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编辑版)

合集下载

书法高考——张猛龙碑技法解析

书法高考——张猛龙碑技法解析

书法高考——张猛龙碑技法解析《张猛龙碑》考前学习概述一、简介及背景《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

此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522),书体为楷书,无书手姓名,现藏于山东曲阜。

北魏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自开国皇帝起就推行汉化政策。

及至孝文帝时,北魏实行“汉化改制”政策,形成了慕尚南朝衣冠之制的风尚,南北书风日趋融合。

《张猛龙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二、艺术特点1.整体特点《张猛龙碑》以“斜画紧结”为主要特征,给人以劲健、雄强、险峻之感,碑中留有隶书遗意,表现为“撤捺开张”,给人以豪放之感。

然其点画丰满,俯仰向背各有姿态,又体现出不少“南帖”的特征。

清代杨守敬《评碑记》评价此碑云:“书法潇丽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更是称其“笔气浑厚,意态跳宕”“作字功夫,斯为第一,可谓人巧极而天工错矣”。

2.笔法特点《张猛龙碑》以方笔为主,起收果敢迅疾,体现出雄强豪健;间用圆笔,凝重古朴,潇洒自然。

以下分而述之。

(1)点《张猛龙碑》中的点,多为“截线成”,或以侧锋铺毫为之起笔方而收笔尖。

如常见的“三点水”“竖心旁”中的点,大多都是这两种情况。

(2)横横画起笔大多为方笔切入,入纸调为中锋后果断行笔,最后多以右下收锋。

(3)竖竖画同横画,大多为横切入纸后以中锋直下,亦须行笔果断。

(4)撇撤画起收仍旧与横画类似,需要注意的是,撤画中后段常见压笔铺毫的动作,且撤画常常不是一整段完整的圆弧,而是体现为两段弧线相接。

(5)捺捺画同样不是一段完整的圆弧,并且出锋大多指向右下。

(6)钩有别于唐楷的是,《张猛龙碑》中的钩画大多需要推出而不是挑出。

推钩之前大多还需要向出钩的反方向顶笔,以增强钩画的力度。

三、结字整体上看,《张猛龙碑》中的字形大多呈现右上的斜势,字中撇捺的开张又如长枪大戟,纵情伸展,与主体形成十分强烈的疏密对比,这也就是“斜画紧结”中的“紧”。

此外,《张猛龙碑》中残留的隶意使得其中的很多字形呈现出一种扁长的姿态。

李松老师《张猛龙碑》笔法分析

李松老师《张猛龙碑》笔法分析

书法的基本功问题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对基本功的认识与理解也各执其说。

最常见的一种提法是:将楷书写好了,才算基本功扎实。

究其原由,大概是从古人所说的:“欲学草书,先通楷书”那里来的。

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要学草书,必须要首先通晓楷书的法理。

从实践的意义上看,这句话说得非常对。

因为草书(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行书)的许多法理是源自楷书的,行草书与楷书有着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

但是这句话指的只是学楷与学行草的一种第进关系,是一种由一及二的逻辑关系,并不是说的基本功的问题。

如果依照认为“楷书是行草书的基本功”的判断的话,那么就可以认定“隶书是楷书的基本功”,“篆书是隶书的基本功”了。

还可以推断成“大篆是小篆的基本功”,“甲骨是金文的基本功”了。

如果再往下推,那什么又是甲骨的基本功呢?这显然不成逻辑。

另外,“楷书写好了,才算基本功好了”的说法也非常偏颇。

如照此说来,写《毛公鼎》、《散氏盘》者肯定是没有基本功的,那时期的人根本就不知楷为何物。

显然,这样的提法也是极为不科学的。

往往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楷书写得很好的人,行草书未必就写得好。

行草书写得好的人,楷书也未必写得绝对好。

我们还发现,某人欧楷写得很好,又未必颜楷、禇楷、赵楷都能写好。

主攻篆、隶者,楷、行、草未必精; 擅于行、草者,篆、隶、楷也未必能。

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何种字体,各自都有着本身的内在规律与方法法则,一种字体练好以后,并不意味着其它字体就可以不练而自能。

