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管理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养老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同于城市的养老模式,农村养老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政府扶持政策、社会组织参与和家庭养老支持三个方面综述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政府扶持政策政府在农村养老问题上的扶持政策是推动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改善农村养老环境,提升贫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政府推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有效减轻了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生活压力。
政府加强了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促进了农村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政府还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养老产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是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对于完善农村养老模式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社会组织的参与,包括民间慈善机构、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等。
这些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各类养老服务活动,提供老年人社交、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组织还能够拓宽农村养老服务的渠道,完善服务体系,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养老保障。
三、家庭养老支持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地区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依然选择依赖子女或者配偶来承担养老责任,家庭关系在老年人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乡差异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养儿防老、家庭矛盾等问题,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维持传统家庭养老的加强社会养老的支持,成为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事业的一个重要议题。
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和家庭支持,共同打造一个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保障。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我国积极推进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从政策法规、养老服务模式和实践案例等方面对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政策法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来支持和促进其发展。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养老三级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完善的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和水平。
这些政策文件为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相关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支持。
二、养老服务模式在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方面,我国探索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做法。
首先是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通过设立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娱乐活动等服务,让他们在白天有一个有益的安排。
其次是社区养老驿站服务,通过建立便民服务站点,向老年人提供咨询、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等服务,方便他们的生活和交流。
还有社区养老托幼服务,面向老年人和留守儿童,提供居家照料、社交陪伴、学习辅导等服务,促进家庭和社区的互助共融。
这些养老服务模式的出现,丰富了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形式,满足了不同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三、实践案例在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中,我国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和推广。
北京市朝阳区的“红领巾服务站”,通过开展老年人闲余时间的文娱活动、康复锻炼、心理抚慰等,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欢迎和好评。
广州市番禺区的“阳光家园”,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咨询、居家护理、社交活动等服务,为社区的老年人搭建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园。
还有山东省青岛市的“银宝关爱中心”,通过设立老年人食堂、健康诊所、文化沙龙等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关于养老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养老问题的文献综述养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综述养老问题的现状、挑战和解决方案,为读者对养老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一、养老问题的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共同的挑战。
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20%。
在某些国家,老年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30%以上。
这使得养老问题变得尖锐和紧迫,给社会经济、医疗资源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养老问题的挑战1.社会养老保障不完善: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很多老年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
2.医疗服务需求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这给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老年人患上慢性疾病和多种疾病的风险也增加,需要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医疗服务。
3.养老机构短缺:在一些地区,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依靠养老机构来解决生活和护理问题。
三、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1.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政府应当加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扩大覆盖范围,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
2.加强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政府应当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
同时,加强社区医疗服务的建设,推动社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质量。
