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各种证明格式上课讲义
6-6苏教版2019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规律方法
(1)当一个命题的结论是以 “至多”、 “至少 ”、“ 唯
一”或以否定形式出现时,可用反证法来证,反证法关键是在正确 的推理下得出矛盾,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假设矛盾,与 定义、公理、定理矛盾,与事实矛盾等. (2)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要把握三点:①必须否定结论;②必须从否 定结论进行推理;③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
2
所以只需证
1 1 2 a +a2 ≥a+a-2- 22,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即 2(2-
1 2)a+a≥8-4
1 2,只需证 a+a≥2.
1 1 因为 a>0,a+a≥2 显然成立a=a=1时等号成立,所以要证的不
1 1 1 43a+1+3b+1+3c+1 ≥9-3(a+b+c)=6,
1 1 1 3 ∴ + + ≥ . 3a+1 3b+1 3c+1 2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规律方法
用综合法证题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向结论,
综合法的适用范围:
(1)定义明确的问题,如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求证无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5.在△ABC 中,三个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且 A, B,C 成等差数列,a,b,c 成等比数列,则△ABC 的形状为 ________.
π 解析 由题意 2B=A+C,又 A+B+C=π,∴B=3,又 b2=ac, 由余弦定理得 b2=a2+c2-2accos B=a2+c2-ac, ∴a2+c2-2ac=0,即(a-c)2=0,∴a=c, π ∴A=C,∴A=B=C= ,∴△ABC 为等边三角形. 3 答案 等边三角形
不等式证明2[上学期] 江苏教育出版社(PPT)5-2
2.综合法 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入手去探明解题途径,概括地说, 就是”从已知,利用性质,定理等,逐步推向未知”.其 思路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条件A出发,得到结论 B1,由B1又可得到B2,…..由Bn可以推出结论B成立.
例4:已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 :
a(b2 c2 ) b(c2 a2 ) c(a2 b2 ) 6abc
鞭子的东西:教~|竹~。④供食用或用的某些雄兽的阴茎:鹿~|牛~。⑤名成串的小爆竹,放起来响声连续不断:一挂~|放~。⑥〈书〉鞭打:~ 马|掘墓~尸。 【鞭策】动用鞭和策赶马,比喻督促:要经常~自己,努力学习。 【鞭长莫及】《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来是 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鞭笞】ī〈书〉动用鞭子或板子打。 【鞭打】动用鞭子打。 【鞭打快牛】用鞭子抽打跑 得快的牛,比喻对先进的单位或个人进一步增加任务或提出过高的要求。 【鞭毛】名原生质伸出细胞外形成的鞭状物。一条或多条,有运动、摄食等作用。 鞭毛虫以及各种动植物的精子等都有鞭毛。 【鞭炮】名①大小爆竹的统称。②专指成串的小爆竹。 【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里:里 头)。也说鞭辟近里。 【鞭挞】动鞭打,比喻抨击:这部作品对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 【鞭子】?名赶牲畜的用具:马~。 【贬】(貶) 动①降低(
一. 复习回顾
前面,我们学习了比较两实数大小的方法,其主要 依据是什么? 主要依据是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
利用上述等价形式,也可证明不等式,这将是我 们这一节学习的第一块内容 (比较法).
二.学习新课
1.比较法 要证明 a b,只要证明 a b 0 ; 要证明 a b,只要证明 a b 0;
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通常叫做比较法.
高考数学总复习 66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 苏教版
5.已知 a,b 是不相等的正数,x=
a+ 2
b,y=
a+b,则 x,
y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解析:∵x2=
a+ 2
b2=a+b+2 2
ab
=a+2 b+ ab<a+2 b+a+2 b=a+b=( a+b)2=y2,
∴x<y.
答案:x<y
第八页,共22页。
考向一 综合法 设 a,b,c>0,证明:ab2+bc2+ca2≥a+b+c.
,
所
以
x2-2 x2+1
-
x1-2 x1+1
=
x2-2x1+1-x1-2x2+1 x2+1x1+1
=x23+x12-xx1+1 1>0,
第十八页,共22页。
于是 f(x2)-f(x1)=ax2-ax1+xx22- +21-xx11- +21>0,故函数 f(x)在(- 1,+∞)上为增函数.
(2)假设存在 x0<0(x0≠-1)满足 f(x0)=0,则 ax0=-xx00- +21,又 0<ax0<1,所以 0<-xx00-+21<1,即12<x0<2,与 x0<0(x0≠-1)
a+ 2a
b<1<
a+ b, 2b
第十二页,共22页。
即证 1+
ba<2<1+
a, b
也即证
ba<1<
a, b
只需证ba<1<ab.
因 a>b>0,上式显然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
【点评】 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一定要恰当地用好“要证”、
“只需证”、“即证”、“也即证”等词语.
第十三页,共22页。
2.已知 m>0,a,b∈R,求证:a1++mmb2≤a21++mmb2. 证明:∵m>0,∴1+m>0. 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明(a+mb)2≤(1+m)(a2+mb2), 即证 m(a2-2ab+b2)≥0, 即证(a-b)2≥0,而(a-b)2≥0 显然成立, 故原不等式得证.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1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案(江苏专用)
1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直接证明(1)综合法①定义: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常称为综合法.②框图表示:已知条件⇒…⇒…⇒结论③思维过程:由因导果.(2)分析法①定义: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常称为分析法.②框图表示:结论⇐…⇐…⇐已知条件③思维过程:执果索因.2.间接证明反证法:要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否定(即肯定原命题).这个过程包括下面3个步骤:(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结论的反面为真;(2)归谬——从反设和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3)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3)用反证法证明结论“a>b”时,应假设“a<b”.(×)(4)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5)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6)证明不等式2+7<3+6最合适的方法是分析法.(√)1.(2016·扬州质检)已知点A n (n ,a n )为函数y =x 2+1图象上的点,B n (n ,b n )为函数y =x 图象上的点,其中n ∈N *,设c n =a n -b n ,则c n 与c n +1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c n +1<c n解析由条件得c n =a n -b n =n 2+1-n =1n 2+1+n,则c n 随n 的增大而减小,∴c n +1<c n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 ,b ∈N ,若ab 不能被5整除,则a 与b 都不能被5整除”时,假设的内容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b 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解析“都不能”的否定为“至少有一个能”,故假设的内容应为“a ,b 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3.要证a 2+b 2-1-a 2b 2≤0只要证明________(填正确的序号).①2ab -1-a 2b 2≤0;②a 2+b 2-1-a 4+b 42≤0;③a +b 22-1-a 2b 2≤0;④(a 2-1)(b 2-1)≥0.答案④解析a 2+b 2-1-a 2b 2≤0⇔(a 2-1)(b 2-1)≥0.4.如果a a +b b >a b +b a ,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0,b ≥0且a ≠b解析∵a a +b b -(a b +b a )=a (a -b )+b (b -a )=(a -b )(a -b )=(a -b )2(a +b ).∴当a ≥0,b ≥0且a ≠b 时,(a -b )2(a +b )>0.∴a a +b b >a b +b a 成立的条件是a ≥0,b ≥0且a ≠b .5.(2016·盐城模拟)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凸函数,则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x 1,x 2,…,x n ,有f x 1+f x 2+…+f x n n≤f (x 1+x 2+…+x nn),已知函数y =sin x 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则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332解析∵f (x )=sin x 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且A ,B ,C ∈(0,π).