这里,虽然各种字体之间和各种书体之间,有着相应的某种内在规律可以相互借鉴,但其个性的规律与法则是无法相互替代的。

比如,通过长期对《张迁碑》的临拟之后,只能写出具有《张迁》气息的字,而不可能也能立刻写出《石门颂》,写出《曹全》、《华山》等风格迥异的隶字来。

只有必须经过对各碑逐一的临习与获法之后,才能再现某碑的字体风格,否则,如果没有经过这种研习与临习的过程,想要随意写什么就能写出什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张猛龙碑》书法特点及欣赏

《张猛龙碑》书法特点及欣赏

《张猛龙碑》书法特点及欣赏展开全文北魏《张猛龙碑》为北魏著名碑刻,是北朝碑刻中最有代表性的碑刻。

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

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刻。

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碑额题楷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

碑文正书,碑阳26行,行46字,后4行为题名及年月。

碑阴12列,行数不等。

碑额正书 3行12字。

无撰书人姓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张猛龙碑》记载了张猛龙兴办教育的事迹。

其用笔方为主,偶尔辅以圆笔。

笔势平中有侧,峻而复和。

魏碑多以横取势,体呈扁方,而此碑却以纵取势,气势魏然雄伟,结体中宫紧密,四周笔画舒展。

全篇于整齐中富于变化,变化中归于庄和。

《张猛龙碑》,是北魏书法珍品。

字体严谨,富于变化,用笔方整雄强,但毫无拘谨板滞之感。

碑额、碑阳、碑阴3 部分书法风格不尽相同。

碑额大字端严奇伟,碑阴文字则潇洒恣肆,从而与碑阳文字的方整刚健互相辉映,形成完美的统一。

书体的用笔已经完全摆脱了隶书的痕迹,启隋唐楷书之先河,是楷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此碑宋人已经发现,到了清代,经过包世臣等人的褒扬推许,名声大显,愈益受到书法家的推崇。

《金石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山左金石志》、《金石萃编》等书著录。

张猛龙碑以“ 冬温夏清” 4 字未泐本为佳拓。

现存明初拓本称“时字三横本”;明代稍晚时拓本称“盖、魏不连本”。

该碑是北魏书体中公推第一的名作。

其碑书体刚健俊美,结构精密精练,欹侧险劲,颇有拙趣。

用笔方圆兼备,以方为主,曲直相生,变化无常,即使同一笔画,也几乎无一相同。

真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正体恋态之宗”。

在北魏碑林中,《张猛龙碑》甚称上乘之作,受到书坛的一致推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张猛龙碑》清杨守敬评说:“《张猛龙碑》整练方折,碑阴则流宕奇特。

怎样写张猛龙碑

怎样写张猛龙碑

怎样写张猛龙碑北朝诸碑中,《张猛龙碑》是享誉极高的。

当代书家启功先生称:『《张猛龙碑》在北朝诸碑中,允为冠冕。

龙门诸记,豪气有余,而未免于粗犷逼人;邙山诸志,精美不乏,而未免于千篇一律。

惟此碑骨骼清奇,富于变化,今之形,古之韵,备于其间,非他刻所能比拟。

』(《论书绝句》)《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

成碑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五二二)正月。

碑高八尺四寸,宽三尺七寸。

全碑分碑额、碑阳、碑阴三个部分。

碑额正书,三行,十二字。

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

碑阴十二列,第一列七行在阴额,第二列二十行,第三列十一行,第四列二十一行,第五列十四行,第六、七列各二十一行,第八列十行,第九列二行,第十列三行,第十一列四行,第十二列二十二行。

此碑传为崔浩所书,浩北魏清河东城人,官至司徒,书享盛名。

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

世之旧拓本第十行『夏温凉』字未泐,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以商务印书馆王罐藏本为最。

