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测量与评价

合集下载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6)若答案是数字,应指明单位和数字的精确程度。
3.填空题类型
(1)简释题就是通常的名词解释题,要求被试用简单,明了的词语将名词或概念解释清楚。
(2)直接问答题就是让被试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例如,“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3)列举题就是要求被试根据要求范围列举出事或物,并略作说明。例如,请列出教育测验中常见的选择题型。
简答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方法
(1)确定教育评价的对象和目标
(2)初拟评价指标
(3)筛选评价指标
(4)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第六章、教育测验的常模及其建立方法
名词解释
1、常模:它是指一个有代表性的样组在某种测验上的表现情况,或者说,是一个与被试同类的团体在相同测验上得分的分布情况与结构模式。
填空
测验的常模可分成两类,一是发展常模,二是组内常模。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填空
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就需要有一个测量或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参照点。
量表,指的是确定了测量单位和参照点并具有取值系统的测量工具。
泰勒指出
英国剑桥大学直到1720年才开始使用笔试。20世纪初,在桑代克的影响下
名词解释
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为了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目标,应当提供什么学习经验,即怎样帮助学生学习预期的东西。
3怎样组织学习经验,以使这些经验的累计效果最大,即怎样的学习顺序和学习经验的整体计划会有助于学生内化他们所学之物,并将其应用于适当的环境。
4怎样评价方案效果,即随后采取什么步骤,以不断检查期望的学习活动所发生的变化。
美国的“八年研究”对传统的教育测验提出的一些批评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育测量与评价一.教育测量1、测量: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

(史蒂文斯)测量:客观事物及其属性;所依据的规则或方法;数量化的结果。

2、教育测量:广义:对于教育领域内的事物或现象,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作缜密地考核,并依据一定的规则将考核的结果予以数量的描述。

狭义:是指对学生某些学科经过学习和训练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

又称成就测量、学业成绩测量或学科测量。

3、教育测量的特点:1.间接性和推断性2.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3.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4.测量目的的针对性二.教育评价评价:评:评定;价:价值——教育价值教育评价:注重效果:美国的泰勒;注重资料的获得:美国的克龙巴赫、斯塔弗尔比姆;注重评价方法、手段:中国的张秀理、日本的长谷川容1、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是评价者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主客体价值关系、价值实现过程、结果及其意义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揭示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目标的价值意义。

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联系: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区别:第一,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

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

第二,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

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第三,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又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一.教育测量的产生1904年以前(教育测量的萌芽期)中国的科举制(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科举制的特征:逐级考核、制度完备、考场严格、命题规范科举制的考核方法:口试、贴经、墨义、策间、诗赋产生在中国、发展在西方美国贺拉斯曼1845年将“笔试”引入美国英国费舍在1864年《作业量表集》美国赖斯在1897年的《拼字实验》1904—1915年教育测量的开拓期:美国桑代克的巨着《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问世。

(完整版)教育测验与评价

(完整版)教育测验与评价

第一节教育测验一、教育测验的概念(一)概念界说测量是给事物的某种属性给定数值的过程,回答了“有多少”的问题。

教育测量包括了从身体身体素质到兴趣态度等多个方面。

测验是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测验仅指一份测验卷子,而广义的测验指编制试题、施测、评分到报告成绩的全过程。

在教育领域,测验只是测量的一种形式,主要用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特点。

如果说测量回答了“有多少”的问题,只考察量的大小,测验则回答了“某个人做的怎么样”的问题,包含了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和评判。

规范的考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如期中、期末考试。

它与测验的区别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是从教育测量学中引出,认为测验更为规范,从试题编制、实施测验测验到评分过程都有严格的程序,而考试则是教师可自行安排,相对灵活,技术要求不高的测验形式。

另一种观点与第一种正好相反,认为测验比较随意,而考试则较为正式。

本书主要采用第一种观点。

评价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评价包含定性描述或价值判断,更多的时候是两者兼而有之。

(二)测验的功能测验具有以下功能:(1)激励功能;(2)诊断功能。

诊断性测验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看基础打得好不好,可否满足学习某种新知识的需要,另一个是看理解和掌握上有什么错误及其原因所在,它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反馈信息,使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3)区分和选拔功能。

升学考试就体现了测验的选拔功能,如高考;(4)评定功能。

二、测验的类型从测验目的上考虑,可以分成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

从测验内容上考虑,可以分成成就测验和学能测验。

从规范程度上区分,可以分成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从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区分,又可以分成常模参照性测验和标准参照性测验。

