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溶液专题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溶液专题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溶液专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如图在室温下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以下做法能使小球下沉的是()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B.蒸发一些溶剂,恢复到室温C.升高温度,使硝酸钾晶体析出D.降低温度,使硝酸钾晶体析出2 . 取四份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D.降温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3 .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不饱和食盐水中加入食盐并充分搅拌,用纵坐标表示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a%),用横坐标表示实验进行的时间(t),其中正确的是()A.B.C.D.4 . 将消石灰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①蒸发溶剂②加入溶质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5 . t℃时取50g某溶液,蒸发掉5g水后又恢复至t℃析出0.6g无水晶体,再蒸发掉5g水后恢复至t℃又析出1.2g无水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原溶液是饱和溶液C.第一次蒸发掉5g水后溶液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同D.无法判断6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 物质不含结晶水)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 > 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7 . 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B.加入6gNaNO3晶体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二、填空题8 . 从提供的试剂中,选择一种以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仅供选用的试剂:a烧碱溶液b硫酸钠溶液 c盐酸 d水把选择的试剂的代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浙教版八上科学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4—7节)复习梳理训练(含答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4—7节)复习梳理训练考点一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
例1 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B.面粉C.白糖D.辣椒粉【跟踪练习1】清洁的空气可以看作是一种气态的溶液,但是近年来北方不少地区多次受到了沙尘暴的袭击,天空中尘土飞扬,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可视作 (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纯净物考点二溶液特点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
3.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C.汽油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D.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跟踪练习2】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蒸发一段时间后,杯底有少量食盐结晶出来,此时,杯中的盐水…………………………………………………( )A.上面的最淡,下面的最咸B.下面的最淡,上面的最咸C.各部分一样咸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考点三溶液配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1.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2.称量和量取(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3.溶解。
4.装瓶,并贴上标签。
例3 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③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④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A.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③【跟踪练习3】某同学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浙教版科学八级(上)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PPT(精选)课件(-节)
判断空心或实心
1、一个铁球的质量是2610克,体积是450厘 米3,问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铜球和铅球则( ) A、铜球一定是空心。 B、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铅球是空心的,则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如果两球都是空心的,则铜球的空心处的体
积更大些。
比例问题
1、甲乙两个物质,其质量之比为m甲:m乙=2:1, 其体积比为V甲:V乙=1:3,则甲乙两物质的 密度比?
途径: ★ 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凝结成云
水汽输送
蒸 发
降 水
海洋
水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地表径流 地下 径流
蒸 发
蒸降 发水
陆地
意义: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互相联系 的纽带,通过水循环,使水圈成为一 个动态系统,并使陆地上的淡水得到 不断的补充,使水资源得以再生,水 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即质量/体积 = 1克/厘米3,即为水的密度
二、密度的测定 1、原理:
2、所需仪器: 天平--测质量 刻度尺或量筒--测体积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
• 1.调节天平平衡 • 2.在烧杯中盛被测液体,称量它们的质量
记为 m1 • 3.把烧杯中的被测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
出它的体积 记为v • 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 记为m2 • 5.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 m = m1— m2 • 6.求出液体的密度 ρ =m1 — m2 ∕ v
水生生物的含水量一般高于其它生物
讨论
1.所有的生物都在连续的失去水
动物:呼吸、排汗、排尿、排便 植物:表面蒸发、蒸腾
2.所有的生物都需要不断补充失去的水
专题(1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学生版教师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讲义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1)——第一章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地球的各种水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太阳辐射为能量,通过各个环节,如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周而复始地连续运动、相互转化,这个过程就是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 (地下径流)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7.储存于地球的总储水量约 1386×10亿立方米,其中海洋水为1338×10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总水量的96.5%。
在余下的水量中地表水占1.78%,地下水占1.69%。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约 35×10亿立方米,在全球总储水量中只占2.53%。
它们少部分分布在湖泊、河流、土壤和地表以下浅层地下水中,大部分则以冰川、永久积雪和多年冻土的形式储存。
其中冰川储水量约24×10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淡水总量的69%,大都储存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
因此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应是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第二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2.、水的重要性质第三节 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ppt课件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例3 [金华中考]“彩球温度计”是一种现代居家饰品,其结构模 型如图 1-Z-2 所示。该“彩球温度计”由体积相同(保持恒定)、
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组成。当环境
温度升高时,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将
。
在某变小一环境温度下,四个小球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 B 小球受到的浮力与 D 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为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本章总结
1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知识框架
无处不在的水——人类可用水的含量有限
水 和 水 的 溶 液
地 球 上 的 水
生命中的水——水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物质 地球上的水——水循环
水资源——水资源分布
2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水的组成——氢和氧
水 和水
阿基米德原理
水的
的浮
溶力 液
方法透视 由于当前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
8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二 常见的碱及其性质
【考点扫描】 浮力的概念;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或公式的变形进 行简单的计算。
9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例2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以下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漂浮时,所 受浮力与自身重力的大小关系”。
物体在液
F浮 <G,下沉
体中浮沉
F浮 =G,悬浮或漂浮
的条件
F浮 >G,上浮
3
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
水 和物 水质 的的 溶溶 液解
溶解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 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溶液复习课件
试一试
把60克质量分数为80%的氯化钠和40克20%的氯化 钠溶液混合后,求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m浓×a浓% = m稀×a稀%
m浓+ m水 = m稀
m水
m浓 a浓%
m稀 a稀%
下表是硫酸的密度和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对照表(20℃).欲配制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为里,2形成0均%一稳定的的混稀合物 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
浓硫酸多少毫升?水多少毫升? (2)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什么?
