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与凝血功能异常
常见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苏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
01 抗生素
ICU常用药物
02 营养支持 03 抗癫痫药物
04 抑酸药物
05 辅助用药
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
绝大部分无临床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凝血因子活性下降(PT、APTT延长) 少数引起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出血死亡
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作用机制: 维生素K缺乏
• 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 • 机制: ① 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过度释放炎性介质的作用; ② 抑制凝血因子Xa 、XIIa 、VIII 的激活以及血管舒缓素的释放,
抑制继发性纤溶亢进从而调节凝血紊乱,对凝血-纤溶系统平衡 具有一定的 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 • 机制:
利尿剂----呋塞米
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较少 机制:确切的机制尙不明确
可能是直接的骨髓抑制作用以及抑制巨核细胞的生成 应对措施: 调整用药剂量
抑酸药物----泮托拉唑
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较少,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 机制:对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VIII、IX 有影响 应对措施: 更换为其他质子泵抑制剂
辅助用药----乌司他丁
抗生素----利奈唑胺
大部分无明显临床表现,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作用机制: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骨髓抑制,但也有学者认为可能 与免疫介导、氧化应激有关 应对措施: 治疗时间不超过2周 静脉输注血小板
利奈唑胺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
➢ 血小板计数基础值(<200×109/L) ➢ APACHEⅡ评分(>20) ➢ 年龄(>60岁) ➢ 长时间用药(>10d) ➢ 肾功能不全患者
中/ 长链脂肪乳有致血小板减少
脂肪乳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注射致严重凝血功障碍
需要加强临床观察准确的指导。
需要提高对该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和 警惕性,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用药 安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案例三:预防与应对措施
01
预防措施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风险的患者,应慎用或避
免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02 03
应对措施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如补充凝血因子、输注新鲜血浆等。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 标,确保患者安全。
案例总结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能导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临床使用时应充分评 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并加强监测。对于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诊 断和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用机制
头孢哌酮是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 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舒巴 坦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增强头孢 哌酮的抗菌活性。
适用症状与使用方法
适用症状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主要用于治 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 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使用方法
静脉注射,成人常用剂量为2g(头 孢哌酮1g和舒巴坦1g)每日一次, 根据病情可适当调整剂量。
03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 脉注射致凝血障碍案例 分析
案例一:患者情况与治疗过程
患者情况
患者为52岁男性,因肺部感染接 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注射
治疗。
治疗过程
连续用药5天后,患者出现全身多 处瘀斑和出血点,伴有牙龈出血、 鼻出血等症状。
凝血障碍诊断
实验室检查显示凝血酶原时间和部 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 降低,确诊为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头孢哌酮_舒巴坦致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12-30T06:48:24.11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7期作者:温波[导读] 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背景下温波吉林省蛟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蛟河132500【摘要】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背景下,临床上的头孢哌酮/舒巴坦所致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正处于增长状态,会对患者产生较多的不利影响。
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所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凝血功能障碍;头孢菌素;相关因素前言: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由第三代头孢哌酮与舒巴坦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头孢哌酮主要是发挥出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作用,显示出杀菌效果。
舒巴坦虽然没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可保证头孢哌酮不被β-内酰胺酶水解,显示出增效价值。
将上述两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结合在一起形成复方制剂,能够让抗菌谱系得到一定的扩大,从而发挥出强大的抗菌功效,对大部分的革兰氏阳性、阴性菌以及厌氧菌发挥出较好抑制性作用。