(一)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

安置性测验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方法1.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的定义与分类教育评价的定义与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1.3 教学过程引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讲解教育测量的分类和特点介绍教育评价的分类和特点探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1.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的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案例1.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2.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测量的基本方法理解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学会教育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解释2.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的方法: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教育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2.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的方法及其特点介绍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演示教育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2.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工具设计案例教育测量结果分析软件2.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3.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理解教育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实施学会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释3.2 教学内容教育评价的方法: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等教育评价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3.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评价的方法及其特点介绍教育评价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演示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3.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评价工具设计案例教育评价结果分析软件3.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4.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际教育领域的应用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的特点与方法学会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实践4.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的特点与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应用实践的注意事项4.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案例及其特点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的方法与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分享教育测量与评价应用实践的经验与教训4.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应用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分享4.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5.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道德问题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原则与规范学会处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5.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隐私保护、公正性、标准化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原则与规范:诚信、尊重、公平、透明等处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的方法与技巧5.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道德问题及其重要性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原则与规范讨论处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5.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第六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数据分析6.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的基本分析方法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学会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分析6.2 教学内容描述性统计分析: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推断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相关与回归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线性回归等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可视化:图表制作与解读6.3 教学过程讲解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与作用介绍推断性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步骤演示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操作与结果解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分析实践6.4 教学资源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教程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集统计学教材与参考书籍6.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七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反馈与改进7.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重要性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教育改进7.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定义与目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方法:个体反馈、集体反馈等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技巧:有效沟通、积极倾听等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教育改进的步骤与策略7.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定义与目的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方法与技巧讨论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教育改进的步骤与策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7.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案例教育改进的策略与方法资料7.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八章: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方法学会利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参与政策制定8.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案例分析学生参与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践8.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案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8.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案例政策制定相关的软件与工具8.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九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国际视角9.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的分析方法学会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9.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的特点与方法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注意事项9.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案例及其特点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的方法与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分享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经验与教训9.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分享9.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十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创新方法学会适应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10.2 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关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全套共534张

教育测量与评价全套共534张

教育测量与评价全套共534张1. 什么是教育测量?教育测量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教育活动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一种评价和监督教育工作的手段,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2. 教育测量的分类教育测量按照测量目的、测量方法、测量内容等不同方面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按测量目的可分为诊断性测量和决策性测量;按照测量方法可分为定量测量和定性测量;按照测量内容可分为成绩测量和非成绩测量。

此外,还有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型测量方法。

3. 教育测量的实施步骤教育测量要求有明确的实施步骤。

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测量目的,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内容和方法,筛选受测对象,进行测量操作,分析测量结果,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

4. 教育测量的评价标准在进行教育测量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评价受测对象的学习状态和教育活动的效果。

评价标准应当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5. 教育测量的意义与价值教育测量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科学的测量和评价,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的效果,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和优化,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6. 教育测量领域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测量也不断朝着多样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向发展。

未来,教育测量将更加注重多维、综合的测量与评价,同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对于学习和教学过程的监控和预测。

总之,教育测量将成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支撑。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一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一章

单位
–理想测量单位的条件: (1)具有确定的意义; (2)
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等距,它是进行加减运算的必 要条件。
测量的结果是用数字来表示,这样在同一个属 性上,如和长度上,不同的物体所得到的数字 不同,比如有的是160cm,有的是170cm…… 这些不同的数字可以组成一个连续的序列,这 个序列就叫量表。有了量表,我们就可以看个 体在量表中所处的地位,从而得到这个人的身 高。 同样,我们有了智力量表,就可以根据个体在 智力量表中的分数,可以知道它的智力水平的 高低。
教育测量与评价
导入课程
量体温、称体重这类活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 都有一定的对象:量体温的对象是人的体内温度属
性;称体重的对象是人的重量属性。 – 最终都用数字来表示结果。如身高是160cm,体重 是50kg。 – 都要采用一定法则编制的工具,量体温是采用热胀 冷缩的原理做成的体温计进行,称体重是采用杠杆 原理做成的秤进行。 – 包含上述事物、数字和法则三个主要元素的活动就 是测量活动。
– 蓬勃兴起阶段:1864-1940年。
• 1864年,费舍《量表集》,客观标准化测量萌 芽。 • 1897年,莱斯的拼字测验。 • 1882年,高尔顿和皮尔逊教育测验的统计方法 。1905年,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 20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测验运动蓬勃发展。 三个阶段:①开拓期(1904-1915年),卡特尔 与桑代克《精神与社会测验学导论》,标志着 教育测验运动的开始;②兴盛期(1915-1930年 ),发展了学力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等 不同性质的测验;③批判期(1930-1940),教 育测量运动逐步过渡到教育评价时期。
(三)测量量表
定义
数字连续体。
– 指具有一定参照点和单位的事物特征数量化的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篇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一章教育测评概述第一节教育测量概述一、测量的定义一般认为,测量系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

