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家校共育的思考和对策

合集下载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现状分析1.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长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孩子的教育模式,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家校共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只有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有些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缺乏了解,不能与学校合作,导致家校之间的交流不畅。

(2) 家校合作缺乏有效载体。

目前,很多学校和家庭缺乏有效的交流渠道,导致交流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开展合作育人工作。

(3) 家校共育观念不统一。

一些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只需供给物质条件,导致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3. 家校共育对策建议(1) 建立家校合作委员会。

学校可以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由学校管理者、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组成,负责协调家校合作事宜。

(2) 加强家校交流交流。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交流,及时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育人方案。

(3) 提高家长参与度。

学校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家长参与活动,如家长培训、家长志愿者等,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

二、具体对策建议1. 加强学校家长交流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成绩、师资情况等,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良好交流机制。

2. 建立家校合作评台学校可以建立家校共育全球信息站或评台,及时向家长发布学校教育教学政策、教育教学信息,并设立家校互动交流区,方便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

3. 加强家长教育学校可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当前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教养水平。

4. 设立家校共育奖励机制学校可以根据家长的参与度和贡献程度,设立家校共育综合奖励机制,激发家长积极性,促进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

5. 加强师生家庭通联学校可建立师生家庭通联制度,指定一些老师作为学生的家访督导员,与学生的家庭保持通联,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家校协同共育的建议和意见

家校协同共育的建议和意见

家校协同共育的建议和意见家校合作,这可不是个新鲜事,但要真做到,哎,难度可大了!想象一下,孩子在学校里跟老师们打成一片,回到家却跟爸妈像是两条平行线,完全没有交集。

这可咋整?今天就来聊聊,怎么让家和学校这两个地方联手,共同把孩子养成个更优秀的小公民!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1.1 常态化的家校联系首先,沟通真的是关键。

试想一下,如果学校跟家里保持频繁的联系,就像打麻将,牌局得时不时说话,才能碰到好牌。

学校可以通过微信群、公众号或者家长会,定期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

比如,老师们可以分享一些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趣事,或者说说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这样,家长就能知道孩子的真实情况,心里也有个底,少了猜忌,多了理解。

1.2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另外,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

这可不是说光靠学校的安排,咱家长也得出一份力。

学校的亲子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等,都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好机会。

家长在学校的表现,不仅能让孩子觉得有面子,还能让老师看到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

2. 共同制定教育目标2.1 目标一致性再来,家校要有共同的目标,这就像打铁还需自身硬。

如果学校希望孩子在某个学科上有所突破,家长在家里也要配合,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比如,学校建议孩子每天阅读半小时,家长就可以跟孩子一起选本有趣的书,或者设个小奖惩机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这种共同的目标感,能让孩子觉得不孤单,学习也更有动力。

2.2 动态调整目标当然,制定目标之后,还得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别想着一味地压榨,孩子的学习是个渐进的过程。

比如说,最初设定每天背诵十个单词,如果孩子连五个都搞不定,那就得考虑调整了。

和老师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大家一起头脑风暴,找到更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3. 创建支持性的环境3.1 家庭氛围说到环境,家庭的氛围也超级重要。

试想一下,回到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高。

家校共育方面的新思考

家校共育方面的新思考

家校共育方面的新思考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家校共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教育方式。

以下是对家校共育方面的一些新思考:1.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校共育中,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与学校和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建议和意见。

2. 学校引导家庭教育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应该在家校共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家庭教育咨询等方式,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3.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家校共育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家长和学校应该定期交流,共同商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同时,家长和学校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即时沟通,及时解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 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除了家庭和学校之外,社会资源也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政府、企业、社区等机构应该在家校共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家校共育工作;企业可以提供实践机会,让孩子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课外辅导和帮助。

5. 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都需要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支持。

在家校共育中,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指导方案。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可以共同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对于有特长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他们发挥特长,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

总之,家校共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实施家校共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家校共育:沟通、理解、合作

家校共育:沟通、理解、合作

家校共育:沟通、理解、合作在实施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沟通不畅、文化差异、教育理念不同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加强沟通:家庭和学校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交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在沟通过程中,双方应尊重彼此的意见,了解对方的诉求和关切,以达成共识。

同时,可以运用多种沟通方式,如电话、短信、家长会等,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2.增进文化理解:家庭和学校应努力增进彼此的文化理解,包容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和教育研讨,双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合作共育。