在近些年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广泛应用影响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一定上升,其中凝血功能的异常已经成为重点关注问题,严重者会引发严重的凝血障碍甚至出血死亡现象,必须要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头孢哌酮/舒巴坦所致凝血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现阶段暂未明确头孢哌酮/舒巴坦所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普遍认为与头孢哌酮结构中的N-甲基硫代四氮唑相关,因其结构与谷氨酸存在相似性,会与维生素K产生竞争性,与γ-谷氨酸羧肽酶结合在一起,使得凝血酶原的合成受到一定的阻碍性影响,从而表现出血性倾向。
杨爱琴[1]等人以某22岁女性患者作为病例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病史与临床相关检查得出,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凝血功能障碍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关,主要原因即此种抗生素会对维生素K的代谢与合成产生一定影响,容易让患者出现体弱、病情加重与营养不良等表现。
十大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汇总
十大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汇总一、青霉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等1、过敏反应:可发生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和血清病型反应(Ⅲ型变态反应)。
其它过敏反应尚有溶血性贫血(Ⅱ型变态反应)、药疹、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患者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因此,无论成人或儿童,无论口服、静滴或肌注等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均应进行皮试。
停药72 h以上,应重新皮试。
2、赫氏反应:赫氏反应的诱发原因是由于药物对梅毒螺旋体的杀灭作用太强,导致梅毒螺旋体大量死亡,大量有害物质从死亡的梅毒螺旋体内溢出以及机体内部的变态反应引起机体出现的不适反应。
3、毒性反应:青霉素肌注区可发生周围神经炎。
鞘内注射超过2万单位或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可引起青霉素脑病(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反应)。
4、二重感染:治疗期间可出现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过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所有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二重感染。
二、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地尼等1、过敏反应:说明书明确要求皮试的头孢菌素有:头孢替安、头孢甲肟、头孢米诺钠、头孢替唑钠、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头孢噻吩钠等。
2、凝血功能障碍:所有头孢菌素都能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具有潜在的导致出血的不良反应,部分头孢菌素尚能在体内干扰维生素K循环,阻碍凝血酶原的合成,扰乱凝血机制,而导致比较明显的出血倾向。
3、双硫仑样反应:使用含有甲硫四唑侧链的头孢菌素数日之后,如果饮用酒精类饮料,有时会出现潮红、恶心、呕吐、出汗、心动过速、呼吸加快,偶有低血压和意识模糊的临床表现,这就是所谓的“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拉定、拉氧头孢等均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其中头孢哌酮的报告最多,而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无甲硫四唑侧链,所以这类头孢菌素不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5、头孢类抗生素脑病:头孢类抗生素的一种并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用量过大,静滴速度过快,疗程过长时,药物迅速进入脑组织,即脑脊液中药物的浓度快速升高,干扰正常的神经细胞功能,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欣快、幻觉、知觉障碍、反射亢进,甚至抽搐、昏睡、昏迷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阿莫西林哪些人群不能用药?
阿莫西林哪些人群不能用药?阿莫西林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阿莫西林,有一些人群存在一定的禁忌症。
以下是一些不能使用阿莫西林的人群:1. 对阿莫西林过敏:过敏反应是使用阿莫西林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约有5-10%的人会出现过敏反应。
轻度过敏可以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等,严重过敏则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
对阿莫西林过敏的人不得使用该药物。
2.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阿莫西林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人也不适合使用阿莫西林。
3. 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莫西林可能会导致皮疹出现更广泛、严重,甚至可能引发暴发性皮疹。
4. 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阿莫西林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积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肝功能不全的情况下,需要减少阿莫西林的剂量或者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5.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关于阿莫西林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的安全性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数据。
因此,在这些人群中使用阿莫西林时需要谨慎,必要时请咨询专业医生。
6. 老年人:老年人的肾功能通常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阿莫西林主要由肾脏排泄。
因此,老年人使用阿莫西林时需要注意调整剂量,避免药物积聚导致肾毒性。
此外,还有一些情况下阿莫西林需要慎用,包括:1. 患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由于阿莫西林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哮喘或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时需要格外小心。
2. 患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阿莫西林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使用时需要监测肾功能,并酌情调整剂量。
3. 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阿莫西林可能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等。
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时需要注意可能的胃肠道不适反应。
