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马原读书报告

马原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读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人创造了宗教文章开头,马克思就提出了反宗教批判的依据,那就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这一段论述详细的阐述了作者对于宗教的理解,以及他所分析的宗教产生的原因以及人们的心理。

根据这些分析,马克思指出:“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是“锁链上虚构的花朵”。

反宗教的斗争,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抚慰的斗争。

真正的幸福是现实的幸福。

因此人民应该扔掉这样的锁链——让人陷于幻境,如同“鸦片”的锁链——理智地思考与行动,才能够建立自己的现实。

真理存在于真实世界而不是幻想的宗教中。

因此对宗教、天国、神学的批判,变成了对法、尘世和政治的批判。

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

二、批判德国制度历史法学派“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说明今天的卑鄙行为是合法的”。

这样陈旧、腐朽的思想是必须要批判的。

马克思强调:“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可见这种制度的危害性,可见马克思对它的不满和愤怒。

批判是激情的头脑,是武器,是消灭这个制度,揭露这个制度之丑陋的武器。

揭露就是描述,在政府制度的范围内,描述它所导致的巨大的压力、沉闷的情绪以及严重的狭隘性。

这样的政府制度是卑劣的,它有害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批判它、揭露它。

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相互对立,甚至必须承认自己被支配、被统治、被占有是上天的恩准,是正确而且肯定的!反观统治者,他们身价极高,人数又极少。

这种状态是多么荒谬啊!人民难以提升对于自身社会价值的认同感,只能在被统治的状态下生存,而统治者则极易麻痹在权利之中,从而使整个社会陷入一种心理越来越沉重的恶性循环。

正因如此,人们只得寻求宗教这种幻想的方式逃避痛苦,寻求安慰。

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是纵容这种制度的态度。

因此我们才更应狠狠的与这种制度进行搏斗。

如何进行批判呢?搏斗式的批判,关键在于给敌人以打击。

让压迫的人们意识到沉重的压迫,让耻辱公开从而更加耻辱。

关于马原书的读后感2000

关于马原书的读后感2000

关于马原书的读后感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课程。

它是一本马克思主义的入门书籍,通过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对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理论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又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马原这门课程是我大学四年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因为它不仅是我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理论知识补充,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读完马原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仅能够揭示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还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

通过学习马原,我深刻认识到,只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同时,通过对马原的学习,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马原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发展道路,对于我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才建立起来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而奋斗的一条科学的道路。

马原这本书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进步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说,始终坚持以人类的解放为目标,坚持人民立场。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价值观和人文关怀,深刻认识到只有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才能够理解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性也给予了我信仰坚定、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

总的来说,读完马原这本书,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大二马原作业读后感

大二马原作业读后感

大二马原作业读后感马原这门课,一开始觉得它就是那种高大上、有点晦涩难懂的理论课。

但真正深入学习,做完作业之后,发现还挺有趣的,就像打开了一个充满智慧宝藏的大门。

就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部分吧。

以前我看世界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

学了马原之后,感觉突然有人给了我一副高清眼镜。

像辩证法,那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以前觉得事情就是非黑即白,现在明白了矛盾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说,我们想要自由,但是没有规则的自由就会乱套,这自由和规则之间就是一对矛盾。

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就像太极图里的阴阳鱼,少了谁都不行。

还有那个历史唯物主义,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看历史就像看故事集,现在知道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像火车头和车厢的关系。

生产力这个火车头不断发展向前,要是生产关系这个车厢不跟着调整,那肯定得出问题。

就像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但是封建的生产关系却严重束缚了它,这时候就必须得有变革,就像资产阶级革命一样,把那不合时宜的车厢给更新换代。

再说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这个东西,以前我就觉得是钱嘛,越多越好。

现在才知道资本的原始积累充满了血腥和罪恶。

那些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工人们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很大一部分就被资本家拿走了。

就像在工厂里,工人每天工作很长时间,创造了很多价值,但是拿到的工资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剩下的都被资本家榨取了。

这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有时候真的很不公平,不过也更让我明白,要去追求一个更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的重要性。

在学习马原的过程中,我还发现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理论。

它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我们现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就有很多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体现。

像平等、公正等价值观,不就是在追求消除剥削,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吗?通过这次马原作业,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