3.加大养老机构的建设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提高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
四、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养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在政策制定、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方面共同努力。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的综述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以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为主的养老方式能起的作用正在逐步弱化,致使农民的养老风险不断地增加。
对于农民来说建立新的养老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因此,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该问题进行了论述与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
XX和XX(2006)通过对宁波市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探索进行介绍,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XX (2009)在对苏南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尝试对苏南地区今后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
XX(2009)基于对嘉兴市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查,对比分析了该保险模式与“智利模式”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各自的价值取向,进而提出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应当确立的价值取向。
XX(2009)以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为例,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法,系统地勾勒出新制度相比于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步之处,同时指出新制度目前仍存在着政府责任过重、制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认为应该严格精算未来可能发生的基金需求,并且通过市场化运营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方式,使制度变得更加有效率。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文献综述养老保险
08 级学院:金融学院专业:保险班级: 081 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日期: 2011-9-24年月关于养老保险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农村社会保障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70% 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发展初具规模,也积累了大量资料和文献。
本文通过对已有资料的阅读,分析,整理综合,阐述了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
关键词:文献综述,养老保险,农村,问题,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和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部分农村居民生活日渐富裕,农民开始参加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险截2009年底,全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8691 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81亿元,27个省自治区的320个县(市、区、旗)和四个直辖市部分区县被列入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具规模。
研究解决好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既是保障农民基本权利的客观需要,也关系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因而在农村现实社会经济条件基础上,探索设计适合我国农村实际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解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缓和计划生育政策与农民生育观念的冲突,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现状于珊珊(2008)认为中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己有10多年的历史。
这段历史可以大体划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一1992年,为试点阶段。
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
会议根据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
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
第二阶段1992一1998年,为推广阶段。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4、提高保险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和参保积极性。 5、加强财政支持:增加政府补贴力度,提高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结论
本次演示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 题等方面展开研究综述。虽然该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保险覆盖 面不足、保障水平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快立法进 程,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保险市场发展,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和参保积极性,加 强财政支持等措施的实施力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01 摘要
03 综述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引言 04 结论
摘要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民 老年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对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概括了当前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 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农民、制度设计、实施效果
(3)养老金筹措与调整机制研究。养老金的筹措与调整机制是制度设计的 核心。学者们对养老金的筹措来源、调整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应该建立 多元化的养老金筹措渠道,同时建立灵活的养老金调整机制。
2、实施情况研究现状
实施情况是评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以下几个方面:
4、管理体制:主要由各级社会 保障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
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尽管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保险覆盖面不足:尽管覆盖范围已经比较广泛,但仍有一些地区的覆盖 率较低。
2、保障水平低:目前的保险水平还比较低,难以满足农民在养老方面的需 求。
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文献综述
