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1.目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是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为保证本公司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量值统一、准确可靠,对监视和测量设备实行统一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3.职责和权限本标准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各部门具体职责在工作程序中明确。
4.工作程序4.1概述凡在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精度应满足规定要求,并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量值能溯源到国家标准。
4.2监视和测量设备计划4.2.1使用部门根据集团技术标准中规定的要求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配备计划。
4.2.2设备管理部门按有关要求审查批准后,作为配备依据。
4.2.3测量和监控设备的配备总计划由相关部门分管领导直接批准,使用单位统筹、实施。
4.2.4各生产基地监视和测量设备按照技术标准中规定的要求自行计划、审批和实施。
4.3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4.3.1购置的原则(1)购置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属于经批准的配备计划范围。
(2)购置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有检定合格证。
(3)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生产厂符合《计量法》的相关规定。
4.3.2购置报告(1)一般质量控制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采购价格在5000元及以下)报告由使用部门申报,分管领导批准。
(2)重点质量控制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采购价格在5000元以上)报告由设备使用单位向集团总经理申报和批准。
(3)购置报告经规定程序审批后,由设备使用单位下达购置通知,通知应明确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精度和数量,必要时可向采购主体单位建议其生产厂家。
4.3.3采购监视和测量设备采购主体单位依据购置通知和购置原则进行采购。
4.4验收4.4.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验收由申请部门、子公司负责,验收内容如下:(1)是否符合购置通知内容及购置原则要求。
(2)所购设备完好情况。
(3)设备的标志及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4.4.2验收不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交申请单位负责处理。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监视和测量设备从购置、校准或检定、标识、使用、报废等全过程控制要求和方法,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适应,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3职责3.1品质部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或检定、标识及设备控制。
3.2采购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
3.3物管部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档案,并保存原始入厂资料。
3.4各使用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选用及申购、使用及日常维护保养。
3.5行政部负责组织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
4 工作程序4.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4.1.1各部门根据产品检验的需要及所要求的准确度,填写《采购计划申请单》交至采购部进行采购,申请购置的设备应与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
4.1.2 采购部对提交的《采购计划申请单》进行核对,按《采购管理控制程序》进行采购。
4.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验收4.2.1新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到厂后,采购员应及时通知物管部,双方对其表面质量与实物配套情况进行交接,完毕后,由物管部通知品质部进行验收(包括说明书、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等);如需要委外检测的设备,品质部应在合格供应商目录中选择有资质的检测机构送外检测,经检测合格后须让对方出具检测合格证。
检测不合格,则返回采购员,由其向供应商办理退换货或维修手续,直至验收合格。
4.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登记4.3.1所有测量设备,品质部负责确定校验周期并统一编号,登记在《测量仪器设备一览表》中。
4.3.2测量设备编码原则:JUST-部门编码-设备代码-流水号。
部门编码详见《文件控制程序》;设备代码分M、T、S三种,M.量测仪器(卡尺等);T.测试仪器(试验机器设备);S.检验仪器(激光干涉仪等)。
4.3.3监视和测量设备初次校验合格后,品质部对合格品应贴上标识,内容包括有效日期,设备编号、检验状态合格等,标识贴完后方能入库并发放使用。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1.0目的为了对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监视和测量仪器,比较标准进行控制,确保这些仪器在存放、搬运和使用过程中保持已知的准确度。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所有监视和测量仪器的控制与管理。
3.0职责3.1工程部负责管理监视和测量仪器的采购申请、验收、送检以及报废的审批和建立总台帐。
