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典型例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A.照相机B.凸面镜C.平面镜D.幻灯机2.)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4.)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所成的像是实像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5.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副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6..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 cm C.16 cm D.20 cm7.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8.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正确的是()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9.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0.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10题11题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解析版)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秋•伍家岗区期末)如图四种玻璃透镜中( )A.只有a是凸透镜B.只有b是凸透镜C.只有a和b是凹透镜D.只有d是凹透镜【答案】D。
【解答】解:由图可知,a、b、c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d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2.(2021秋•江津区期末)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答案】C。
【解答】解: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幻灯片是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3.(2021秋•兴山县期末)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B。
【解答】解:(1)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①正确,②错误;(2)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B。
4.(2021秋•西峰区期末)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其口径越大越好C.用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应小于两倍焦距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答案】B。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镜头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镜头成像原理相同()A.显微镜物镜B.显微镜目镜C.望远镜物镜D.望远镜目镜2.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操作和判断(每次操作均在图中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B.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然后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由此可以判断小明戴的是近视镜D.将蜡烛沿光具座移动15cm,再适当移动光屏,一定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烛焰像3.学习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小明同学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A.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B.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C.实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的同侧,虚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异侧D.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虚像B.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C.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D.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在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5.以下是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像的一些特点,其中正确的是()A.有些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C.实像不是放大的就是缩小的D.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6.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30.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右移动,烛焰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D.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在凸透镜原位置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向右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7.下列事例中属于虚像的是()A.小树在地面上的影子B.水中“倒影”C.小孔成像D.幻灯机成的像8.下列生活中的光学元件原理解释正确的是()A.放大镜是凸透镜B.近视镜是凸透镜C.投影仪镜头是凹透镜D.远视镜是凹透镜9.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B.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C.光屏上仍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D.光屏上将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10.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作图题(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作图题(含详细解
析)
1如图,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解答:解:对于前五幅图,光线能够经光学元件透过去,所以前五幅图中可能为透镜.(1)(3)图的折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这些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填凹透镜.
(2)(4)(5)图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所以这些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填凸透镜.
(6)图中的光学元件不能使光线透过,但能改变光路,所以该图中是平面镜.
故答案为:
2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解答:解: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
③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④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⑤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其传播方向不变;
⑥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其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3 请在图中填透镜、面镜.
解答:解:(1)光线经过第一个透镜后变得会聚,所以是凸透镜;原来发散的光线经过第二个透镜后变成平行光线,比原来会聚了,所以是凸透镜;平行光线经过第三个透镜后变得发散,所以是凹透镜,如下图所示:
(2)原来发散的光线经过第一个框后变成平行光线,比原来会聚了,所以是凸透镜;经过第二个框后仍然是平行光线,只是改变了传播方向,所以是平面镜;平行光线经过第三个框后变得发散,所以是凹透镜.
答案如下图所示:
(3)原来发散的光线经过第一个框后变成平行光线,比原来会聚了,所以是凸透镜;经过第二个框后仍然是平行光线,只是改变了传播方向,所以是平面镜;平行光线经过第三个框后变得发散,所以是凹透镜.
答案如下图所示:。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单选题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的时候,光屏上成一缩小的像,若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5cm时,则成的像一定是()A.倒立的B.放大的C.缩小的D.虚像2.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当纸上的光斑并非最小的时候,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10cmB.一定小于10cmC.一定等于10cmD.可能大于10cm,也可能小于10cm3.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电影屏幕上的像①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属于实像的是①B.属于虚像的是①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①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①①4.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不能在水中传播B.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D.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5.新冠疫情严重时期,每个同学都有过“停课不停学”的网课经历,网课中张涛同学上传的作业照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B.大的一头是放大的像,小的一头是缩小的像C.拍照时,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镜头远D.