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学
矿物岩石学

1矿物及岩石的概念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或宇宙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天然结晶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岩石:是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非晶质等)组成的固体集合体,多数岩石是由不同矿物组成,单矿物的岩石相对较少,自然界的岩石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试述地壳中化学元素的丰度特点地壳中以O、Si、Al、Fe、Ca、Na、K、Mg等元素组成的含氧盐和氧化物矿物分布最广其中硅酸盐矿物占矿物总种数的24%,占地壳总重量的3/4。
如橄榄石、透辉石等七大造岩矿物皆为硅酸盐矿物;氧化物矿物,占矿物总种数的14%,占地壳总重量的17%,如石英。
刚玉等3晶体习性的概念矿物晶体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常常趋向于形成某种特定的习见形态4鲕状集合体能否成为粒状集合体,为什么?不能,粒状集合体属于显晶质集合体的一种常见形态,而鲕状集合体是常见的隐晶及胶态集合体5矿物的条痕及其鉴定意义?矿物的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是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划擦所留下的粉末的颜色,条痕突出表现了矿物的自色,消除假色,减弱他色,因而是鉴定矿物的可靠依据。
6总结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的相互关系透明度:透明——不透明光泽:玻璃——金刚——半金属——金属色颜色:无色——浅色——深色——金属色条痕:白色——浅色——深色或金属色吸收率:低——高反射率:低——高7作为摩氏硬度计的10种标准矿物及其硬度等级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8解理的概念,如何区别晶面和解理面?矿物在外力作用(敲打或挤压)下,当外力作用超过弹性限度时,严格沿着一定结晶学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质成为解理。
晶面为晶体外面的一层平面,受力打击后立即消失,解理面为晶体内部结构上连结构里弱的方向,受力打击后可出现互相平行的平面;晶面上一般比较暗淡,解理面一般比较新鲜、光亮;晶面一般不太平整,仔细观察使有凹凸不平的痕迹,解理面比较平整,但可出现规则的阶梯状街里面或解理纹。
《矿物岩石学》课程笔记

《矿物岩石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念一、矿物岩石学的定义矿物岩石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对地球物质的研究,特别是对构成地壳的矿物和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成因以及它们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的研究。
二、矿物的基本概念1. 矿物的定义:矿物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均匀固体。
2. 矿物的特征:包括颜色、硬度、光泽、解理、比重等。
三、岩石的基本概念1. 岩石的定义: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2. 岩石的分类: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第二节矿物岩石学的研究方法一、宏观研究方法1. 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收集岩石和矿物的露头信息,进行地质填图和剖面测量。
2.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航空摄影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分析岩石和矿物的分布特征。
3. 地球物理勘探:通过重力、磁法、电法等方法探测地下岩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
二、微观研究方法1. 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
2. X射线衍射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矿物的晶体结构。
3. 化学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分析矿物的化学成分。
4. 同位素分析:利用质谱仪等设备测定矿物的同位素组成,以研究矿物的来源和形成时代。
第三节矿物岩石学的发展简史一、古代矿物岩石学1.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对矿物和岩石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泰勒斯的水成论和普林尼的《自然史》。
2. 我国古代:古籍如《山海经》和《本草纲目》记载了丰富的矿物岩石知识。
二、近代矿物岩石学1.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矿物学进入微观领域,矿物学家开始研究矿物的内部结构。
2. 18世纪:矿物分类学得到发展,如德国矿物学家亚伯拉罕·维尔纳提出的矿物分类体系。
3. 19世纪:地质学三大理论的建立,为矿物岩石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现代矿物岩石学1. 20世纪:矿物岩石学各分支学科的形成,如矿物物理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
矿物岩石学复习提纲

二、 晶面符号
晶体定向后, 晶面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就 可以根据它与晶轴的关系来确定, 表示晶面 空间方位的符号就叫晶面符号,常用的是米 氏符号:晶面在三根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 数比,用小括号括起来。
依次书写; ➢ 2)若晶体中存在多个同轴次对称轴或多个对称面
时,其个数写在相应对称要素的前面。如立方体 的对称型为3L44L36L29PC、三方单锥的对称型为 L33P。 • 晶体中的对称要素的组合受对称规律的控制,因 而晶体中存在的对称型是有限的。经推导,总共 只有32种(课本19页的表2-1)。
一层面网再长相邻 的另一层面网,晶 面(晶 体最外层面 网)是平行向外推
移生长的,这就是 科塞尔理论, 也称 层生长理论。
C B
A
层生长过程
第四节 晶体的形成
不足:把晶体生长过程简单化了,仅考虑晶面生 长速度的影响,未考虑质点的性质、 质点间的键 型、结构缺陷以及生长时的温度、压力、溶液 浓 度等内部及外部环境对晶体生长过程产生影响。 另外最佳生长位置都生长完后,如果晶体还要继 续生长,就必须在这一平坦面上先生长一个质点, 由此来提供最佳生长位置。这个先生长在平坦面 上的质点就相当于一个二维核,形成这个二维核 需要较大的过饱和度,但许多晶体在过饱和度很 低的条件下也能生长,为了解决这一理论模型与 实验的差异,弗兰克(Frank)于1949年提出了螺旋 位错生长机制。
第四节 单形和聚形
由于矿物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同对 称型的矿物其形态不同,同一对称型的同 种矿物由于其生长环境不同,可以形成不 同的形态。
根据晶面特征可分为两类:单形和聚形
矿物岩石学

