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X线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322d9c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3.png)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以上是正常腰椎的X线图⽚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正侧位X光⽚(患者,男性,45岁,强脊炎15年余)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强直,英⽂缩写为AS。
是⼀种慢性全⾝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的疾病,以脊柱和骶骼部位炎症及⾻化为主要表现。
由于1963才命名此病,因此中医历史上不存在此病名,总体上看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痹证范畴内的⾻痹、肾痹、历节风、⽵节风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男⼥差别:发病⾼峰期为男性为13岁—30岁左右,⼥性⼀般要晚于男性6岁左右。
强直多见于男性,据统计数据,之前男⼥发病率⽐例约为10:1。
但随着近年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的提⾼,有许多症状⽐男性患者轻的⼥性患者被发现,使得发病的男⼥⽐例提⾼到3:1—5:1。
男性强直患者相对来说起病急、症状重、进展快,伴有发热、乏⼒、消瘦等全⾝症状,但是早期发病后有⼀段⽐较短的时间感觉不到任何症状;⽽⼥性患者相对来说症状较轻,⽆症状缓解期有时达数年,但⽐男性增加了产褥期感染因素。
所以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具有很强的隐匿性,难以被发现和重视,这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危害之⼀。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检查(1)骶髂关节改变:这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可以这样说,⼀张正常的骶髂关节X线⽚⼏乎可以排除本病的诊断。
早期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腰椎更具有特点,更容易识别。
⼀般地说,骶髂关节可有三期改变:①早期:关节边缘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加宽。
②中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质腐蚀与致密增⽣交错,呈锯齿状。
③晚期:关节间隙消失,有⾻⼩梁通过,呈⾻性融合。
但⽬前仍有学者沿⽤1966年纽约放射学标准,将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为正常;Ⅰ级为可疑;Ⅱ级为轻度异常;Ⅲ级为明显异常;Ⅳ级为严重异常,关节完全强直。
(2)脊柱改变:病变发展到中、晚期可见到:①韧带⾻赘(即椎间盘纤维环⾻化)形成,甚⾄呈⽵节状脊柱融合。
②⽅形椎。
③普遍⾻质疏松。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c2cee358fb770bf68a5556.png)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诊断及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经临床X线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骶髂关节骨质破坏。
结论 X线影像表现为骶髂关节骨质破坏是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依据,同时提高早期诊断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X表现【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148-01强直性脊柱炎,又称竹节状脊柱、Marie-stiumpell病,病因不明,认为本病为一种变异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本病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许多不同之处,故现已将本病视为一种单独的疾病。
其基本病变是脊柱韧带的风湿性炎症。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4年8月我院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在14~47岁,>30岁3例,<20岁4例,20~30岁13例,占68%;1.2 X线表现本病往往从骶髂关节开始,为双侧对称性受累,向上逐渐扩展至脊柱。
病变最先开始于骶髂关节下1/3具有滑膜的部位,初期边缘模糊,继而出现关节虫噬样破坏。
然后关节边缘骨侵蚀、关节面破坏,当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质破坏后,关节间隙增宽,之后破坏区边缘出现骨质增生硬化,最后形成骨性强直。
关节变化主要在髂骨侧。
当关节呈骨性强直时,关节间隙消失[1]。
病变累及脊柱,表现为普遍性骨质疏松,小关节间隙模糊变窄,椎体呈方形。
此外还可出现椎体破坏、椎弓关节破坏、椎前软组织骨化,晚期椎间盘和椎旁韧带钙化和骨化,形成“竹节状脊柱”,脊柱变直或呈驼背畸形。
发生在颈椎可以有寰枢椎脱位。
四肢大关节以髋关节最易受累,双侧病变,呈对称性分布,一致性关节狭窄,骨赘形成及骨性强直是其主要表现。
2X线诊断X线见骶髂关节常为最早受累的关节,并且几乎100%被累及,双侧对称性发病为其特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特征表现.doc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特征表现.doc](https://img.taocdn.com/s3/m/0412210ba98271fe910ef979.png)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特征表现痛, 具有一定隐蔽性, 往往误诊为一般腰腿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延误了病情, 患者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有效时期。