总之,阿莫西林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但并不适合所有人使用。
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92通讯作者:吴克瑾,E-mail:kejinwu@文章编号:1005-2208(2012)11-0889-03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吴克瑾,贾谊君【摘要】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某些抗生素的应用会对部分病人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尤其在肝肾功能不全、术前长时间禁食、营养状况不良及癌症等病人中较易发生,主要是由体内维生素K 合成不足所致;抗生素还可与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相互作用而易导致出血。
因此,临床医生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评估病人的基本状况,密切关注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在出现出血或凝血指标异常的情况下,需考虑到有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合理补充维生素K 或各种凝血因子。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生素;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Influences of perioperative use of antibiotics on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WU Ke-jin,JIA Yi-jun.Departmentof General Surgery,Medical Schoo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Xinhua Hospital,Shanghai 20009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U Ke-jin,E-mail:kejinwu@ AbstractPerioperative use of antibiotics is one of manyimportant components of perioperative disposal.Certainantibiotics have influences on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some patients.The influence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eficiency in vitamin K synthesis.Patients with hepatic failure,renal failure,malnutrition and cancer are more vulnerable.Furthermore,antibiotics can interact with anticoagulants such as warfarin and lead to bleeding events.So when using antibiotic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clinicians should grasp the drug indications,evaluate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patients,notice the interactions of drugs,and pay closeattention to the change of coagulation indicators.Keywords perioperative period;antibiotics;coagulationfunction评估病人的凝血功能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必要步骤之一。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刘云芳;杨舒
【期刊名称】《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023)004
【摘要】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它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具有抗菌作用强,毒性小的特点,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生素。
近10年来,许多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断涌现,临床应用后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的报道日益增多,某些新的头孢菌素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本实验采用体外加入法研究大剂量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钠、头孢哌酮、头孢噻肟钠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
【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刘云芳;杨舒
【作者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检验科,昆明,650051;昆明市延安医院检验科,昆明,65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2
【相关文献】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合理性观察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3.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快速检
测试纸条的研制与开发4.非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增强B-内酰胺类抗生素疗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生素需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抗生素需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抗生素需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感染的药物,它们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死作用。
然而,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这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或降低治疗效果。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和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一、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1.与消化系统药物的相互作用一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与胃酸抑制药物(如奥美拉唑)同时使用时,可能会降低其吸收率和疗效。
因此,在服用抗生素期间,应该避免与这类药物的同时使用。
而维生素C、维生素K等对胃酸抑制药物的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2.与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相互作用一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利福平与洋地黄类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增强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导致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这类抗生素时应该避免与洋地黄类药物的同时使用,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