水文11202
唐娜
片麻状构造 叠层状构造 流纹构造 千枚岩 状 构 造 片 麻 岩 片 板岩片状构造 板状构造 片麻岩 片麻岩
片岩
千枚岩
板状构造 流 纹岩
板岩 片岩
片岩
板岩 叠层石
流纹岩
千枚状构造
千枚状构造 千枚岩
片岩 板岩
千枚岩
叠 层千 状板岩 构 造 板状构造 枚 岩
片状构造
流纹构造
叠层石
• 叠层石(stromatolite)是前寒武纪未变 质的碳酸盐沉积中最常见的一种“准化 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机沉积结构。 结构构造:叠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纵剖 面向上凸起呈弧形或锥形叠层状。是由于 蓝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 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的捕获和胶结作用 而形成。 成因:主要是层纹状叠层石,头状的柱叠 层石,球状叠层石等。在温泉中还可发现 蓝藻所形成的近乎锥状叠层石的构造。
片状构造 叠层石
流纹构造
片岩
叠层 石 叠层状构造 片状构造 板状构造 流纹岩 片麻岩 流纹岩
千枚状构造
叠层石
流纹岩 板岩 板状构造 板状构造
以构造命名的岩石
• • • • • • 板状构造——板岩 千枚状构造——千枚岩 片状构造——片岩 片麻状构造——片麻岩 流纹构造——流纹岩 叠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 ——叠层石
千枚岩
实验室里的千枚岩 硬绿泥石千枚岩
紫红色千枚岩
绢云母千枚岩
千枚状构造
是千枚岩的典型构造。
是区域变质岩石的一种构造。 特征:由于绢云母微细鳞片平行 排列,所以岩石中的鳞片状矿物呈 定向排列。但岩石矿物颗粒细小, 肉眼还不能分辨,且片理面上出现 丝绢光泽与细小细纹。
矿物岩石学全

常见矿物:石英,氧化物;长石,架状硅酸盐;云母,层状硅酸盐;辉石,链状硅酸盐;橄榄石,岛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碳酸盐矿物;变质岩的特征矿物岩浆岩中的主要造岩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辉石,黑云母,橄榄石,角闪石,霞石,金属矿物,磷灰石,榍石。
SiO2不饱和矿物:镁橄榄石,霞石,白榴石岩浆岩主要构造类型:块状构造,斑杂构造,带状构造,球状构造,晶洞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枕状构造,流纹构造,流面流线构造,原生片麻构造,冷缩节理火山碎屑岩按粒度分为:集块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凝灰结构,火山尘屑结构火山碎屑眼按成因分为:塑变结构,碎屑熔岩结构,沉火山碎屑结构,凝灰沉积结构泥质岩物理性质:可塑性,吸水性,烧结性,耐火性,和吸收性主要的粘土矿物:高岭石粘土,蒙脱石粘土,水云母典岩及主要特征:泥岩(已固结成岩,但层理不明显,或呈块状,局部失去可塑性,遇水不立即膨胀)页岩(已固结成岩,具明显的页状层理,大部分失去可塑性)碳酸盐岩中粒屑结构组分:内碎屑,生物碎屑,鲕粒,核形石,球粒,团块填隙物结构组分:泥晶基质,亮晶胶结物结构:粒屑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生长结构,残余结构,孔隙结构特有构造:叠层构造,鸟眼构造,示底构造,虫孔及虫迹构造,缝合线构造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和命名:灰岩(方解石含量大于75%),云灰岩(方解石含量50%-75%)灰云岩(白云石占50%-75%),白云岩(白云石大于75%)碳酸盐岩的结构-成因分案的代表性方法名称:福克石灰岩分类方案,顿哈姆石灰岩分类方案蒸发岩的主要类型:石膏和硬石膏岩,岩盐,钾镁盐岩硅质岩的主要类型:硅藻土,海绵岩,放射虫岩,碧玉岩,燧石岩变质作用的类型:热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常见变成构造的主要类型:块状构造,斑点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变质岩的类型:动力变质岩类,热接触变质岩类,区域变质岩类,混合岩类,交代变质岩类区域变质岩的主要类型: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石英岩,大理岩交代变质岩的种类:蛇纹岩,青磐岩,云英岩,黄铁绢英岩,次生石英岩,矽卡岩泥岩的主要物理性质:可塑性,吸水性,烧结性,耐火性,吸收性主要的粘土矿物: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粘土矿物的主要鉴定方法:X射线衍射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差热分析法,电子显微技术分析法岩石是天然产出,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产物,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固态物质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结晶态的化合物或单质。
矿物岩石学