我不再是那个只看表面现象的小迷糊了。

我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去看待这个世界。

马原读后感

马原读后感

马原读后感马原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本书,它揭示了中国革命的道德原则和革命的最终目标,对于了解中国革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背景非常有帮助。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和伟大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马原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实践中去。

书中第一章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阐述,尤其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为后面的讲述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后面的几章则具体谈到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包括农民群众的角色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的结合,马原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和独到的观点。

读完马原,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书中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尤其是书中对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进行的评价,我深感他们的伟大和可崇拜之处。

他们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不怕艰难困苦,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国家的繁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

马原还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而这个目标是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的。

马原通过分析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并通过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来实现这个目标。

这种人民革命的思想贯穿于整本书,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共产主义理想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为了人类幸福的目标而奋斗。

马原还对于我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有了更好的帮助。

马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阐述很清晰,使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同时,书中对于共产主义的讲述也让我对于共产主义实现的可能性和前景有了更加乐观的看法。

马原对于共产主义的描绘是那样的美好和真实,让我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景充满了希望。

总之,马原是一本启蒙书籍,它在思想上帮助我们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和看待逻辑,在精神上给予我们动力和信心。

马原实践教学读书(3篇)

马原实践教学读书(3篇)

第1篇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原实践教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将结合马原实践教学的内容,对读书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进行总结。

二、马原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马原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包括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实践检验真理等。

这些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武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原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论分析实际问题。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

马原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原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读书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具有普遍适用性。

在分析实际问题过程中,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等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马原课程读书报告(5篇范例)

马原课程读书报告(5篇范例)

马原课程读书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马原课程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而提纲本身不过寥寥千余字,这说明其本身应该是有极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意义的。

鉴于此,我也不敢大谈我对提纲思想的种种把握,谨将自己的读纲思考过程回顾一遍,一来理顺一下自己的思路,二来也从实践中检验一下马克思理论中有关认识与实践过程的论断。

我的阅读思考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姑且把其称之为三次认识过程吧。

第一次认识是对提纲的初次阅读,第二次是对费尔巴哈的理论的粗略了解,第三次是对提纲中某些内容的细致思考。

下文一二三部分也拟将就此三次认识过程分段展开。

一.第一次认识过程:初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我的印象有三:一为字数之少,二为“实践”一词出现频率之高,三为最后那句已成为名言的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通过参读其他人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感想,我也了解到一般的感想也是就其中第二点即“实践”展开论述的。

不过对于我来说,当时最有感触的是最后那句话。

我认为最后那句话实际上点破了马克思在提纲中主要思想的来源或者说出发点。

他之所以强调实践,是因为实践是改变世界的主要途径。

而改变世界,正如他所说,是问题的关键。

我认为这句话也反映了马克思的一系列理论思想的目的,即改变世界,而不是停留在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

二.第二次认识过程:我的第二次认识过程的焦点实际上是集中在费尔巴哈的理论上的。

既然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批判费尔巴哈的某些思想,那么了解“费”的主要思想应该也是把握《提纲》思想所必要的。

通过相关阅读,我了解到“费”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的唯物主义观点,其中的重要内容应该是他的“人本主义哲学”,其主要内容如下:“①人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统一体。

马原课后书籍读书报告

马原课后书籍读书报告

马原课后书籍读书报告背景近年来,中国的高校普及率不断提高,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而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全国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

为了加强对马原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许多老师也会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来加深学生对这一课程的认识。

在此,我将介绍两本参考书,以及我的一些读后感体会。

书籍介绍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本书作为我国一流的哲学专家唐君毅先生的著作,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外高等学校的哲学教学。

全书共十二章,分别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系统。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是由李学勤先生编写的教材,是当前国内许多高校经济学类专业的必修教材之一。

全书分十四个章节,重点介绍了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

读后感体会自己不好意思说已经全部读懂了此两本书,但是我通过一些章节的学习,对马原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养成了较为系统的思考方式。

总结一下一些感悟:1. 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我们在听完第一节马原课时,老师已经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是宇宙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以矛盾为核心的主要特征是辩证法。

在读完了唐君毅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后,我才更加系统地理解到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全面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正确看待世界、改造世界。