3.与抗凝药物的相互作用某些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等可能会干扰抗凝药物的作用,增加凝血风险。
因此,使用抗生素期间应该避免与抗凝药物的同时使用,或者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凝血指标。
4.与免疫系统药物的相互作用一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类、氯霉素与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同时使用时,可能会降低免疫抑制剂的效果,增加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避免与这类药物的同时使用,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二、如何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1.告知医生和药师你正在使用的药物在就诊时,应向医生和药师详细描述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充剂等。
这样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并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调整。
2.遵循医生或药师的用药建议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用药建议进行,包括药物种类、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等。
不主动增减用药量,不擅自终止治疗。
3.避免自行购买药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应该避免自行购买或使用未经医生或药师建议的药物,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等。
常见影响凝血机制的抗菌药物及其处理措施
一些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喹诺 酮类和磺胺类药物可能导致血小 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增加皮肤、 黏膜出血的风险。
抗菌药物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总结词
抗菌药物可能影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 的过程,导致凝血障碍。
详细描述
一些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氟喹诺 酮类和利福平可能干扰肝脏合成维生 素K,从而影响凝血因子的活性,导致 出血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案例二:左氧氟沙星导致的出血事件
总结词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出血事件。
详细描述
左氧氟沙星可能影响血小板的功能,从而降低血液的凝结能力。这种情况通常在长期或大 量使用左氧氟沙星后出现,可能导致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
处理措施
一旦出现出血的迹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左氧氟沙星,并采取适当的支持治疗措施,如输血 或使用止血药物。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和出血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青霉素引起的凝血障碍
01
总结词
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凝血障碍。
02 03
详细描述
青霉素在治疗某些感染时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凝血机制,导致出血或血栓 形成。这种情况通常在长期或大量使用青霉素后出现,可能涉及多种复 杂的生理机制。
处理措施
一旦出现凝血障碍的迹象,应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并采取适当的支持 治疗措施,如输血或使用止血药物。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影响
总结词
抗菌药物可能影响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平衡,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或出血风险增 加。
详细描述
一些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可能激活或抑制纤维蛋白溶 解系统,导致血液高凝菌药物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了解第三代头孢菌素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以利其合理应用。
方法登录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检索相关期刊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头孢氨噻肟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以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溶血性贫血多见。
结论临床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时,应注意其在血液系统中的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凝血功能障碍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effect on coagul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gular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 in hematological system induced by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to benefit their rational use. Methods By retrieving relative periodical literature in China Text and Wanfang database, the individual case reports of ADR in hematological system induced by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ere collected for conduct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DR in hematological system induced by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ceftriaxone, cefoperazone, cefotaxime mainly blood coagulation disorders or hemorrhage. Conclusion When using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in clinic, the security problem of the blood system should be paid high attention to.Key Words: cephalosporins; Coagulopathy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以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处理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登录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检索相关期刊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多见。
