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要点介绍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要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eb8ca9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2.png)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要点介绍《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要点介绍心血管病是指由于心脏及血管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中风等。
这些疾病对中国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心血管病的现状,制定相关预防和管理措施,中国心血管病学会每年都会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以总结和分析相关数据,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的要点进行介绍。
1. 心血管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根据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截至2018年底,全国心血管病患者总数超过2.5亿人,其中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是最为常见的三种心血管病。
报告强调了心血管病在中国老年人中的高发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未来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2. 心血管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报告指出,与以往相比,心血管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向年轻化趋势发展。
这主要归因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不良饮食结构、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因素的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大城市,年轻人因为长时间久坐、缺乏锻炼以及不健康饮食的影响,心血管病患病率明显上升。
这一趋势需要引起广泛重视,加强对年轻人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
3. 心血管病防治形势符合“大众化、个体化、精准化”的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也呈现出“大众化、个体化、精准化”的趋势。
报告强调了大众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性,提出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全民参与的理念。
个体化防治是指根据个人不同的基因、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
精准化防治则是通过医学技术手段,如基因检测、生物标记物等,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策略的制定。
4. 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报告还指出,中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心血管病防治的宣传教育亟需加强,大众对心血管病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其次,部分农村地区基础医疗资源不足,影响了偏远地区患者的及时救治。
NCF2019韩雅玲:《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NCF2019韩雅玲:《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70a11a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f.png)
NCF2019韩雅玲:《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稳定性冠心病(SCAD)的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2倍,预计2030年将高达成人人群的18%,而我国一直以来未足够重视,且由于在诊治上存在一些误区而导致诊疗的滞后。
为此,在11年前的2007版指南基础上,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内容更新并于2018年正式发布。
在6月15日举行的东北心血管病论坛(NCF)会议上,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的韩雅玲院士对最新版的《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做了详细解读。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下载本指南原文PDF)指南更新背景根据ACC 2016美国心脏病和脑中风概要:稳定性冠心病(SCAD)发病率远高于心肌梗死,为心肌梗死的2倍,预计在2030年将高达成人人群的18%。
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比,稳定性冠心病进展较慢、病情平缓。
所存在的误区普遍认为,稳定性冠心病的管理与治疗已经成熟,二级预防即A、B、C、D、E,血运重建即按照PCI指南中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策略执行即可。
而现实却是稳定性冠心病误诊、漏诊率高,患者因心绞痛使生活质量降低,药物治疗不充分,二级预防措施应用不足,导致相当多患者转变为ACS;血运重建策略不够规范,患者获益不明显且医疗费用增加。