此碑碑主张猛龙,字神祗,南阳白水人。

北魏孝明帝熙平年间(五二六——五一七),任魏鲁郡太守。

他在任内,『治民以礼,移风以乐』,对人民,『如伤之痛,无怠于夙霄,若于之爱,有怀于心目,是使学校克修,比屋清业,农桑劝课……』不久,『学建礼修,风教反正』,境内大治。

人民乐业安居,百姓由此而感恩戴德,故为张猛龙立此颂德之碑。

又因其兴学有功,此碑得以跻身于儒家圣地,,孔庙。

《张猛龙碑》的碑额,题为『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十二个大字,其字几乎全用方笔,出锋布势,戈戟森然,缓涩峻驰,沉着潇洒,结字险绝雄劲,体势飞扬。

大小伸缩,揖让避就,处理极为精当。

跌宕起伏,肃穆之气,逸于字里行间。

从碑额题文整体赏析,不难看出,其并不只是单单着眼于一个字,而是把上下左右,以及通篇气势,融为一体。

如,魏』,左边笔画稍轻,右边略重,兼有一竖弯勾向右,而『鲁』,即加重和放长『刀』部的左撇,中间一方笔长横,起笔尽量靠左,这样,不仅『鲁』字更觉肃峻,同时,求得了与『魏』字上下左右的呼应平衡。

张猛龙碑结构简析

张猛龙碑结构简析
笔势往来
一、意在笔先 二、气脉相连
疏密停匀
1、笔画姿态 多变
2、以瘦笔救 之
迎让相关
1、空间相让 2、笔画相让
顶戴覆承
原则:上背覆下,下以承上。 类型:1、正式
2、侧式 3、尾轻灵巧 4、尾重安稳
作品欣赏
此碑书法俊秀刚健, 用笔方圆兼备,曲直相 生,结构欹侧险劲,避 就呼应。章法大小错落, 迎让相关。为北魏碑书 难得的神品。清康有为 称之:为正体变态之宗。
堪称:神龙见首不 见尾。
读帖指南
读帖的关键是“读”,“读”不是走马观花式的 看,而是要动脑筋思考,分析比较,象读书一样,成 诵不忘。读帖还可以手相辅,揣摩笔意,加深印象。 读帖可分为五点:
一、风格的分析二、气韵源自分析三、章法的分析四、结构的分析
五、用笔的分析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

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

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

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

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

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

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

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

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丨书法课堂丨《张猛龙碑》各种点画笔法技巧解析

丨书法课堂丨《张猛龙碑》各种点画笔法技巧解析

丨书法课堂丨《张猛龙碑》各种点画笔法技巧解析《张猛龙碑》大体了解方笔方面的技巧,对我们以后的临帖训练与取法创作带来便利。

下面,我们将专门把《张猛龙碑》各种方笔笔画的书写进行详细的解析。

《张猛龙碑》的技巧含量是多样化存在的,它方圆兼备,不仅方笔具有典型性,其圆笔也具典型性。

初学魏楷当以《张猛龙碑》作为开手之帖。

如果仔细品鉴《张猛龙碑》的“点”,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注:其变化包括方笔和圆笔,我们这里只讨论方笔),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个技巧的左右。

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

切得柔,方笔的味道含糊;切得狠,方笔的意味明显。

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例一:“眷”字上的两个点,正是标准的正切点与反切点的组合。