3.统一教育理念:家庭和学校应努力统一教育理念,明确共同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

只有当双方的教育理念一致时,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4.提升教育能力:家庭和学校都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家长可以参加家庭教育课程、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来提升学校教育能力。

5.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机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家庭和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可以建立家校合作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等组织,以便更好地协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

6.鼓励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到家校共育事业中来,为家庭和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

例如,社区可以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企业可以资助家校共育项目或者提供实践机会等。

总之,解决家校共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沟通、增进理解、统一理念、提升能力、建立健全机制以及鼓励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才能更好地推动家校共育事业的发展,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全文完整版

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1.家校沟通不畅学校和家庭缺乏有效的沟通,是当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重要障碍性因素。

由于学校与家庭二者所处的位置不同、立场不同,客观上导致了两者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理解。

一方面,家长对学校教师理解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课业辅导上,一般教师都会要求家长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有时还会要求家长陪同学生一起完成学校作业。

这就导致了家长的不理解。

家长普遍认为,教师把辅导作业的责任“推”给家长,是教师的不负责任。

因此,在类似问题上,会出现消极懈怠、甚至不配合的现象,有时直接导致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家长也没有做到足够多的理解。

有些学生家长出于关心学生成长的考虑,向学校和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或要求,而教师则认为家长不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必要对学校教育“指手画脚”,因此不积极采纳家长建议,由此引发家长的强烈不满。

2.家校合作动力不足当前,家校合作的运行机制中,家庭和学校的地位是对等的,是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

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主要推动者仍是学校。

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包含两种。

一种是微观下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的双方是教师和家长,二者之间围绕具体某个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一对一”交流,沟通方式较为简单便捷;一种是宏观下的合作,合作的双方是学校和家庭,通过组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进行“多对多”的沟通。

无论是微观上的合作还是宏观上的合作,学校都占据主导地位,家长处于从属地位,这就容易导致家长不得不接受学校和教师的支配和安排,出现情绪上的抵触。

二、针对家校合作出现的问题,可以实行以下几点对策1.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外在环境,需要紧密合作,为学生全方位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为此,家庭和学校决不能“各自为战”,也不能“各管半边”,而应当围绕学生成长和发展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互通有无。

关于家校共育的建议和想法

关于家校共育的建议和想法

关于家校共育的建议和想法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挥独特优势
家校共育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个性的表达,发挥学生的独特优势,注重帮助学生培养主动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性。

二、实施系统有理性的教育
家校共育要实施系统有理性的教育,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学习环境中,在家庭中学习自律、自制、勤奋好学、尊重父母,在学校里学习守则、培养社会能力等等,互相督促,进行良好的共育。

三、尽量融合不同文化
家校共育要尽量融合不同文化,在不同文化的学习环境中,给孩子适度的素质教育和知识的普及,以及提高孩子的全面发展能力,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

四、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便于发挥学校的管理优势,让家庭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家庭学习环境的效率,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作用。

家校合作的几点做法与思考

家校合作的几点做法与思考

家校合作的几点做法与思考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长之间达成共识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实施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做法和思考: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二、制定明确的家校合作计划:家长则应根据学校的要求,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并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和需求,与学校共同解决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问题。

三、共同制定学生的成长目标: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制定学生的成长目标。

学校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制定学生的发展规划,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计划。

四、共同解决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解决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建立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学校和家长要共同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加强家校互动,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家庭责任感,与学校合作,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还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家委会、家长志愿者等组织,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家校合作是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实施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制定明确的家校合作计划、共同制定学生的成长目标、共同解决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建立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等方式,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

只有家校合作,才能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得到充分关心和支持,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

家校共育案例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校共育案例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校共育案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1: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对策:建立起家校共育的有效沟通机制,如设立定期的家长会议或家长工作坊,以提供家长与学校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平台。

同时,通过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委员会或家长委员会,促进双方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问题2:家校共育资源不平衡
对策:学校应加强家庭教育服务的提供,通过开设家长培训课程、分享家庭教育经验等方式,为家庭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同时,也应倡导家庭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鼓励学校与家庭互助互补。

问题3:学校对家长的参与态度不够积极
对策:学校应鼓励和支持家长的参与,如设立家长志愿者团队或家庭教育指导员队伍,让家长担任一些学校活动的组织者或指导者。

同时,学校也应及时反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家长参与决策过程,增强其参与感和责任感。