经多年的临床经验体会到: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早期虽有隐蔽性, 但临床检查和X 线照片仍有一定特征性, 可早期发现和治疗。
1 临床表现1.1 好发年龄及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青少年(16-人亦有发病。
病史一般较长, 患者早期多表现为腰背痛和下腰胀痛, 甚至伴有坐骨神经痛, 多为晨僵,即早上起床时腰活动受限、僵硬, 活动后症状减轻。
部分患者伴有乏力、消瘦、心慌、汗出及胃肠道轻度不适症状, 女性可有月经异常等。
1.2 查体可有如下几种异常如腰曲度变直、棘突偏歪、腰肌(竖脊肌) 轻度萎缩变扁平、僵硬或触之有皮囊样感;两侧骶髂关节上部及腰骶关节部肿胀压痛; 两侧臀上肌轻、中度肿胀或痉挛压痛或髂前上棘后方压痛; 4字征可呈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亦可呈假阳性。
1.3 辅助检查患者早期ESR正常或轻度增高, 抗O滴度一般不高, C- RAP多为正常, RF可有阳性, 亦可为阴性, HLA- B27多为阴性。
2 诊断标准[1]2.1 症状以两侧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
2.2 体征早中期患者脊柱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 晚期患者脊柱出现强直驼背固定, 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
2.3 实验室检查ESR多增快, RF多阴性, HLA- B27多强阳性。
2.4 X线检查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典型改变:早期:脊柱活动功能受限, X线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 脊柱小关节正常或关节间隙改变; 中期:脊柱活动受限甚至部分强直, X线显示骶髂关节锯齿样改变, 部分韧带钙化,方椎、小关节骨质破坏, 间隙模糊; 晚期: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固定, X线显示骶髂关节融合, 脊柱呈竹节样变。
3 早期X线分析3.1 骨质密度改变腰椎及骨盆乃至全脊柱呈普遍性骨质稀疏、密度减低, 严重者其椎体边缘皮质变薄变淡或呈线条状外壳。
怀疑强直性脊柱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怀疑强直性脊柱炎需要做哪些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3ea3923d2af90242a895e5bb.png)
怀疑强直性脊柱炎需要做哪些检查得了强直性脊柱炎,是谁都不愿承受的疾苦,它是一种不易治愈的疾病。
对于治强直性脊柱炎疗,很多患者往往都不是很有信心,殊不知过多的负面情绪,往往会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增加更多难度。
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怀疑强直性脊柱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要检查X线:分为5级:0级为正常;Ⅰ级可疑;Ⅱ级有轻度骶髂关节炎;Ⅲ级有中度骶髂关节炎;Ⅳ级为关节融合强直。
骶髂关节软骨下骨缘模糊,骨质糜烂,关节间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关节融合。
脊柱的X线表现有椎体骨质疏松和方形变,椎小关节模糊,椎旁韧带钙化以及骨桥形成。
晚期广泛而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
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和肌腱附着点(如跟骨)的骨质糜烂,伴邻近骨质的反应性硬化及绒毛状改变,可出现新骨形成。
强直性脊柱炎要检查超声影像学: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及药物注射等治疗性检查,尤其适用于处于深部的髋关节,或者是结构复杂及局部血流丰富的关节。
适于肌腱受累、肌腱端炎、滑膜炎、滑囊炎、囊肿及关节面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糜烂、侵蚀等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项目。
强直性脊柱炎要检查常规化验:血小板升高、贫血、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升高都可能是AS病情活动导致,不过尚有一部分AS患者临床上腰背痛等症状较明显但上述指标正常。
AS类风湿因子一般为阴性,免疫球蛋白可轻度升高。
HLA-B27基因对于诊断AS起一定辅助作用,我国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为90%左右,而我国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为6%~8%,大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发生AS,大约10%的AS患者为HLA-B27阴性。
强直性脊柱炎要检查骶髂关节MRI:软骨下脂肪堆积;骨髓水肿;软骨不规则增粗、扭曲,软骨表面不规则、碎裂;骨侵蚀这些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项目。
强直性脊柱炎要检查骶髂关节CT:骶髂关节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模糊、骨质轻度糜烂、明显破坏及关节融合。
以上向大家介绍了怀疑强直性脊柱炎需要做哪些检查,相信大家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要检查哪些都了解了吧。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和X线检查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和X线检查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1e1ec505844769eae009edd2.png)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和X线检查表现CT和X线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做的影像学检查,好的设备仪器能够更好的反应病患的真实情况,从而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下面就由我们就为您讲解一下相关问题。
