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各个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沪教版》。
教学步骤:第一课:认识0、1、21. 引入: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字0、1、2。
2. 观察:观察黑板上的数字,组织学生说出数字的名称。
3. 讨论:与学生讨论0、1、2的特点,例如0没有任何东西,1只有一个,2有两个。
4. 训练: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熟悉0、1、2,例如让学生用0、1、2进行计数,用0、1、2进行比较大小等。
5. 巩固: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认识3、4、51. 引入: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字3、4、5。
2. 观察:观察黑板上的数字,组织学生说出数字的名称。
3. 讨论:与学生讨论3、4、5的特点,例如3有三个,4有四个,5有五个。
4. 训练: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熟悉3、4、5,例如让学生用3、4、5进行计数,用3、4、5进行比较大小等。
5. 巩固: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课:认识6、7、81. 引入: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字6、7、8。
2. 观察:观察黑板上的数字,组织学生说出数字的名称。
3. 讨论:与学生讨论6、7、8的特点,例如6有六个,7有七个,8有八个。
4. 训练: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熟悉6、7、8,例如让学生用6、7、8进行计数,用6、7、8进行比较大小等。
5. 巩固: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四课:认识9、101. 引入: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字9、10。
2. 观察:观察黑板上的数字,组织学生说出数字的名称。
3. 讨论:与学生讨论9、10的特点,例如9有九个,10有十个。
4. 训练: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熟悉9、10,例如让学生用9、10进行计数,用9、10进行比较大小等。
5. 巩固: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和掌握0-10的数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大小操作。
上海二年级数学教案
上海二年级数学教案上海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上海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海二年级数学教案1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乘法引入教学内容:P9-10页教学目标:1、从图中发掘重复的行为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2、同数连加和几个几是几。
3、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同数连加时几个几的语言表述是乘法引入的关键。
教学难点:分清几个几。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主题图,游乐场。
师:今天我们的四个学习小伙伴要带我们一起去游乐场,这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
看这里有些什么?2、学生独立思考。
3、师:(引用学习小伙伴的话)这里有小汽车。
一辆汽车坐2人有这样的6辆4:生:模仿小伙伴的表述,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5、学生汇报:(1)小汽车。
一辆汽车坐2人有这样的6辆(2)划船一条船上坐3人有这样的6条(3)转杯车一只转杯车中乘4人有这样的5只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主题图的内容丰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用学习小伙伴的话示范说一个,让学生感悟观察重点的内容,由多次的相同加数相加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感受身边的数学。
二、探究新知:几个几的语言描述。
1、师:小朋友玩累了,来到了儿童餐厅,看到里面摆放了很多椅子,这些椅子是怎么叠放的?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生:4把一叠师:(板书)1叠1个4 42、师:依次观察每幅图的椅子数。
生:回答,教师板书。
2叠2个4 4 + 4 = 8 3叠3个4 4 + 4 +4 = 12 4叠4个4 4 + 4 + 4 + 4 = 16小结:每叠是4,也就是每份是4,算式中的加数就是4,有几叠,也就是有几份,相同加数的个数就是几个。
板书:每份数——相同加数份数——相同加数的个数3、师:小丁丁他们坐下后开始点点心,点了些什么?(1)香肠:师:能用每盘是几?有几盘,就是几个几表示吗?生:回答,教师板书。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2、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3、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重点: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授引入师:同学们,在节日里,爸爸妈妈会给我们买许多礼物,老师这里有些礼物,你能说出哪个玩具比较重?哪个玩具比较轻吗?学生交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物品的轻与重二、新授与探究探究一:直接观察1、气球和苹果比2、小胖和小亚比师:你知道这个苹果与这个气球比哪个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师:小胖和小亚比呢?师小结:我们可以直接凭经验来判断。
苹果重,气球轻。
根据图片看出小胖重小亚轻。
探究二:动手操作1、比较下列物体的轻重、书上第42页中的2 橡皮、吸铁石、小汽车等为学生提供学具,动手操作2、验证比较结果:可将这些物品悬挂起来之后小结方法掂一掂等方法师: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谁轻谁重?学生交流,你是怎么比的?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方法来比轻重。
探究三1、小包装的酸奶,一包装3罐,大包装的酸奶,一包装6罐,4小包装的和2大包装的酸奶,哪个重?哪个轻?2、4只羽毛球的重量和6个乒乓球的重量相等,都是24克,羽毛球和乒乓球哪个重?哪个轻?小结: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三、练习与巩固练习一1、判断轻重棉花和小铁球西瓜和葡萄冰箱和电话练习二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汽油,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汽油。
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汽油重量和6箱大木箱装的汽油重量,哪个重?哪个轻?生:12×4=48(瓶)6×8=48(瓶)答:一样重。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例文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例文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例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19页。