问题4: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
对策: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明确孩子教育的共同目标和理念。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家长培训、提供教育指导和支持等方式,帮助家庭了解并认同学校的教育方针和理念。

另外,也应尊重家庭的特殊文化和教育观念,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问题5:缺乏家校合作的实际行动
对策: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合作,共同制定并落实家校共育的具体行动计划。

学校可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例如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家庭教育资源库等;家庭则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如参加家长会、志愿行动等,共同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家校共育的建议和想法

家校共育的建议和想法

家校共育的建议和想法1、应该形成“团结、共同进步”的氛围。

2、多开几次班会,不要把班会的时间占了,指着那几节课,干不了什么。

看哪位同学没有抓紧时间,一定要多找这位学生谈几次话,不要让他(她)们走上弯路,不要放弃每一位学生,包括学习差的。

3、我们不能每人都当班长,可是每个同学在班里都应有一个自己的职务,一个属于自己的锻炼机会。

4.我觉得上课要注意课后的安静情况,不要在教室里打闹。

课后,班主任可以和同学们聊天,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

5.班主任一定要严格,打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知道成绩不是唯一。

只要他们用心,就能有好的出路。

6.每周进行一次学习交流会,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这种方法。

7.不管做什么都要有氛围。

班级的气氛能影响每个人。

8、维持班里的生活环境,让学生看着不舒服。

9.班主任要能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更多的关爱。

10、班主任们能够多加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学会扬长避短,采用鼓励性教育,对于班级中那些所谓的“坏学生”,应多给予帮助和关怀,因为也许您的一丝丝努力便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我希望班级应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同时也能积极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及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

1.关心班里的每一个同学,平等对待。

12.应该在班里创造一种学习的气氛。

学生应该互相帮助,真诚地帮助别人。

13.班上应该成立一个问题讨论小组。

每周五下午,最后两节,同学们可以讨论时间,交流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专门找某一科的老师谈谈本周同学们还有疑问的问题。

14.班级应该像一个大家庭。

每个成员都应该有心为班级做贡献。

同学之间的竞争也很重要。

班级里有了竞争的氛围,学生自然会追求进步。

15.班里有很多同学爱扔废纸和食品袋。

班主任要强调这个问题。

16.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拿起以前的课本复习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我建议学校或者班级开展一些小活动,竞赛等活动来考察自己以前的知识。

7.给学生适当的鼓励,让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材施教,不能仅仅因为成绩来定义一个学生的好坏,营造紧张学习的氛围。

教育工作者的家校合作与沟通反思

教育工作者的家校合作与沟通反思

教育工作者的家校合作与沟通反思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沟通。

家校合作与沟通是确保学生获得全面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育工作者在家校合作与沟通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反思与建议。

一、挑战与反思1.不同家庭背景与价值观的差异在家庭教育中,不同家庭拥有不同的背景和价值观。

这可能导致家庭与学校的期望和方法有所不同,从而产生合作与沟通上的摩擦和困难。

例如,一些家庭可能更注重学术成绩,而另一些家庭可能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如何理解并尊重不同的家庭背景与价值观,找到双方的共同点,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2.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在教育工作中,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至家长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信息传递常常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语言障碍、信息传递方式的选择等。

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自己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否有效,并寻找适合不同家庭的传递方式。

例如,对于不同语言背景的家长,可以选择提供翻译服务或以简明扼要的方式传递信息。

3.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家校合作与沟通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方式,如电子邮件、网上教育平台等。

然而,某些教育工作者可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沟通方式上,导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并尝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改善沟通效果。

二、建议与改进1.尊重与包容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的基础是尊重与包容。

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每个家庭的背景和价值观,理解他们对教育的期望和关切。

通过积极交流,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家长的需求,并与家长一起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2.加强沟通技巧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以更好地与家长进行交流。

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清晰和准确的信息,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等。

通过加强沟通技巧,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3.多样化的沟通方式教育工作者可以多样化的沟通方式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家校共育的看法与建议

家校共育的看法与建议

家校共育的看法与建议1. 家校共育就像是划船,家长和老师得一起使劲儿,往同一个方向划,才能让孩子这艘小船稳稳地前进呀!比如孩子在学校学了知识,回家后家长得督促复习,这不是很好的配合吗?2. 家校共育不是把责任分成两半,而是要融合在一起呀!像一起搭积木,家长一块,老师一块,才能搭出坚固漂亮的城堡。