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
把60克质量分数为80%的氯化钠和40克2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求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自来水厂的水净化
溶质性质 影响溶解 性的因素: 溶剂性质
温度和压强 影响溶解 温度、固体表面积、搅拌 快慢因素: 溶解过程中的 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 热量变化: 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必 须在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 剂并且质量也相等的情况下, 该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的条件 下进行比较。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气体,气体能 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氧分子
分裂
重组
4、电解水得出的结论:
宏观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微观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水分子通电后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 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三、 水的溶液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m浓×a浓% = m稀×a稀%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m浓+ m水 = m稀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水和水溶液知识点
第一章水和水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1蒸发○2水汽输送○3降水○4下渗○5沿地表或地下流动(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1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2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5、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6、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1)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2)儿童身上4/5是水分第2节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第3节 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 浮=G 排液=ρ排g v 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2.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ρ物>ρ液)②F浮>G 上浮(ρ物<ρ液)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 =V物(ρ物=ρ液)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 < V物(ρ物<ρ液)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复习资料 (1)
一、水的分布和循环1. 水的分类(2)多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2. 水的循环1) 形成原因:a)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随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因而使水分在循环过程中的转移、交换成为可能。
b)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2) 水循环类型:a) 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海陆间循环)b) 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海上内循环)c) 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路上内循环)3. 水的重要性1) 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许多生命体的组成中,水占其质量的半数以上。
如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重量的2/3以上,水母含水量高达98%左右2)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只有在水分充足的时候,生物体内的各种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每个成年人平均每天约需2.5升水,主要供水途径为直接摄入和碳水化合物转化3) 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例如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长有肥大的茎和小的叶刺,而根却非常发达二、水的组成1. 水电解能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体积比口诀:正氧负氢(父亲)直流电儿,气体体积1:2)2. 产生气体的验证方法1) 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手机的气体,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2) 氢气:点燃,能够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3.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三、水的浮力1.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方向:竖直向上产生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压力和向下压力的压力差2.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注:浮力的计算公式也适用于气体3.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A. 对浸没在水中的物体1) 当,物体上浮,最后漂浮,此时,2) 当,物体悬浮,3) 当,物体下沉,注:①上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漂浮是一个状态,两者不要混为一谈②虽然物体漂浮和悬浮时浮力大小都等于重力,但漂浮时,而悬浮时,这点必须分清楚B. 对于实心物体1) 漂浮时(上浮→漂浮),2) 悬浮时,3) 下沉时,4.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1) 密度计是测量液体的密度的仪器,它根据漂浮原理制成2)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沉5. 求浮力的方法(重力差法)(阿基米德原理)(对于漂浮或悬浮的物体)四、溶液、悬浊液、乳浊液1. 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溶液专题
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如下表是物质 A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的溶液①一⑤。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C2030405060溶解度/g :17.2 41.4 45.8 50.4 55.2A.②中A 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 的质量分数相等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2.如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tJC 时,a 的溶解度等于c 的溶解度B. c 的人家的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C. a 的饱和溶液从t 2C 降温至t 1C 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 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3.20 C,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 .在此温度下,向50g 水中加入20g 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 40.0%B.30.0%C.28.6% D .23.1%4.