2. 对于生产关系的理解人类的社会从无阶级状态到阶级社会的进化,表示着产品交换关系向更为紧密的生产关系转化。

而且完全不同的生产关系,也会导致全然不同的经济和政治系统的产生。

阅读李学勤先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关于生产关系的章节,使我对社会和经济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了解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对于社会历史的总结与了解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我在读完了两本书之后,对于历史社会形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马原经典读后感

马原经典读后感

马原经典读后感第一篇:马原经典读后感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科学地分析了人类早期的历史,揭示了原始景社会制度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阐明了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弄清了各个不同社会形态中家庭关系发展的特中点,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这本书是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手稿时发现其对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做出了详细摘要,在研究之后,他充分利用马克思的批语以及摩尔根这本书中的某些结论和实际材料,写出了这部专门的著作。

在这本书中,论述了杂乱性关系的原始状态下四种家庭形式,即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

每种家庭都有不同的亲属关系,历史上留传下来的亲属制度,可以确定的断定,曾经存在与这个制度相适应的业已绝迹的家庭形式。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我认为,在原始状态下家庭形式的变化也有其规律,即与时代发展相符合,与人类生产技能并行。

举个例子,在继氏族之后慢慢形成了家庭(对偶制家庭时期),财产在劳动力盈余出现的同时增加,这导致私有制的出现。

财富一旦转归家庭私有,就给了偶婚和母权制氏族为基础的社会一个强有力的打击,对偶婚给家庭添加了一个新的因素。

按照当时家庭内的分工,丈夫的责任是获得食物和为此所必需的劳动工具,从而,他也取得了劳动工具的所有权;在离婚时,他就随身带走这些劳动工具,而妻子则保留有她的家庭用具。

所以,根据当时社会的习惯,丈夫也是食物的新来源即家畜的所有者,而后来又是新的劳动工具即奴隶的所有者。

因此,随着财富的增加,财富便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占据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利用这个增强了的地位来废除传统的继承制度使之有利于子女的原动力。

但是,当世系还是按母权制来确定的时候,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必须废除母权制,而它也就被废除了。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原读书报告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原读书报告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原读书报告第一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原读书报告《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读书报告摘要:《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作为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阐述了中学时代的马克思对青年职业选择的认识,对当今时代的青年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本文从选择这个话题入手,先论证了选择的意义和它造成的困扰,随后谈到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包括:跟随兴趣,考虑现实以及关怀社会几个方面。

在读了马克思文章原文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身实际提出观点并给予论证。

关键词:选择,理性,兴趣,责任1835年秋天,马克思即将中学毕业,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同学们都在考虑自己的前途。

我想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原因正是他的思想比常人更加深远崇高。

他没有考虑选择哪种具体职业,而是把这个问题提高到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上加以考虑和回答。

写了这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发表了一些重要见解,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

这篇文章虽然写在19世纪但是对于当代青年的职业选择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同样面临着职业选择的问题,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关于选择这个话题,很多时候选择是一项权利而选择又会造成各种困扰。

马克思谈到人比动物优越的地方就在于人可以自己做出选择。

他说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

人人生而平等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可以选择为自己想要的人生努力。

可是当我们做出一个选择,也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其他的可能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做一件事是存在机会成本的,所以我们常常为如何做出最大化效益的选择而困扰。

马克思谈到:能有这样的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

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学完马原理学到什么收获

学完马原理学到什么收获

学完马原理学到什么收获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一门关于变革世界的学问。

学完马原可以让我们深刻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为我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提供指导。

在学习马原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收获。

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马原理学使我学会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社会问题。

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剖析,我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同时,我也学习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了解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这使我对当前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了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学习马原,我接触到了众多社会理论和思想家的思想。

这些思想家的观点各有特色,有时相互对立和矛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需要对这些观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评价,从而提炼出合理和可行的观点。

这培养了我的批判思维能力,使我能够更好地分辨和评估不同观点的优劣,提升了我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强化了实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马原理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真知。

通过学习马原,我深刻理解到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和发展。

因此,我更加注重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同时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这加强了我的实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我成为一个更有担当和使命感的人。

增进了人文关怀和社会公正意识马原理学强调人的自由和解放,倡导人类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马原,我认识到人的尊严和自由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同时也意识到社会公正对于人类的幸福和和谐至关重要。