1 何为三八面体结构和二八面体结构层状硅酸盐?层状结构的硅酸盐八面体基本结构层中,若层内所有的八面体空隙被二价阳离子充填(占据),称为“三八面体结构”,由此构成的层状硅酸盐叫做三八面体结构层状硅酸盐;如若八面体空隙2/3空间被三价阳离子占据,称为二八面体结构,由此构成的层状硅酸盐叫做二八面体结构层状硅酸盐。
2 {111}在等轴晶系、四方晶系、三方晶系、斜方晶系中分别代表什么单形?等轴晶系:八面体;四方晶系:四方双锥;三方晶系:菱面体;斜方晶系:斜方双锥;3 用以下几组数据确定侵入火成岩的名称:(1)暗色矿物 30%(角闪石 25%、黑云母 5%),斜长石 55%,钾长石 7%,石英 8%;石英闪长岩(2)暗色矿物 15%(角闪石 5%、黑云母 10%),斜长石 55%,钾长石 10%,石英 20%;英云闪长岩4 岩浆岩的块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成因?块状构造岩石一般为全晶质结构,矿物结晶粒度、颜色、成分无明显的差异性变化,反映的是岩浆在相对稳定、缓慢降温条件下结晶的特点。
斑杂状构造的岩石,矿物成分、粒度、颜色等在岩石内部分布不均匀,呈现大小各异的斑块状。
主要体现出岩浆对围岩或者捕虏体不均匀的同化混染作用。
5 晶族、晶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晶族的划分依据:高次对称轴数量。
高级晶族:高次对称轴多于一个;中级晶族:只有一个高次对称轴;低级晶族:没有高次对称轴;晶系的划分:对称轴的类型。
等轴晶系:4个三次对称轴;六方晶系:1个六次对称轴;四方晶系:1个四次对称轴;三方晶系: 1个三次对称轴;斜方晶系:多于一个二次对称轴或对称面;单斜晶系:不多于1个二次对称轴或者对称面。
三斜晶系:没有二次对称轴1 简述暗化边结构的主要特征?如何区别暗化边结构与反应边结构?(10分)得分点:1)暗化边矿物:喷出岩中角闪石、黑云母等斑晶矿物;2)成因:这些矿物含有结构水,岩浆喷出时压力迅速下降水分溢出时散失热量,使这些含铁的矿物氧化形成暗化边。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一、矿物学知识1、矿物的分类和命名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的原则与体系,按化合物类型及化学键性质将矿物分为五大类,再根据阴历自己络离子的不同分类分为:(1)含氧盐类,包括:硅酸盐类(橄榄石、石榴石、十字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等)。
碳酸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等),硫酸盐类(石膏、重晶石等),磷酸盐类。
(2)氧化物和亲氧化物大类,氧化物(赤铁矿Fe2O3、石英、磁铁矿等),亲氧化物(褐铁矿)。
(3)卤化物类,氟化物(萤石),氯化物类(食盐)。
(4)硫化物类(方铅矿PbS、闪锌矿、黄铜矿CuFeS2、黄铁矿)。
(5)自然元素类(自然流、石墨吗)。
2、矿物的命名:(1)依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命名,如自然金。
(2)依据矿物的物理性质命名,如方解石、橄榄石。
(3)依据矿物的形态特点命名,如石榴石,十字石。
(4)依据矿物的两项突出特征命名,如方铅矿、黄铜矿。
3、常见造岩矿物的特点:(1)橄榄石:结构式:(Mg,Fe)[SiO4],单晶体柱状,橄榄绿色,随含铁的量而不同。
晶体呈短柱状,常成粒状集合体。
富镁的色浅,常带黄色色调,富铁的则色深,条痕无色,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硬度7,不完全解理,常见贝壳状端口。
橄榄石是组成上地幔的主要矿物,也是陨石和月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它作为主要造岩矿物常见于基性和超基性火成岩中。
(2)普通辉石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中等解理,是一种常见的造岩硅酸盐矿物,主要存在于火成岩和变质岩中,由硅氧分子链组成主要构架,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或正交晶系。
(3)普通角闪石,普通角闪石的晶体呈长柱状,横断面为近似菱形的六边体,晶体的集合体一般为粒状、针状或纤维状。
颜色绿黑至黑色,有玻璃光泽。
条痕白色略浅灰绿色,近乎不透明。
两组柱面解理完全,交角为124°或56°。
摩氏硬度5-6,比重3.1-3.4。
(4)斜长石:白色或灰白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86度,相对密度2.61—2.76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5)正长石,AlSi3O8],单晶呈短柱状或厚板状,有两种结晶习性:多呈粒状集合体。
矿物岩石学——精选推荐

第六章造岩矿物总论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或宇宙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天然结晶态的单质和化合物,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岩石: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或部分天然玻璃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
它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是在地壳发展和演化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
矿物学:具体研究矿物的成分、结构、形态、性质、成因、产状、用途和它们的内在联系,以及矿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上的规律、形成和变化历史等的学科,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
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质量百分数称为质量克拉克值;有关元素的原子数在地壳中所有元素原子数中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原子克拉克值,用来表示该元素的含量。
质量克拉克值和原子克拉克值统称为克拉克值。
富集元素:原子克拉克值很小但容易形成独立矿物和矿床的元素,如Sb、Bi、Ag、Au等。
分散元素:原子克拉克值较大但很少形成独立矿物和矿床的元素,如Rb、Ga、Cs等。
惰性气体型离子:这类离子最外电子层结构与惰性气体原子最外电子层结构相似,具有2个或8个电子。
共25种,易与O结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盐,特别是硅酸盐,形成大量造岩矿物。
这些元素又称为造岩元素,亲石元素,亲氧元素。
铜型离子:(18个)周期表长周期右半部分的有色金属和重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时,其最外电子层具有18或18+2个电子,与一价铜离子相似。
易与S离子结合生成以共价键为主的化合物,形成主要的金属矿物。
又称为造岩元素,亲铜元素,亲硫元素。
过渡型离子:(25个)化学元素周期表上Ⅲ—Ⅷ族的副族元素,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时,其最外电子层为具有8—18个电子的过渡型结构,所以称为过渡型离子。
最外电子层电子数愈接近于8的离子,其亲氧性愈强,易形成氧化物和含氧盐;愈接近于18者,亲硫性愈强,易形成硫化物。
居于中间位置的Mn和Fe与O和S均可化合。
矿物岩石学

