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德格尔思想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认识

马丁·海德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海德格尔指出西方哲学自从柏拉图便误解存在的意思,去研究个别存在的问题而不去研究存在本身的问题。海德格尔相信所有对存在的探讨焦点放在个别存在物及其性质。自从哲学家都忽略了这个更基本理论前期的存在,并且以此推导其他理论,错把那些理论在各处应用,终于混淆我们对存在的理解。为避免这些深层误解,海德格尔相信哲学的探求应该以新的方式来进行。

存在主义出现在20世纪的初期和上半叶,是直接渊源于现象学的一种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家致力于揭示存在的真理,尤其是现代人生存的真理。存在主义文论直接派生于哲学理论且就是哲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用理论的方式较为严密地推出了存在思想,是广义的存在主义思潮的直接创始者和确立者,其存在主义文论博大精深,有非常独特的见解。当然这避免不了其中一些纯概念理论的玄化,使之难以理解,所以这里只对德格尔的我能理解的主要文论思想加以论述。

海德格尔是胡塞尔的学生,其思想直接始于现象学,不过很快,海德格尔与老师发生分歧。他认为,作为老师知识确定性的基础“纯粹的先验自我”只是一种科学理想而并非真正的“实事本身”,事实上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被抛在时空中并不得不与他人共在的具体的个人,海德格尔称之为“此在”,“此在”才是思想应回到的实事本身。由此,早期海德格尔建立了他自己的“此在的基础本体论”,历史性的个人生存开始成为哲学关注的焦点。但是,即使在早期对“此在”的思考中,海德格尔的最高哲学旨趣也不只是探索“此在”的问题,而是企图经由“此在”的分析而揭示“存在”的意义。只不过在探究途中,海德格尔发现“路”反了,不应从“此在”走向“存在”,应从“存在”走向“此在”,亦即对“此在”的理解必须从“存在”出发才能有可能,貌似唯有把一个历史的具体的个人放在广阔无垠的时空中,才能看出它的意义。

“存在”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哲学命题,关于存在的理论,即本体论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海德格尔认为,尽管全部西方形而上学都在谈论存在,并且力求建立关于存在的科学——本体论,但是,形而上学是开始就遗忘了存在,整个形而上学史就是一部存在的遗忘史。他认识到整个传统形而上学一直谈论的并非存在,二是存在者,并忽视了存在者与存在的差别,一直是以认识存在者的方式去把握存在,使存在在这一根本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西方传统哲学是无限的本体论,海德格尔围绕存在这个中心问题,对传统本体论哲学展开了批判,以揭示其“无根性”,阐述自己建立的“有根”的本体论。

海德格尔批判了传统本体论对于“存在”和存在者的混淆不清,海德格尔认为,“存在”和存在者有着严格的区分,存在者是指某种确定的事物和现象,它是因“存在”而成为其自身的,也就是说,存在时使一切存在者得以成为其为自身的先决条件,没有存在就没有存在者,因此,存在具有优先地位。但是,“存在”和存在者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存在离不开存在者的存在,正因为存在离不开存在者,它的各种意义总是通过存在者表达,所以人们往往把存在和存在者混同起来。由于存在并不是存在者之外某种独立自存的东西,没有独特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我们不能把“存在”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因为如果我们追问存在是什么,就把存在当成存在者了。因此,哲学对存在的研究不能去追问存在是什么,而应当追问存在者怎么存在,也就是会问存在者的意义。

海德格尔说人们通常将语言的本质误解为人用来表达主观意图的符号工具,因而也认为诗的本质是表现自我,这种误解只触及到语言本质的派生性功能而未揭示语言的本质。他认为,语言的本质功能是存在确认自身的方式,或者说是意义发生的方式。“存在”本身在德语中指的就是一种语言表达关系,即主语与表语之间的意义关系。存在作为存在乃是在语言表达关系中确立起来的,存在之可能必赖于语言。而语言与存在在本质上是一体的,语言的发生乃是出于一种“存在的天命”,我们可以将这种“天命”理解为意义发生的必然。在根本意义上,海德格尔所说的语言言说并非人的言说,即那种表达人的主观意图的言说;而是存在自身的言说,即意义化活动实现自身的方式。把握了语言的本质就不难理解诗的本质了,因为海德格尔看来,诗不是随便什么语言,

而是本质性的语言,作为本质性的语言,本真的诗乃是存在以语词确立自身的方式,简单地说,本真的诗就是展开原初意义化活动的语言言说。

此在的本质是去存在——生存,而此在只要生存,就已经寓于世界,即此在的存在只能是在世界之中存在,此在也只有存在于世界之中,才谈得上有所为或有所不为,其存在的种种状态才能得以揭示和阐述,因此,在海德格尔那里,“此在”的“在者状态”,即存在状态,首先是“在世”,即“在世界之中存在”。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人与世界是密不可分的融为一体的,人在世界中存在,世界是人的世界。

在传统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中,常常把人和世界看做是相互对立的主体和客体。海德格尔认为,人与世界作为主体与客体相对立是后来发生的事,在原初的世界中,“此在”并不是一个“主体”,世界也不是客体,原初的世界是主客未分的、此在与世界浑然一体的。二者同时出现,同时在此。此在生存着“在世”,世界因其生存而成为世界。此在基本存在结构就是“在世”。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是对传统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超越。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基本存在结构是“在世”,只要此在存在着,他就已经身处于世,而且“不得不存在”。因此,此在不是自己选择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是不由自主地“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海德格尔称此在的这种处身状态为“被抛状态”。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虽然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但是,此在的存在状态却不是某种既成事实的“事实状态”,此在和世界其他存在者不同,“此在作为被抛的此在被抛入生存”。所以“此在”的本质是生存,它没有任何先验的本质,他的本质是在他的存在过程中获得的。在海德格尔看来,人的生存是一个向外开放和超越的可能性状态,此在和可能密切相关,此在就是从他的生存来造就自身。海德格尔看到,生存等于说能在。他把生存性称作超越性,认为此在生存着实现的各种可能性都是通过不断超越完成的,因此,认识超越自身的东西。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不仅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而且是一种能够领会其自身存在状态的存在。此在通过对自身存在状态的领会,筹划未来,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