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德格尔思想的认识

合集下载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德国哲学家马尔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外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1927)、《形而上学是什么?》(1929)、《论人道主义》(1946)、《林中路》(1949)等著作中,以"亲在本体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独特的人生哲学体系。

但是他通过自己的体系并没有向人们提供任何关于人生的有益教导,相反地,却给人们勾画了一幅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人生画图。

海德格尔的哲学是资产阶级没落哲学的一个典型。

现在让我们剖析一下他的人生哲学体系。

一、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是以认为中心的本体论,欲探求其思想,首先必须弄清楚存在与存在者或在与在者的区别。

在相对在者来说,具有优先地位,在是原因在者是结果,世界上的一切存在物都是在者,在本身又是一个流变、生成的过程。

那又该如何去追寻在的意义呢?海德格尔认为只能通过人,人是特殊的在者,因为有一种对在的领悟,即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在,追问自己为什么在,应该如何在,并且自己决定自己的方式。

物不能意识、领悟自己的在。

在的意义是通过追问、询问而变现出来的,而对在提出询问本身就是人的一种在的方式。

人对物具有优先地位,具体体现在人能对自然物不断追问,并在追问后改变物的形态,作为特殊在的人将在与在者有机联合起来,古希腊也类似的思想,例如"认识万物的尺度"。

这样从在的高度看待人,规定人,每个人就是一个此在(此在,此时此刻的在,人的存在。

又译为亲在、我在、本在等)。

此在是活动的,积极的,流变的,人能通过自己的在即活动、生成而把在的意义展现出来,此在比其他一切在者的优先地位就在于此。

同时海德格尔认为过去的哲学家混同存在与存在者,他认为存在具有优先性,存在是存在者的原因。

在不是实体而是一个展现、呈现、生成的过程。

追问在的意义就是要存在放在时间的地平线上,与柏格森的连绵、永恒流变的思想一脉相承。

“人之本质”之思——论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信》

“人之本质”之思——论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信》

人之本质之思——论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信》前言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以及社会进步的加速,人们逐渐陷入一种焦虑和迷茫之中。

这种焦虑和迷茫,无一不与人性的本质相关。

人性到底是什么?围绕这个问题,历代哲学家都曾有过深入的探究。

其中,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信》一文中,对于人性的本质给予了自己独特的解答。

本文将从海德格尔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人性的本质以及其背后的思想。

人性的本质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信》一文中,海德格尔认为人性的本质首先是存在。

他指出,人作为存在的个体,必须承认自己是有限的和不完美的,而不是把自己当做天生的完美存在。

因此,在海德格尔看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承认我们所经历的一切。

其次,人性的本质是自由。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拥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正是这种自由,可以让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内心去做出选择,而不是受制于他人甚至社会的束缚和影响。

同样,这也意味着人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自己的责任和后果。

此外,海德格尔认为,人性的本质还在于对于死亡的认识和面对。

他认为死亡是人类存在的最终归宿,而人类只有在承认自己存在的有限性和承认死亡的存在性时,才能真正地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他在信中写道:“如果人的实在在现实的面前真正揭示出来,他就领悟到他必然至死,而在他之前是无限的可能性,而对于某些事情是绝对的可能性。

”最后,海德格尔认为,人性的本质还在于对于存在的方法的探求。

人应该去探索自己的存在方式,发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这种探索,是由于人性的本质要求我们去探究我们所处的世界和存在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发现我们自己的存在方式,同时也会逐渐了解我们和其他人的存在关系。

海德格尔思想的背后海德格尔对于人性的本质给予了深刻的诠释,而海德格尔思想的背后,是他对于存在和真理的不断探索和解释。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超越现实的一种存在方式,而真理则是由存在对于存在的揭示。

他认为,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就是通过“存在”实现的。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被誉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被视为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作,该书对人的存在进行了深入且复杂的分析,在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的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临时的、动态的存在方式。

在存在方面,海德格尔认为人不仅仅是一个客体,而且是一个个体,在存在中,人通过行动和选择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时间是存在的核心,它给人类的存在带来了限制和可能性。