就好比老师教了礼貌待人,家长在生活中也要以身作则,不是吗?3. 哎呀,家校共育可不是说说话就行的,得付出行动啊!就像种一棵树,家长浇水,老师施肥,共同呵护才能茁壮成长。

比如孩子在学校遇到挫折,老师鼓励后,家长回家也得给予安慰呀!4. 家校共育其实很简单呀,就是多沟通,多关心!好比走一条路,家长和老师就是孩子的左右护法,随时关注着。

像孩子在学校有点小情绪,老师及时反馈给家长,这多重要啊!5. 家校共育不能只是表面功夫,要深入进去呀!就像挖宝藏,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深挖,才能找到孩子的无限潜力。

比如发现孩子有绘画天赋,家长和老师就一起为他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不对?6. 家校共育不是任务,而是责任啊!就像一场接力赛,家长跑完一程,老师接着跑,不能掉棒呀!想想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那老师得多累呀,能教好吗?7. 家校共育是要用心去做的呀!可不是随便应付就行。

好比做饭,家长准备食材,老师掌勺烹饪,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像孩子的兴趣培养,家长提供机会,老师给予指导,这才完美嘛!8. 家校共育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呀,这还用说吗?就像建房子,家长打基础,老师往上盖,共同打造坚固的大厦。

比如培养孩子的品德,家长言传身教,老师在学校强化教育,这不是必须的吗?9. 家校共育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可不能忽视!就像开汽车,家长掌握方向盘,老师踩油门,一起朝着目标前进。

像孩子在学校表现好,家长及时表扬,这多好呀!10. 家校共育真的太关键啦!这是孩子成长的保障呀!就像阳光和雨露对花朵的滋润,家长和老师缺一不可。

比如孩子遇到困难想退缩,家长鼓励,老师引导,这样孩子才能勇敢面对,不是吗?我觉得家校共育是孩子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家长和老师紧密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取得好成绩。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强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形成教育合力,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品德、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家校共育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一、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一)家校观念不一致家校观念不一致是家校共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学校方面往往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知识传授和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而家长则更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培养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

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容易导致家校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等方面产生分歧,使得家校共育难以形成统一的合力。

学校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和课堂纪律,而有些家长却过度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纠正,从而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二)家校交流不畅家校交流不畅也是家校共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渠道不够畅通,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

虽然学校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但家长会往往流于形式,家长参与度不高,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也较为肤浅,难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教育需求。

另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存在障碍。

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缺乏与教师主动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即使有交流需求,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而部分教师则存在交流态度不端正、方式方法不当等问题,导致家长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了家校交流的效果。

(三)家长参与度不高家长参与度不高是家校共育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尽管学校也在积极倡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但实际上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一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只要提供物质支持就可以了,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漠不关心;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有参与的意愿,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知道如何参与,或者不知道参与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导致家长参与度低下。

家校共育的难题及解决方案

家校共育的难题及解决方案

家校共育的难题及解决方案当然,以下是对家校共育难题的更详细分析,包括具体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问题1:沟通问题具体表现: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及时,或者存在误解。

解决方案:(1)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和政策。

(2)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微信群、QQ群等,建立实时的信息交流平台。

制定明确的沟通流程和规范,确保双方沟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问题2:教育理念不一致具体表现: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和价值观上存在分歧。

解决方案:(1)加强家校共育的宣传,让家长明白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2)组织培训活动,让家长和学校了解彼此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鼓励家长和学校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寻找教育理念上的共识。

问题3:家长参与度不高具体表现:家长对学校活动、会议等参与度低,不主动参与家校共育活动。

解决方案:(1)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义工、家长会等。

(2)学校提供机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决策中,如成立家长委员会等。

(3)给予积极参与的家长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问题4:责任不明确具体表现:在家校共育中,双方对于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导致工作难以推进。

解决方案:(1)制定明确的家校共育责任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2)建立健全的家校共育机制,确保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的合作顺畅。

(3)对于家校共育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协商,共同解决。

问题5:资源分配问题具体表现:在家校共育中,由于资源有限,可能导致某些工作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

解决方案:(1)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确保家校共育工作得到足够的支持。

(2)利用社会资源,如企业、社区等,为家校共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3)学校可以寻求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资助,为家校共育提供更多的资源。