这里包含了测量三个方面的特性:法则,指测量的标准,也就是测量的依据和准则,即我们根据什么原理来进行测量。

法则也有好坏之分,使用好的法则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测量结果,而较差的法则只能导致不准确的测量结果。

要寻找和建立较好的测量法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但不管什么法则的建立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事物,指测量的对象,也就是对什么进行测量,更明确地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属性或特征,所测量的事物是否具有一致性,这是影响测量结果是否精确的一个重要原因。

数字,这是测量结果的表现形式,是区别测量与定性评价的一个标志。

数字大多时候具有量的意义,这样它是代表一定的数值。

这些数值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如区分性、序列性或等级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这些性质是我们进行运算的基础。

必须指出,在测量中,我们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属性的大小来分派数字的,因此,必须考虑数字是否具有如上性质,同时还要考虑事物的性质和指派数字的原则。

二、测量的三要素1、单位。

是我们用于计算的标准。

理想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确切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解意义要相同,不能出现不同的解释;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即等值性,也就是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2、参照点。

是计算的起点。

一般分为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

绝对零点指客观地存在着“0”这个数字,即完全没有;相对零点则是人们为了区分或分出等级人为地指定出一个零点,即即使在“0”这个位置,也不说明事物的属性是不存在的。

3、量表。

这是测量的工具,是具有一定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

由于制订量表的单位和参照点不同,量表的种类也不同,一般从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类别量表水平(称名量表)、顺序量表水平(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水平(等距量表)、比率量表水平(比率量表)。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1.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1.2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类型1.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2.1 教育测量理论2.2 教育评价理论2.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论2.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与实施3.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原则3.2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流程3.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步骤3.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第四章:学生评价4.1 学生评价的定义和意义4.2 学生评价的类型和方法4.3 学生评价的指标体系4.4 学生评价的实施与反馈第五章:课程与教学评价5.1 课程评价的定义和意义5.2 课程评价的类型和方法5.3 教学评价的定义和意义5.4 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第六章:教师评价6.1 教师评价的定义和意义6.2 教师评价的类型和方法6.3 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6.4 教师评价的实施与反馈第七章:教育政策与法规7.1 教育政策的定义和意义7.2 教育政策的基本类型和制定过程7.3 教育法规的定义和意义7.4 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第八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8.1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决策中的应用8.2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质量保障中的应用8.3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8.4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中的应用第九章: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9.1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的概述9.2 计算机化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9.3 网络化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9.4 大数据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10.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国际发展趋势10.2 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挑战10.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10.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策略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及目的意义:重点关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区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LOGO
学生认知过 程基本能力 发展的测量 与评价
布衣公子作品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01 观察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02 记忆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03 思维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04 想象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一、观察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1、何为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 态,是认知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从事任何一种专业活动都必须具 备的能力。 2、观察能力是如何发展的呢? 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既有年龄特征,又有个别特征,可 以从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方面加以认 识。
四种方法皆有优缺点,需要根据情况选择使用 文化知识概述
第一章
6
二、记忆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1、记忆是什么呢?
记忆包括“记”和“忆”。
“记”是一种感知过程,心理学上也称 为识记,指在人脑中留有的对事物反应 的痕迹。 “忆”是人们能对以前被感知过的事物 进行再认或再现。
第一章
文化知识概述ຫໍສະໝຸດ 7(3)综合性成套记忆测验
A、韦氏记忆量表 B、中国临床记忆量表
第一章
文化知识概述
9
第一章
文化知识概述
10
三、思维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 的电影!!! ——《星际穿越》
第一章
文化知识概述
11
思维能力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1)语言文字推理测验:通过字、词、句、事件、 故事等一系列以文字式材料呈现的测验题目,对词 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事件之间的逻辑顺序、故事情 节之间的逻辑演绎等进行判断推理。 (2)图形推理测验:以图形为测验材料,对图形 之间的逻辑关系或空间关系进行判断推理。 (3)数字符号推理测验:借助一组数字符号为测 验材料,对数字之间或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演绎 结果进行判断推理。

