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七章 练习答案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1. 什么是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瞬时速率?两种反应速率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2. 分别用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表示下列各反应的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并表示出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所示的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对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是否均适用?(1) N 2 + 3H 2 → 2NH 3 (2) 2SO 2 + O 2 →2SO 3 (3) aA + Bb → gG + hH 解 (1)V =tN △△][2= t H △△][2=t NH △△][3V 瞬=0lim→t △t N △△][2 = 0lim →t △t H △△][2 =0lim→t △t NH △△][3V 2N =31V 2H =21V 3NH 两种速率均适用。
(2)(3)(同1)。
3. 简述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的理论要点。
答4. 简述反应速率的过渡状态理论的理论要点。
答3级,910K时速率常数为5.反应C2H6→C2H4+ H2,开始阶段反应级数近似为2γ(以1.13dm1.5·mol5.0-·s1-。
试计算C2H6(g)压强为1.33×104Pa时的起始分解速率0 [C2H6]的变化表示)。
解6.295K时,反应2NO + Cl2→2 NOCl,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数据如下:(2)写出反应的速率方程;(3)反应的速率常数为多少?解7.反应2 NO(g)+ 2 H2(g)→N2(g)+ 2 H2O其速率方程式对NO(g)是二次、对H2(g)是一次方程。
(1)写出N2生成的速率方程式;(2)如果浓度以mol·dm—3表示,反应速率常数k的单位是多少?(3)写出NO浓度减小的速率方程式,这里的速率常数k和(1)中的k的值是否相同,两个k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解8.设想有一反应Aa + bB + cC →产物,如果实验表明A,B和C的浓度分别增加1倍后,整个反应速率增为原反应速率的64倍;而若[A]与[B]保持不变,仅[C]增加1倍,则反应速率增为原来的4倍;而[A]、[B]各单独增大到4倍时,其对速率的影响相同。
《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7
第七章答案1. 6.941742. 24.309553. 1.196×10−2 kJ·mol−14. 518.7 kJ·mol−15. 478.5 kJ·mol−16. 10.97 kJ·mol−17. 242.5 pm8. λ = 6.626×10−35 m或Δx = 1.054×10−29 m9. 387 pm11. 解释:假设微观粒子同时能准确测定,即Δx→0,Δp→0,由不确定关系式Δx∙Δp ≥h/2π得Δx、Δp不可能同时为两个无穷小量,因为两个无穷小量的乘积应为二阶无穷小量,只有当Δx(或Δp)→0而Δp(或Δx)→∞时,才有可能使Δx∙Δp为一个常数,所以说同时准确地测定位置和动量是不可能的。
或者解释为:若想准确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必须有测量工具,且测量误差会小于测量工具的最小单位。
假设用光子来测量电子的位置,则位置的误差Δx=±λ,由于光子碰撞电子后才知道电子的确切位置,光子与电子的碰撞必须改变电子的动量,所以电子的动量无法准确测量。
∵Δp=h/λ=h/Δx,∴Δx∙Δp=h。
13. 122.4 eV14. A15. (1) 9.816×102 kJ·mol−1; (2)2.276 kJ·mol−1;这说明随着n的增大,相邻之间的能级差大大减小。
16. 在氢原子中E(4s) >E(3d);在钾原子中E(4s) <E(3d)。
17. (1) 对。
(2) 不对。
应为:当电子在两能级之间发生跃迁时,两能级间的能量差越大,所发出的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小。
(3) 对。
20. (1) 能量最低原理;(2) Pauli 不相容原理;(3) Hund规则。
21. 基态:(1);纯属错误:(3);激发态:(2)、(4)、(5)、(6)。
22. [He](2s)2(2p)2[He](2s)2(2p)3[Ne](3s)2(3p)3[Ar](3d)1(4s)2[Ar](3d)8(4s)2[Ar](3d)10(4s)2[Ar](3d)10(4s)2(4p)1[Ar](3d)10(4s)2(4p)3[Kr](4d)2(5s)2[Kr](4d)10(5s)2(5p)4[Xe](4f)1(5d)1(6s)223. [Ar]3d2 [Ar]3d3 [Ar]3d5 [Ar]3d6[Ar]3d7 [Ar]3d6 [Ar]3d824. (1) 违反了Pauli不相容原理。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七章选择题及答案