海德格尔将存在的时间性称为Dasein,意为存在在世界中。

Dasein以它的说话和行为,将自己与世界连为一体,成为一个对世界开放的存在。

在存在主义思想中,存在被视为一个矛盾的过程。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既是真实的存在,又是虚幻的存在。

他指出,人的存在是与死亡密切相关的,正是因为人有限的存在,才能体现出生命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存在的终极命运,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和存在的价值。

死亡使人反思自己的生命和行为,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还强调了人与世界的联系。

他认为,人与世界是融合在一起的,人通过与世界的交流和交往,才能真正体验到存在的意义。

他认为,人与世界的联系形成了人的存在的语境,人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与他人交流,共同构建意义和价值。

存在主义思想还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

海德格尔认为,人是自由的,可以通过选择和行动来创造自己的命运。

人的自由也伴随着责任。

他认为,人的自由和责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通过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独特而有限的,人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的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人与世界的联系,以及人的自由和责任。

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下,人不再被看作是一个被动的客体,而是一个主体,通过自主选择和行动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试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

试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

试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
海德格尔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关键观点是,在改变实在之外,一切都是无本质变化的。

他为此提出了自己的真理观,即人们往往将自己的想法与客观实在相混淆,往往将自我以及看似实际而实质上不存在的想法专为常识。

因此,他对概念的动态发展断定:“当它们超越了他们原有的实践功能的范围时,它们也不再是同一个和平的概念。


此外,海德格尔提出了“与自身矛盾的唯物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不是直接以物质的形式存在,而是超越了实践的粗浅的概念的形态中的真实。

只有当实践通过一连串的概念对思想进行超越时,才能找到真正的真理。

因此,海德格尔认为,真理是一种超越客观实在的、超越当下时代及当下思想的概念,其体现着思想的动态变化和不断发展。

总之,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就是一种游离于客观实在之外的,能够体现出思想的动态变化的,具有超越性和动态发展性的真理。

浅析海德格尔的沉沦思想

浅析海德格尔的沉沦思想

浅析海德格尔的沉沦思想海德格尔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对人类存在的本质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思考。

其中,他的“沉沦”思想是他哲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了人类生存的本质、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的存在意义等问题。

本文将对海德格尔的沉沦思想进行浅析,并以5个例子来阐释这个思想。

一、海德格尔的沉沦思想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社会是一个被技术所主导的世界,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被仪器、机械和科技所控制,人的存在变得肤浅和空洞。

人们的生命本质被掩盖,无论是死亡还是存在的本身都变得失去了内涵。

而这种掩盖背后的原因在于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忘却,对自身的存在没有真正的探究和体验。

人们固守表象,对生命的内在意义毫无感知,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沉沦。

对于这一问题,海德格尔提出了一种对人类存在的剖析和对世界的重新认识。

在他看来,人们需要通过内心的反思来寻找自我,并在自我中彻底地认识自己。

人们需要跳出表象和成见,走向自我的内在深处,找到自我的根源和存在的真正内涵。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更加真实、纯粹地生活和存在,才能逐渐解决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二、例子一:自我变得模糊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大问题是,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和需求被忽略了,人的自我被掩盖了。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享受着大量的物资和精神上的满足,但却忽视了自我意识的培养。

在这种情况下,自我变得模糊,人们失去了自我的根基,变得毫无目的、容易放纵。

比如,很多人为了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赞,不惜隐私暴露,并且不断迎合他人,使自己的价值和个性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失去了自己的根基。

这种表面的虚荣和空洞背后,是人们内心深处对自我的渴望和缺失的恐惧。

三、例子二:技术控制了人类生活在现代社会下,技术正越来越多地控制着人类的生活。

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科技手段,而这种科技手段却又使人们能力越来越退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逐渐变成了从科技中获取快感,而不是真正体验生命的内在意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以其独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而闻名。

他对存在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和概念,对后来的哲学和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的存在和意义的哲学。

他指出,存在主义将人的存在视为首要问题,并试图回答“什么是人”的问题。

在他看来,人是一种“存在”,与其他物质和生命体不同,因为人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

海德格尔强调存在主义的重点是探索人的自由和责任。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从无到有的,我们必须在存在的过程中通过自由选择来塑造自己的生活。