粘土矿物特征及其鉴定一、层状粘土矿物的分类、特征以及代表性矿物有哪些?(至少列举三种)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很多,根据其构造特点和性质,可以归纳为4个类组,主要有:高岭组,蒙蛭组,水化云母组和绿泥石组矿物。
1.高岭组又叫1:1型矿物,是硅酸盐粘土矿物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类。
包括高岭石,珍珠陶土,迪恺石和埃洛石等。
高岭组的特点(1)1:1型的晶层结构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硅片和铝片的比例为1:1.(2)非膨胀性相邻的晶层的层面不同,分别是硅面和铝面两个层面之间产生了较强的连接力,晶层的距离不变,不易膨胀。
(3)电荷数量少晶层内部硅片和铝片中没有或极少同晶替代现象(4)胶体特性较弱颗粒总表面积相对较小。
可塑性、粘结性、黏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
2.蒙蛭组又叫2:1型膨胀性矿物,包括蒙脱石、绿脱石、拜来石、蛭石等。
蒙蛭组的特点(1)2:1型的晶层结构晶层由二层硅片夹一层铝片构成,硅片和铝片的比例为2:1,故又称2:1型膨胀性矿物。
(2)胀缩性大该组矿物晶层的顶层和底层两个基面都有Si-O面所构成,所以当两个晶层相互重叠时,晶层相互间只能形成很小的分子引力。
晶层间的结合力很弱,故晶层的间距因水分的进入而扩张,因失水而收缩,蒙脱石晶层间距变化在0.96~2.14nm之间,具有很大的膨胀性。
(3)电荷数量大同晶替代现象普遍,蒙脱石主要发生在铝片中,一般以Mg2+代Al3+,而蛭石的同晶替代主要发生在硅片中。
(4)胶体特性突出蒙脱石颗粒细微,颗粒的总表面积大。
其可塑性、粘结性、黏着性和吸湿性都特别显著蛭石的颗粒比蒙脱石大,其表面积比蒙脱石小。
3.水化云母组又叫2:1型非膨胀性矿物或伊利组矿物。
伊利石是其代表。
水化云母组的特点(1)2:1型晶层结构晶层结构与蒙脱石相似,同样是由两层硅片夹一层铝片组成,硅片和铝片的比例为2:1,故又称2:1型非膨胀性矿物。
(2)非膨胀性在伊利石晶层之间吸附有钾离子。
它受到相邻两晶层负电荷的吸附,因而对相邻两晶层产生了很强的键联效果,连接力很强,使晶层不易膨胀。
矿物岩石学

矿物岩石学粘土矿物特征及其鉴定一、层状粘土矿物的分类、特征以及代表性矿物有哪些?(至少列举三种)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很多,根据其构造特点和性质,可以归纳为4个类组,主要有:高岭组,蒙蛭组,水化云母组和绿泥石组矿物。
1.高岭组又叫1:1型矿物,是硅酸盐粘土矿物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类。
包括高岭石,珍珠陶土,迪恺石和埃洛石等。
高岭组的特点(1)1:1型的晶层结构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硅片和铝片的比例为1:1.(2)非膨胀性相邻的晶层的层面不同,分别是硅面和铝面两个层面之间产生了较强的连接力,晶层的距离不变,不易膨胀。
(3)电荷数量少晶层内部硅片和铝片中没有或极少同晶替代现象(4)胶体特性较弱颗粒总表面积相对较小。
可塑性、粘结性、黏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
2.蒙蛭组又叫2:1型膨胀性矿物,包括蒙脱石、绿脱石、拜来石、蛭石等。
蒙蛭组的特点(1)2:1型的晶层结构晶层由二层硅片夹一层铝片构成,硅片和铝片的比例为2:1,故又称2:1型膨胀性矿物。
(2)胀缩性大该组矿物晶层的顶层和底层两个基面都有Si-O面所构成,所以当两个晶层相互重叠时,晶层相互间只能形成很小的分子引力。
晶层间的结合力很弱,故晶层的间距因水分的进入而扩张,因失水而收缩,蒙脱石晶层间距变化在0.96~2.14nm之间,具有很大的膨胀性。
(3)电荷数量大同晶替代现象普遍,蒙脱石主要发生在铝片中,一般以Mg2+代Al3+,而蛭石的同晶替代主要发生在硅片中。
(4)胶体特性突出蒙脱石颗粒细微,颗粒的总表面积大。
其可塑性、粘结性、黏着性和吸湿性都特别显著蛭石的颗粒比蒙脱石大,其表面积比蒙脱石小。
3.水化云母组又叫2:1型非膨胀性矿物或伊利组矿物。
伊利石是其代表。
水化云母组的特点(1)2:1型晶层结构晶层结构与蒙脱石相似,同样是由两层硅片夹一层铝片组成,硅片和铝片的比例为2:1,故又称2:1型非膨胀性矿物。
(2)非膨胀性在伊利石晶层之间吸附有钾离子。
矿物岩石学

矿物岩石学
矿物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一门学科,旨在探讨岩石的成因、结构、组成和地理分布。
它与地质学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它致力于研究岩石的成因,即:有哪些矿物组成了岩石,以及这些矿物如何形成的。
在探讨岩石的结构方面,矿物岩石学重点研究岩石的结构特征,如晶体结构、晶体粒度等,以及岩石的倾角和构造等。
此外,还研究岩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研究岩石的地理分布,以及如何根据岩石的性质来识别岩石等。
矿物岩石学笔记