这使我更加关心他人的利益和福祉,更加关注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问题。

学习马原使我具备了人文关怀和社会公正意识,使我成为一个更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

提高了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马原理学的学习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这种综合思考的能力是培养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提高了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马原的心得(精品3篇)

学习马原的心得(精品3篇)

学习马原的心得(精品3篇)学习马原的心得篇1学习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收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理论体系,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社会和未来的重要性。

在学习马原的过程中,我首先遇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的难题。

在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时,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社会的理想追求。

同时,我也逐渐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包括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逐渐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社会和未来的重要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即唯物辩证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和解决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即历史唯物主义,它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历史和社会问题。

最后,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即人民至上,它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在学习马原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许多收获。

首先,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其次,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社会和未来的重要性。

最后,我掌握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

总之,学习马原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收获的过程。

通过学习,我不仅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社会和未来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获得了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习马原的心得篇2学习马克思主义(以下简称马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以下是我学习马原的心得体会:1.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学习马原的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等等。

马原阅读实践报告

马原阅读实践报告

马原阅读实践报告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讲授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马原,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本文将对我在马原阅读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分享。

二、调整阅读策略在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之前,我意识到需要调整我的阅读策略。

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较为复杂和抽象,我决定采取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

首先,我根据教材的结构和课程大纲,确定了各章节的重点和次重点内容。

然后,我运用快速阅读的技巧,先快速浏览整章内容,了解大致的架构和核心概念。

最后,我再进行细读,重点理解和记忆每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

三、主要内容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我对马原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理解。

马原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产生背景,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区别。

然后,马原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等。

马原进一步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价值论基础,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思考与应用通过对马原的阅读,我开始思考并应用其中的理论知识。

我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理论,更是一种指导实践的思想体系。

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工作中,我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注重实践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

在社交中,我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正确看待问题,客观分析和处理人际关系。

通过思考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对能力。

五、交流与分享在马原的阅读实践中,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与同学的交流,共同学习和进步。

我发现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可以得到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理解。

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我不断吸取他人的优点和经验,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和认识。

马原书籍读后感

马原书籍读后感

马原书籍读后感《马原》是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重要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的一部重要教材。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魅力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启发。

首先,通过阅读《马原》,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通过学习《马原》,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深远影响。

其次,通过阅读《马原》,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通过学习《马原》,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世界人民的深切关怀。

最后,通过阅读《马原》,我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启发。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应该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自我修养,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过学习《马原》,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和不足,深刻地启发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总之,《马原》是一本具有重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对我们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对我们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我们深刻地启发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4篇)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4篇)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篇一矛盾在事物中——马克思主义原理原著读书报告摘要:矛盾论一直是哲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矛盾存在与事物之中而决定着事物的本质,同时矛盾也以自身的发展和运动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和运动。

如何正确地认识矛盾、理解矛盾、解决矛盾,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主题。

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原理原著,本文提出,对于矛盾的认识、理解和解决,应从其必然性、发展性、可解决性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矛盾;必然性;发展性;可解决性1. 必然性1.1 哲学基本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同时,这也应是整个哲学系统的基本论点之一。

事物自其产生之初,内部就已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或从一开始就暴露无疑;或没有任何迹象,隐藏在事物内部,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在以后的阶段中最终显现出来。

虽然这些矛盾形式不同,多种多样,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矛盾产生的必然性。

1.2 普遍性与特殊性对于矛盾的必然性,这是毋庸置疑的。

黑格尔曾说过,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矛盾必然性这种看似不合理、实则合情合理的性质呢?这一点,则需要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关于矛盾的普遍性,毛泽东说其体现为两点,第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第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乍一看,这两点似乎说了一件相同的事情,实则不然。

第一点只是说矛盾的存在,而第二点则更深刻地指明了矛盾的运动。

矛盾的存在,它与万事万物相生而生的关系,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政治上,不同阶级、不同政党之间的斗争;经济上,不同产业、不同商家之间的竞争;文化上,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具体一点的,如数学中的加和减,物理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化学中的合成与分解……恩格斯有一句名言说:“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

学了马原的收获

学了马原的收获

学了马原的收获近日,我完成了一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的学习,从中收获颇多。

马原作为一门传统的、重要的思想理论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马原,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此,我将分享我在学习马原过程中的收获。