家校协同共育的建议和意见

家校协同共育的建议和意见

家校协同共育的建议和意见亲爱的家长们,大家好!今天咱们聚在一起,其实不只是聊聊孩子的学习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一起想办法,让咱们的孩子们在学校和家里都能得到最好的成长。

别担心,我这就给你们分享几个实用的建议和意见,让我们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们的未来努力。

首先得提的是沟通。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可是至关重要的。

你们可以定期组织个家长会,或者在周末的时候,老师来家里坐坐,聊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这样既能增进了解,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

记住,沟通是双向的,所以也别忘了向老师反馈家里的一些情况,让老师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

接下来说说鼓励。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宝贝,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作为家长,我们要多发现这些闪光点,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和支持。

比如,孩子在某个学科上取得了进步,不妨在家里举行个小庆祝会,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

这样的正面激励,能让孩子们更有动力去追求更好的自己。

再来说说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的两个重要阵地,只有两者紧密合作,才能让孩子全面发展。

我们可以定期一起参与一些亲子活动,比如郊游、运动会等,不仅能增进感情,还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也可以一起制定一些家规和学校的教育目标,确保孩子在家和学校都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别忘了耐心和包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耐心地引导孩子,而不是急于求成。

遇到孩子犯错时,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简单地责备。

这样,孩子们才能在爱与理解中健康成长。

家校协同共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通过有效的沟通、积极的鼓励、紧密的合作以及耐心和包容的态度,我们一定能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

让我们一起加油,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一起努力吧!。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成长。

在传统的观念中,家庭和学校往往是独立的教育主体,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家校共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家校共育的现状分析1. 家校沟通不畅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息流通通常是单向的,家长往往只是接受学校的通知和信息,而缺乏主动的沟通和交流。

这导致了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情况知之甚少,也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

2. 家校合作欠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往往仅限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和家长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而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

双方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未能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效益。

3. 家庭教育负担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教育负担愈发沉重。

在一个家庭中,通常由父母承担了孩子全部的成长教育任务,而家长们又要面对工作、生活等多重压力,导致了他们难以全身心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4. 学校教育需求多元化学校的教育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但是家长往往缺乏教育理念和方法,无法帮助孩子进行更多元化的教育。

二、家校共育的对策建议1. 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家校沟通渠道,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和问题,同时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双方能够真正做到互通有无,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2.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和家庭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方案,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让学校和家庭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教育成长努力。

3. 加强家庭教育支持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于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帮助,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减轻家庭教育的负担。

4. 推进家庭教育专业化家长也需要学习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学会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亲子关系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进行家园共育工作,共同培育学生。

家园共育工作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并提出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家校沟通不畅在家园共育工作中,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部分家长对学校的工作不够了解,也未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且对学校信息的获取渠道有限,导致家校之间的沟通不畅,影响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2. 家校协作不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形成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现实中,家校之间的协作存在一定的不足,学校方面常常会将家庭教育的问题归咎于家长,而家长则常常会觉得学校在教育上有所欠缺,导致了教育效果不佳。

3. 家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但由于父母的教育水平和教养方式的差异,家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这导致了学校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4. 学校资源不足一些学校缺乏足够的资源用于家庭教育的支持,包括家长教育课程、专业的家长教育老师等,这导致了学校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中的支持力度不够,难以有效地引导和支持家长的教育工作。

二、解决对策1. 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要建立家长沟通平台,向家长传达学校的相关政策和信息,定期举办家长会议,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2. 建立亲师联盟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建立亲师联盟,加强师生之间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家长教育课程,提高其育儿和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学校应当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和家长教育课程来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家庭教育老师为家长提供育儿建议和指导,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共同育人的工作方式。

在家庭,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导者和陪伴者,而在学校,老师是孩子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指导者和榜样。

将家庭和学校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园共育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

问题一:家校沟通不畅家校沟通不畅是家园共育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及时、不全面,导致孩子在家和学校两个不同的环境中接收到的信息不一致,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对策: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班级通讯录等渠道,及时向家长发布学校的动态和信息。

鼓励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举行家长会、班级座谈会等活动,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主动与老师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

问题二:家校合作模式不够灵活传统的家园共育工作模式较为僵化,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家长和教师的多样化需求。

对策:创新家园共育模式学校可以借鉴家长委员会、亲子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各类家庭教育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增强家校的合作性和互动性。