第一篇矿物学基础第一章矿物及矿物的结晶构造1、矿物、岩石的概念1、矿物的概念: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总结:无机的晶质固体))2、矿物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2)呈现一定的形态、物理和化学性质;(3)在一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4)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2、矿物岩石学的概念1、矿物岩石学:研究矿物和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产出形态和形成过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岩石:是有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或部分天然玻璃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固态几何体。
3、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成因、共生组合、分布规律以及成矿关系的一门科学。
包括岩类学和岩理学两部分。
3、矿物岩石学主要研究内容1、结晶学的研究内容:(1)晶体的基本性质与分类;(2)晶体的基本形态与双晶特征;(3)晶体的形成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2、造岩矿物学的研究内容:(1)矿物的分类及特征;(2)矿物的成因与产状;(3)矿物的用途。
3、岩石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岩石本身的特征;(2)岩石的产状、时代及其共生组合各种岩石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确定它们与地质构造的关系;(3)岩石与成矿作用的关系;(4)岩石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物理化学条件、生产环境;(5)岩石的成因、来源及演化等问题。
5、矿物岩石学研究的意义(1)对于探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2)对各类岩石的研究,能为油气勘探以及其他矿产地质、构造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探矿工程、地震、地球物理勘探等学科提供必要的和有价值的地质资料。
(3)矿物和岩石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是地壳活动和演化的历史记录。
...........6、晶体的概念(古代,现代)古:晶体:能自发生长成规则几何多面体外形的固体称为晶体今:晶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格子构造:晶体内部的质点(分子、原子、离子等)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排列,这种重复排列构成了格子构造。
矿物岩石学

3、后生结核:明显地切穿层理,不见层理弯曲 现象,常分布于裂隙和层面附近。
4、假结核:形态上象结核而实际上不是结核, 它是因沉积岩在表生阶段有风化作用造成的, 可能为球状风化。
5、龟背石:当结核(特别是胶体的结 核)脱水收缩时,可发生网状裂隙,后 被其它矿物所充填,这种结核叫龟背石。
(二)缝合线 常见于碳酸盐岩中,也可出现 在砂岩、硅质岩和盐岩中。在垂直层面的切面 上有头盖骨接缝样子的锯齿状裂缝。
石 英 净 砂 岩
2、长石砂岩 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碎屑中石英 <75%,长石>25%,岩屑<10%。若长石含量 >75%时,称为富长石砂岩。 长石砂岩中的长石多为正长石、微斜长石、 酸性斜长石,而中—基性长石少见。可有少数 云母。重矿物含量较高,可达1%以上。砂粒间 的填隙物为钙质、铁质和粘土质。胶结类型多 为孔隙式、接触式,有时有基底式。 岩层多为块状的。碎屑的粒度较粗,一般 为中—粗粒。分选性和磨圆度变化较大。颜色 长为红色或黄色,外貌似花岗岩。
4.绿色:由于含有铁的硅酸盐矿物。代表 弱氧化或弱还原的介质条件。 5.蓝色、青色:是硬石膏、天青石、石膏、 石盐等特有的颜色。 6.紫色:与氧化铁或氧化锰有关。
第二章
沉积岩的各论
第一节 沉积岩的分类 根据沉积岩的物质来源、成因和物质 成分等特征,可将沉积岩划分为:
第二节 碎屑岩 碎屑岩或称陆源碎屑岩,是由母岩机械破碎 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及压实胶结等作用 而形成的岩石。 一、 碎屑岩的物质成分 碎屑岩的物质成分主要由 碎屑物质、化学物质和杂基三部分组成。 1。碎屑物质:碎屑岩中的碎屑物质,可占整个 岩石组分的50%以上,是碎屑岩的特征组分。主 要来自盆地以外,是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
矿物岩石学-主要内容

以粒状、斑状结构为特 粒状、斑状结构为特 碎屑、 变晶、变余、 以碎屑、泥质及生物碎 以变晶、变余、压碎结 还可以是隐晶质 隐晶质、 征,还可以是隐晶质、 屑结构为其特征 为其特征 屑结构为其特征 构为其特征 玻璃质结构 流纹、 具流纹、气孔及块状构 造 多以侵入体出现, 多以侵入体出现,少数 侵入体出现 喷出岩呈不规则状 不规则状产出 喷出岩呈不规则状产出 多具层理构造 多具层理构造 多具片理构造 多具片理构造
P161 • 硫酸盐
– 重晶石 – 石膏
• 其它
– 白钨矿 – 磷灰石
概述
氧化物类
刚玉 赤铁矿 金红石 锡石 软锰矿 α-石英 β-石英 蛋白石 磁铁矿 铬铁矿
氢氧化物类
铝土矿 褐铁矿 硬锰矿
概述
• 萤石 • 石盐
概述
• 简单硫化物 – 方铅矿 – 闪锌矿 – 辰砂 – 黄铜矿 – 辉锑矿 – 雌黄 – 雄黄 – 辉钼矿
岩类 特征
岩浆岩
均为原生矿物, 均为原生矿物,其成分 原生矿物 复杂,但较稳定, 复杂,但较稳定,常见 的有:石英、长石、 的有:石英、长石、角 闪石、辉石、 闪石、辉石、橄榄石和 黑云母等。 黑云母等。
沉积岩
变质岩
矿 物 成 分 结构 构造 产状 分布
次生矿物占相当数量, 次生矿物占相当数量, 除具有原岩的矿物成分 占相当数量 矿物成分简单 简单, 尚有典型的变质矿 矿物成分简单,但一般 外,尚有典型的变质矿 多不固定,常见的有: 如石榴子石、 多不固定,常见的有: 物,如石榴子石、透辉 石英、 正长石、 白云母、 矽线石、蓝晶石、 石英、 正长石、 白云母、 石、矽线石、蓝晶石、 方解石、白云石、 十字石、红柱石、 方解石、白云石、高岭 十字石、红柱石、阳起 石、 绿泥石和海绿石等。 绿泥石和海绿石等。 石、符山石等。 符山石等。
矿物岩石学

