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复习教案.docx

合集下载

科学复习教案

科学复习教案

科学复习教案教案标题:科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学生在科学方面所学的知识和概念。

2. 帮助学生巩固并应用他们所学的科学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复习所需的教材和学生笔记。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实验室用具(如果需要)。

4. 复习相关的练习题和活动。

教学过程:引入:1. 创造一个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引入活动,例如展示一个与科学相关的照片或视频片段,或者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问题。

复习知识点:2. 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板书,回顾学生在科学课程中所学的关键概念和知识点。

可以使用图表、图像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应用知识:3. 设计一系列与复习知识点相关的小组活动或实验。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共同完成这些活动,以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变化,然后让他们根据观察结果解释这些变化。

解决问题:4. 提供一些与复习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解决。

鼓励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回答这些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但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总结:5. 结束课堂时,对学生所做的活动和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

强调他们在复习过程中所学到的重要概念和技能。

鼓励学生提出任何疑问或困惑,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作业:6. 分发一些与复习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或作业,以巩固学生对科学的理解。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讨论和解答。

评估:7.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解决问题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作业中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使用评分表或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8.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与复习知识点相关的科学现象。

提供一些推荐的阅读材料或网站,以便学生继续扩展他们的科学知识。

教学反思:9. 教师应该及时反思教学过程,评估教案的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1-4课复习课【教学目标】通过对1-4课的知识梳理,关心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把握机械的概念,杠杆的概念,特点,用力情形,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轮轴的概念,用力情形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杠杆和轮轴的用力情形【教学内容】1、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延长了人类的膀。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1、使用工具3、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专门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4、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得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5、起下木板上的螺丝钉,用螺丝刀这种简单的工具最合适。

1、像撬棍如此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支点、用力点、阴力点。

3、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劲杠杆、等力杠杆。

2、杠杆的科学4、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如撬棍,动力臂>阻力臂;反之确实是费劲杠杆,如镊子,动力臂<阻力臂;当这两段距离相等时,不省力也不费劲,是等力杠杆,如天平、跷跷板等,动力臂=阻力臂。

1、省力杠杆有:钳子、剪刀、起钉锤、压水井、起子、核桃夹等。

2、费劲杠杆有:火钳、镊子、夹子、筷子、钓鱼竿、裁缝剪刀等。

3、等力杠杆:台秤、天平、跷跷板、订书机等。

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利用的确实是不等臂杠杆原理。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5、支点不一定都在重力点及阻力点之间。

6、伸出手臂拿取东西,手臂确实是一个费劲杠杆。

7、远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天平。

8、“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是阿基米德说的话。

这句话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1、像水龙头如此,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能够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2、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劲。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

3、大轮带动小轮省力,小轮带动大轮费劲,轮越大越省力。

4、轮轴的隐秘4、生活中的轮轴有:方向盘、门把手、风扇、扳手、螺丝刀、水龙头、钥匙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指导思想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复习要求:1、认真复习练习,熟记每一个题目与答案。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3、熟悉以下复习材料。

三、复习时间:8课时第1-2课时上课时间: 复习要点天气单元科学概念: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风和气温。

天气是不断变化着的,天气变化时可以观测和预测的。

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一天中清晨温度最低,下午的温度最高。

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有力量。

风力等级表中把风分为13个等级。

见《科学》书第52页。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降雨)多少的装置,“雨量等级表”见《科学》书第55页。

不同的云预示着即将来临的不同天气,云量的多少是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的标准。

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

科学实验:1、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2、小组制作一份天气日历,以后进行一个月的天气观测并作记录。

简答题:1、能用网状图表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会用不同图标表示的天气。

见《作业本》第20页。

3、用箭头标出风的方向。

见《科学》书第32页。

4、会统计天气信息,并能够分析数据。

见《科学作业本》书第25 页。

上课时间: 复习要点溶解单元科学概念:溶解的特征:溶解是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通过搅拌、切碎、加热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一定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最新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最新
(1)屈伸: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
(2)旋转:桡尺关节(前臂)
(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
11、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2、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9、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方法有:(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教学
反思
14、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5、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6、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7、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
18、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复习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第( 一 )单元 第_5_课
课题
复习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作课时间
课时
教学
目标
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加强记忆。
课时教学
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知识内容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
设计
骨骼与肌肉
1.骨骼 2.关节 3.肌肉 4.骨骼、肌肉的保健
作业
设计
所有的单元重点内容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四年级上册科学综合复习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综合复习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综合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科学综合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重点知识和概念。