一直以来我国SCAD诊治滞后,其主要原因为,既往稳定性冠心病定义不明确;诊断流程不统一;临床医师对稳定性冠心病的评估手段不熟悉;治疗方法不够规范。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上一部关于稳定性冠心病的指南为200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期间已超过11年再无相关指南公布,所以亟待新指南的出版以指导临床实践。
新指南撰写过程2017年7月,启动了《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经过两次面审和两次函审,历时10个月终于完稿,于2018年9月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新指南凝聚众多专家的智慧,参与撰写专家共83人,参与机构来自CCCP血栓防治委员会+CSC介入学组、CSC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标准、合并抑郁焦虑筛查与诊断、鉴别诊断及转诊建议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标准、合并抑郁焦虑筛查与诊断、鉴别诊断及转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34d666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e.png)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标准、合并抑郁焦虑筛查与诊断、鉴别诊断及转诊建议SCAD诊断标准注:SCAD稳定性冠心病,CCTA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BNPB型利钠肽SCAD合并抑郁、焦虑筛查与诊断1、SCAD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表现:SCAD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临床上除表现出SCAD相关症状外,同时合并抑郁、焦虑的症状。
SCAD的相关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喘憋、心悸、恶心、出汗、发抖等。
抑郁的临床表现以心情低落为主,其他表现还包括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失眠、食欲下降和自杀观念,并有其他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异常。
焦虑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过分担心、害怕、烦躁、坐立不安、失眠、颤抖、身体发紧僵硬等情感行为症状,惊恐发作是急性焦虑发作的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濒死感、四肢发麻、呼吸困难等症状。
2、其他相关病史:询问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抑郁和焦虑等病史,以及家族心血管疾病病史和家族抑郁、焦虑病史也有助于此类患者的识别。
3、体征:SCAD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情绪激动时可出现第1、2心音同时增强,胸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发冷、出汗,还有可能出现一过性第3、4心音和二尖瓣关闭不全。
4、辅助检查: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如心脏标志物、凝血指标(D-二聚体等)、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
患者近期如有胸痛或心脏不适症状,和/或上述指标有异常,建议进一步于上级医院就诊,进行以下检查一一24h动态心电图、胸部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核素显像及核素负荷试验等,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
5、心理问题的初筛与评估:可采用“三问法”对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初筛。
3个问题分别为“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经明显影响白天的心理状态或需要用药?”“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检查都没有发现原因?”。
2018中国心衰指南更新要点解读PPT参考幻灯片
![2018中国心衰指南更新要点解读PPT参考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edab748e844769eae009edfe.png)
特色
• 中国证据: – 中国的心衰相关研究证据,引用中国专家的文章35篇 ,占总文献的21%
• 洋地黄类药物的推荐 – 符合中国特点
• 中药治疗心衰 • 高原心脏病
2020/3/2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年10月第46卷第10期;760-789
5
2018中国心衰指南更新要点
1 采用心衰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2 强调心衰要早筛早诊,加强预防 3 明确提出慢性心衰的诊断治疗流程 4 更新了急性心衰的治疗流程
30 mg
15 mg
2020/3/24 a表示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合用时的剂量,b表示不与ACEI或ARB合用时的剂量
15
慢性HFrEF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适应症:病情相对稳定的HFrEF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I, C)
7.5~15 mg,1次/d
每天最大剂量
每天常用剂量
120~160 mg 6~8 mg 100 mg
20~80 mg 1~4 mg 10~40 mg
100 mg 20 mg 5 mg
25~50 mg 2.5~10 mg 2.5~5mg
20 mg 200 mg
5~10 mga/10-20mgb 100 mga/200 mgb
Ⅱa
B
2020/3/24
13
慢性HFrEF药物治疗-利尿剂
适应症 有液体潴留证据的心衰患者(Ⅰ,C)
使用 方法
根据淤血症状和体征、血压及肾功能选择起始剂量 根据对利尿剂的反应调整剂量,体重每天减轻0.5~1.0 kg为宜 症状缓解、病情控制,即以最小有效剂量长期维持 教会患者根据病情需要(症状、水肿、体重变化)调整剂量 利尿剂开始应用或增加1~2 周后,应复查血钾和肾功能