CT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CT表现有:骶骨端软骨下骨硬化,单侧或双侧关节间隙小于2毫米,软骨下骨侵蚀,关节出现部分或者完全强直等,由于骶髂关节解剖学的上部是韧带,因为韧带附着引起CT检查的关节间隙不规则和增宽,可能给检查判断带来困难,除此之外,年纪较大的患者髂骨面边缘模糊,韧带部骨皮质尤其是骶骨面边缘非常不规则。
我院投入1000多万引进的西门子128层螺旋CT,是目前最先进的多层螺旋CT之一,可进行高速、低X线剂量、大范围扫描,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同时可利用其工作站进行灵活的图像后处理,为CT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前景。
X线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检查表现:骶髂关节软骨下缘模糊,骨质糜烂,关节间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关节融合。
根据X线片骶髂关节炎的病变程度分为5级:0级为正常;Ⅰ级可疑;Ⅱ级有轻度骶髂关节炎;Ⅲ级有中度骶髂关节炎;Ⅳ级为关节融合强直。
脊柱的X 线表现有椎体骨质疏松和方形变,椎小关节模糊,椎旁韧带钙化以及骨桥形成。
晚期患者出现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
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和肌腱附着点的骨质糜烂,伴邻近骨质的反应性
硬化及绒毛状改变,可出现新骨形成。
我院放射科先后引进了飞利浦数字式X线摄片机(Digital Diagnsot DR)、多功能数字化胃肠机、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更易显示病变的密度,大大降低了误诊及漏诊率。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5cca3ee804d2b160a4ec090.png)
坐骨结节可被侵蚀,髋关节也常受 累,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股骨头糜 烂,于关节边缘部有骨刺形成。
脊椎
病变常由脊椎下部开始,并较快 的进展累及全部脊柱,即所谓上行性病 变,也有少数病例,先由颈椎或下部胸 椎开始,然后向下累及脊柱其余部分, 即下行性病变,后者进行较慢,常需较 长时间才累及脊椎其余部分。
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
关节面光整 关节间隙清晰均匀 关节面下骨质结构密度未见异常 关节周围韧带未见钙化 关节周围肌肉对称 关节周围肌间隙和皮下脂肪清晰
25岁男性
正常骶髂关节
53岁男性
正常骶髂关节
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特点
以双侧病变多,单侧病变少 以髂骨面病变多,骶骨面病变少 以髂骨面下部病变多,上部病变少
周围关节
四肢大关节中以髋关节最易受累,双侧病变, 对称性分布,一致性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及 骨性强直为其主要X线表现。
除髋关节受累外,易累及肩、膝、手、腕关 节,足部变化较少见。
男 26岁 (骨盆)强直性脊柱炎
双侧骶髂关节 髋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面模糊硬化增白 两侧 坐骨结节骨皮质吸收 边缘毛糙
双侧骶髂关节病变程度相仿
右侧骶髂关节病变程度较左侧严重
单侧受累,关节间隙略增宽
髂
骨
下
上
部
病
变
较
明
显
下
髂
骨
上
下
部
病
变
较
明
显
下
髂
骨
上
上 下
部
均
受
累
下
பைடு நூலகம்
骶髂骨均受累
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在X线片上显示脊柱形成竹节状的骨性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在X线片上显示脊柱形成竹节状的骨性强直](https://img.taocdn.com/s3/m/ca1756f650e2524de5187e33.png)
强直性脊柱炎在X线片上显示脊柱形成竹节状的骨性强直强直性脊柱炎一般先侵犯骶髂关节,然后沿脊柱逐渐向上发展,而累及腰椎、胸椎、甚至颈椎。
受累脊柱不仅出现腰背疼痛,而且可同时出现进行性关节及脊柱活动功能受限,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使椎间盘、关节突及椎间各韧带都会发生骨化。
在X线片上显示脊柱形成竹节状的骨性强直,有的则形成不同程度的驼背畸形,严重者不仅行动不便,而且两眼只能看地面的问号体形。
本病大约有60%以上出现髋关节受累,它不仅可使髋关节间隙变狭窄,而且可引起骨质破坏导致髋关节疼痛,髋关节不敢做屈伸活动,久之则致髋关节骨性强直,而失去活动功能,造成终身残废。
由于髋关节受损而致残的患者约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15%—20%。
只有50%左右的病人可维持工作和生活能力,但终身伴有各种不同程度的不适、痛苦和不便。
强直性脊柱炎病不仅危及个人身心健康,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尤其给家庭的经济生活带来很大冲击。
根据我院和其他医院的调查结果分析,全国13亿人口中,患本病者大约在390—400万,大约造成80—1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有15%左右病人为重度残废,不仅丧失工作能力,而且生活也不能自理。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缓解,专家们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可分为三类:①控制病情活动,影响病程进展的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现在最新的还有疗效显著的“生物制剂”。
适用于病情活动的AS,伴外周关节炎的AS和新近发现的AS。
②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夜间严重疼痛及僵硬病人,可在睡前服用。
③镇痛药与肌松药如镇痛新、强痛啶肌舒平,常用于长期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者。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要多进行康复锻炼才能跟好的治愈。
1、骶髂关节炎,约90%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先表现为骶髂关节炎。