家长也应该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政策,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问题三: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很多家长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导致在育儿过程中盲目行动,无法科学合理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对策:学校与社区协同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邀请专业的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学校等活动,增强家长的育儿能力和教育水平。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问题四:家庭和学校的价值观不一致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导致家园共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家校社共育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家校社共育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家校社共育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家校社共育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家校社共育是指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全面培养孩子的品德、智慧、体魄等多方面的素质。

这种育人模式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然而,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教育,甚至出现了“放养式”教育现象。

第二,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校只注重知识传授,忽
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还有一些地方的社会资源匮乏,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条件有限。

最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体制脱节,导致孩子在不同环境中接受到的教育难以衔接。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其次,学校应该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合作,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如文化活动、体育锻炼等。

最后,需要建立家校社三方的协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共育合力,确保孩子在不同环境中能够得到一致的教育指导。

总之,实施家校社共育需要多方合作,包括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够全面培养孩子,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家校共育对策

家校共育对策

家校共育对策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在其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强调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和谐的成长环境。

然而,现实中家校共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沟通不畅、责任不清、资源不均等。

为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提出具体的家校共育对策,以期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家校沟通,建立信任机制1. 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

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不仅限于学期初和学期末,还可以根据需要安排专题家长会。

家长会的内容应多样化,包括学生学习情况汇报、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项目介绍等。

通过家长会,家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学校也能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建议。

2.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如微信群、QQ群、家校通等。

通过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及时发布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通知、活动安排等信息,家长也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平台的使用应规范,避免信息过载和隐私泄露。

3. 开展家访活动家访是家校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

教师应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和学习情况,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家访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倾听,尊重家长的意见,共同探讨教育对策。

4. 设立家长开放日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参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亲身体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增强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

三、明确家校责任,形成教育合力1. 制定家校共育协议学校与家长应共同制定家校共育协议,明确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协议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家庭教育要求、家校沟通机制等。

通过协议的签订,双方可以形成共识,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

2.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应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如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家长沙龙等。

家校共育反思与建议

家校共育反思与建议

家校共育反思与建议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的过程,是一种令人期待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家庭和学校之间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家庭和学校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

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信息的传递不及时和不准确。

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和家长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计划。

同时,学校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程安排等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或学校网站的形式及时告知家长。

另外,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可能不一致,导致教育目标的不统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和教师应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

家长应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同时,学校也应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期望,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冲突。

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过分宠纵,导致孩子缺乏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与家长共同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创造力。