内容分析:《买鲜花》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通过创设“买鲜花”的问题情境,通过“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这个问题,列出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并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既有除法又有加法的算式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在既有除法又有减法时,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也能熟练地进行加减运算,上节课又刚刚学习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不会有太大困难。
但学生的知识底缊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应针对个别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目标: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做奖品用的各式花朵。
教学方法:用引导法、交流法、观察法。
利用课件、图片,创建设了4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用激励的语言、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整个课堂的学习,课后练习分层进行,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师:同学们,三八妇女节,快到了,你准备给妈妈送点什么礼物(学生说一说)小红准备买一束花送给妈妈,那么,现在我们陪她一起去花店看看吧!1、出示主题图2、谁来说说,在花店里,你看到什么[设计意图: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图片信息。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四教案
教案一: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并能正确书写0-20的阿拉伯数字。
2.能正确辨认0-20的阿拉伯数字。
3.能够正确拼读0-20的阿拉伯数字。
教学重点:1.认识并能正确书写0-20的阿拉伯数字。
2.能正确辨认0-20的阿拉伯数字。
教学难点:能正确拼读0-20的阿拉伯数字。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挂图、故事书。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提问:“这是什么数字?”学生回答后,教师书写该数字的阿拉伯数字形式,让学生一起念读数字。
2.学习新知(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提醒学生注意数字的结构和顺序。
然后,教师边指读数字,学生跟读,边指引学生边书写数字,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掌握书写数字的规律。
3.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随机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数字?”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书写该数字的阿拉伯数字形式。
然后,教师播放数字歌谣视频,引导学生跟读数字,加强记忆。
4.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挂图,上面写有0-20的数字,让学生观察挂图上的数字,提问:“这是什么数字?”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互相指读数字,加深记忆。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字?”学生逐个回答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学生在家要多进行数字的练习。
6.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将故事书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家认真阅读故事书,并练习书写0-20的阿拉伯数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辨认0-20的阿拉伯数字。
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学生的记忆和辨认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同时,让学生通过课堂互动,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总结报告、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出色的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导语】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提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提前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反应进行预想;还需要教师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的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引导者”和”先行者”的作用。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
生:蝴蝶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出示小青蛙图片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小组动手操作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001]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001]第1课朋友之间的比较一、教学内容朋友之间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能用“比”的概念和方法比较物的大小和数量。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比较大小和数量的过程,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明白“比”是比较大小和数量的关系,学会使用“比”的方法进行比较。
2.难点:让学生在比较物品大小和数量时能确定同类物品,区分不同物品。
四、教具准备图片或实物:糖果、饼干、小球、小石子、铅笔、鲜花等。
五、教学过程1、启动新课(1)引出话题: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东西,我们来挑几个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教师分别拿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并说出来,老师逐个收集下来,放在桌子上,根据孩子的表现逐个提问。
例如:谁能告诉我,哪个物品最小?哪个物品最大?它们的颜色、形状和数量是不是不一样?我们怎么样才能对它们进行比较呢?学生回答:“用比的方法比较大小和数量。
”2、进行游戏(1) 教师组织学生玩“找不同”的游戏。
老师随机拿出一些物品摆在桌子上。
例如:铅笔、花、小球、石子、糖果、饼干等等。
(2)教师让学生找出相同的物品,然后分类,相同的放在一起。