把拍照手机水平放到作业本的上方,拍出来各处就一定一样亮6.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同侧的离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所成的像A.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变大B.先变小后变大C.变大D.与蜡烛间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7.如图所示为激光投影虚拟键盘,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顶部的激光投影出键盘图,当手指触碰到桌面时,底部的红外线传感器就会感应到信号的阻断,并由中间的传感器捕捉到具体的坐标从而推算出用户是在按哪一个按键,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B.投影出的键盘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激光投影器的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桌面上的虚拟键盘到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8.小明在暗室中将印有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的透明胶片贴在手电筒上,并让灯光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观察墙上清晰正立放大的世博会会徽图案像,如图所示.小明应该把A.胶片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B.胶片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C.胶片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D.胶片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9.如图所示,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拿走近视眼镜,应将光屏()A.保持在原来位置B.靠近透镜C.远离透镜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10.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在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该像为()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由题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时,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CA.当u=10cm时,u<f=l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15cm时,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无法成像,故B错误;C.当u=20cm时,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D错误。
故选C。
3、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因为有了光,世界才生机勃勃;因为有了光,我们的生活才充满温暖,下列四幅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小孔成像表明光一定沿直线传播B.图中的漫画表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C.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鱼在水中的像比实际位置深一些D.图是教室里的投影仪,若想使光屏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将凸透镜向上移动答案:BA.小孔成像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B.小聪和小猫彼此能看到对方,说明在光反射时,光路可逆,故B正确;C.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因为光的折射,看到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故C错误;D.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习题(内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习题(内含答案解析)一.填空题)1.“湖静映彩霞”和“潭清疑水浅”分叙述了两种物理现象,前句说的是光的 ;后句说的是光的 现象。
2.透镜分为 种,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前者对光线有作用,后者对光线有 作用。
3.近视眼镜的玻璃片实质上是 透镜,老花眼镜的玻璃片实质上是 透镜。
4.一块矩形玻璃切割成甲、乙两块,其形状如图1所示,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能使光线会聚的是 。
5.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大,这是因为圆形的鱼缸相当于一个 镜,看到的是鱼的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
6.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是五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的是 ;能会聚阳光的是 。
7.照相机的镜头和放大镜,都是 镜,使用时,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 像,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像。
8.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的地方叫做 点,最近的地方叫做 点,眼睛的明视距离是 cm 。
图2,是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
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装有 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9.用一个凹透镜和凸透镜可制成一架 镜,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既可制成 镜,又可制成 镜,若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必须用焦距的做物镜,用焦距 的做目镜(选填“长”或“短”)。
10.如图3所示是一束光线在空气和水中的光路图,从图中可知: 是法线,是入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 是折射角,光线是从 射入中。
11.当光线垂直照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一直线上,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这时折射角等于 ,入射角等于 。
12.有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
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 ,其特征为 。
二类包括 ,其特征为 。
13.某同学利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记录的某种透镜成像情况如下表:由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上表可推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应大于 cm ,而小于 cm 。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大题例题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关于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是近视眼的成像光路图,近视眼可用凹透镜矫正B.该图是近视眼的成像光路图,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C.该图是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远视眼可用凹透镜矫正D.该图是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远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答案:A解析:由图知,因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加强了,物体在眼里成像于视网膜前,故该图是近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可用凹透镜矫正。
故选A。
2、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AB.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即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保持凸透镜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像将变大,故C错误;D.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需要将光屏也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后,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使屏远离透镜B.使屏靠近透镜C.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D.光屏与蜡烛在透镜左侧答案:A解析:AB.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说明2f=10cm则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f=5cm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后,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光线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B.甲、乙均是凸透镜C.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D.甲、乙均是凹透镜答案:C由图知,光会聚于b点,光经过甲透镜后会聚在右侧的c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远离主光轴,说明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透镜后会聚在左侧的a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靠近主光轴,说明乙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该像为()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由题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时,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3、对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都成实像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答案:DAB.甲图是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矫正。