一、沉积物质的形成作用 组成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的来源有四类: 1.母岩风化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陆源碎屑及粘土物质; 2.生物成因的沉积物—生物残骸及有机质; 3.深部来源的沉积物—火山碎屑物、深部 来的卤水、温泉水、喷气物质; 4.宇宙来源的沉积物—陨石及宇宙尘埃。 母岩:是供给沉积岩原始物质成分的岩石, 主要是岩浆岩和变质岩,也包括早已形成 的沉积岩。
(1)水解作用: 矿物与含有自由离子H+和[OH]-的水作用,能使矿 物的阳离子形成氢氧化物,从矿物中解脱出来,因而 破坏了矿物。 例如:正长石与水作用,可使正长石中的钾形成 KOH溶于水中,正长石最后变为高岭石而被破坏。 4KAlSi3O8+6[H++(OH)-]=Al4Si4O10(OH)8+8SiO2+4KOH 正长石 离解水 高岭石
岩石的风化产物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 (1)碎屑物质:是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 (2)粘土物质:是母岩分解过程中残余的或 新生成的粘土物质;它们常是化学风化过 程中胶体状态、不活泼的物质。 (3)溶解物质:活性较大的金属物质在适当 的时候会形成化学沉淀物质。
4、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 学的破坏的作用,称为生物风化作用。 1、生物物理风化作用: 2、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少部分残留原地 组成风化壳堆积物
大部分被搬运走 在新的地方沉积下来
使沉积物发生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主要 是流动水、风、冰川、重力和生物。按搬运方 式可分为:机械搬运、化学搬运和生物搬运。
(一)机械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碎屑物质 粘土物质 均以机械方式搬运和沉积,受 流体力学定律支配,这些物质可以呈 悬浮、 滑动、 滚动、 跳跃方式搬运。 自然界中有两种流体:牵引流和重力流 它们性质不同,产生的沉积物特征也不同。
《矿物岩石学》课件

实验材料
矿物岩石样品、显微镜、化学 试剂等。
实验步骤
观察、描述、记录矿物的物理 性质,进行化学分析,对比和
归纳实验结果。
野外实地考察
考察目的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区 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矿产
资源分布情况。
考察内容
观察地层、岩浆岩、沉积岩等 岩石类型,了解其形成过程和 分布规律。
考察地点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区域进 行实地考察,如山区、盆地等 。
矿物岩石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
古代人类在采矿、冶金等 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 矿物岩石知识。
近代
随着地质学的兴起和发展 ,矿物岩石学逐渐成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
现代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矿 物岩石学的研究领域不断 扩大,研究方法也更加多 样化。
01
矿物学基础
矿物的成分与结构
矿物的化学成分
矿物的化学成分是决定其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的基础,也是分类和命名的 依据。
矿物命名
根据矿物的特征和命名惯例,给予每种矿物一个特定的名称,如黄铁矿、方解 石等。
01
岩石学基础
岩浆岩的形成与分类
岩浆岩的形成
岩浆是由地幔或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下熔化形成的。 岩浆冷却后,根据不同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形成不同类型的 岩浆岩,如花岗岩、橄榄岩等。
岩浆岩的分类
根据矿物组成和结构特点,可以将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 岩两大类。侵入岩根据矿物组成又可分为花岗岩、橄榄岩等 ;喷出岩根据矿物组成和结构特点可分为玄武
02
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评估地质灾害风险,提
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工程
03
运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地质问题,保
矿物岩石课程标准