(图1)▲图1例二:“刺”字是一个必须要多多临写的字,因为,这个字所有的笔画都属标准型,是最能代表《张猛龙碑》风格的一个字。

写圆笔点时,找准方向,正锋一抹即可成粟米点。

需要提及的是,写方笔的点不见得刻画得圭角锋利,这两个方笔点是比较标准的“方中见圆”的点。

可用切翻,可用挑锋,注意落笔柔和一些,也就是稍稍弱化一点“方”的味道。

(图2)▲图2例三:“渊”字的各点,形态各异,方笔圆笔共存,这正是《张猛龙碑》的特色,方圆兼备,笔形变化丰富。

需要提及的是,三点水的前两个点是魏楷圆笔点的标准型。

点水的下点用切翻,写另几个圆笔点时注意方向,中间下点顺势带锋即可。

(图3)▲图3例四:“凫(鳧)”字的四个点形状都不一样,原因是风化的结果,无法推演真正的原形,于是,我们只认可现在的造型。

前两个属方笔,可以用挑锋的方法来写,不必切翻,写来简洁。

后两个属圆笔,顺势一抹一带就能写得,大体相似即可,不必刻意找形。

类似这些琐碎的点画,可以写得随意些、放松些。

(图4)▲图4请长按二维码关注“好书画”公共号。

点“历史信息”查看更多书画资料、视频、听书法家讲故事。

点击关注“好书画”点“历史信息”查看更多书画资料、新闻、视频、国展作品。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张猛龙》碑就是魏楷体系中经典得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得原因。

首先就是知名,因为它就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就是典型,它得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得代表性,就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得作品;再就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

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就是有它得道理得。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就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得意思就是还有许多可为范得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就是《张猛龙》,其实选择得余地就是比较大得)。

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得根据就是,它得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得笔法特征,同时,此碑得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就是有利得。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得、标志性得笔画形态就就是“方笔”。

方笔得概念与圆笔对应,就就是笔画得造型见棱见角。

通过多年学习魏楷得经验、体会甚至就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就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得。

我们经常瞧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得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得方笔用锋技巧、比较典型得情况就是,“用唐楷得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

其结果就是,写得字不就是《张猛龙》,而就是“唐猛龙",笔画得造型总就是脱不掉唐楷得痕迹,总感觉魏楷得味道不够纯正。

由于类似这样得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得情况实在就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得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得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得分析我们把《张猛龙》典型得方笔进行常规得分类与筛选。

并将以“点”得书写来切入,进入微得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得笔画得书写。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

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

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

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

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

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

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

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

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魏碑神品——张猛龙碑赏析

魏碑神品——张猛龙碑赏析

魏碑神品——张猛龙碑赏析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

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十列。

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

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

碑石在山东曲阜孔庙。

书法劲健雄俊。

清杨守敬评其:'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

沈曾植评:'此碑风力危峭,奄有钟梁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意抒写者不同。

' 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后世称碑之盛者,莫若有唐,名家杰出,诸体并立。

然自吾观之,未若魏世也。

唐人最讲结构,然向背往来伸缩之法,唐世之碑,孰能比《杨翚》、《贾思伯》、《张猛龙》也!其笔气浑厚,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期分批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采。

作字工夫,斯为第一,可谓人巧极而天工错矣。

”。

李松、孙伯翔、弘一法师PK临《张猛龙》

李松、孙伯翔、弘一法师PK临《张猛龙》

李松、孙伯翔、弘一法师PK临《张猛龙》
李松先生临《张猛龙》
孙伯翔先生临《张猛龙》
弘一法师临《张猛龙》
弘一法师的书法
通过对比,发现了什么?
(一)李松的,与张伯翔相比,【黑处】不足【虚处】略高一筹。

李松的笔法丰富,过于阴柔,与《张猛龙》阳光之美相去甚远。

虽然吸收了不少其它北魏墓志的笔法结体,但是整体气息已经改变,有百衲衣之嫌。

现在深入学习书法的精英中,李松先生是代表,只能东拼西凑。

还没有能力【遗神取貌】。

(二)孙伯翔的,与李松相比,格调略高一筹。

张伯翔写的《张猛龙》阳光之气十足,甚至比原帖过之。

写的【黑处】尤见力量,刀入血出的。

可是,【黑处多,白处少】白处欠功夫是孙伯翔的致命要害。

至于【遗神取貌】,和李松一个样。

(三)弘一法师的,39岁之前就会【遗神取貌】了。

44岁抄经已经把《张猛龙》溶于血液,写的不温不火,形成结体修长、用笔轻灵的“弘一体”。

慢慢地,弘一法师舍去了藏锋露锋、中锋侧锋、转折顿挫,于是笔触从容闲淡,境界虚空。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报告(完整版)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报告(完整版)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

