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起源共30页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实际上是关于法律产生、发展以及运行机制的各种观念的总和。
首先,法律文化是支配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和这个价值基础被社会化的运行状态。
……其次,法律文化作为客观存在物,表现为法律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它标志着人类实现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特殊社会秩序的能力和对社会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设计、控制、引导的水平。
……第三,法律文化作为一种主观的观念形态,是与宏观、综合、系统的研究方法紧密联系的。
其主要特点是,把人类的法律实践活动--立法、司法、思维视为统一的整体或过程来把握和分析的,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性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
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有治人无治法: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
他虽然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
但在“人治”与“法治”的论争中,他仍然认为关键是“人”而不是“法”。
理由是:法对于治理国家虽然很重要,但法毕竟是人制订的,仍然取决于“人”,即所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即使有了“良法”,也得靠“人”来掌握和贯彻,因此他强调说:“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把“人治”、“法治”之争提到了法理学的高度。
克己复礼为仁: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为西周之礼。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
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释。
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
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和“尊尊”。
所谓“亲亲”,即亲其所亲,要按照血缘宗法关系来区别贵贱,使亲者贵,疏者贱;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尊亲属,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古代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源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黄帝时期。
据传,黄帝制定了一系列治理规范,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法典——《黄帝内经》。
这其中包含了关于土地所有权、继承和刑罚等方面的内容,为后来的法律制定奠定了基础。
随着历史的推移,周朝的礼制逐渐成为了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朝的统治者将礼制与法律相结合,通过特定的仪式和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这一做法为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中国的封建社会极大地促进了法律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中,各个朝代相继建立了相应的法律体系,包括秦代的法经、唐代的律令、宋代的律法、明代的大明律、清代的大清律等。
这些法典不仅规定了社会秩序和公共事务,还涉及到家族制度、土地制度、婚姻制度等各个方面的规范。
此外,中国古代法律还注重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将礼治与法治相结合,推崇仁义道德的价值观。
这种思想渗透到古代法律中,使法律更注重公平正义,鼓励人民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三、演变与革新在中国历史的演进中,古代法律也发生了许多革新与演变。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是明朝时期的大明律。
大明律集合了前代法律的优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修订,被视为古代中国法律的巅峰之作。
它在社会紧张时期,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另外,清代的大清律也对古代中国法律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大清律进一步完善了刑法体系,增加了对农民和工商业者的保护力度,为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四、法律的现代转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革,中国的法律也经历了现代化的转型。
自20世纪以来,中国法律逐渐与国际接轨,并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法律的现代化转型在立法、司法和培养法律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成立了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并推行了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官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制度。