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文献综述摘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农村老年人口晚年生活而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制度。
1986年以来,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最终陷入僵局。
2003年开始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同年十月正式试点推行。
试点期间,我国学术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文献资料。
通过对新农保的焦点问题,如新农保出台的背景以及现行政策,当前学者对新农保成就的认识,当前学者对新农保存在哪些问题的看法等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进而阐述我国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取向。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所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是相对老农保而言的。
1992年民政部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尝试在农村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由于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农民自己缴费形成个人账户,实际上施行的是自我储蓄模式,社会化程度不高,未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3月6日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就鲜明的提出了“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09年,《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1~2009 332号)发布,在全国范围开始推行新农保的试点工作。
在制度的一步步跟进之后,分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我们也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农民养老保险的社会化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分割的二元化体制,农村经济的名存实亡,农民收入水平有限。
⑴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基本停留在政策层面,农村集体保障能力的下降,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使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弱化。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养老保险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和社会保障。
养老保险的定义和目标: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通过个人和雇主的缴费,为参保人员在退休后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
其目标是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并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养老保险制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但其发展普遍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
起步阶段主要是制定政策和法规,建立基本框架;发展阶段则包括参保人数的增加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完善阶段则着重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养老保险的类型:养老保险可以分为公共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
公共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包括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年金制度等;私人养老保险是由个人自主选择购买的商业保险产品,旨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问题:养老保险面临着可持续性问题,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养老金缺口和资金运作风险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需要应对越来越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养老保险改革的趋势:为了应对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各国普遍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包括延迟退休年龄、提高缴费比例、调整养老金计算公式以及引入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方式等。
养老保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促进内需增长;同时,
养老保险还可以减少老年人贫困风险,提高社会的稳定性。
中国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与改革摘要:老年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养老制度是大多数国家老年保障的基本形式,其功能就在于保障老年人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在人口赡养比不断提高的状况下,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养老保险制度所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因此,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已经成为全世界学者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面临的老年保障问题更为严重。
一方面,我国特殊的人口政策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来代替步履维艰的旧的养老保险制度。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探索与理论关于两种筹资模式的运行机制的研究,经济学界大都借助于萨缪尔逊引进的迭代模型来分析和论证。
Samuelson ( 1958 )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指出在一个纯储蓄即不存在生产和投资并通过现收现付的代际转移维持养老保险的社会里,养老储蓄的利率等于人口增长率;此后 Aaron ( 1996 )在迭代模型中引进生产和投资,得出养老金的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人口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袁志刚利用两期迭代模型支持了艾伦的结论,另外指出在完全积累制下,养老金的增长取决于金融市场的资本报酬率即市场利率,而索洛增长模型推导出的经济增长的黄金定律表明,当一个经济的资本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加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时,经济处于最优增长的路径,与此相应的利率即为长期动态的最优利率,因而完全积累制下的养老金增长也取决于人口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孙树菡对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行总结,其形式概括起来有两大类:小调整和大改革。
小调整是指,在不对现行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情况下,着力缓解该制度财务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其主要趋势是通过提高退休年龄和延长享受退休待遇应满足的服务年限来调整领取退休待遇的资格条件;通过提高缴费率和放宽缴费基数的限制来改变缴费结构;通过减低缴费基数和改变调整养老金的指数化方式来降低退休待遇的支付水平;以及通过改进基金的管理方式,增大基金管理者的管理权限,扩大基金的投资范围,来促进基金更有效地增值。