3.2各管理处负责监视和测量仪器的使用,以及管理处的《监视和测量仪器管理卡》的建立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报告与采取相应措施。
4.0实施程序4.1监视和测量仪器的管理和使用4.1.1 由工程部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仪器管理卡》,并对所有监视和测量仪器进行统一编号。
4.1.2 所有监视和测量仪器应在检定合格期内使用。
4.2 监视和测量仪器的采购和验收4.2.1 各部门需用监视和测量仪器时,由本部门填写《请购单》,经工程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实施采购。
4.2.2采购的监视和测量仪器由工程部负责安排验收,验收合格后在《监视和测量仪器管理卡》上进行登记,统一编号管理。
4.3 监视和测量仪器的领用验收合格后,由工程部将监视和测量工具仪表分派到使用部门。
4.4 监视和测量仪器的校准4.4.1工程部负责根据监视和测量仪器的使用状况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编制《监视和测量仪器校准计划》,经工程部经理批准后执行。
4.4.2 对于委外送检仪器,由工程部选择合格的计量服务供应商送检。
4.4.3 对于自检的仪器,应按仪器的有关技术资料进行自检,并将校准结果记入《监视和测量仪器管理卡》。
4.4.4校准合格的监视和测量仪器必须贴有《校准合格证》,《校准合格证》必须注明有效期,无有效合格证的不得使用。
4.4.5 经校验不合格的监视和测量仪器,应贴上标识。
4.5 监视和测量仪器的修理和报废4.5.1监视和测量仪器损坏或失效时,由工程部统一安排送到合格的计量服务供应商处进行修理,重新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4.5.2监视和测量仪器无法修复,需要报废时,需经工程部经理批准后予以报废,并在《监视和测量仪器管理卡》上注销。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得到有效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与质量控制有关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3、职责:质量部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
4、工作程序:4.1 质量部负责审核各部门上报的关于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物品采购申请表》,确定监视和测量设备购置及发放方案,行政副总签字批准后,交采购部门采购。
4.3 采购部将购置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交由质量部作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4.5监视和测量设备由质量部统一领用保管并控制发放。
发放时做好登记,填写《监视和测量设备登记表》。
4.6 各部门应正确使用和保管监视和测量设备。
详细参照《监视和测量设备使用管理规定》4.7我公司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验分为内检和外检:4.7.1外检:公司内检用的母尺及公司无能力检测的设备,由质量部负责将定期送计量检定部门检定,质量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证书、报告的保管工作。
内检参考母尺由质量部统一编号、管理。
外检的设备由质量部核对其结果是否符合本组织的要求。
4.7.2监视和测量设备内检:由质量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内部检定工作。
内检工作参照《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作业指导书》,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
生产现场所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验周期不允许超过6个月,各部门定期送质量部进行校验;内检的设备应将校验结果录入《监视和测量设备校验记录》。
不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经维修,并校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不能维修的做报废处理。
4.7.3校准状态标识:校准后的所有设备应有校准状态标识,标识应包括编号、下次校验时间;没有标识的设备不得用于监视、测量和试验;5 相关记录:JL-32 《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JL-36 《监视和测量设备校验记录》ZY-15 《校准作业指导书》ZY-18 《监视和测量设备使用规范》》。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1目的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控制,保持其测试能力与要求相一致,确保正确有效,为产品、环境、职业健康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包括计量器具、仪器仪表、测量设备、试验装置)的控制。
3职责3.1质量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校验和比对;3.2技术部负责确定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要求;3.3生产部负责确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视和测量要求;3.4采购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3.5各部门、车间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申购、使用、维护和做好日常管理。
4工作程序4.1采购和验收4.1.1技术部根据产品实现过程中的需要,在有关技术文件中规定测量、试验点及对测试的要求。
4.1.2生产部根据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视,确定测量点和测量设备的采购。
4.1.3各有关部门、车间根据过程监视和测量、产品监视和测量的需要,工艺技术文件的要求,环境、职业健康管理监测需求,提出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申请。
4.1.4质量部审核申请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选型、精度、等级及生产厂条件等。