此外,中国也加强了对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视,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
(完整word版)中国法制史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1.礼源于祭祀:指中国古代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礼”,最初起源于原始祭祀活动中形成的礼仪规则。
2.刑始于兵:指中国古代的刑法及以刑法为基本内容的法律,最初起源于战争或军事活动的某些需要,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活动中产生的军法。
3.特点:(1)中国法律的的起源主要是通过“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完成的。
(2)氏族血缘纽带强韧,法律表现出民族主义的特色。
(3)表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征。
(4)民事法律相对滞后,刑事法律相对发达。
二、夏商西周法律制度1.立法指导思想:夏商:天命观与天罚观西周:(1)以德配天,敬天保民(2)明德慎罚:明德,就是主张德治,提倡德教。
慎罚,就是要求在运用刑罚时做到审慎、宽缓。
要求统治者对民众以教化为先,不以刑杀为要,先教化后用刑。
(3)礼治思想(“出礼入刑”原则;“亲亲”、“尊尊”原则;“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原则)2.立法活动:(1)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是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内容以习惯法为主。
(2)汤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是商朝法律的统称。
两次规模较大的刑法制定和整理活动,一次在商灭夏后,一次在商朝中后期,后一直沿用至商朝灭亡。
(3)吕刑:主要内容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
将赎刑作为核心内容。
体现了西周明德慎罚的立法思想。
(4)九刑:一种解释是指周朝的刑书,主要立法精神在于严厉打击危害国家统治与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
另一种解释是指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扑九种刑罚。
3.部门法制:(1)宗法制:是指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其中,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
宗法制不仅确立了各级贵族之间的地位,而且把宗法结构和国家政权融为一体。
(2)五刑:墨刑:又称黥刑,在脸上刺刻后再涂上墨的刑罚。
劓刑:割掉鼻子的刑罚剕刑:又称刖刑,砍去腿脚的刑罚宫刑:又称腐刑、淫刑,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宫中。
第一章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
第一章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
第一节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
一、“法”字与皋陶造律
二、“刑起于兵”说
第二节、夏商法律制度
一、法律思想——神权法
二、法律形式
1、刑:①禹刑: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
②汤刑:商朝法律规范的总称。
2、礼
3、王命:誓(《甘誓》)、诰等
三、法律内容
(一)刑罚体系
奴隶制五刑:墨、劓、刖、宫、大辟
(二)主要罪名
1、不孝罪: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2、昏、墨、贼
案例:
《左传》记载了“邢侯与雍子争田案”。
此案发生在鲁昭公十四年(公元前528)。
晋国的邢侯和雍子争夺土地,调解了很久也没成功。
韩宣子命令叔鱼处理此案。
叔鱼认为罪在雍子。
雍子贿赂叔鱼,把女儿嫁给他。
于是叔鱼宣判邢侯有罪:邢侯大怒,在法庭上将叔鱼和雍子杀死。
韩宣子询问叔向如何处理这件事。
叔向说:“《夏书》曰:昏、墨、贼,杀。
”雍子明知自己有罪,还要用女儿贿赂叔鱼以换得胜诉,叔鱼出卖法律,邢侯擅自杀人,他们的罪状相同。
“己恶而掠美为昏”,雍子犯此罪,自己有罪而掠取别人的美名;“贪以败官为墨”,叔鱼犯此罪,贪婪而败坏官纪;“杀人不忌为贼”,刑侯杀人而毫无顾忌就是贼。
昏、墨、贼,是三种罪名,凡此三罪者,依照夏朝的法律要处以死刑。
(三)刑罚原则: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四、司法制度
1、行政、军事和司法不分。
2、监狱:圜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
《汉书·胡建传》记载有《黄帝李法》的片断内 容:“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 人者杀。”据说“李”即“狱官名”及“法官 之号,总主征伐刑戮之事”。可见,最早的法 兼有军法与刑罚双重涵义,最初的法官、狱官 也兼掌军事和司法两种职能。当时之所之如此 ,首先是由于军事活动是一种需要高度组织纪 律,严格行为规范和统一行动规则的集体行为 ;当战争规模日益扩大时,就需要制定军法协 调兵员行动。此即“师出以律”,此类军法亦 即最早的法律。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
第二,家国一体,法律具有家族主义特 色。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安土 重迁的客观需要使宗族成为政治结构的 主要单位。夏朝是在原有的部落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但是,由于刚刚跨入奴隶 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没有完全解 体,在国家形成之后,进一步加强这种 血缘纽带。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