《养老服务实践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养老服务实践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养老服务实践综述在世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家庭照护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通过对发达国家现存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有利于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养老模式。
如果仅通过福利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不仅会使各国面临着巨大的负担,同时群众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也很难得到切实的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发达国家通过制定社会养老功能更加强大的养老服务政策,以此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家有英国、美国等。
据了解,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是英国,英国通过全面的探索以后,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通过建立私人机构和社会公共部门。
针对老年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同时也创建了可行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该国家有多种养老服务类型,其中包括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等,不同主体在养老服务上有着明确的分工,志愿者与私人机构能够直接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政策,并客观的评估监管私人机构的发展状况。
从整体上来看,英国在养老服务体系上具有显著的特点: 强调的理念为“以人为本”,鼓励社会不同组织共同配合,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同时通过制定全面的监管机制,以此来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稳定发展。
根据日本的情况可知,该国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为了使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日本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养老保障法律体系,并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家庭-社区共同服务”体系。
目前来看,日本养老服务有多个参与主体,例如公益机构、政府、社会资本等,其在社会化养老方面具有的特点主要是不仅强调居家养老服务,同时也重视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通过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使老年人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
根据美国的情况可知,其在上世纪60年代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老模式,并进一步指出老年生活的主要目标是“安养-乐活-善终”。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国内外社区养老相关文献的综述,总结了社区养老的发展历 程、服务类型与机构、需求调查与分析、政策制定与实施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研 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总体来说,学界对于社区养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制定 更加完善的社区养老政策,如何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这些都是未 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和重点。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01 摘要
03 文献4 结论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养老成为越来越受的话题。本次演示旨在 综述国内外关于社区养老的研究现状、争论焦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社区养老服 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关键词:社区养老、人口老龄化、研 究现状、争论焦点、发展趋势
参考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现象加剧,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 本次演示将对社区养老服务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一、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为应对这一问题,社区养老服务应运而生。 社区养老服务指的是在社区范围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 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这种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提高了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照顾负担,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文献综述
1、社区养老服务的意义
相关研究表明,社区养老服务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 减轻社会负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陈博等(2019)在研究中指出,社区养老服 务能够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照顾和关爱,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 社区养老服务还能减轻家庭照顾负担,有利于家庭和谐。另外,社区养老服务也 有助于降低社会养老服务成本,减轻社会负担。
2、社区养老服务类型与机构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模式研究文献综述:多维度分析、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成果丰富,本文将对该领域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研究现状、方法、结果和贡献,同时对未来研究趋势和政策建议进行探讨。
一、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养老模式进行了研究。
总体来看,养老模式的选择受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等模式的分析。
二、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是研究农村养老模式的主要方法。
通过梳理文献,我们发现这些方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未来研究可以采用大数据分析、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研究结果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我们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农村养老模式的类型、影响因素及优缺点。
具体而言,家庭养老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其可持续性受到挑战;社区养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资源不足和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养老则需要在政策支持下,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
此外,一些学者关注了农村养老模式的创新,如互助养老、农村养老保险等,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贡献与不足现有研究对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研究的不足之处,如样本选择、数据来源等限制。
