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实验教学常规
南阳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内容
南阳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内容一、教学常规1.教学准备:教师应按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要求,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和备课,确保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合理,并做好教学材料的准备。
2.教室管理:教师应确保教室环境整洁有序,桌椅摆放整齐,黑板清晰干净。
教室内的教学用具、实验器材等应妥善保管,不允许损坏和浪费。
3.学生着装:学生应按照学校的要求统一着装,不得穿着暴露、不得穿着过于花哨的服装,不得穿着高跟鞋或拖鞋等不适合上学的鞋子。
4.学生行为:学生应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学生守则,不得迟到、早退、旷课,不得在课堂上捣乱、打闹、吃零食等。
学生应文明礼貌地与老师和同学交往。
5.课堂纪律:教师应维护课堂纪律,确保学生遵守课堂秩序,不得大声喧哗、乱说话、玩手机等。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要相互尊重,遵守互动规则。
6.作业管理:教师应合理布置作业,确保作业量适中,并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完成。
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7.家校沟通: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向家长传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管理1.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教育部门制定的课程标准和学校的要求,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2.教学内容:教师应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教学方法:教师应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观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评价: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5.教学反馈: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包括正面鼓励和批评指导。
教师应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6.教学改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实验教学制度规定(3篇)
小学实验教学制度规定是指针对小学实验教学活动的一些规定和要求。
这些规定和要求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教学组织机构:明确实验教学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确保实验教学活动的高效运行。
2. 实验教学设施和场地:明确实验教学所需要的设施和场地的要求,如实验室设备、安全设施等,以保证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实际效果。
3. 实验教学计划:规定每学期或每学年的实验教学课程和内容,并设定实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4. 实验教材和实验器材:确定适合小学生的实验教材和实验器材,以便于实验教学的实施。
5. 实验教学方法和流程:明确实验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并规定实验教学的时间安排和流程。
6. 实验教学评估:确定实验教学的评估方式和标准,如实验报告、实验成绩等,以便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7. 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制定实验教学的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保障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安全。
8. 实验教学研究和交流: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研究和交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这些制度规定有助于规范小学实验教学活动,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这些规定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小学实验教学制度规定(2)第一条仪器保管室管理制度一、有实验规划,仪器、试剂使用计划、总结。
二、所有仪器按要求建帐,做到帐、卡、物相符,按07标准分类定柜、定格、定位存放,做到存放有序、美观,存取方便。
三、特殊仪器和化学药品按下列要求存放:1、分析天平、光学仪器、显微镜等精密仪器,要加盖黑布或塑料罩。
2、金属仪器应注意防潮、防腐、防虫,要轻搬、轻放,注意干燥通风。
3、自燃、易燃物品存放时,应避光、通风、远离火源,白磷应浸入水中保存,金属钾、钠、碳化铵等遇水自行燃烧的物品应单独存放。
4、氧化物、氢化物等药品应锁在铁柜内。
整盐、钡盐要和一般试剂分开存放。
5、腐蚀、挥发、潮解物品应储存在有磨砂玻璃塞的细瓶口中,用石蜡封口,注意液体试剂的冬季防冻。
2024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计划
2024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计划一、实验教学的意义和目标实验教学是一种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
2024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并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2024年实验教学计划的主题和内容1. 主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 内容:(1)科学实验:开展各学科的科学实验,根据学科特点和年级要求,选择适宜的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等能力。
(2)科技创新: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创客活动、科技竞赛等,让学生动手实践,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企业、科研机构等,亲身体验实践的过程,了解社会的运作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跨学科实践:组织学生跨学科地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涉及生态学、地理学、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三、实施方法和策略1. 灵活组织教学时间: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和探究。
2. 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学需求。
例如,可以组织实验竞赛、项目研究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资源共享和合作:与社区、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条件。
4. 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评价和反馈机制1. 学生评价:通过实践活动的表现、报告撰写、创新项目等,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2. 教师评价:从指导过程、学习成果、团队合作等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中小学实验教学目标督导制度
中小学实验教学目标督导制度第一篇:中小学实验教学目标督导制度屏边民族中心学校中小学实验教学目标督查制度为提高中小学实验室常规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进一步落实课程计划,达到课标要求的实验开出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科学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任课教师1、实验教学管理(1)按教材要求严格填写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计划统计表,根据学校的仪器、药品、自制教具和实验教室设施等条件,核定每位教师本学期能做的实验,并制成《实验教学计划统计表》。