4.1.5采购部负责采购监视和测量设备;4.1.6采购部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质量部验收;随设备所附资料交一份给质量部。
4.1.7验收后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由质量部进行检定、校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或投入使用。
4.1.8财务部凭有质量部签章的验收单核销账目。
4.2分类管理4.2.1质量部负责建立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分布台账,各部门、车间应建立分台账,做到账、物准确一致。
4.2.2公司根据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可靠性、用途、作用以及对其的管理要求等对监视和测量装置实施A、B、C分类管理,质量部编定《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对不同类别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分类和检定、校验项目、周期管理作出具体规定。
4.3检定和校验4.3.1质量部应编制《年度校准计划》和每月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周期校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检定和校验,作好检定和校验记录。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控制程序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备、采购1.1由主管部门协助使用部门选择符合监测要求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报监测设备的需用申请计划,上报分管负责人审批。
1.2供应部根据批准后的计划购买,所购监测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3供应部所购监测设备必须经计量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检定、校准、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2、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2.1生产技术部、质检部分别将本公司所有的监视、测量设备统一编号,建立台帐。
2.2各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监视和测量检定规程及具体使用情况制定监测设备检定周期计划,按规定周期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检定、校准,保证其受检率。
2.3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由法定授权检定机构检定、校准,主管部门将授权检定机构检定证书号、检定时间登记在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上,将检定标识粘贴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明显部位。
2.4监视和测量设备按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进行使用、维护和保养。
2.5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做到防腐、防锈、保持清洁;具体使用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其性能,按说明书正确使用,不得超越其监测范围或超负荷使用,防止损坏或缩短使用寿命。
2.6大型、关键或贵重监测设备,主管部门应结合其使用方法,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并审批备案;使用部门必须由专人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使用。
2.7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对于强制检定的监测设备要按周期检定计划进行检定,除按规定周期检定、校准外,在对其准确性产生怀疑或修理后进行重新校准。
2.8监视和测量设备调整时,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或授权检定机构进行调整,其它人员一律不可随便操作;对于每次使用前均需调整的监测设备,使用人员可按使用说明书进行调整。
3、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报废、核准3.1新购买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经检定认为不合格的,由供应部负责退回厂家。
3.2在用监测设备经检定认为不合格的,由主管部门委托检定单位进行修理,确因各种原因不能利用的,根据检定部门出具的检定证明,由主管部门报分管负责人审批,做报废处理;同时在台帐上注销,报废的监测设备由主管部门统一回收处理。
监视测量设备管理工作程序规定

监视测量设备管理工作程序规定
为明确监视测量设备使用、维护的责任,规范对测量设备的管理,保证在用测量设备准确、可靠、受控,特制定监视测量设备管理工作程序规定。
1各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监视测量设备时,发现问题或隐患,及时向生产设备主管部门反映并提出要求及时间期限,维护管理人员负责落解决,使用单位提供必要的配合条件。
2每月各单位对使用的监视测量设备的状进行一次自查,并报设备主管部门,由设备主管部门汇总,并提出检修或整改意见。
3监测量备一般故障,当日解决(因特殊原因不能解决应向使用部门说明并采取应急措施),监视测量设备引起的停车事故,管理人员须尽快到达现场处理。
4监视测量设备管理人员根据生产需求,可对监视测量设备提出增、成、改造、整改和软件修改等要求,但应向主管领导提交书面报告,并经有关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各运行单单位不得要求维护人员对在线运行设备的控制连锁参数进行修改,如确实需要修改,需向生产设备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领导同意及相关技术人员确认可行后方可修改。
5维护管理人员根据计控设备的使用情况,提出有关技本改进和安全措施的方案,在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自批准之日起生效实施。
解释权归特种设备部所有。
XXXXX公司。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3.3各部门:负责测量、监视设备的领用、日常维护、点检及按计量员要求送检。