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未来趋势未来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农村养老问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农村养老领域的应用将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此外,跨学科的研究也将成为未来农村养老模式研究的趋势,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六、政策建议针对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政策制定者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养老保险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养老保险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一篇:养老保险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2.1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养老保障制度则是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的养老问题研究出现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文献中,自西方现代福利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并经历了数年的快速发展以来,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效率研究则更加盛行,出现了大量关于养老保险理论的经典性文献。
1.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虽然许多国家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普遍认为农民应该同城市职工享有同样的福利待遇。
实际上,也是把农民直接纳入全民基本保障制度之中①,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期达到福利公平。
所以,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是涵盖城乡的。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理论是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历史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西方国家有两个主要流派对养老保险理论进行研究:政治经济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派。
前者以经验描述的方法重点研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指出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在变迁过程中的作用,后者运用新古典主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不同养老金制度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和各种养老金制度安排产生的经济绩效。
在遭遇改革和实践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两派理论出现汲取对方精华,相互融合、互相补充之趋势。
目前,西方国家关于养老保险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和市场职能问题、养老保险效应研究、关于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财政支持等。
关于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和市场职能问题,政治经济学派以政治因素在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为出发点,注重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政治因素赋予公民养老的社会权利,提出工业制度论、社会民主论、国家中心论等。
工业制度论认为,经济发展促使社会对服务以及提供这些服务的劳动需求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包括养老金支出增加,而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社会民主论认为,政府的养老金计划和其他社会福利计划是阶级斗争的结果,社会养老金政策反映了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组织与政党之间斗争的结果。
养老保险研究综述(二)
养老保险研究综述〔二〕第1局部,绪论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概况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历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开展,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咨询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开展的必定要求。
我国政府从80年代中期开始,探究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近20年的历史。
这段历史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1986-1992年,为试点时期。
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
确定以一些兴盛地区为试点,并在这些地点启动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工作。
第二时期:1992—1998年,为推广时期。
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然方案?〔以下简称?全然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全然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那么,1992年1月在全国公布实施。
此后,在各地推广。
第三时期:1998—2003年,进进整顿时期。
1998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那个时期农民参保人数下落,基金运行难度加大,官方认为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同意新业务,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向商业保险过渡。
第四时期:从2003年以后,是恢复时期。
十六大以后,中心逐步加大了解决“三农〞咨询题的力度,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开展瞧,2004—2005年,更是在事隔18年后连续两年以D中心、国务院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农村咨询题的第六、第七个一号文件。
在这种大背景下,东部地区一些地点慢慢恢复了探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努力。
①①王芳,王天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破解的难题[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5年第10期近年来的研究多采纳三时期划分,上述四时期划分是习惯形式开展所提出的较权威的新划分。
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文献综述[摘要] 农民工是既具有农村户籍又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
①我国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始于1991年,在近二十年的改革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本文主要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必要性、模式分类、退保问题、参保率问题和政府责任五大方面介绍了国内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展望。
[关键词] 农民工养老保险文献综述一、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始于1991年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它将农民工参保资格限定在受雇于全民所有制企业,1995年和1997年的相关规定又将参保对象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和职工。
