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9防止分散控制系统控制汇总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事故的预防措施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事故的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7354e390b1c59eef8c7b476.png)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事故1、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事故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DL/T5190.5-2004)、《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5-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6-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7-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模》(DL/T 658-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9-1998)、《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国家电网生[2003]409号)、《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DL/T 774-2004)、《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838—2003)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1 分散控制系统及其工作环境的配置基本要求。
1.1.1 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在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故障发生后的紧急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招标规范书规定的指标之内。
1.1.2 主厂房内的热力系统(包括发变组、电气厂用及升压站内系统设备)管理用DCS控制器,应采用冗余配置,重要I/0点应考虑采用非同一板件的冗余配置,同类型的I/O点最少应留有10%的备用余量。
附属及外围公用系统管理用DCS(包括PLC),可以配置单DPU(CPU),同类型的I/O点最少应留有10%的备用余量。
1.1.3 系统设备中除打印机、性能计算站外,其余各设备的工作电源必须设计有可靠的后备手段(如采用UPS电源),主/备用电源之间的切换速度应满足该控制系统的需要(应保证控制器不被初始化)。
系统电源故障时应在控制室内设有独立于DCS之外的声光报警,双电源均故障后要有解列机组的手段。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3e8ca0527d3240c8447effb.png)
编号:AQ-JS-03501(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Measures to prevent DCS failure and thermal protection failure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5-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
1.1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
1.1.1所有控制站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60%。
所有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等的CPU 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40%,并应留有适当的裕度。
1.1.2CPU的负荷率应定期检查统计,如超过设计指标,应迅速采取措施处理。
25项反措实施细则
![25项反措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88610aa076a20029bc642d57.png)
9
反措条款内容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控制、保 护失灵事故
防止触电事故分散控制系统 9.1 (DCS)配置的基本要求
9.1.1 9.1.1.1
分散控制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 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 急故障处理),控制站及人机接 口站的中央处理器(CPU)负荷 率、系统网络负荷率、分散控制 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的通信负荷 率、控制处理器周期、系统响应 时间、事件顺序记录(SOE)分 辨率、抗干扰性能、控制电源质 量、时钟同步系统时钟等指标应 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分散控制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 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 急故障处理),控制站及人机接 口站的中央处理器(CPU)负荷 率、系统网络负荷率、分散控制 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的通信负荷 率、控制处理器周期、系统响应 时间、事件顺序记录(SOE)分 辨率、抗干扰性能、控制电源质
超过 30% 3. 以太网则不得超过 20%。
1.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编制释义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编制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ecf11628eefdc8d376ee32f4.png)
编制释义一、指定目的及依据(一)必要性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以下简称《原二十五项反措》)自2000年9月发布以来,在防范电力生产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证发电厂和电网运行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和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参数、大容量机组不断投运,特高压、高电压、跨区电网逐步形成,新能源、新技术不断发展,电力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的问题,近些年来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发生的事故具有新特点和新趋势,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