首先,在学习马原过程中,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即社会意识和观念是在物质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这一观点使我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物质条件制约的,而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来自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变迁规律。

其次,学习马原使我认识到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源泉。

通过学习,我深入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以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这让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斗争,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解放。

同时,我也意识到,阶级斗争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也存在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阶级斗争,才能打破旧的体制和思维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此外,学习马原还使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客观规律的,历史是按照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进行的。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这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转折点。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源泉。

这使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实践的探索和奋斗,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总结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给我的思想觉悟和世界观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马原作业读后感

马原作业读后感

马原作业读后感《马原》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更是一部对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的深刻探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魅力和深刻内涵,也更加坚定了我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追求。

首先,通过阅读《马原》,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同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也为我们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其次,通过阅读《马原》,我对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非常不公平和不稳定的社会制度,它导致了贫富分化、剥削压迫和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

而社会主义则是一种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社会制度,它致力于消除阶级对立、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为我们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因此,我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也更加坚定了我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最后,通过阅读《马原》,我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而共产党则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领导核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当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使命,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积极参与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目标不懈奋斗。

同时,我也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才能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马原》,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和自己的责任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目标而不懈奋斗。

马原经典阅读报告

马原经典阅读报告

马原经典阅读报告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哲学体系,其经典著作对世界哲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深入阅读马原经典著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对我们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篇报告中,我将对马原经典著作进行阅读,并就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思考。

二、主体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创作于1844年的一篇著作,它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精华。

该文阐述了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认为“只有解放了人类的劳动,才能使一切问题得到解决”。

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人才是自己的世界”的思想,即人类不应该受制于任何外部物质力量,而应该通过自身的劳动来创造自己的世界。

2.《哥达纲领批判》《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7年共同创作的著作,该文对《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阶级斗争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并认为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和最进步的阶级,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3.《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创作的一部资本主义分析经典著作,该文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行方式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即资本家在为获取更高的利润率的同时,却又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三、结论通过对马原经典著作的阅读,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关注人类的解放,要求摆脱任何形式的压迫和剥削,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革命是必然的趋势。

对于我们来说,深入研究马原经典著作,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拒绝各种形式的错误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为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奋斗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大二马原作业读后感

大二马原作业读后感

大二马原作业读后感《马原作业读后感》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的著作和完成马原作业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思维的探险。

读到马克思对商品的剖析时,我感觉像是被打开了一扇新的认知世界的大门。

在此之前,我从未如此深入地思考过身边普普通通的商品背后蕴含着如此复杂的关系。

一件商品,从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角度来分析,就不再仅仅是用于满足某种需求的东西。

比如说手机,我们购买它是因为它有通讯、娱乐等使用价值,但它的价值则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这让我想起以前在购物时只看价格和表面功能,完全忽略了这些经济学原理在背后的操纵。

特别触动我的是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论述。

他描述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让我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历史的发展进程。

例如,回顾近现代的工人运动史,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尽可能地压榨工人,工人阶级作为被压迫的一方,不得不起来反抗以争取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这种矛盾的存在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进步。

不过,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让人疑惑的地方。

比如关于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初次接触时理解起来有些费劲。

到底如何准确地判定一个现象中的每个阶段是“肯定”“否定”还是“否定之否定”,不是很清晰。

后来我明白了可以通过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来分析。

就好比一颗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种子是肯定阶段,发芽就是否定阶段,而经过成长成熟后结出新的种子则是否定之否定阶段,它在更高层次上回归原点。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全面的、认识世界本质的框架。

马克思主义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领域,试图从根本上去解释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它不仅仅是一些理论,更可以作为我们看待世界、解决问题的工具。

比如说在社会公平的问题上,就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社会贫富差距的根源是在于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平等,进而思考解决的办法。

这段阅读和做作业的经历,对我的未来有很大的启发。

它让我在看待事物时更加理性,会下意识从原理的角度去剖析。

未来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研究更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这些马原知识都将成为我思维里的指针。

马原读书报告

马原读书报告

马原读书报告马原,作为一名著名的当代作家和学者,其作品涉及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深受读者喜爱。

本次读书报告将围绕阅读马原的作品展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作品概述马原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包括《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叠纸船》等。

其中,《冈底斯的诱惑》以一个藏族村庄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探寻自身身份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挫折与成长。