2. 帮助学生巩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2. 强调科学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1.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和教辅资料。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科学概念和基础知识(约20分钟)1. 回顾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重点概念和基础知识。

2. 利用课件、图片和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相关知识。

3. 提问学生,检查他们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二、实验和观察活动(约30分钟)1. 选择适当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

2.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3. 结合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巩固相关概念和知识。

三、探究和讨论(约20分钟)1. 提出一个有趣的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和评价(约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或完成相关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3.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

五、课堂总结(约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3.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工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和科学展览,展示他们的科学成果和创意。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全册)第一部分:全册复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全册的科学概念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部分:全册复习内容第一单元:物质世界1. 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以及物质的溶解、沉淀、过滤等现象。

2. 复习物质的分类,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混合物等概念。

3. 复习物质的组成,包括元素、化合物、分子等概念。

第二单元:生物世界1. 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

2. 复习植物的分类,包括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等。

3. 复习动物的分类,包括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等。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1. 复习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2. 复习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公转、四季变化等。

3. 复习宇宙的构成,包括恒星、行星、星系等。

第四单元:技术与生活1. 复习简单的机械原理,包括杠杆、滑轮等。

2. 复习常见的能量形式,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3. 复习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包括摩擦力、浮力等。

第三部分:复习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3. 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第四部分:复习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通过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通过评价学生的讨论参与度,检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第一单元科学复习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第一单元科学复习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第一单元科学复习教案课题:第一单元科学复习
教学目标:
1. 复习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点;
2. 强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复习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具准备:
实验器材,复习课件或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老师回顾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提问,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复习知识点(15分钟)
1. 教师通过复习课件或练习题,让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物体的属性、物质的三态、水的分子构成、空气的存在、太阳能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例如:
a. 实验一:用手提起一桌子上的物体,观察物体的重量;
b. 实验二:观察冰块融化时的变化;
c. 实验三:观察水沸腾时的变化。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论。

四、知识扩展(10分钟)
1.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扩展相关知识点,例如:
a. 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b.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的应用。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1.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点;
2.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并进行回答。

拓展活动:
1. 鼓励学生自行体验更多与科学相关的实验,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2. 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作业,巩固已学知识。

小学科学复习一教案

小学科学复习一教案

小学科学复习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能够回顾小学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实验步骤和科学常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验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积极态度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回顾小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步骤和科学常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活动实验用品、学生实验报告本。

2. 学生准备:课本、笔和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向学生展示水蒸气凝结成云朵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提出相关的科学概念。

2. 复习探究(3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小学科学的基本知识点、实验步骤和科学常识。

教师可采取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与学生共同回顾和总结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

(1)物质与常见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和常见现象,如溶解、燃烧等。

(2)生物的特征与分类: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3)植物的生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实验测量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

(4)天体与日常生活:通过观察天空、了解星座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天体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5)健康与安全:通过讲解安全常识、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意识。

3. 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教师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实验一:水的沸点让学生利用酒精灯、温度计和水杯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何种条件下会沸腾。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2)实验二:植物的生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种植不同植物的种子,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三年级科学复习教案

三年级科学复习教案

三年级科学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物质的三态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变现象。

教学内容:1. 回顾物质的三态概念,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

2. 讨论物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

3. 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冰融化、水沸腾等现象。

第二章:复习力的作用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内容:1. 回顾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

2. 讨论力的作用方式,如拉力、压力、摩擦力等。

3. 进行实验观察,如拉扯弹簧、推动小车等现象。

第三章:复习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光的概念,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传播能量。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光的传播特点。

教学内容:1. 回顾光的概念,光的传播方式。

2. 讨论光的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

3. 进行实验观察,如光照射镜子、透过玻璃片等现象。

第四章: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声音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点。