乙图是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弱,成像在视网膜后,用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矫正,故AB错误;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物体距离物镜,远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手影的形成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C.被水珠放大的叶脉D.远处景物透过水晶球成像答案:B解析:A.手影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被水珠放大的叶脉,是利用放大镜成像原理,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远处景物透过水晶球成像,是利用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环食”现象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照相机成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答案:B解析: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照相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利用此时的成像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答案:B解析:A.凸透镜是会聚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C.由图可知,像距小于物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B正确,C错误;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解析: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项错误;B.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B项正确;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故C项错误;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项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习题(内部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习题(内部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4所示的两个透镜()A.都是向右凸出的,都是凸透镜B.都是向右凹进的,都是凹透镜C.a是凸透镜,b是凹透镜D.b是凸透镜,a是凹透镜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会聚光束B.一定是发散光束C.可能是会聚光束或平行光束,不可能是发散光束D.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平行光束或发散光束3.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可以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以看到放在后面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C.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D.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4.图5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
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人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A.只能是凹透镜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5.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6所示。
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6.家庭防盗门上的猫眼,可以让人从室内看清室外,而从室外却不能看清室内,猫眼是一块()A.厚平板玻璃B.凸透镜C.凹透镜D.都可以用7.有些年龄较大的同志在看书或看报时,需带上老花眼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而他们在看较远处的物体时(如走路等)都要将老花眼镜摘下来,这是因为()A.不习惯B.为了爱护眼镜C.远处景物通过老花镜更看不清楚D.以上说法都不对8.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7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下列图2中的()9.如图8所示,小男孩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练习(附答案)一、作图题1.如图5-1-1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如图5-1-2所示,根据图中的光的传播方向,在虚线框内画上凸透镜或凹透镜。
3.如图5-1-3所示,请在图的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4.请完成如图5-1-4所示的光路图。
5.)如图5-1-5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一条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另一条过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6.如图5-1-6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7.)如图5-1-7所示,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8.如图5-1-8所示,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9.如图5-1-9所示,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0.如图5-1-10所示,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11.如图5-1-11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2.如图5-1-12所示,画出光线ab和Oc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13.如图5-1-13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这束入射光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14.如图5-1-14所示,一束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请作出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作图题答案】二、选择题1.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A.平面镜B.凸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3.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4.)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A.10cm <f<20cm B.f>10cm C.f<10cm D.f>20cm5.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 cm C.16 cm D.20 cm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5-2.3-1所示。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练习题 -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一、选择题。
1、在盛夏的中午阳光强烈时往花草上浇水,常会把叶片烧焦,其原因是()A.太阳使水温度升高,将叶片烧焦B.水很快蒸发,使叶片受阳光直射而烧焦C.水滴使阳光会聚,将叶片烧焦D.水滴使花草防晒能力降低,叶片易烧焦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后变大,该凸透镜焦距()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3、关于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主光轴就是通过透镜中心的直线B.光心就是透镜的几何中心,它位于主光轴上C.凸透镜有主光轴,凹透镜没有主光轴D.凸透镜有光心,凹透镜没有光心4、人体,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A. 该摄像镜头相当与凸透镜B. 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C. 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 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5、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A. 等于30cmB. 大于30cmC. 小于15cmD. 大于15cm,小于30cm6、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7、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