(2)教师应提前开出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用《实验通知单》书面通知实验员,便于仪器、药品的准备。
实验室使用冲突时,服从实验员的调配安排,保证全校实验课的有序进行。
(3)教师每做完一个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必须按“优、良、中、差”在《实验教学计划统计表》或实验作业上填写实验效果自我评价。
(4)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必须参与规范操作辅导,要分批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考核评分,评分表留存实验室,分值按学校统一要求的比例,计入学生本学科的期末考试成绩。
2、实验教学实验员或任课教师的实验教学时应该注意:(1)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有教案,准备充分,不缺少器材,做到熟练操作。
(2)教学目的明确,装置设计合理、简单明了,现象明显,可见度高。
(3)注重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4)重点突出,成功率高于90%。
(5)操作规范,讲解准确适度。
(6)实验演示完毕,拆卸装置科学、及时、摆放合理,仪器无人为损坏,药品用量适度、节约。
(7)注意师生的实验安全。
(8)认真及时批改学生实验报告。
(9)每年能独立或参与自制教具1件,并使用到实验教学中。
(二)实验员1、仪器保管室及物资管理(1)及时验收新购置的仪器、药品,填写《验收单》。
验收单按年度装订建档。
(2)建立教学仪器总帐、明细帐。
(3)仪器、药品按类别顺序存放入柜,陈列做到“科学、安全、方便、美观”。
小学实验教学制度规定范本
小学实验教学制度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本实验教学制度是为了规范小学实验教学活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安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师与学生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第二章实验教学的目标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4.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三章实验教学的组织1. 实验教学的时间安排实验教学应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
2. 实验教学的场所实验教学应在教学实验室或专门的实验场所进行,保证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3. 实验教学的教材和实验器材实验教学应使用经过审核的教材和标准化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教学的实施实验教学应由经过相应培训的教师负责,教师应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并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5. 实验教学的记录和评价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并及时整理归纳。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四章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安全1. 实验教学的管理实验教学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2. 实验教学的安全措施(1)实验前,教师应对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2)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和操作规程,做到文明、安全、整洁。
(3)实验中出现的急救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教师和学生应掌握相关知识,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实验教学的责任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安全负有责任,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也应自觉遵守实验规则,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如有违反实验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的职责1. 教师的职责(1)了解和熟悉本实验教学制度;(2)组织和指导实验教学活动;(3)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并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4)做好实验教材和实验器材的管理工作;(5)及时评价学生的实验成果,指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法和技巧。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一、总则第一条为优化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地克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确引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常规。
第二条教学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
教学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中心。
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条教学工作常规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有关教学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借鉴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改革成果,按照新的课程教学理论以及教育教学规律要求制订的通常实行的教学工作规范。
它是全省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通常性、基本性和基础性要求。
第四条本常规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求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五条本常规的实施目标是:(一)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本常规的实施和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促进新的课程结构的建立。
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现状,正确处理分科性与综合性、统一性与选择性、持续性与均衡性之间的矛盾,提倡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中小学实验室规章制度(共16篇)
中小学实验室规章制度(共16篇)篇1: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本一、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一)实验教学计划制度(1)各年级备课组对实验教学须制订教学计划。
计划应于本学期初交实验室一份。
计划应分年级列出实验课题、实验类型、实验时间等。
(2) 实验室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备课组的实验教学计划,制订本学期实验室工作计划。
计划应包括实验室使用安排,仪器和实验材料的购进、置备,仪器的检查和维护等。
(二) 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管理制度(1) 教师要按照实验要求填写《实验通知单》,在规定的时间交实验室并检查所用仪器和器材的准备情况,试作实验,做到“胸中有数”。
(2) 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并划分实验小组,强调实验纪律,重视安全操作教育。
(3) 实验室按照《实验通知单》积极准备实验,使需要的仪器处于完好状态,备足仪器和易耗材料,检查电源、水源及其它设施。
(4) 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巡回检查、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问题应及时给予启发引导,并及时进行解决。