4、作业流程
责任部门
业务流程
控制要点
记录/备注
需求部门
YN
量具需求部门根据公司实际使用需求确定需要使用的量具,向品质保证部提出购买申请,并填写《采购申请书》。
采购申请书
品质保证部
品质保证部对《采购申请书》进行审批,对需采购设备的用途、要求、型号与规格详细进行确定。
2、对需进行自行校准的设备,由品质保证部编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校准的方法、使用的设备、验收标准及检定周期等内容,部门主管批准后组织实施,并保留记录。
年度校准计划
监视测量设备自校记录
责任部门
业务流程
控制要点
记录/备注
品质保证部
N
N
1、对校准合格的,贴上表明其状态的唯一性标识并标明有效期。
2、校准不合格的,贴封条封存或修理后重新校准.对不便粘贴标签的设备,可将标签贴在包装盒上,或由使用者妥善保管。
资材部
资材部根据采购需求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联系购买事宜。
品质保证部
N
Y
品质保证部负责对采购回监视、测量设备进行验收。
生产管理课
验收合格的监视测量设备,由生产管理课办理入库。
品质保证部
品质保证部至仓库将监视测量设备领出管理,并建立《监视测量设备台帐》。
监视测量设备台帐
品质保证部
1、对需外校的设备,由品质保证部每年12月依据计量检定要求的各类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编制下年度计量器具《年度校准计划》,按周期送国家认可的计量部门检定\校准。
YLB
备注:以上代号编号规则为中文拼音的大头字母,后续有添加仪器可依照此规则增加。
监视和测量仪器管理程序

监视和测量仪器管理程序1、目的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测量和监控结果的正确性,保证产品质量达标。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检验过程、员工拥有的、顾客拥有的、现场供应商拥有的、测量设备的控制。
适用于公司所有用于生产、检验、设计等过程的量器具、测试仪器的采购、检定、维修、报废和保管等的控制。
3. 术语和定义3.1检定: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确定并证实监测和测量仪器是否完全满足规定要求,所做的全部工作。
3.2 监视和测量仪器: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测量或监视所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物质等仪器。
4、监视和测量仪器管理过程乌龟图6、参考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6.2测量设备的编号规则:非固定资产量器具、测试仪器编号规则:公司名称首字母+量器具、测试仪器类别+部门编号+用途+顺序编号(000);1. 公司首字母:XCZ2. 量器具、测试仪器类别:参照编号对照表(见第十四条)3. 部门编号(与任务号一致):03-燃料电池事业部04-新能源专用车事业部06-专用特种车事业部07-新能源系统及零部件事业部08-杭州办4. 用途:01-检验 02-生产 03-技术5. 序号:按部门、用途顺序编号001~999、示例:XCZ A 06 02 001XX --xx公司A--压力表类06-特种车事业部02-生产001-流水号7、使用表单《量器具测试仪器台账》《量器具测试仪器处置申请表》《X季度检定/校准计划表》《量器具、测试仪器维修单》。
0720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一、目的对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建立控制、校准和维修的程序,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在使用时,其测量的结果是有效的。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用的装置.三、职责3.1 品管部3.1。
1 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运行;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3。
1.2 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验、周期送检、维修管理工作、发放以及对不合格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处理工作.3.2采购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工作。
3。
3财审部负责报废和遗失监测装置的财务销帐工作。
3。
4 各使用部门3.4.1 负责按要求安装、维护、保养和存放好其所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3.4.2协助品管部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和校准。
3。
5总经理负责审批(价值超过1000元的由总经理批准)监测设备的申购、报废等。
四、术语4.1。
计量仪器分类4.1。
1按照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技术特性、本身的质量性能、使用条件和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及国家对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管理要求区别对待,对不同用途和类别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按照“保证重点、兼顾普遍、区别管理、全面监督”的原则,划分计量器具、检测设备为A、B、C三个管理类别,并分别规定了相应的管理考核办法。
4.1.2A类(强化)管理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范围:1)用于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2)用于量值传递的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器具、检测设备.3)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
4.1。
3B类(重要)管理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范围。
1)用于企业内部能源、物料核算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
2)用于工艺过程控制参数检测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