(3)针对同类物品的组合,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老师进行引导,呈现“一比二”、“二比三”的比例关系,引出“一比二”相当于“一半”,“二比三”相当于“三分之二”等概念。
3、归纳总结(1)总结“比”的概念和方法,讲解“比”的定义和符号,比较同类物品的大小和数量,并进一步分析相应的比例关系。
(2)让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用已学到的知识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教师可适当规定比较不同种类物品的任务。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比”的方法进行比较。
2. 学生是否能举一反三,发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运用所学知识。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 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 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一)比一比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多媒体出示: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同学们观察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吧。
(出示课题:轻与重)二、探究新知(一)掂一掂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用手掂一掂)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一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
(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比()重()比()轻(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师:气球的外表形状,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二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数学二年级第二册第二课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数学二年级第二册第二课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书籍。
2.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进入教室后,学生们整理好座位,等待老师开始授课。
2.老师问学生,之前学过哪些数学知识点?请举例说明。
二、讲授(20分钟):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老师给学生展示教学课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3.老师讲解和讨论数学二年级第二册第二课的知识点,并提供实例进行讲解。
4.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回答问题。
三、练习(30分钟):1.老师根据学生的程度和理解情况,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形式解题。
2.学生们小组讨论解题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3.老师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总结(15分钟):1.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2.老师对学生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重点和难点。
3.老师提出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多思考和尝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强调需要再次巩固和复习的知识点。
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六、布置作业(5分钟):1.老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2.老师提供需要注意的解题方法和答题要求。
注:根据实际情况,本教案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适当调整和修改。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沪教版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教案zz.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2.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能利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两位数之间的加减法运算教学难点: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其混合运算教学关键:运算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小游戏师: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的加减法,过了一个暑假同学们有没有忘记啊?那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几个小朋友表现的好。
游戏规则:分2个小组进行两位数加减法口算的接力比赛,先做完10道题的小组获胜。
若小组中出现错误,下一位同学必须重新完成此道题目。
组1:(1)47+15 组2:(1)34-13(2)26-4 (2)57+36(3)28+69(3)27-20(4)50-30(4)38+17(5)44+47(5)34-17(6)83-49(6)35+8(7)29+9 (7)48-39(8)57-49(8)5+36(9)71+9 (9)70-14(10)80-8(10)3+57师:恩~看来是我们第一组的同学们略胜一筹,那我们来向他们取取经,他们是怎么做到又快又准的。
老师请××同学来说一下你是怎样来计算的。
出示组1中的题(3)28+69生:我是用口算的。
先算8+9=17 进位1;再算2+6=8 8+1=9 结果等于97师:恩,真棒!原来你是用口算的,怪不得算的这么快。
但是,金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千万别忘了进位哦~那么你们又是怎么计算这道题目的呢?出示组2中的题(7)48-39生:我是用排竖式的方法计算的。
(板书)师:恩~我们在不能口算的时候就应该用排竖式的方法,保证计算的准确率。
【在口算练习中,要注意加法的进位以及减法的退位,另外还要保证口算的速度以及准确度。
】二、习题练习师:上面的题目我们只是小试牛刀,下面金老师还有许多题目,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看谁做的最好。
沪科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连乘、连除2.大全[修改版]
第一篇:沪科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连乘、连除2.大全连乘、连除教学目标:1. 从生产实践中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发展学生数学化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理解连乘、连除算式每一步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用多媒体或投影片展示包装车间包装奶粉情景)师:请学生讲解包装流水线的过程。