以后往上会发展至颈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痛,腰骶部僵硬感,间歇性或两侧交替出现腰痛和两侧臀部疼痛,可延伸至大腿,但直接按压或伸展骶髂关节可引起疼痛。
强直性脊柱炎X线要点及病例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X线要点及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99820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9.png)
强直性脊柱炎X线要点及病例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是好发于青年男性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该病致残率高。
临床中疾病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导致脊柱强直表现仍屡见不鲜。
临床中该病诊断用到最广泛为骶髂关节CT或MRI检查,但对于评估整体脊柱的骨结构情况,X线检查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脊柱关节X线解读要点
脊柱病变通常自下而上发展;少数由胸、腰椎开始向下发展;或始于骶髂关节和颈椎,而胸腰椎却正常。
炎性损伤累及纤维环的表层,在椎体角的附着部位引起反应性增生,X线上表现为密度增高影和随后的骨吸收,导致椎体方形变和纤维层逐渐钙化,形成椎体间骨桥。
炎症同时可使骨突关节强直和脊柱韧带钙化,最后脊柱完全融合。
在X线上可有如下改变:骨炎、亮角征、椎体方形变、前韧带骨化、竹节样变、椎间盘炎等表现。
病例分析
李某, 36岁男性,以“反复腰背部疼痛10年,加重1周”入院,脊柱X线如下:
脊柱拼接片(正位)脊柱拼接片(侧位)
正位X线(放大)侧位X线(放大)。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X线特征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X线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c678d2d15abe23482f4d55.png)
帽 状 征 。其 帽状 征 左 右 两 侧 可 对 等 或 高 低 不 等 , 生 该 影 产 原 因 , 能 为 椎 体 上 之 软 骨 板 广 长 期 炎 性 刺 激 而 发 炎 增 厚 可 大 】
密度增高所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腰 背 痛 和 下 腰 胀 痛 , 至 伴 有 坐 骨 神 经 痛 , 为 晨 甚 多
僵 — — 即早 上 起 床 时腰 活 动 受 限 、 硬 , 动 后 症 状 减 轻 。 僵 活
部分患者伴有乏力 、 消瘦 、 心慌 、 出及 胃肠道 轻度不适 症 汗 状, 女性可有月经异常等 。
12 查 体 可 有 如下 几 种 异 常 . 如腰 曲度变直 、 突偏歪 、 棘 腰肌 ( 脊肌 ) 度萎 缩变 扁平 、 硬 或触 之有皮 囊样感 ; 竖 轻 僵 两 侧 骶 髂 关 节 上 部 及 腰 骶 关 节 部 肿 胀 压 痛 ; 侧 臀 上 肌 两 轻 、 度 肿 胀 或 痉 挛 压 痛 或 髂 前 上 棘 后 方 压 痛 ;4 字 征 可 中 “” 呈 阳性 ; 腿 抬 高 试 验 亦 可 呈 假 阳性 。 直 13 辅 助 检 查 . 患 者 早 期 E R正 常 或 轻 度 增 高 , “ S 抗 O” 滴度一般不高 , C—R P多 为 正 常 , F可 有 阳 性 , 可 为 阴 A R 亦
状为腰背痛和 下腰胀 痛 , 些则 表现 为坐 骨神 经痛 , 有 有 具
一
定 隐蔽性 , 往往误 诊为一般腰 腿痛或 腰椎 问盘突 出症 而
延 误 了病 情 , 者 失 去 了早 期 治 疗 的 有 效 时期 。 经 多 年 的 患
3 1 骨质密度改变 .
线 条状 外壳 。
腰 椎 及 骨 盆 乃 至全 脊 柱 呈 普 遍 性 骨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X线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X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5f5f6c31b765ce05081466.png)
10(8):469—17l
小变化,及早进行脑保护。
[2]王涛。赵继宗,孙异临,等.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脑 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J].中凶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l
(12):8-10
低温等治疗。高渗盐水具有渗透性、稳定血液流变 学、血管调节和免疫调节作用。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 素可稳定血脑屏障,改善局部脑组织微循环,稳定溶 酶体膜。低温可降低脑耗氧量,减少脑损伤后微血管 相关蛋白的丢失,保护血脑屏障141。加上有效的通气 和供氧以及及时补充血容量,细胞中毒性脑水肿可 得到有效治疗。 综上所述,在缺氧状态下,脑组织反应较为敏 感,但全麻下脑缺氧不易及时发现,继而加重出现严 重脑水肿,瞳孔散大。如果不能及时早发现脑缺血缺
第26卷第2期 2009年4月
医学研究与教育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V01.26 No.2 Apr.2009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X线分析
王建平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目的对50例强直性脊柱炎fAs)的临床和x线表现进行分析,提高x线平片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水平。方法 分析了50例经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及x资料。结果
阳性。
2.2
x线表现(1)骶髂关节:骶髂关节全部受累,
23例表现为关节面模糊,显示不清,边缘不规则;21 例表现为关节边缘呈锯齿状,硬化带增宽,以髂骨侧 明显,其中关节间隙变窄16例,增宽5例;16例表现 为关节间隙消失,关节面有骨小梁通过呈骨性强直; (2)脊柱:柱受累侵犯关节突关节共37例,占74%, 侵犯部位有腰椎18例,胸椎及腰椎14例,颈、胸、腰 椎8例,颈椎及腰椎1例,颈椎l例,早期表现为小 关节面模糊、骨质破坏者26例,晚期呈骨性强直者 13例,方椎11例;(3)周围大关节:髋关节受累28 例,占56%,双侧24例,单侧4例,其中间隙变窄12 例,消失16例,表现为股骨头和髋臼内多数小囊状 透亮区2l例,髋关节边缘明显骨赘形成14例,骨质
强直性脊柱炎x线的表现有哪些?
