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生院《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王楠老师课件49页PPT
中科院研究生院《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王楠老师课件
2 物质性和精神性 • 技术包含物质因素,例如各种机器和其 技术包含物质因素, 他物质形态,所以具有物质性; 他物质形态,所以具有物质性; • 技术又是技艺、技能和知识,所以具有 技术又是技艺、技能和知识,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 • 由于它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因素,所以 由于它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因素, 技术就成为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中介, 技术就成为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中介,成 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桥梁。 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桥梁。
八、技术伦理
技术伦理来源于技术的社会价值观念, 技术伦理来源于技术的社会价值观念,当 技术的发展影响并冲击了传统的社会观 念时,就出现了所谓技术伦理问题。 念时,就出现了所谓技术伦理问题。这 些冲突表现在: 些冲突表现在: • 爱国主义与人类之爱的矛盾。“地球村” 爱国主义与人类之爱的矛盾。 地球村” 的存在使整个人类的利益日趋统一, 的存在使整个人类的利益日趋统一, 国家主义” 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区域 主义”与人类之爱的矛盾日趋尖锐。 主义”与人类之爱的矛盾日趋尖锐。
•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研究: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研究:
1 一维静态两分模式图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2 一维动态线性模式图(1945年,布什 一维动态线性模式图(1945年 科学———无止境的前 (Vannevar Bush) ,《科学 无止境的前 沿》)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开发 生产经营
3 二维巴斯德象限模式(1996年,司托克斯(D. 二维巴斯德象限模式(1996年 司托克斯(D. 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 ——巴 E. Stokes) ,《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巴 斯德象限》 斯德象限》)
4 二者的成果形式不同。①科学活动的成果是新 二者的成果形式不同。 知识,技术活动的成果是新产品。 知识,技术活动的成果是新产品。②科学知识 的扩散形式是普及或传播, 的扩散形式是普及或传播,民众可以无偿地学 习和应用科学知识,是无偿共享。 习和应用科学知识,是无偿共享。技术成果的 扩散形式是有偿转让、有偿分享。 扩散形式是有偿转让、有偿分享。③科学的知 识产权是优先权,科学论著可以引用,但必须 识产权是优先权,科学论著可以引用, 注明出处,否则就被视为剽窃。 注明出处,否则就被视为剽窃。技术的知识产 权是专利权,引进技术必须支付报酬。 权是专利权,引进技术必须支付报酬。④科学 知识产权的核心是“ 知识产权的核心是“名”,是为了维护知识原 创者的名誉。技术知识产权的核心是“ 创者的名誉。技术知识产权的核心是“利”, 是为了维护技术原创者的经济利益。 是为了维护技术原创者的经济利益。
[精品]中科院研究生院《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王楠老师课件
王 楠
wangnan@
第一讲 绪论
治学和人生的境界 本课程的性质、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考核方法 主要参考书目 自然辩证法的来源、影响及新发展
治学的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 悔,为伊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 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 公所不许也。”——王国维
如何看待和评价《自然辩证法》。 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当时自然科学发展中
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了很有见地的分析,提 出了一些重要的科学预见,但需要根据现代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其加以丰富和发展。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
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 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
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部分)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
引进与学习:
20世纪20-30年代
1936年,成立“自然科学研究会”(上海)
广泛传播:(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
建国后,由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需要,
大量刊印《自然辩证法》以及其中的文章, 并提倡结合自然科学实际进行研究。
1876年9月到1878年6月,恩格斯放下《自
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写作,用了两年的时 间来写作《反杜林论》。
在1878-1883的五年中,恩格斯继续研究和
创作《自然辩证法》,写成了一些笔记。
1883年马克思去世之后,恩格斯再次停下
自然辩证法的写作,把精力用于领导国际 工人运动,以及主要放在整理《资本论》 第2卷和第3卷的工作中。
中科院研究生院《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王楠老师
开普勒:(1571-1630年)
德国天文学家; 1609年,在《新天文学 》提出行星运动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和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1619年,提出行星运动第 三定律(周期定律); 开普勒将建立在经验观察
基础上的天文学变成一门严 格精密的科学。
伽利略:(1564-1642年)
③市场假象:由于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词语 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假象。
④剧场假象:与公认的思想体系有关的假象, 也就是从各式各样的哲学体系以及错误的论证 方法中移植到人们心中而造成的假象。
哥白尼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 医”。
哥白尼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 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
《天体运行论》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 度是惊人的。比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 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 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 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 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法)加尔文(1509-1564年)