法学院张洪林教授主讲 hlzhang@ 2012.9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
第二讲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一、法律文件的起源和发展的共同规律 人类法律文化的形成都是由“习惯调 整文化”到“习惯法调整文化”再到“ 法律调整文化”的“三步曲”。 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
在祭礼活动中,产生了一定的礼节仪式 。这些礼节仪式不断积累,并扩大到人 们社会生活中,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原 始习俗。起初,人们完全是凭借着发自 内心的虔诚自觉遵守的。但后来国家产 生以后,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统治 ,将这些原始习俗加以改造,并赋予其 神秘性与强制力,“礼”便成为维护奴 隶主贵族等级统治的习惯法。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课件
六礼
• 六礼已毕,只意味着完成了成妻之礼,还 须在次日完成“谒舅姑”,即成妇之礼; 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 神位,称“庙见”。
婚姻制度:解除婚姻
• 男方可单方面解除婚姻、休弃妻子,称为 “七去”,又称“七出”。这七种情况包 括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 言、窃盗。 • 限制条件为“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 与更三年丧和前贫贱后富贵。
第五节 财产法律制度
• “井田制” • 遗失物 • 契约制度
西周青铜器上记载的一件土地交易
“井田制”
• 所有的耕地在理论上都归国王所有,所谓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每一里见方的 耕地都以“井”字形的深沟划成相等的9块 100 亩地块,中央的一块是“公田”,由 8 户人家共同耕种,收成全部归领主;边上 的8块授予每户一块,各自耕种,收成归农 民自己。土地不得买卖。每3年“换土易居” (轮换耕地和住房)。
社会等级之一:贵族阶层
• 以国王家族的姬姓贵族为核心,分公、侯、 伯、子、男五级爵位,各有封国,统称为 “诸侯”。 • 诸侯家族的分支亲属总称为“卿大夫”, 被授予领地“采邑”, • 卿大夫家族的分支亲属构成“士”阶层。 承担各类政治统治的低级职务,充当军队 主力兵员。士获得“食田”的收入。
社会等级之二:平民阶层
中国传统法律 文化
立法沿革图
法经→秦律→汉律→魏律→晋律→梁律→陈律 │ ┌→北周律 └→ 北魏律 ┤ └→北齐律→开皇律 ┌────────────────────┘ └ →唐律─── 同光刑律统类 │ └→ 大周刑统→宋刑统 └→金律→(元)经世大典→[元典章] ┌───────────────┘ └→明律→清律
婚姻制度:目的与基本原则
• 婚姻的目的:“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 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联系两大家族、 延续能够祭祀祖先的男性后代。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制中国法制史国家级精品课程课件30页
• 商:不孝、违命等罪名 。 • 新罪名: “乱政”、“疑众” 。 • 此外,据说商代还有职务犯罪的规定,并制订过“官刑”予以制裁。
25
三风十衍罪 商初的官刑,为永保王室之盛隆,以警戒公卿百官,严禁“三风十衍”。 三风:巫风,淫风,乱风。巫风是指沉湎歌舞;淫风:贪财好色、游猎无度、 怠惰政事;乱风是指狎侮违背圣人之言、拒逆不纳忠直规劝、疏远年长德高 之人;亲近凶。
22
• 夏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 • 即与其错杀无辜或轻罪的人,宁可违反常规或不用常法,甘冒漏杀有罪者的
失误 。 • 商 :“殷罚有伦”、“义刑义杀” ,确立了定罪量刑的某些规则。
23
• (三)主要罪名 • 夏: • 不孝、违命及昏、墨、贼等。 • 《孝经·五刑章》称:夏代“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 ❖ 威侮五行: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星,泛指天象。引申为对上天不敬。 ❖ 怠弃三正:三正及三卿。引申为不重用臣。
26
《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 昏:“己恶而掠美为昏”。自己有了罪恶
而掠取别人的美名来掩饰。
❖ 墨:“贪以败官为墨”。贪婪败坏官纪为
墨(不洁)。
❖ 贼:“杀人不忌为贼”。肆无忌惮的故意
杀人为贼。
27
• 四、司法制度 • 具有两个重要特征: • 一 是行政、军事、司法职能不分。 • 二 是天罚神判。
墨各千” 。
18
• 《荀子·正名》亦称:“刑名从商。” 刑名主要 有:
• 墨(脸上刻字,涂以黑墨) • 劓(割掉鼻子) • 刖(砍断脚踝) • 宫(割掉男女的生殖器) • 大辟 • 临时酷刑:醢、脯、剔刳、剖心、炮格(烙)等。
19
案
例
• [醢九侯] 此案发生在商朝末期,九侯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入之纣",但九侯的女
中国法律的起源共28页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中国法律的起源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中国法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法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为世界法律文化增添了璀璨的色彩。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法文化的起源背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独特的法律体系。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