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温度/ C 02040 100甲溶解度/克 0.173 0.165 0.121 0.076 乙溶解度/克13.331.663.9246A. 20 C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B. 100 C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C. 20 C 时,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 20 C 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5. 今有6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勺NaNO 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NaNO 晶体 C.把溶剂蒸发掉 30gD.加入20%勺NaNO 溶液30g6.20 C 时,在三个各盛有 100g 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 应)各10g ,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物 质甲 乙 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73溶液25X水 加入A加入A37.2g升温…③加小■④降温•⑤ 至 60°C 9g至 50"C现向100g 水中不断加入固体 A 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D.20 C时,甲的溶解度最小7.烧杯中盛满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溶液密度约为1 g/cm3),全部倾倒后烧杯内仍残留0.5 mL溶液,用每次20 mL 蒸馏水冲洗了 2次,此时烧杯中残留的醋酸溶液的浓度约为原先的 (1B.二、填空题(共3题;共26分)8.已知: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课件浙教版
第十四页,共31页。
将一体积为980dm3,密度为0.4×103kg/m3的干香木慢慢 (màn màn)地投入到酒精(密度为0.8×103kg/m3)中,求它 静止后 (1)干香木受到的浮力; (2)露出液面部分的体积。
解:(1)由ρ干香木<ρ酒精可得干香木静止后处于漂浮状态 (zhuàngtài)
第十五页,共31页。
在探究浮力的实验中,王波同学将质量为114g的铁块悬挂 在弹簧秤的挂钩上,当铁块完全(wánquán)浸入水中后,求 弹簧秤的读数。(铁块的密度是7.6×103kg/m3,g=10N/kg)
解:对铁块受力分析后得, 弹簧秤对铁块的拉力(lālì)F= G —F浮 有题意可知:F= G —F浮= m铁g—ρ水V排水g = m铁g—ρ水V铁g = m铁g—ρ水(m铁/ρ铁)g = m铁g(1—ρ水/ρ铁)=0.99 N
(2)需要加水:500 cm3×1.14 g/cm3 -70cm3 ×1.81g/cm3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净化水(混合物分离)有几种方法?
沉淀法
明矾(míngfán)、活性炭、漂白粉
过滤法
结晶法 (冷却(lěngquè)热饱和、蒸发溶剂)
蒸馏
(zhēngliú) 法
纯净物
第二十五页,共31页。
物体(wùtǐ)的沉浮条件
G 与 F浮的大小关系 ρ物 与ρ液的大小关系
第十一页,共31页。
第十二页,共31页。
解决浮力(fúlì)问题的一般步骤
1、读懂题目 2、画草图 3、判断沉浮 4、受力分析 5、选择解决的方法
可以(kěyǐ)选择的方法有
1、阿基米德原理 2、受力分析之后得到的各种力的关系 3、综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水和水溶液复习课件 (共29张ppt)
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 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三
水的浮力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托的力. 1、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2、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 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 F浮=G排液 = m排液g =ρ液V排液g=ρ液gV排液 由公式F浮=ρ液gV排液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与液
3、溶液: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混合物
你认为在溶液中这三者的质量存在 什么样的关系吗?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
几种物质在溶剂中的分散状况
泥土+水 植物油+水 食盐+水 植物油+酒精 振荡
浑浊 静置 下沉 分类 悬浊液
浑浊 上浮 乳浊液
澄清
稳定不分层
澄清
稳定不分层
溶液
溶液
三种液体的联系和区别:
体的密度ρ液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V排液有关,
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质量、在液体 中的深度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在液体中运动、液体 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使用阿基米德原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浸在液体里”包含两种状态:A.全部浸入。
B.一部分浸入,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上。
(2) ρ液是液体密度,不是物体密度。
刻度间隔不均匀。
刻度特点: 上小下大 ,
采用<空心>的办法来增 大体积可以利用的浮力
轮船
改变 自身 重力 实现 上浮 或下 沉
潜 水体积 来改变浮力
利用 物体 漂浮 在液 面上 时浮 力等 于重 力的 原理 制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课件(共课件 76张PPT)
(一)从密度角度归纳物体的浮沉条件:
ρ液>ρ物
ρ 液 =ρ 物
ρ液<ρ物
上浮
最终漂浮
悬浮
下沉
最终沉底
归纳:
上浮
漂浮
悬浮
下沉
沉底
F浮>G物
F浮=G物
F浮=G物
F浮<G物
F浮+F支持=G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强调:
1、上浮最终变为漂浮、下沉最终沉底
2、平衡状态:漂浮、悬浮 F浮=G,但
第2节
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实验
玻璃管内装满水(内加少
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溶液,以
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
-
水电解器
右图是电解水的装置,请回答:
无色、液态
(1)仔细观察:水的颜色、状态为__________两
个电极上出现了_________,两支玻璃管内液面
气泡
下降
2:1
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
(2)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2200 ,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
国家之一。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1)跨流域调水(空间分布不均)
(2)修水库 (季节变化大)
(3)节约用水 (用水量大)
(4)防止污染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标
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
水。手是字母J和S的变形,寓
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而与物体浸入液体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的 深度 、物体的 形状、质量 、密度 等无关。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提要 浙教版(1)
水和水的溶液【第1学时】,第1节水在哪里一、水的组成1、世界水体的构成: 96.53% + 2.53% + 0.94%2、陆地淡水中,以68.69%的和30.06%的两种水体为主。
3.地球水按空间分布分为、、、生物水。
二、水循环1、水的三态变化及吸热放热:2、导致水循环的原因:和地球引力。
3、水循环的类型:、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特点:使陆地淡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4、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快)、(最慢)三、水资源的分布:1、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们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储量很少,要节约用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是一个缺水较严重的国家。
四、水与生命1。
水是生命体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2.生物体内大部分质量是。
体内含水量最多的生物是。
3.一个健康成年人一天的需水量为。