《矿物岩石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矿山地质专业学时:75学时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矿物岩石学》是矿山地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矿山地质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矿产资源勘查、矿井地质勘探的知识基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详细叙述了矿物岩石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总体上分成两大部分,即矿物与岩石;其中矿物部分从常见矿物总体性质到各矿物大类,由浅入深分述了各大类常见矿物的性质与鉴别特征;后面岩石部分是重点内容,分别叙述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性质特征以及鉴别标准。
为学生顶岗就业和将来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达到吃透矿物岩石学的概念、理论;熟知常见矿物岩石的性质及鉴别标志,能熟练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矿井地质勘探及矿产资源勘查中对所遇到的岩石、矿物能熟练辨认、鉴别;对地层能正确分层,划分标志层并在实际工作中准确追踪标志层;在岩心鉴定中熟练并准确鉴别岩心性质及所属的地层层位。
(二)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评估总结工作结果的方法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社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三)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以下4方面的能力:1.利用简单工具在野外对常见矿物进行鉴别确认及分析其形成原因,并能解释所反映的地质条件的能力。
2.在岩芯鉴定中对岩芯所反映的岩石、矿物的性质进行鉴定、辨认并能正确确定地层层位的能力。
3.在矿井生产中鉴定标志层,并能利用标志层顺利确定矿产资源层位趋势的能力。
4.在矿井生产过程中确定岩石性质,构造对岩石及生产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服务生产的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推荐教材全国煤炭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矿物岩石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矿物岩石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晶体: 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2.科塞尔理论: 在理想的情况下, 晶体的生长将是长完了一个行列再长相邻的另一个行列, 长满了一层面网再长另一层新的面网, 晶体(最外层面网)是平行向外推移的,这就是科塞尔理论。
3.多色性:单偏光镜下, 矿物沿不同方向呈现不同颜色的现象称为矿物的多色性。
4、补色法则: 两个非均质体除垂直光轴以外的任意切片, 在正交偏光镜间, 光率体椭圆切面长短半径在45º位置重叠时, 光波通过这两个矿片后, 总光程差增加或减小导致干涉色升高或降低的法则称为补色法则。
5.矿物: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物体。
6、布拉维法则: 在晶体生长过程中, 面网密度的小的晶面将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面网密度大的晶面则相对增大成为实际晶面, 因此, 实际晶体往往倍面网密度大的晶面所包围, 称之为布拉维法则。
7、双晶:是指同种晶体的规则连生, 相邻的两个单晶体间互成镜像关系, 或其中一个单晶体旋转1800后与另一个重合或平行。
8、光率体:它是表示当光波在晶体中传播时, 光波的振动方向与相应振动方向上折光率值之间关系的立体图形。
9、克拉克值: 地壳中元素平均含量的质量百分数。
10、硅氧四面体: 组成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sio4]4-配位四面体。
11.岩浆岩: 又称为“火成岩”, 是岩浆在内力地质作用下, 由地壳深处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12.气孔构造: 岩浆喷溢出地表后, 在冷去过程中, 岩浆中尚未逸出的的气体, 上升汇集于熔岩流顶部冷凝后留下的气孔称为气孔构造。
13、变质岩: 它是在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再注入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一系列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 经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变质而成的岩石。
14.变晶结构:是指原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 以固态方式使原来的物质发生变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结构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压力 压力: 压力 1.均向压力: .均向压力: 指地壳一定深处岩石所承受的上覆岩层的重力。 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 0---40km: 以0.025---0.03 GPa/km的速度增加, 平均0.0275GPa/km 随着深度增加: 随着深度增加: 在一定的温度下,均向压力的增加 使岩石孔隙减少,变得致密坚硬 利于形成比重较大,体积较小的矿物 质作用的压力范围: 质作用的压力范围:从 0.1GPa 至 1----1.2GPa, 压力范围 , 即从 3km 至 35km。 。
(七)洋底变质作用: 洋底变质作用:
位于大洋中脊处的基性、超基性火山堆积物, 由于较高的热流所发生的变质重结晶作用,称为 洋底变质作用。 洋底变质作用。
四、变质的 不断积累,目前确定变质作用的温度上限是 深熔作用的开始: p H 2O =0.1 Mpa 时, 当 花岗岩在 950℃ 熔融。 p H 2O =1 Gpa 时,620℃ 熔融 当 变质作用的温度上限 温度上限为 变质作用的温度上限为700----900 ℃ 变质作用的温度下限 温度下限为 变质作用的温度下限为180----230 ℃, 是浊沸石 浊沸石开始出现的温度。 浊沸石
二、变质作用的因素 指引起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 即物理、化学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力 以及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一)温度 温度: 温度 温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变质作用 是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发生的。 吸热 Al4[Si4O10][OH]8 放热 2Al2 [SiO4]O+2SiO2+4H2O
3.定向压力(应力) .定向压力( 指由构造运动或岩浆活动所引起的侧向挤压力。 当 应力 > 弹性极限,岩石可发生变形。 应力 > 强度极限,岩石产生节理、裂隙劈理, 发生破碎、塑变等。 矿物会发生变形、破裂及光性的改变, 矿物 导致岩石 岩石在结构、构造上的变化。 岩石 如云母的扭曲、石英的压碎、波状消光等。 在定向压力的参与下, 在定向压力的参与下 , 还可以引起变质岩中某些 定向构造的形成 片理、线理等) 的形成( 定向构造的形成(片理、线理等)。 促进粒间流体的活动,从而加速变质作用的进行。 加速变质作用的进行 促进粒间流体的活动,从而加速变质作用的进行。
脱水 水化 脱水 水化 脱水 水化
黑云母+水 钾长石+矽线石+水 镁橄榄石+水
去碳酸盐化 碳酸盐化 硅灰石+CO2
• 水对岩石的重熔温度影响很大。 。 花岗岩在干体系中重熔温度为950 C 。 在湿体系中重熔温度为640+20 C • 化学活动性流体只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 才起作用。
各种变质作用因素不是孤立的, 各种变质作用因素不是孤立的 , 通常 都是同时存在,互相配合和制约。 都是同时存在,互相配合和制约。 一般温度常作为主导因素, 温度常作为主导因素 一般温度常作为主导因素,配合着压 力和溶液的活动。 力和溶液的活动。
(五)混合岩化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 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 继续升高,便产生深部热液和局部重熔熔浆的 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 这种作用称为混合岩化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 (六)复变质作用 复变质作用: 复变质作用 指岩石经过不同变质期次,多次叠加的变 质作用。又称多期变质作用 多期变质作用。 多期变质作用 原来较高温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被较低的 矿物组合所取代,这样的复变质作用称为退化 退化 变质作用,反之称进化变质作用 进化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进化变质作用