他也强调人的自由与责任是紧密联系的,我们的选择和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海德格尔还提出了“存在前提”和“存在方式”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中进行的,受到许多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

他将这种背景和环境称为“存在前提”,并认为人必须在这个前提下理解和把握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也强调了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核心概念:“尚未”。

他指出,人的存在没有固定的本质或确定的目标,我们的存在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他认为,人的尚未是一种可能性和开放性,我们必须在这种尚未中主动地去创造和实现我们的存在。

海德格尔在存在主义中还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被操纵性”。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人常常被外部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所操纵和被动地生活,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性和自由。

他呼吁人们回归到自己的存在中,摆脱被操纵性,重拾自己的主体地位。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在二十世纪的哲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对人的存在和意义的深入探索,以及对自由、责任、存在前提和被操纵性的思考,都为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框架。

他的思想使人们重新审视并思考自己的存在,鼓励人们通过自由的选择和创造来实现自己的生活。

人文主义论海德格尔

人文主义论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存在主义的理解和发展,以及他对技术本质的深刻洞察。

1. 存在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理论是他对人文主义的重大贡献。

他认为,人的存在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他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是通过理解、体验和创造来实现的。

这种观点与人文主义的核心理念——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致的。

2. 技术本质: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深刻洞察也是他对人文主义的重要贡献。

他认为,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世界观。

他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须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和归宿,不能忽视人的存在和价值。

这种观点对于人文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 语言哲学: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也是他对人文主义的重要贡献。

他认为,语言是人的存在和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人与世界交流和互动的桥梁。

他强调,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必须以人的存在和理解为前提,不能忽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这种观点对于人文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存在主义的理解和发展,对技术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语言哲学的独特见解。

无蔽的隐喻—海德格尔的真理思想

无蔽的隐喻—海德格尔的真理思想

无蔽的隐喻—海德格尔的真理思想无蔽的隐喻——海德格尔的真理思想对于海德格尔来说,真理不是一种具有普适性和绝对性的概念,而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性的情况,真理的本质是隐喻,是一种被动的呈现,不可控制,也不可计算。

海德格尔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强调了真理的局限性和无蔽性,他认为人们经常固守着错误的直觉,而不去发现真正的真理。

海德格尔的真理思想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哲学思潮,对于对于学术研究和人文思考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接下来,本文将从海德格尔真理思想的角度,探讨真理的局限和隐喻特性,并举出具体例子论证。

一、真理的局限性海德格尔的真理思想中,真理是不可掌握的,不可预测的,不可计算的,是一种无法表达的存在状态。

真理的局限性体现在两方面:语言的局限和理性的局限。

1.1 语言的局限由于语言的局限性,真理的表达是不完整的,常常存在误差和伪装。

言语是一种媒介,它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但语言的本质是机械的,它不能充分表达人的情感和感受。

因此,我们很难说出真正的情感和真实的感受,人们往往使用一些与真相相差甚远的词汇来传达信息。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的缺陷使得人们对真实的生命体验无法直接捕捉,而只能通过符号或表象来表达。

例如,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说:“我很开心”,但实际上这只是语言的表面之一,人们的内在情感和感受远比这更为复杂。

真实的情感是无法通过言语来准确表达的,只能由心领神会,而这种认知是不可言说的。

1.2 理性的局限感性和理性是人的两种思维方式,但理性受到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逻辑思维局限。

海德格尔认为,人以理性为基础去思考问题,却忽略了人的感性和直觉的作用。

人们常常对真理不断地去寻找,并且只认为知识和技术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工具,然而,这种观念使人的思考变得狭窄和过于理性化,忽略了感性和直觉在思考中的重要性。

例如,人们经常会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但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理性和语言的局限,因为语言无法全面表达问题的本质,而在提问时,这种局限性就被暴露了出来。

海德格尔的主要哲学观点

海德格尔的主要哲学观点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

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

这个问题直到2000 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

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已经具有的性质。

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了“在者”。

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

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

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这里,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