而《拉萨河》则以拉萨河畔的家族故事为线索,描绘了西藏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此外,《叠纸船》则以一艘纸船为道具,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爱情与信仰的故事。

二、主题分析1. 文化冲突与融合马原的作品中经常涉及到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主题。

例如,《拉萨河》中描述了藏族家族与汉族家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随着历史变迁而发生的文化融合。

这种文化冲突与融合在马原的作品中常常表现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在历史进程中发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2. 个人成长与探索马原的作品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个人成长与探索。

在《冈底斯的诱惑》中,主人公为了探寻自己的身世经历了许多波折,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熟,学会了面对挫折与困难。

在《叠纸船》中,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爱情与信仰,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这种个人成长与探索的主题在马原的作品中贯穿始终,成为其作品的核心之一。

3. 宗教信仰与神秘主义马原的作品中还经常涉及到宗教信仰与神秘主义的主题。

在《拉萨河》中,藏族家族的信仰与汉族家族的观念产生了碰撞,同时也展现出宗教信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而在《叠纸船》中,主人公通过纸船这一神秘道具实现了自我超越,从而表达出作者对于神秘主义的思考与探索。

三、创作风格1. 魔幻现实主义马原的作品常常被归类为魔幻现实主义。

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与超现实、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常常模糊不清。

例如,《冈底斯的诱惑》中的种种奇幻场景以及主人公的身世之谜,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魔幻的氛围。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使得马原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为读者带来深刻的阅读体验。

《动物农场》马原读书报告[推荐阅读]

《动物农场》马原读书报告[推荐阅读]

《动物农场》马原读书报告[推荐阅读]第一篇:《动物农场》马原读书报告读《动物农场》有感我一开始看到书单的时候,粗粗地扫了一眼,大部分的书名都非常枯燥无聊,唯独《动物农场》吸引了我,它看上去似乎比其他多数有意思,书名很简洁但是也弄不清作者的写作意图,于是我去找了这本书,书的内容不多,但看完后感概颇多,可以用短小精悍来形容。

其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

他的代表作除了《动物庄园》,还有被认为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的《一九八四》,这两本书都是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

奥威尔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但是他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非常同情悲惨的印度人民。

少年时代,奥威尔就读于著名的伊顿公学。

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

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因属托洛茨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因为被划入左派,迫不得已之只能流亡法国。

二战中,他在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

1950年,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6岁。

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作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动物农场》以一个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在英国农场中动物集体造反的故事。

庄园农场中的动物因为无法忍受人类农场主长期的虐待,而后在一头老猪的启蒙下集体闹了一场革命,动物们将人类农场主赶跑,自己当了主人,还将“庄园农场”更名为“动物农场”。

这个故事到这里看似还是一个很圆满的人民觉醒的寓言,但其实故事才刚刚开始,意想不到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革命成功以后,在新的领袖猪的带领下大家努力劳作,农场的粮食年年增产,但每个动物的口粮却似乎越来越少,动物们虽然不解却没有提出异议,依旧听从领导的指挥,依旧日夜奋战,但仍旧是没有成果,粮食越来越少,活却越来越繁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马克思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您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认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没有被我们人类认知。

我对这个理论感到很疑惑,既然没有能够认识世界上所有的对象,怎么就能够确定物质就一定可以被认识呢?
马克思: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事情,那就是物质并不依赖与人的意识存在。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或许并不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叫做马丁·斯皮尔伯格的人,但这个人的确是客观存在的。

其实,物质应该被理解为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这样的客观实在可以通过我们的感知,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却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

1
我:既然说我们的意识是客观现实的复写、摄影、反映,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意识是局限于客观现实之内的,反而说明了我们是无法认识所有客观事实的,这不应该是与认识论矛盾的吗?
马克思:的确,长久以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探索,无论是从微观的角度还是宏观的角度,都在呈现一个快速增长并且不断深化的过程。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要承认,我们人类在任何事情,哪怕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我们都不能够完全地、彻底地去认识这个世界,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地一个基本的思想。

一方面,要毫无遗漏地从所有的联系中去认识世界体系;另一方面,无论从人们的本性或从世界的本性来说,这个任务都是永远不能完全解决的。

2
我:这不是应该是支持不可知论的观点吗?怎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呢?
马克思: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定应该在于思维与存在是否存在同一性。