《基督教原理》(1536年):系统阐述新教 教义,是宗教改革时期一部影响最大的新教 百科全书。
改革的内容:①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 长老制;②简化宗教仪式;③提倡节俭,反 对奢侈;④改组市议会;⑤鼓励经商致富。
“先定论”: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决定了 哪些人是否应当获得救赎。
1486年(葡)巴 · 迪亚士——好望角 1497年(葡)达 · 伽马——印度 1492年(西班牙)哥伦布——新大陆 1519-1522年(葡)麦哲伦——环球航行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给新兴资产阶级开
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 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中科院研究生院《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王楠老师课件
物质性元素)是万物的本原; 第一个使用哲学概念来思考问题。
阿那克西美尼:(约公元前570-前526年)
古希腊哲学家; 提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不仅因自
身的扩散而成无限,而且气充满着活力, 永远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状态中 ); “气”本原说更易于解释事物的生成变 化,包含着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苏格拉底、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并称为
“希腊三贤”; 研究“伦理哲学”(使哲学“从天上回 到了人间”); “精神助产士”,“智慧意味着 自知无知” ; 苏格拉底之死。
柏拉图
:(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
主要著作:《理想国》、《巴门尼德篇》、
《蒂欧迈篇》等 ; 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立阿卡德米学院; 《理想国》提出“哲学家成为统治者和让 统治者成为哲学家”; “理念论”: “理念”是指灵魂所见的东西, 它的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 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
“天启真理”,它们的最终源泉都是同一的 上帝; “天启真理”不仅同理性不矛盾,而且使 “理性真理”更加完善; 属于信仰的“天启真理”的一部分,如上帝 存在、灵魂不死等等是理性所能理解和证明 的,理性会有助于信仰; “天启真理”的更根本的部分,如三位一体、 原罪、等是理性所不能理解和证明的,它们 不是违反了理性,而是超越了理性。
恩培多克勒:(公元前490-前430年)
提出“水、火、土、气”是万物
的本原,这四种元素在“爱”、 “恨”的作用下结合或分离,使 事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前370年)
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的“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果, “原子论”的内容是:宇宙空间中只有原子和
具有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独一无二、 完整不可分等特性; “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西方哲学从宇宙生成论转向了本体论, 即从追问自然在时间上的原始开端,转 变为在逻辑上在先的东西。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科技观ppt2
④.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不同
自然科学有长远的、根本性 的价值; 科学还要有更广泛的社会作 用,还有认识的、文化的、 教育的、哲学的价值。
技术更直接的则是它的经济 价值、社会价值、 军事价值。
⑤.发展进程不 同:科学与技术 之间存在发展的 不同步性。
⑥、研究方法不同: 科学:归纳、实验、数 学—演绎、假说—验证等 方法; 技术:分析、设计、操作、 方案—试验等等。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首先,科学与技术都是以 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为宗 旨的一种社会活动。
其次,科学和技术都与社会 的物质生产紧密相关。它们 都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 动,都可归于生产力的范畴。 社会的物质生产需求是科学 与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最后,科学与技术在历史与现实之中
存在着互为条件、互为动力的联系。
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生、自
我推进的、自在的或者自我扩展的力量。
技术自主性的三个层次:
第一、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则;
第二、技术对社会的全面渗透,或者说整
个社会的技术化; 第三、技术对人的全面影响,特别是对人 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②社会建构论
社会因素在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
3、科学与技术的比较,262页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①.目的和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 技术的任务是要有所发明。
科学回答 “是什么”和 “为什么” ——认识自 然;
技术研究“做什么”和 “怎么做” ——改造自 然。
②.活动过程不同
科学:实践——认识, 经验——理性 探索性强,缺少预见性。
(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
器,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 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 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
自然辩证法(课件word版)
•自然辩证法•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四、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五、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一是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二是作为主体的人认识和实践活动;•三是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四是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学科。
这是因为,它是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揭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在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各门具体学科技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原理中的中间层次。
•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证据和基础,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
另一方面,它对科学技术具有指导作用,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1.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80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概括总结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并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其中主要是由恩格斯完成的,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为标志。