教育测量与评价[精选多篇]

教育测量与评价[精选多篇]

教育测量与评价[精选多篇]第一篇: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一章1.什么是评价?什么是教育评价?答: 评价是指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

标准是指主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形成的对客体发展变化的一种期望, 是判断客体的属性及发展变化达到主体期望的尺度, 是主体对客体价值判断的依据。

陈玉琨:教育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 借助各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 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沈玉顺:教育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 对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 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2.什么是发展性教育评价?答: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育活动价值增值为目的, 着重于教育对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条件、进程以及策略方法的建设性评价。

3.简述发展性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

答: ㈠准备阶段⒈明确需要评价的问题⒉确定评价的目的⒊确定评价对象与评价内容⒋确定信息的搜集范围与分析的方法㈡搜集、分析信息阶段;㈢帮助评价对象制定改进方案;㈣再评价阶段4.比较教育评价和教育测量, 教育督导的联系与区别?答: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关系: 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 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 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 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 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 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 同时, 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区别: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第一, 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 纯属于对事物客观存在真理性的认识。

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 是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关系的认识。

第二, 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 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

教育测量与评价_

教育测量与评价_

教育测量与评价_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学中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主要研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业成绩进行量化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下面将重点从测量方法、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测量方法1.主观测量方法:主观测量方法主要依靠人的主观判断和评价,例如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由于主观因素的介入,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客观性。

2.客观测量方法:客观测量方法主要采用定量的数据进行测量,例如考试成绩、实验数据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数据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但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因素。

3.综合测量方法:综合测量方法主要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量,例如学科考试、问卷调查等。

这种方法既能够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又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评价方法1.绝对评价方法:绝对评价方法主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但缺点是可能会忽略学生的进步和个体差异。

2.相对评价方法:相对评价方法主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但缺点是评价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学生水平的影响。

3.格式评价方法:格式评价方法主要通过考试、测验、作业等标准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客观性,但缺点是忽略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素质。

三、评价标准1.知识与理解: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

2.运用与分析:评价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创新与批判: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考的能力,包括学生对问题进行提问和反思的能力。

4.合作与沟通:评价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包括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5.情感与态度:评价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包括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师和同学的尊重等。

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测量与评价
目的:客观、准确地测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问卷调查法
目的:收集教育测量数据,了解教育效果
设计问卷:明确目标,设计合适的问题
发放问卷:选择合适的人群,确保样本代表性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观察法与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的优点:全面、深入、有创意
观察法的优点:直接、真实、客观
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如作文、绘画、手工等)来收集数据
诊断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激励功能:通过评价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反馈功能: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
导向功能: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重要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评价的类型
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添加标题
设计评价方案与工具
添加标题
确定评价目标: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添加标题
设计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目标,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
添加标题
选择评价方法:根据评价指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添加标题
制定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方法和指标,制定评价标准
添加标题
设计评价工具:根据评价标准,设计相应的评价工具
添加标题
实施评价:按照评价方案和工具,进行评价活动
综合化: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实时化:实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及时调整教育测量策略
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测量方案
THANK YOU
汇报人:
05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06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改进

(完整版)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整理版

(完整版)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整理版

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课程的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它着力探讨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所必须借助的一门科学,也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类标准化的教育测验、会作测验质量分析、能正确解释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比较正确与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研究科学化。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1.测量的定义史蒂文斯曾对测量作出以下定义:“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测量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方式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

本书的观点:从广义上讲,测量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以上对测量所下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对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述的。

2.测量的要素(1)测量的量具测量的量具是指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

(2)测量的单位不同的测量所采用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②要有相等的价值。

教育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3)测量的参照点量的参照点系测量的起点。

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测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参照点有两种类型:①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②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