2018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4e63de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d.png)
2018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稳定性冠心病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其病情相对较为稳定,但仍需要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2018 年关于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稳定性冠心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稳定性冠心病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心肌缺血的症状相对稳定,包括劳力性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等。
患者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症状可缓解。
二、诊断方法1、症状和病史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特点、频率、诱发因素以及缓解方式等,同时了解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
2、心电图检查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在患者症状发作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可能会发现心肌缺血的改变,如 ST 段压低或 T 波倒置。
但在无症状时,心电图可能正常。
3、运动负荷试验对于症状不典型或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可进行运动负荷试验。
通过让患者在跑步机上运动或骑自行车,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心电图的变化,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4、冠状动脉造影这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通过将导管插入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部位。
5、其他检查如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心肌核素显像等,也可用于辅助诊断稳定性冠心病。
三、治疗目标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缓解症状、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四、治疗方法1、生活方式改变(1)戒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2)合理饮食建议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的摄入。
(3)适量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 150 分钟。
(4)控制体重保持体重指数(BMI)在 185 239kg/m²之间。
(5)心理调节避免长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9acaac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0.png)
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1、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2、流行病学和预后2.1 流行病学2.1.1 患病率2.1.2 病因及危险因素2.2 预后2.2.1 心脏事件2.2.2 患者生活质量3、诊断标准3.1 症状特点3.1.1 典型症状3.1.2 非典型症状3.2 体格检查3.2.1 器质性心脏病体征 3.2.2 日常体检中的指标 3.3 心电图3.3.1 静息心电图3.3.2 动态心电图3.4 运动试验3.4.1 标准运动试验3.4.2 药物应激试验3.5 血管造影3.5.1 冠状动脉造影3.5.2 病变严重程度评估4、诊断分型4.1 根据心绞痛症状严重程度 4.2 根据病变严重程度4.3 根据病情稳定程度5、非药物治疗5.1 生活方式调整5.1.1 饮食调整5.1.2 运动锻炼5.1.3 戒烟和戒酒5.1.4 控制体重5.2 心理康复6、药物治疗6.1 抗血小板治疗6.2 β-受体阻滞剂6.3 冠脉扩张剂6.4 钙通道阻滞剂6.5 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6.6 类风湿性关节炎非甾体类抗炎药6.7 脂质调节药6.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6.9利尿剂6.10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6.11 心衰治疗的相关药物使用7、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 血管成形术7.2 冠脉支架植入术7.3 其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9、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10、远期随访管理10.1 随访方案10.2 随访内容附件:附件1:流行病学数据统计表附件2:诊断工具与指导文件附件3:患者教育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12、法律名词2:注释23、法律名词3:注释3。
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928fc5ba417866fb84a8e31.png)
验,因其可提供生理状态下的数据,如运动时长和运动量,心率、
血压和心电图变化等。如患者静息状态下存在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和/或患者不能进行充分运动时,建议行药物负荷检查。多巴酚丁
胺可作为负荷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只能以室壁增厚异常作为缺血
