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课堂实录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

在那里,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

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发生在200多年前的小故事。

(师生一起聆听马戛尔尼子爵访华的故事录音,同时屏幕呈现文字内容;通过学案材料一,探讨马戛尔尼子爵访华的原因,略)
师:1792年的时候,马戛尔尼来了,试图通过和平外交的方式打开中国大门,但遭到了中国的拒绝。

那么,接下来英国会怎么做?
生: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师:(屏幕呈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在世界的扩张示意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幅地图,你们能不能从这幅地图中找出可以证明英国十九世纪中期会对中国使用武力的证据?
生:美洲基本上是独立国家,因此,英国很难进入;在亚洲,这时英国已经占领新加坡、马六甲、缅甸部分、印度的大部分、阿富汗部分;非洲的沿海地区也有一些被侵占。

因此,英国如果要进一步侵略的话,只剩下三个地区:一个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一个是非洲内陆地区;一个是澳大利亚内陆地区。

也就是说,英国接着会在这三个地区扩张。

师:分析得非常好!实际上,由于对非洲大陆内部的不了解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这时英国还不能进入非洲内陆;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而且人口稀少,市场也不可能庞大。

所以,英国下一步扩张的方向必然是东亚地区。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能置身事外吗?能够避免被侵略被奴役的命运吗?不能。

师:1792年马戛尔尼乘兴而来,1793年他带着遗憾和失望回国,临行前记下了对中国的最后印象:
(听录音:中华帝国是一艘破旧的摇摇晃晃的巨大战船,一批有能耐的警醒的值班军官有幸在过去的150年间使其设法浮于水面,并以其巨大的身躯和外表吓住邻居。

但是任何时候只要一位无能的人碰巧的掌握了船上的指挥权,那么这艘船的风纪和安全就会荡然无存。

它可能不会马上沉没;它可能会象一艘失事的船一样漂浮一阵子,然后在不久的将来在岸边撞成碎片。

但它永远不可能在旧的底板上重建起来。

)
师:当时的中国情况到底如何?是不是真的和马戛尔尼所说的那样?下面我们一起研究学案材料二。

(屏幕呈现反映中英社会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观念、社会性质对比的表格,教师把学生分析材料的结果随机填入表格之中)
学案材料二: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獗,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

……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

四民之首,奔走下贱。

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 师:你能简单描述出龚自珍生活年代(1792~1841)的一些情况吗?
生:清朝从乾隆末年就开始衰落了。

当时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经济凋敝;吏治十分腐败;国库亏空。

师:很好!乾隆末年中国社会在思想观念等其他方面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我们接着分析材料三。

学案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所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

(摘自乾隆帝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之国书,1793年)
师: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是怎样的?
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盲目自大,自以为是。

师:很好。

那么,你认为中国人对世界不了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师:基于上表内容,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生:英国侵略中国是必然的,并且从双方综合国力的比较看,战争一旦爆发,中国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师:很好!十九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的差异决定了中英之战必然爆发,并且也正是中英两国这种社会状况的差异构成了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马戛尔尼对中国社会的描述无疑是对的。

但是,大清帝国这一艘破旧的战船它并没有马上沉没,而是在这之后摇摇晃晃了一个多世纪后才宣告寿终正寝。

屈辱和苦难伴随着清政府,也伴随着中国。

而所有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鸦片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鸦片问题
(屏幕呈现1799~1839年英国对华鸦片输入量变化示意图)。

师:1799~1839年英国对华鸦片输入呈现出什么态势?
生:迅猛增长。

师:是什么驱使着英国商人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而且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进行武装走私?
生:巨额的利润。

师:对。

问题是,对于万恶的鸦片贸易,英国政府也没有加以制止,而是采取了鼓励政策。

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

师:这就奇怪了。

英国是工业国,我国是农业国。

为什么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还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幻灯片显示《天仙配》画面和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 )
师: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个唱段。

从这四句唱词中你能看到什么?
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家庭生活状况。

生:说明当时中国很穷,老百姓没钱买东西;而且老百姓没有消费的愿望。

师:你们觉得当时中国人的这种生活状态和中英贸易状况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生:中国人可以自己生产,用不着买。

生:中国人穷,买不起。

师: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英国的商品,主要是棉布等工业品在中国很难卖出去,而相反,中国的茶叶、丝绸等却在英国人中很受欢迎。

这样,就形成了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反而处于出超地位的状况。

为了扭转这种贸易状况,英国人找到了鸦片。

(屏幕呈现介绍鸦片图片和文字资料,并传阅罂粟果实标本;师生探讨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屏幕呈现与鸦片输入相关的图片、文字及数据)
师:鸦片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灾难。

但对英国来说,却有极大的好处。

我们一起来探讨学案上的材料四,画出英、印、中三地之间贸易往来的示意图(见文后)。

学案材料四:“输出鸦片对于商务是有重大利益的,这就是把那个人口最多,资源最富的帝国的财富吸收出来。

而用鸦片换来的白银,则使英属印度的大片土地喜气洋洋,人丁兴旺,也使得英国制造品对印度斯坦的输出大为扩展,更使得这方面的海上航运和一般商务大为兴盛,并且还给英属印度的国库带来一笔收入,其数超过整个孟买全省的田赋总额。

”(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第128-129页)
(一学生在黑板上绘制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修正并讲解)
师:所以通过鸦片贸易,英国人不但获得工业生产发展所需的原料和市场,而且扩大了资本的积累,国力蒸蒸日上。

但这是以中国人遭受巨大灾难为代价的
(屏幕呈现虎门销烟画面,并讲述禁烟运动简况,略)。

师:中国的禁烟运动给英国人一个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的机会。

1840年6月,英国政
府悍然发动了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

(屏幕呈现讲述战争过程的多媒体地图并讲解,此略)
师:(课堂总结,略)最后我们以林则徐的话共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