2001年颁布的《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了农民合同制职工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一些具体办法,标志着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从模糊走向明确。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明确化绝非偶然。
一方面,农民工是中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与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共同作用下的必然产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民工群体在一系列与工业化、城市化关系密切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均占总从业人数的很大一部分比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另一方面,根据老牌工业化国家的经验,与工业化相伴而行的往往是城市化;中国是农业大国,若不能及时处理和解决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作为主要流动劳动力群体——农民工的养老保障问题,则必将引起经济波动和社会动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基于建立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国务院于2006年3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抓紧研究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指明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改革方向。
2009年12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明确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流动劳动力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
养老保险管理文献综述
养⽼保险管理⽂献综述养⽼保险管理⽂献综述养⽼保险基⾦的动态管理模型摘要养⽼基⾦管理的资产配置和⾦融包括未来的控制流的贡献。
有很⾼⽐例的股票投资组合的好处是降低意味着贡献⽔平,但价格更⾼的时间变化的贡献流动。
本⽂在⼀个跨期权衡模型框架和使⽤随机控制来获得⼀个理想的资产配置-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和贡献的政策。
这个解决⽅案对于固定收益计划表明,风险资产的⽐例和⽔平的贡献都是成正⽐的区别最⼤财富必要基⾦所有养⽼⾦,和实际的财富的养⽼基⾦。
演⽰模拟法国、美国和⽇本的各个时期显⽰减少贡献⽔平降⾄零后,⼀些⼏⼗年。
这个假设的某些缺陷制作和模型进⾏了讨论,并概述了进⼀步的研究。
1.绪论在经济中扮演的⾓⾊是相当⼤的养⽼基⾦和承认即使在现收现付制的国家主导。
事实上,在他们的成熟阶段,他们是在许多盎格鲁-萨克逊国家、养⽼基⾦资产代表很⼤⽐例的股票和债券的市值,在尺⼨可⽐与该国的国民⽣产总值,和贡献,流到养⽼基⾦占个⼈储蓄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他们的最终⽬标——⽀付退休⾦的⼯⼈在年⽼时——是⾄上的⾄关重要的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发达经济体。
如何管理养⽼⾦制度充分因此⼀个⾄关重要的问题。
养⽼基⾦的基本原则是很简单的,即使各种实际⽅案从⼀个到另⼀个国家或⼀个⾏业是巨⼤的和复杂的。
⼯⼈和企业缴纳养⽼⾦退休养⽼基⾦投资于他们在很长⼀段时间和释放他们当⼯⼈们退休了,在形式的养⽼⾦。
显然,更多的贡献,更⾼的应该是养⽼⾦。
然⽽,资产配置也进场时,截⾄⽬前为⽌,即使很⼩的进步资产组合的平均收益率,说个或百分之⼆,可能导致在经历了三⼗年的积累,在⼀个相当⼤的增长减少40%到厕所% -养⽼⾦。
另⼀⽅⾯,过多接触到股票市场波动可能在没有认真管理资产组合,严重损害资产价值和强加了⼀个不受欢迎的增加⽽增加的贡献。
在这种背景下,投资组合管理和贡献计划显然是相互依存的。
此外,过去⼀年多的决定在未来肯定后果。
因此多个地平线优化似乎是适当的。
因为股市回报不确定在有效市场中,随机控制将有助于找到最优投资策略,以及⾜够⽔平的贡献。
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文献综述
一 、代际转移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实证分析
模型采用封闭经济中存在资本积累的世代交叠模型 。模型将人口分为老人 、中人和新人三类 。人口以
固定非负的增长率μ稳定增长 。因此对应每个老人 ,有 (1 +μ) 个中人和 (1 +μ) 2 个新人 。
在每个时期 ,每人被给予一个单位的时间 ,可以自由支配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 。在人生的前两个阶级
① 为了简化计算 , 假定β(1 + r) = 1 。U′ltt = w t ( 1 - τt ) U′ctt 和 U′ltt = 1 = w t + 1 ( 1 - τt + 1 U′ctt + 1) 和 U′ctt =β( 1 + rt + 1) U′ctt + 1 ,在稳定情况下 ,劳动供给在各代间相同 。
保险制度的存在 。
(三) 挤出效应
Cooley and Soarces 1999 年的研究认为代际间再分配的存在将挤出资本 ,因此降低实际工资和提高资
本的回报率 。这造成有利于资产持有者而不利于工人的再分配 。
模型假定经济动态有效 ,e = 1 ,和外的劳动供给 ②。在稳定情况下 ,
-
wv +
w v (1 +μ) 1+ r
T 时刻出生的人的一生预算约束函数分别为
ctt
+
att + 1
=
et w t
(1
- τt )
v
t t
ctt + 1
+
att + 2
=
et w t + 1
(1
- τt + 1 )
养老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养老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如下:养老文献综述: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情况下,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利待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学术研究领域,养老问题也备受关注,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养老模式方面,学者们对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不同的养老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则成为了新的养老选择,社区养老强调老年人在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则提供专业的养老护理和医疗服务。
在养老保险方面,学者们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等新型养老保险模式进行了研究。
这种养老保险模式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
此外,学者们还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较弱,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学者们提出了发展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对策,以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况。
参考文献:《基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的养老服务研究综述》,期刊:《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该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养老服务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出发,对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我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期刊:《山西农经》。
该文对我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城市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这是一篇关于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论文,对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部分养老相关的文献和参考文献,还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可供参考。