的标志,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还可额外评估心肌灌注水平,但 其临床应用经验还不多。
运动或药物负荷影像学检查的推荐
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angiography, CTA)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敏感度为95%~99%[27-28]。若冠状动脉 CTA未见狭窄病变,一般可不进行有创性检查。对于PTP 为中低度 (15%~65%)的疑诊SCAD者,冠状动脉CTA的诊断价值较大。冠状动脉 CTA的特异度较低,为64%~83%[27-28]。随着PTP的增加(尤其是年龄 的增加),钙化越来越常见,而钙化会显著影响CTA对狭窄程度的判断, 可能高估狭窄程度[29-30]。因此,CTA对此类患者仅能作为参考。
和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心绞痛症状。
舌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仅作为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也可
在运动前数分钟预防使用。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 mg,
危险分层
各种危险分层方法的适用人群不同,主要方法如下: (1)依据临床情况进行危险分层适用于所有的患者; (2)依据左心室功能进行危险分层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 (3)依据对负荷试验的反应进行危险分层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4)依据CAG进行危险分层适用于选择性的患者。
危险分层
本指南为危险分层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
2018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0c6f933e2bd960590c6774c.png)
一、药物治疗 SCAD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有两个目的,即缓解症状及预防心 血管事件。 (一)缓解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目前缓解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主要包括三类:β受体阻滞 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 CCB)。缓解症状与改 善缺血的药物应与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的药物联合使用,其 中β受体阻滞剂同时兼有两方面的作用。 1.β受体阻滞剂:只要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SCAD 患者的初始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脏β肾上腺素 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以减少心肌 耗氧量,还可通过延长舒张期以增加缺血心肌灌注,因而可 以减少心绞痛发作和提高运动耐量。目前更倾向于选择性β1 受体阻滞剂,如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应用β受体阻 滞剂治疗期间心率宜控制在55~60次/min。β受体阻滞剂常用 药物剂量见表11。
七、超声检查
静息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帮助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部分SCAD患 者左心功能正常,但可见局部心室壁活动异常,这种情况提示 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大。经胸超声心动图还有助于排除其他结 构性心脏疾病,如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另外,颈动脉超 声检查若发现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 增加和/或存在粥样斑块,也提示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增加。
运动或药物负荷影像学检查的推荐详见表5。
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CTA)有较高的阴 性预测价值,敏感度为95%~99%。若冠状动 脉CTA未见狭窄病变,一般可不进行有创性检 查。对于PTP 为中低度(15%~65%)的疑诊 SCAD者,冠状动脉CTA的诊断价值较大。冠 状动脉CTA的特异性较低,为64%~83%。随 着PTP的增加(尤其是年龄的增加),钙化越 来越常见,而钙化会显著影响CTA对狭窄程度 的判断,可能高估狭窄程度。因此,CTA对此 类患者仅能作为参考。对CTA的推荐详见表6 。
2018ESCEACTS 心肌血运重建指南解读 PPT
![2018ESCEACTS 心肌血运重建指南解读 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5ee5efa8956bec0875e350.png)
2018ESC/EACTS 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更新要点
What’s New
I类推荐 如果考虑左主干或多血管血运重建,推荐使用Syntax评分 桡动脉是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标准入路 药物洗脱支架(DES)适用于任何PCI 心肌血运重建后需对患者进行系统性重新评估 对于已经稳定的NSTE-ACS患者,推荐按稳定冠心病SCAD原则进行血运重建策略 对于重度狭窄患者,推荐桡动脉而非大隐静脉桥作为移植血管 对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及LVEF≤35%的患者行心肌血运重建,优先考虑冠状动脉 旁路移植术(CABG),PCI可做为CABG的替代治疗(2a 推荐) IIa类推荐 PCI可作为CABG的替代治疗 当选择CABG或PCI,完全血运重建为首要因素。