20. 重量分析中的沉淀形式应当符合(D)A. 溶解度小B. 沉淀纯净含杂质少C. 相对分子量尽量大D. A、B和C17. Ca3(PO4)2的溶解度为a/2 mol·L-1,其Ksp为 ( D)(A). 36a5 (B) 4 a5/ 9 (C) 9a5 /4 (D) 27a5 /87.已知在一定的温度下,CdCO3的Ksp=×10-12,Cd(OH)2的Ksp=×10-14,那么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 B )>Cd(OH)2 <Cd(OH)2= Cd(OH)2D.不能确定13. AgNO3处理[Fe(H2O)5Cl]Br溶液,产生沉淀主要是 ( A )A. AgBrB. AgClC. AgBr和AgClD. Fe(OH)3存在下,AgCl的溶解度比纯水中大,原因是(C)(A)同离子效应(B)酸效应(C)盐效应(D)配位效应9. 在沉淀反应中,加入易溶电解质会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加,该现象是( B)A. 同离子效应B. 盐效应C. 酸效应D. 配位效应5. 某物质的化学式是AB3,其溶解度S和容度积常数KspΘ的关系式是(C)A. Ksp Θ=2S2 B. KspΘ=2S3 C. KspΘ=27S4 D. KspΘ=4S29、已知在一定的温度下,CdCO3的Ksp=×10-12,Cd(OH)2的Ksp=×10-14,那么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B(1)CdCO3>Cd(OH)2(2)CdCO3<Cd(OH)2(3)CdCO3= Cd(OH)2(4)不能确定16、Ag2S的溶度积Ksp的表示式为:D(1)Ksp =c(Ag+)c(s2-) (2)Ksp= c(Ag+)c(s2-) 2(3)Ksp = 2c(Ag+)c(s2-) (4)Ksp= c(Ag+) 2c(s2-)11. 过量AgCl溶解在下列各物质中,问哪种溶液中Ag+浓度最小(D)A. 100 cm3水B. 1000 cm3水C. 1000 cm3 mol·dm-3KNO3溶液 D. 100 cm3 mol·dm-3KCl溶液20.关于晶型沉沉淀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A)沉淀反应应当在适当稀的溶液中进行;(B)沉淀作用应当在热溶液中进行;(C)沉淀完毕后进行陈化使沉淀晶体完整、纯净;(D)当沉淀剂是挥发性物质时,沉淀剂用量应为其理论用量的200%为宜。
无机化学第七章 练习答案
第七章 练习一、填空题1. 在H 2SO 4、Na 2S 2O 3、Na 2S 4O 6中S 的氧化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6;+2;+2.52. 在原电池中,流出电子的电极为_____,接受电子的电极为_____,在正极发生的是_____,负极发生的是_____。
原电池可将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负极;正极;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化学;电3. 在原电池中,θE 值大的电对为_____极,θE 值小的电对为______极;电对的θE 值越大,其氧化型______越强;电对的θE 值越小,其还原型______越强。
正;负;得电子能力;失电子能力4. 反应2Fe 3+(aq )+ Cu (s )→ 2Fe 2+(aq )+ Cu 2+(aq )与Fe (s )+ Cu 2+(aq )→ Fe 2+(aq )+Cu (s )均正向进行,其中最强的氧化剂为_____,最强的还原剂为______。
+3Fe Fe5. 电对Ag +/Ag ,I 2/I -,-3BrO /-Br ,O 2/H 2O ,Fe(OH)3/Fe(OH)2的E 值随溶液pH 变化的是________。
-3BrO /-Br ,O 2/H 2O ,Fe(OH)3/Fe(OH)26. 已知θsp K (Fe(OH)2)>>θsp K (Fe(OH)3,θf K (+363)(NH Co )>>θfK (+263)(NH Co ) 比较下列标准电极电势的大小。
θE (Fe(OH)3/Fe(OH)2)_____θE (Fe 3+/Fe 2+)θE (+363)(NH Co /+263)(NH Co )_____θE (Co 3+/Co 2+)θE (Cu 2+/-2CuI )______θE (Cu 2+/Cu +)θE (-24HgI /Hg )______θE (Hg 2+/Hg ) <;<;>;<7.已知反应(1)Cl 2(g )+2-Br (aq )→Br 2(l )+2Cl -(aq )(2)21Cl 2(g )+-Br (aq )→21Br 2(l )+Cl -(aq )则z 1/z 2=_____;θ1MF E /θ2MF E =______;θ1m r G ∆/θ2m r G ∆=______; θ1lg K /θ2lg K =______。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7-1:区别下列概念:(a) 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b) 有效碰撞与无效碰撞;(c) 活化能与反应热;(d) 均相催化剂与多相催化剂;(e) 催化剂、助催化剂与阻化剂;(f)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g) 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h) 单分子过程和双分子过程。
答:(a) 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是描述反应速率理论的两个不同理论:碰撞理论:1918 年Lewis 运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成果提出的一种反应速率理论。