在进行养老问题研究时,建议广泛查阅相关文献,以获取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1. 引言1.1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情况概述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源为城镇老年人提供的各种养老保健服务和服务设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占总人口比例的近10%,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医养结合机构等多种形式。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这些服务设施和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城镇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各地也在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费用高昂等问题。
未来,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不断创新机制,提高服务水平,解决存在问题,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1.2 相关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关于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养老服务政策研究:研究者对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养老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政策对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近年来《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2. 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学者们对不同的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等不同的养老方式都成为研究的热点。
3. 养老服务质量评估研究:研究者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探讨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改进方向。
关于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4. 养老服务问题探讨:研究者们深入挖掘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服务设施不足、服务经费不足、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于我国养老保险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的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良好的解决养老保险问题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平稳以及带动经济的长期发展。
本文的文献范围全部来自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为养老保险,找到189,374条结果。
本文根据上述搜索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个人认为中国学者对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三个方面:城市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研究、制度规范研究以及改革意义研究,正文就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总结。
二、正文(一)城市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研究沈诗文在《我国城市养老保险现状比较研究》中阐释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难度大,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财务风险,企业年金发展相对滞后。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养老保险虽有一定覆盖率,但民营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并不是覆盖率的重点,并且随着老龄人口增加,养老保险的财务支出逐渐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加大,这个时候就很需要企业年金作为补充,有利于养老保险的完善。
马红鸽在《中国养老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中针对养老保险完善性作出分析,国家或企业负担的养老保险,这种单方负责的制度安排在替代率不断攀升,离退休人员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不堪重负。
国有企业因离退休人员太多而陷入财政困境甚至破产,国家负担沉重。
[1]《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及建议》中提出了新的现状,如:社会养老保险的征缴难度大,企业缴费基数偏低等情况,并且很多在城市工作的农村劳动力无法得到与本地人口相同的待遇。
(二)城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研究在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方面主要由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各个阶段的情况,剖析出不同时期的管理上的缺憾,陈述改革建议。
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探讨》中从1951年开始对我国社会保险体系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现行方案提出观点:养老保险管理结构过于单一,非纵即横,应该建立新的纵横兼顾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将我国各级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门以及税务部门建立成一条线的体系,在此体制的基础上建立部门间横向的管理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老保险管理文献综述养老保险基金的动态管理模型摘要养老基金管理的资产配置和金融包括未来的控制流的贡献。
有很高比例的股票投资组合的好处是降低意味着贡献水平,但价格更高的时间变化的贡献流动。
本文在一个跨期权衡模型框架和使用随机控制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资产配置-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和贡献的政策。
这个解决方案对于固定收益计划表明,风险资产的比例和水平的贡献都是成正比的区别最大财富必要基金所有养老金,和实际的财富的养老基金。
演示模拟法国、美国和日本的各个时期显示减少贡献水平降至零后,一些几十年。
这个假设的某些缺陷制作和模型进行了讨论,并概述了进一步的研究。
1.绪论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是相当大的养老基金和承认即使在现收现付制的国家主导。
事实上,在他们的成熟阶段,他们是在许多盎格鲁-萨克逊国家、养老基金资产代表很大比例的股票和债券的市值,在尺寸可比与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贡献,流到养老基金占个人储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他们的最终目标——支付退休金的工人在年老时——是至上的至关重要的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发达经济体。
如何管理养老金制度充分因此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养老基金的基本原则是很简单的,即使各种实际方案从一个到另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是巨大的和复杂的。
工人和企业缴纳养老金退休养老基金投资于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和释放他们当工人们退休了,在形式的养老金。
显然,更多的贡献,更高的应该是养老金。
然而,资产配置也进场时,截至目前为止,即使很小的进步资产组合的平均收益率,说个或百分之二,可能导致在经历了三十年的积累,在一个相当大的增长减少40%到厕所% -养老金。
另一方面,过多接触到股票市场波动可能在没有认真管理资产组合,严重损害资产价值和强加了一个不受欢迎的增加而增加的贡献。
在这种背景下,投资组合管理和贡献计划显然是相互依存的。