∴f A +f B +f C 3≤f (A +B +C 3)=f (π3),即sin A +sin B +sin C ≤3sin π3=332,∴sin A +sin B +sin C 的最大值为332.题型一综合法的应用例1数列{a n }满足a n +1=a n2a n +1,a 1=1.(1)证明:数列{1a n}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1a n }的前n 项和S n ,并证明1S 1+1S 2+…+1S n >nn +1.(1)证明∵a n +1=a n2a n +1,∴1a n +1=2a n +1a n ,化简得1a n +1=2+1a n ,即1a n +1-1a n =2,故数列{1a n}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解由(1)知1a n=2n -1,∴S n =n 1+2n -12=n 2.方法一1S 1+1S 2+…+1S n =112+122+…+1n 2>11×2+12×3+…+1n n +1=(1-12)+(12-13)+…+(1n -1n +1)=1-1n +1=n n +1.方法二1S 1+1S 2+…+1S n =112+122+…+1n 2>1,又∵1>nn +1,∴1S 1+1S 2+…+1S n >n n +1.思维升华(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命题)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结论的真实性.(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a +b 2+lg b +c 2+lg c +a2>lg a +lg b +lg c .证明∵a ,b ,c ∈(0,+∞),∴a +b 2≥ab >0,b +c 2≥bc >0,a +c 2≥ac >0.由于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上述三个不等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a +b 2·b +c 2·c +a 2>abc >0成立.上式两边同时取常用对数,得lg(a +b 2·b +c 2·c +a2)>lg abc ,∴lg a +b 2+lg b +c 2+lg c +a 2>lg a +lg b +lg c .题型二分析法的应用例2已知函数f (x )=tan x ,xx1,x 2x 1≠x 2,求证:12[f (x 1)+f (x 2)]>证明要证12[f (x 1)+f (x 2)]>即证明12(tan x 1+tan x 2)>tan x 1+x 22,x 1+x 22,只需证明sin x 1+x 22cos x 1cos x 2>sin x 1+x 21+cos x 1+x 2.由于x 1,x 2x 1+x 2∈(0,π).所以cos x 1cos x 2>0,sin(x 1+x 2)>0,1+cos(x 1+x 2)>0,故只需证明1+cos(x 1+x 2)>2cos x 1cos x 2,即证1+cos x 1cos x 2-sin x 1sin x 2>2cos x 1cos x 2,即证cos(x 1-x 2)<1.由x 1,x 2x 1≠x 2知上式显然成立,因此12[f (x 1)+f (x 2)]>引申探究若本例中f (x )变为f (x )=3x -2x ,试证:对于任意的x 1,x 2∈R ,均有f x 1+f x 22≥证明要证明f x 1+f x 22≥即证明3x 1-2x 1+3x 2-2x 22≥1223x x +-2·x 1+x 22,因此只要证明3x 1+3x 22-(x 1+x 2)≥1223x x +-(x 1+x 2),即证明3x 1+3x 22≥1223x x +,因此只要证明3x 1+3x 22≥3x 1·3x 2,由于x 1,x 2∈R 时,3x 1>0,3x 2>0,由基本不等式知3x 1+3x 22≥3x 1·3x 2显然成立,故原结论成立.思维升华(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2016·苏州模拟)下列各式:1+0.12+0.1>12,0.2+30.5+3>0.20.5,2+73+7>23,72+π101+π>72101.请你根据上述特点,提炼出一个一般性命题(写出已知,求证),并用分析法加以证明.解已知a >b >0,m >0,求证:b +m a +m >ba .证明如下:∵a >b >0,m >0,欲证b +m a +m >ba,只需证a (b +m )>b (a +m ),只需证am >bm ,只需证a >b ,由已知得a >b 成立,所以b +m a +m >ba成立.题型三反证法的应用命题点1证明否定性命题例3(2016·连云港模拟)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1)推导{a n }的前n 项和公式;(2)设q ≠1,证明:数列{a n +1}不是等比数列.(1)解设{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当q =1时,S n =a 1+a 1+…+a 1=na 1;当q ≠1时,S n =a 1+a 1q +a 1q 2+…+a 1q n -1,①qS n =a 1q +a 1q 2+…+a 1q n ,②①-②得,(1-q )S n =a 1-a 1q n ,∴S n =a 11-q n1-q,∴S n na 1,q =1,a 11-qn1-q ,q ≠1.(2)证明假设{a n +1}是等比数列,则对任意的k ∈N *,(a k +1+1)2=(a k +1)(a k +2+1),a 2k +1+2a k +1+1=a k a k +2+a k +a k +2+1,a 21q 2k +2a 1q k =a 1qk -1·a 1q k +1+a 1q k -1+a 1q k +1,∵a 1≠0,∴2q k =q k -1+q k +1.∵q ≠0,∴q 2-2q +1=0,∴q =1,这与已知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 n +1}不是等比数列.命题点2证明存在性问题例4已知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又SB =SD =2,SA =1.(1)求证:SA ⊥平面ABCD ;(2)在棱SC 上是否存在异于S ,C 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若存在,确定F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由已知得SA 2+AD 2=SD 2,∴SA ⊥AD .同理SA ⊥AB .又AB ∩AD =A ,AB ⊂平面ABCD ,AD ⊂平面ABCD ,∴SA ⊥平面ABCD .(2)解假设在棱SC 上存在异于S ,C 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BC ∥AD ,BC ⊄平面SAD .∴BC ∥平面SAD .而BC ∩BF =B ,∴平面FBC ∥平面SAD .这与平面SBC 和平面SAD 有公共点S 矛盾,∴假设不成立.∴不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命题点3证明唯一性命题例5已知a ≠0,证明关于x 的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证明由于a ≠0,因此方程至少有一个根x =ba.假设x 1,x 2是它的两个不同的根,即ax 1=b ,①ax 2=b ,②由①-②得a (x 1-x 2)=0,因为x 1≠x 2,所以x 1-x 2≠0,所以a =0,这与已知矛盾,故假设错误.所以当a ≠0时,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思维升华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分清命题“p ⇒q ”的条件和结论;第二步:作出与命题结论q 相反的假设綈q ;第三步:由p 和綈q 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第四步: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设綈q 不真,于是原结论q 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命题p ⇒q 为真.所说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公理、已知定义、已知定理或已知事实矛盾,与临时假设矛盾以及自相矛盾等都是矛盾结果.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f (c )=0,且0<x <c 时,f (x )>0.(1)证明:1a是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2)试用反证法证明1a >c .证明(1)∵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f (x )=0有两个不等实根x 1,x 2,∵f (c )=0,∴x 1=c 是f (x )=0的根,又x 1x 2=c a ,∴x 2=1a (1a ≠c ),∴1a 是f (x )=0的一个根.即1a是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2)假设1a <c ,又1a >0,由0<x <c 时,f (x )>0,知f (1a )>0,与f (1a )=0矛盾,∴1a ≥c ,又∵1a ≠c ,∴1a>c .22.反证法在证明题中的应用典例(14分)直线y =kx +m (m ≠0)与椭圆W :x 24+y 2=1相交于A 、C 两点,O 是坐标原点.(1)当点B的坐标为(0,1),且四边形OABC为菱形时,求AC的长;(2)当点B在W上且不是W的顶点时,证明:四边形OABC不可能为菱形.思想方法指导在证明否定性问题,存在性问题,唯一性问题时常考虑用反证法证明,应用反证法需注意:(1)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思路及证题步骤,正确作出假设是反证法的基础,应用假设是反证法的基本手段,得到矛盾是反证法的目的.(2)当证明的结论和条件联系不明显、直接证明不清晰或正面证明分类较多、而反面情况只有一种或较少时,常采用反证法.(3)利用反证法证明时,一定要回到结论上去.规范解答(1)解因为四边形OABC为菱形,则AC与OB相互垂直平分.由于O(0,0),B(0,1),所以设点代入椭圆方程得t24+14=1,则t=±3,故|AC|=2 3.[4分] (2)证明假设四边形OABC为菱形,因为点B不是W的顶点,且AC⊥OB,所以k≠0.2+4y2=4,=kx+m,消y并整理得(1+4k2)x2+8kmx+4m2-4=0.[7分]设A(x1,y1),C(x2,y2),则x1+x22=-4km1+4k2,y2+y22=k·x1+x22+m=m1+4k2.所以AC的中点为分]因为M为AC和OB的交点,且m≠0,k≠0,所以直线OB的斜率为-14k,因为k =-14≠-1,所以AC 与OB 不垂直.[13分]所以OABC 不是菱形,与假设矛盾.所以当点B 不是W 的顶点时,四边形OABC 不可能是菱形.[14分]1.(2017·泰州月考)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2+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方程x 2+ax +b =0没有实根解析因为“方程x 2+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方程x 2+ax +b =0有一个实根或两个实根”,所以该命题的否定是“方程x 2+ax +b =0没有实根”.2.