![强直性脊柱炎x线的表现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556d37258fafab069dc0261.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强直性脊柱炎x线的表现有哪些?导语: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骨骼疾病,它们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在众多骨科疾病中强直性脊柱炎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等方面也带来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骨骼疾病,它们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在众多骨科疾病中强直性脊柱炎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等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虽然大家对它都有耳闻,但是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今天小编就来说一说,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而它的x线检查有什么表现呢!强直性脊柱炎其基本病变是脊柱旁韧带的风湿性炎症。
有人认为本病发病与感染有关。
早期韧带、关节囊、肌腱及邻近组织发生充血、水肿、圆形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骨组织局部发生骨质破坏和骨质增生。
当增生超过破坏,骨质增生逐渐伸展到邻近组织而形成骨性强直,使脊柱呈“竹节样”改变。
其临床主要特征是:起病缓慢,患者有持续性腰痛,至少2~3个月,有的可达10年左右,活动后疼痛可缓解。
病变均由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腰椎,髋关节也常受累,可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强直。
当蔓延到胸椎时,出现驼背及呼吸困难,最后受累的脊柱完全强直。
随着时间的推移强直逐渐加重,而疼痛逐渐减轻,直至疼痛完全消失,这时病变已经达到最后阶段。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早期侵犯骶髂关节,以后逐渐侵犯腰骶椎及胸椎,最终全脊柱受累。
骶髂关节面模糊不清,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脊柱韧带骨化形成,脊柱最终呈竹节样。
有广泛的骨质疏松,椎体呈方形,椎间隙正常,小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脊柱有后弓畸形。
病变通常侵犯髋关节及肩关节。
看到小编对强直性脊柱炎内容的阐述,不知道对你有没有一些帮助。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6997c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c.png)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X线摄影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以下是X线摄影中常见的诊断特征:
脊柱骨质变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常出现脊柱骨质增生和骨质破坏的特征。
这些变化主要出现在骶髂关节、脊椎关节和骶髂骨连接处。
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常出现炎症,即骶髂关节炎。
这种炎症可以引起骨质破坏和韧带钙化等严重的改变。
脊柱骨关节可见性:X线摄影可以观察到脊柱的关节可见性,即关节的存在和关节腔的清晰度。
关节可见性的减少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之一。
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非常有帮助。
以下是MRI中常见的诊断特征:骶髂关节炎:MRI可以显示骶髂关节的炎症迹象,如关节囊增厚、关节腔积液和滑膜增生等。
脊椎关节炎:MRI可以显示脊椎关节的炎症,包括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等。
脊柱骨关节可见性:MRI可以显示脊柱骨关节的可见性,包括
关节的存在和关节腔的清晰度。
睡眠特征核磁共振成像(DTI)
睡眠特征核磁共振成像(DTI)可以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脑白
质中病变的特征。
DTI可以显示脑部神经纤维束的连通性和水分子
的扩散方向。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DTI中常常显示较高的扩散方向
不一致性。
请注意:鉴于医学诊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上描述仅为一般
情况,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确切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
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强直性脊柱炎40例X线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40例X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890987be1e650e53ea9957.png)
强直性脊柱炎40例X线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表现。
结果:患者骶髂关节有不同程度改变,同时可见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及外周关节改变。
结论:x线平片能作出初步诊断和分析,CT检查能对强直性脊柱炎作出进一步诊断和正确分型,对临床治疗及治疗预后有较高的准确性,明显优于x线摄片。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中图分类号】R7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80-02 强直性脊柱炎(AS) 并不少见,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关节的全身性慢性进行性的疾病。
晚期可引起功能障碍。
本病主要累及青少年,开始时疼痛为间歇性,数月或数年后发展为持续性,以后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后期脊柱强直以后,病情不能逆转。
另外,本病由于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进行疾病,它还可以表现为身体其他脏器的损害。