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

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

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

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

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

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

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

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

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 ?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 ?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

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 ?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

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

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 ?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

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

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 ?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 ?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

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

《张猛龙碑》的用笔方法

《张猛龙碑》的用笔方法

《张猛龙碑》的用笔方法我国历史上十六国以后,北方鲜卑族以其强悍粗犷的民族精神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结束了北方长期纷争的局面。

尤其自魏孝文帝实行改革以来,北朝经济更趋富裕,民族更加强盛,由此引来碑碣造像、摩崖石刻盛行,客观上给我们留下了大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书法艺术珍品。

在群星灿烂的魏碑石刻中,《张猛龙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博得历代书家的高度评价。

一、《张猛龙碑》的艺术特点《张猛龙碑》书法艺术一向受到人们的称道,早在清代,包世臣、康有为即盛赞该碑“精能造极,不可名言”。

现代书法界更有对之推崇备至者。

《书法教学》(赵一新等人编著)曾说:“《张猛龙碑》点画灵变……借让巧妙……结构精致而气魄很大。

”接着把它与同类魏碑相比说:“《贾思伯碑》与之同类,但画微重满,变化稍逊;《杨大眼造像》与之同类,但纯熟不够;《孙秋生造像》与之同类,但奇峻难敌;《魏灵藏造像》与之同类,但骨力嫌弱;《高贞碑》与之同类,但开展不如;《牛橛造像》与之同类,但流于平整;《始平公造像》与之同类,但姿变让步。

”足见评价之高。

这些评价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张猛龙碑》所蕴含的丰富的美的因素。

(一)结体雄奇险峻。

笔画安排险峻,结构方式奇特,是《张猛龙碑》最明显的特征。

它既不像《郑文公碑》那样形态规整,笔画空距均衡,也不像唐楷那样四面停匀,而是密中有疏,正中参欹,安中设险,平中出奇,试看一个“光”字,它上面的两点并不像一般楷书那样安排得对称均衡,而是使左点取横式,右点取竖式,横竖相对,形成“矢的”之势;一横也不是两边等分,而是让左边尽量伸展,右边尽量缩短,造成长短对比,再在下面配以适当的长撇和竖弯钩,全字大有“倚天抽宝剑”的奇险威武之势。

再如一个“饶”字,右边的“尧”也处理得不同凡响,上面一竖歪写,已是一奇,中间两竖不是分落于上竖两边,而是让左竖再左移,让右竖对准上一竖,又增一奇;下面的撇和竖弯钩的头,不是对准上面正中,而是对准左竖,再添一奇,三奇并存,使一个“尧”字象鸡公山头咬合着的岩石,其险峻之势,不禁使人骇然生恐;然而综观全字,又使人不得不长吁一口气,放下心来,尤如我们发现山头岩石本有其重心所在,而不至于滚落下来一样,全字平稳安然。

《张猛龙碑》结构特点之“斜画紧结”分析

《张猛龙碑》结构特点之“斜画紧结”分析

《张猛龙碑》结构特点之“斜画紧结”分析《张猛龙碑》字的结构一大特征之一是“斜画紧结”,“斜画”并非是将笔画故意写斜,而是笔势(运笔)服务于结构,因字赋形整体向右上倾。