(完整word版)《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完整word版)《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7]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哪些要求?第二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不同标准的分类,了解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验(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了解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意义与区别,认识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特点、最佳行为评价和典型行为评价的意义及其区别,初步领会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理念,能够分别阐述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现教育判断、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行使等教育管理方面的功能。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1.1 教育测量的概念与分类1.2 教育评价的定义与功能1.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1.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2.1 测验法2.2 观察法2.3 调查法2.4 等级评定法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3.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原则3.2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步骤3.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与反馈3.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进与完善第四章:学生评价4.1 学生评价的内涵与方法4.2 学生评价的内容与标准4.3 学生评价的实施与注意事项4.4 学生评价案例分析第五章:课程评价5.1 课程评价的概念与作用5.2 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5.3 课程评价的实施与改进5.4 课程评价案例分析第六章:教师评价6.1 教师评价的意义与目的6.2 教师评价的内容与标准6.3 教师评价的方法与工具6.4 教师评价的实施与反馈第七章:教学活动评价7.1 教学活动评价的定义与重要性7.2 教学活动评价的内容与方法7.3 教学活动评价的实施与注意事项7.4 教学活动评价案例分析第八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数据分析8.1 数据分析的概念与意义8.2 数据分析的方法与技术8.3 数据分析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应用8.4 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第九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问题概述9.2 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隐私与保密问题9.3 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公平性与歧视问题9.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法律规范与案例分析第十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概述10.2 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的创新与挑战10.3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与影响10.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国际发展趋势与比较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述:理解教育测量的概念与分类,以及教育评价的定义与功能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

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以及发展历程对于全面理解该领域至关重要。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一章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学科发展第一节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概念一、教育测量(一)测量1.定义:指按照一定的规则给事物(属性)来指派数字(符号)的活动过程。

2.三要素:A、事物(属性)——测量活动的目标、对象B、规则(法则)——进行教育活动最关键的因素良好规则的条件:符合客观规律、利于操作C、数字(符号)——量的表现量的限制:具有区别性、等级性、等距性、可加性作用:表示属性的特征、可以推测事物的属性(二)教育测量1.广义定义:指对于教育领域内的事物或现象,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做缜密的考核并依据一定的规则,将考核的结果予以数量的描述。

2.狭义定义:指对学生某些学科,经过学习和训练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

还可称为成就测量、学科测量或学业成绩测量。

(三)教育测量的特征(四)教育测量工具1.测验:适用场合较广,评断无所谓正误。

2.考试:适用场合较窄,有正误判断,较为正规。

二、教育评价(一)价值1.定义:指个体及其属性同主体的需要相协调、相一致或想接近。

2.要素:A、个体及其属性——讨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B、主体的需要——对价值进行衡量的决定性因素、价值评判的核心(二)教育价值1.定义:在教育社会活动或现象当中,个体及其属性同主体的需要相协调、相一致或想接近。

2.教育价值系统表现形式: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工具价值、目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经济价值等等。

其中基础、核心是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客体价值进行评判)(四)教育评价1.典型观点A、注重效果美国教育学家泰勒B、注重资料(信息)的获得美国教育学家克龙巴赫和斯塔弗尔比姆C、注重方法中国张秀理和日本长谷川容2.课程定义三、教育评价和测量的关系1.联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教育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2.区别:第二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测量的产生(一)教育测量的萌芽期(1904年以前)1.最早的考试制度(中国,公元606年,隋炀帝)特征:采取逐级考核方式、考场纪律严格、命题规范、阅卷制度合理、科举考核方法丰富考试方法:口试、笔试(包括贴经、墨义、策问和诗赋)制度缺陷:考试内容不全面、不客观2.教育测量运动(美国,19C)A、贺拉斯曼:被称为“公共教育之父”,是美国19C教育学家,最早提出建立公立学校,后产生广泛、深远影响,兴起“公立学校运动”,1845年把笔试应用到中、小学教育中。

教育测量与评估

教育测量与评估

《教育测量与评估》(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本科教育学专业《教育测量与评估》1.结合学校实际,谈谈你校评价的实践我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品质优劣的主要因素。

结合学校实际寻找有效的评价方法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校是一所定点小学,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我们将“三结合”的理念融入其中,提出“把评价还给社会”,旨在通过评价体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多元化有效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在现代社会中,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为学生及相关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因此学校应以国家教育方针与政策法规为前提,根据学生及相关消费者的需求,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

我们应努力创办“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学校。

因此,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建立学生、家长、社会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测评机制,改变政府评价学校的单一模式,把评价还给社会。

通过“评价”这一平台,促进学生、家长、社区群众和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教育发展。