3)直接用于工艺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限定使用范围和专用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包括自制、专用计量器具、检测设备)。
4.1。
4C类(一般)管理计量器具、检测设备范围。
1)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及装置附加的固定安装、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指示计量器具、检测设备。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P-0311目的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2范围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用的设备等的控制。
3职责生产部负责对公司所有监视、测量设备的校准,并对偏离校准状态的监视、测量设备追踪处理。
4程序4.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及验收根据所需测量能力和测量要求,配置监视和测量设备,对其的采购和验收,执行《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中对生产设备采购的管理规定。
4.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初次校准经验收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生产部负责送交国家计量部门鉴定,合格后方能发放使用。
对合格品应贴上标明其状态的唯一性标识;生产部负责对该设备编号,建立《计量器具台帐》,记录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生产厂家、校准周期、校准日期、放置地点等。
4.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周期校准(1)每年十二月生产部编制下年度《计量校准计划》,根据计划执行周期校准。
对需校准设备,由质量管理部负责联系国家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校准,并出具校准报告。
(2)校准合格的设备,校准人员贴合格标签,标明有效期,不合格的,修理后重新校准。
4.4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控制(1)使用者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监视和测量能力与要求一致,防止发生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
使用后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2)在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前,应按规定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
(3)使用者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搬运维护和贮存过程中,要遵守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防止其损坏或失效。
(4)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报废应记录在《计量器具台帐》内。
4.5监视和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的控制(1)发现检查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检测工作,及时报告生产部,生产部应追查使用该设备检测的产品流向,再评价以往检测的有效性,确定需重新检测的范围并重新检测。
生产部应组织对该设备故障进行分析,维修并重新校准,采用相应纠正措施。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4.3研发部权责:
负责新机种所需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选型。
4.4使用部门职责:
4.4.1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保管和按期送检送校工作。
4.4.2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是否有校准合格标签,而且是否在有效期内。
4.4.3当接到不合格的通知时,负责通知品保部对其放行产品作出重新评定。
6.4.3.7对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由仪保员开出检定不合格报告连同不合格计仪器设备一起退采购处处理。
6.4.3.8对非标准测试设备、器具的检定与验收由品保部组织相关人员或仪保员进行验收检定并作好记录,连同其他器具一起列入周期校验计划之中。
6.4.4校准:
6.4.4.1校准计划:
需接受校准之仪器设备,由品保部在每年年底制订第二年度的《年度校准计划表》,经部门主管核准后,由品保部发《连络单》至相关使用单位,以利于校准的执行。
6.4程序内容:
6.4.1设计/选型:
6.4.1.1研发部负责产品实验室,新产品所需的监视、测量和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测设备的选型。
6.4.1.2品保部负责生产过程中工艺规定的监视、测量设备和仪器设备的选型、配置及专用量具的设计,非标量具的设计、制造。
6.4.1.3对监视、测量设备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应该确保测量器具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和准确度,一般按测量公差的1/10~1/3选举。
D.对于特定的设备,没有试验室进行校准时,校准服务可由原设备制造商实施,品保部保存校准单位相应的资格证书。
6.4.4.3校准周期:
A.根据仪器的结构、特性分成下列二种:
a.电量类仪器设备校准周期订为一年一次。
6.4.3.3仪器设备中的软件部份在验收时,运用所存盘的曲线图面数据,与实际运用部门的软件数据进行比对。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1.目的对公司所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全过程控制,确保其技术状态满足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公司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监视和测量要求的计量仪器管理和使用。