2006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7年,《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重新划分了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和调查处理权限;2011年9月,《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进一步规定了电力安全事故的定义、等级划分标准、调查处理权限,强化了发生事故的法律责任。
2013年1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防范电力人身伤亡事故的指导意见》(国能安全(2013)427号),对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为进一步适应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的需求,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完善电力生产事故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电力事故的发生,国家能源局决定在《原二十五项反措》基础上制定新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二)指导思想及指定目的本次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律规定和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以防止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重大设备损坏事故和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为重点,全面总结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经验,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针对当前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完善、规范和统一事故预防措施,有效指导电力生产的规划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设备运维及技改检修等工作,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水平,有效防止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切实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根本目的。
04 二十五项反措 第9部分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控制、保护失灵事故试题库
![04 二十五项反措 第9部分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控制、保护失灵事故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e085f5e2c8d376eeaeaa31ca.png)
大唐河南发电有限公司设备管理知识试题库(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第9部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控制、保护失灵事故(2018年2月)一、填空题1、重要控制、保护信号根据所处位置和环境,信号的取样装置应有防堵、防震、防漏、防冻、防雨、防抖动的等措施。
2、若发生热工保护装置(系统、包括一次检测设备)故障,应开具工作票,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3、所有水机保护拟量信息、开关量信息应接入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远方监视。
4、装置校验过程中应检查装置测速显示连续性,不得有跳变及突变现象,如有应检查原因或更换装置。
5、电气过速装置、输入信号源电缆应采取可靠的抗干扰措施,防止对输入信号源及装置造成干扰。
6、在机组停机检修状态下,应对水机保护装置报警及出口回路等进行检查及联动试验,合格后在机组开机前按照相关规定投入。
7、重要控制回路的执行机构应具有三断保护(断汽、断电、断信号)功能,特别重要的执行机构,还应设有可靠的机械闭锁措施。
8、手动停机保护应具有独立于分散控制系统(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装置的硬跳闸控制回路。
9、配置有双通道四跳闸线圈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的机组,应定期进行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在线试验。
10、汽轮机监视仪表的中央处理器及重要跳机保护信号和通道必须冗余配置,输出继电器必须可靠。
11、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跳机继电器应设计为失电动作,硬手操设备本身要有防止误操作、动作不可靠的措施。
12、定期进行保护定值的核实检查和保护的动作试验,在役的锅炉炉膛安全监视保护装置的动态试验间隔不得超过 3年。
13、除特殊要求的设备外(如紧急停机电磁阀控制),其他所有设备都应釆用脉冲信号控制,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电导致停机停炉时,引起该类设备误停运,造成重要主设备或辅机的损坏。
14、涉及机组安全的重要设备应有独立于分散控制系统的硬接线操作回路。
15、规范分散控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管理,软件的修改、更新、升级必须履行审批授权及责任人制度。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实用版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实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fbb1896294dd88d0d26b8f.png)
YF-ED-J2687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实用版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5-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 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
1.1 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