(4听装一盒,2盒装一箱)二、新知学习(一)连乘1. 师:装了3箱奶粉,一共有几听?小组讨论、汇报。
板书:3×2=6(盒)6×4=24(听)师: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先算出一箱有几盒,再算出6盒有几听)2. 师:两个式子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式子,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3×2×4 =6×4 =24(听)答:一共有24听。
师小结:通过例题知道,连乘算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板书:连乘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
3. 做练一练师:怎样计算?为什么?4×2×9 5×6×2 (连乘的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独立练习,汇报:4×2×9 5×6×2 =8×9 =30×2 =72 =60 追问:为什么先算4×2?5×6?(二)连除1. 师:32听奶粉可以装几箱?小组讨论。
(先算32听可装几盒:32÷4=8(盒),再算8盒可装几箱:8÷2=4(箱))2. 师:两个式子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式子,学生汇报。
板书:32÷4÷2 连除的算式又如何计算?讲清每一步算式的意义(按从左往右的次序除)32÷4÷2 =8÷2 =4(箱)答:32听奶粉可以装4箱。
3. 师:连除的运算顺序也是:从左到右追加板书:连除4. 做练一练,独立完成核对。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001]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001]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中的加法概念及其符号。
2.熟练运用小学套路题中的加法方法。
3.掌握两位数的拆分法和数的交换律。
4.通过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的巩固,使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简单的加法题目。
教学重点1.加法的概念。
2.加法符号的意义。
3.熟练掌握两位数的拆分以及数的交换。
教学难点1.两位数的拆分。
2.练习加法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课件。
2.黑板笔,粉笔等。
3.教师课件演示笔记本电脑。
4.练习册、板书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加法的初步掌握教学内容1.引入课题,简单介绍课程目标和重点。
2.举一个例子,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意义,比如在一菜市场买苹果的例子。
3.介绍加法的符号和符号的意义。
4.告诉学生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如何实现数字的快速相加以及如何做好进位计算。
学生练习1.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练习。
2.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不同,可以进行分类讲解或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堂作业和展示1.发放加法的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练习。
2.每个学生至少做完一页的练习册,然后在下一次课堂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
第二节课:两位数的加法教学内容1.引入课题并回顾上节课所讲解的加法概念和符号。
2.介绍两位数相加的方法,包括计算顺序、进位计算和借位计算等。
3.掌握两位数相加的拆分法和数的交换律。
学生练习和展示1.让学生进行两位数加法的练习,并强调练习过程中注意计算顺序、进位计算和借位计算等。
2.每个学生完成至少一组练习题,并交作业。
3.在下一次课堂上展示练习成果。
第三节课:复习和课程总结教学内容1.课前复习和思考加法初步概念、符号和两位数相加的方法。
2.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复习时间,并与其他同学交换彼此的思考心得。
3.总结本节课程和前两节课程所学的加法的概念和方法,明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巩固度。
4.下发复习材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巩固课程内容。
学生作业和展示1.下发复习材料,要求学生在下次课堂上展示复习成果或回答简单的复习问题。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由于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共有12个单元,因此教案分为12部分,每部分大约125个字。
每个单元的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希望对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识读表示100以内的数字。
2.能够说出100以内的数,可以简单地使用排列、比较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
3.了解百元结构,掌握个位、十位、百位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1.认识100以内的数字。
2.学习简单排列、比较符号,理解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教学难点:1.掌握百元结构,建立100以内的数字概念。
2.掌握个位、十位的变化规律,逐渐理解百位的作用。
教学内容:1.认识100以内的数字2.使用简单排列、比较符号识别数字大小。
3.认识百元结构,掌握个位、十位、百位的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张数字表,讲解码表中每个数字的表示,鼓励学生一遍遍读出数字。
2. 学习数字的大小教师教授排列、比较符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3.了解百元结构和个位、十位、百位的概念通过示范和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百元结构和个、十、百位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字的认识。
4.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字读写和大小比较的练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复习评价教师布置相应作业,课后进行复习和评价。
板书设计:认识100以内的数大小比较个十百位教学反思:这一单元对于学生来说是建立对于百元结构的初步认识,而这对于习惯了十进制的学生来说可能相对陌生,需要通过课堂操作提高其对于数字的敏感度和掌握能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手把手操作,学生逐渐理解百元结构和个、十、百位分别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一:二年级数学上册从加到乘 2教案沪教版】从加到乘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p12~p13教学目标:1. 从同数连加引入乘法,让学生知道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式子就简便了。
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能力。