教学内容:1. 回顾声音的概念,声音的产生方式。

2. 讨论声音的传播方式,如空气传播、水传播等。

3. 进行实验观察,如敲击物体产生声音、在水中传播声音等现象。

第五章:复习生物多样性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知道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种类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1. 回顾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讨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3. 进行观察活动,如观察校园或自然环境中的不同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

第六章:复习地球与宇宙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地球的位置和形状,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一、课程导入(约5分钟)问候与热身:教师微笑进入课堂,向学生致以亲切的问候,短暂地讨论近况和天气等日常话题,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导入主题: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出复习课程主题。

教师可以问:“大家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习的《科学》课程有哪些重要内容吗?”以此激发学生回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回顾课程大纲: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本学期《科学》课程的大纲,包括主要章节和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复习的方向和脉络。

设定复习目标:明确本次复习课程的目标,比如强化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增强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可以简短介绍自然界中的神奇现象或是生活中的科学应用等。

通过这样的课程导入,不仅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地进入复习主题,还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明确复习目标,为接下来的复习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1. 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科学学习内容和重点。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随着新学期的结束,我们即将迎来紧张的复习阶段。

在这个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科学知识,今天我们将一起回顾本学期的科学学习内容和重点。

我们回顾一下本学期我们接触到的科学内容。

我们学习的内容涵盖了物质的性质、生命的多样性、自然界的循环等丰富的知识点。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将引导大家回顾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

在物质科学方面,我们重点学习了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掌握了物质的基本性质,如硬度、密度等,并了解了物质的变化过程,如熔化、凝固等现象。

我们还深入探讨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在生命科学领域,我们探索了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的演化过程。

同学们通过学习生物的构成和特征,了解了不同生物的生存方式和适应能力。

我们还关注了生物的繁殖和遗传规律,这些都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

七年级科学总复习教案

七年级科学总复习教案

七年级科学总复习教案第一章:科学探究方法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学习如何观察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法:学习如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

1.2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学习如何从日常生活或实验中提出科学问题。

假设与预测:学习如何根据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和预测。

实验与收集证据: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收集相关证据。

分析与论证:学习如何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评估:学习如何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

第二章:物质与能量2.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学习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等。

学习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

2.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学习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学习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3.1 地球的构成与特征学习地球的构成:地壳、地幔、地核等。

学习地球的特征:自转、公转、地磁场等。

3.2 宇宙的组成与结构学习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星系等。

学习宇宙的结构:宇宙大爆炸理论、星系团、超星系团等。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4.1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学习生物的特征:生长、繁殖、应激性等。

学习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4.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生物多样性等。

第五章:技术与应用5.1 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古代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演变。

5.2 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电子产品、医疗技术、能源技术等。

第六章:力学基础6.1 力的概念与作用学习力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能改变物体状态的物理量。

学习力的作用:相互性、矢量性、作用点等。

6.2 运动与力的关系学习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

第七章:热学与能源7.1 热学基本概念学习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

学习热传递的原理:传导、对流、辐射等。

7.2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学习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科学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科学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科学一、知识目标。

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3. 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3.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一种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3. 探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和验证等,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4. 分组讨论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医学、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5. 实验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意义。

6. 总结归纳。

通过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七、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阅读和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教学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综上所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2单元)复习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2单元)复习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2单元)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1-2单元)主要涉及了以下内容:第一单元“身边的物质”,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二单元“简单机械”,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动手能力,对物质的认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具体操作和理解上,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能运用简单机械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教学难点:物质变化的实验操作,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工具箱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五年级学习的物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第一单元的物质性质和变化,第二单元的简单机械原理,让学生对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七年级科学总复习教案

七年级科学总复习教案

七年级科学总复习教案第一章:科学探究方法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学习如何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提出问题。

实验法: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1.2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学习如何从观察中提出问题。

假设:学习如何根据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设计和实施计划:学习如何制定实验计划并进行实施。

收集证据:学习如何有效地收集实验数据。

解释和结论:学习如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反思:学习如何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章:物质与能量2.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元素:学习元素的概念和周期表。