它假设:①原子、分子或离子只有相互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即碰撞是反应的先决条件;②只有少部分碰撞能导致化学反应,大多数反应物微粒碰撞后发生反弹而与化学反应无缘。
过渡状态理论:20 世纪30 年代,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发展基础上,由Eyring等提出的另一种反应速率理论。
它认为反应物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碰撞就能变成生成物,而是要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即反应物分子首先形成活化络合物,通常它是一种短暂的高能态的“过渡区物种”,既能与原来的反应物建立热力学的平衡,又能进一步解离变为产物。
(b) 在碰撞理论中,能导致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反之则为无效碰撞。
(c) 为使反应得以进行,外界必需提供的最低能量叫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热是反应过程(从始态至终态)的热效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d) 决定于是否与反应物同处一相。
(e) 催化剂是一类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组成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助催化剂是能够大大提高催化剂催化效率的一类物质;阻化剂则是严重降低甚至完全破坏催化剂催化活性的一类杂质。
(f) 两者的区别在于催化剂与被吸附物之间作用力的本质不同。
如果被吸附物与催化剂表面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这种吸附叫物理吸附;如果被吸附物与催化剂表面之间的作用力达到化学键的数量级, 则叫化学吸附。
(g) 反应级数是描述速率方程的一个术语,不必考虑方程所描述的反应是否为元反应,它等于速率方程中浓度项指数的和;而只是元反应才能按反应分子数分类,参与元过程的分子的数目叫该元过程的分子数;(h) 单分子过程和双分子过程是元反应设计的术语,单分子过程前者涉及单个分子的解离;双分子过程则涉及两个分子的碰撞。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7章 习题解答
第七章 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习题解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共轭酸。
S 2-、SO 42-、H 2PO 4-、HSO 4-、NH 3、NH 2OH 、55C H N 。
1.依次为:HS -、HSO 4-、H 3PO 4、H 2SO 4、NH 4+、NH 2OH ⋅H +、55C H N ⋅H +。
2.写出下列物质的共轭碱。
H 2S 、HSO 4-、H 2PO 4-、H 2SO 4、NH 3、NH 2OH 、3+26[Al(H O)]。
2.依次为:HS -、SO 42-、HPO 42-、HSO 4-、NH 2-、NH 2O -、2+25[Al(OH)(H O)]。
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碱。
NO 2-、SO 42-、HCOO -、HSO 4-、Ac -、CO 32-、S 2-、ClO 4-。
3.下列碱由强到弱的顺序:S 2-> CO 32-> Ac-> HCOO-> NO 2-> SO 42-> HSO 4-> ClO 4-1414.151010-- 1410.251010-- 144.741010-- 143.741010-- 143.371010-- 141.991010--4.pH =7.00的水溶液一定是中性水溶液吗?请说明原因。
4.不一定。
K w 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常温下它的值为10-14,此时的中性溶液pH 为7.005.常温下水的离子积w K θ=1.0×10-14,是否意味着水的解离平衡常数K θ=1.0×10-14?5.不。
w K θ=[H +][OH -],而K θ=[H +][OH -]/c (H 2O);c (H 2O)=11000/18.0255.5mol L 1-=⋅ 6.判断下列过程溶液pH 的变化(假设溶液体积不变),说明原因。
(1)将NaNO 2加入到HNO 2溶液中; (2)将NaNO 3加入到HNO 3溶液中; (3)将NH 4Cl 加入到氨水中; (4)将NaCl 加入到HAc 溶液中;6. (1)pH 变大。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七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U最小);(2) N2的熔点最低,Si最高(Si是原子晶体,N2和NH3是分子晶体,且N2的分子间力小于NH3)。
2. 离子 电子分布式 离子电子构型
Fe3+ 1s22s22p63s23p63d5 9~17
5. 解:(1)极化力: Na+、Al3+、Si4+,变形性:Si4+、Al3、Na+;
(2)极化力:Ge2+、Sn2+、I-,变形性:I-、Sn2+、Ge2+
6. 解:SiCl4、AlCl3、MgCl2、NaCl。
7. 解:(1) 离子极化作用由强到弱:HgS>CdS>ZnS; 溶解度由小到大:HgS<CdS<ZnS.