一.1. 海洋水陆地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2.冰川水地下淡水3、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二、2.太阳辐射 3.海陆间循环4、大气水冰川水三、 1、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陆地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2、1/4 3.南北夏季冬季四。
2.水水母3. 2.5升第2节水的组成一、水的电解: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3.分子是由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个原子和2个原子构成的;【注意】实际电解水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的主要原因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
4.从电解水的微观模型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1.分子是由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一个氢分子是由构成的。
一个氧分子是由构成的。
2. 电解水是个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改变。
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是。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再重新成新的分子。
气体检验是何气体电解水实验结论电解水现象气体体积比阴极产生气泡 2 气体可燃,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阳极产生气泡 1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3.原子一个氧原子氢4. 1、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氢原子两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 2.改变不改变化学原子 3.原子原子组合第3节水的浮力一、浮力1、浮力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向托的力;2、浮力方向:;3、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探究】如何用弹簧秤测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步骤】(1)先测出物体重力G;(2)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3)求浮力:F浮=G-F (适用条件:测在液体中会下沉的物体)4、在物体慢慢浸入液体中时,作出下列图像(1)浮力与物体浸入深度h变化关系;(2)弹簧秤示数F与物体浸入深度h变化;二、阿基米德原理1、原理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ρ液gV排液2、适用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但公式中ρ液应改为ρ气,V排液应改为V排气3、使用阿基米德原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原理中说的“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包含两种状态:一是浸没;二是物体部分浸入(2)V排液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当物体完全浸入时,V排液=V物;当物体部分浸入时,V排液 < V物;(3)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点:F浮 =G物不同点: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4)由浮力公式可知,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体积大小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也与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如下表是物质 A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现向 100g 水中不断加入固体 A 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A.②中 A 的质量分数最大B.③⑤中 A 的质量分数相等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2.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 t1℃时,a 的溶解度等于 c 的溶解度B.c 的人家的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C.a 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 a 中含有少量 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3.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在此温度下,向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40.0%B.30.0%C.28.6%D.23.1%4.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0 20 40 100甲溶解度/克0.173 0.165 0.121 0.076乙溶解度/克13.3 31.6 63.9 246A.20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B.100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C.20 ℃时,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20 ℃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5.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B.加入6gNaNO3晶体C.把溶剂蒸发掉30g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6.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7.烧杯中盛满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溶液密度约为 1 g/cm3),全部倾倒后烧杯内仍残留0.5 mL溶液,用每次20 mL蒸馏水冲洗了2次,此时烧杯中残留的醋酸溶液的浓度约为原先的( )A. B. C. 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共3题;共26分)8.已知: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10℃20℃30℃40℃50℃60℃70℃80℃氯化钠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硝酸钾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1)20℃时,将100克氯化钠加入到2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
(2)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要得到比较纯净的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3)将含有不溶性杂质的硝酸钾加入到一定量20°C的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100g固体没有溶解。
继续升高温度至60℃,充分搅拌后仍有60.8g固体没有溶解。
然后将混合物升温到80℃,再充分搅拌,恒温过滤,得到滤渣34.74g则这一定量水的质量是________g,原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9.在室温情况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个试管和烧杯的水中,现象如下图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
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有固体析出,丙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右图中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下同),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
(3)在t2℃时,曲线a、b、c所代表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用“a b c”填)(4)在温度________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更大。