我院自2000年统计至今遇见4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AS符合纽约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就诊年龄13~4O岁,平均22.4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3.5年。
临床表现:腰背部或腰骶部疼痛不适伴活动障碍或晨起僵硬30例,骶髂关节处疼痛4例,髋部疼痛、活动障碍或活动不灵活6例;单或双膝关节肿痛14例,其中1例伴双下肢感觉障碍,2例伴跛行;踝关节区及脚跟部疼痛或肿痛6例;颈肩部疼痛或伴活动受限4例,其中1例尚伴有左眼视力下降,左髋及右足肿痛。
实验室检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一B27阳性30例。
1.2检查方法: 本组全部常规x线摄骶髂关节正位和腰椎正侧位片,其中部分患者摄有颈椎侧斜位片。
部分患者多次平片检查及CT检查,以初次片为准,CT扫描包括全部骶髂关节。
1.3临床特点: 本组13例以外周关节炎症状起病,其中髋关节起病4例,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多关节起病者8例,足跟等肌腱端炎起病1例;中轴骨关节起病27例,其中腰骶部l1例,腰背部16例;1例以急性葡萄炎起病,l例以发热及皮肤红斑起病。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无删减范文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无删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cbb52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7.png)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1. 引言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炎性的疾病,以慢性脊柱炎症为特征。
影像学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
2.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在早期发现和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
下面将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在X线影像上的表现:- 骶髂关节炎表现:骶髂关节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累及的关节之一。
X线影像上可见骶髂关节的骨质增生、关节融合、关节面模糊和关节间隙狭窄等表现。
- 脊椎炎症表现:影像学上,强直性脊柱炎可导致脊椎骨质吸收和骨质增生,使脊椎骨体变矮。
此外,椎间盘骨质的增生和硬化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之一。
3.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和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以下是MRI在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早期骶髂关节炎表现:MRI可以显示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软组织炎症反应,包括关节囊肿、关节积液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等。
这些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 脊椎炎症表现:MRI可以清晰地展示脊柱的炎症改变,如椎体骨质增生、骨质破坏和椎间盘的水肿等。
此外,MRI还可以评估脊椎关节囊、韧带和肌肉的炎症变化。
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通过多个切面重建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骨质改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以下是CT在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骶髂关节炎表现:CT可以显示骶髂关节的骨质增生、关节融合、关节面模糊和关节间隙狭窄等病变。
CT的高分辨率使得这些骨质改变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 腰椎和胸椎炎症表现:CT可以检测腰椎和胸椎的骨质破坏、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的变化。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ba5d8996b52acfc788ebc935.png)
2020/6/7
19
七、影像学表现
(一)强直性骶髂关节炎
AS骶髂关节受累率几乎100%。双侧对称 发病为其特征,是诊断的主依据。 1、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及其出现顺序: (1)开始髂侧关节面模糊。 (2)以后出现髂侧关节面鼠咬状骨质破坏。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分析
2020/6/7
1
一、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简称AS) 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 身性疾病,原因不明。发病率为5/ 万—6/万。病变多开始于骶髂关节, 几乎全部有骶髂关节受累;向上累及 脊柱,常导致脊柱韧带广泛骨化导致 骨性强直。
2020/6/7
2
周围关节常可受累,髋关节最常 被累及,文献报告髋关节受累率为 28%。施桂英等统计少年或青春期 (幼年型)AS累及髋关节者可高达 46.7%。肩关节和膝关节受累占 30%,其它周围关节甚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0/6/7
3
二、病因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遗传 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自身免疫 有关。感染克雷伯菌株可能触发 本病。
(1)作用:能清晰显示关节面的侵蚀,并
能早期发现病变。
(2)CT表现:能够早于X线平片出现阳性 征象,如在显示关节面的微小侵蚀、微 小囊变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利于作出 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期提供客现 依据。
2020/6/7
17