在这一时期,法家学派应运而生,强调以法治国、尊重法律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家思想逐渐融入中华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基础。
汉唐时期,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法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
夏商周时期,习惯法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成文法逐渐成为主流。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
中国法文化强调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律制度的走向。
在司法实践中,尊重家庭、注重孝道等传统价值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在处理涉及家庭关系的案件时,法律往往会优先考虑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在中国法文化中,行政权力在法律制度中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权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例如,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的裁决往往具有最终效力,这反映了行政权力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法文化注重社会和谐与稳定,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在立法过程中,这一价值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法律规定了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这既是为了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法文化将更加注重弘扬法治精神。
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主张以法治国、依法办事。
未来,中国法文化将更加注重保障人权、促进公正司法,推动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法文化将逐渐适应国际法律体系的要求。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中国法律制度将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世界各国法律体系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全球法律文化的发展。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制中国法制史国家级精品课程课件30页
11
第二节 夏商法律制度
▪ 以天罚神判的法律思想为指导 ▪ 基本形成了以身体刑为代表的刑罚体系
,初步建立起军事、行政、司法不分的审 判体制。
h
12
▪ 一、天罚神判的法律思想
▪ 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 ▪ 认知能力基本仍处于野蛮蒙昧状态。 ▪ 其法律思想充分反映神权意志,具有浓
重的“天讨”、“天罚”的“神判”特色 。
十衍:指的是三风所包含的十种罪名。
h
26
《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 之刑也。”
❖ 昏:“己恶而掠美为昏”。自己有了罪
恶
而掠取别人的美名来掩饰。
❖ 墨:“贪以败官为墨”。贪婪败坏官纪
为
墨(不洁)。
❖ 贼:“杀人不忌为贼”。肆无忌惮的故
意
杀人为贼。
h
27
▪ 四、司法制度
▪ 具有两个重要特征: ▪ 一 是行政、军事、司法职能不分。 ▪ 二 是天罚神判。
h
15
▪ 三、法律内容
▪ 《禹刑》:夏朝法律的总称。为追念其 先祖而命名为“禹刑”。“夏有乱政而作 禹刑”,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法。
▪ 《汤刑》:商朝法律的总称。
h
16
▪ (一)刑罚体系
▪ 夏禹将“茫茫禹迹,划为九州,经启九 道” ,并任用“九牧” 进行管理。随着个 人权力的迅速强化,也开始用刑罚制裁违 命的宗族方国首领。
❖ 怠弃三正:三正及三卿。引申为不重用 臣。
h
24
▪ 商:不孝、违命等罪名 。
▪ 新罪名: “乱政”、“疑众” 。
▪ 此外,据说商代还有职务犯罪的规定, 并制订过“官刑”予以制裁。
h
25
三风十衍罪
商初的官刑,为永保王室之盛隆,以警戒 公卿百官,严禁“三风十衍”。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夏商西周法律制度的发展PPT(53张)
四、中国法律起源方式的影响
决定了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点: ▲古代法的刑事性。 ▲人民对法律的敬畏与远离。 ▲古代法的等级性(注重区分身份 与特权)。 ▲强调首领的权威性。
第二节 夏朝法律制度
一、法制指导思想
四、西周的刑事法律制度
1.刑法原则
(1)区分眚(sheng,过失)与非眚 (故意),惟终(惯犯)与非终(偶犯) (2)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壹赦曰幼弱, 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 )
(3)罪疑从轻从赦(附从轻,赦从重 ) (4)宽严适中 (5)同罪异罚
(八辟之法,即亲、故、贤、能、功、 贵、勤、宾八种特权人物犯罪)
四、司法制度
国王掌握最高司法权。 中央最高司法机构称“大理”。 地方司法官称“士” 《竹书纪年》:“夏帝芬三十六年
作圜土”。圜土可能是夏朝的监狱。 《史记·夏本纪》称夏桀曾将商汤
“囚之夏台”,夏台可能是夏朝中
皋陶
第三节 商代法律制度
一、法制指导思想 神权法思想更加发展。
王权神授(“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夏 商西周法律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观点介绍 1.起源时间 起源于黄帝 起源于尧舜 起源于原始社会 起源于夏代
2.如何起源?