点画如切金断玉、结构欹正相生。

以“斜画紧结”的结构大多数笔画都作倾侧的斜向,呈左倾态势,这是符合人们横画左低又高书写斜势习惯,顺势而为,顺势增力。

碑中把一些横画、提画、撇画相关联,形成一种放射的斜势。

这些有意无意的斜处理加上中宫收紧,使得字体更加紧密结实,浑然天成,仿佛山体岩层,气力强劲,气势十足。

彰显出魏碑的雄强之美。

下面就此特点,分层分析。

(一)以方变纵以方变纵的字,有意伸竖缩横,使长方结体的长画更长,密中见疏,搭配甚妙。

如“贫”字的“分”部撇捺收敛,密聚适宜,持重中显神采。

“荡(盪)”字上部疏朗,“皇”字上部竖起,这两个字的底横截短,更显全字耸高,但不失地载的分量。

下面这三个例字应该皆属方形结构的字体。

“下”“才”两字上横化长为短,突出长竖,“下”字的点上挤,“才”字的撇穿右收左,“道”字全字收紧,“首”部横贯穿全局,密聚见空灵,突出“斜画紧结”之特征。

(二)让左移右碑中的“食”“石”“当(當)”“中”“守”这几个字明显重心右移,从结体上造成左疏右密,再加上笔画的展左敛右,使密者更密,疏者更疏。

在布白上有着强烈的对比,同时给人以很强的节奏感(这跟唐楷有着显著的区别)。

这也符合《张猛龙碑》“斜画紧结”的特点,构成了结体险绝这一主要特征。

“食”字的第一笔长撇使整个字有了开张的气势,加之厚实的用笔,使整个字更加沉稳,并起到了补白的效果。

“良”部右移奠定了基础,右上的捺笔是放中有收,既调节了长撇,使之长而不显唐突,又为下面“良”的敛势作了准备。

另外“良”部耸高敛左右,使整个字放中有收,沉雄之中寓灵秀,从而使整个字活起来,可谓精神飞动。

“石”字第一笔以短横出之,用笔果断,短促的节奏中不乏灵动,同时为撇积蓄力量,从而使下面的长撇写得沉实、劲挺,富有弹性。

张猛龙碑的笔法特点

张猛龙碑的笔法特点

张猛龙碑的笔法特点
张猛龙碑是中国辽代的一座石刻碑,其笔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1. 雄浑豪放:张猛龙碑的笔法以雄浑豪放为特点,线条粗劲有力,疏密得当,展现出一种壮丽而磅礴的气势。

2. 随势变化:在碑文的书写过程中,张猛龙采用了流畅的笔画
结构和变化自如的线条组合,使得整个碑文呈现出起伏有致的动势感。

3. 浓淡相宜:张猛龙碑中运用了墨色浓淡的变化,通过墨迹的
轻重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明暗的层次感,使得碑文更加生动逼真。

4. 造型精细:张猛龙碑的笔法追求形象的准确和细腻,对于人物、动物等形象的描绘力求精确细致,使得碑文中的形象栩栩如生。

5. 简练有力:尽管张猛龙碑的笔法较为雄浑豪放,但在整体构
图上追求简练有力,避免过多的纤细和繁复,使得碑文的阅读更加简
洁明了。

综上所述,张猛龙碑的笔法特点主要体现在雄浑豪放的气势、流
畅变化的线条、浓淡相宜的墨色、精细准确的造型和简练有力的构图
等方面。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LT《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

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

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

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

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

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

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

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

《张猛龙碑》笔法浅析

《张猛龙碑》笔法浅析

《张猛龙碑》笔法浅析作者:周宇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年第05期摘要:《张猛龙碑》是北魏书法中的精品,康有为评其为“正体变态之宗”。

《张猛龙碑》是魏碑中的典型代表,在魏碑中属于中性书风的代表作,即不似《始始平公造像》中刀锋之感过甚,也非《郑文公碑》中圆润典雅,融入篆书笔意。

《张猛龙碑》在笔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劲拔、纵逸雄强。

用笔以方圆兼备,以方为主,方圆结合,变化自然。

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包含了魏碑中的典型笔法与结构,所以,对于此碑的笔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魏碑的整体风格。

关键字:《张猛龙碑》笔法北魏《张猛龙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中。

魏碑书体是楷书的一宗。

书法形式,主要是石刻。

它们以粗犷、豪放、雄健为主色调,给人们一种古朴茂实的美感。

而且这些石刻多出于下层书匠之手,所以流于粗糙疏率,往往错字、别字很多,作者的姓名也多不可考。

它在楷书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在书法史上我们将北朝的石刻称为“北碑”。

北碑流传最多的为魏碑,所以我们常称它为北魏书体。

《张猛龙碑》不像龙门造像记中之《魏灵藏》、《杨大眼》、《始平公造像》等几乎全用方笔,而是方圆并用,刚柔相济。

《张猛龙碑》既有《龙门造像记》的刚劲、锐利,又有《郑文公碑》的稳健,其朴素和工巧并蓄的风貌,似乎以欲从龙门造像记中的粗犷随意中解脱而出。

对于《张猛龙碑》历来评价极高,清杨守敬于《平碑记》中称此碑:“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如此。