二、仪器室管理制度(1)仪器要分类存放,定室、定橱、定位。
经常检查防盗、防火、防毒等安全设施。
做好通风、防尘和保洁工作。
(2)做好仪器明细账、清册和报表,定期核对,做到帐、册、物相符,人事调动要办好交接手续。
(3)仪器外借、报损要及时办理登记和审批手续。
外借仪器要按时收回,并做好交接验收。
(4)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应提前填写《实验通知单》以便准备。
实验后记录实验情况,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实验完毕及时将仪器完好的归还仪器室。
如有损坏或失少应及时登记、查找并报告,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5)仪器用后应进行保养归位,并根据仪器特点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工作。
(6)每学年清点一次仪器,核对帐物。
统计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教学活动的开出情况。
三、实验室仪器出借制度(1)非教学用途的仪器借用,个人因私借用应严格限制。
不允许个人占用教学用的仪器。
(2)实验室原则上不外借,如有考试、竞赛辅导等特殊需要,须经教务处批准才可使用。
常规实验教学内容
常规实验教学内容所谓实验教学常规,就是在实验教学中沿袭下来的实践经验和遵循的一些带普遍规律的被公众所接受的东西,也是指导实验教学的一些操作程序。
实验教学常规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辅导、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成绩考核与评定等五个基本环节。
现就这五个基本环节提出一些操作要点,供广大教师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
一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工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的备课包括: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和实验教学前的准备,最后编写成教案。
1.备大纲。
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估和编写教材的指导性文件。
认真学习大纲,全面领会大纲的精神,并自觉贯彻执行教学大纲中对实验部分的明确规定,是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
备大纲时要明确:(1)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提出的任务;(2)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提出的目的;(3)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4)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
2.备教材。
教材(即教科书)具体详细地体现了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
备教材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正确领会编写意图。
通过通读和精读教材,把握住教材中各部分实验的编排,全书的重点实验是哪些,分清实验类型,这些实验为什么要这样编写、安排等,对教材中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达到熟悉教材的目的。
(2)在全面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和有关实验史料,这样可以帮助更好的熟悉教材,充分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3.备教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
4。
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实验教学前的准备。
实验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准备工作的好坏。
中小学实验教学常规
刘大双所谓实验教学常规,就是在实验教学中沿袭下来的实践经验和遵循的一些带普遍规律的被公众所接受的东西,也是指导实验教学的一些操作程序。
实验教学常规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辅导、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成绩考核与评定等五个基本环节。
现就这五个基本环节提出一些操作要点,供广大教师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
一、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工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的备课包括: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和实验教学前的准备,最后编写成教案。
1.备大纲。
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估和编写教材的指导性文件。
认真学习大纲,全面领会大纲的精神,并自觉贯彻执行教学大纲中对实验部分的明确规定,是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
备大纲时要明确:(1)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提出的任务;(2)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提出的目的;(3)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4)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
2.备教材。
教材(即教科书)具体详细地体现了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
备教材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正确领会编写意图。
通过通读和精读教材,把握住教材中各部分实验的编排,全书的重点实验是哪些,分清实验类型,这些实验为什么要这样编写、安排等,对教材中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达到熟悉教材的目的。
3.备教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
4。
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实验教学前的准备。
实验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准备工作的好坏。
一般来说,实验教学主要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类型的形式进行,因而准备工作有不同之处,现分述如下:(2)学生实验的准备。
学生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自己动手做实验,能起到掌握知识、学到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
校教学常规要求(教学六认真)及管理细则
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学常规要求(教学六认真)及管理细则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及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一、认真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一)教师备课规范1、钻研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2、钻研教材。
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内在联系,弄清每个单元、每个章节、每个课时在双基教学、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方面的目的要求。
3、了解学生。
教师应了解学生对学科有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现状,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思维特点、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等。
4、研究教法。