▲法起源于天道与神意。 ▲法起源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法起源于“理”即宇宙绝对精 神。 ▲法起源于惩恶扬善的需要。 ▲法起源于定分止争的需要。 ▲法的起源与国家的形成有关。
不同身份等级的人适用不同的礼。 刑罚主要为了防范和制裁普通平民,贵族 犯罪予以宽宥和减轻。
三、西周的行政法律制度
关于中国法律的起源
• 第四,有能力来制定礼乐法制拯救人类的, 只有圣人。 • 《商君书》说:“故贤者立中正,设无私, 而民说(悦)仁。当此时也,亲亲废,上 (尚)贤立矣。” • 汉人班固说:“上圣卓然先行敬让博爱之 德者,众心说而从之。从之成群,是为君 矣;归而往之,是为王矣。”
• 第五,圣人是依据天地自然之暗藏法则来制定人 类社会的礼乐制度的。 • 《尚书〃皋陶谟》说:“天叙有典,勅我五典五 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 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 五用哉。” • 所谓 “天叙”、“天秩”、“天命”就是上天的 意志和法则,“五礼”、“五服”、“五刑”是 人类的法制。把天法变成人法的是圣人,他们是 天人之间的桥梁,上天把他的委任和法则授予圣 人。
原始共产时代的社会关系 和风俗习惯(1)
• “曩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 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泛 然不系,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荣 无辱。……干戈不用,城池不设。” —晋人葛洪: 《抱朴子》
原始共产时代的社会关系 和风俗习惯(2)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外户而不闭,是为大 同。
皋陶——尧舜时期的法官
皋陶墓,在江苏徐州
(三)夏禹制刑。
• 《左传〃 昭公六年》:“夏有乱政, 而作禹刑”。《尚书大传》:“夏刑三 千条。” • 《汉书〃 刑法志》说:“禹承尧舜之 后,自以德衰,始制肉刑。”《隋 书〃 艺文志》:“夏后氏正刑有五, 科条三千。”
关于象刑的解释问题
• 《尚书〃舜典》“象以典刑。”《尚书大传》:“唐虞象 刑而民不敢犯。……唐虞之象刑,上刑赭(zhe)衣不纯, 中刑杂屦(ju),下刑墨幪。” • 《汉书〃 刑法志》载汉文帝十三年诏书云:“盖闻有虞 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弗犯,何其治之至 也!” • 《白虎通》说上古象刑是:“犯黥者其皂衣,犯劓者丹其 服,犯膑者墨其体,犯宫者锥其履,大辟之罪则布其衣裾 而无领缘。” • 《太平御览》引《慎子》说:“有虞氏之诛,以幪巾当墨, 以草缨当劓,以菲屦当刖,以艾鞸(bi)当宫,布衣无领 以当大辟。”
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_图文
四.关于“礼”。
1.“礼”字的词源 “礼”从字面上讲,指的是一种器具。后引
申为一种礼节仪式; 来源于求神祈福的祭祀活动;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豐。
” ———《说文解字》
23
在祭礼活动中,产生了一定的礼节仪式。 这些礼节仪式不断积累,并扩大到人们社 会生活中,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原始习俗 。起初,人们完全是凭借着发自内心的虔 诚自觉遵守的。但后来国家产生以后,统 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统治,将这些原始 习俗加以改造,并赋予其神秘性与强制力 ,“礼”便成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等级统治的 习惯法。
“刑”的引申义:残害肢体的肉刑,泛指刑
罚。
15
3.“刑始于兵”的原因
最早的法兼有军法与刑罚双重涵义,最 初的法官、狱官也兼掌军事和司法两种职 能。当时之所之如此,首先是由于军事活 动是一种需要高度组织纪律,严格行为规 范和统一行动规则的集体行为;当战争规 模日益扩大时,就需要制定军法协调兵员 行动。此即“师出以律”,此类军法亦即最 早的法律。
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_图文.ppt
本章知识点
一.中国最早的法律何时产生? 二.法律的内容来自于哪里? 三.中国古代法律文明起源的特点 四.关于“刑”。 五.关于“礼”。
2
一.中国最早的法律何时产生?
1、法律起源和发展的共同规律 人类法律的形成都经由“习惯”到“习惯法
18
劓刑
19
“宫”,即“丈夫割其势 ,女子闭于宫”,就是 阉割男子生殖器、破 坏女子生殖机能的一 种肉刑。宫刑又称腐 刑、阴刑和椓刑。
20
墨刑(黥刑)
21
九侯被醢、比干被剖案
纣王无道,民怨沸腾,诸侯反叛。商纣因 此发明了一种炮烙酷刑。西伯姬昌、九侯、 鄂侯为三公。九侯将其女献给纣王,但此女 不喜欢商纣淫乱,纣王杀了九侯的女儿,并 对九侯施以醢刑。西伯姬昌叹息这件事被人 告发,纣王把他囚禁在羑里,后来被解救。 西伯势力渐大,纣王大臣劝谏,纣王说“我 生不有命在天乎!”,完全听不进去。后来 比干强劝,却被施以剖心之刑。
第01章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
儿子启打破传统的禅让制,建立王
位世袭传子制度,这遭到了侯任继
承人东夷族首领伯益和有扈氏的武
装反对,
夏启攻伐有扈氏之前,便发布了一
条军令形式的法律:“左不攻于左, 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 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则孥 戮汝。”最终战胜了有扈氏,罚其 为放牧的奴隶,杀死了伯益。
商族原为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古
老氏族,曾是夏朝的属国。公元前 16世纪商灭夏,建立了商朝。都城 建立于亳(今天河南省商丘),后 来商第二十王盘更于公元前14世纪 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商 又称殷或殷商。商朝从汤到纣,共 传17世,31王,历时约500年。
立纣为太子案
这是记载于《吕氏春秋律的总称。《左传· 昭公六年》说: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以汤为名也是表 示对开国之君汤的崇敬。
三、刑罚 (1)奴隶制五刑:墨、劓、髌(膑、刖、 剕)宫、大辟 (2)法外酷刑:炮烙、醢、脯、剖心、劓 殄、孥戮等。
四、诉讼审判制度 天罚 神判:占卜,神兽 夏朝的监狱:圜土、夏台。 商朝的监狱:羑里。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前11世纪)
学习要求:1、掌握中国法的起源。 2、了解夏、商两朝法制的基 本情况。
一、中国法的起源 夏朝有了地域上的划分和居民,如将国家划 分为九州等。
1.