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

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

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

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

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

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

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

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

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海德格尔的源发思想

海德格尔的源发思想
海德格尔的源发思想是其整体思想的关键所在,它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他倡导一种相反相成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强调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以及事物的量变和质变。其次,他运用现象学解释学方法来探究存在本身,强调直接面对事情本身,揭示其本质和意义。此外,海德格尔还强调向本源的溯பைடு நூலகம்,即追寻存在的根源和基础,以揭示存在的真谛。最后,“让成其所是”则是他的一种重要观点,意味着让事物按照其自身的本性和规律去发展,不加以人为的干涉和限制。这些思想和观点共同构成了海德格尔独特的哲学体系,对后来的哲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其源发思想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海德格尔的整体思想及其在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海德格尔 基础概念

海德格尔 基础概念

海德格尔基础概念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被认为
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并对现象学、形而上学和技术哲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哲学思想强调对存在的独特性和个体经验的关注,旨在寻求对人类存在的原始根源和本质的理解。

以下是海德格尔的一些基础概念。

1. 存在(Dasein):海德格尔的哲学基于对人类存在的研究,
他将存在定义为个体在世界中存在的方式。

存在被视为一个独特的现象,具有独立于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特征。

2. 他说(Being-in-the-world):存在的本质是与世界的一体化。

他认为人的存在绝不是被关在自己内心的,而是与其他存在和周围环境相互联系和影响。

3. 存在性(Existentiality):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性是人的固
有属性,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方式和意义的体验。

存在性涉及个体的责任、自由和选择。

4. 技术(Technology):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思考是他的重要贡
献之一。

他认为,技术对人的存在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将人物化为纯粹的工具。

他担心技术的发展会导致人们对自然和自身的失去联系。

5. 存在解放(Existential liberation):海德格尔主张通过对存
在性的理解和重新连接自然的方式来实现存在的解放。

他认为这种解放需要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性,并积极地生活在当下
的世界之中。

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对于理解他的存在主义和对现代哲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存在论思想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与其他存在形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他的思想中,存在被视为一个基本问题,探索人的存在意义成为他哲学研究的核心。

首先,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存在于世界中”的存在。

他反对传统哲学中的主体-客体二元对立,主张将人的存在与世界紧密结合起来。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在世界中的存在,人与世界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世界相互联系的。

其次,海德格尔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关怀”的存在。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关怀和关注。

人的存在不仅仅是存在于世界中,还涉及到对自己和他人的关心。

他将这种关怀视为存在的本质特征,认为人只有通过关怀他人才能真正理解自己。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还强调了人的存在是一种“自由”的存在。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来塑造自己的存在方式。

他反对将人的存在看作是被决定的,主张人应该积极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存在方式。

他认为只有通过自由的选择,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存在。

此外,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还关注到了时间的问题。

他认为时间是人存在的基本特征,人的存在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

他将时间视为存在的维度,认为人的存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有限的,人应该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来实现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引起了人们对于人的存在意义的思考和关注。

他的思想不仅仅是哲学理论,更是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和探索。

他的思想使人们反思自己的存在方式,追求更加自由和有意义的存在。

总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它对于人的存在意义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与世界、关怀、自由和时间密切相关。

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于存在意义的思考。

怎样认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

怎样认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

di1 .9 9 ji n10 -5 22 1 .4 0 5 o:0 3 6/.s 0 762 .0 0 .0 s 1
怎样 认 识 海德 格 尔 的 存 在论 思想
董 学 文
( 北京 大 学 中文 系 ,北 京 107 ) 0 8 1
摘要: 海德格 尔的存在论哲 学是一种主观唯 心论 的生存 本体论 , 而无 法在 学理上执 意 从 寻找 马克思与海德 格 尔存 在观上 的一致性 , 认为 马克 思就 是 海德 格 尔存 在论 “ 式” 范 和存 在
体论 , 他都是 不 信 任 的。在他 看 来 , 证 实 ” “ 是依据 “ 存在” 的显示进行 的 ,证 实 ” 味着 “ 意
存在者在 自我 同一 性 中显 现 , 存在 者本 身揭 示存在 者 。而 事物命 题 的 “ 在” 即真 理 ) 真 ( 必须被理解 为揭示 着 的“ 存在 ” 。可见 , 德 海 格尔不是追 求科学 的规律 , 而是追 求“ 存在 ” 的“ 意义 ” 这 与马克思 是根本不 同 的。海 德 ,
论 “ 向” 转 的开拓 者和 奠基 者 , 同理 , 就无 法从 “ 生在世 ” 一 “ 在论 ” 也 人 这 存 维度 来 建立 美学
的哲 学基 础 。
关键词 :海德格 尔; 存在 论 ; 美学
中图分类号 : 5 B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0 - 2 ( 0 1 0 4 3 - 0 76 2 2 1 )4 3 70 5 0 7
危险” 。 对 海德格尔 的哲 学给予 了过 度夸 张 、 言过 其 实的赞誉 和肯定 。有 的意见 , 则在 “ 对话 ” 和 “ 解读 ” 的名义下 , 执意寻 找马克 思与海德格 尔存 在观上 的一致 性 , 甚或 认为 马克 思就是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他提出了被称为“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存在主
义强调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独特的,不同于任何其他存在。