3.职责3.1品保部a) 负责统计计量仪器数量并归口管理。
b) 负责制定计量仪器的校准计划和状态标识管理。
3.2采购部负责采购计量仪器。
3.3各部门配合实施本程序,管理其日常工作中使用的计量仪器。
4.定义无5.工作流程5.1 计量仪器的采购和验收5.1.1按《采购控制程序》和《基础设施管理控制程序》规定进行。
5.1.2 经验收合格的计量仪器应进行编号管理,录入《监视和测量装置台账》。
编号规则为HZY/JL—XX ,其中HZY指本公司代码, JL 指计量仪器的代码,XX是顺序号。
5.2 计量仪器的校准和保护5.2.1所有计量仪器的校验和保护、使用由品保部负责安排。
5.2.2由品保部制定《年度计量仪器校正计划》,以规定适当的校正周期,按计划执行周期校正计量仪器。
送外校准的应获得和保持相关文件。
5.2.3对于购进的新计量仪器,必须经过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a)对于本公司有校正能力的计量仪器,由品保部按照(或制订)相应的校正作业指导书进行校正,校正人员应经相应的培训。
b)对于本公司没有校正能力而需要校验的计量仪器,需由品保部安排送交国家级计量单位校验,以确保其测量准确性。
5.2.4经校正合格的设备,贴上《校正合格》标签后继续使用,标签需包括以下内容:计量仪器的名称、编号、校正日期等。
5.2.5 对于已经发现有偏差不可接受计量仪器,应立即停止使用直到重新校验合格。
5.2.6 内校的标准器件须存放于由专人保管的品保部,仅限于校正时使用。
5.2.7所有需校验的计量仪器都必须在校正有效期内使用。
对已到校正期限的计量仪器应由品保部提前两周通知使用部门,以便安排校验。
5.3计量仪器的调整对于计量仪器使用前,需要进行调零的,由相应的仪器操作人员负责依据仪器操作说明进行调整。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5.4.1 定期校验(外校)
外校需送至国家认可的计量检定单位校验。
5.4.2 定期内校/验收校验
凡定期校验,需能尽量追溯国家原级标准,以确保检验的符合性。
5.4.3 免校验
5.4.3.1 凡属参考性质、辅助设备的量规仪器得免校验。
5.4.3.2 非用于测试、检验的量规仪器等可免校验。
5.6.2.1 外校:由品质部送到合格的外校单位校验。
5.6.2.2 内校:由量规仪器的使用部门送至品质部,由专人进行校验。并出具校验报告。
内校的校验作业环境: 校验执行的校验室应维持温度和湿度以确保校验的准确。
5.6.2.3 免校: 符合免校的量规仪器由品质部贴上免校验标签。
5.6.3 量规仪器于校验期间或使用时,须特别小心搬运,保存与储藏,务必维持其准确度与适用性。
5.2 新购量规仪器、量规之申请审查验收
5.2.1 量规仪器、量具申请
申请新购量规仪器、量规,填写《请购单》,经相关责任人核准后,执行采购。
5.2.2 验收
5.2.2.1 依量测范围及需求用途、功能作为接收项目,且检验需附上仪校、量规本身之校验报告(此报告可做为免校依据,有效期一般以一年为限)。此校验报告应能追溯到国家认可的计量检定机构。
5.7.5 不合格时,贴上“暂停使用”的标签。
5.7.5.1 决定送修者,则在送修栏内所勾,由品质部送外维修并要新作校验。
5.7.5.2 决定报废者,换贴<报废品>字样的标签,由品质部处理后,记载于《测量设备清单》上。
5.7.6 将校验记录登录于《测量设备清单》上。
5.7.7 当检验、量测或试验设备校正失效时,对过去检验与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应由校验者通知使用部门进行追踪确认。
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程序1.目的:确保检验、测量设备(包括测试软件),均能予以有效管制、校正与维护。
2.范围:凡用于检验、测量的设备均属之3.权责:3.1内校员:3.1.1负责检测设备校验需求之判定、外校申请、校验作业之执行、校验结果之判定与标示。
3.1.2负责仪器之登录管制、仪器校验周期及校验计划之拟定。
3.2使用单位:负责在使用过程中的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3.3 采购负责检测设备的采购、外校机构与送外维修单位联系/确认。
4.定义:4.1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4.2检测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5.作业内容:5.1 检测设备的申购与验收。
5.1.1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新增检测设备时,根据《采购管理程序》填写“申购单”由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或其指定代理人批准后交采购部实施采购。
5.1.2内校员对检测设备的验收及精准度需求的查验5.1.2.1量测仪器精准度应符合被量测产品精准度之要求。
5.1.2.2量测仪器验收时应有校验合格证明文件,若无此文件至少应有相关出厂证明或报告(其资料由品管部保存)。
5.1.3验收合格,知会物控部办理入库手续,验收不合格,由内校员通知采购部退货。
5.2 检测设备的需求评估:新购入厂或使用中的检测设备应由内校员依“5.4”之规定评估其校验需求,以决定实施免校、内校或外校。
5.3校正周期5.3.1仪器校验周期决定的参考原则为:A.依原厂使用说明书之建议B.依仪器使用频率的高低C.依仪校机构的建议5.3.2依以上原则,本公司所以使用的检测设备,校正周期外校定为一年一次,内校定为每半年一次。
检测设备到期,由校正人员向使用部门发出“检测设备催校通知单”,使用部门应及时将校正仪器统一交校正人员安排校正。
5.4检测设备的校验5.4.1外校:对无校正能力的测量仪器送到国家或客户认可的计量机构或其它合法检测机构。
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与控制程序

5.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编码体系:
C TJ- □□□
5.2.1.编号从“001”开始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5.3. 校验计划
5.3.1. 品质部根据相关标准和监视设备使用的频次,规定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验周期,并记录在《监视和测量一览表》上。
5.9. 监测和测量设备的使用
5.9.1. 各部门必须妥善保管领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并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
5.9.2.对于复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操作,由工程部负责编制相关作业指导书。