也就是说,人类能不能够彻底地去认识整个世界,这个讨论的范围本就不在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范围之内。

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
1 《列宁选集》第二卷
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3
马克思:黑格尔曾通过辩证运动地方式,提出人类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与辩证唯物主义很相似,人的思维、对世界的认识与客观时间的本身就像是两条渐近线却不会相交,但是黑格尔哲学的弊病正是在于它声称掌握了绝对真理的全部内容,这是与他对认识论的阐述是矛盾的。

不仅仅是黑格尔,还有很多哲学家在承认世界可知性的同时,却又企图去证明世界是可以被彻底认知的。

唯物辩证主义的认知论,在于坚持从活动认识的历史过程本身考察认识活动,坚持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被彻底认识的。

我:原来如此,可知应该更像是一种性质,而彻底认识更像是一种结论。

但是对与可知这一点我还是有我的疑惑。

我特别喜欢观察蚂蚁,小的时候常常捣乱,把水滴到正在前进的蚂蚁部队上,马上就看到他们因为水的张力而没有办法动弹。

我就想,我们人类跺跺脚对蚂蚁来说就像是地震,吹口气对他们而言就像是刮龙卷风,很难相信它们有一天通过探索能够理解这些现象。

更何况还有许多的微观生物,它们是无法理解外面的世界的。

如果世界上存在比人类高一个层次的存在,是否我们也会像蚂蚁像微观生物一样永远无法认识到他们呢?
马克思:可以说,从唯物辩证法来看世界既能够被认知的,是完全可以被认识的,却又是不可知的,不能够被彻底认识的。

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4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存在不可知性。

但是,这种“不可知”并不是一种永恒的状态,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条件的变化,“不可知”可以转变为“可知”;这样的转变,是“未知”向“已知”转化的先决条件。

另外,在思维出现之前,大自然就已经存在,当时的客观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不可知与可知的。

换一句话说,只有在思想出现的时候,可知与不可知这个命题才有了意义。

而真实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联系,当我们把认识的有限性不断综合、上升和转化为无限性的历史趋势的时候,可以论证彻底的可知论,但无法证明世界能够被彻底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认知。

因此,如果真的有一天当人类真正穷尽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那么就是“无限地延续地人类认识过程”的终止,这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了。

我:马克思先生,我们都知道您是资本主义的批判者,并且认为资本主义者是对工人们无偿的剩余劳动的剥削。

但是我觉得从工人的角度来看,他们获得了报酬并且实现了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

而且当今的基层工作者的待遇比之前好了很多,有各种社会福利以及奖金。

放在这个当今时代这样的背景下,那您还觉得资本主义是在剥削人吗?
马克思:其实像我那个时代的低于基本生活费的工资、对童工的剥削、对工人人身权利的践踏只是资本主义的极端表现。

但是,无论工人的状况处于历史中的何种时刻,资本主义都是非正义的。

要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是在剥削工人,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同时,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又凝结在新产品上,形成新的价值。

两者之和构成商品的价值。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不会发生增殖。

而要使价值增殖,只有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使工人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

那么。

这个超过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

这样,工人的整个劳动时间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里进行的劳动叫做必要劳动;另一部分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即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里进行的劳动叫做剩余劳动。

我:也就说工人所获得的报酬或者利益只由他们的必要劳动产生,而资本家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通过制度或者其他形势延长公认的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将剩余劳动产生的价值占为己有吗?
马克思:不错,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剩余价值的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涉及到一个工作日的长度的问题。

工作日的长度在一定限度内可以伸缩,其最低界限是必要劳动时间,最高界限受生理界限和社会的道德界限制约。

这两个界限有很大伸缩性,使工作日的长度成为一个可变量。

工作日的长度的确定,最终取决于阶级力量的对比。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马克思:哪怕现在的工人虽然劳动时间不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效率的提高,资本家不断减少生产线上的工人的数量,从本质上来看,这就是在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所以总的来看,其实工人的剩余劳动的时间反而是变成了,也就是说资本家从工人那里剥削了更多的东西。

不仅如此,实际上资本家所付给工人的工资往往是比劳动力的价值低的。

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低限度,把工作日延长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