1.1.1 所有控制站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60%。
所有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等的CPU 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40%,并应留有适当的裕度。
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672d09827284b73f3425044.png)
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1、项目概述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停机),热工保护必须动作可靠,它是机组安全运行的保障。
2、潜在风险2.1设备损坏方面⑴操作员站故障时,处理不当,造成设备损坏。
⑵系统中的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处理不当造成设备损坏。
⑶热工保护拒动,处理不当造成重大设备损坏。
3预控措施3.1防设备损坏方面的措施⑴防操作员站故障时,处理不当,造成设备损坏的措施①当全部操作员站故障时(所有上位机“黑屏”或“死机”),若主要后备硬手操及监视仪表可用且暂时能够维持机组正常运行,则转用后备操作方式运行,同时排除故障并恢复操作员站运行方式,否则应立即停机、停炉。
若无可靠的后备操作监视手段,也应停机、停炉。
②当部分操作员站故障时,应由可用操作员站继续承担机组监控任务(此时应停止重大操作),同时迅速排除故障,若故障无法排除,则应根据当时运行状况酌情处理。
③运行加强对DPU的监视,发现故障,及时联系处理。
⑵防系统中的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处理不当造成设备损坏的措施①辅机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可切至后备手动方式运行并迅速处理系统故障,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将该辅机退出运行。
②调节回路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应将自动切至手动维持运行,同时迅速处理故障,并根据处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③涉及到机炉保护的控制器故障时应立即更换或修复控制器模件,涉及到机炉保护的电源故障时则应采取强送措施,此时应作好防止控制器初始化的措施。
若恢复失败则应紧急停机。
⑶防热工保护拒动,处理不当造成重大设备损坏的措施①定期进行保护定值的核实检查和保护的动作试验。
②汽轮机超速、轴向位移、振动、低油压保护、低真空等保护(装置)每季度及每次机组检修后启动前应进行静态试验,以检查跳闸逻辑、报警及停机动作值。
所有检测用的传感器必须在规定的有效检验周期内。
③若发现热工保护装置(系统、包括一次检测设备)故障,必须开具工作票经总工程师批准后迅速处理。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示范文本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示范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2f00f0bd524de518974b7d3f.png)
文件编号:RHD-QB-K7622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示范文本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 /T655-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 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
1.1 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
1.1.1 所有控制站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60%。
所有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等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40%,并应留有适当的裕度。
1.1.2 CPU的负荷率应定期检查统计,如超过设计指标,应迅速采取措施处理。
1.1.3 控制站、操作员站、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历史站或服务器脱网、离线、死机,在其它操作员站监视器上应设有醒目的报警功能,或在控制室内设有独立于DCS系统之外的声光报警。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通用版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aec05d0912a21615792928.png)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414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通用版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通用版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5-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 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
1.1 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实用版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实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9b9f734431b90d6c85c7e1.png)
YF-ED-J5175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实用版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实用版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5-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 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
1.1 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
1.1.1 所有控制站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60%。
所有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等的CPU 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40%,并应留有适当的裕度。