骶髂关节分真正的滑膜部和非关节 的韧带部,下1/3为滑膜部,后上 2/3为韧带部。滑膜部间隙呈裂隙状 或咯呈S形。关节间隙宽度均2mm 以上。上述解剖特点决定了早期AS 最早侵及髂侧关节面。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653712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a.png)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以脊柱椎骨关节和髂骨关节为主的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特征是脊柱关节的炎症和骨质改建,可导致脊柱僵硬和不可逆的功能障碍。
影像学诊断是AS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过程及注意事项。
一、X线摄片1.骨盆及髂骨骨盆的X线摄片是进行AS影像学诊断的首要步骤。
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髂骨关节的破坏、髂骨侧增生、髂骨骶关节的强直和骶髂关节的炎症。
对于早期AS患者,骨盆X线摄片可能无明显异常,但长期随访可发现骨盆关节的改变。
2.脊椎脊椎的X线摄片是评估AS的关键方法之一。
常用的摄片方位有正位摄片和侧位摄片。
正位摄片可以观察到脊柱侧凸、椎间隙狭窄、钩骨、斜椎关节的病变。
侧位摄片则可以评估椎体骨质改建、椎体并列状态和韧带饰带骨化。
结合这两个方位的摄片可以全面了解脊柱关节的炎症畸形情况。
3.其他骨骼部位除了骨盆和脊柱,还应该对其他的骨骼部位进行X线摄片。
这些部位包括胸廓、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
这些摄片可以帮助发现AS的外关节病变。
二、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用于早期AS和中晚期AS的鉴别诊断。
MRI可以评估炎症活动、脊柱骨质改建情况,对于AS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早期AS的MRI表现早期AS的MRI表现主要包括椎间盘炎症、椎间盘水肿、椎体骨髓炎、椎间关节炎和韧带饰带附着点的炎症。
这些表现在X线摄片中可能无法直接观察到。
2.中晚期AS的MRI表现中晚期AS的MRI表现主要包括骨质增生、骨桥形成、椎体附着点的滑膜炎和骶髂关节的炎症。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扫描在AS的诊断中主要用于评估骶髂关节的骨质改建,了解关节畸形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CT扫描对于AS患者的关节手术规划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X线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X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1209661eb91a37f1115c5f.png)
1. 4 方法 :常规 X线检 查是 诊断强 直性 脊柱 炎普 及和 简 单的方法 。 40例均拍腰椎 正侧位片 , 4例加拍 膝及腕等 小关节 正侧位片 。
2. 3 髋关节是强直性脊柱炎常侵犯的外周关 节 :发生率高 达 50% ,多为双侧 受累 ,一般 认为 年龄 小者多 累 及髓关 节 。 17 例髋关节受累者表现为不同程 度的髋 关节间 隙变窄 ,关节 面模 糊 ,关节面的骨质吸收破 坏 。 2例出 现髋关节 半脱位 , 1例 出现 髋关节的强直 。 1例周围小 关节 受累 主要表现 为膝关节 的骨问 隙变窄 ,关节面模糊及 骨质 吸收破坏 。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 40例强直性脊柱炎发 病年龄为 11~54 a, 其中男 34例 ,女 6例 ,发病 在 30 a以下 的占 男性患 者 69. 2% , 16 a以前发病 15例 ,男 13例 、女 2例 。
1. 2 临床分析 :好发躯干 ,主要侵犯骶髂关节 ,同时常累及 肩等大关节 ,出现关节 周围 肿痛 。晚 期可出现脊柱的驼背畸形 。 较少累及周围小关节 。
是双侧受累 ,而非对称性关节受累却少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 直性脊柱炎的骨质琉松及关 节面侵 犯并不 明显 ,而类风 湿关节
炎的骨质疏松 ,关节面骨破坏更 明显 ,软骨 下硬化 ,关节 骨性强 直则常见于强直性脊柱炎 . 同时 并发累及 关节邻 近的骨 膜炎的 机会也多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但 广泛的关 节间隙 变窄更 常见于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又称为竹节 状脊柱 ,是一 种原因 不明的 慢性 结缔组织疾病 ,强直性 脊柱 炎最早 几乎 l00%侵犯骶髂 关节 ,常 为双例对称受累 ,在 x线平片上早期表现为关节边缘模糊 ,关节 间隙增宽 ,相继出现关节面 的虫蚀 状骨破 坏 ,边缘骨质 增生 ,关 节间隙变窄消失 ,出现 骨性强直 。同时病变 有明显 向上延 及脊 柱的倾向 ,本组 40例有 54%的患者腰椎 X线异常 ,可出 现椎体 小关节间隙模糊消 失. 椎体 失去 其正 常的 轻度 凹陷 ,使 椎体 形 成“方形椎 ”。受累 椎体常并发周围软组 织及韧带的 钙化 ,可波 及前纵韧带及其它 深层 韧带 ,椎 间隙 可见 纵行 条状 致密 影 ,同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X线诊断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X线诊断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95c9f61af1ffc4ffe47ac6a.png)
节 间隙宽 窄不一 或两 侧不 对等 或其 内有 泥沙样 或细 条状
密 度 稍 高 影 , 些 征 象 可 于 正 、 、 位 片上 见 到 。 这 侧 斜
3 讨 论
跟、 、 、 踝 膝 坐骨结节等 ) 痛 , 游走不定 , 复发作 , 疼 呈 反 并伴 有腰骶痛 1 ; 6例 髋关节痛 7例 , 单侧髋 关节痛 3例. 双侧疼
中 图 分 类 号 :R 8. 3 6 15
强 直性脊柱 炎( S 是一 种主要侵犯骶髂关 节 、 柱并 A) 脊
可 累及 周 围关 节 的慢 性 炎 性 疾 病 , 病 的 特 点 是 椎 间 盘 及 本 椎 弯结 缔 , 织 的 广 泛 骨 化 而 导 致 脊 椎 强 直 , 可 形 成 较 组 并
硬化带边缘整齐 , 与正 常 骨 质 分 界 明 显 , 侧 骨 质 无 改 变 。 骶
关节 间隙正常 ; ②骶髂 关节结核 , 本病 除关节 间隙变窄外 ,
常发生股骨头骨质破坏 ; 椎结 核 , 变以椎体 破坏为 主, 脊 病
累 4例 , 表现为髋关节间隙变窄 ; 骨盆变形 5例 。 2 4 早期 X线分析 .
与 人 体 白细 胞 抗 原 系统 中的 tt 2 t —B 7抗 原 有 关 , I 多数 人认 为 这 是 由 于 存 在 一 个 与 B 7基 因连 锁 的 A 2 S易 感 基 因 , 带
有这个基 因的个 体易患 本病 在群体 水平上 表现 出与 12 37
有关联 。
关于鉴别诊 断 : 致密性骨炎 , 变侵 犯髂骨 , 骨的 ① 病 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1 骶髂 关 节 改 变 .