若一元二次不等式2kx 2+kx -38<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则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答案(-3,0]解析若2kx 2+kx -38<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k <0,=k 2-4×2k ×-38<0或k =0.解得-3<k ≤0.3.设x ,y ,z >0,则关于三个数y x +y z ,z x +z y ,x z +xy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①都大于2②至少有一个大于2③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④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答案③解析因为(y x +y z )+(z x +z y )+(x z +x y)=(y x +x y )+(y z +z y )+(z x +xz)≥6,当且仅当x =y =z 时等号成立.所以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③正确.4.(2016·镇江模拟)若P =a +a +7,Q =a +3+a +4(a ≥0),则P ,Q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答案P <Q 解析∵P 2=2a +7+2a ·a +7=2a +7+2a 2+7a ,Q 2=2a +7+2a +3·a +4=2a +7+2a 2+7a +12,∴P 2<Q 2,∴P <Q .5.(2016·苏州模拟)下列条件:①ab >0,②ab <0,③a >0,b >0,④a <0,b <0,其中能使b a +a b≥2成立的条件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①③④解析要使b a +a b ≥2,只需b a >0且a b >0成立,即a ,b 不为0且同号即可,故①③④能使b a +a b≥2成立.6.用反证法证明: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有理数根,那么a ,b ,c 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用反证法证明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________.①假设a ,b ,c 都是偶数;②假设a ,b ,c 都不是偶数;③假设a ,b ,c 至多有一个偶数;④假设a ,b ,c 至多有两个偶数.答案②解析“至少有一个”的否定为“都不是”,故②正确.7.(2016·全国甲卷)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________.答案1和3解析由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可知,丙为“1和2”或“1和3”,又乙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所以乙只可能为“2和3”,又甲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所以甲只能为“1和3”.8.若二次函数f (x )=4x 2-2(p -2)x -2p 2-p +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点c ,使f (c )>0,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若二次函数f (x )≤0在区间[-1,1]内恒成立,-1=-2p 2+p +1≤0,1=-2p 2-3p +9≤0,解得p ≤-3或p ≥32,故满足题干条件的p 9.已知m >0,a ,b ∈R ,求证:(a +mb 1+m )2≤a 2+mb 21+m.证明因为m >0,所以1+m >0.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a +mb )2≤(1+m )(a 2+mb 2),即证m (a 2-2ab +b 2)≥0,即证(a -b )2≥0,而(a -b )2≥0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10.设f (x )=ax 2+bx +c (a ≠0),若函数f (x +1)与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求证:f (x +12)为偶函数.证明由函数f (x +1)与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可知f (x +1)=f (-x ).将x 换成x -12代入上式可得f (x -12+1)=f [-(x -12)],即f (x +12)=f (-x +12),由偶函数的定义可知f (x +12)为偶函数.11.(2016·苏州模拟)已知函数f (x )=a x +x -2x +1(a >1).(1)证明:函数f (x )在(-1,+∞)上为增函数;(2)用反证法证明方程f (x )=0没有负数根.证明(1)任取x 1,x 2∈(-1,+∞),不妨设x 1<x 2,则x 2-x 1>0.∵a >1,∴ax 2-x 1>1且ax 1>0,∴ax 2-ax 1=ax 1(ax 2-x 1-1)>0.又∵x 1+1>0,x 2+1>0,∴x 2-2x 2+1-x 1-2x 1+1=x 2-2x 1+1-x 1-2x 2+1x 1+1x 2+1=3x 2-x 1x 1+1x 2+1>0.于是f (x 2)-f (x 1)=ax 2-ax 1+x 2-2x 2+1-x 1-2x 1+1>0,故函数f (x )在(-1,+∞)上为增函数.(2)假设存在x 0<0(x 0≠-1)满足f (x 0)=0,则ax 0=-x 0-2x 0+1.∵a >1,∴0<ax 0<1,∴0<-x 0-2x 0+1<1,即12<x 0<2,与假设x 0<0相矛盾,故方程f (x )=0没有负数根.12.(2016·浙江)设函数f (x )=x 3+11+x,x ∈[0,1],证明:(1)f (x )≥1-x +x 2;(2)34<f (x )≤32.证明(1)因为1-x +x 2-x 3=1--x 41--x=1-x 41+x,由于x ∈[0,1],有1-x 41+x ≤1x +1,即1-x +x 2-x 3≤1x +1,所以f (x )≥1-x +x 2.(2)由0≤x ≤1得x 3≤x ,故f (x )=x 3+1x +1≤x +1x +1=x +1x +1-32+32=x -12x +12x +1+32≤32,所以f (x )≤32.由(1)得f (x )≥1-x +x 2+34≥34又因为=1924>34,所以f (x )>34.综上,34<f(x)≤32.13.(2015·课标全国Ⅱ)设a,b,c,d均为正数,且a+b=c+d,证明:(1)若ab>cd,则a+b>c+d;(2)a+b>c+d是|a-b|<|c-d|的充要条件.证明(1)因为(a+b)2=a+b+2ab,(c+d)2=c+d+2cd,由题设a+b=c+d,ab>cd得(a+b)2>(c+d)2.因此a+b>c+d.(2)①若|a-b|<|c-d|,则(a-b)2<(c-d)2,即(a+b)2-4ab<(c+d)2-4cd.因为a+b=c+d,所以ab>cd.由(1)得a+b>c+d.②若a+b>c+d,则(a+b)2>(c+d)2,即a+b+2ab>c+d+2cd.因为a+b=c+d,所以ab>cd,于是(a-b)2=(a+b)2-4ab<(c+d)2-4cd=(c-d)2.因此|a-b|<|c-d|.综上,a+b>c+d是|a-b|<|c-d|的充要条件.。
高考数学(江苏版)一轮配套课件:§11.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an
a n1 2
≤1,n∈N*.
(1)证明:|an|≥2n-1(|a1|-2),n∈N*;
(2)若|an|≤
3 2
n
,n∈N*,证明:|an|≤2,n∈N*.
证明
(1)由
an
a n1 2
≤1得|an|-
1 2
|an+1|≤1,故
|
an 2n
|
-
|
an 2n
1 1
|≤ 1
2n
,n∈N*,
所以 |
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可以逆推的,它的常见书面表达是“② 要证……, 只需…… ”或“⇐”. 3.数学中的命题都有题设(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当我们证明一个命题时, 不直接从题设出发去推证结论成立,而是从否定这个命题的结论出发, 通过正确、严密的逻辑推理,由此引出一个新的结论,而这个新结论与 题设矛盾(或与已知的定义、公理或定理相矛盾,或者自相矛盾),得出原 结论的反面不正确,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这种间接证明的方法叫 做③ 反证法 . 4.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步:分清命题“p⇒q”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做出与命题结论q相矛盾的假设¬q;
高考数学
§11.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知识清单
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因此,综合法又叫做顺推法或由因导果法. 综合法格式——从已知条件出发,顺着推证,由“已知”得“推知”,由 “推知”得“未知”,逐步推出求证的结论,这就是综合法的格式,它的 常见书面表达是“① ∵……,∴…… ”或“⇒”. 2.分析法是“执果索因”,一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因此分析 法又叫做逆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分析法格式——与综合法正好相反,它是从要求证的结论出发,倒着分 析,由未知想需知,由需知逐渐地靠近已知(已知条件,已经学过的定义、 定理、公理、公式、法则等等).这种证明方法的关键在于需保证分析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一章 推理与证明 11.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讲义
������
2 =-1 + 4������2 , 2 =k· 2 +m=1 + 4������2.
( ) 4������������ ������
-
,
所以 AC 的中点为 M 1 + 4������2 1 + 4������2 .
1 因为 M 为 AC 和 OB 的交点,所以直线 OB 的斜率为-4������.
(2)证明:由(1)知,当 x∈(-1,+∞)时,有 f(x)≥f(0)=0,即 (1+x)r+1≥1+(r+1)x,且等号当且仅当 x=0 时成立,
故当 x>-1 且 x≠0 时,有 (1+x)r+1>1+(r+1)x.①
( ) 1
1 + 1 ������ + 1 ������ + 1
在①中,令 x=������(这时 x>-1 且 x≠0),得 ������ >1+ ������ .