对于海德格尔而言,“存在”是指个体的存在体验,它不同于空洞抽象的“本质”。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存在方式,并基于此感知和理解世界。

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中,个体的存在在本质上是孤独的和分裂的。

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些
基本问题,比如生死和自由。

尽管存在主义者常常为这些主题探究答案,但是海德格尔认为,这些问题在本质上是不可回答的,个体只能在这些问题上自行决定。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时间”。

海德格尔认为,时间并不是一个抽象的量度单位,而是
存在本身的方式。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独特的,也是属于自己的方式。

此外,时间是不可逆
转的,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珍惜时间,充分发挥存在体验的精华。

对于存在主义者来说,自由是最基本的权利。

海德格尔强调,人类的自由是自我决定
的结果。

每个人都需要在自由中建立合适的价值观和目标,同时应该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

总之,“存在主义”认为,人类是基于其存在的主体。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旨在激
发人们对生命最本质的问题的思考,并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意义和方向。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强调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思考和意义的追求。

本文将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进行探讨。

一、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哲学家关注人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认为人的存在是先于本质的,人通过自由选择和行动来塑造自己的本质。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应该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无意义,并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赋予生活以意义。

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观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观点与其他存在主义哲学家有所不同,他强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思考。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与世界相互关联的,人通过与世界的接触和体验来认识自己的存在。

他提出了“存在-世界”(Dasein)的概念,认为人的存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人通过与世界的交互来理解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存在于世界中的存在”,而不是简单地存在于世界之中。

他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开放性的存在,人通过与世界的接触和体验来不断地塑造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存在于世界中的存在”,而不是简单地存在于世界之中。

他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开放性的存在,人通过与世界的接触和体验来不断地塑造自己的存在。

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的意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和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强调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思考和意义的追求,对于人类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应该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无意义,并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赋予生活以意义。

他的思想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存在和追求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还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思考。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存在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存在本身的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独特的存在主义观点,对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本文将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进行解读,探讨其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启示。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人类存在的本质是在世界中存在。

他反对传统哲学将人类视为客观存在的观点,主张将人类置于存在的中心,强调人类的主体性和自由选择。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是一种“呈现”(Ereignis),是一种主体与世界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客观存在。

他强调个体的存在是通过与世界的互动和体验来实现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来定义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了人类对自身存在的责任和选择。

他认为,人类存在是一种“抉择”(Entscheidung),是一种对自身生存状态的选择和决定。

人类需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和挑战,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决定来定义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感,认为人类应该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勇敢地选择自己的道路。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还强调了人类对世界的关注和理解。

他认为,人类存在是通过对世界的体验和理解来实现的,个体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主张人类应该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意义,通过对世界的思考和体验来实现自我认知和成长。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和个体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选择和挑战,需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提醒人们要珍视自己的存在,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来定义自己的生存状态。

总之,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感,提倡人们对世界的关注和理解。

海德格尔思想

海德格尔思想

海德格尔思想海德格尔思想是哲学的生命所在。

它一方面超越了传统哲学在某些基本问题上的争论,走向了对自由意志和存在意义的探索;另一方面,它又在坚持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构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体系,显示出了德国哲学深刻的思辨能力和丰富的理性内涵。

正因为如此,我们说海德格尔是继黑格尔之后最伟大的德国哲学家。

海德格尔在他的许多著作中也都明确地提出了一个观点:“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决定的”。