单 侧骶 髂 关 节 受 累 3例 , 侧 骶 髂 关 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自身免疫因素: 60%的患者血中补体增高,血中有 免疫复合物,IgA,IgG、IgM和C4水平均增高。感染可能是
病的发生的因素之一,可能与克雷白杆菌感染有关。本病常合并前列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等。 (三)、自身免疫 60%的患者血中补体增高,血中有免疫复合物,IgA,IgG、IgM和C4水平均增高。
体征:1、 腰部的后仰、侧弯、前弯、转动受限。2、 4字试验(+)
精选PPT
7
五、X线改变
早期仅见普遍性骨质疏松。
病变最先侵犯骶髂关节。表现:自关节下2/3处开始, 关节间隙增宽,边缘模糊,关节软骨下骨质密度增高, 其内有细小密度减低区,呈“串珠状”,多累及双侧 的髂骨面;病变发展可侵犯全关节,关节边缘不整破 坏,关节间隙变窄,最后消失并骨性僵直。
强直性脊柱炎X线表现
1
精选PPT
林彬 原单位:福鼎市医院 规培基地:内科
2
概述 发病机制 病理基础 临床症状及体征 X线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结
精选PPT
3
一、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AS)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 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常发生椎间盘纤维 化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其特征性病理变化 是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病变。
15
脊柱病变
早期为普遍性骨质疏松,椎小关节及椎体骨小梁模糊 (脱钙),由于椎间盘纤维环附带部椎骨上角和下的破坏 性侵蚀,椎体呈“方形椎”,腰椎的正常前弧度消失而 变直,可引起一个或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病变发展至 胸椎和颈椎椎间小关节,间盘间隙发生钙化,纤维环和 前纵行韧带钙化、骨化、韧带骨赘形成,使相邻椎体连 合,形成椎体间骨桥,呈最有特征的“竹节样脊 柱”。
影像学证实骶髂关节炎是诊断 A S的必备条件。
精选PPT
8
骶髂关节炎的X线分级
0级,正常
1级,可疑骶髂关节炎 2级,局限侵蚀、硬化 3级,侵蚀硬化狭窄局限强直
4级,骶髂关节完全强直
精选PPT
9
骶髂关节炎的X线分级
精选PPT
10
骶髂关节炎的X线分级
Ⅱ级:轻度异常,可见 局限性侵蚀硬化,但 关节间隙正常
AS多发于10~40岁,男女之比为5~10:1。本病有家 族遗传倾向,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有 强相关性。
精选PPT
4
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在AS中遗传因素大于90%,HLA-B27是 基本基因。AS在一个种族群的发病率与HLA-B27的表 达相平行。B27阳性者患AS的几率是B27阴性者的 200~300倍。
重要。
确诊: 符合X线标准加至少 1项临床标准
可疑诊断: 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仅有X线改变而无任何 临床表现且排除其他原因的骶髂关节炎
精选PPT
21
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
--致密性骨炎
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正常,而髂骨骨质密度增高
精选PPT
22
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 累及整个脊柱,呈弥漫性骨质增生 以颈椎更易受累,以下胸段(胸腰椎交界处)最明显 椎间盘完整, 高度不变 椎小关节正常 无椎体边缘硬化或真 空现象 多见于老年人
图左为DISH,图右为AS
精选PPT
23
七、小结
X线平片目前为AS骶髂关节炎的基础的影像学检 查方法, 对于骶髂关节炎III~IV级可以明确诊 断; 但在 AS病变早期常无明显异常,在出现骨 性关节而受侵蚀破坏、关节面下骨质硬化以及 出现关节间隙变窄、消失时才能明确显示,仅 用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对炎症活动情况的 监测效果欠佳。
精选PPT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早期硬化与侵蚀
精选PPT
12
骶髂关节炎的X线分级
Ⅲ级:明显异常,呈中度或
进展性骶髂关节炎,伴有以
下1项或1项以上:侵蚀,硬
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
或部分强直
精选PPT
13
骶髂关节炎的X线分级
Ⅳ级:严重异常,完全性关节强直
精选PPT
14
骶髂关节炎的X线分级
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面均模糊,边缘呈 精小选PP囊T 状骨破坏连成锯齿状,以髂骨面为重,周围骨质 硬化增白。
精选PPT
24
谢谢
精选PPT
精选PPT
16
脊柱病变
方形椎: 椎体前缘上下角的骨炎
骨硬化
前缘正常的凹陷消失
方形椎体
骨破坏
精选PPT
17
脊柱病变
竹节样脊柱:方形椎+脊柱两侧的骨桥+椎旁韧带和椎前韧带钙化
精选PPT
18
腰段强直性脊柱炎。椎体呈方形,小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关 节面模糊不清。椎旁韧带骨化连成竹节样脊柱
精选PPT
19
六、诊断-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纽约标准
(1984年修订)
临床标准: 1. 下腰部疼痛至少持续3个月,活动后减轻, 休息后不消失 2. 腰椎活动受限(矢状面与额状面) 3. 扩胸度较同年龄与性别的正常人减小
精选PPT
20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不明,早期诊断非常困难!
因此患者的病史、体征、和X线检查结果就相当
精选PPT
5
三、病理基础
以非特异性肉芽肿性滑膜炎及纤维素沉积为主, 伴以纤维化和骨化、滑膜增厚,巨噬、淋巴和 浆细胞浸润,可出现滑膜炎症、软组织水肿及 骨质疏松。骶髂关节炎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 标志,也常是其最早的病理表现之一。
精选PPT
6
四、临床症状及体征
起病隐匿、缓慢。早期主要表现下腰痛或骶髂部、不 适、疼痛和/或发僵。也可表现为臀部、腹股沟酸痛 或不适,症状可向下肢放射。 随病情进展 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 部位的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整个脊柱可自下 而上发生强直,先是腰椎前凸消失,进而呈驼背畸形, 颈椎活动受限、胸肋连接融合,胸廓应变,呼吸靠膈 肌运动。晚期: 常伴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