������ - ������ ������������ - ������������ ������������ - ������ - 1
2
只要证 2 >������������ + ������������ =������������ - ������ + 1=1-������������ - ������ + 1,
解析 (1)因为 f '(x)=(r+1)(1+x)r-(r+1)=(r+1)[(1+x)r-1],令 f '(x)=0,解得 x=0.
当-1<x<0 时, f '(x)<0,所以 f(x)在(-1,0)内是减函数;
2018年高考数学(理)(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六章数列、推理与证明第6讲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Word版含
第6讲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考试要求 1.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A级要求;2.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A级要求.知识梳理1.直接证明间接证明是不同于直接证明的又一类证明方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1)反证法的定义: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2)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①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归谬——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直到推出矛盾为止;③结论——断言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诊断自测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2)用反证法证明结论“a>b”时,应假设“a<b”.( )(3)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4)在解决问题时,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析(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2)应假设“a≤b”.(3)反证法只否定结论.答案 (1)× (2)× (3)× (4)√2.要证a 2+b 2-1-a 2b 2≤0,只要证明________. 解析 a 2+b 2-1-a 2b 2≤0⇔(a 2-1)(b 2-1)≥0. 答案 (a 2-1)(b 2-1)≥03.若a ,b ,c 为实数,且a <b <0,给出下列不等关系: ①ac 2<bc 2;②a 2>ab >b 2;③1a <1b ;④b a >a b.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 a 2-ab =a (a -b ),∵a <b <0,∴a -b <0,∴a 2-ab >0,∴a 2>ab . 又ab -b 2=b (a -b )>0,∴ab >b 2, 综上可得a 2>ab >b 2. 答案 ②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________.解析 因为“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方程x 3+ax +b =0的实根的个数大于或等于1”,所以要做的假设是“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 答案 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5.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2B =A +C ,又A +B +C =π,∴B =π3,又b 2=ac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2-2ac cos B =a 2+c 2-ac ,∴a 2+c 2-2ac =0,即(a -c )2=0,∴a =c , ∴A =C ,∴A =B =C =π3,∴△ABC 为等边三角形.答案 等边三角形考点一 综合法的应用 【例1】 (2017·东北三省三校模拟)已知a ,b ,c >0,a +b +c =1.求证: (1)a +b +c ≤3; (2)13a +1+13b +1+13c +1≥32. 证明 (1)∵(a +b +c )2=(a +b +c )+2ab +2bc +2ca ≤(a +b +c )+(a +b )+(b +c )+(c +a )=3, ∴a +b +c ≤ 3.(2)∵a >0,∴3a +1>0, ∴43a +1+(3a +1)≥243a +13a +1=4,∴43a +1≥3-3a ,同理得43b +1≥3-3b ,43c +1≥3-3c , 以上三式相加得 4⎝⎛⎭⎪⎫13a +1+13b +1+13c +1≥9-3(a +b +c )=6,∴13a +1+13b +1+13c +1≥32. 规律方法 用综合法证题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向结论,综合法的适用范围: (1)定义明确的问题,如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求证无条件的等式或不等式; (2)已知条件明确,并且容易通过分析和应用条件逐步逼近结论的题型.在使用综合法证明时,易出现的错误是因果关系不明确,逻辑表达混乱.【训练1】 (2017·南京模拟)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点E 是A 1C 1的中点.求证: (1)BE ⊥AC ; (2)BE ∥平面ACD 1.证明 (1)如图,连接BD 交AC 于点F ,连接B 1D 1交A 1C 1于点E . 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BD ⊥AC .因为ABCD -A 1B 1C 1D 1为直四棱柱,所以BB 1⊥平面ABCD , 又AC ⊂平面ABCD ,所以BB 1⊥AC .又BD ∩BB 1=B ,且BD ⊂平面B 1BDD 1,BB 1⊂平面B 1BDD 1,所以AC ⊥平面B 1BDD 1. 而BE ⊂平面B 1BDD 1,所以BE ⊥AC .(2)如图,连接D 1F ,因为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为直四棱柱, 所以四边形B 1BDD 1为矩形. 又E ,F 分别是B 1D 1,BD 的中点, 所以BF =D 1E ,且BF ∥D 1E . 所以四边形BED 1F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E ∥D 1F .又D 1F ⊂平面ACD 1,BE ⊄平面ACD 1, 所以BE ∥平面ACD 1. 考点二 分析法的应用【例2】 已知a >0,证明:a 2+1a 2-2≥a +1a-2.证明 要证a 2+1a 2-2≥a +1a-2,只需证a 2+1a 2≥⎝ ⎛⎭⎪⎫a +1a -(2-2). 因为a >0,所以⎝⎛⎭⎪⎫a +1a -(2-2)>0,所以只需证⎝⎛⎭⎪⎫a 2+1a 22≥⎣⎢⎡⎦⎥⎤⎝ ⎛⎭⎪⎫a +1a --22,即2(2-2)⎝⎛⎭⎪⎫a +1a ≥8-42,只需证a +1a≥2.因为a >0,a +1a≥2显然成立⎝⎛⎭⎪⎫a =1a=1时等号成立,所以要证的不等式成立.规律方法 (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训练2】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求证:1a +b +1b +c =3a +b +c. 证明 要证1a +b +1b +c =3a +b +c, 即证a +b +c a +b +a +b +c b +c =3也就是c a +b +ab +c=1, 只需证c (b +c )+a (a +b )=(a +b )(b +c ), 需证c 2+a 2=ac +b 2,又△ABC 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故B =60°,由余弦定理,得b 2=c 2+a 2-2a cos 60°,即b 2=c 2+a 2-ac , 故c 2+a 2=ac +b 2成立. 于是原等式成立. 考点三 反证法的应用【例3】 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2,S 3=9+3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2)设b n =S nn(n ∈N *),求证: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1)解 由已知得⎩⎨⎧a 1=2+1,3a 1+3d =9+32,解得d =2,故a n =2n -1+2,S n =n (n +2).(2)证明 由(1)得b n =S nn=n + 2.假设数列{b n }中存在三项b p ,b q ,b r (p ,q ,r ∈N *,且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b 2q =b p b r .即(q +2)2=(p +2)(r +2). ∴(q 2-pr )+2(2q -p -r )=0.∵p ,q ,r ∈N *,∴⎩⎪⎨⎪⎧q 2-pr =0,2q -p -r =0.∴⎝⎛⎭⎪⎫p +r 22=pr ,(p -r )2=0.∴p =r ,与p ≠r 矛盾.∴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规律方法 (1)当一个命题的结论是以“至多”、“至少”、“唯一”或以否定形式出现时,可用反证法来证,反证法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假设矛盾,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与事实矛盾等.(2)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要把握三点:①必须否定结论;②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③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训练3】 (2017·郑州一中月考)已知a 1+a 2+a 3+a 4>100,求证:a 1,a 2,a 3,a 4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25.证明 假设a 1,a 2,a 3,a 4均不大于25,即a 1≤25,a 2≤25,a 3≤25,a 4≤25,则a 1+a 2+a 3+a 4≤25+25+25+25=100,这与已知a 1+a 2+a 3+a 4>100矛盾,故假设错误. 所以a 1,a 2,a 3,a 4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25.[思想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思考起来比较自然,容易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繁;综合法从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实际证题时常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再用综合法叙述出来. [易错防范]1.