结论:常规剂量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部分患者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
用药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者加用小剂量维生素K1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凝血功能障碍【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190-02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菌药物,由头孢哌酮钠及舒巴坦钠组成。
头孢哌酮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舒巴坦是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保护头孢哌酮不受β- 内酰胺酶水解,对头孢哌酮有增效作用。
由于其疗效可靠,病患耐受性好,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及败血症、脑膜炎等。
但因其可引起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出血的报道近年逐渐增多,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应当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凝血功能异常的作用机理1.1 抑制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的合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的凝血功能异常与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II、VII、IX、X的水平降低有关。
维生素K是肝细胞微粒体羧化酶必需的辅助因子,参与凝血酶原前体中谷氨酸的γ羧化反应。
有文献报道[1],头孢哌酮分子中有四氮唑硫甲基(NMrT)侧链,该侧链在体内代谢可干扰谷氨酸的代谢,致使凝血酶原生成减少;肠道杆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极为敏感,肠道杆菌受到抑制可直接导致维生素K的生成减少,肠杆菌还能与体内的维生素K作用使其消耗增加,共同引起维生素K的缺乏,引起凝血机制障碍导致出血。
1.2 抑制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功能包括粘附、聚集、释放、促凝等效应,二磷酸腺苷(ADP)、α-肾上腺素、胶原等是诱导血小板凝聚的激动因子。
警惕!长期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警惕!长期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相信很多读者家里的药箱里都躺着几盒抗生素,随着医院“抗生素限制令”的执行以及网络宣传的发展,人们也开始对抗生素有了正确的认识。
“头孢”大家都不陌生吧,头孢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抗生素,使用不当不仅仅会引起“头孢配酒,说走就走”的“双硫仑反应”,而且还会引起人体内的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
在生理情况下,机体内存在着正常的止血、凝血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制约,共同维持着动态平衡,保证血液既能够在血管内有序地、顺畅地流动,又不至于溢出血管外。
但是,在病理情况下,这些系统的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发生异常,就可能破坏这个动态平衡而引起出血或者血栓形成。
案例经过患者,男,66岁,因确诊肝癌、肺部感染1月,意识障碍17天来我院治疗。
患者1月前在外院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腹腔穿刺引流术”术后转入ICU,感染加重,合并脓毒血症,予抗感染治疗。
患者在11月26日抽血化验出凝血四项+纤溶两项,检查结果如下: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升高,其中PT已达危急值,这说明患者目前存在体内出血的风险。
为了了解患者病史,我们快速查看了患者早前11月18日送检的出凝血检查,结果如下:我们不难发现,两次结果变化较大,于是我们查看了标本状态,无异常,当日质控在控,复查标本结果一致。
PT、APTT延长常见原因有:1.先天性缺乏因子Ⅱ、Ⅴ、Ⅹ。
2.口服抗凝药。
3.维生素K缺乏(摄入不足或长期使用抗生素)。
4.特定类型鼠药中毒。
因患者之前结果较正常,我们首先排除先天性因子缺乏。
询问临床后,得知血液采取规范,未从留置针中抽取,未使用抗凝药物。
但是,患者由于长期肺部感染,一直使用头孢进行抗感染治疗。
至此,我们基本推测长期使用头孢导致了患者结果异常。
患者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维生素K缺乏,从而引起PT、APTT升高,和临床医生沟通后,我们立刻上报危急值,患者于当日注射了维生素K1。
_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_刘云芳[1]
B-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刘云芳,杨 舒(昆明市延安医院检验科,昆明 650051)中图分类号:R446.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414(2008)04-118-02 B-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它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具有抗菌作用强,毒性小的特点,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生素。
近10年来,许多新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断涌现,临床应用后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的报道日益增多,某些新的头孢菌素在这方面尤为突出[1]。
本实验采用体外加入法研究大剂量B-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钠、头孢哌酮、头孢噻肟钠对凝血酶原时间(pr othr 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 tial throm 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对照组:抽取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血制备成混合血浆。
测定组:体外加入不同抗生素浓度的混合血浆。
1.2 仪器和试剂 CA-1500凝血仪(Sy smex公司,日本);注射用青霉素钠(160万IU/瓶,哈医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号:B01112213;注射用头孢哌酮钠(1.0g/瓶,上海先锋制药公司,批号:020201-1);头孢噻肟(1.0g/瓶,三九集团深圳九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00109);PT试剂Behring Throm-bo prel S(ISI:1.04,批号:505566);APT T试剂: Dade A ctin Activatde,批号:527145;仪器定标血浆,Standard Human Plasm a(DADE BEHR-ING 公司);质控血浆,LevelI,LevelII(DADE BEHRING公司)。