解读2023版二十五项反措: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事故(四)
![解读2023版二十五项反措: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事故(四)](https://img.taocdn.com/s3/m/cb7de01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5.png)
解读2023版二十五项反措: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事故(四)电厂事故中有相当一批是走错间隔、误操作造成的,甚至有一些操作,即便不是正常操作,由于一些原因也会引起新的问题。
新版二十五项反措关于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事故9.4防止因检修、维护不当引发事故介绍的就是一些在日常工作尤其是检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其中的内容与2014版相比进行了细化,具体对比解读如下。
2023版9.4.1条与2014版9.4.12条相同,但增加了“各项热工保护功能在机组运行中严禁退出”,这里是对热工保护的要求进行了强调。
之前工作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因为主给水调节阀故障,导致汽包水位异常升高,运行人员私自解除汽包水位保护,虽然未造成锅炉灭火,并且通过一番操作将机组拯救回来,但是在此过程中不仅私自违反规定解除了主保护,同时将机组置于危险的的境地。
因此,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
2023版9.4.2条是对2014版9.4.13条的修订,变化是“热工保护联锁试验中,应采用现场信号源处模拟试验或物理方法进行实际传动”。
2013版的描述是“尽量釆用物理方法进行实际传动,如条件不具备,可在现场信号源处模拟试验”。
这是对目前生产现场实际情况的一个跟踪,对大多数电厂而言,部分保护的传动试验基本采用信号模拟的方式进行验证。
尤其是一些特殊的保护信号,比如汽轮机TSI信号,很难做到实际的传动,大多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
2023版9.4.3条是新增,针对近几年出现的误动保护测点装置的情况,这里进行了单独强调。
在之前的规范中,包括热工仪表的相关规范,并没有明确参与保护的测点装置需要另做标识,新版反措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3版9.4.4条是新增,同样是对走错间隔和误操作的要求,尤其是在DCS 系统中走错间隔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这里所说的“走错”并不一定指物理间隔,也可能是DCS系统组态方面。
在DCS系统设计中,为了节省成本,会出现多台机组共用一台工程师站的情况,当然也存在为了联合组态方便,一台操作员站可以访问多套系统的情况。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最新版)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4a322a910ef12d2bf9e798.png)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最新版)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措施(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要认真贯彻《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5-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等有关技术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
1.1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
1.1.1所有控制站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60%。
所有计算机站、数据管理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等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40%,并应留有适当的裕度。
分散控制总结
![分散控制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5c4d61314791711cc7917de.png)
1综合自动化:控制、管理、决策三位一体的自动化。
2控制分散、管理分散——控制分散、管理集中——控制集中、管理集中——控制分散、管理集中3分散控制系统定义:分散控制系统是采用计算机、通信和屏幕显示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控制和保护等功能,利用通信技术实现数据共享的多计算机监控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功能分散、数据共享、可靠性高。
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是硬件布置上的分散。
或者:分散控制系统是以大型工业生产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日益复杂的控制对象为前提,从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的角度出发,按照系统工程中分解与协调的原则研制开发出来的,以微处理机为核心,结合了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的新型控制系统。
4 4C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CRT显示技术5 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现场级(各类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控制级(过程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监控级(运行员操作站、工程师工作站、计算站)管理级(管理计算机)6 分散方式:功能分散、物理分散、地理分散7 数据信息:具有一定编码、格式和字长的数字信息被称为数据信息。
8 信道,指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的信息传输通路,它包括传输介质和有关的中间设备。
9传输介质特点: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传输线价格较低较高较高连接器件和支持电路的价格低较低高抗干扰哦能力采用屏蔽效果比较好很好特别好标准化程度高较高低敷设简单稍复杂简单连接同普通导线一样简单需专用连接器需要很复杂的连接器件和连接工艺适用于网络类型环形或总线型总线型或环形环形对环境适应性较好较好特别好耐高温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10 突发错误:突发错误是由突发噪声引起的,其特征是误码连续成片出现。