用分析法证明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常常用“要证(欲证)……”“即证……”“只需证……”等,逐步分析,直到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2.在使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时,反设必须恰当,如“都是”的否定是“不都是”“至少一个”的否定是“不存在”等.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40分钟)一、填空题1.6+7与22+5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解析 要比较6+7与22+5的大小, 只需比较(6+7)2与(22+5)2的大小, 只需比较6+7+242与8+5+410的大小,只需比较42与210的大小,只需比较42与40的大小,∵42>40,∴6+7>22+ 5. 答案6+7>22+ 5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 ,b ∈R ,ab 可以被5整除,那么a ,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那么假设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b 都不能被5整除3.若a ,b ∈R ,则下面四个式子中恒成立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lg(1+a 2)>0;②a 2+b 2≥2(a -b -1); ③a 2+3ab >2b 2;④a b <a +1b +1. 解析 在②中,∵a 2+b 2-2(a -b -1)=(a 2-2a +1)+(b 2+2b +1)=(a -1)2+(b +1)2≥0, ∴a 2+b 2≥2(a -b -1)恒成立. 答案 ②4.下列条件:①ab >0,②ab <0,③a >0,b >0,④a <0,b <0,其中能使b a +ab≥2成立的条件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 要使b a +a b ≥2,只需b a >0成立,即a ,b 不为0且同号即可,故①③④能使b a +a b≥2成立. 答案 ①③④5.已知m >1,a =m +1-m ,b =m -m -1,则a ,b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解析 ∵a =m +1-m =1m +1+m,b =m -m -1=1m +m -1.而m +1+m >m +m -1>0(m >1), ∴1m +1+m<1m +m -1,即a <b .答案 a <b6.(2017·南通模拟)“a >2,且b >2”是“a +b >4,且ab >4”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解析 由于a >2,b >2,所以a +b >4,ab >4,反之取a =1,b =5,满足a +b >4,ab >4,但是不满足a >2,b >2;故应为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 充分不必要7.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 >b >c ,且a +b +c =0,求证b 2-ac <3a ”索的因应是________(填序号).①a -b >0;②a -c >0;③(a -b )(a -c )>0;④(a -b )(a -c )<0. 解析 由题意知b 2-ac <3a ⇐b 2-ac <3a 2⇐(a +c )2-ac <3a 2⇐a 2+2ac +c 2-ac -3a 2<0 ⇐-2a 2+ac +c 2<0 ⇐2a 2-ac -c 2>0⇐(a -c )(2a +c )>0⇐(a -c )(a -b )>0. 答案 ③8.①已知p 3+q 3=2,求证p +q ≤2,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p +q ≥2;②已知a ,b ∈R ,|a |+|b |<1,求证方程x 2+ax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x 1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x 1|≥1.则①与②的假设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 反证法的实质是否定结论,对于①,其结论的反面是p +q >2,所以①不正确;对于②,其假设正确. 答案 ② 二、解答题9.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 lga +b2+lgb +c2+lgc +a2>lg a +lg b +lg c .证明 ∵a ,b ,c ∈(0,+∞), ∴a +b2≥ab >0,b +c2≥bc >0,a +c2≥ac >0.又上述三个不等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a +b 2·b +c 2·c +a2>abc 成立.上式两边同时取常用对数,得lg ⎝ ⎛⎭⎪⎫a +b 2·b +c 2·c +a 2>lg abc ,∴lga +b 2+lgb +c2+lgc +a2>lg a +lg b +lg c .10.设数列{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S n 是它的前n 项和. (1)求证:数列{S n }不是等比数列; (2)数列{S n }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1)证明 假设数列{S n }是等比数列,则S 22=S 1S 3, 即a 21(1+q )2=a 1·a 1·(1+q +q 2), 因为a 1≠0,所以(1+q )2=1+q +q 2, 即q =0,这与公比q ≠0矛盾, 所以数列{S n }不是等比数列.(2)解 当q =1时,S n =na 1,故{S n }是等差数列; 当q ≠1时,{S n }不是等差数列,否则2S 2=S 1+S 3,即2a 1(1+q )=a 1+a 1(1+q +q 2), 得q =0,这与公比q ≠0矛盾.综上,当q =1时,数列{S n }是等差数列;当q ≠1时,数列{S n }不是等差数列.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20分钟)11.已知函数f (x )=⎝ ⎛⎭⎪⎫12x ,a ,b 是正实数,A =f ⎝ ⎛⎭⎪⎫a +b 2,B =f (ab ),C =f ⎝ ⎛⎭⎪⎫2ab a +b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解析 ∵a +b2≥ab ≥2ab a +b ,又f (x )=⎝ ⎛⎭⎪⎫12x 在R 上是减函数,∴f ⎝ ⎛⎭⎪⎫a +b 2≤f (ab )≤f ⎝ ⎛⎭⎪⎫2ab a +b .答案 A ≤B ≤C12.设a ,b ,c 均为正实数,则三个数a +1b ,b +1c ,c +1a,给出下列结论:①都大于2;②都小于2;③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④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 ∵a >0,b >0,c >0,∴⎝⎛⎭⎪⎫a +1b +⎝⎛⎭⎪⎫b +1c +⎝⎛⎭⎪⎫c +1a =⎝⎛⎭⎪⎫a +1a +⎝⎛⎭⎪⎫b +1b + ⎝ ⎛⎭⎪⎫c +1c ≥6,当且仅当a =b =c =1时,“=”成立,故三者不能都小于2,即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答案 ④13.(2017·盐城模拟)已知正数x ,y 满足xy =x -yx +3y,则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 因为x ,y 为正数,所以xy =x -y x +3y ⇔3xy 2+(x 2+1)y -x =0⇔3y 2+⎝ ⎛⎭⎪⎫x +1x y -1=0⇔⎝ ⎛⎭⎪⎫x +1x y =1-3y 2,所以1-3y 2y =x +1x ≥2,整理得3y 2+2y -1≤0,解得0<y ≤13,故y 的最大值为13.答案 1314.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f (c )=0,且0<x <c 时,f (x )>0.(1)证明:1a是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2)试用反证法证明1a>c .证明 (1)∵f (x )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f (x )=0有两个不等实根x 1,x 2, ∵f (c )=0,∴x 1=c 是f (x )=0的根,又x 1x 2=c a,∴x 2=1a (1a≠c ),∴1a 是f (x )=0的一个根.即1a是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2)假设1a <c ,又1a>0,由0<x <c 时,f (x )>0,知f ⎝ ⎛⎭⎪⎫1a >0与f ⎝ ⎛⎭⎪⎫1a=0矛盾,∴1a≥c ,又∵1a≠c ,∴1a>c .。
江苏2020版高考数学第六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5第5讲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
【解】
(1)当 n=1 时,a1+S1=2a1=2,则 a1=1.
又 a n + S n = 2, 所以 an+1+Sn+1=2, 1 两式相减得 an+1=2an, 1 所以{an}是首项为 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 an= 1 2n-1 .
(2)证明:假设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记为 ap+1, aq+1,ar+1(p<q<r,且 p,q,r∈N*), 1 1 1 则 2· 2q=2p+2r, 所以 2· 2r q=2r p+1.(*)
x y 解析:要比较 与 的大小, x+ a y + b 只需看 x(y+b)与 y(x+a)的大小. 即 xb 与 ya 的大小, 1 1 而a>b,x>y 且 x、y、a、b∈(0,+∞), x y 所以 a<b,y<x,所以 xb>ya,所以 > . x+ a y+ b
x y 答案: > x+a y+b
2.已知非零实数 a、b、c 成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用反证法 1 1 2 证明:a+c≠b.
1 1 2 4ac 证明:假设a+ c=b,则 2b= .又 2b=a+c, a+ c 所以(a+c)2=4ac,即(a-c)2=0, 所以 a=c,又 c-a=2d,所以公差 d=0,与已知 d≠0 相矛盾. 1 1 2 所以a+ c≠b.
综合法 (2019· 南京模拟)已知函数 f(x)=(λx+1)ln x-x+1. (1)若 λ=0,求 f(x)的最大值; (2)若曲线 y=f(x)在点(1, f(1))处的切线与直线 x+y+1=0 垂直, f(x) 证明: >0. x-1
【解】
(1)f(x)的定义域为(0,+∞).
当 λ=0 时,f(x)=ln x-x+1. 1 则 f′(x)=x-1,令 f′(x)=0,解得 x=1. 当 0<x<1 时,f′(x)>0,所以 f(x)在(0,1)上是增函数; 当 x>1 时,f′(x)<0,所以 f(x)在(1,+∞)上是减函数. 故 f(x)在 x=1 处取得最大值 f(1)=0. λx+1 (2)证明:由题可得,f′(x)=λln x+ x -1. 由题设条件,得 f′(1)=1,即 λ=1.