4. 根据所学晶体结构知识,填出下表。
物 质 晶格结点上的粒子 晶格结点上粒子间的作用力 晶体类型 预测熔点(高或低)
N2 N2分子 分子间力 分子晶体 很低
SiC Si、C原子 共价键 原子晶体 很高
2. (1)NaF的熔点高于NaCl;因为r(F-)<r(Cl-),而电荷数相同,因此,晶格能:NaF>NaCl。所以NaF的熔点高于NaCl。
(2)BeO的熔点高于LiF;由于BeO中离子的电荷数是LiF中离子电荷数的2倍。晶格能:BeO>LiF。所以BeO的熔点高于LiF。
Ag+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 18
Ca2+ 1s22s22p63s23p6 8
Li+ 1s2 2
S2- 1s22s22p63s23p6 8
Pb2+ [Xe]4f145d106s2 18+2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一、填空题 1,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是该电对为______极,与标准______组成的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2,在测定溶液的pH 时,通常采用的氢离子指示电极是______,采用的参比电极是_______。
3,K 2Cr 2O 7中Cr 3的氧化值是______,Cr 3(SO 4)中Cr 的氧化值是______。
4,Mn 2O 3中Mn 的氧化值是______,K 2MnO 4中Mn 的氧化值是______。
5,KMnO 4中Mn 的氧化值是______,MnSO 4中Mn 的氧化值是______。
6,对于氧化还原反应K 2Cr 2O 7 + 3Na 2SO 3 + 4H 2SO 4 K 2SO 4 + Cr 2(SO 4)3 + 3Na 2SO 4 + 4H 2ONa 2SO 3是______,K 2Cr 2O 7是______。
7,将两个电对组成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应是电极电势较_______电对中的______型物质。
二、是非题1,从公式 ln =可以看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与温度有关,但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或分压力无关。
2,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与该反应组成的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之间的关系为=RTzF ln 。
由于标准平衡常数 与反应方程式有关,因此标准电动势 也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有关。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相差越大,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快。
4,在O 2中,O 的氧化值和化合价均为2。
5,H 2O 2既可以做氧化剂,也可以做还原剂。
6,同一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中,通常氧化值越高,其得电子能力就越强;氧化值越低,其失去电子的趋势就越大。
7,反应 Cl 2 + 2NaOH NaClO + NaCl + H 2O 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歧化反应。
8,电对的电极电势越大,该电对中的氧化型物质是越强的氧化剂,而相应的还原型物质是越弱的还原剂。
兰叶青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7
第七章 习题答案7—1解:设BaSO 4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 1(mol ·L -1);在0.10mol•L -1Na 2SO 4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 2(mol ·L -1).由 )()()(aq SO aq Ba s BaSO 2424-++= 222222sp 441010BaSO Ba SO c S .S K c /c c /c S /c ΘΘΘΘΘ+-⋅+⎡⎤⎡⎤===⎣⎦⎣⎦()()()()()(纯水中) (Na 2SO 4中)已知 10sp 4BaSO 10710K .Θ-=⨯()解得 S 1=1.03×10-5mol•L -1由同离子效应知,S 2<S 1=1.03×10-5mol•L -1所以 0.10+ S 2≈0.10 解得S 2=1.1×10-9mol•L -17—2解:(1)7213sp AgBr 88107710K ..Θ--=⨯=⨯()()(2)5313sp 44Mg NH PO 63102510K ..Θ--=⨯=⨯(())() (3)55213sp 32Pb IO 3110101210K ..Θ---=⨯⨯⨯⨯=⨯(())(2 3.1) 7—3 解:两液混合后,13132L mol 1001L mol 1001001001002Pb ----+⋅⨯=⋅+⨯⨯=.....c)()( 11L mol 0200L mol 1001001000400I ---⋅=⋅+⨯=.....c )()(22PbI s Pb aq 2I aq +-+()()()根据溶度积规则,计算离子积Q :22327Q Pb I 101000204010c /c c /c ...ΘΘ+---⎡⎤⎡⎤==⨯⨯=⨯⎣⎦⎣⎦()()查表得 9sp 2PbI 84910K .Θ-=⨯()即 )(2sp PbI Q ΘK 〉 应有PbI 2沉淀产生. 7—4解:查表39sp 3Fe OH 26410K .Θ-=⨯(())17sp 2Fe OH 48710K .Θ-=⨯(()) Fe (OH )3沉淀完全时,c (Fe 3+)≤1.0×10-5mol·L -1,此时OH c /c Θ-==()解得 c (OH -)=6.4×10-12 mol·L -1pH=14-pOH=2.81,即pH 至少为2.81。