5.9.3. 对于复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由工程部负责进行人员培训或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申请外训。
5.3.2. 品质部于每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分发使用部门,以利实施。
5.3.3. 对于新购或自制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品质部须及时修订《年度校验计划》并按5.3.1.办理。
5.4. 内校
5.4.1. 进行内校的人员需要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内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目的:
为了规范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使相关的作业有依据可循,并确保设备的适用有效。
27.适用范围:
本公司在产品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测量和监控设备皆适用。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1. 目的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置、校准、周检、维护、标识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量值准确可靠,并与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能力一致,满足产品、环保和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试验的要求。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组织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3. 职责3.1 质量部为本程序的归属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订和实施量测设备的维护、保养、校准、标识以及测量系统分析等。
3.2 供销部(采购)负责计量器具及测试设备的采购。
3.4 检测器具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检测器具的维护和保养。
4.有关定义和术语4.1监视设备:用于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进行监视,以确定这种过程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仪器、仪表或工治具等。
4.2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器械或它们的组合。
4.3外校:将监视和测量设备委托可追溯至国际和国家标准并经国家正式认可的计量检测单位进行校验或请其来我公司对量测设备进行现场检定(校准)的过程。
4.4内校:在本公司内用国家或国际之标准件,或已被校正之标准器具进行比对校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校正或调整并能保证校验质量的过程。
4.5免校:对不直接影响生产质量或仅为参考用监视和测量设备可免校验并在此检测设备上贴“免校”标签。
5. 工作程序5.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置5.1.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备原则: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备需根据产品要求和公司实际情况确定。
测量设备的配备需达到必要的准确度等级并且满足合适的配备量。
5.1.2使用部门填写《计量器具、测试设备配备申请表》报质量部,质量部按照工作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算的原则,对申购的计量器具进行选型确认,统一申报。
到货后,供销部(采购)当日通知质量部进行验收。
经质量部检定验收合格,记录于《设备验收单》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经验收不合格的,由供销部(采购)退货。
新购入计量器具,由质量部统一领取,并建立《计量器具、测试设备台帐》。
各使用部门到质量部领取时采取以旧换新(新领者除外),并登记于《计量器具、测试设备领用登记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
对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建立控制、校准和维修的程序,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在使用时,其测量的结果是有效的。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用的装置。
三、职责
3.1品管部
3.1.1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运行;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
3.1.2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验、周期送检、维修管理工作、发放以及对不合格监视和测量
设备的处理工作。
3.2采购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工作。
3.3财审部负责报废和遗失监测装置的财务销帐工作。
3.4各使用部门
3.4.1负责按要求安装、维护、保养和存放好其所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3.4.2协助品管部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和校准。
3.5总经理负责审批(价值超过1000元的由总经理批准)监测设备的申购、报废等。
四、术语
4.1.计量仪器分类
4.1.1按照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技术特性、本身的质量性能、使用条件和在生产、经营管理
页脚内容1
活动中的作用及国家对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管理要求区别对待,对不同用途和类别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按照“保证重点、兼顾普遍、区别管理、全面监督”的原则,划分计量器具、检测设备为A、B、C三个管理类别,并分别规定了相应的管理考核办法。
4.1.2A类(强化)管理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范围:
