则是某个或某些环境保护法制的一般准则,适用于特定的范围。

(2)基本原则体现环境保护法的根本价值和基本原理,是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守法及研究环境保护法的总的指导思想;具体原则直接反映的是特定的价值,仅仅是特定领域好环节的指导思想。

(3)基本原则是国家环境保护基本政策的最集中体现,反映的是国家对环境资源问题的总体要求;具体原则所体现和反映的是国家在某一具体领域的环境政策。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特征(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须由法律所确认或体现。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必须反映环境法的特点。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于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性原则。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协调发展原则(2)预防为主原则(3)合理开发利用原则(4)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5)公众参与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又叫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境保护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寻求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和欲望,而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2)人们的消费标准好生活水平必须限制在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3)可持续发展要求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不应危害后代人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能力。

(4)人口增长会给自然资源增加压力,因此,应保持人口的稳定。

(5)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干扰不应当威胁生命支持系统。

(6)可持续发展要求公平地分配有限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对于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应考虑将自然资源耗竭减少至最小限度,其耗竭的速率应尽可能较少地妨碍未来世代的选择权好机会。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生态优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在任何活动中都要优先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这表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工作应该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为核心目标。

2. 依法治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要求依法治理,即依法保护环境和资源、依法管理环境和资源的利用。

这表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工作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依法行使权力,依法承担责任。

3. 综合协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强调综合协调的原则,即在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中,要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形成协调发展的局面。

这表明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预防为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倡导预防为主的原则,即在环境和资源利用过程中,要事先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发生。

这表明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和预防,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发生。

5. 依靠科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强调依靠科学的原则,即在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中,要依据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成果,进行决策和实施措施。

这表明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要以科学为指导,注重科学论证和技术支撑。

总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生态优先、依法治理、综合协调、预防为主和依靠科学。

这些原则的落实是保护环境和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第十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十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三)公众参与原则
——环境保护民主原则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2) 保证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3) 召开各种形式的环境论证会、听证会,保护公 众对有关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权 (4) 大力发展各种民间环境保护团体和组织
(四)污染者负担原则
包括:(1)污染者付费
(2)利用者补偿
(3)开发者保护
(四)“三同时”制度的执行
有关单位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规定的职责执行,从而保证了“三同时”制度的 顺利实施。
有关单位包括建设单位、建设项目的主管部 门、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
四、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一)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概念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排污者根据法律法规 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 其排放污染物的情况,提供防治污染的有关资料 以及在排放污染物有重大改变时的申报制度。
(二)预防为主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基本含义: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把防止产生 生态问题放在首位,事先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在生产、 生活等人类活动中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造成污染、 破坏,防止生态失衡,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不可避免 的或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应积极采取措 施进行治理。
主要包括: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申报登记 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和污 染事故报告制度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将环境影响评价、编 制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和程序依法进行审批 的制度。
《环境保护法》第13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 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 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 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旨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合理利用。

这些原则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保护优先保护优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首要原则。

在任何开发和利用活动中,都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这意味着在任何决策中,都应当优先考虑环境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

只有当环境保护得到合理保障时,其他开发和利用活动才能得以进行。

二、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核心原则。

它的目标是在开发和利用活动之前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环境和资源的损害。

预防为主的思想是通过科学评估和技术手段,提前预测和识别潜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后续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三、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强调了各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协同,以实现资源的协调使用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效益。

综合治理要求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它要求政府在环境和资源决策过程中主动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

公众参与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和参与到决策中,发挥其监督和参与作用,同时提升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环境和资源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五、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必须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高效利用。

这就要求在资源利用中,遵循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资源的长期供应。

综上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合理利用。

这些原则的贯彻执行,对于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共同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一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第1章绪论第1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单选】“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多选】在环境科学中最常见的分类是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单选】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论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与环境科学中“环境”在范围上有哪些异同?(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把环境当作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和具体,不能用环境科学中的水圈、生物圈之类抽象、概括的概念,而必须把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尽可能具体明确的做出列举规定。

(2)从环境科学的理论上看,一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素、成份、状态都是人类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但是整个自然界和无限的宇宙空间不可能都成为法律保护的客体。

作为法律保护的客体,除了必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生影响外,还必须是人类的行为和活动,(包括利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手段)所能影响、调节和支配的那些环境要素,否则法律的保护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3)人类环境的结构具有相关性。

各种环境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和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这就是地球表面的人类生命维持系统。