我把这句话视为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这样看来,这应该是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从而使得他的哲学成为一个整体的思想体系。

海德格尔强调主体性、主动性。

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一种存在者”而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主体性是西方社会自从近代启蒙运动以来逐渐丧失的东西,但却仍然是现代人所不能丢弃的东西。

德国近代思想史告诉我们,德国人曾经拥有过不可磨灭的自信,甚至一度居于世界之先。

然而,到了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令德国无法阻挡,当这种发展蔓延到欧洲各国的时候,即使是德国那样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国家也只能屈从于这种发展,而且再也不能产生德国式的自信了。

如果说德国文化是在悲剧中看到真实的话,那么现代德国人的悲剧可以说是丧失了自信。

在西方社会里,“主体性”成为一个神圣的词汇,好像只有在“主体性”的名义下,人才能得到肯定,才有自我价值感。

但海德格尔却用最悲哀的语言指出:“在海德格尔看来,不仅是德国人的主体性受到了损害,而且是西方人的主体性,至少是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人的主体性受到了伤害”。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因为正是“主体性”,海德格尔把整个西方文化引向了绝境。

既然主体性在西方社会中遭遇了如此不幸,那么究竟什么是主体性呢?如何才能使人获得自由意志呢?另一种关于主体性的观点则是以德国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为代表的。

他提出了两条路线:一条是现象学路线,试图通过追溯主体在其存在历程中的历史性地位,找回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且由此来恢复主体的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认识
马丁·海德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创始人。

海德格尔指出西方哲学自从柏拉图便误解存在的意思,去研究个别存在的问题而不去研究存在本身的问题。

海德格尔相信所有对存在的探讨焦点放在个别存在物及其性质。

自从哲学家都忽略了这个更基本理论前期的存在,并且以此推导其他理论,错把那些理论在各处应用,终于混淆我们对存在的理解。

为避免这些深层误解,海德格尔相信哲学的探求应该以新的方式来进行。

存在主义出现在20世纪的初期和上半叶,是直接渊源于现象学的一种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家致力于揭示存在的真理,尤其是现代人生存的真理。

存在主义文论直接派生于哲学理论且就是哲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用理论的方式较为严密地推出了存在思想,是广义的存在主义思潮的直接创始者和确立者,其存在主义文论博大精深,有非常独特的见解。

当然这避免不了其中一些纯概念理论的玄化,使之难以理解,所以这里只对德格尔的我能理解的主要文论思想加以论述。

海德格尔是胡塞尔的学生,其思想直接始于现象学,不过很快,海德格尔与老师发生分歧。

他认为,作为老师知识确定性的基础“纯粹的先验自我”只是一种科学理想而并非真正的“实事本身”,事实上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被抛在时空中并不得不与他人共在的具体的个人,海德格尔称之为“此在”,“此在”才是思想应回到的实事本身。

由此,早期海德格尔建立了他自己的“此在的基础本体论”,历史性的个人生存开始成为哲学关注的焦点。

但是,即使在早期对“此在”的思考中,海德格尔的最高哲学旨趣也不只是探索“此在”的问题,而是企图经由“此在”的分析而揭示“存在”的意义。

只不过在探究途中,海德格尔发现“路”反了,不应从“此在”走向“存在”,应从“存在”走向“此在”,亦即对“此在”的理解必须从“存在”出发才能有可能,貌似唯有把一个历史的具体的个人放在广阔无垠的时空中,才能看出它的意义。

“存在”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哲学命题,关于存在的理论,即本体论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

海德格尔认为,尽管全部西方形而上学都在谈论存在,并且力求建立关于存在的科学——本体论,但是,形而上学是开始就遗忘了存在,整个形而上学史就是一部存在的遗忘史。

他认识到整个传统形而上学一直谈论的并非存在,二是存在者,并忽视了存在者与存在的差别,一直是以认识存在者的方式去把握存在,使存在在这一根本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因此,西方传统哲学是无限的本体论,海德格尔围绕存在这个中心问题,对传统本体论哲学展开了批判,以揭示其“无根性”,阐述自己建立的“有根”的本体论。