无机化学第7章答案
第七章习题解答1.答:(1)第一个光子的能量大。
波长大,能量小。
(2)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2.下列各组量子数组合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顺序为n、l、m)(1)2 1 0 (2)2 2 -1 (3)3 0 +1(4)2 0 -1 (5)2 3 +2 (6)4 3 +2答:不合理的有(2)(4)(5)(2)不符合l可取的最大值为n-1(4)l=0,m只能取0(5)同(2)3.在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填入空缺的量子数。
(顺序为n、l、m、m s)(1)? 2 0 -1/2 (2)2 ?-1 +1/2(3)4 2 0 ?(4)2 0 ?+1/2答:(1)3 2 0 -1/2;(2)2 1 -1 +1/2(3)4 2 0 +1/2(或-1/2);(4)2 0 0 +1/24.氮原子的价电子构型是2s22p3,试用四个量子数分别表示每个电子的状态。
答:n l m m s2s 2 0 0 +1/22s 2 0 0 -1/22p 2 1 0 +1/22p 2 1 +1 +1/22p 2 1 -1 +1/25.已知某元素原子的电子具有下列四个量子数(顺序为n、l、m、m s),试排出它们能量高低的顺序。
(1)3 2 +1 -1/2 (2)2 1 +1 +1/2(3)2 1 0 +1/2 (4)3 1 -1 +1/2(5)3 0 0 -1/2 (6)2 0 0 +1/2答:(1)>(4)>(5)>(2)=(3)>(6)6.下列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各违背了什么原则?(1)1s22s3(2)1s22p3 (3)1s22s22p x22p y1答:(1)泡利原理(2)最低能量(3)洪特规则7.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哪种属于基态?哪种属于激发态,哪种是错误的?(1)1s22s12p2(2)1s22s22p63s13d1 (3)1s22s22d1(4)1s22s22p43 s 1 (5)1s22s32p1(6)1s22s22p63 s 1答:(1)(2)(4)激发态(3)(5)错误(6)基态8.试完成下表:填入4p轨道,最高氧化值为5:(1)写出A、B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2)根据电子分布,指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区、族)。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七章答案 (2)
第七章 要求作业答案7-1 判断题 解:(1)不正确。
有些化合物不存在外界,如[PtCl 2(NH 3)2]、[CoCl 3(NH 3)3]等。
(2)不正确。
少数高氧化数的非金属元素离子也可作为形成体,如[BF 4]-、[SiF 6]2-中的B 3+、Si 4+等;另外,有些中性原子也可作形成体,如[Ni(CO)4]中的Ni 原子。
(3)不正确。
在多齿配体的螯合物中,配位体数目就不等于配位数,如[Cu(en)2]2+中。
(4)不正确。
配离子电荷应是形成体和配位体电荷的代数和。
如[Fe(CN)6]3-。
(5)正确。
7-2 填空题 解:(1)五氟·一水合铁(Ⅲ)酸铵;Fe 3+; F -,H 2O ; F ,O ; 6; sp 3d 2; 外轨(2)Co 3+;Cl -,NH 3; Cl ,N ; 6;1s 22s 22p 63s 23p 63d 6 or [Ar]3d 6;四;Ⅷ;d ;d 2sp 3;八面体;内轨型;氯化一氯·五氨合钴(III)(3)乙二胺四乙酸;1:1 (4)pH <12.47-3 选择题解 (1)D (2)B (3)A (4)B7-4 计算题1.解:(1)())L (mol 0.041000.1040Ag 1•=×=+c , ()()13L mol 1.21006.020NH -⋅=⨯=c 设平衡时[Ag(NH 3)2]+ 解离产生的Ag +的浓度为x mol·L -1。
Ag + + 2 NH 3 = [Ag(NH 3)2]+c 0/ mol·L -1 0.04 1.2 0c / mol·L -1 x 1.2-2×0.04+2x ≈ 1.12 0.04-x ≈0.04()722323107.10.1/12.1)0.1/(0.1/04.0]/)([/)(/])([⨯=•=•=++x c NH c c Ag c c NH Ag c K f θθθθ解得 c (Ag +) = x = 1.88 ×10-9 (mol·L -1)c (NH 3) ≈ 1.12 (mol·L -1)c [Ag(NH 3)2+] ≈ 0.04 (mol·L -1)(2) 在混合稀释后的溶液中加入0.010mol KCl 固体,即c (Cl -) = 0.01010000.100100⨯= (mol·L -1) ∵Q = c (Ag +)/1.0×c (Cl -)/1.0 = (1.88×10-9/1.0)×(0.10/1.0 )= 1.88×10-10 ∴Q >[]AgCl θsp K = 1.77×10-10,所以能产生AgCl 沉淀。
(完整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七章答案