此外,过去一年多的决定在未来肯定后果。
因此多个地平线优化似乎是适当的。
因为股市回报不确定在有效市场中,随机控制将有助于找到最优投资策略,以及足够水平的贡献。
我们的知识,使用随机控制养老基金的财务管理没有报道的,文学。
然而,Met-ton(1972)描述的基本框架,并且展示了如何跨期优化行李员函数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的一个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鉴于他的目标和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资产和负债管理已被调用的为了确定资产配置的养老基金。
和色彩提出优化和代表资产和负债和k是一个积极的常数小于。
令人惊讶的是,由夏普说,色彩,养老基金的投资政策,几乎没有一个主题的兴趣90年代早期。
一些作家,如和Aflleck(1974)和黑色和琼斯(1988)曾试图提出解决了资产配置问题,鉴于养老基金的债务。
然而,作为资产与负债管理改善和电弧付诸实践,越来越多的报纸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被看作是重要的。
其中,ct阿尔兹。
(1993年)展示了如何应付大量相互冲突的约束和想出一个适当的而又简单的优化。
格里芬(1993)也提出了一个方法(他已经应用到荷兰语和英语养老基金在全球范围内,试图解释为什么荷兰投资股票的不到25%,而英国投资逾80%。
所有这些研究坚持资产配置问题,在一个时期的框架。
然而等分等(1993)曾试图调查金融管理问题在更一般的设置,使南加州大学的一个场景的方法。
大纲是本文的以下。
下一节介绍了金融框架,并提出优化问题。
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以下部分,在的情况。
最后一节将讨论结果从金融和经济的角度,阐明了可能的概括和改进的方法。
2.金融设置1.定义的变量所有这些弧函数的时间t,无论是随机或确定性。
在另一方面,以下变量应该是不变:2.主要的假说我们认为金融管理的聚合的养老基金位置和假设要么养老金流或贡献流量在未来是已知的。
第一个病例对应于固定收益类型的养老基金和第二个定义的贡献类型。
为了简单起见,它们的增长率作为不变,分别与y。
这个增长速度可能占了人口统计学趋势,一种对抗通胀的场景中,购买力进化或任何类型的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只要它到一个确定性增长。
这最后的假说肯定是一个重要的限制的模式将进一步。
因此,在dclincd贡献养老基金WC有:和贡献养老基金:在每个演员阵容,贡献弧在投资组合中分配各种金融资产。
尽管更多的一般假设弧显然有可能,我们这个限制的案例研究两种资产的默顿(1972):——无风险资产的回报是r,无风险利率,假定常数;——风险资产的价格年代,采用标准的几何布朗运动3.优化正如前面提到过的基本上有两种情况。
在固定收益框架应该试着去最小化的贡献,并有义务满足养老基金的债务。
另一方面,固定缴款养老金基金经理的目标是最大化公元前养老金支付给退休人员,知道流的贡献。
在本研究中,我们专注于界定利益情况下,其发生、更频繁地离开发展的另一项研究案例违抗贡献。
WC 假设贡献者都不愿意支付更高的贡献要么现在或将来,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判定是贴现率计价,我们的心理折现率p。
为了数学温顺易训我们还以为他们的负效用是一个幂函数贡献的c。
在接下来的文章将被视为指数2,但泛化是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理性的养老基金经理将试图最小化:3.解决方案我被分别贡献和养老金支付每单位时间内不断打折的演变,其投资组合中的下列等式所描述的:在第一个任期右边是财富的增长由于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投资在风险资产。
第二个任期来自部分投资于无风险资产。
第三个任期流由于平衡的订阅和支付养老金。
南加州大学的制造模式假定的年代,上述方程可以写为:这种不平等意味着风险溢价是由一个高波动性(CT > X / L)。
如果V(t,x,p)表示值函数的问题,然后寄存的方程:限制之下x > 0 ; u > 0。
这个词在括号中是一个多项式函数U和C,因此最优政策(U *,C *)也就是说:把(2)、(3)带入(1)得到:下面寻找适合组合:我们设定:则满足条件的等式为:再一次求解组合有:我们定义ABC并且求得:将以上结果结合后得到:直接替代(1)表明,这个函数是有效率问题的解决在0我5 x= r -(Y)。
在域x,我x,很明显,最佳的政策零贡献和没有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中。
使用(2)、(3)及(4),最终的表达式优化政策弧:4.讨论1.经济学角度的一些评论x的值,代表一个关键阈值等于贴现值的所有未来的资金流由于退休金,对于无限的地平线。
它上面,该基金完全是投资于无风险资产和接收任何贡献。
这是现状的租金:兴趣是suflicient生成的主要支付养老金。
低于这个阈值,该基金是部分投资于风险资产和接收的贡献。
最佳的贡献(c *)和总投资的风险资产(u * x)是减少线性函数的基金的价值当它受到关键阈值。
一般的想法是,富裕的基金,它需要更少的风险,似乎更为谨慎和风险规避的。
因此,养老基金倾向于买入更多的股票,当市场下跌。
而且因为我们没有,它可以大于1,这意味着该基金将借为了更多地投资于股票。
虽然可以期望这种行为很长远的投资者的确需要设置一些限制以防止过多的债务。
此外,一个最低投资债券可能会实施以确保支付累计负债对那些工人有所贡献。
注意,从逻辑上说,更高的波动性和较低的风险溢价,更高的贡献和较低的部分投资于风险资产。
在这个简单的框架,没有定义的时间范围,因此基金经理知道他可以受益于更高回报的股票。
他的动力这样做明显增加的风险溢价。
它也是一个减少函数o2的人能考虑我/ o2为特征的投资者。
更长时间的地平线越倾向于投资股票2。
2.历史模拟为了说明大量的模拟已经执行,使假设最近的历史数据点燃了简单的模型。
利用早期记录的通胀,股票市场价格(在国内市场指数的形式与再投资股息),会谈(短尖细)为法国、日本和美国,我们已经计算值如下面的表1所示。
注意,这些数据对应于不同的时间段(见第2栏)。
事实上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依靠策略将在股票市场回报率的第一年的模拟。
图1显示了股指进化对于市场考虑。
两家退休基金被认为是。
PFl有一个舒适的现金流50%的盈余积累的债务,然而PF2提供有限的10%。
这些盈余都是通过定义之间的区别,实际的投资组合价值减去负债折扣利率r。
为了简单起见WC假定这些负债等于所有的养老金支付在接下来的三十年。
我们模拟了年度捐款和投资组合的重新配置,根据最优政策中获得第三节。
WC尚没有研究结果的敏感性之间的时间间隔的贡献和再分配,但它肯定会有一些影响。
由此产生的进化的投资组合的价值的比例(%)的股票组合中举行,最后在捐款的弧代表在图2 a,b,c(分别为3和4)在法国的演员(分别在案件的日本和美国)。
长期的解决方案的好处也出现在法国的例子。
没有更多的贡献是必要的23年之后,PF2 PFl 32年。
减少暴露于股票市场是惊人的。
然而都有借贷的第一年。
这种情况还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日本养老金和在更大程度上在美国的情况下。
然而在后者的情况下上界(x,,,,,,,1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11岁的时期,尽管它需要PFl很高的杠杆。
另一方面,所有的日本养老金达到这样一个点——没有更多的贡献是必要的。
东京股市的影响在1990年之后是清楚的表现不佳。
养老基金不得不提高的贡献和在同一时间增加其接触到股票市场。
3.评论和进一步的研究这太简单的模型患上了一种数量的缺点,我们已经提到过。
让我们试着总结他们,讨论可能的发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
首先,投资股票u是没有边界的(1或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负债)。
添加这样一个约束显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方案仍然存在。
但它将不再允许我们得出一个封闭形式解。
必须使用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可以幸运地审查案例。
其次,条件2 r - p -(3 L / o I2 > 0不需要被满足,当股市不实现一种合理的return-to-risk比率。
这样的形势可能会迫使养老基金去寻找一个更好的在国外市场预期的性能。
如果仍然太大而可用的外国市场表现,可能一个养老基金体系无法实现,因为厌恶储蓄太高了。
第三,单一风险资产可能缺乏理论公元前替换为一个更现实的混合。
一个限定时间的地平线对应于已知的表(在平均当然)也可以被包括。
在这种情况下,推导关闭表单的解决方案将麻烦,尽管可能发生。
是公元前考虑恒定的速率来的,这是一种不现实的假设,特别是在欧洲。
的国家,通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生是毁灭性的。
一个随机描述的通胀将不得不考虑随机真正的不同资产类别,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连续的相关性来考虑。
最后,经济条件公元前优化应该。
实际上的变化可能是贡献经济代理商将顺畅的在的高的平均贡献率。
此外,没有任何风险厌恶情绪中考虑投资组合,这也是不现实的。
再一次,一般标准缺少要么没有解决方案或一个数值解的计算带一些真实。
结果与违抗贡献投取得了现今并将在另一篇论文。
该框架仍是简单的兴趣获得封闭解。
参考文献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