化合物:学习化合物的概念和命名。

混合物:学习混合物的特点和分离方法。

2.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理性质:学习物质的密度、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学习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等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学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3.1 地球的构成和地理特征地壳、地幔和地核: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形和气候: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3.2 宇宙的起源和恒星宇宙大爆炸:学习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恒星和行星:学习恒星的形成、结构和生命周期,以及行星的特点。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4.1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学说:学习细胞的概念和生物的基本特征。

遗传和变异:学习遗传规律和变异现象。

4.2 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生物分类:学习生物分类的原理和分类系统。

生态系统: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5.1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学习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例子,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科技创新对社会的影响:学习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5.2 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科学伦理:学习科学家应遵守的伦理准则,如诚实、客观等。

社会责任:学习科学家和工程师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如安全、环保等。

第六章:运动和力6.1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和速度: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加速度:学习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小学科学教案总复习及教学.doc

小学科学教案总复习及教学.doc

小学科学教学案【教学目标】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牛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牛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师: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屮,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帅: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

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屮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牛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

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牛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

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牛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让学牛自由看戸录和里面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制定制度,选课代表:说明平时学习以4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各人组科学组长和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讲解每月科学之星评选方法(从作业、器材准备、上课、合作等方面加星)4、做小实验,激发兴趣:W:刚才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这让老师非常高兴,为此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称是:在水而让蜡烛燃烧。

出示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问学牛能不能做到,并可以让学牛进行尝 试。

教帅进行演示:先把蜡烛牢間地竖立在一•个空盆的底上,点燃后轻轻地往盆里倒凉 水,直至与蜡烛边缘相平为止。

一会儿,蜡 火焰就降到水而以下了(如图所示)。

基本原理:燃烧,水降温,使周边的蜡 能达到溶点溶化,通过蜡芯支持燃烧。

小结:在我们这册科学教材屮,也有许多这样的活动和实验,需要我们细心观察、 思考才能发现其小的奥秘。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一、指导思想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复习要求:1、认真复习练习,熟记每一个题目与答案。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3、熟悉以下复习材料。

三、复习时间:8课时第1-2课时上课时间:复习要点天气单元科学概念: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风和气温。

天气是不断变化着的,天气变化时可以观测和预测的。

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一天中清晨温度最低,下午的温度最高。

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有力量。

风力等级表中把风分为13个等级。

见《科学》书第52页。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降雨)多少的装置,“雨量等级表”见《科学》书第55页。

不同的云预示着即将来临的不同天气,云量的多少是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的标准。

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

科学实验:1、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2、小组制作一份天气日历,以后进行一个月的天气观测并作记录。

简答题:1、能用网状图表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会用不同图标表示的天气。

见《作业本》第20页。

3、用箭头标出风的方向。

见《科学》书第32页。

4、会统计天气信息,并能够分析数据。

见《科学作业本》书第25页。

上课时间:复习要点溶解单元科学概念:溶解的特征:溶解是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通过搅拌、切碎、加热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一定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教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2、植物根、茎、叶的作用。

3、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4、蚕的一生有四个不同形态。

5、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教学重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植物的生命器官。

2、自然界中动物都有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试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我知道我们三(1)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想考考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谜语?生:异口同声想。

师:请看大屏幕这个谜语是:尖尖叶子,火红小花,姑娘用它,染红指甲。

(打一植物)猜猜看这是什么?生:凤仙花。

师:对是凤仙花,想一想凤仙花还有哪些名字呢?生1指甲花。

生2芨芨草。

生3急性子、别碰我。

师:关于凤仙花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师:刚才有同学说知道了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是什么?出示媒体。

凤仙花植株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什么?投影出示。

学生跟着画面说出相应的内容。

二、复习第二单元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复习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想一想这第二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想不起来可以看书。

(小组活动)判断:1、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2、植物都是用种子繁衍后代的。

()3、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是以种子开始的。

()4、所有植物的种子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5、植物的根只是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植物的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接受更多阳光。

()7、凤仙花是一种常见的木本植物,()8、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9、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0、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师:好,开始!学生独立完成试卷。