一、选择题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物质中,酸的强度最大的是( D )A. HAc 4.75HAc)p θa=(K B. HCN 219HCN)p θa .(K = C. NH 4+4.75O)H NH p 23θb =⋅(K D. HCOOH 25.10HCOONa)(p θb =K 2. 某混合碱用盐酸滴定至酚酞变色,消耗V 1ml ,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消耗V 2ml ,已知V 1>V 2 ,其组成是( C )A. Na 2CO 3B. Na 2CO 3与NaHCO 3C. NaOH 与Na 2CO 3D. NaOH3. 用Na 2CO 3 为基准物质标定HCl 溶液时,下列情况对HCl 溶液的浓度不产生影响的是( A )A. 用去离子水溶解锥形瓶中的Na 2CO 3时,多加了5.0mL 去离子水B. 烘干Na 2CO 3时,温度控制300℃以上C. 滴定管未用HCl 溶液润洗D. 滴定速度太快,附着在滴定管壁上的HCl 溶液来不及流下来就读取滴定体积4. 蒸馏法测定铵盐中N 含量时,能用作吸收液的是( B )A. 硼砂B. HClC. HAcD. NH 4Cl5. 下列溶液能用HCl 或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是(浓度均为0.1mol·L -1) ( D )A. NaAcB. NH 4ClC. HCND. HCOOH(K θa (HAc) = 1.79×10-5 ;K θb (NH 3) = 1.8×10-5 ;K θa (HCN) = 4.99×10-10 ; K θa (HCOOH) =1.7×10-4)6. 用返滴定法测定氨水含量,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D )A. 酚酞B. 甲基橙C. 钙红D. 甲基红7. 用c (NaOH)=0.1000 mol·L -1的NaOH 溶液滴定相同浓度的弱酸(K a1 =8.6 ×10-2K a2 =6.3×10-7 K a3 =4.0×10-13)( B )A.有两个滴定终点,第一终点用酚酞、第二终点用甲基红指示B.有两个滴定终点,第一终点用甲基红、第二终点用酚酞指示C.只有一个终点,用酚酞指示D.只有一个终点,用甲基红指示8. 酸碱滴定中,选择酸碱指示剂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C )A. pH 突跃范围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C. 指示剂的摩尔质量D. 要求的误差范围9. H3PO4的pKθa1, pKθa2 pKθa3分别为2.12、7.20、12.36,当pH=8.0时,H3PO4溶液体系中浓度最大的组分是( A )A. HPO42-B. H2PO4- C . H3PO4 D. PO43-二、填空题1. 下列离子HCO3―,H2O,S2-,NH4+只能作碱的是S2-,只能作酸的是NH4+,即可作酸又能作碱的是HCO3―,H2O 。
大学无机化学第七章试题及解答
第七章 酸碱解离平衡本章总目标:1:了解酸碱理论发展的概况2: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解离平衡的影响。
3:掌握酸、碱、盐以及缓冲溶液的pH 值的相关计算。
4:了解离子活度、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等概念。
5: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的性质。
各小节的目标:第一节: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1:掌握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常数的意义、用途和计算。
2a H K c θ+⎡⎤⎣⎦=2;掌握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常数的意义、用途和计算。
20b OH K c OH θ--⎡⎤⎣⎦=⎡⎤-⎣⎦当 0400b c K θ>时,OH -⎡⎤=⎣⎦3:解离度概念——平衡时已经解离的浓度与起始浓度之比。
4: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国,加入与其具有相同离子的强 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左移,从而降低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5:掌握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的计算。
6: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pH 等基本概念。
7:熟练掌握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lg a pH pK θ=-(c 酸/c 盐);lg b pOH pK θ=-(C 碱/C 盐)8:可以解释缓冲溶液可以达到缓冲目的的原因。
第二节:盐的水解1:掌握水解平衡常数的计算:1.弱酸强碱盐:Wh aK K K θθθ=;2.强酸弱碱盐:W h b K K K θθθ=;3.弱酸弱碱盐:W h a b K K K K θθθθ=2:可以运用公式——211211ln ()K H K R T T θθ∆=-来解释升温促进水解的原因。
3:掌握单水解过程的计算——OH-⎡⎤=⎣⎦,H+⎡⎤==⎣⎦4;掌握双水解pH值的计算:H+⎡⎤=⎣⎦第三节:电解质溶液理论和酸碱理论的发展1:掌握离子强度、活度的概念和离子强度的计算212i iI b z=∑。
2:理解盐效应对弱电解质解离度的影响。
3:了解酸碱质子理论、酸碱溶剂体系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