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时,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优于维生 素K拮抗剂(VKA) CABG时如行开放静脉获取术,注意使用无接触技术取得静脉 左主干PCI术者年PCI不得低于25例 对于中度或重度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如预估造影剂使用量>100mL, 术前和术后 需使用等渗盐水进行水化 IIb类推荐 对于高危患者,血运重建后6个月需常规行非入侵性影像检查进行评估 对于左主干分叉病变,DK crush技术优于Provisional T技术 对于P2Y12受体抑制剂首次应用患者,PCI术中可以推荐坎格瑞洛(Cangrelor) 对于P2Y12受体抑制剂首次应用的ACS患者,PCI术中可以推荐GP IIb/IIIa 抑制剂 PCI术后抗凝,推荐达比加群150mg优于110mg剂量联合单抗血小板治疗 可适当根据ACS患者血小板功能进行P2Y12受体抑制剂降级 III类 对于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不推荐对非罪犯血管行常规血运重建 现有生物可吸收支架疗效临床证据有限,不推荐应用于非临床试验的临床实践
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abdc19dc281e53a5902ff68.png)
2018新版指南发布现场
更新要点
一、定义更新:稳定性心绞痛 >> 稳定性冠心病。 二、首次将验前概率(PTP)用于诊断SCAD。 三、强调无创检查手段用于诊断SCAD,冠状动脉CTA的推荐级别低于 运动负荷试验。 四、对SCAD要进行危险分层,并对危险分层的方法、标准进行了详细 的陈述。 五、关于SCAD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调脂等)该指南给出了具体 建议。 六、强调对SCAD患者的再评估。 七、强调对SCAD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冠状动脉生理功能的评价具有 重要地位。
非二氢吡啶类:
地尔硫䓬治疗劳力型心绞痛较维拉帕米不良反应小。 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CCB,因其可使心功能恶化,增加死亡风 险,尤其是短效的二氢吡啶类以及具有负性肌力作用的非二氢吡啶 类。当心力衰竭患者伴有严重的心绞痛,其他药物不能控制而需应 用CCB时,可选择安全性较好的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
药物治疗
二氢吡啶类药物对血管的选择性更佳(包括氨氯地平、硝苯 地平、非洛地平)。
非二氢吡啶类类药物可降低心率(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䓬 )。
药物治疗
二氢吡啶类:
长效硝苯地平具有很强的动脉舒张作用,不良反应小,适合联合β 受体阻滞剂用于伴有高血压的心绞痛患者。 氨氯地平具有半衰期长的优势,可作为1日1次使用的抗心绞痛和降 压药物。
75岁以上老年人,Duke计分可能会受影响。
更新点 五
关于SCAD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调 脂等),指南给出了具体建议。
药物治疗
两个目的: 一、缓解症状;
二、预防心血管事件
药物治疗
一、缓解症状、改善缺血:
主要包括三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通道阻 滞剂( CCB)。
缓解症状与改善缺血的药物应与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的药物 联合使用。
2024版: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
![2024版: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40599b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3.png)
2024版: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一、介绍稳定性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基层医生需要充分了解该病的病理生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式。
本文旨在为基层医生提供一份简洁明了、实用操作性强的稳定性冠心病诊疗指南,以便他们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二、诊断要点1、症状:稳定性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胸痛,通常在运动或劳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气促、心慌、恶心等伴随症状。
2、体征: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病程早期通常无明显体征,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音减弱等症状。
3、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三、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基层医生应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或ARB等药物治疗稳定性冠心病。
2、非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四、注意事项1、患者教育:基层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讲解稳定性冠心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案等相关知识,以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生活方式干预:医生应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
3、病情监测:医生应定期随访患者,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总结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生提供实用的诊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基层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同时注重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数据的不断积累,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方案将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