”[1]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将《张猛龙碑》列为“精品上”,誉其“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

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采。

作字工夫,斯为第一,可谓人巧极而天工错矣。

”[2]一、笔法:方棱分明,方圆兼备魏碑中典型的用笔是方笔,和而不同,各具风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

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

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

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

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

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

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

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

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b、其它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演变(或是都与点有密切的关系)。

1、点我们先看原碑典型方笔——点:从楼上原碑这几个字之点可以看出,它的典型的形象就是三角形。

这一笔的书写如果以唐楷常规的“顿藏”笔法技巧,那么它的运笔路线是这样的情况:(小字左点放大图)把楼上的这种运笔方法进行动作分解,它需要五个动作来完成。

试想,仅仅一个点就要用五个动作,写别的呢?写一个特别繁复的字呢?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是大有问题的。

往往我们看到的不少的人就是这样的写法,甚至,一些教科书都是这样的讲授。

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毕竟写出了“方笔”。

可是,这样的方法实在太繁琐,太累人。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写出的笔画死板呆钝,了无生气。

实际上,这样的手法其实不是写,而是填描,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绝不是上好的科学的方法。

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

“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再看实际的书写:B、反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

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

“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

”《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

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

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

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

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

2、横我们先来考察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其中具有标准形状的应该是“晋”字的两个横画,尤其是中间的长横,我们可以认定为“标准典型的魏楷之横”。

无论是什么字体,它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动作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所以,研究笔法就须从这三个微观环节着手。

我们专对此横的用笔技巧作详细的分析:魏楷的横实际上是两个点的连接,入笔是正切的点,收笔是反切的点,行笔环节是将两点连接。

这样,我们对魏楷横的三个用笔环节就非常清晰了。

我们一直在强调魏楷笔法的“切”与“翻”。

那么,为什么写方笔必须要切锋要翻锋呢?其技巧的关键和要领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切锋都是以侧锋切笔的。

用侧锋会给笔画的刻画带来方便。

切锋的目的,是用笔尖刻画三角形点左上的棱角,用笔肚(副毫)刻画左下的棱角。

翻锋的目的,是将侧锋转换为中锋,以使毛笔保持中锋态运行。

这是魏楷切翻技巧笔法的原理所在。

掌握了由侧锋切锋刻画棱角,并转换为中锋行笔这一技巧,就是魏楷方笔技巧关键的要领所在。

如果这样的技巧掌握娴熟而准确,那么,所有的方笔就都可以驾驭了。

图示:横的造型也是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中,也还是用笔的幅度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它是魏楷的用笔技巧,而不是唐楷的方法。