具有教改意识,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5、制订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任课教师在认真学习大纲、深入教材、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6、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的编制要符合规范,做到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合理组织和处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根据练习的不同类型精选或设计相应的作业。
要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备好板书设计、教具、实验、运动器具等。
教师应接受上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教研组对教案的检查。
7、坚持集体备课,努力发挥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与作用。
每周要求至少集体备课一次,每单周一下午放学后为全校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每双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由各备课组自定,每次集体备课时间不得低于40分钟。
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及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基本练习、统一教学进度)。
集体备课时应有记录。
8、提倡超前一周备课,上课前要“复备”,以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做教前修改、调整,准备好课堂所需教具学具;课后必须进行反思,写好教后记。
(二)备课管理细则1、各备课组要分单元及时将教案及教后记汇总发送到指定邮箱进行备份,以防丢失。
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对实验教学有何具体要求
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对实验教学有何具体要求关键信息项:1、实验教学的目标与定位2、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3、实验教学的师资配备4、实验教学的设施与设备要求5、实验教学的安全规范6、实验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7、实验教学的资源保障8、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11 实验教学的目标与定位111 中小学实验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和知识。
112 实验教学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113 定位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121 各学科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和课时。
122 实验课程应涵盖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等不同类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123 课程设置要注重系统性和连贯性,逐步提高实验的难度和复杂度,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逐步提升。
13 实验教学的师资配备131 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实验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
132 实验教师应定期参加培训和进修,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133 鼓励学科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加强学科教师与实验教师的协作与交流。
14 实验教学的设施与设备要求141 学校应建设符合标准的实验室,配备齐全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142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安全设施,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实验环境。
143 学校应根据教学需求,及时补充和更新实验器材和药品,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15 实验教学的安全规范151 制定严格的实验安全制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152 实验教师应在实验前对实验设备和药品进行检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153 对于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小学实验教学各种规章制度
小学实验教学各种规章制度一、实验室管理规定1. 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验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所有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
2. 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换上实验服,佩戴安全眼镜和手套,保证实验安全。
3. 实验室内严禁食品和饮料,不得擅自离开座位或私自聊天,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4. 动手实验时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不得擅自变动实验方案。
5. 实验材料和设备要爱惜使用,不得随意摆放或破坏,如有损坏需及时报告。
6.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并保持实验室整洁。
7. 实验过程中如有安全事故发生,应及时向老师报告,并配合处理。
8. 实验室内不得随意乱扔实验材料,不得进行危险行为,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二、实验安全规定1. 实验过程中禁止大声喧哗,不得在实验室内奔跑或打闹,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2. 严禁擅自调试电器设备或尝试危险实验,一切操作需得到老师指导。
3. 涉及化学品的实验要注意防护,避免接触眼睛和皮肤,如有不适要及时冲洗。
4.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关闭电源及开关阀,保证实验室设备安全。
5. 实验室内不得私自拿取化学品或实验器材,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擅自操作。
6. 发现实验器材有损坏或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向老师汇报,不得私自处理。
7. 实验室内严禁私带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避免影响实验安全。
8. 实验室工具要放置整齐,化学品要分类存放,避免混乱造成安全隐患。
三、实验记录规定1.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准确。
2. 实验记录中要注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论。
3. 实验数据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不得随意涂改或篡改数据。
4. 实验报告要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撰写,认真检查错误。
5. 实验记录要保持整洁,不得擅自丢弃或遗失,避免造成数据丢失。
6. 实验报告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有延迟需提前向老师请假。
7. 实验记录要在实验指导书上签字确认,以示认真完成实验任务。
咸阳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咸阳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一、备课1、认真学习钻研课程标准。
备课时要依据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及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注重教材整合和学科之间的整合。
2、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教师要做到超前备课,一般以超前一周为宜。
集体备课可在备课组或教研组内采取讨论、说课等形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