基层医生应关注最新的医学进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服务。
我们也希望广大患者能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通过共同努力,战胜稳定性冠心病这一疾病。
ESC2018五大指南要点,我们已经帮你总结好啦!(附指南原文下载)
![ESC2018五大指南要点,我们已经帮你总结好啦!(附指南原文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8248b7d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b.png)
ESC2018五大指南要点,我们已经帮你总结好啦!(附指南原文下载)ESC2018心梗定义血运重建妊娠期CVD动脉高血压晕厥指南01第4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医生真的知道如何诊断心脏病发作吗?心脏病发作(心肌梗死)发生是由于心肌损伤、心肌缺氧肌钙蛋白是心肌收缩过程中的一种蛋白质,当心肌损伤时肌钙蛋白释放入血。
而心肌缺氧(缺血)则可通过心电图及相关症状(如胸痛、上肢或下颌放射痛、气短或乏力等)来识别。
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不同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心肌损伤,继而出现肌钙蛋白水平的升高,包括感染、脓毒血症、肾脏疾病、心脏手术及剧烈运动。
对于此类原因导致的心肌损伤,治疗的第一步是明确潜在的原因。
不同类型的心肌梗死需进行针对性治疗1型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冠脉脂质沉积、斑块破裂继而形成血栓阻塞冠脉血流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治疗手段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经导管置入支架开通血管及外科手术建立冠脉旁路。
2型心肌梗死,心肌缺氧并非由于冠脉斑块破裂所致,而是由于呼吸衰竭或严重高血压等其他原因所致。
新版定义扩充了2型心肌梗死部分的内容新版定义扩充了2型心肌梗死部分的内容,并增加了三个图表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诊断2型心肌梗死。
同时,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中新增了2型心肌梗死的代码,也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识别2型心肌梗死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ICD也将于明年增加心肌损伤的代码。
02血运重建指南心脏病发作,选开胸手术还是放支架?今天发布的《2018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对心脏病发作后进行开胸手术还是经导管置入支架的选择给出了新的建议。
应考虑患者意见患者需要无偏倚、有循证证据的信息,并使用他们可以理解的词汇来解释短期和长期的风险和获益。
在非急诊状态下,患者一定要有时间来反复权衡、询问他人的意见。
患者有权利获得关于医生和医院进行这些操作的经验的信息。
根据病变复杂程度和患者情况选择对于较为简单病变的患者,CABG和PCI的长期预后相似;对复杂病变的患者,CABG的长期生存率更高;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即便病变不复杂,CABG的长期预后也更好。
【ESC2018指南】第四版心梗全球统一定义,核心要点抢先看
![【ESC2018指南】第四版心梗全球统一定义,核心要点抢先看](https://img.taocdn.com/s3/m/c86c51c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a.png)
【ESC2018指南】第四版心梗全球统一定义,核心要点抢先看北京时间8月25日,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在德国慕尼黑盛大开幕。
会议第一天,发布了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并同期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EHJ)。
本次新定义的核心要点主要为新概念的添加、心肌梗死不同分型和热点问题的更新,以及新增疾病板块。
一、新概念1.心肌梗死和心肌损伤的区别◆心肌损伤:至少一个心肌肌钙蛋白(cTn)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URL)第99个百分位数时,诊断为心肌损伤。
如果cTn值有上升和(或)下降,考虑为急性心肌损伤。
◆心肌梗死:在心肌损伤的基础上,伴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
图12.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的区别(1)心脏手术◆心肌损伤:基线cTn正常的患者,术后URL>第99个百分位数,或术前值超上限但处于稳定或下降趋势者,术后值较术前值增加> 20%。
◆心肌梗死:诊断需在心肌损伤基础上具有心肌缺血临床症状。
(2)非心脏手术◆心肌梗死:由于麻醉、镇静或止痛药,大多数患者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不会出现缺血性症状;基线的cTn值有助于确定手术前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在术中和术后高风险的患者(基线cTn升高);患者术后cTn值升高越多,心肌损伤风险越大,因此,建议对高风险患者进行cTn检测,并结合术前结果确定急、慢性病因。
除cTn升高之外,因无临床缺血症状,诊断心肌梗死需结合术后相关检查(如心电图ST段动态监测、反复发作的缺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影像学证据)。
◆心肌损伤:在缺乏急性心肌缺血的证据时,急性心肌损伤的诊断更合理。
3.考虑电重塑(心脏记忆)在心肌梗死评估中的意义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或阵发性室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可在无冠心病的情况下出现ST段压低或T波倒置。