1)用于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
2)用于量值传递的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器具、检测设备。
3)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
4.1.3B类(重要)管理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范围。
1)用于企业内部能源、物料核算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
2)用于工艺过程控制参数检测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
3)直接用于工艺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限定使用范围和专用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包括自制、专用计量器具、检测设备)。
4.1.4C类(一般)管理计量器具、检测设备范围。
1)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及装置附加的固定安装、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指示计量器具、检测设备。
2)一般测量用的低值、易耗、易损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强检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有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指示计量器具除外)。
3)计量管理部门允许一次性使用或实行有效期管理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
4)作为工具使用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
页脚内容2
4.2.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分类管理
4.2.1A类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管理。
1)凡列为A类管理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应统一按《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2)对A类管理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进厂时必须具有制造计量器具、检测设备许可证标记(CMC)。
其检定周期不得超过国家检定规程的最长周期,对准确度高、量值易变、使用频繁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为确保其使用准确度,可酌情缩短检定周期,周期受检率应达100%。
3)对A类管理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必须建立专门的台帐和档案,进行严格的计量监督。
并实施巡检。
4.2.2B类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管理。
1)B类管理计量器具、检测设备进厂时必须具有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生产许可证标记(CMC),其检定周期可根据其本身的质量性能和使用、检定等具体情况,有的可按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有的可适当延长检定周期。
有的可根据实际需要减少其检定项目,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有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其使用准确度。
•但必须建立健全B类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台帐、周检计划、周检记录。
2)对于在连续运转装置上运行,运行期间不允许拆卸,不能按期受检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可按设备检修的自然周期,安排随修检定,但必须加强日常监督和巡回检查。
3)对于只有一般准确度要求,计量性能稳定的器具,其检定周期可酌情延长,但不得超出检定规程规定的最长周期2倍。
4)对B类专用量具可实行周期检定,检定周期视使用的频繁程度确定。
4.2.3C类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管理。
页脚内容3
1)对C类管理的低值易耗和简单计量器具、检测设备,进厂时必须具有出厂检定证书。
计量
器具、检测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全检,在使用期间要加强经常性监督检查,发现计量性能失效,应及时更换。
2)对准确度无严格要求的工具类、指示类计量器具、检测设备,进厂时必须具有出厂检定证
书。
使用期间,要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做到随坏、随修、随换,修后必须进行检定。
3)根据C类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类别和使用情况,检定周期一般延长并控制在2-4•个周
期内。
4)实行一次性检定的C类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必须严格有效期管理和修后检定。
对降级使
用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应固定使用范围,不得随意更改,并加强监督管理。
4.2.4对跨A、B类使用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应按其最高一类管理范围管理。
4.2.5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标志管理,对分类以后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应统一采用原国家
计量局推荐的彩色标志管理。
不论用何种标志,A、B类计量器具、检测设备都必须有检定原始凭证和记录。
五、程序
5.1计量器具管理流程图:
5.2计量器具管理工作程序:
页脚内容4
页脚内容5
页脚内容6
页脚内容7
页脚内容8
页脚内容9
六、相关文件:
七、相关记录表格
页脚内容10
现代物流学习题及答案
页脚内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