根据教学内容在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环节设置等方面可先形成共案,再根据具体学情形成个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3、制定三类教学计划。
各科教师应按教学要求及时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教案)计划,并严格按照课时分配备课。
教案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方法,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
严格按课时备课,每节课时教案的首页必须注明上课时间。
教案应有教学内容背景材料,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课时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教具、学具和清楚完整的教学过程,有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切合实际的学法指导、简明合理的板书设计及优选适量的作业布置。
教案详略要切合实际,不搞一刀切。
教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及第一轮上新年级课或上新编教材的教师应写好详案。
中老年教师写简案,但必须做到教案环节齐全,书写工整。
积极推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
上课前应熟悉教案,做到没有教案不进教室,教案不熟悉不上讲台。
4、精细备课内容。
备课时,必须解决好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问题,教学环节设置中要有学生活动安排、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教后反思记录,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
力戒形式主义,禁止机械照抄照搬教材、教参、旧教案。
5、重视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必须及时反思。
反思记录切忌空洞的客套话,要实实在在地反思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小学实验教学制度规定
小学实验教学制度规定一、教学目标本实验教学制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积极探索、发现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应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既能够巩固与拓展学生的知识,又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内容的选择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基本认识和操作技能。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教师应确保实验室内提供足够的设备和材料,以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应对实验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四、实验操作规范1.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先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
2.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注意实验操作的顺序和方法,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保持实验环境整洁,并妥善保管实验设备和材料,以免造成损失或人身伤害。
4.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穿戴实验服,并佩戴安全眼镜、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五、实验结果记录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后,应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以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应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内容,以反映学生对实验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七、安全管理教师应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设备的安全。
教师在进行实验前应事先检查实验设备的安全性,并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
八、评价与奖惩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九、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实验教学情况,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推动学生的实验教学工作。
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实验活动,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
十、实施和监督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活动,并进行实施和监督,以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中小学实验教学操作规程
中小学实验教学操作规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不断得到发展。
但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县中小学的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实验教师配备不足,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仪器配备数量不足,实验用房、硬件设备、实验仪器陈旧,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是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开展实验教学、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在深化教百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买施。
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加强领导,要将实验室建设工作作为基础教育整体发展和改革的组成部分,作为衡量教育改革和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明确目标,充实人员,落实工作责任,大力推进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教学工作,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县中小学实验室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适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要求,特制定我县中小学实验教学操作规范。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推进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有效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一个突破口,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大力推进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1.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简称‚标准‛)和《中小学实验室建设规范》(简称‚规范‛)的要求建设实验室,在注重功能与实效的基础上体现科技进步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实验室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兰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