海德格尔批判了传统本体论对于“存在”和存在者的混淆不清,海德格尔认为,“存在”和存在者有着严格的区分,存在者是指某种确定的事物和现象,它是因“存在”而成为其自身的,也就是说,存在时使一切存在者得以成为其为自身的先决条件,没有存在就没有存在者,因此,存在具有优先地位。

但是,“存在”和存在者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存在离不开存在者的存在,正因为存在离不开存在者,它的各种意义总是通过存在者表达,所以人们往往把存在和存在者混同起来。

由于存在并不是存在者之外某种独立自存的东西,没有独特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我们不能把“存在”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因为如果我们追问存在是什么,就把存在当成存在者了。

因此,哲学对存在的研究不能去追问存在是什么,而应当追问存在者怎么存在,也就是会问存在者的意义。

海德格尔说人们通常将语言的本质误解为人用来表达主观意图的符号工具,因而也认为诗的本质是表现自我,这种误解只触及到语言本质的派生性功能而未揭示语言的本质。

他认为,语言的本质功能是存在确认自身的方式,或者说是意义发生的方式。

“存在”本身在德语中指的就是一种语言表达关系,即主语与表语之间的意义关系。

存在作为存在乃是在语言表达关系中确立起来的,存在之可能必赖于语言。

而语言与存在在本质上是一体的,语言的发生乃是出于一种“存在的天命”,我们可以将这种“天命”理解为意义发生的必然。

在根本意义上,海德格尔所说的语言言说并非人的言说,即那种表达人的主观意图的言说;而是存在自身的言说,即意义化活动实现自身的方式。

把握了语言的本质就不难理解诗的本质了,因为海德格尔看来,诗不是随便什么语言,
而是本质性的语言,作为本质性的语言,本真的诗乃是存在以语词确立自身的方式,简单地说,本真的诗就是展开原初意义化活动的语言言说。

此在的本质是去存在——生存,而此在只要生存,就已经寓于世界,即此在的存在只能是在世界之中存在,此在也只有存在于世界之中,才谈得上有所为或有所不为,其存在的种种状态才能得以揭示和阐述,因此,在海德格尔那里,“此在”的“在者状态”,即存在状态,首先是“在世”,即“在世界之中存在”。

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人与世界是密不可分的融为一体的,人在世界中存在,世界是人的世界。

在传统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中,常常把人和世界看做是相互对立的主体和客体。

海德格尔认为,人与世界作为主体与客体相对立是后来发生的事,在原初的世界中,“此在”并不是一个“主体”,世界也不是客体,原初的世界是主客未分的、此在与世界浑然一体的。

二者同时出现,同时在此。

此在生存着“在世”,世界因其生存而成为世界。

此在基本存在结构就是“在世”。

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是对传统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超越。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基本存在结构是“在世”,只要此在存在着,他就已经身处于世,而且“不得不存在”。

因此,此在不是自己选择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是不由自主地“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海德格尔称此在的这种处身状态为“被抛状态”。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虽然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但是,此在的存在状态却不是某种既成事实的“事实状态”,此在和世界其他存在者不同,“此在作为被抛的此在被抛入生存”。

所以“此在”的本质是生存,它没有任何先验的本质,他的本质是在他的存在过程中获得的。

在海德格尔看来,人的生存是一个向外开放和超越的可能性状态,此在和可能密切相关,此在就是从他的生存来造就自身。

海德格尔看到,生存等于说能在。

他把生存性称作超越性,认为此在生存着实现的各种可能性都是通过不断超越完成的,因此,认识超越自身的东西。

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不仅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而且是一种能够领会其自身存在状态的存在。

此在通过对自身存在状态的领会,筹划未来,发
展其各种可能性,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使此在不断地更新自己、丰富自己,“获得自己本身”,他才能够对自己说“成为你所是的。


海德格尔指出,尽管超越性是此在的本性,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此在往往既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这种“被抛”而处身于世的状态,也不能领会自身、筹划未来。

因为此在在世必然要与其他存在者、他人打交道,必然要处于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必然受到常人统治的社会政治制度、社会舆论、法令法规等等的影响和约束。

海德格尔深刻地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此在丧失了其本真性,以非本真的方式存在,这样的此在已经变为“常人”,人云亦云,丧失了个性,这就是此在的沉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