Ⅱ习题一选择题1.某弱酸HA的Ka=2.0×10-5,若需配制pH=5.00的缓冲溶液,与100ml,1.0mol/L 的NaAc相混合的1.0mol/LHA体积应为()A. 200mlB.50mlC.100mlD.150ml2.已知相同浓度的盐NaA ,NaB,,NaC,NaD的水溶液的pH依次增大,则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解离度最大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HA B.HB C.HC D.HD3.pH=3和pH=5的两种HCl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是()A .3.0 B.3.3 C.4.0 D.8.04.已知K b0(NH3)=1.8×10-5,其共轭酸的K a0值为()(《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 1.8×10-9 B. 1.8×10-10 C. 5.6×10-10 D. 5.6×10-55.难溶电解质M2X的溶解度S与溶度积Ksp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为()A.S =KspB.S=(Ksp/2)1/3C. S =Ksp1/2D.S =(Ksp/4)1/36.下列物质中,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OH-B.NH4+C.S2-D.PO43-7.欲配制pH=13.00的NaOH溶液10.0L,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是()(原子量Na=23)A .40g B.4.0g C.4.0×10-11g D.4.0×10-12g8.H2AsO4-的共轭碱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H3AsO4B. HAsO42- C . AsO43- D. H2AsO3-9.往银盐溶液中添加HCl使之生成AgCl(Ksp=1.56×10-10)沉淀,直至溶液中Cl-的浓度为0.20mol/L为止。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课后习题答案
7、求下列情况下在298.15K时有关电对的电极电势。 (忽略加入固体对溶液体积变化)
nCu 2 cNa S O VNa S O 0.1000 25.13 10 3 2.513 10 3 mol
2 7 2 7
1.967 10 4 mol
解:2Cr2 O72 28H 12e 3O2 12 H 12e nO2 nCr O2
2 7
4Cr 3 14 H 2O
6 H 2O nCr O2 1.967 104
2 7
3 2
1
COD(O2, mg L )
2
0.0592 E H / H lg(1.34 103 ) 2 2 2 0.17V
9、计算在H2SO4介质中,H+浓度分别为1mol.L-1和 0.1mol.L-1的溶液中,VO2+/VO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 (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解:查表得VO2 2 H e VO 2 H 2 O 2 E A (VO2 / VO 2 ) E ( VO / VO ) 0.0592 lg A 2 2 E ( VO / VO ) 1.000V A 2
2
0.0592 36 0.34 lg 6.3 10 2 0.70V
(3)100kPa氢气通入0.10 mol.L-1 HCI溶液中, E H / H2 ?
0.0592 (cH / c ) E H / H2 E H / H lg 2 n (p H2 /p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练习
一、填空题
1. 在H 2SO 4、Na 2S 2O 3、Na 2S 4O 6中S 的氧化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6;+2;+
2.5
2. 在原电池中,流出电子的电极为_____,接受电子的电极为_____,在正极发生的是_____,负极发生的是_____。
原电池可将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负极;正极;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化学;电
3. 在原电池中,θE 值大的电对为_____极,θE 值小的电对为______极;电对的θE 值越大,其氧化型______越强;电对的θE 值越小,其还原型______越强。
正;负;得电子能力;失电子能力
4. 反应2Fe 3+(aq )+ Cu (s )→ 2Fe 2+(aq )+ Cu 2+(aq )与Fe (s )+ Cu 2+(aq )
→ Fe 2+(aq )+Cu (s )均正向进行,其中最强的氧化剂为_____,最强的还原剂为______。
+3Fe Fe
5. 电对Ag +/Ag ,I 2/I -,-3BrO /-Br ,O 2/H 2O ,Fe(OH)3/Fe(OH)2的E 值随溶液pH 变化的是________。
-3BrO /-Br ,O 2/H 2O ,Fe(OH)3/Fe(OH)2
6. 已知θsp K (Fe(OH)2)>>θsp K (Fe(OH)3,θf K (+363)(NH Co )>>θf
K (+263)(NH Co ) 比较下列标准电极电势的大小。
θE (Fe(OH)3/Fe(OH)2)_____θE (Fe 3+/Fe 2+)
θE (+3
63)(NH Co /+263)(NH Co )_____θE (Co 3+/Co 2+)
θE (Cu 2+/-2CuI )______θE (Cu 2+/Cu +)
θE (-24
HgI /Hg )______θE (Hg 2+/Hg ) <;<;>;<
7.已知反应
(1)Cl 2(g )+2-Br (aq )→Br 2(l )+2Cl -(aq )
(2)21Cl 2(g )+-Br (aq )→21Br 2(l )+Cl -(aq )
则z 1/z 2=_____;θ1MF E /θ2MF E =______;θ1m r G ∆/
θ2m r G ∆=______; θ1lg K /θ2lg K =______。
2;1;2;2
8. 在FeCl 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F 后,又加入KI 溶液时,____I 2生成,这是由于________。
无;生成了较稳定的[]-
36FeF 9. 已知氯元素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势图为
----Cl V 360.1