夏朝有公共权力机关设立,如作为行政机关 的六卿、九牧,作为司法机关的士等。 原始的礼由习惯演化成法。
(今河南汤阴县)。后来周文王之 臣闳夭等人寻求美女、奇物、宝马 进献给纣王,纣王赦免文王,将他 释放。
【课堂练习】 一、名词解释 禹刑 二、简述 商朝的刑罚有哪些?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夏商西周法律制度的发展
商汤
盘庚像
三、法制具体内容
1.罪名: 荀子说:“刑名从商”,可见,商 朝的刑罚手段已相当完备,对后代 的影响较为深远。 “不吉不迪”:不按正道办事 “颠越不恭”:狂妄违纪,不敬国 王 “暂遇奸宄”:不法不轨,奸诈作
乱政与疑众: 《礼记· 王制》:“析言破律、乱名 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 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 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 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 日、卜筮以疑众,杀。” 巫风、淫风与乱风; 弃灰于街
(八辟之法,即亲、故、贤、能、功、 贵、勤、宾八种特权人物犯罪) (6)刑罚世轻世重
《尚书· 吕刑》:“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 世重。”“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 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2.主要罪名 (1)不孝不友 (2)犯王命
(3)违背誓言 (4)群饮
(5)失农时 (6) 寇攘奸宄 寇:聚众抢夺;攘:窍取;奸宄:盗窃。 ( 7 )诽谤
1.刑起于兵 《尚书· 吕刑》:“苗民弗用灵,制 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2.“礼源于祭祀”
四、中国法律起源方式的影响
决定了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点: ▲古代法的刑事性。 ▲人民对法律的敬畏与远离。 ▲古代法的等级性(注重区分身份 与特权)。 ▲强调首领的权威性。
第二节 夏朝法律制度
一、法制指导思想 二、法制概况
2.诉讼审判制度
• (1)起诉 区分民刑案件, “争罪曰狱,争 财曰讼” “以两剂禁民狱”,“以两造禁民 讼” 提起诉讼必须交纳诉讼费,刑事称 “钧金”(三十斤铜 ),民事诉 状称“傅别”(百矢为束),不缴
(2)审理
• 缴纳诉讼费三日之后开庭 双方当事人必须到庭,一方故意不 到的,以败诉论 双方坐地对质 “狱讼不席”
第一部分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制教学课件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1、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 2、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 氏族血缘纽带随着国家的形成而更加强韧。 ▪ 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威在向国家过渡的过程
中日益加强。 ▪ 原始的礼由习惯演化为法。 ▪ 刑起于兵。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
4、法律内容 (1)“昏、墨、贼,杀。” (2)“弗用命戮于社。” (3)不孝罪 ▪ “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孝
经•五刑) 5、司法制度 ▪ 圜土,夏台
三、商朝法律制度
1、概述 ▪ 公元前17世纪至前11世纪。 2、法制观 ▪ “率民以事神。” ▪ 《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3、法律形式 (1)王命 (《左传》:“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商有乱
政而作汤刑 。” 4、王位继承制度 ▪ 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 一生一及。
5、刑罚制度 ▪ “刑名从商”。(荀子) ▪ 五刑: 墨(黥)、劓、剕(刖)、宫、大辟。 ▪ 其他:炮烙,孥戮, ▪ 及醢、脯、斫胫、剖心等。 6、司法制度 ▪ 神明裁判(ord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