兰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2010-5-11 8:49:19兰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兰教发〔2008〕54号,2008年4月28日)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保证。
学校教学管理包括教与学两部分,主要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借助教与学的实施过程来实现。
因此,构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研究过程管理的方法,落实教学常规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有助于落实以教学为中心的目标要求,有助于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任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一、教师教学常规教师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
教师教学常规主要是: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实验、考试(测试)、教学研究等。
1.备课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通过备课程标准(教学大钢)、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办法,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教学目标明确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钢),明确国家教育目标、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教学目标,制定每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思路及其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课时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易适当,定位合理。
(2)资源开发充分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完善,实现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合理计划并发挥图书馆(室)、实验室、各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的作用,提高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
广泛利用校外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基础和补充,积极开发网络信息化课程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实验教学常规所谓实验教学常规,就是在实验教学中沿袭下来的实践经验和遵循的一些带普遍规律的被公众所接受的东西,也是指导实验教学的一些操作程序。
实验教学常规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辅导、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成绩考核与评定等五个基本环节。
现就这五个基本环节提出一些操作要点,供广大教师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
一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工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的备课包括: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和实验教学前的准备,最后编写成教案。
1.备大纲。
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估和编写教材的指导性文件。
认真学习大纲,全面领会大纲的精神,并自觉贯彻执行教学大纲中对实验部分的明确规定,是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
备大纲时要明确: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提出的任务;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提出的目的;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
2.备教材。
教材具体详细地体现了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
备教材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正确领会编写意图。
通过通读和精读教材,把握住教材中各部分实验的编排,全书的重点实验是哪些,分清实验类型,这些实验为什么要这样编写、安排等,对教材中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达到熟悉教材的目的。
在全面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和有关实验史料,这样可以帮助更好的熟悉教材,充分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3.备教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
4。
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实验教学前的准备。
实验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准备工作的好坏。
一般来说,实验教学主要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类型的形式进行,因而准备工作有不同之处,现分述如下:演示实验的准备。
演示实验是在课堂特定的环境中,创造一些特定的条件,重视某些自然现象的实验。
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a、实验原理的掌握。
掌握实验原理,是设计、进行和改进实验的根据,掌握了原理,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正确地操作,成功地演示。
b、实验条件的准备。
本节课所需的仪器、试剂、所需其它用品,必须考虑周全。
对仪器的性能必须熟悉,对仪器的使用必须熟练,对仪器的装备必须完整。
然后有序地放入演示实验提篮或者演示实验室。
c、实验方法的选择。
同一实验一般可用不同方法、不同仪器去做、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实验方法。
d、实验技术的处理。
即实验程序的设计、实验步骤的安排、仪器器材的选用、故障隐患的排除等,甚至仪器先放在那里,什么时候上讲台,先放什么后放什么,什么时候收藏,都要通盘考虑好。
e、实验效果的试做。
即使是有经验的老教师或做得十分熟悉的实验,都应在课前进行试做,通过试做能取得最佳数据、最优组合、最好配方、最佳效果的操作程序和物质准备。
通过试做能排除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不致因缺某件小物品如火柴等而延误时间和影响实验。
学生实验的准备。
学生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自己动手做实验,能起到掌握知识、学到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
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a、制定学生实验计划。
学生实验计划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实验的要求,预先提出学生实验计划,做好统筹安排,排好实验课程表,落实仪器设备,准备好实验器材等。
制定实验计划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要学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能,培养什么能力,都应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提出不同阶段教学的目的要求,把培养目标分解到不同年级,落实到每个实验。
b、实验环境的准备。
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场所,实验前,保持各项设施如水、电等就位,保持室内清洁、肃静,保持一种科学的氛围。
c、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器材是开展学生实验的物质条件,通常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检验仪器设备是否完好齐全、将完好的仪器成套,按组配置在实验台上。
仪器的检验必须认真进行,哪些应作修理,哪些可以自制,都要在准备过程中及时完成,逐项落实。
有的仪器,教师一定要试用,如果仪器有故障,应及时排除,否则会导致学生实验失败,甚至造成事故。
d、指导学生准备。