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乙→丁→甲→丙D.丙→甲→乙→丁8、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可在凸透镜另一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清晰像。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④透镜遮一半,光屏上的像变得不完整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2.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如图所示,小明站在镜子前方打算用相机拍摄自己在镜子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无法拍到自己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小明可以拍到自己的像,因为有反射光进入镜头C.小明无法拍到自己的像,因为虚像光屏承接不到D.小明可以拍到自己的像,因为平面镜也能成实像4.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近视眼成像图,丁图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B.甲图是远视眼成像图,丙图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C.乙图是远视眼成像图,丙图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D.乙图是近视眼成像图,丁图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A.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光屏方向移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蜡烛方向移6.如图所示,手机扫描物品上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品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需将手机远离二维码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7.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一束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所用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2.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后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A.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光屏方向移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蜡烛方向移4.关于凸透镜、凹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显微镜的物镜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望远镜的目镜是凹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凹透镜,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D.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成在视网膜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5.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及矫正做法配对正确的是()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6.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B .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 .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的时间早D .人站在河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望远镜已逐渐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必备品进入日常生活,如图所示,关于望远镜的知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望远镜靠近眼睛的镜片叫目镜,利用目镜可以把景物的像放大,相当于放大镜B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这类似于照相机C .第一个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的科学家是伽利略D .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训练 八年级上册物理++
5.如图所示,S'是S 经凸透镜成的像,请作出由S 发 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 镜折射后的光路。
类型二 凹透镜作图 6.如图所示,完成图中光路。
7.请完成图中的光路。
类型一 凸透镜作图 8.如图所示,ab 是光源S 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 光线,并射向凹透镜的焦 点 F。S'是光源S 在平 面镜中的像。请画出:光源S 的位置、ab 的入射 光线 和ab 经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9.如图是投影仪的简化结构图。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及再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10.如图所 示,S 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 出。请画出: (1)S 点发出的入射光线。 (2)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3)凸透镜左侧焦点F 的位置。
类型一 凸透镜作图
1.如图,点光源S 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S 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 镜后的折射光线。
2.图中S'为烛焰S 的像,请通过作图画出透镜、标出 一个焦点F 的位置并完 成光路图。
3.一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补充完整这束光线通过 凸透镜的光路图。
4.如图所示,是放大镜的成像情况。根据凸透镜的 成像规律确定该凸透镜的 位置并将其画出,作出 凸透镜的焦点。光心用 O 表示,焦点用 F 表示, 保留 作图痕迹。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88题八大类型)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题型一】透镜类型及及对光的作用1.(2023山东济南期末)小华在一家汽车美容店门口看到如图所示的“小贴士”,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A.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车漆发生反射而失去光泽B.水滴相当于凹透镜,使光聚在车身局部产生高温C.水滴相当于凹面镜,使光聚在车身局部产生高温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使光聚在车身局部产生高温【答案】D【解析】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它对光具有会聚作用,使透过它的太阳光会聚在一起,在车身局部产生高温,时间一久会导致车漆失去光泽,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3海南期末)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实心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
“水晶饼”能够利用太阳光生火,主要因为()A.“水晶饼”能反射光B.“水晶饼”能吸收光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答案】C【解析】“水晶饼”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是其利用太阳光生火的原理。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3天津河西期末)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削冰向日取火”,即用冰磨成一种冰镜,让太阳光透过它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D.玻璃板【答案】B【解析】由题知,太阳光能透过冰镜,所以该冰镜为透镜,利用该透镜可以取火是因为它可以使光线会聚,而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故这种冰镜应为凸透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3广东广州执信中学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的种类以及对光线起的作用分别是()A.凸透镜会聚B.凹透镜会聚C.凸透镜发散D.凹透镜发散【答案】D【解析】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典型例题【例题1】如图,根据透镜前后的光路,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解析:(1)发散,凹透镜(2)会聚,凸透镜(3)发散,凹透镜(4)会聚,凸透镜答案:(1)凹透镜(2)凸透镜(3)凹透镜(4)凸透镜【例题2】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解析:从图中同学们若不进行分析,很容易选B为答案,这是错误的,因为凸形是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这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所以C是正确的。
答案:C【例题3】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会聚光束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D.一定是发散光束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会聚作用”指光线比原来的光线要相互“靠拢”故不一定是平行光束,也不一定是会聚光束,也不一定是发散光束,故C是正确的。
答案:C【例题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在相当于的胶片上得到的、的像。
答案:凸透、光屏、倒立、缩小【例题5】放幻灯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与A图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图中的()。
解析:使用幻灯机时,应当在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就需要将幻灯片倒置,还需要调节屏幕位置,镜头位置,使屏上的像清晰。
答案:D【例题6】关于放大镜,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大镜就是凸透镜B.用放大镜可得到物体倒立的像C.物体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D.只有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不过必须在焦点以内。