2020届江苏高考数学(理)总复习讲义: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四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必过数材美1. 直接证明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________⑴综合法:从已知的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2) 分析法: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3)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推证过程如下:综合法一一I已知条件?…?…? I结论I;分析法一一[结论?••• ?••• ?|已知条件.2. 间接证明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小题体验]1.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V”或“X”)(1) 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2) 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3) 用反证法证明结论“ a > b”时,应假设“ a w b”.( )(4) 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答案:(1)x (2)X⑶V ⑷X2. 设a= lg 2+ lg 5, b= e x(x v 0),贝U a与b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 .答案:a> b3. 下列条件:①ab> 0,②ab v 0,③a> 0, b> 0,④a v 0, b v 0,其中能使-+ 7> 2a b 成立的条件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 .解析:要使b+ a> 2成立,a b则b> 0,即a与b同号,a故①③④均能使b +b >2成立. 答案:3必过易措关1.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常常用“要证(欲 证)……”“即要证……”“就要证……”等分析到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 P ,再说明所要证明的数学问题成立.2•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 错误的. [小题纠偏]i J 6-2迄与V 5-Q 7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_ .解析:假设6 - 2.2>・,5- 7,由分析法可得,要证6-2 2> 5- 7,只需证6 +7> .5+ 2 2,即证 13+ 2 42 > 13+ 4 10 ,即 42 >2 10.因为 42>40,所以 6 — 2.2> 5 —.7成立. 答案:6- 2 2> 5- 72. (2019南通调研)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 (a — 1)(b - 1) (•- 1)>0,贝U a , b , c 中至 少有一个大于1”时,要做的假设是“假设 _______________ a , b, c ”.答案:都不大于1Oi °骂蛊奧陂刁MB 跡鄙够筑轴鋼遐塑考点一分析法基础送分型考点一一自主练透[题组练透]1. (2019南通模拟)已知 m >0, a , b € R,求证: 证明:■/ m >0,二 1 + m >0, ia+ mb } v a 2 + mb 2.1+ mv1 + m即证(a + mb)2v (1 + m)(a 2+ mb 2), 即证 m(a 2- 2ab + b 2) > 0, 即证(a — b)》0,而(a — b)2> 0显然成立,2.(易错题)已知△ ABC 的三个内角 A , B , C 成等差数列, b , c.a + mb 2 a 2+ mb 2w1 + m 1+ m•••要a + mbv 1+ ma 2+ mb 21 + m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即证吐也+a + b也就是一-—I —a — = 1,a +b b + c只需证 c(b + c)+ a(a + b) = (a + b)(b + c), 需证 c 2 + a 2= ac + b ,又厶ABC 三内角 A , B , C 成等差数列,故 B = 60 ° 由余弦定理,得ooob =c + a — 2accos 60°,即 b 2= c 2+ a 2— ac , 故 c 2+ a 2= ac + b 2成立. 于是原等式成立.[谨记通法]1. 利用分析法证明问题的思路分析法的证明思路:先从结论入手,由此逐步推出保证此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而当 这些判断恰恰都是已证的命题 (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等 )或要证命题的已知条件时命题得证.2. 分析法证明问题的适用范围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或证明过程中所需用的知识不太明确、 具体时,往往采用分析法,特别是含有根号、绝对值的等式或不等式,常考虑用分析法.考点二综合法重点保分型考点一一师生共研[典例引领](2019徐州检测)设a , b 是非负实数,求证:a 3+ b 3> . ab(a 2 + b 2).证明:因为 a 3 + b 3—/ab(a 2 + b 2) = a^a^a^Vb) + bVb(Vb —需)=(£ — Vb)[^/a)5 — (.b)5],当 a >b 时,.a 》b ,从而(,a)5》(,b)5, 得(a — b)[( a)5— ( b)5]> 0; 当 a v b 时,.a v b ,从而(.a)5v ( , b)5, 得(a — b)[( a)5— ( b)5]> 0. 所以 a 3+ b 3> ab(a 2 + b 2).求证: 1 | 1 3 a + b b + c a + b + c证明:要证3 a + b + c ,[由题悟法]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思路 (1) 分析条件选择方向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及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联系,选择相关的定理、公式等,确定恰当 的解题方法(2) 转化条件组织过程把已知条件转化成解题所需要的语言,主要是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 (3) 适当调整回顾反思回顾解题过程,可对部分步骤进行调整,并对一些语言进行适当的修饰,反思总结解 题方法的选取[即时应用]在厶 ABC 中,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c ,已知 sin Asin B + sin Bsin C + cos 2B =1. (1) 求证:a , b , c 成等差数列.⑵若C = 2;n,求证5a = 3b.3证明:(1)由已知得 sin Asin B + sin Bsin C = 2sin 2B , 因为 sin B 丰 0,所以 sin A + sin C = 2sin B , 由正弦定理,有 a + c = 2b ,即a , b, c 成等差数列. 2 n(2) 由C = T " , c = 2b — a 及余弦定理得3 (2b — a)2= a 2 + b 2 + ab ,即有 5ab — 3b 2= 0 , 所以吕=3,即5a = 3b.b 5 考点三反证法重点保分型考点一一师生共研[典例引领]1 1设 a > 0 , b > 0,且 a + b =_+ .证明:a b (1) a + b > 2;(2) a 2 + a v 2与b 2+ b v 2不可能同时成立. 1 1 a -k b证明:由 a + b = 一 + 7= -, a > 0 , b >0 ,a b ab 得 ab = 1.(1)由基本不等式及 ab = 1 ,有a + b > 2 ab = 2,即a + b > 2.当且仅当a = b 时取等号.⑵假设a2+ a v 2与b2+ b v 2同时成立,则由a2+ a v 2 及a > 0,得0 v a v 1;同理,0v b v 1,从而ab v 1,这与ab= 1矛盾.故a 2+ a v 2与b 2+ b v 2不可能同时成立.[由题悟法]反证法证明问题的 3步骤(1)反设:假定所要证的结论不成立,而设结论的反面(否定命题)成立;(否定结论)⑵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由此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 一一与已知条件、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推导矛盾)(3)立论:因为推理正确,所以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原命题结论 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原命题成立.(命题成立)[即时应用]等差数列{a *}的前n 项和为S n , a i = 1+・2, S 3= 9+ 3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⑵设b n = ^(n € N *),求证: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解:(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已知得;沖01,J3a i + 3d = 9+ 3农,所以 d = 2,故 a n = 2n — 1 + 2, S n = n(n +•, 2). ⑵证明:由(1)得b n =半=n +■ 2,假设数列{b n }中存在三项b p , b q , b r (p , q , r € N ,且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b ;= b p b r . 即(q + 2)2= (p + 2)(r +2),所以(q 2— pr) + 2(2q — p — r) = 0,因为 p , q, r € N *,2q — p — r = 0,所以p = r ,与p z r 矛盾, 所以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等比数列.—保咼考,全练题型做到咼考达标1. (2019海门中学检测)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 a 2+ b 2= 0,则a , b 全为0”,其反设 为“ ________ .q 所以i—pr = 0,燧础斶題型嫌酗-删羅魏谁堂彌(p — r)2= 0,0 c=l [ - ]解析:命题“若a2+ b2= 0,则a, b全为0”,其题设为“ a2+ b2= 0”,结论是“ a, b全为0 ”,用反证法证明该命题时,其反设为“a, b不全为0”.答案:a, b不全为02. (2018 徐州模拟)若P=, a+ a + 7, Q= a+ 3 + , a+ 4(a>0),贝U P, Q 的大小关玄阜系是_________ .解析:因为P2= 2a + 7+ 2 a - a+ 7 = 2a+ 7+ 2 a2+ 7a, Q2= 2a+ 7+ 2 a+ 3、a + 4 = 2a+ 7+ 2 a2+ 7a + 12,所以P2v Q2,所以P v Q.答案:P v Q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江阴调研)设a, b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① a + b> 2;②a2+ b2>2•其中能推出:“ a, 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解析:①中,假设a< 1, b< 1,则a + b< 2与已知条件a+ b> 2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a, 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①正确;②中,若a = —2, b=—3,则a2+ b2>2成立,故②不能推出:“ a, 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答案:①4. ______ 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x)单调递减,若刘+ X2> 0,则f(xd + f(X2)________ 0(填“〉” “V” 或“=”).