学生在实验之前,应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复习有关知识,预习实验内容,初步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任务,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以及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等。
只有学生有了这些准备知识之后,才能动手做实验。
6.编写教案。
教案是备课的结晶,是指导教学的方案,编写实验教学的教案应包括:班级;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类型;实验仪器及材料、用品;教学过程;实验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后信息反馈及今后实验教学的改进意见。
二课堂教学教学就是按课前设计好的方案施教。
实验教学通常分为演示和学生实验两类课进行,因而教学操作程序有些差异。
演示实验课的教学演示实验是以教师操作为主,用以配合讲解、建立概念、总结规律为目的实验;演示实验以全体学生集体观察为特点,因而应力求明显、直观、简单、可靠,富有启发性。
演示实验课的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实验演示、检查总结、作业布置。
1.组织教学。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调控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因此,教学的开始强化课堂纪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
2.实验演示。
这部分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要求实验演示的整个过程使全班学生看得清楚,配合实验演示讲解的内容使全体学生听得明白,这就给教师提出操作要严格认真地按操作程序进行,不能随随便便,粗心大意,更不能违反操作规程、出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讲台上一般不要堆放仪器,更不要堆得好象杂货摊,凡是没有用到或已经用过的仪器应放在演示桌下,给学生一个观察主体,不致于注意力分散。
仪器放在讲台上要面对学生,矮小的仪器在前,高大的仪器在后,必要时,后排的仪器要用台架或木块垫起来,不要相互遮蔽,影响学生的观察。
仪器放置的角度要有利于学生观察,演示时,教师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和手遮住学生的视线,仪器的可动部分要左右移动,而不要对着学生前后移动。
教师在引导指点学生观察时,讲解要与演示恰当配合,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精辟、简要、准确,操作要熟练、规范。
出现偶然情况,如演示不成功,要沉着冷静,分析原因,排除故障,不要理怨客观原因,甚至弄虚作假,不按科学规律办事,这对学生是一种误导,必须坚决克制。
注意随时调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课堂充满教与学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
板画、板书与实物相对应,以免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3.检查总结。
这是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巩固新课的重要环节。
通过提问、课堂小测验等形式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并记住当堂所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堂练习、课堂讨论、师生共同归纳等形式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使之系统,逐步转化成能力。
4.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和消化重点、难点以及为下节课作准备的预习作业。
要求作业题精选,份量要适当,保证学科间作业的横向协调,防止加重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学生实验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完成的实验。
学生实验课的教学程序是:实验前的指导、实验中的巡回指导、实验总结和作业布置。
1.实验前的指导实验前的指导是保证一节课良性运行的预备状态。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纪律和操作规程的同时,还要做好: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说明或示范实验要点,并用事先设计好的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向学生展示。
指导要精炼,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时间不要太长,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
2.实验中的巡回指导巡回指导是整个实验课的中心环节,巡回中引导学生注意操作的顺序、要领,观察产生的现象,记录显示的数据等,具体还要做好:适时质疑,及时发现问题,调控实验进程,坚持个别指导与面上指导相结合。
对个别组或少数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指导,发现多数组或大部分学生对某一问题都感到困难时,及时让全班学生暂停实验,对问题作补充说明后,再进行实验。
3.实验总结实验总结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没有实验总结,则是一堂不完整的实验课。
这一环节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报告实验结果。
教师应指定学生向全班报告实验的进行情况和实验结果。
实验情况简评。
表扬实验按规程、守纪律、效果明显、观察仔细等方面的组或某些学生,指出实验方法不对的情况和克服的办法。
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报告。
指导学生整理好仪器、试剂。
4.作业布置。
实验作业的布置主要包括:课后作业和下节实验课的预习作业,整理完成实验报告等。
三作业批改和辅导作业批改和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捕捉教学信息反馈的良好途径,因此,要做到:1.及时批改作业,以便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教学。
2.批改作业时,对学生作业中做错的关键地方,如实验报告中的数据、现象、原理等,要给予启发性指点,让学生自己改正。
3.教师要有计划地批阅部分作业,做好记录。
对普遍性错误,必须在课堂上讲评、纠正,个别错误,个别纠正,有创见的要鼓励。
4.学生间可相互批改作业,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5.辅导可采用个别与集体辅导的方式进行,目的是深入了解学生,师生交流感情,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为后进生补食,为尖子生提高。
四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实验教学的延伸,能促进师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特长,又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组织学生改进、制作教具,既可弥补教具不足,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模型、标本等科技作品的制作活动。
3.举办科普知识技法介绍或讲座,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作、发明及小论文的撰写活动等。
4.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器材,组织学生为当地科技致富开辟门路,发展经济。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1.成绩考核分考查和考试两类考查是平时教学中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而采用的。
通常采取定性评价的方式进行。
如提问、检查作业、抽测、观察学生实验的行为规范、实验态度、遵守实验室制度等。
考试多属于总结性测验。
主要采取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的方式进行,是量化的一种客观方法。
2.关于考试命题和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
命题应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立足于技能技巧的考核。
难易和份量要适度,内容要有较大的覆盖面。
操作技能的考核要把内容和要求归纳成评分细则,考核时违反操作要求者,按评分细则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