1.3 实验方法1.3.1 抗生素血浆的配制:本实验用含1.09mol/ L,0.2m l枸橼酸钠,于每天门诊抽取体检者静脉血至2ml(约40到60人分),轻摇混匀,2500r/min 离心15min,迅速分离血浆,筛选出实验结果正常的血浆(男女各半)制备而成混合血浆。
突然凝血功能差的原因
突然凝血功能差的原因
凝血功能是人体维持血液循环和止血的重要机制。
当凝血功能出现异常时,会导致出血或血栓等严重后果。
突然出现凝血功能差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列举几种可能的情况:
1.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会干扰血液凝固,如抗凝药物、抗生素、镇痛药等。
如果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根据医生建议暂停或改变用药方案。
2.疾病诱发:肝脏疾病、血液疾病、肿瘤等都可能诱发凝血功能异常。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3.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K、维生素C等营养素会影响血液凝固功能。
如果长期饮食不均衡,也容易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此时,应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营养素摄入量。
4.遗传因素:某些人天生凝血功能就存在缺陷,如血友病等。
如果家族中有此类病例,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总之,突然出现凝血功能差的情况需要及时求助医生,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同时,平时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长期服用影响血液凝固的药物,并保持适度的运动和生活方式。
- 1 -。
凝血功能差是什么原因
凝血功能差是什么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说有些人凝血功能差,容易出现出血不止或者容易形成淤青等情况。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凝血功能差呢?这其实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遗传因素可能是导致凝血功能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人天生就存在某些基因突变,影响了凝血因子的合成或功能。
比如,血友病就是一种遗传性的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由于缺乏特定的凝血因子,导致凝血过程出现异常。
这种遗传因素往往是在家族中传递的,如果家族中有成员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那么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也可能会增加。
维生素 K 缺乏也是常见的导致凝血功能差的原因之一。
维生素 K对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饮食中摄入的维生素 K 不足,或者由于某些疾病影响了维生素 K 的吸收和利用,就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从而影响凝血功能。
比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影响维生素K 的合成;患有胆道疾病的人,胆汁分泌异常,也会影响维生素 K 的吸收。
肝脏功能异常同样会引起凝血功能差。
肝脏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如果肝脏出现疾病,如肝硬化、肝炎等,其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就会下降,进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此外,肝脏还参与清除体内的一些抗凝物质,如果肝脏功能受损,对这些抗凝物质的清除能力减弱,也会间接影响凝血功能的平衡。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也是导致凝血功能差的一个关键因素。
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聚集在一起形成血小板栓子,堵塞破损的血管。
如果血小板数量减少,比如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或者血小板功能出现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就会使得凝血过程受到阻碍,容易出现出血的情况。
血液系统的疾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也是导致凝血功能差的原因之一。
DIC 是一种在多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其特点是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激活纤溶系统,导致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等。
药物引起凝血功能异常
问答题目:75岁消瘦男性,腹痛、发热,黄疸三天入院,诊断胆石症、胆道感染。
经抗炎护肝退黄等治疗10天后好转,出现散在皮下瘀斑,复查凝血功能提示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较入院时延长一倍以上。
患者入院后主要应用以下药物,问:哪一种药物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可能性最大:A、复方甘草酸苷B、还原型谷胱甘肽C、头孢派酮D、熊去氧胆酸E、腺苷蛋氨酸该患者是临床上经常见到的病例,在应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了非本身疾病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在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药物中,华法林无疑是最常见的一种,此外还有肝素等。
灭鼠药中的敌鼠钠盐、溴敌隆作用机理也是抗凝血,该患者无涉及上述药物或毒物,故可以排除。
在患者应用的药物中,还原型谷胱甘肽能保护肝脏的合成、解毒、灭活激素等功能,并促进胆酸代谢,有利于消化道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
腺苷蛋氨酸为体内肝脏代谢甲基供体,治疗胆汁淤积。
熊去氧胆酸为治疗胆固醇性胆结石、胆汁郁积性肝病、胆汁反流性胃炎,也可用于预防药物性结石形成及治疗脂肪痢(回肠切除术后)。
上述四类药物一般不会引起凝血功能异常。
其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尚有改善作用。
头孢哌酮是常用药物,在三代头孢中,头孢哌酮的排泄相对更侧重于胆道,肝病和胆道梗阻病人半衰期延长。
在头孢类抗生素中,具有N-甲基硫化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可及维生素K竞争,从而阻碍谷氨酸的羧化,生成不正常的凝血酶而致凝血功能障碍,阻抑正常凝血因子生成,引起意外出血,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人、营养不良及合并使用影响凝血作用的药物(如华法林)时,影响较为显著。
头孢孟多、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替安也可引起。
当然,若长期应用抗生素患者,正常肠道菌群被杀灭,致使需要肠道菌群存在的维生素K合成障碍,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正确答案是:C、头孢派酮给药剂量须予适当调整,能停用的马上停用,否则每天给药剂量不应超过2g,且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如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时,无法更改其它药物的可适当补充维生素K,10-20mg/d,一般凝血功能可很快好转。