解析:由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x > 0时,f(x)单调递减,可知f(x)是R上的单调递减函数,由X1+ X2> 0,可知X1>—X2, f(X1)V f(—X2)=—f(X2),则f(X1)+ f(X2)V 0.答案:V5. (2019 呂四中学检测)若0v a v 1,0v b v 1,且a工b,则在a + b,2 ab, a2+ b2和2ab中最大的是_________ .解析:因为0v a v 1,0 v b v 1,且a^ b,所以a+ b>2 ab, a2+ b2>2ab, a+ b—(a2+2b ) = a(1 —a)+ b(1 —b)> 0,所以a+ b 最大.答案:a+ b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a需+ b、/b>aVb+匕需,则a, 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 a + b b>a b+ b a,即( a—b)2(a+ . b)>0,需满足a>0, b>0 且a丰 b.答案:a> 0, b> 0 且a^ b解析: 由条件得 C n = a n — b n = i./n 2+ 1 —1 n 2+ 1 + n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点A n (n , a n )为函数y = .x 2+ 1图象上的点,B n (n , b n )为函数y = x 图象上的点, 其中n € N *,设C n = a n — b n ,贝U C n 与C n + 1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C n 随n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 C n +1< C n . 答案:C n + 1< C n 8. 已知x , y , z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 x + y + z = 1,求证: 证明:因为x , y , z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 x + y + z = 1,1 “ 1 — y x + z2 xz ■一 1 = = ---- > —: , y y y y 1一 1 = z = x +y > 2. xy , z z z z ' 又x , y , z 为正数,由①x ②x ③,9.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a 3= 5, S &= 64.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112 * ⑵求证:硏+ S1;>茁2,兀N ). 解:(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a 3= a 1+ 2d = 5, 则 解得a 1= 1, d = 2. |S 8= 8a 1 + 28d = 64, 故所求的通项公式为 a n = 2n — 1. 2 ⑵证明:由(1)可知S n = n ,即证[(n + 1)2+ (n — 1)2]n 2> 2(n 2— 1)2, 只需证(n 2+ 1)n 2>(n 2— 1)2, 即证3n 2> 1. 而3n 2> 1在n >2时恒成立, 10.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C 丄底面 ABCD , ABCD 是直角 梯形,AB丄 AD , AB // CD , AB = 2AD = 2CD = 2, E 是 PB 的中点. 1 所以1—1 = 1—= y +z > ① x x x , 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 1 1 2 (n - 1 J n + 1 f > n 从而不等式 1S n — 1 +n € N )恒成立.(1)求证:EC //平面PAD ;⑵求证:平面EAC 丄平面PBC.证明:⑴作线段AB 的中点F ,连结EF , CF (图略),则AF = CD , AF // CD , 所以四边形 ADCF 是平行四边形,贝U CF // AD.又EF // AP ,且 CF A EF = F ,所以平面 CFE //平面 PAD.又EC ?平面CEF ,所以EC //平面 PAD.⑵因为PC 丄底面 ABCD ,所以PC 丄AC.因为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且 AB = 2AD = 2CD = 2,所以 AC = 2, BC = 2.所以 AB 2= AC 2+ BC 2,所以 AC 丄 BC ,因为PC A BC = C ,所以 AC 丄平面 PBC ,因为 AC ?平面EAC ,所以平面 EAC 丄平面 PBC.二上台阶,自主选做志在冲刺名校1. (2019南通调研)已知数列{a n }各项均为正数,且不是常数列.⑴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求证:.a i +ia 3< 2 @;⑵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求证:1— a n,1— a n +1,1 — a n +2不可能成等比数列. 证明:(1)要证•. a 1+ a 3< 2 a 2,只需证 a 1+ a 3+ 2 a 1a 3< 4a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a 1 + a 3= 2a 2,• •只需证 叮a 1a 3< *2,即证 a 1a 3<a 2= ^;*3 2,•••数列{a n }各项均为正数,•、冋 + <:.-;a 3< 2 a 2.(2)假设 1 — a n,1 — a n + 1,1 — a n + 2 成等比数列,则(1 — a n + 1) = (1 — a n )(1 一 a n + 2), 即 1 — 2a n +1+ £+1= 1 + a n a n + 2— (a n + a *+ 2),•••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a n + 1 = a n a n + 2,…a 1a 3<…2a n + 1 = a n + a n + 2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二数列{a n }是常数列,这与已知相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二 1 — a n,1 — a n + 1,1 — a n + 2 不可能成等比数列.2.若无穷数列{a n }满足:只要 a p = a q (p , q € N ),必有a p +1 = a q +i ,则称{a n }具有性质 P.(1) 若{a n }具有性质 P ,且 a 1= 1, a 2= 2, a 4= 3, a 5= 2,比+ a 7 + a 8= 21,求 a 3;(2) 若无穷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无穷数列{C n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b 1= C 5= 1, =c 1 = 81 , a n = b n + c n ,判断{a n }是否具有性质P ,并说明理由;⑶设{b n }是无穷数列,已知 a n +1= b n + sina n (n € N ),求证:“对任意 a 1, {a n }都具有性 质P ”的充要条件为“ {b n }是常数列”.解:(1)因为 a 5= a 2,所以 a 6= a 3, a 7= a 4= 3, a 8= a 5= 2,于是 a §+ a 7+ a $= a 3 + 3+ 2.又因为 a 6+ a 7+ a 8 = 21,所以 a 3 = 16.1(2)由题意,得数列{b n }的公差为20, {C n }的公比为-,所以 b n = 1 + 20(n — 1) = 20n — 19,a n =b n + C n = 20n —佃 + 35—n a 1 = a 5= 82,但 a 2= 48, a 6= 304, a 2^a 6,所以{a n }不具有性质P.(3) 证明:充分性:当{b n }为常数列时,a n +1 = b 1 + sin a *.对任意给定的a 1,若a p = a q ,贝Ub 1+ sin a p = b 1+ sin a q ,即卩a p +1= a q +勺,充分性得证.必要性:假设{b n }不是常数列,则存在 k € N ,使得b 1 = b 2=・・・ =b k = b ,而b k +详b. 下面证明存在满足 a n +1= b n + sin a “的数列{a “},使得a 1 = a ?=…=a k +1,但a k +进a k +1. 设 f(x) = x — sin x — b ,取 m € N *,使得 m n> |b|,则 f(m n = m n — b > 0, f( — m n)— m n — b v 0,故存在c 使得f(c)= 0.取 a 1= c ,因为 a n +1= b + sin a n (1 < n < k),所以 a 2= b + sin c = c = a 1,依此类推,得 a 1 = a ?=…=a k +1 = c. C n = 81但a k+ 2= b k+1+ sin a k+1= b k+1+ sin C M b+ sin c,即a k+ 廿 a k+1.所以{a n}不具有性质P,矛盾.必要性得证.综上,"对任意a i, {a n}都具有性质P”的充要条件为“{b n}是常数列。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课件(28张)
=2+2+4=8.当且仅当a=b=12时等号成立.
(2)∵a,b,c全不相等,且都大于0 ∴ba与ab,ac与ac,bc与bc全不相等, ∴ba+ab>2,ac+ac>2,bc+bc>2, 三式相加得ba+ac+bc+ab+ac+bc>6, ∴ba+ac-1+bc+ab-1+ac+bc-1>3, 即b+ac-a+a+bc-b+a+bc-c>3.
[规范解答] (1)因为四边形 OABC 为菱形, 所以 AC 与 OB 相互垂直平分.(2 分) 所以可设 At,12,代入椭圆方程得t42+14=1, 即 t=± 3. 所以|AC|=2 3.(5 分) (2)假设四边形 OABC 为菱形. 因为点 B 不是 W 的顶点,且 AC⊥OB,所以 k≠0. 由xy2=+k4xy+2=m4, 消 y 并整理得 (1+4k2)x2+8kmx+4m2-4=0.(7 分)
辨析感悟
对三种证明方法的认识
(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
条件.
(×)
(2)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
(3)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
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
(4)证明不等式 2+ 7< 3+ 6最合适的方法是分析法. (√)
(3)分析法定义: 从求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保证前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 条件,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或者归结为定义、公理、定 理等.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法. (4)框图表示: Q⇐P1 → P1⇐P2 → P2⇐P3 →…→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
2.间接证明 (1)反证法定义: 在证明数学命题时,要证明的结论要么正确,要么错误, 二者必居其一.我们可以先假定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 在这个前提下,若推出的结果与定义、公理、定理相矛 盾,或与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相矛盾,或与假定相矛盾, 从而说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可能成立,由此断定命题的 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反证法. (2)反证法的证题步骤是: ①作出否定结论的假设; ②进行推理,导出矛盾; ③否定假设,肯定结论.