•19世纪70、80年代,当时正是巴黎公社失败不久,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使得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感到恐怖,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当时欧洲特别是西欧各国先后建立了工人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这一事实,资产阶级更加恐怖。
自然辩证法课件 (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先于社会变革,为社会的变革提供物 质基础和思想准备,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
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哪个 国家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哪个国家就能在激烈的国际 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估
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
科学技术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包括求真、创新、实证等科学精神,这些精神是人类文明 进步的重要动力。
方法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和公众。
03
科学家是科学精神的倡导者和守护者
他们追求真理、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并坚守科学道德和规范,维护科
学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科学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科学家们在共同的研究领域和目标下,通过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 方式逐渐形成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科学共同体的研 究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更加紧密。
自然观与科学观相互渗透
03
自然观与科学观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
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PART 03
科学方法论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观察与实验方法
观察法
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 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自然、 社会、思维等现象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 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 ,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探索性实 践活动的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自然科学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研究任务
揭示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探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哲学基础和理 论指导。
最新自然辩证法-第4课 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教学讲义PPT
自然科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
①普遍主义( universalism,普遍性、客观 性):放之四海而皆准,与阶级、党派、民族、 种族、宗教信仰等无关。
②公有主义(communism,公有性):禁止保 密。
术哲学。Technology含有“学问”、“学说”之 意。
18世纪末,狄德罗在其《百科全书》中把技 术定义为完成某种特定的目标而协调动作的 方法、手段和规则的体系。——经典的关于 技术的定义。
《不列颠百科全书》把1879年10月21日定义 为现代技术的诞生日。
1877年,德国卡普的《技术哲学纲要》是第 一部系统论述技术哲学的著作。他对技术持 乐观态度,认为技术是文化、道德、知识进 步的手段。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科学的可检验性表现在: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
科学的可证实性在于,科学反映内容的具体性、严密性、 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可控条件下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实验结果的可重复 性。
科学的可证伪性在于,科学反映内容的丰富性和发展性。
面临新问题,不断地对推测性、试探性、假说性和不合 理的部分进行思考、批判、反驳、修正,在证伪中丰富 和发展科学知识。
自然辩证法-第4课 科技的 本质与科学精神
一、马恩的科学技术思想
1、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科学,科学是人 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对自然界的改造产生了技 术,技术是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
2、恩格斯依据运动形式把自然科学分为数学、 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
3、恩格斯强调科技对哲学的推动作用。 4、人类社会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同发展起来
2005年5月《科学》的论文:攻克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 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整理)
讲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社科系胡志强导论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学科科学-现代社会的利维坦科学的傲慢与偏见理性地认识科学的性质上课、考试及课外联系方式一、辩证法“辩证法”(Dialectics)在历史上不同的哲学家那里有十分不同的涵义。
1、苏格拉底的辩证法苏格拉底(前469-399年)是古希腊雅典时期的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鼻祖。
在他那里,辩证法是一种通过对话、论辩获取知识的方法。
这一方法包括两个阶段,一是“讽刺”,一是“接生术”。
2、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1770-1831),德国古典哲学家,担任过柏林大学教授、校长。
他建立了一个包括逻辑、自然、精神、历史、法律、美学等在内的无所不包的思想体系。
他认为根本性的存在是所谓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按照一定的图式处于变化发展之中。
这种图式就是辩证法,包括通常所说的三大规律,即普遍联系、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3、马克思的辩证法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曾经在柏林大学学习,曾深受黑格尔的影响。