家长也应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家校共育中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全面的评价指标;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缺乏信任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学校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增加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化"教育色彩,首先要求教育者在文化素养、人格魅力等方面全面塑造自己。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教育者的角色似乎是自然赋予的,无须"持证"便以"上岗"了,殊不知要做一名真正的堪称的教育者,其实是不容易的,只有自己"过得硬","强化"了自我教育,才能理直气壮地"淡化"对孩子的教育色彩。
"淡化"教育色彩,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过程中,尽可能放弃"技巧"的成分,突出自然的因素。现在的教师特别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是恨铁不成钢,功利性色彩过浓,把家变成"加"。由于自己的"底气"不足,"技巧"运用便显得生搬硬套,有时甚至是"弄巧成拙"。因而,师长们一定要理解潜移默化的作用,"淡化"教育色彩也就是一个教育"内化"的过程。"淡化"教育色彩还要求师长在家校共育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孩子为本,一切教育都应该从孩子自身出发,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在这样的前提下,为师者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为人父母者倒不访多向孩子们学习,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习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因为这样才可以培养孩子的"主人"意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淡化"教育色彩提倡的是一种"无技巧"的教育,也是一种"民主化"的教育,家长要真正放弃"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的观念,剔除教育"专制",真正达到教育的"自由"状态。教师要确实把孩子作为学习的主人,变"要他学"变"他要学",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最佳状态。教育色彩被"淡化"之后,表面上看,似乎出现了"真空",师长们的心里没底。其实,这种状态下,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了,"技巧"被氛围所代替,教育手段显得更轻松,教育效果更明显。
这个观点,也为我们如何构建家校共育模式,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家庭和学校要多加联系和交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在教育态度、教育内容、教育策略上,各自利用自身优势做到互通有无,达到优势互补。
三、及时性,发挥家校共育的协作效益
青少年正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心理、生理发展变化快。苏霍姆林斯基针对上述特点指出,"正确认识青少年时期的这一特点,是有效地进行教育的前提"。因此,在家校共育过程中,贯彻及时性原则尤为重要。
一、一致性,增进家校共育的合力效应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如何处理家校共育关系首先要考虑这个问题。两者在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学校教育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人格的主阵地。它所具备的场所特殊性、教育者和教材的规范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主导的作用。然而,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庭的特殊影响,缺乏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学校的教育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具有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不可替代性,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家庭教育固然有着亲缘感情上的优势,但它毕竟受到家庭文化背景、家长素质、情感交流程度、居住环境等诸因素的制约,不同于学校的规范化和专门化教育。
本着求同存异的目标一致原则,可以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寻求契合点,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在共同教育方面形成共识和默契,互相补合,力求增强家校共育的整体合力效应。在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由于家校教育分离,教育目标差距太大,教育取向和方式未能协调,教育实效大为减弱。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里折射出来,学校教育中产生的一切困难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家校共育中贯彻目标一致原则的重要性,切实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共同营造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并且,我们还要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内容,师长们的教育态度,对孩子的前后要求和目标定位要一致,祖辈和父辈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特别是师长们的本身更要做到言行一致,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也要先做到,克服重养轻教、重智轻德的观念,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互补性,强化家校共育的整体优势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发现其长子杨振宁孩提时即极具数学天赋且早慧,然而1928年芝加哥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数学家杨武之,没有在数学方面给杨振宁过多的指导,却常常给他讲历史故事和科普知识,而在杨振宁读完初一的那个暑假,特地请了一位教师为他讲授《孟子》。杨武之认为,儿子既然有数学天赋,就不必超常地10岁就教他学习微积分,倒是以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丰富其文化底蕴,使他受益终生。杨武之先生的家教显示其高远的目光,充分体现了家教的互补性原则。
家校共育的思考和对策
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的父母这样,对子女期望值如此之高,从古代"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经典传说,到如今"砸锅卖铁也要送子女上大学"的壮烈宣言,无不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殷殷期望。恐怕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的父母这样,为子女制造出如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因忍受不了成绩下降和家长压力,用榔头将母亲活活砸死等如此惨烈的悲剧,此事因此惊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江总书记。人们震惊之余,纷纷对家庭教育高压政策进行反思,所以如何协调家校来共同教育好孩子,如何处理家校共育的关系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就家校共育的关系和对策谈一些看法: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人的均衡、和谐、全面的发展,培养造就健全的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孩子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思维品质、行为习惯,往往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或喜动、或喜静;或爱文、或爱理;或侧重形象思维、或侧重逻辑思维。为了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互补性原则。好动的孩子不妨引导他读点科技小品,偏于形象思维的不妨引导他学点趣味数学、侦探小说。早期纠正偏差,促进和谐发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和积极意义。
孩子的内心活动特点,往往在日常的行为与言语文字中表露出来。老师和家长应观颜察色,细心观察、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苗头,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家校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贯彻及时性原则,既可以防范于未然,将孩子的不良因素及时消除;又可以适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挖掘其积极因素,引导其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在贯彻教育及时原则的同时,还要保持教育持续性。青少年易受外界影响,可塑性强,其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都在经常发生着变化。我们要不断追踪这些变化,在家校共育中始终保持教育的持续性,研究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规律性,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在做到教育及时又持续的时候,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利用家长座谈会、家访、电话书信联系等方式,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共同制订具体教育方案。针对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学校的具体教育目标要求,调整家校共育策略,在长期的协作配合中体现"合力效应",促使教学效果立竿见影。
江泽民总书记殷切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主渠道,家庭及其构成的社会是孩子成长更宽广的课堂,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四、艺术性,提高家校共的教育技巧
家校共育要讲究艺术性,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家校共育的艺术性很多,这里主要谈谈淡化教育色彩的教育技巧。所谓"淡化"教育色彩,不是取消教育,而是在充分理解教育内涵的基础上,还"家校共育"以本来面目,是要求家庭、学校在教育孩子时要讲求策略,使教育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事实上杨振宁先生并没有因为读一个暑假的《孟子》而被埋没了天赋,相反,互补性的家庭教育使他的天赋植根于更深厚更肥沃的土壤,最终使他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他没有成为儒学家或史学家,而是成为一位获得诺贝尔的物理学家。试想,如果杨武之先生当年没有那么开明和宽容,一味给他灌输数学知识,强逼他学习数学,我们不怀疑杨振宁先生会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学家,然而他或许就会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因为诺贝尔先生未设数学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