目前,这种现象出现的确切机制未明,但心脏记忆的观点可部分解释(心脏记忆现象:在一段时间的激动顺序改变后恢复窦性节律时,所出现的持续性T波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龄3个因素,综合推断SCAD的PTP,即罹患
SCAD的临床可能性(表2)。
更新点 三
强调无创检查手段用于诊断SCAD;
冠状动脉CTA的推荐级别低于运动负荷试
验。
负荷心电图
负荷心电图简单易行,对疑诊冠心病且中低PTP (15%~65%)患者,推荐行12导联负荷心电图。
药物治疗
(二)改善预后的药物:此类药物可改善SCAD患者的 预后,预防心肌梗死、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主要包括: 抗血小板药物 调脂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拮抗剂(AR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在预防缺血性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无ACS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病史者,推荐 阿司匹林长期服用(75~100 mg、1 次/d)。 SCAD患者接受PCI治疗后,建议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DAPT,即阿司匹林基础 上合用P2Y12受体拮抗剂)6 个月。 PCI 或ACS 后病情稳定的SCAD患者,可根据临床危险因素或风险评分评价缺血和出血 风险,如存在较高缺血和/或出血风险,可考虑延长或缩短DAPT疗程。 既往1~3年前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缺血高危患者,可考虑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60 mg、2次/d)长期治疗。
负荷心电图具有诊断意义的异常变化:负荷运动过程
中心电图2个以上导联J点后0.06~0.08 s的ST段出现水平 或下斜性下移≥0.1 mV。 但约15%的SCAD患者,具有诊断意义的ST段变化发生在 负荷试验恢复期。 具体推荐见表4。
冠脉CTA
冠脉CTA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敏感度为95%~99%。 若冠脉CTA未见狭窄病变,一般可不进行有创性检查。 对于PTP 为中低度(15%~65%)的疑诊SCAD者,冠脉CTA 的诊断价值较大。冠脉CTA的特异性较低,为64%~83%。随 着PTP的增加(尤其是年龄的增加),钙化越来越常见,而钙
若β受体阻滞剂禁忌或不能耐受时,可选CCB类药物中的 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或非洛地平,必要时可选用地尔硫 䓬,或选择长效硝酸酯类药物。 若β受体阻滞剂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效果仍不理想时,可选 用CCB类药物与长效硝酸酯类药物类药物联合使用。
药物治疗
其他药物: 曲美他嗪:通过调节心肌能量底物,提高葡萄糖有氧氧化比例,能改善心肌对缺 血的耐受性及左心功能,缓解心绞痛。可与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肌缺血药物联用。 对于SCAD患者,曲美他嗪可作为二线用药(Ⅱb,B)。 尼可地尔:为烟酰胺的硝酸盐衍生物,可用于心绞痛的预防和长期治疗。尼可地 尔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刺激血管平滑肌上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长期使用尼可 地尔还可稳定冠状动脉斑块。尼可地尔可用于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当使用β受体 阻滞剂禁忌、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时,可使用尼可地尔缓解症状(Ⅱa,B) 。 伊伐布雷定:通过选择性抑制窦房结起搏电流达到减慢心率的作用,从而延长心 脏舒张期改善冠状动脉灌注、降低心肌氧耗,对心肌收缩力和血压无影响。在慢 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如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时,窦 性心律且心率>60次/min的患者可选用此药物(Ⅱa,B)。
药物治疗
长效硝酸酯类用于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并可能增加运动耐量。 长效硝酸酯类不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而适用于 慢性长期治疗。 每天用药时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无药间期(8~10 h) ,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药物治疗
CCB:通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减少心肌耗氧发挥缓解心绞 痛作用。
CCB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
Duke评分:
≥5分低危,1年病死率0.25%; -10至+4分中危,1年病死率1.25%; ≤-11高危,1年病死率5.25%。 75岁以上老年人,Duke计分可能会受影响。
更新点 五
关于SCAD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调
脂等),指南给出了具体建议。
药物治疗
两个目的:
一、缓解症状;
二、预防心血管事件
更新点 一:定义
2007指南称为“稳定性心绞痛指 南”,新发布指南称为“稳定性冠心病 指南”。
体现了临床医生对稳定性冠心病理
解的演变过程。
新版定义
本指南所指的SCAD包括3种情况:
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2007指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 缺血性心肌病
非二氢吡啶类:
地尔硫䓬治疗劳力型心绞痛较维拉帕米不良反应小。 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CCB,因其可使心功能恶化,增加死亡风 险,尤其是短效的二氢吡啶类以及具有负性肌力作用的非二氢吡啶 类。当心力衰竭患者伴有严重的心绞痛,其他药物不能控制而需应 用CCB时,可选择安全性较好的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
药物治疗
PEGASUS TIMI54研究
PEGASUS TIMI54研究是迄今为止评估双抗治疗用于心梗患者1 年以上治疗效果的最大规模研究之一。 研究显示,在有心梗病史且合并≥1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高危 因素的稳定期患者中,替格瑞洛60 mg延长双抗治疗相比阿司匹 林单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心梗和卒中的复合终点发生率( 相对风险度下降16%,P=0.004),且不增加致死性出血或颅内 出血风险。 替格瑞洛也因此成为目前唯一证实在高危心梗后12个月以上患 者治疗3年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P2Y12受体抑制剂。
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期间心率宜控制在55~60次/min。
药物治疗
硝酸酯类:硝酸酯类药物为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 ,能减少心肌需氧和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心绞 痛症状。
舌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仅作为心绞痛急性发作 时缓解症状用药,也可在运动前数分钟预防使用。
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 mg,每 5 min 含服1 次直至症状缓解,15 min内含服最大剂 量不超过1.2 mg。
(1)依据临床情况进行危险分层适用于所有的患者; (2)依据左心室功能进行危险分层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 (3)依据对负荷试验的反应进行危险分层适用于大多数患 者; (4)依据CAG进行危险分层适用于选择性的患者。
SCAD危险分层
本指南为危险分层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低风险是指年死亡率<1%;
中等风险指年死亡率1%~3%;
化会显著影响冠脉CTA对狭窄程度的判断,可能高估狭窄程
度。因此,冠脉CTA对此类患者仅能作为参考。
冠脉CTA的推荐详见表6。
更新点 四
对SCAD要进行危险分层,并对危险分层
的方法、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陈述。
SCAD危险分层
对诊断为SCAD的患者,应进行危险分层以指导治疗 决策。
各种危险分层方法的适用人群不同,主要方法如下:
定义
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在冠状动脉固定 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的 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缺氧临床综合征;通常 为一过性的胸部不适,其特点为短暂的胸骨后压 榨性疼痛或憋闷感(心绞痛),可由运动、情绪 波动或其他应激诱发。 ACS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通常无症状,表 现为长期、静止、无典型缺血症状的状态。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在预防缺血性事件中起着重要作
用。 无ACS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病史者,推荐阿司匹林长期服用(75~100 mg、 1 次/d)。 SCAD患者接受PCI治疗后,建议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DAPT,即阿司匹林基础上合用P2Y12受体拮抗剂)6 个月。 PCI 或ACS 后病情稳定的SCAD患者,可根据临床危险因素或风险 评分评价缺血和出血风险,如存在较高缺血和/或出血风险,可考 虑延长或缩短DAPT疗程。 (对于DES术后出血风险低而缺血风险高的患者,可以考虑双抗 治疗大于6个月,最长不超过30个月)。
2018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更新要点及抗血小板治疗解读
清远市中医院 心病中心
郑壁伟
背
景
2007年制订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 治疗指南》对我国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的防治工作起 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 10 年来,由于循证医 学证据的持续更新,对于SCAD病理生理机制的 认识、疾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有了更加深 入的理解。为此,对 2007 版指南进行了内容更 新,为我国SCAD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和原则, 帮助临床医师做出医疗决策。
共同的药理特性为选择性抑制血管平滑肌、使心肌L通道开 放。不同点在于与钙通道孔隙结合位点不同。
二氢吡啶类药物对血管的选择性更佳(包括氨氯地平、硝苯 地平、非洛地平)。 非二氢吡啶类类药物可降低心率(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䓬 )。
药物治疗
二氢吡啶类:
长效硝苯地平具有很强的动脉舒张作用,不良反应小,适合联合β 受体阻滞剂用于伴有高血压的心绞痛患者。 氨氯地平具有半衰期长的优势,可作为1日1次使用的抗心绞痛和降 压药物。
高风险指年死亡率>3%。
各种无创检查方法判断预后风险的定义(表7)
其用于危险分层的推荐(表8、9)
Duke活动平板评分
经过验证的根据运动时间、ST段压低和运动中心绞痛程度来进 行危险分层的指标。
Duke评分=运动时间(min)-5 X ST段下降(mm)-(4 X心绞痛指数)。
心绞痛指数: 0:运动中无心绞痛; 1:运动中有心绞痛; 2:因心绞痛需终止运动试验。
续用力时发生心绞痛;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步、饭后、寒冷或刮风中、精
神应激或醒后数小时内发作心绞痛。一般情况下平地步行200 m 以 上或登楼一层以上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