他认为,虽然在表明上看来,不同的社会形态各异,历史的进程复杂多变,但在根本上存在一条普遍的法则,即任何社会都受到一对基本的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制约,正是这一矛盾的对立变化,使社会历史按照辩证法的图式在发展。
马克思进一步从中推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这一学说称为历史唯物主义。
二、自然辩证法1、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已经证明社会历史中存在辩证法,所以需要继续证明自然界也是按照辩证法发展变化的。
为此,他从1848年后开始系统地学习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力图从中得出自然界也存在辩证法的结论。
但这项工作是断断续续地进行的,留下了大量的杂记和少量成形的文章。
直到十月革命后,才首先在前苏联正式出版。
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主张恩格斯从物理学的能量转化定律得到启示,认为自然界的各个部分是普遍联系的;从拉普拉斯星云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得到支持,认为自然界本身也是在不断的产生、变化和消逝的;从元素周期率证明量变质变规律;从数学证明否定之否定规律。
中科院自然辩证法课件整理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讲课提纲)第一章绪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一.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一)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中的客体的自然界,作为这一关系中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这一关系的中介的科学与技术,便构成了自然辩证法的三部分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所要研究和揭示的就是:1.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2.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3.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二)学科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作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作出概括和总结。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旨在对科学技术的性质、价值、体系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以及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作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三)学科性质1.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属于哲学门类。
2.在科学和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ppt课件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环境与社会批判理论 •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探讨。他
们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资本的逐利本性驱使技术 沦为资本家牟利的工具,这是技术应用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 原因;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解 决环境问题,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把技术从资 本主义生产的非理性动力中解放出来。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 高兹、莱斯、奥康纳、福斯特、阿格尔、克沃尔等。
• 3.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的科学技术,能够作为解放的杠 杆,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却 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 改造人的生活, 并为 人的解放作准备, 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地使非人化充分发展。”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 (四)科学技术共同体内部成员的互动 • 科学技术共同体通过学习、交流、合作、竞争与冲突等形式
进行互动。良性互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良互动阻碍科 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共同体的交流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正式 的学术交流系统,包括正规的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学术专 著、文献摘要和目录索引等;另外一类是非正式的学术交流 系统,就是“无形学院”。技术共同体有一种重要的交流形 式叫“创新者网络”,它提供创新者非正式直接互动的机会, 从而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现阶段,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 作成为科学技术的重要活动方式。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与科技社会论素材ppt课件
• 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不是能用定义 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也许一个严格的 定义反而会使“科学”的内涵丧失许多。
• 尽管科学难以定义,我们仍然可以从不同维度考量科学及其特性。
科学的本质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能开始对症下药,然后药到病除。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已经展开了“精准扶贫”项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技术的本质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1)什么是技术?
“技术”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指技能、技 巧和能力等。 近代,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趋向于理论化,产生了技 术科学。这时,技术一词也从最初的techne变成technology, 其后缀ology有“学问”、“学说”之意,原义指工艺学, 即关于技术实践、技术制品、技术手段与技艺的科学。
•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的比例是1:2:5.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 (一)科学的发展模式 • (二)技术的发展模式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 基础科学很重要,但是投入过大,基础研究成果难以转化 为生产力,经济上不去,科学发展因为缺乏经济技术的支 持而发展受阻。如前苏联,长期把95%左右的科学家用于 基础理论研究,尽管总投入与美国相近,但二者经济差距 太大,同时苏联的科学也落后于美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哲学家;
提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不仅因自 身的扩散而成无限,而且气充满着活力, 永远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状态中 );