我们在研究“把评价还给社会”时,“社会”一词主要指社会成员中学校教育的直接消费者—学生、家长、社区群众。

但是,大部分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群众由于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机制缺乏全面的了解,往往站在个人或局部的角度看待学校的教学活动,很难对学校予以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

因此,2003年初,我校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平台上,顺应新时期的要求,主动邀请多方面人士参与学校评价,着力研究如何克服社区群众、家长及学生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据此提出了“社会、家长、学生三维一体”的评价模式,尽可能实现多维评价改革。

教育评价与测量(整理好)

教育评价与测量(整理好)

教育评价与测量(整理好)教育评价与测量简答题:1、信息的描述包括哪几个要素?答:⑴经过审核、整理及汇总的资料;⑵研究对象;⑶描述的技术和手段。

2、评价信息解释的特性是什么?答:⑴可检验性;⑵不完全性;⑶有效性3、定性分析的特点是什么?答:⑴定性分析关注事物发展过程以及相互关系。

⑵定性分析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

⑶定性分析无严格的分析程序,有较大的灵活性。

⑷定性分析主要采用逻辑分析及哲学思辨方法。

⑸定性分析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并对背景具有敏感性。

4、影响评价效度的因素是什么?答:⑴评价指标和工具的科学性⑵评价实施的质量⑶效标特征⑷被评价者的特性和样本的代表性5、评价信度鉴定的方法?答:⑴评价指标的信度鉴定方法⑵评价工具的信度鉴定方法⑶评分者信度鉴定方法6、影响信度的因素?答:⑴被评价对象的情况⑵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⑶实施评价过程中的各种因素7、设计双向细目表包括几个基本步骤?答:⑴考核的内容抽样与考核认知水平的确定⑵题型和题量的确定⑶试题的平均难度和难度分布的确定⑷试题赋分与测验期望分的预估8、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意义是什么?答:⑴实施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措施。

⑵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⑶有利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9、思想品德评价的方法答:⑴操行评语法⑵等第法⑶评等评分测评法⑷操作加减评分法⑸加权综合测评法⑹模糊综合测评法⑺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10、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特点答:⑴评价的问题情境具有开放性、真实性、综合性⑵评价的方案具有灵活性⑶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⑷评价的结论以质的描述为主,辅以必要的等级⑸评价具有持续性,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11、当前思想品德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答:⑴品德测评指标的设计问题⑵品德测评的量化问题⑶思想品德测评方法实践可行性的问题12、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自我反思的策略与途径答:⑴在自我评价中反思⑵在他人评价中反思⑶在评价学生中反思⑷评价的结论以质的描述为主,辅以必要的等级⑸评价具有持续性,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13、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自我反思的形式答:⑴自我提问法⑵行动研究法⑶教学诊断法⑷交流对话法⑸案例研究法⑹观摩分析法⑺总结记录法14、班主任工作过程评价的内容答:⑴了解和研究学生⑵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⑶班级日常管理及思想教育⑷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⑸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搞好期末的鉴定和评优工作15、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方法答:⑴定量积分评价法⑵定性讨论分析法⑶综合法16、教育评价按评价功能分为哪几类?答:一、诊断性评价二、形成性评价三、终结性评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复习题一、简答1.简述教育测量的基本要素及四种水平包括哪些?答:(1)教育测量的基本要素包括:参照点和单位。

参照点:计算事物数量的起点,也叫零点。

绝对参照点: 绝对零点, ,如长度, , 重量。

相对参照点: 相对零点, ,如海拔高度、温度。

单位:计量事物标准量的名称。

理想的单位要符合两个条件:同一个单位意义相同, 即确定的意义;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差别相等。

(2)教育测量的四种水平四、教育测量的水平(第二章25页未找到准确答案)从所使用的参照点来说,教育和心理测量的参照点均为相对参照点。

从所使用的单位来说,教育和心理测量所使用的单位意义不太明确, 单位常常不等值。

从本质上讲,教育和心理测量的量表属于等级量表。

无论是对智力,还是对能力倾向或人格的测量,都只具有等级量表的特征。

由于多数心理特征具有常态分布的特征,无绝对零点,所以我们也可把测量后直接得到的原始分数转化为常态分布下的标准分数,把这些量表当作等距量表来处理。

2.简述教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有哪些?答:一、确定编制测验的目标二、制定编题计划三、设计测验项目四、预测与项目分析五、合成测验六、测验的标准化七、搜集信度、效度资料八、编写测验手册3.简述实施教育测验应注意的问题。