【教育课件】苏教版选修1-2高中数学2.2.1《直接证明》课件ppt.ppt
2.2.1 直接证明
【课标要求】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 2.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3.了解分析法证题的一般步骤,会用分析法证明命题. 【核心扫描】 1.掌握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模式.(重点) 2.会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证明相关数学问题.(难点)
自学导引
1.直接证明
(1)直接从
逐步推得命题成立,这种证明通常称为直接
证明. 原命题的条件
(2)常用的直接证明方法有 与
.
综合法 分析法
2.综合法 (1)定义 从 已知条件 出发,以已知的 定义 、 公理 、定理 为依据,逐 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称为综合 法. (2)综合法的推理过程 已知条件 ⇒…⇒…⇒ 结论 .
想一想:综合法的推理过程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
提示 综合法的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它的每一步推理都是严密的逻辑推理, 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
名师点睛
1.综合法 (1)思维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其推理过程实 际上是寻找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的过程. (2)思维过程:原因→结果,又名“顺推证法”、“由因导果法”. (3)优点:条理清晰,易于表述;缺点:探路艰难,易生枝节.
a2+a12+22≥a+1a+
22,
即 a2+a12+4
a2+a12+4≥a2+2+a12+
2 2a+1a+2,
3.分析法 (1)定义 从问题的 结论出发,追溯导致 结论 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 直到 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吻合 为止,这种证明方法 称为分析法. (2)分析法的推理过程 结论 ⇐…⇐…⇐ 已知条件 .
试一试:综合法与分析法证明问题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11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理苏教版
的“归谬”中应一一证明不成立.
(4)反证法的“归谬”.它是反证法的核心.其含义是:从命题结论的假设(即把
“反设”作为一个新的已知条件 )及原命题的条件出发,引用一系列论据进行正 确推理,推出与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相矛盾的结果. (5)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步:分清命题“p→q”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作出与命题结论q相矛盾的假设綈q; 第三步:由p和綈q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 第四步: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设 綈q不真,于是原结论 q 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命题p→q为真.
解析: 答案:2
3.若a>1,b>-1,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a+b>1+(-1)=0. 答案:(0,+∞) 4.整数a,b都能被5整除的否定是________. 答案:a,b中至少有一个不能被5整除 5.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总成立的是________.
答案:①
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它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顺着推证,经过一系列的中 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证结论的真实性.用综合法证明题的逻辑关系是: A⇒B1⇒B2⇒…⇒Bn⇒B(A为已知条件或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B为要证结
(2)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由此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与已知 条件、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推导矛盾) (3)结论:因为推理正确,所以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结论 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结论成立.(结论成立)
【例3】 若x,y都是正实数,且x+y>2,
②推证过程:⇒…⇒…⇒
(4)分析法
①定义:从 结论 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寻求结论成立的 条件 , 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分 析法. ②推证过程:⇐…⇐…⇐
苏教版高中数学高二课件 间接证明
12 345
1.用反证法证明“在△ABC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第 一步应假设_三__角__形__中__至__少__有__两__个__直__角__或__钝__角__.
12 345
2.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应 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_每__一__个__内__角__都__小__于__6_0_°_.
题型一 用反证法证明“至多”“至少”型命题
例1 已知x,y>0,且x+y>2. 1+x 1+y
求证: y , x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 2. 1+x 1+y
证明 假设 y , x 都不小于 2, 1+x 1+y
即 y ≥2, x ≥2.
∵x,y>0, ∴1+x≥2y,1+y≥2x. ∴2+x+y≥2(x+y), 即x+y≤2与已知x+y>2矛盾.
反思与感悟 (1)当结论中含有“不”、“不是”、“不可 能”、“不存在”等词语的命题时,此类问题的反面比较 具体,适于应用反证法.例如证明异面直线,可以假设共面, 再把假设作为已知条件推导出矛盾. (2)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 为条件,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否则,仅否定结 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推理,就不是反证法.
12 345
5.已知a是整数,a2是偶数,求证a也是偶数. 证明 (反证法)假设a不是偶数, 即a是奇数. 设a=2n+1(n∈Z), 则a2=4n2+4n+1.
∵4(n2+n)是偶数, ∴4n2+4n+1是奇数, 这与已知a2是偶数矛盾. 由上述矛盾可知,a一定是偶数.
12 345
课堂小结 1.反证法证明的基本步骤: (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结论的反面 为真; (2)归谬——从反设和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 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
【学海导航】江苏省高中数学第一轮总复习 第3章第23讲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 苏教
2.(2010·盐城市第三次调研卷)若a, b,c>0,且a2+ab+ac+bc=4,则2a +b+c的最小值为________.
【 解 析 】 因 为 a 2+ ab+ ac+ bc =(a+b)(a+c)=4,且a,b,c 0, 所 以 2a+ b+ c=( a+ b )+( a+ c ) 2 a ba c=4, 当 且 仅 当 b= c时 等 号 成 立 .
求证:x+y( a+b)2. 【 证 明 】 因 为 a + b =1, a、 b、 x、 y 0, a b,
xy 所 以 x+ y=( x+ y )( a b )
xy = a+ b+( ay bx )
xy a+2 ab+ b=( a+ b )2. 即原不等式成立.
1.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不可能 离开数学的证明.求解数学题,每个步 骤的实施,都离不开证明的因素,所以 证明是包含在推理过程之中的.证明一 般分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两种.
2. 间 接 证 明 方 法 是 直 接 证 明 方 法 的 一 个 补 充 , 当直接证明有困难或过程太过于复杂时,常采用间 接证明方法完成.常见的间接证明方法是反证法, 它的思维过程是假设结论为假,遵照逻辑规则,推 出 一 个 为 假 的 事 实 (或 与 已 知 矛 盾 , 或 与 数 学 事 实 矛 盾 ), 来 说 明 假 设 结 论 为 假 是 错 误 的 , 从 而 所 要 证 明 的 结 论 是 正 确 的 . 一 般 步 骤 是 , 要 证 明 “ p q ”,(否 定 结 论 ) q p1 p 2 p n p (与 已 知 矛 盾 ). 反证法的推理基础是四种命题间的逻辑关系,即原 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真假性相同.其思想是,由证 明 p q, 转 向 证 明 它 的 逆 否 命 题 q 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四:NO: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成绩证明(存根)
市
姓名
准考证号
统考总分
签发人:经办人:
年月日年月日
NO: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成绩证明
同志,参加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准考证号。
特此证明
年月日
说明:此件仅作证明成绩之用,不具有其它效用。
附件五:NO: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成绩证明(存根)
市
姓名
准考证号
统考总分
签发人:经办人:
年月日年月日
NO: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成绩证明
同志,参加年全国成人高等学校统一考试。
准考证号。
特此证明
年月日
附件六:NO: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普通高校单独对口招生考试成绩证明(存根)
市
姓名
准考证号
统考总分
签发人:经办人:
年月日年月日
NO: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普通高校单独对口招生考试成绩证明
同志,参加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对口招生统一考试。
准考证号。
特此证明
年月日说明:此件仅作证明成绩之用,不具有其它效用。
附件七:NO: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普通高考综合考试成绩证明(存根)
市
姓名
学籍号
就读学校
签发人:经办人:
年月日年月日
NO: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普通高考综合考试成绩证明
考生,参加级江苏省普通高考综合统一考试。
学籍号,就读学校。
特此证明
年月日
附件八:NO: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非学历教育考试成绩证明(存根)
市
姓名
准考证号
身份证号
签发人:经办人:
年月日年月日
NO: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非学历教育考试成绩证明
考生,年月参加统一考试。
准考证号,
身份证号。
特此证明
年月日
说明:此件仅作证明成绩之用,不具有其它效用。
附件二:NO: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证明
同志,参加江苏省专业,自学考试,准考证号,现已通过门课程,成绩附后。
特此证明
年月日附:合格课程成绩
附件三:NO: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成绩证明
同志,参加江苏省专业,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号。
特此证明
年月日
附:合格课程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