“气”本原说更易于解释事物的生成变 化,包含着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前480年)
古希腊哲学家;
提出“火”是万物的本原,“火”
不仅是指一种运动着的物质性
古希腊罗马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理性:纯粹理性(如:《几何原本》) 实践理性(如:希波克拉底誓言)
宗教:古希腊宗教(泛神论) 罗马宗教(基督教)
法学:罗马法(该法典对西方 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 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 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 )
希波克拉底
古希腊罗马自然观
泰勒斯: (约公元前625-前545年)
古埃及神话
古埃及神话中,世界 是由一个叫欧西里斯 神(他是智慧之神) 通过了一番“开天辟 地”之后创始的。
在开天辟地时,以这 个神明为首的众神将 文明带至尼罗河谷。
古巴比伦神话
古巴比伦城的主神马杜克据说是法力无边的 神,他和自己的祖母战斗了很长时间,终 于打败了她。并将她的尸体撕成两半,一 半造成天,一半造成地,最后,马杜克被 众神奉为至高无上之神。
巴门尼德:(公元前504-前501年)
古希腊哲学家;
提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存在” 具有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独一无二、 完整不可分等特性;
“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西方哲学从宇宙生成论转向了本体论, 即从追问自然在时间上的原始开端,转 变为在逻辑上在先的东西。
阿那克萨哥拉:(元前488-前428年)
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产生晚于古巴比 伦神话和古埃及神话,并受到 后者很大的影响,这在希腊神 话故事情节和人物方面都有所 反映。
古希腊神话大体可分为神的故 事与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希腊神话内容集中完整,系统 化程度非常高,是世界上现存 的最完整最庞大的神话体系。
评价原始神话自然观:
远古人类由于对自然的敬畏,常常把自然 设想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力量,这就在总 体上形成了各种拟人化的、万物有灵论的 自然观。
虽然从现代的认识来看,其中包含很多谬误 的东西,但它的确是人类最早试图解释和 理解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努力,是 我们今天的宝贵文化遗产。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人们开始用直观的观察、理性的思考和大 胆的猜测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统一 的、合乎理性的说明。
典型的是: 古希腊罗马自然观 古代中国自然观
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 希腊七贤之一; 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 第一次从现象中看到万事万物的统一性。
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前546
年)
古希腊哲学家;
绘制世界上第一张全球地图的人;
提出“无限”(无规定的、无定形的非 物质性元素)是万物的本原;
第一个使用哲学概念来思考问题。
阿那克西美尼:(约公元前570-前526
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的“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果,
“原子论”的内容是:宇宙空间中只有原子和 虚空存在。原子是一种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它 的
根本属性是充实性,即每个原子都是
毫无空隙的。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
在形式上是多样的。运动是原子的固
有属性。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原
提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种子指的是 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微粒,具有各种不同 的性质,数目是无限多的,体积是无限小 的。
恩培多克勒:(公元前490-前430年)
提出“水、火、土、气”是万物 的本原,这四种元素在“爱”、
“恨”的作用下结合或分离,使 事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前370年)
图腾崇拜 神创论
河姆渡人的图腾:双鸟朝阳
印第安人的图腾柱
中国龙图腾
古中国神话
“天地混沌如鸡子, 盘古生其中” (《太平御览》)
“娲,古之神圣女, 化万物者也。” (《说文》)
盘古开天劈地、女 娲造人补天都是中 国式的创世神话。
古印度神话
古印度的神话传 说与中国的很接 近。
印度也有个开天 辟地之神叫梵天, 据说梵天是由一 个金蛋所生。
子,在运动中以不同的排列次序与位置结 合起来,产生物体和物体的性质。
苏格拉底 :(公元前469年—前399年)
苏格拉底、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并称为 “希腊三贤”;
研究“伦理哲学”(使哲学“从天上回 到了人间”);
的基质,同时也是指变化着的
东西中的不变的原则、规律;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意思是“万 物皆动”,“万物皆流” ,“辩证法的奠 基人之一” )。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72-前497年)
第一个发明和使用“爱智慧”一词,他认 为:“什么是最智慧的?——数” ;
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 提出“数”是万物的本原,即万 事万物之间都遵循着一定的数 量关系、比例关系,也就是数 的关系,实际上暗含了规律的 思想。
时间
自然观
远古(公元前8世纪之前)
原始神话自然观
古代(公元前8世纪—2世纪)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中世纪(2—15世纪)
宗教神学自然观
近代 前期(16—18世纪) 械论(形而上学)自然观
后期(18末—19世纪末)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原始神话自然观
人类的历史至少有百万年,在蒙昧时期, 远古人类由于对自然的敬畏,常常把自然 设想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力量,这就在总 体上形成了各种拟人化的、万物有灵论的 自然观。
第二讲 自然观
主要参考书目 什么是自然观 原始神话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公共邮箱: ziranbianzhengfayeah 密码:123456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
杨适:哲学的童年:西方哲学发展线索研 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19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
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2019年
什么是自然观
定义:指的是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自然 界及其演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 总观点。
自然观的形成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和人 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密切相关。
自然观的历史形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