第9题图第10题图10.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2)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4)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30分)1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因素1:溶质的种类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9,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
实验结论:________因素2:温度(以硝酸钾为例)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硝酸钾)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9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C,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C,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中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12.根据溶解度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表是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度/℃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①60℃时,3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②现有20℃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水中的溶氧量大小对水生生物至关重要.①夏季为鱼池水补养,常用水泵将池水喷到空气中落下,其原理是________.(填选项)A.增大氧气溶解度B.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升高水温②下列大致图象中,不能反映氧气在水中溶解度规律的是________.(填序号)A. B. C.13.已知30℃时100克水中溶解50克氯化铵恰好达到饱和,30℃时将80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1)计算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才能成为饱和溶液?14.一定温度下,将425 g含有A物质的溶液蒸发掉300 g水后,溶液恰好饱和;若另取85 g原溶液,加入25 g A物质和40 g水充分搅拌后,溶液也恰好饱和.求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15.某温度下,将440克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2份。
向第一份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多少?原来44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大?(保留小数点后2位)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5℃时,A的溶解度大于37.2g,小于41.4g,则100g水中加入A物质,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即①;再加入 4.2gA,即一共加入41.4gA,不能够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有固体,即②;升温到60℃时,此时溶解度为55.2g,则41.4g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固体全部溶解,即③;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②,故A错误;再加入9gA,则此时加入固体的总质量为41.4g+9g=50.4g,固体能全部溶解,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即④,故C错误;降温到50℃时,溶解的溶解度变为50.4g,此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且无固体析出,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③,故B错误;综合可知,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故D正确。
2.C【解析】A、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a的饱和溶液从t℃降温至t℃时就会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D、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少量b的a,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3.D【解析】本题主要能正确理解溶解度的意义: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说明在此温度下,100g 水中最多溶解30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在20℃温度,50g水中最多溶解15g硝酸钾,还有5g硝酸钾剩余。
由溶质的质量分数= 可以知道,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23.1%,由于所得溶液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还可以利用公式: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进行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3.1%所以选D.4.B【解析】A.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20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析出固体,仍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B.100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符合题意;C.20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若不能确定是否饱和,则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不符合题意;D.20 ℃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1.6g,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不符合题意。
5.C【解析】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则溶液的质量=60g﹣60g×(1﹣10%)×=33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8.2%;故A不正确;B、加入6gNaNO3晶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8.2%;故B不正确;C、把溶剂蒸发掉30g,则溶液的质量=60g﹣30g=3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即蒸发溶剂质量为原溶液质量一半时,由于溶质质量不变而溶液质量减小一半,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故C正确;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则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3.3%;故D不正确.6.C【解析】A.甲和丙中均有不溶解的溶质存在,说明二者均已饱和,根据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B.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故正确;C.乙物质已经完全溶解在水中,如改变温度可能不会对溶质的质量产生影响,故错误;D.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20℃时,在100g水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越小(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解度越小,故正确.7.C【解析】因为稀释前溶液的密度是 1 g/cm3,所以稀释前溶液的质量和体积数值上是相等的,所以上述公式中的m1可用V1代替,又因为稀释后溶液的密度会小于 1 g/cm3,所以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和体积数值上应该不相等,所以用V2代替m2的话,公式中间应该用≈,即V1w1≈V2w2第一次稀释:数据代入公式为 0.5w1≈20.5w2第二次稀释:数据代入公式为 0.5w2≈20.5w3两式相比得≈,化简得≈,即≈,也就是说最后烧杯中残留醋酸溶液的浓度约为原来的.二、填空题8.(1)9:25(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3)50g;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