3. 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师:今天我们继续到游乐场去游玩。
看!小朋友们在??(划船),一共有几人在划船?谁来列算式?[板书]3+3=6(人)表示??(2个3相加)2. 师:现在一共有几个人在划船?算式是什么?表示什么?[板书]3+3+3=9(人)表示??(3个3连加)3. 师:看!小河中又多了3艘船,算式怎么列?表示什么?[板书]3+3+3+3+3+3=18(人)(表示6个3连加)4. 师:想一想,这道题目除了用加法算,还有没有其他的好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从加到乘”。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一)例11. 师:这个算式表示2个3相加,写乘法算式时,只需顺着这句话2个3就可以写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这里要注意的是有的家长往往会教你们读2乘以3等于6,我们现在用的是新教材,要读2乘3等于6,再读一遍。
(注:“乘”字下面点一点)师:这两道加法算式谁愿意把它们改写成乘法算式?那么这一题呢?2. 师:比一比,左右两边哪一个算式更简便?想一想,10个3连加,加法算式长不长?但是乘法算式呢?(很简便)那么100个3连加,这个加法算式??(很长很长)这块黑板写得下吗?但是乘法算式呢?所以我们说“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式子就简便了”3. 师:学到这儿,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都有名字吗?很多同学都笑了,当然有了,同样的在乘法算式中,这些数和符号也都有自己的名字。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沪教版学校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千数图认识千。
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2、技能目标:将数进行分拆,培育同学对数的多种表达技能。
3、情感目标:让同学喜爱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能将数学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1、用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口算练习。
2. 复习前一教时。
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1. 读读写写看简图再写数、读数(PPT)2. 拆一拆,合一合(PPT)458=( )+( )+( ) 700+7=( ) 901=( )+( ) 800+80+8=( ) 700+30+9=( ) 6+60+400=( )3. 看计数器在数位表上写数。
4. 比较有零的三位数的读法。
560和3075. 填空。
⑴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超过一千只 A 一千只写作:( )只 B 它是由( )个千组成的我国野生金丝猴的数量在七百六十只左右 A 七百六十只 ( )只 B 它是由( )个百、( )个十组成的⑵数的组成(PPT) 404的里面有4个( )和 4个( ); 7个一和8个百是( ); 2个百和5个十是( ); 10个( )是1000;( )是由3个百组成的。
一个数个位是6,百位上是8,这个数是( )。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是3,第二位上是8,第三位上是5,这个数是( )。
一个三位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数的3倍,个位上数是百位上数的2倍,这个数可能是( )。
6. 判断(PPT)⑴505百位上的5表示5个百。
( )⑵3个百和4个一组成341。
( )⑶个位上的8和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是一样的。
( )⑷一个数末尾的零是不读出来的。
( )⑸603读作六百零三。
( )三、拓展练习卡片游戏(PPT) 用3、7、0、1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你能试一试吗?至少5种。
同学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
生:蝴蝶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出示小青蛙图片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小组动手操作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
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
(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图片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想看看吗(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长方形纸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师:新学期到了,在蚂蚁王国里有一所蚂蚁学堂,它马上要开学了。
看!这就是蚂蚁学堂,漂亮吗小蚂蚁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小桥。
一天,一阵狂风吹过,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好呀小蚂蚁们决定重新再做一个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长呢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蚂蚁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长呢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你们有尺子吗生:有!【设计意图:利用《蚂蚁王国》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通过让学生帮小蚂蚁解决问题这一情节吸引学生对新知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观察尺1、让学生观察尺子,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分享一下。
2、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0”刻度、1大格,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
3、当学生说到尺子上有“cm”时,介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厘米。
(板书:认识厘米)(二)感知1厘米1、师:那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我们来听听小蚂蚁的介绍(课件介绍一厘米的概念)2、找一找,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学生找一找,指一指)3、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生回答: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
(学生边说边指)4、你发现1厘米其实就是什么(一大格)5、除了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外,你们还能找到不同的1厘米吗生1:从1刻度到2刻度是1厘米.生2:从2刻度到3刻度也是1厘米……6、比一比,请小朋友再用手在尺上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举出来看一看,1厘米长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