手持放大镜伸直胳膊看窗外的景物,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像,所以不是用放大镜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C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答案:C【例题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解析: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照相机能成倒立、缩小的像;投影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像;幻灯机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答案:A【例题8】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___像。
解析:体温计的表面为圆弧形,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
能使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放大,成放大的虚像。
答案:凸透镜正立的虚【例题9】在使用照相机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拍摄远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B.拍摄近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C.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开大光圈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缩小光圈解析:照相机的镜头为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拍摄远景物,指的是景物离镜头较远,也就是物距较大。
根据照相机的原理,像很小,像距很小,应当减小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胶片远法移动。
只能将镜头后移,反之,在拍摄近景时,应当加大胶片与镜头的间距。
将镜头向前移,由此可判定选项A不正确,选项B正确。
光圈是镜头前边开口的障碍物,它的作用是只让光从所开的口中通过,控制进入镜头的光量。
在阴天,景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较弱。
因此,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加大光圈,从而得知,选项C正确。
说明:使用照相机时,需要景象清晰,曝光适度。
采用调节光圈、距离、时间的方法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物体固定不动,物距确定。
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像距使物体成清晰的像在胶片上,应当说明,放大或缩小光圈,只能改变进入照相机光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像的完整性。
决不会因为减小光圈使物体的像少了一部分。
答案:BC【例题10】拍集体照时,发现有人没进入镜头,应先要调节照相机,再()。
A.增大物距,使照相机后移B.减小像距,可缩短暗箱长度C.增大进光量,开大光圈D.将快门数字调大解析:没有人进入镜头,说明要成的像太大,若要使全体人员进入镜头,则需要使成的像小些,根据成像规律,像要变大,像距也须变大,而物距必须变小,反之,像要变小,像距也须变小,而物距必须变大,这样就需增大物距,使照相机后移,或减小像距,可缩短暗箱长度,所以选项A、B正确。
说明:增大进光量、开大光圈,只是增大进入照相机的光量,将快门数字调大,曝光时间变长,不会影响像的完整性。
答案:AB【例题11】放投影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胶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解析:屏幕上的图像比胶片上的图像大,肯定得到放大的像,本题的关键是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正立、倒立指的是物像关系,在屏幕上的景物确定是正立的。
但这只是屏幕呈现的情况,而不是物像关系,在放投影片时,必须倒置,因为胶片上的图像与屏幕上的像是倒立关系。
屏幕上呈现的是胶片上图像的倒立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的交点组成,能够用屏幕显示。
“虚像”处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它由经过透镜或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向延长线交点组成,无法在屏幕上显示,只能用眼睛或仪器观察,屏幕能得到胶片上的图像是实像,选D。
答案:D【例题12】一个焦距是 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 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相对于凸透镜向同一方向运动,且像与像距的变化情况完全一样。
本题中,物距逐渐增大,故像距逐渐变小,像也逐渐变小。
答案:D【例题13】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 )。
A.像变大,速度变大B.像变大,速度不变C.像变小,速度变小D.像变小,速度不变分析:当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物距u增大(即物体远离凸透镜),则像距减小(即像与物相对于凸透镜向同一方向运动),其像也随像距成正比地减小(即像与像距的变化情况完全一样)。
但物体移动的距离大于像移动的距离,而移动的时间又相同,由可知,像的速度会变小(减速运动)。
答案:C【例题14】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屏上不能成像B.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C.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D.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是由于物体射出的光,入射到凸透镜上时,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所有折射光线会聚形成的,当凸透镜被挡柱一部分后,还会有光线入射到凸透镜上,还能成完整的像。
但由于会聚的光线少了,因此像将变暗。
答案:C【例题15】有一副眼镜,如何能知道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如果知道了凸透镜,又如何能估测出它的焦距?解题: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不同,成像情况也不同.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有实焦点,能成实像;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没有实焦点,也不能成实像.利用它们的这些性质,就可以通过简便的方法来区分它们,例如把它们对着太阳光或者远处的电灯丝,看它们能否把光线会聚.如果把眼镜对着远处的电灯丝,在光屏上能得到灯丝倒立、缩小的实像,眼镜就是凸透镜,如果在光屏上得不到灯丝的像,这个眼镜就是凹透镜.由于灯丝离眼镜较远,从灯丝射到眼镜的光线可以认为是平行光线,这时灯丝像的位置即为焦点,光屏到眼镜的距离就大约等于眼镜的焦距,因此,测量出眼镜到光屏的距离即可估测出眼镜的焦距.8BU1 Welcome语言点1 I’ve just eaten it. 我刚才把它吃光了。
just可用于完成时态中,置于动词与助动词之间,意为“刚刚”我刚刚做完家庭作业。
I’ve just finished my h omework.我刚刚给我的笔友写了一封信。
I’ve just written a letter to my pen friend.just now刚才,相当于a moment ago,用于一般过去时,通常位于句首和句末。
刚才老师进教室了。
The teacher entered the classroom just now.2 You’ve changed, too. You used to be so kind to me.你也变了。
你过去对我那么好。
used to do sth 过去常常做某事(=often did sth in the past)过去我们常在一起打牌,下象棋。
We used to play cards and Chinese chess together.我妈妈曾经是一位老师。
My mother used to be a teacher.这男孩过去常常放学后打篮球。
The boy used to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它的否定形式有两种:didn’t use to/used not toused to be 曾经是练习:I. 首字母填空1.My daughter studied very hard in the p .2.I’m afraid I can’t help you at p.3.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aizhou s 1949.4.My father often go to work by u .5.At the fashion show, people wore clothes from different t .II. 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1.Tom has two (bowl) of rice for lunch.2.Linda didn’t want(listen)to the music again.3.We have meals three (time) a day.4.There (be)some old houses near the park in the past.5.It is dangerous (play ) with fire.III. 请从各题后所给的A, B, C, 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1. I _____ my bowl on the table a few minutes ago, but I can’t find it now.A. seeB. have seenC. sawD. am seeing2. —Why did you drink my juice? — _______ I was very thirsty.A. ForB. BecauseC. IfD. So3. The twins are over there. Lucy is playing _____ volleyball. Lily is playing ______ Mimi, her cat.A. 不填; 不填B. with; withC. 不填; withD. with; 不填4. He _____ a lot over the years. Now he is polite and kind.A. changedB. has changedC. is changingD. changes5. The underground has been in use in the city _____ 2012.A. sinceB. onC. forD. at6. My home isn’t far from school, so I ___ to school every day.A. drive a carB. take a busC. ride a bikeD. take a plane7. — ______ is Simon? — He is watering flowers in the garden.A. WhatB. HowC. WhenD. Where8. We can go to Shanghai by _______. It is faster and can save more time.A. planeB. trainC. undergroundD. c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