Cl V 412.0 ClO V 476.0 ClO V 398.0 ClO 234 则
θE (-4ClO /-ClO )=________;θE (-3ClO /2Cl )=______;298K 时将2Cl (g )通入稀NaOH 溶液中,能稳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
0.450V 0.463V ClO -和Cl -
二、选择题
1. 下列有关Cu-Zn 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 盐桥中的电解质可保持两个半电池中的电荷平衡
(B) 盐桥用于维持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C) 盐桥中的电解质不能参与电池反应
(D) 电子通过盐桥流动
2. 关于浓差电池M c M c M M n n )()(2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 0≠θMF
E ,0=M
F E (B) 0=θMF E ,0≠MF E (C) 0=θMF
E ,0=M
F E (D) 0≠θMF E ,0≠MF E 3. 已知θE (Fe 3+/Fe 2+)=0.769V ,θE (Fe 2+/Fe )=-0.4089V ,θ
E (O 2/H 2O 2)=0.6945V ,θE (H 2O 2/H 2O )=1.763V ,在标准态时,在H 2O 2酸性溶液中加入适量的Fe 2+,可生成的产物是( D )。
(A) Fe ,O 2 (B) Fe 3+,O 2 (C) Fe ,H 2O (D) Fe 3+,H 2O
4. 反应2HgCl 2(aq )+SnCl 2(aq )→SnCl 4(aq )+Hg 2Cl 2(s )的θ
MF E 为0.5032V ,
θE (Sn 4+/Sn 2+)=0.1539V ,则θE (HgCl 2/Hg 2Cl 2)为( D )。
(A) 0.322V (B) 0.784V (C) 0.798V (D) 0.6571V
5. 已知θE (Pb 2+/Pb )=-0.1266V ,θsp K (PbCl 2)=1.7×10-5,则θE (PbCl 2/Pb )
为( C )。
(A) 0.268V (B) -0.409V (C) -0.268V (D) -0.016V
6. 由Zn 2+/Zn 与Cu 2+/Cu 组成的铜锌原电池,在25℃时,若Zn 2+和Cu 2+的浓度分别为0.10mol·L -1和1.0×10-9mol·L -1,则此时原电池的电动势比标准电池电动势( B )。
(A) 下降0.48V (B)下降0.24V (C) 上升0.48V (D)上升0.24V
7. 已知θE (Fe 3+/Fe 2+)=0.769V ,θf K (-36)(CN Fe )=1.0×1052,θf
K (-46)(CN Fe )=1.0×1045,则θE (-36)(CN Fe /-46)(CN Fe )为( A )。
(A) 0.36V (B) 1.18V (C) -0.36V (D) -1.18V
8. 已知θE (Cu 2+/Cu +)=0.1607V ,θE (Cu 2+/CuI )=0.866V ,θsp K (CuI )为( D )。
(A) 1.2×10-6 (B) 4.3×10-8 (C) 1.2×10-24 (D) 1.2×10-12
9. 由反应 Fe (s )+2Ag +(aq) → Fe 2+(aq )+2Ag(s)组成的原电池,若将Ag +浓度减小到原来浓度的
10
1,则电池电动势的变化为( B )。
(A) 增加0.0592V (B) 降低0.0592V (C) 降低0.118V (D)增加0.118V 10. 已知θE (-4MnO /Mn 2+)=1.512V ,θE (Cl 2/Cl -)=1.360V ,则反应2-4MnO (aq )
+10Cl -(aq )+16H +(aq )→2Mn 2+(aq )+5Cl 2(g )+8H 2O (l )的θMF E 和θK 分
别是( C )。
(A) 0.152V ,5.5×1030 (B) -0.152V ,6.8×1012
(C) 0.152V ,4.7×1025 (D) -0.152V ,6.6×1017
三、判断题
1. 在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氧化数都是4。
( × )
2. 电池(-))()1()1()(1212s Pb L mol Pb L mol Sn s Sn -+-+••(+)的反应方程式为:Pb (s )+Sn 2+→Sn (s )+Pb 2+。
( × )
3. 若反应(1)Ag ++
21Cu=2
1Cu 2++Ag 的标准电池电动势为θ)1(MF E ;反应(2)2Ag ++Cu=Cu 2++2Ag 的标准电池电动势为θ)2(MF E ,则两者的关系为θ)1(MF E =21
θ)2(MF E 。
( × ) 4. θE (Ag +/Ag )>θE (AgCl/Ag ),是因为后者的电极反应系统中c (Ag +)=θsp
K (AgCl )。
( √ )
5. θE 大的电对的氧化型物种一定能氧化θE 小的电对的还原型物种。
( × )
6. -282O S +2e-→2-24SO ,θE =2.01V
I 2(s )+2e-→2I - ,θE =0.535V
上述电极反应中较强的氧化剂是-282O S ,较强的还原剂是I 2。
( × )
7. 已知θE (Pb 2+/Pb )= -0.126V ,θE (Cu 2+/Cu )=0.337V ,则反应Cu+Pb 2+→Pb+Cu 2+向左进行。
( √ )
8. 在实验室中MnO 2(s )与浓HCl 加热才能反应制取氯气,这是因为浓HCl 能使E (MnO 2/Mn 2+)增大。
( √ )
9. θE (Ag +/Ag )>θE (I 2/I -),则将AgNO 3(aq )与KI (aq )混合时,一定有I 2生成。
( × )
10. 由于θE (Cu 2+/Cu +)<θE (Cu +/Cu ),所以Cu +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易发生歧化反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