尽管有些笔画是圆笔,但不是唐楷之笔,它还是魏楷的意味,两者是有区别的。

如果细细观察,其中的差异是清晰的.切翻笔法技巧解析到这里,就基本把它的原理与要领说清楚了。

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来分析其它的笔画了。

(以下的笔画解析将作简单描述)3、竖先看原碑典型竖的形状:实际上,这笔悬针也是点的延伸。

切翻之后中锋下行即是一竖。

实际书写图例:4、撇原碑中“撇”的情况:撇仍然是点的延伸,其实撇与竖的写法属于一类,入笔一样切翻,只是中锋向左下运行。

(示范省略,参见竖画)5、捺原碑的情况:捺笔同样是与点有关系,不是在起笔处,而是在捺脚的部位。

典型的方笔捺,需要用副毫来刻画捺脚的造型,虽然有些难度,一旦明了点的变异概念,并驾驭得了点的变形技巧,写主笔捺其实并不是分困难。

当然,这一笔是由难度的,需要强化训练。

实际的书写示例:6、钩原碑钩的各种形态:钩的部位是一个很清晰的三角点,只是角度和位置的不同而已。

这一笔应该是魏楷笔法中最具难度的一笔,道理是,难在它都是处于笔画的末端,它前面有很长笔画,需要连续准确的运笔技巧才能完成(竖弯钩一笔最难)。

它的难点是:侧锋转中锋,中锋再转侧锋,这样用笔的转换,并且,在转换的最后还要刻画关键的笔形。

此外,再加上竖弯钩一笔中还有运笔方向的问题,所以,是很不好驾驭的。

其中,关键技巧是用副毫刻画钩脚的方笔,必须要反复地揣摩和练习,甚至要以强攻的姿态专攻此笔。

此笔是最有魏楷笔形特点的一笔,笔法技巧最难的一笔,同时它还是绝对的主笔,因此,必须掌握,并确保书写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另外,对钩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更需悉心揣摩临拟,要达到写任何形状的钩都能信手才行。

看分解图:先看竖钩一笔的实际书写:竖钩的写法前一段与写悬针是一样的,只是写道钩的位置向左上翻锋,如同写点一样,出钩。

这里,由于是连续的用笔,前面的笔法准确与否是关键,如果不准确,笔的形态没有调整到位,最后写钩是非常困难的。

这一笔要求“入、行、收”三个用笔环节都必须准确到位,同时,动作还必须干净利索,否则,钩的部位写不出来。

再看抛钩的实际书写:这一笔应该是《张猛龙》最难的一笔了。

其道理也同竖钩一样,连续的运笔,必须保持每一个环节都准确到位,才能写得出来。

由于斜向的行笔,角度也是需要把握准确的。

出钩的时候,笔是向左上翻锋,一般情况下,初写时比较别扭,我们必须适应这样的斜向翻锋,否则,往往写不准确。

这一笔更需要反复地强化训练,一定要做到书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我们在以后深入的学习中,还会遇到钩的各种各样变化问题,这样的钩如果写不准确熟练稳定的话,写变化的钩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需要一定的功夫专题攻克这一难点。

二、非典型性笔画的分析魏楷标志性的方笔属于共性特征,绝大多数的北魏书法带有这一特征,所以,我们称之为典型性与标志性的笔法特征。

典型性的笔法特征是构成魏碑楷书特殊风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但是,魏楷体系中绝对完全的方笔与绝对完全的圆笔作品,所占的比例不是非常大的,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属于“混合型”的,笔法形态是多样化的。

《张猛龙》就是这种“混合型”的代表性作品。

假如我们一味地强化方笔,把其它造型的点画都写成棱角分明的话,就和《始平公造像》一类混淆了,《张猛龙》笔法的丰富性就给弱化了。

更重要的是,单一的笔法会导致作品表现力的空泛,使技巧语言匮乏。

因此,我们绝不能忽略所谓非典型性笔法的存在和作用,还需对非典型性的笔画作细微的考察研究和临拟训练。

(因篇幅所限此话题从略)三、值得注意的倾向《张猛龙》虽是经典,但我们还不能过于迷信,它所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我们看到,有不少学习此碑日久者,曾染有习性。

特点是,笔画一味右上斜,造成字形字势的倚侧。

(注:笔画斜与字势斜还不完全是一个概念,笔画右上斜是楷书共性特征,斜应该是有度的,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更不能一斜再斜,斜而无度。

字形左低右高,耸肩低头,重心失衡。

字势斜是一种中轴摆动的技巧,是左右都有摆动,如果只一味左摆则属习性。

习性,就是有模式有规律的不良的习惯性的手法。

)察,原碑就有这类现象,且有些个别字斜势严重,它应该是不可为法的东西。

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特点更不能当作优点,它应该属于笔病。

凡是染此病者,就是不知不觉,忽略了这一点。

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出,以示注意。

这些例字就是《张猛龙》典型的斜画笔性的习性所在,我们临习此碑时须力避之,或者,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正。

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不必求“精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