老年患者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老年患者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礼希曦;单锦华【期刊名称】《老年医学与保健》【年(卷),期】2017(023)004【总页数】4页(P345-348)【作者】礼希曦;单锦华【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心血管科,辽宁省沈阳市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心血管科,辽宁省沈阳市110001【正文语种】中文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并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随着机体老化、器官衰弱,老年人易患多种疾病,常导致多重用药发生,进而引发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1]。
因此,老年患者用药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如免疫的衰老(B细胞和T细胞免疫应答及效应功能的改变)、皮肤黏膜屏障的改变、呼吸道软骨的退行性变均导致老年人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多重用药中抗生素是在老年人群中使用较广泛的一类药物[2]。
M.Catalina Serna等[3]对抗生素使用人群进行的研究中也证实了,老年人和儿童的抗生素处方率较高,抗生素消耗曲线呈V型。
因此老年患者应用抗生素较频繁,出现不良反应的机会就相应增加。
在众多抗生素中头孢类药物使用最多,不良反应也较多。
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可能是应用头孢菌素不良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4],而且药物相关的出血可危及生命,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更应引起注意。
下面从老年患者药代动力学、头孢类抗生素影响凝血功能机制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简述。
1.1 吸收由于老年患者的胃黏膜功能随年龄增加逐渐衰退,因而胃酸分泌也随之下降,在70岁左右的老年人群中可见平均胃酸缺乏。
对于那些在酸性环境水解生效的药物来说,药物吸收会随之减少,生物利用度减少[5];年龄不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但因胃排空速度减慢使药物吸收延迟,吸收速度降低,但吸收的量不变。
老年患者的血浆药物峰浓度可能降低,达峰时间也可能延长,但总的吸收量(生物利用度)老年人和年轻人无差异[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物
利巴韦林无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报道。 影响血小板的抗病毒药物中,阿昔洛韦(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减少)、更昔洛韦和伐昔洛韦(血栓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最为严重。
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物
➢二、抗血小板聚集
拉氧头孢、头孢米诺钠、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头孢布烯。此类药 物 7 位碳原子的取代基中有 -COOH 基团,有阻抑血小板凝集功能, 但影响较轻。
此类药物具有 N-甲基硫化四氮唑侧链,可与维生素 K 竞争,从而 阻碍谷氨酸的羧化,生成不正常的凝血酶而致凝血障碍,引起意外出 血。
肝肾功能不全、老年病人、营养不良及合并使用其他影响凝血作用 的药物(如华法林)时,影响较为显著。
以上药物中以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影响凝血功能较为严重。
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物
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物
➢三、抑制肠道菌群,减少维生素 K 吸收
所有头孢菌素类药物,长期应用时,作用尤为明显。 氯霉素及甲砜霉素,长期口服可抑制肠道菌群,使维生素 K 合成受 阻。
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物
➢四、干扰维生素 K 循环、阻抑凝血因子生成
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头孢孟多、头孢甲肟、头孢美唑、头孢米诺 、头孢替安、头孢匹胺、头孢唑啉、头孢曲松。
影响VitK合成广谱抗菌药物可抑制肠道内产生维生素K2的菌群,而致维生 素K缺乏,由此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过程阻断而出血。
影响谷氨酸γ-羧基化反应(拉氧头孢、头孢哌酮、头孢米诺、氟氧头孢、 头孢孟多、头孢美唑、头孢甲肟、头孢尼西等,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其分子 结构中带有N-甲基硫四氮唑侧链基团,这种结构与谷氨酸相似,可直接干 扰维生素K参与谷氨酸γ-羧化反应,导致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 Ⅸ、Ⅹ等的水平降低,从而导致出血。
应
药物自身免疫性 药物的半抗原性
VitK1-来源于食物(40%~50%) VitK2-肠道合成(50%~60%)
抗菌药物致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机制
骨髓抑制作用
免疫性 PLT减少
影响 VitK合成
影响谷氨酸 γ-羧基化反应
抗菌药物致凝血功能障碍机制
骨髓抑制作用(骨髓巨核细胞数减少,血小板数量减少。代表:氯霉素、两 性霉素B。严重程度多与用药剂量相关,在血小板减少的同时常伴有其他血 细胞减少。应常规监测PLT。及时停药多可恢复)
发现问题
审核、干预
PDCA循环
概述
➢致凝血功能障碍的药物涉及各大类: ✓β-内酰胺类 ✓氟喹酮类 ✓糖肽类 ✓唑烷酮类 ✓氯霉素 ✓磺胺类 ✓利福霉素类 ✓……
概述
➢抗菌药物引起凝血障碍
抗菌药物是临床常用药物,相关报道表明,在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 者中,抗感染药在其中所占的品种和几率都很大。其所引起血小板减少 、凝血因子生成障碍、甚至严重的出血性疾病越来越被临床关注。 当人体内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1时,可确诊为血小板减少 症。
目前有报道致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喹诺酮类包括:培 氟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莫西沙星、 环丙沙星。
举例
患者,男性,74岁,因外伤致右眼结膜下出血、视网膜震荡伤, 予庆大霉素、眼宁肌注,每日2次;50% 葡 萄 糖注 射 液40ml 加 维 生 素 C lg、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每日1次;0.25% 氯霉素滴 眼液点眼,4小时1次。治疗第5天患者 出现氯霉素点眼后刺痛感加重 ,双上肢出现多处红紫色片状的引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抗菌药物斑块, 并有疼痛。查血小板 90 ×109·L-1,出凝血 时间正常。停用氯霉素滴 眼液,其他治疗不变,皮肤疲斑逐渐变小,色泽变浅,10天 后 疲 斑 消 失,血 小板计数 200×109·L-1。
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物
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物
根据抗凝血机制可以将抗菌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一、减少血小板 ➢二、抗血小板聚集 ➢三、抑制肠道菌群,减少维生素K吸收 ➢四、干扰维生素K循环、阻抑凝血因子生成 ➢五、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其他机制