随机错误随机错误是由随机噪声引起的,它的特征是误码与其前后的代码是否出错无关。
11 对于两个长度相同的二进制序列来说,它们之间的差别可以用两个序列之间对应位取值的不同来衡量,取值不同的值的个数称为汉明距离,用字母d表示。
在前面的例子中,c1=000,c2=111,这两个序列之间的汉明距离为d(c1,c2)=3在一个分组码中,码字之间的最小汉明距离是很重要的参数,最小汉明距离越大,说明码字之间的差别就越大,一个码字错成另一个码字的可能性就越小。
解读2023版二十五项反措: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事故(五)
![解读2023版二十五项反措: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事故(五)](https://img.taocdn.com/s3/m/6c94f07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5.png)
解读2023版二十五项反措: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事故(五)新版二十五项反措9.5防止保护系统失灵事故单独对热工保护系统提出了要求,在2014版此部分内容同样有13条,但大部分内容都发生了变化。
今天我们对此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变化的原因和机理,供大家参考。
2023版9.5.1条与2014版9.4.1条完全相同,这一条是对热工保护信号类型的表述。
我们知道对于开关量动作信号分为保持信号和脉冲信号,而脉冲信号又分为长脉冲和短脉冲。
一般情况下,反映设备状态的信号都是保持信号,状态发生变化后信号发生变化,比如某个设备的启停状态。
而对于指令信号一般使用脉冲信号,设备的控制信号当然是一种指令信号,所以一般采用脉冲信号。
但是对于紧急停机电磁阀等主保护信号,要求使用保持信号,以达到保护的安全性。
2023版9.5.2条是对2014版9.4.2的修订,2014版保护信号要求使用“三取二”的方式,而2023版修订为了“三取二”和“四取二”两种方式。
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经常用到“四取二”的逻辑保护,比如上面提到的停机电磁阀主流设计都是“四取二”,一些小型的工业汽轮机则是“三取二”。
另一个变化是要求在测点数量不够时,应有防止保护误动和拒动的措施,2014版只提到了保护误动。
实际上,测点数量不够造成保护拒动的情况也存在,比如笔者在之前工作中遇到过两个DEH转速探头故障,但是由于品质判断信号没有发出,造成汽轮机转速异常升高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转速超过保护定值,DEH超速保护也不会发出。
这一条还调到了保护信号供电应采用分路独立信号,2014版未做规定。
这一条是对保护信号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补充,之前我们提保护信号独立性往往想到的是信号取样点的独立性,信号采集卡件的独立性,相关电源系统也需要独立布置。
这里同样可以参考汽轮机停机电磁阀,作为保护的执行机构,一般也是独立的电源布置。
2023版9.5.3条与2014版9.4.4条基本相同,但是描述更加确切。
20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瘫痪的技术措施
![20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瘫痪的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0f36062783e0912a2162ae5.png)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瘫痪的技术措施我厂采用的Symphony分散控制系统是北京贝利公司推出的新型分散系统。
系统功能包括热机系统监视、控制及联锁、发电机---变压器组、厂用电系统、控制等。
常规仪表及硬手操基本取消。
若DCS 系统瘫痪将造成机组停运或设备损坏事故,因此要做好DCS系统维护,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瘫痪。
一.模件的维护:1. 每月检查一次机柜的空气过滤器,并对过滤器进行必要的清扫或更换,机柜内冷却风扇应运转正常,无异音。
2. 随大小修检查机柜和模件中的灰尘,并使用抗静电真空吸尘器进行清扫,机柜中信号,电源和接地的连接应确保可靠。
3. 随大小修检查各等级电压是否正确,电源熔丝及接地是否良好,各开关及接插件是否设置正确。
4. 系统运行期间,不得在系统规定范围(3m内)使用对讲机。
5. 每月检查系统供电及各模件工作状态应正常,冗余BRC及网络无切换现象。
6. 系统时钟应一致。
7. 每日检查系统自诊断功能画面,应无异常报井。
二.工程师站维护:1.每月检查工程师站主机、CRT、键盘、鼠标、打印机及通讯电缆连接正确,电源正常。
2.工程师站内环境温度保持在20~28℃之间。
3. 操作系统运转正常,过程监视及控制功能正常。
4. 在线、离线修改组态及下载功能正常。
三.操作员站维护:1.主机、CRT等外观完整、清洁。
2.电源电缆绝缘良好,用500VMΩ表测线间及对地绝缘,绝缘电阻大于20MΩ。
3.操作员站通信功能正常,显示时间与系统同步。
4.画面菜单功能正常,报井图、趋热图显示功能正常,能反映实际参数的变化。
5.定期(6个月)对各操作员站进行卫生清理、吸灰。
6.每月检查操作员站运行状态做记录。
四.软件维护:1.启动各站应用系统软件应无异常,无出错信息提示,对于上电自启系统,此过程在操作系统启动后自启。
2.每月进行系统临时文件搜索、删除工作、清空回收站。
3.定期检查硬盘剩余空间大小,应留有一定空余容量。
9防止分散控制系统控制
![9防止分散控制系统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2ae29b3d83c4bb4cf7ecd15e.png)
9防止分散控制系统控制、保护失灵事故9.1分散控制系统(DCS)配置的基本要求9.1.1分散控制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控制站及人机接口站的中央处理器(CPU)负荷率、系统网络负荷率、分散控制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通信负荷率、控制处理器周期、系统响应时间、事件顺序记录(SOE)分辨率、抗干扰性能、控制电源质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钟等指标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9.1.2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系统电源、为I/O模件供电的直流电源、通信网络等均应采用完全独立的冗余配置,且具备无扰切换功能;采用B/S、C/S结构的分散控制系统的服务器应采用冗余配置,服务器或其供电电源在切换时应具备无扰切换功能。
9.1.3分散控制系统控制器应严格遵循机组重要功能分开的独立性配置原则,各控制功能应遵循任一组控制器或其他部件故障对机组影响最小的原则。
9.1.4重要参数测点、参与机组或设备保护的测点应冗余配置,冗余I/O测点应分配在不同模件上。
9.1.5按照单元机组配置的重要设备(如循环水泵、空冷系统的辅机)应纳入各自单元控制网,避免由于公用系统中设备事故扩大为两台或全厂机组的重大事故。