师:1厘米很短,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
7、找一找,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举例、课件展示:图钉、牙齿、小正方体、小纽扣……)【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观察尺子、认识1厘米,形成表象。
学生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并体会方法的多样性;从周围物体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体验了l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
】(三)感知几厘米1、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是1大格,那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上找一找吗(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2、2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生:2厘米是从0刻度到2刻度。
师:有不同想法的吗生:从1刻度到3刻度之间也是2厘米。
……师:你们怎么能找到这么多2厘米的你们有什么法宝吗生:2厘米其实就是2大格。
3、2厘米有这么长,不用直尺,你能来估计一下5厘米有多长吗指名估计比划,小朋友自己估计一下呢4、那5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还是请我们的好朋友——尺子来帮忙,请小朋友在尺上比划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5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回答:5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不管从哪儿到哪儿,5厘米就是几大格5、你还想知道几厘米的长度,指名说一说。
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计一下,再拿着尺比划给同桌看一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在认识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探索几厘米的长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量一量1、猜一猜纸条有多长。
(学生猜一猜、估一估)2、课件展示量纸条的方法,学生细心学习。
3、学生自己动手尝试量纸条。
4、集体交流用尺子量纸条的方法。
(纸条的左端对齐0刻度线,把尺子与纸条放平,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5、唱一唱。
《测量小儿歌》小朋友要牢记,物体要放平。
用尺子两物体,左端要和0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猜想、自学用尺子测量的方法再尝试测量,归纳测量的方法这一系列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
这个环节还设计了唱一唱活动,既巩固了测量的方法又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师: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那现在是时候帮小蚂蚁的忙,测量一下小桥扶手的长度了。
1、量一量扶手的长度。
(1)学生动手量一量。
(2)指名上台展示测量的方法。
2、闯关游戏。
师:小蚂蚁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忙,它们带来了一份大大的礼物,准备要送给大家,可是需要同学们闯过三关才能获得礼物哦!有信心吗小精灵儿童网站(1)第一关:眼明手快(填一填)(2)第二关:火眼金睛(判断测量的方法对吗为什么)第三关:心灵手巧(同桌合作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里长方形的宽是接近4厘米,引导学生像这样接近4厘米的可以说它是大约4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二十多分钟的学习已经开始出现疲倦,此时设计闯三关获奖品的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通过游戏巩固新知,一举两得。
】四、回顾全课,总结延伸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梳理。
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认识米》作知识性的铺垫和延伸。
】板书设计:认识厘米数字刻度线“0”起点“cm”厘米(长度单位)《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一,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合适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协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4、教具及学具准备:学具名称1角硬币三角形学具回形针小刀小方快(长、宽、高都是1厘米)个数856630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孝顺的小南”,小南在故事中遇到了问题,你仔细听,看能不能帮助他。
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来。
师: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
孝顺的小南知道妈妈过几天就要生日了,他决定用零用钱给妈妈买一双新鞋子,小南问妈妈:“妈妈,你的脚有多大”妈妈回答:“一拃多一点点。
”小南到商店挑选了双漂亮的鞋子,用自己的小手认真地在新鞋子上拃了“一拃多一点点”心想:这双鞋妈妈一定合适。
小南高兴地跑回家,急着把鞋子送给妈妈。
可是当妈妈打开这份礼物时,妈妈笑了,奇怪的问:“这鞋子这么小,到底是买给我的,还是买给你自己的。
”小南捎了捎后脑,怎么也想不明白,自言自语的地说“明明就是‘一拃多一点点’嘛。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吗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谈话: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课本,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课本的宽有多少,你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_小精灵儿童网第一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2、操作方法的指导:①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②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学生填写并汇报测量结果。
学具名称测量结果(数学书的宽)个得出结论1角硬币7①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量的结果不同。
②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该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三角形学具4回形针5小刀3小方块154、小组讨论、汇报结果:为什么都是数学课本的宽,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得出结论1]5、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