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物
➢一、减少血小板
大部分抗菌药物可减少血小板致凝血功能障碍。 以下为无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报道的药物: 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丙烯(国外报道凝血酶时间延长)、头 孢他美酯(血小板增多)、 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依 替米星、 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磷霉素、 多粘菌素、 去甲万古霉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罗氟沙星、依诺沙星、 替硝唑、奥硝唑、 呋喃妥因、 克霉唑、益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制霉菌素、 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等。
举例
29例因应用万古霉素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10例有严重出血,面 颊黏膜有鲜红的点状出血和渗出。 10例患者中还有胃肠道出血2例, 肺内出血2例,肉眼血尿1例。在万古霉素治疗开始后8 d,血小板计数 平均下降93%。平均最低值计数为13.6×109·L-1。停用万古霉素1周后 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值。
➢出血性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皮下瘀斑、紫癜),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甚至脑出 血导致死亡。
抗菌药物致凝血功能障碍 机制
抗菌药物致凝血功能障碍机制
A
骨髓抑 制作用
代表药物: 氯霉素、 两性霉素B
可能机制
B
免疫性 PLT减少
C
影响 VitK合成
分子结构: N-甲基硫四氮唑 侧链基团
D影响谷氨酸 γ-羧基化反 Nhomakorabea举例
利奈唑胺用于治疗50例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老年患者中,24例出现血 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平均出现在治疗的第7天,最低 值出现在停药后1 ~2 d。
3例男性患者,年龄46 ~ 91岁,给予利奈唑胺600 mg,静脉滴注, bid。给药前PLT正常,治疗3 ~ 17 d后均出现血小板减少。 PLT分别 为95×109·L-1、74×109·L-1、86×109·L-1。停用利奈唑胺,改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药物,其他治疗不变,2 ~9 d后 PLT恢复正常。
举例
患者,男性,74岁,因胸腔积液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予左氧氟沙 星0. 3 g,静脉滴注,qd。用药前查PLT 108 ×109·L-1,用药至13 d时 PLT降至10×109·L-1,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连续3 d输注血小板,同 时给予其他支持治疗,治疗12 d后患者血小板恢复至105 ×109·L-1。
常见引起凝血障碍的抗菌药物 及其处理措施
一、概述 二、抗菌药物致凝血功能障碍机制 三、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物 四、抗感染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因素
五、对策
举例
患者,女,86岁,因肺部感染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入 院。入院实验室检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15. 4 s,凝 血 酶 原 活 动 度(PTA) 82%,国际 标 准 化 比 值(INR)1. 23,活化 部分凝血 活 酶 时 间( APTT)36. 4 s,血小板123×109·L-1。给予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 5 g ivgtt tid。用药至第7天,实验室检查:PT 105. 8 s,PTA 13%,INR 3. 82,APTT 49. 7 s,血小板123×109·L-1。 患者凝血功能出现严重异常,患者出现全程肉眼血尿,面颊部可见大 小约2 cm×3 cm瘀斑1处。立即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输注新鲜冰冻 血浆400 mL,之后每日输注200 mL,并同时给予维生素K1 10 mg im bid;卡络磺钠60 mg ivgtt qd。至第15天,患者血尿消失,皮肤未见 有新出血点。复查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联合应用对血小板有影响的药物、肝药酶抑制 药或经相同代谢途径的药物,凝血功能障碍 的发生率增加。
年龄、疾病状态、饮食、个体差异等因素。
对策
对策
治疗时注意预防和处理相关不良反应 避免进一步出血的发生
严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人免疫球蛋白、输血小板或
血浆置换,必要时输血
减少活动,避免饮食、生活刺激
一般可自行恢复
➢五、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其他机制
青霉素 G(大剂量使用时)、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大 剂量一日 300mg/kg,减量至 200mg/kg 时,症状消失)、头孢噻肟、 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克拉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纤 维蛋白溶解增多,引起止血障碍)、莫西沙星(凝血因子Ⅱ减少)。
此外,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甲硝唑、奥硝唑、替硝唑、硝酸咪 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等抗菌药物可以抑制肝药酶,增加 华法林的血药浓度,与华法林合用时,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举例
患者,女性,38 岁,行全子宫及左侧卵巢切除,术后 予青霉素 800万 U 及 0.2% 甲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术后3天患者乏力、头晕 ,查血小板100×109·L-1,第 4 天查血小板 106×109·L-1,即停用甲硝 唑,改用卡那霉素,2天后患者头晕症状减轻,血小板升至218×109·L-1 。
免疫性PLT减少(①药物自身免疫性(磺胺类,与血浆蛋白载体结合形成抗原 ,激发机体产生抗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特异性地吸附在血小 板上,以药物-血小板-抗药物抗体三重复合物激活补体,导致血小板破坏。② 药物的半抗原性(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作为半抗原首先与血小板表面的 蛋白牢固结合使之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单 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
举例
患儿,男,56 d,患儿母亲口服阿莫西林0. 5 g,tid,用药期间未 停止哺乳,患儿母亲服药4次后,患儿全身皮肤出现散在针尖大小出 血点,以双下肢为主,左下肢可见瘀斑。实验室检查,PLT 4×109·L-1 ,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急输入血小板支 持治疗,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和甲泼尼龙对抗免疫反应。治疗过程中未 见新出血点,血小板指标逐渐改善,治疗至第12天PLT上升至 469×109·L-1,患儿瘀斑完全消退,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