9.1.6分散控制系统电源应设计有可靠的后备手段,电源的切换时间应保证控制器不被初始化;操作员站如无双路电源切换装置,则必须将两路供电电源分别连接于不同的操作员站;系统电源故障应设置最高级别的报警;严禁非分散控制系统用电设备接到分散控制系统的电源装置上;公用分散控制系统电源,应分别取自不同机组的不间断电源系统,且具备无扰切换功能。
分散控制系统电源的各级电源开关容量和熔断器熔丝应匹配,防止故障越级。
9.1.7分散控制系统接地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要求,接地电阻满足标准要求;所有进入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电缆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的屏蔽电缆,且可靠单端接地;分散控制系统与电气系统共用一个接地网时,分散控制系统接地线与电气接地网只允许有一个连接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防止分散控制系统控制9防止分散控制系统控制、保护失灵事故9.1分散控制系统(DCS)配置的基本要求9.1.1分散控制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控制站及人机接口站的中央处理器(CPU)负荷率、系统网络负荷率、分散控制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通信负荷率、控制处理器周期、系统响应时间、事件顺序记录(SOE)分辨率、抗干扰性能、控制电源质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钟等指标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9.1.2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系统电源、为I/O模件供电的直流电源、通信网络等均应采用完全独立的冗余配置,且具备无扰切换功能;采用B/S、C/S结构的分散控制系统的服务器应采用冗余配置,服务器或其供电电源在切换时应具备无扰切换功能。
9.1.3分散控制系统控制器应严格遵循机组重要功能分开的独立性配置原则,各控制功能应遵循任一组控制器或其他部件故障对机组影响最小的原则。
9.1.4重要参数测点、参与机组或设备保护的测点应冗余配置,冗余I/O测点应分配在不同模件上。
9.1.5按照单元机组配置的重要设备(如循环水泵、空冷系统的辅机)应纳入各自单元控制网,避免由于公用系统中设备事故扩大为两台或全厂机组的重大事故。
9.1.6分散控制系统电源应设计有可靠的后备手段,电源的切换时间应保证控制器不被初始化;操作员站如无双路电源切换装置,则必须将两路供电电源分别连接于不同的操作员站;系统电源故障应设置最高级别的报警;严禁非分散控制系统用电设备接到分散控制系统的电源装置上;公用分散控制系统电源,应分别取自不同机组的不间断电源系统,且具备无扰切换功能。
分散控制系统电源的各级电源开关容量和熔断器熔丝应匹配,防止故障越级。
9.1.7分散控制系统接地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要求,接地电阻满足标准要求;所有进入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电缆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的屏蔽电缆,且可靠单端接地;分散控制系统与电气系统共用一个接地网时,分散控制系统接地线与电气接地网只允许有一个连接点。
9.1.8机组应配备必要的、可靠的、独立于分散控制系统的硬手操设备(如紧急停机停炉按钮),以确保安全停机停炉。
9.1.9分散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必须设置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
分散控制系统与其他生产大区之间应当采用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防火墙或者相当功能的设施,实现逻辑隔离。
分散控制系统与广域网的纵向交接处应当设置经过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或者加密认证网关及相应设施。
分散控制系统禁止采用安全风险高的通用网络服务功能。
分散控制系统的重要业务系统应当采用认证加密机制。
9.1.10分散控制系统电子间环境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不应有380V及以上动力电缆及产生较大电磁干扰的设备。
机组运行时,禁止在电子间使用无线通信工具。
9.1.11远程控制柜与主系统的两路通信电(光)缆要分层敷设。
9.1.12对于多台机组分散控制系统网络互联的情况,以及当公用分散控制系统的网络独立配置并与两台单元机组的分散控制系统进行通信时,应采取可靠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操作。
9.1.13交、直流电源开关和接线端子应分开布置,直流电源开关和接线端子应有明显的标示。
9.2防止水电厂(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事故9.2.1监控系统配置基本要求。
9.2.1.1监控系统的主要设备应采用冗余配置,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和中央处理器负荷率、系统响应时间、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抗于扰性能等指标应满足要求。
9.2.1.2并网机组投入运行时,相关电力专用通信配套设施应同时投入运行。
9.2.1.3监控系统网络建设应满足电气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基本原则要求。
9.2.1.4严格遵循机组重要功能相对独立的原则,即监控系统上位机网络故障不应影响现地控制单元功能,监控系统控制系统故障不应影响单机油系统、调速系统、励磁系统等功能,各控制功能应遵循任一组控制器或其他部件故障对机组影响最小,继电保护独立于监控系统的原则。
9.2.1.5监控系统上位机应采用专用的、冗余配置的不间断电源供电,不应与其他设备合用电源,且应具备无扰自动切换功能。
交流供电电源应采用两路独立电源供电。
9.2.1.6现地控制单元及其自动化设备应采用冗余配置的不间断电源或站内直流电源供电。
具备双电源模块的装置,两个电源模块应由不同电源供电且应具备无扰自动切换功能。
9.2.1.7监控系统相关设备应加装防雷(强)电击装置,相关机柜及柜间电缆屏蔽层应通过等电位网可靠接地。
9.2.1.8监控系统及其测控单元、变送器等自动化设备(子站)必须是通过具有国家级检测资质的质检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
9.2.1.9监控设备通信模块应冗余配置,优先采用国内专用装置,采用专用操作系统;支持调控一体化的厂站间隔层应具备双通道组成的双网,至调度主站(含主调和备调)应具有两路不同路由的通信通道(主/备双通道)。
9.2.1.10水电厂基(改、扩)建工程中监控设备的设计、选型应符合自动化专业有关规程规定。
现场监控设备的接口和传输规约必须满足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要求。
9.2.1.11自动发电控制(AGC)和自动电压控制(AVC)子站应具有可靠的技术措施,对调度自动化主站下发的自动发电控制指令和自动电压控制指令进行安全校核,确保发电运行安全。
9.2.1.12监控机房应配备专用空调、环境条件应满足有关规定要求。