把人类环境作为法律保护的客体,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保护生命维持系统的功能,保护生态环境的质的状态。

而对于某种作为环境要素的自然物,人类是以其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维护环境功能中的作用,而决定对其取舍的,并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条件地、绝对的加以保护。

第二节生态学基本知识【多选】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

【单选】生态系统全部生命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

【单选】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第2节环境问题【单选】一般将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将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环境科学主要研究第二环境问题。

【多选】大气污染出现了全球性并直接影响整个生物圈的某些机制和平衡的三大问题即酸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

第2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第1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多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2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和特点【多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综合性、技术性、共同性、社会性。

第3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多选、简答】《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三项任务:1、合理的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

3、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多选、简答】从理论上把环境法的目的分为两种:一是基础的、直接的目的,即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二是最终的发展目标,有包括两个方面:(1)保护人群健康,(2)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简答】要正确的认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应该看到: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首先,二者有互相制约和矛盾的一面,但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发展与环境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1)环境保护的任务就是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产力,维持生态平衡,这就是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环境保护要求尽可能的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要求技术革新以减少污染,这样就促进了技术革新和资源节约,从而有利于积极发展,环境质量的改善会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并有助于现代经济特别是高科技经济的发展。

(2)反过来,经济发展又会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第一,它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污染防治资金,第二,环境保护提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必须衡量发展与环境互相制约的临界线,把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限制在一定限度内,在不降低环境质量的要求下是经济能够持续发展。

第4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简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不同于一般法律关系的特征。

首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社会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最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第3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第1节外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多选】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时期的环境立法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由于环境问题严重化和国家加强环境管理的迫切需要,许多国家加快了环境立法的步伐,制订了大量环境保护的专门法规,从数量上说,远远超过了其他的部门发。

第二,除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外,又制定了一些新的环境法规,是环境法调整的对象和范围更加广泛。

第2节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单选】197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对环境保护做了规定。

【单选】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法制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

【单选】新中国成立后,对防治工业污染作出规定的第一个法规是《工厂安全生产规程》。

第3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历史必然性【论述】试述为什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从必要性分析来看:第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以至必须由国家来承担保护和管理环境的职能。

第二:国家对于环境的管理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法律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污染防治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使国家通过颁布大量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对环境进行经济的、技术的综合管理已成为必要。

第三:环境与资源的整体性和环境保护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把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社会关系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进行整体的全面的保护和调整。

原有的各个部门法都不能满足这种需要,而必须创建一个新的综合性的并能对环境与资源进行整体、全面保护的法律部门来满足这种需要。

从可能性分析来看:划分法律部门的基本依据是其是否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即所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领域。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把人类生存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把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社会关系作为其所调整社会关系的特定领域。

在我国的现实社会生活中,这种社会关系已经存在并正在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这一特定的新型部门法进行调整。

这种明确的保护对象和调整对象的客观存在,就从根本上把环境与资源保护同其他部门法区别开来。

第4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第1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概念【简答】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内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是指,由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个部分构成: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标准;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第2节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单选】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最高立法依据是宪法。

【单选】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全民所有。

第3节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单选】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简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做了哪些规定?1989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它对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作了全面的规定(1)规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任务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存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规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对象是那些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要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规定了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应采用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4)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要求和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的法律义务。

(5)规定了防止环境无人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义务。

(6)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环境管理机构对环境监督管理的权限和任务。

(7)规定了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有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8)规定了违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即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第4节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单选】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多选、简答】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和单行法规的关系是:(1)他们同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2)基本法内容较为抽象,而单行法内容则相对具体;(3)单行法是对基本法某一方面规定的具体化;(4)基本法效率高于单行法,单行法不能违反基本法的原则和立法精神;(5)基本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进行全面的规定,单行法则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作出规定。

【多选】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按其所调整社会关系分类,可分为:土地利用规划法、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法和环境行政管理法等。

第5节环境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变准(3)环境监测方法标准(4)环境标准样品标准(5)环境基础标准第5章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第1节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体制与立法规则【简答】简述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体制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体制是一个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组成的二级多元体制。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制定规章,省级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单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规划,应当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制定。

第2节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1、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单选】我国环境法中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生态学依据主要是“物物相关”律。

【单选】升级人民蒸发可以颁布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其生态学依据主要是“时空有宜”律。

【单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动植物检疫等制度的生态学依据是“相生相克”律。

2、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单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