答:第三节、测验的实施(第4章92页未找到准确答案)(一)测试开始前的准备主试方面:•首先,主试在测试前要熟悉测验的结构和内容以及使用方法。

•其次,测验实施者要熟练测验指导语并能口语清楚而流利地说出来。

•有时还要对施测者进行必要的训练。

训练的内容包括:1 、熟悉测验内容;2 、掌握施测步骤;3 、掌握记分方法;4 、掌握解释分数的技术。

测试方面:•主试在测验前要把测验材料准备好,以免短缺而临时寻找。

(二)测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指导语2、测验情景3、施测顺序4、测验焦虑(三)主试和被试的良好合作关系•主试保证测验结果绝对保密•对被试加以积极的鼓励4.简述区分度的相对性包括哪些方面?答:1. 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的区分度的值不同。

两种相关值的比较。

2. 样本容量的大小影响相关法区分度值的大小3. 分组标准影响鉴别指数。

4.被试样本的同质性程度影响区分度值的大小。

5.简述信度的几种估计方法?答:信度种类及估计方法(第六章6页只有估计同质性信度的方法)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评分者信度估计同质性信度的方法库德- 理查逊方法K-R20公式(仅适用于以1 、0 记分)公式:公式K - R20 中:K 为构成测验的题目数;P i为通过第i 题的人数比例;qi 为未通过第i 题的人数比例;Sx为测验总分的标准差。

K-R21 公式(适用于以1 、0 记分,各题难度近似)公式:公式K - R21 中:X杠为测验总分的平均分;其它符号同上。

α系数或克伦巴赫公式适用于一切非0 、1 记分和连续记分(即多重记分)的情况公式:式中:K K 为测验的题目数;S i 为第i 题分数的标准差;Sx 为测验总分的标准差。

6.简述提高信度的方法有哪些?答:(1)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2)使所有题目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3)努力提高测题的区分度(4)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7.简述效度的性质有哪些?答:(1)效度具有相对性任何测验的效度是对一定的目标来说的,或者说测验只有用于与测验目标一致的目的和场合才会有效。

(2)效度是针对测验结果的,即测验结果的有效性程度。

(3)效度具有连续性测验效度通常用相关系数表示,它只有程度上的不同,而没有“全有”或“全无”的区别。

也就是说我们评价一个测验时,不应该说“ 有效”或“无效”,而应该用效度较高或较低来评价。

8.简述影响效标效度的因素有哪些?答:(一)测验的长度(二)效标的选择(三)预测源与效标测量的信度(四)受测者样本的特征(五)基础率(六)录取率二、论述9.论述教育测验的分类。

答:(一)按测验功能能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能力测验包括: : 实际能力测验与潜在能力测验( ( 能力倾向测验) ) ;普通能力测验(智力)与特殊能力测验。

实际能力:指个人当前“ 所能为者”, , 代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 , 是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或训练的结果。

潜在能力:是指个人将来“ 可能为者”, , 是在给予一定的学习机会时,某种行为可能达到的水平。

成就测验:主要用于测量个人( ( 或团体) ) 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

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按测验方式分类纸笔测验: :测验所用的是文字或图形材料, 实施方便, 团体测验多采用此种方式。

操作测验: 操作测验项目多属于对图片、实物、工具、模型的辨认和操作,无需使用文字作答,所以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

(二)按测验方式分类口头测验:测验项目为言语材料。

主试口头提问,被试口头作答。

电脑测验:测验项目可以是文字、图形,在电脑上显示,被试按键作答。

(三)按测验的对象人数个别测验:每次仅以一位被试为对象,通常是一位主试与一位被试在面对面的情形下进行。

团体测验: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对多数人施测。

个别测验优点:获得的信息多;容易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特殊被试(幼儿、盲人)缺点:费时、复杂、对主试要求高。

团体测验优点:节省时间、短期内可收集大量的数据缺点:被试的行为不易有效控制,容易产生测量误差。

(四)按应用领域分:学业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五)按测验的性质分:构造性测验投射测验(六)按测验要求分类:最高作为测验:此种测验要求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主要与认知过程有关,有正确答案。