三年级科学复习教案

三年级科学复习教案

三年级科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三年级科学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探究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物质的状态、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2. 复习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繁殖和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3. 复习第三单元《动物的世界》:动物的特征、动物的分类和动物的生态。

4. 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运动和宇宙的探索。

5. 复习第五单元《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和掌握三年级科学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探究方法。

2.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利用实验、观察、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单元测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复习资料和教学工具,如PPT、实验器材等。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或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复习主题。

3. 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 知识点讲解:教师针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一单元简单机械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审核:授课时间:讲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单元的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我们的工作效率教学重点:掌握机械的概念,杠杆、轮轴、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斜面的概念,特点,用力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杠杆和轮轴的用力情况、滑轮的图解教学方法:复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资源:教参书教学过程设计:附案1、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延长了人类的膀。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1、使用工具3、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4、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得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5、起下木板上的螺丝钉,用螺丝刀这种简单的工具最合适。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支点、用力点、阴力点。

3、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力杠杆。

2、杠杆的科学4、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如撬棍,动力臂>阻力臂;反之就是费力杠杆,如镊子,动力臂<阻力臂;当这两段距离相等时,不省力也不费力,是等力杠杆,如天平、跷跷板等,动力臂 =阻力臂。

1、省力杠杆有:钳子、剪刀、起钉锤、压水井、起子、核桃夹等。

2、费力杠杆有:火钳、镊子、夹子、筷子、钓鱼竿、裁缝剪刀等。

3、等力杠杆:台秤、天平、跷跷板、订书机等。

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利用的就是不等臂杠杆原理。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5、支点不一定都在重力点及阻力点之间。

6、伸出手臂拿取东西,手臂就是一个费力杠杆。

7、远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天平。

8、“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是阿基米德说的话。

这句话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2、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

3、大轮带动小轮省力,小轮带动大轮费力,轮越大越省力。

4、轮轴的秘密4、生活中的轮轴有:方向盘、门把手、风扇、扳手、螺丝刀、水龙头、钥匙等。

5、螺丝刀的刀柄的凹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6、扳手的手柄越长越省力。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动滑轮不5、定滑轮和动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省力。

3、生活中的定滑轮有: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滑轮。

4、动滑轮有:吊车吊钩上的滑轮、起重机。

5、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及动滑轮省力的原理。

1、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6、滑轮组2、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且是成倍地省力。

3、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吊车上就使用了多组滑轮组。

游戏。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所有斜面都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在同一高度斜面越长越省力。

7、斜面的作用3、斜面应用:“ S”形公路、螺丝钉、立交桥、拉链、刀刃、门牙等。

4、同样长短、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越省力。

5 、“ S”形公路运用斜面的原理,延长了路程,减少了坡度,省力。

1、自行车靠链条传动及齿轮传动向前行驶。

2、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小齿轮转动速度快,但费力。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转动速度慢,但省力。

3、自行车的车把是一个轮轴,掌握方向,省力。

4、自行车的脚蹬子是一种轮轴,给自行车动力,省力。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5、自行车车闸是一种杠杆,阻止自行车运动,省力。

6、自行车车链子、两个齿轮组成是链传动装置,驱动自行车前进。

7、自行车上的螺丝钉,是斜面,固定自行车各部分。

8、传动装置包括: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

9、两个齿轮转动时,大齿轮和小齿轮转过的齿数相同。

大齿轮转达得慢,小齿轮转得快。

10、自行车上使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斜面。

板书设计1、杠杆的科学第一单元2、轮轴简单机械3、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4、斜面5、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教学后记:课题 : 第二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审核:授课时间:讲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分析抵抗弯曲能力的因素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以及拱形。

掌握框架的特点,塔不倒的秘密,桥的形状和结构。

教学难点: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方法:复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资源:教参书教学过程设计:附案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1、抵抗弯曲大大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

要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比增加梁的宽度更有效。

3、梁立着放是增加了厚度,因此梁立着放比平着放好。

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 V”、“ L”、“ U”、“ 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因此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是增强薄形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好办法。