9.2.2防止监控系统误操作措施9.2.2.1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制度,使两票制度标准化,管理规范化。
9.2.2.2严格执行操作指令。
当操作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向发令人汇报,待发令人再行许可,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9.2.2.3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流程应具备闭锁功能,远方、就地操作均应具备防止误操作闭锁功能。
9.2.2.4非监控系统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机房进行工作(运行人员巡回检查除外)。
9.2.3防止网络瘫痪要求9.2.3.1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网络设计和改造计划应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充分满足各类业务应用需求,强化监控系统网络薄弱环节的改造力度,力求网络结构合理、运行灵活、坚强可靠和协调发展。
同时,设备选型应与现有网络使用的设备类型一致,保持网络完整性。
9.2.3.2电站监控系统与上级调度机构、集控中心(站)之间应具右两个及以上独立通信路由。
9.2.3.3通信光缆或电缆应采用不同路径的电缆沟(竖井)进入监控机房和主控室;避免与一次动力电缆同沟(架)布放,并完善防火阻燃和阻火分隔等安全措施,绑扎醒目的识别标志;如不具备条件,应采取电缆沟(竖井)内部分隔离等措施进行有效隔离。
9.2.3.4监控设备(含电源设备)的防雷和过电压防护能力应满足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和过电压防护要求。
9.2.3.5在基建或技改工程中,若改变原有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设备配置、技术参数时,工程建设单位应委托设计单位对监控系统进行设计,深度应达到初步设计要求,并按照基建和技改工程建设程序开展相关工作。
9.2.3.6监控网络设备应采用独立的自动空气开关供电,禁止多台设备共用一个分路开关。
各级开关保护范围应逐级配合,避免出现分路开关与总开关同时跳开,导致故障范围扩大的情况发生。
9.2.3.7实时监视及控制所辖范围内的监控网络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故障。
9.2.3.8机房内温度、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9.2.4监控系统管理要求9.2.4.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必须制定和完善监控系统运行管理规程、监控系统运行管理考核办法、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系统运行值班与交接班制度、系统运行维护制度、运行与维护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等。
9.2.4.2建立完善的密码权限使用和管理制度。
9.2.4.3制订监控系统应急预案和故障恢复措施,落实数据备份、病毒防范和安全防护工作。
9.2.4.4定期对调度范围内厂站远动信息进行测试。
遥信传动试验应具有传动试验记录,遥测精度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9.2.4.5规范监控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管理,软件的修改、更新、升级必须履行审批授权及责任人制度。
在修改、更新、升级软件前,应对软件进行备份。
未经监控系统厂家测试确认的任何软件严禁在监控系统中使用,必须建立有针对性的监控系统防病毒、防黑客攻击措施。
9.2.4.6定期对监控设备的滤网、防尘罩进行清洗,做好设备防尘、防虫工作。
9.3分散控制系统故障的紧急处理措施9.3.1已配备分散控制系统的电厂,应根据机组的具体情况,建立分散控制系统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机制,制订在各种情况下切实可操作的分散控制系统故障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进行反事故演习。
9.3.2当全部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时(所有上位机“黑屏”或“死机”),若主要后备硬手操及监视仪表可用且暂时能够维持机组正常运行,则转用后备操作方式运行,同时排除故障并恢复操作员站运行方式,否则应立即执行停机、停炉预案。
若无可靠的后备操作监视手段,应执行停机、停炉预案。
9.3.3当部分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时,应由可用操作员站继续承担机组监控任务,停止重大操作,同时迅速排除故障,若故障无法排除,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9.3.4当系统中的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应采取以下对策:9.3.4.1辅机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可切至后备手动方式运行并迅速处理系统故障,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将该辅机退出运行。
9.3.4.2调节回路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应将执行器切至就地或本机运行方式,保持机组运行稳定,根据处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应立即更换或修复控制器模件。
9.3.4.3涉及机炉保护的控制器故障时应立即更换或修复控制器模件,涉及机炉保护电源故障时则应采用强送措施,此时应做好防止控制器初始化的措施。
若恢复失败则应紧急停机停炉。
9.3.5冗余控制器(包括电源)故障和故障后复位时,应采取必要措施,确认保护和控制信号的输出处于安全位置。
9.3.6加强对分散控制系统的监视检查,当发现中央处理器、网络、电源等故障时,应及时通知运行人员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9.3.7规范分散控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管理,软件的修改、更新、升级必须履行审批授权及责任人制度。
在修改、更新、升级软件前,应对软件进行备份。
拟安装到分散控制系统中使用的软件必须严格履行测试和审批程序,必须建立有针对性的分散控制系统防病毒措施。
9.3.8加强分散控制系统网络通信管理,运行期间严禁在控制器、人机接口网络上进行不符合相关规定许可的较大数据包的存取,防止通信阻塞。
9.4防止热工保护失灵9.4.1除特殊要求的设备外(如紧急停机电磁阀控制),其他所有设备都应采用脉冲信号控制,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电导致停机停炉时,引起该类设备误停运,造成重要主设备或辅机的损坏。
9.4.2涉及机组安全的重要设备应有独立于分散控制系统的硬接线操作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