(能力测验、成就测验)典型作为测验:此种测验要求被试按通常的习惯方式作出反应,没有正确答案。

(人格测验)(七)按测验的目的分类:描述性测验:测验的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能力、性格、兴趣、知识水平等进行描述。

诊断性测验: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某种行为问题进行诊断。

预示性测验:目的在于通过测验分数预示一个人将来的表现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八)按测验解释常模参照测验:此种测验是将一个人的分数与其他人比较,看其在某一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标准参照测验:此种测验是将被试的分数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来解释。

(九)按测验难度分类速度测验:此种测验题目比较容易,但数量多,时间短,几乎每个被试都不能作完所有题目。

测量的是反应速度。

难度测验:包含各种不同难度的题目,由易到难排列,其中有一些极难的题目,几乎所有被试都解答不了。

但时间较充裕,测量的是解答难题的最高能力。

10.论述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与道德准则。

答:(1)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对心理测验的科学态度错误观念:万能论无用论心理测验就是智力测验(心理测验= 智力测验= 智商= 遗传决定论)对待测验的正确态度:心理测验是研究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防止乱编和滥用心理测验。

(2)心理测量工作者的道德准则(一)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测验信息和样题的公布有助于消除公众对心理测验的神秘感及误解有关测验的技术程序以及信度、效度和其他测验属性应向所有人公开让受测者熟悉测验,以消除焦虑,保证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测验结果的反馈(二)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11.论述如何正确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

(一和二哪一个是正确答案)答:一、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1. 应根据教育和心理测量的特点进行分析。

应该把测验分数视为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确定的点。

2. 不能把分数绝对化,绝不能根据一次测验的结果下定论,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有关资料包括:•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测验情境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3. 为了对测验分数做出确切的解释,只有常模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资料。

4. 对于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

为了使不同测验的分数可以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的量表上。

二、如何向受测者报告测验分数正确解释1. 不应把测验分数直接告诉被试本人或家长、学校班主任等有关人员,应告诉的是测验分数的解释和建议。

2.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使用当事人理解的语言。

3. 要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

4. 如果测验是以常模为参考的,就要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行比较。

5. 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

6. 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影响。

7. 要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12.论述影响测量信度的主要因素。

答:(一)样本特征1. 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一般而言,若获得信度的取样团体较为异质的话,往往会高估测验的信度,相反则会低估测验的信度。

2. 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的影响测验的信度会由于不同团体间平均能力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因为对于不同水平的团体,项目具有不同的难度,每个项目在难度上的变化累积起来便会影响信度。

(二)测验长度1. 测验越长,测验的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就越有代表性。

2. 测验越长,被试的猜测因素影响就越小。

(三)测验难度难度对信度的影响,只存在于某些测验中。

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等;对于人格测验、兴趣测验、态度量表等不存在难度问题,因为这些测验的题目没有正确或错误答案之分。

就难度与信度的关系而言,并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

从理论上说,只有平均难度水平为50% 时,才能使求得的信度最高。

事实上,难度为0.50 只适合于简答题,对于选择题由于存在猜测因素,难度值应提高。

洛德提出在学绩测验中,为了保证其可靠性,各类选择题的理想平均难度为:五选一测题:0.70四选一测题:0.74三选一测题:0.77是非题:(四)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只对重测信度和不同时测量时的复本信度有影响。

以再测法和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间隔时间越长,信度系数越低。

13.论述中国古代的教育测量思想与实践。

答:(1)中国古代的教育测量思想心理特征差异性的思想孔子——教育测量的思想“ 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说:人( ( 或生命) ) 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互相之间是接近的,而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却是互相之间差异甚大“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说:“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而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

”心理特征差异性的可测量性的思想孟子:“ 权,然后知轻重;度(( ( duó ),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 孟子) ) 说:“ 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 ; 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2)中国古代的教育测量实践教育测量的实践活动( ( 人才的评定和选拔) )1. 科举取士制度---- 欧洲文官考试制度商周时代: : 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汉代:法律、军事、农业、税收和地理等五经隋唐:儒学经典( ( 形式多样: : 帖经、墨义、口义、策论等) )2. 民间的智力型游戏周岁试儿: : 到现在,婴幼儿的动作测量七巧板九连环——古代测智力水平的器具国外著名的-- 河内塔问题六艺九连环的设计精巧性可与现代的魔方、魔棍等操作性玩具相媲美,也可被视为较之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河内塔任务更为复杂的操作性问题解决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