4、瓦楞纸板有特殊的构造,它不只是把纸单纯的弯折,也不是2、形状和抗弯曲能力把纸单纯的平粘增加厚度,而是又折又黏合,正是这种构造使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变得很大。

5、钢轨的横截面就是“工”字形,抗弯曲任务主要由轨底和轨头承担,所以轨腰做得比较薄。

6 、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要粗得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力都相同。

如竹子、芦苇、动物身体中的管状骨头及人的手臂骨、腿骨等。

7、钢管重量轻、强度高,比同样多材料做成的钢棒承受力更大。

1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2、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足),拱就3、拱形的力量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3、做西瓜拱时,最好把西瓜切成奇数块。

4、我国著名的赵州桥就运用了拱形构造承受力更大的原理建造的,是隋代匠师李春监造,是中国现存最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1、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2、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4、塑料瓶的上部、底部都是圆顶形,瓶口和瓶身是圆柱形,中4、找拱形部瓶身表面有环状的拱形,竖着的拱形或其他凸凹形状,因此塑料瓶承受力很大。

5、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拱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6、龟壳、贝壳、蛋壳等都有拱形的存在,因此非常坚固,对它们的身体都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2、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所以平时咱们看到的大型框架结构都是由一个个的三角形的5、做框架小格子组成。

3、框架结构的优点:稳定、用料省、能承受很大压力。

4、在四边形框架结构中加斜杆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

5、四边形的框架结构中加斜杆起到了推和拉的作用。

1、埃菲尔铁塔、钻井铁架、高压输电铁塔等高大的铁塔都具有框架结构稳定、用料省、能承受很大压力的特点。

6、建高塔2、框架结构的铁塔具有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阻小的特点。

3、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4、开放的框架结构物体抗风能力比封闭的物体强。

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按照桥的不同结构,桥梁可以分为很多的类型,最基本的有四大类型:梁桥、拱桥、拉索桥、浮桥。

4、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5、桥面在拱上方的拱桥,桥下空间高,便于船的通行。

6、石拱桥的优点:就地取材,耐外性好,外形美观,桥下行船容易。

7、桥的形状和结构7、拉索桥根据拉索的安装方法分为悬索桥和斜拉桥。

8、钢索桥的特点是桥被钢缆吊起,桥的跨度很大。

9、上海的杨浦大桥就是一座斜拉桥。

10、江阴大桥是一座悬索桥,跨度达1385 米,一跨过江。

吊起桥面的主钢缆,每根都由两万多根钢丝组成。

钢缆要承受 6.4 吨的拉力。

11、钢索桥主要由钢缆、桥塔、桥面三部分组成。

12、钢索桥的桥塔一般都建得很高,这样能降低钢缆的拉力,是为了省力。

13、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使用了框架结构、拱形结构、钢索结构。

板书设计第二单元1、形状和抗弯曲能力2、拱形的力量形状与弯曲3、做框架、建高塔4、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后记:课题 : 第三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审核:授课时间:讲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因素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磁现象教学重点:奥斯特发现了电磁现象,通电导线能让小磁针发生偏转。

电磁铁的原理,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难点:知道各种能量,以及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

地球上大部分能量来源于太阳。

教学方法:复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资源:教参书教学过程:附案1、奥斯特发现了电磁现象,通电导线能让小磁针发生偏转。

1、电和磁2、电流强度越大,导线缠绕成线圈,小磁针偏转角度越明显。

3、可以用线圈和指南针用来检测电池是否还有电。

1、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2、电磁铁南北极会改变:改变线圈缠绕方向,改变电路中电流方向。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越多,磁力越大。

3、电磁铁的磁力(一)2、知道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度有关,电流越强,磁力越大。

4、电磁铁的磁力(二)2、知道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

1、掌握小电动机的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5、神奇的小电动机2、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和转换电流的方向。

3、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6、电能和能量1、知道什么叫做电能、动能、化学能,知道能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2、用电器是电能的转化器。

7、电能从哪里来1、电能的来源:各种电池。

普通电池:化学能。

光电磁:光能。

水力发电:动能。

风力发电:动能。

核电站:核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