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取决于原岩的化学成分和形成时的物理化 学条件。 原岩化学成分是基础,物化条件是决定条件。
。 0.1MPa, <470 C 硅质石灰岩 方解石+石英 。 >470 C
(原岩)
方解石+硅灰石或石英+硅灰石
变质岩中 常见矿物 稳定范围 (中等压力)
变质岩的矿物特点:
1.变质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十字石、 阳起石、透闪石、滑石、叶蜡石、蛇纹石、 方柱石等,只在变质岩中广泛发育、分布。 2.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纤维状、鳞片状、长柱状、 针状矿物。且作定向排列。 3.变质岩中含水的矿物比岩浆岩更为发育。 4.变质岩中的石英、长石常有波状消光,裂纹也较 发育。 5.变质岩中常常发育体积小、密度大的矿物, 如石榴石。
(二)碎裂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碎裂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 石所发生的变质作用。 温度低,重结晶不强烈。与断裂带有关, 常呈带状分布。 (三)气液变质作用: 气液变质作用: 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对 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变质的一种作用。
(四)区域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白云母 石英
Al[AlSiO5]+K[AlSi3O8]+H2O
矽线石 钾长石
热源一般认为有: (1)岩浆熔融体带来的热。 (2)地热增温梯度。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每公里温度的平均增加值称为地热梯度。 。 。 10 C/km---35----40 C/km (3)构造运动产生的热。如推覆挤压带。 (4)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蜕变放热。 (5 )地幔深部熔融体的重力分异,产生上升热流, 引起热流值的升高。 变质作用的温度下限 温度下限: 变质作用的温度下限:180----230 C左右 左右 。 上限: 上限:700----900 C左右 左右
压力作用的范围为: 几十Mpa 到 0.8----1GPa 换算成深度为:1.5Km 到 30----35Km 变质作用和沉积岩的成岩作用之间的界限: 一般以浊沸石、绿泥石、钠长石、绿帘石、 葡萄石等的出现作为变质作用的开始。
五、变质作用的方式 1。重结晶作用 。 原岩中的矿物发生溶解、组分迁移、再沉淀 结晶,使矿物形态、大小变化,不产生新矿物。 如石灰岩因方解石重结晶形成大理岩。 2。变质结晶作用 。 原岩中的化学成分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矿物的 作用。矿物相的转变是通过变质反应来实现的。 3。交代作用 。 由于流体的运移,发生组分的带入、带出,引 起组分的复杂置换作用。原岩的化学成分产生变 化,新矿物产生,老矿物消失同时发生。
第三篇
变质岩
第一节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基本概念 一、变质岩作用和变质岩 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 质岩),由于其所处的地质环境的改变,在新的 物理化学条件下,就会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 造等方面的改造与转变。这种由地球内应力作用 下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地壳中原 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 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 变质作用 石称为变质岩 变质岩。 变质岩 正变质岩。 岩浆岩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叫正变质岩 正变质岩 沉积岩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叫副变质岩 副变质岩。 副变质岩 变质岩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叫复变质 复变质岩。 复变质
某些矿物如绿泥石、红柱石、蓝晶石、 十字石、刚玉、滑石、叶蜡石、绢云母等 属于新生矿物,它们对指示原岩成分、说 明变质作用性质、强度有特殊意义,因此 称为特征变质矿物。 研究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特征
恢复原岩化学成分 判断变质物化条件
第三节
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保留原岩的结构和构造 形成新的结构和构造 变质岩的结构: 变质岩的结构:是由岩石组分的的形状、 大小和相互关系等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 它着重于矿物个体的性质和特征。 变质岩的构造:是由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 变质岩的构造 排列和分布所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着重 于矿物集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
高岭石 红柱石 石英
T T
形成不含水的高温矿物 形成含水相对低温的矿物
温度所引起的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1.促使矿物重结晶,使原岩的结构、构造 发生改变,而岩石组分基本不变。 如:石灰岩重结晶成大理岩。 2.促使变质反应的进行,使组分重新组合, 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都发生改变。
KAl2[AlSi3O10](OH) 2+SiO2
三、变质作用的类型 一般根据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的因素将变 质作用分为以下的几种类型: (一)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 1.热接触变质作用 热接触变质作用: 热接触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过程中以热力(温度)影响为主。 原岩主要发生重结晶,化学成分不变。 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除温度外,还有岩浆中析出的气态和液态 溶液引起的交代作用,使原岩化学成分、矿物 组合改变。
指大面积分布的,作用因素复杂的一种变质作用。 指大面积分布的,作用因素复杂的一种变质作用。 温度、均向压力、定向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 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由温度、均向压力、定向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的综合作用所造成。有时伴有混合岩化作用。 的综合作用所造成。有时伴有混合岩化作用。 1。埋藏区域变质作用: 。埋藏区域变质作用: 仅随埋藏深度的变化, 负荷压力和地热的作用下 的作用下, 仅随埋藏深度的变化,在负荷压力和地热的作用下, 岩石发生重结晶的变质作用。 岩石发生重结晶的变质作用。并与沉积岩的成岩后生作 用相区别,作为变质作用的开始。 用相区别,作为变质作用的开始。 没定向构造,变形不明显;具变余结构和变余构造, 没定向构造,变形不明显;具变余结构和变余构造, 常有原岩矿物残留。 常有原岩矿物残留。 2。区域动热变质作用: 。区域动热变质作用: 由三大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变质作用。 由三大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变质作用。以定向构造 为特点。主要分布在古老的结晶地块和造山带中。 为特点。主要分布在古老的结晶地块和造山带中。与构 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2.粒间流体压力: .粒间流体压力: 是由岩石颗粒间的挥发分,特别是水和CO2所引起 的压力。粒间流体压力能影响变质作用的温度,它对 岩石的重结晶可起催化作用,对某些含结构水的矿物 的分解起着抑制作用。 封闭体系中,深度>10km,粒间流体承受了与 围岩相同的负荷压力,=均向压力。 开放体系中,流体压力<均向压力。 岩浆侵入体逸出挥发份时,流体压力>均向压力 流体压力催化重结晶 抑制水分解作用。 催化重结晶、 流体压力催化重结晶、抑制水分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