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道读后感
《金融道》读后感
《金融道》读后感一群从未干过银行的“门外汉”,一家不到十年历史的小字辈银行,在金融业中无疑属于“弱势群体”,但是“弱势”的他们也因此疯狂。
广东发展银行杭州分行,他们在十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金融业极其发达的浙江省,这家省级分行的总资产利润率排名第一;创造了中国银行史上几乎闻所未闻的极低的不良贷款率;在案件频发的国内银行业,他们的道德风险损失却是0;十年前以“门外汉”居多的团队,如今却赢得了同行最广泛的认可,业内感叹:“工行的网点,招商的科技,广发的人”。
这是中国金融版的“非常6+1”,他们所开创的“杭州广发模式”,已经成功嫁接到三家银行,家家都取得了成功。
不仅如此,书中所展示的管理方法,对于解决诸多中国企业所存在的问题,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金融之道,常常在金融之外。
”杭州广发银行在寻找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之道上已经做出了非常积极有效的探索,相信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杭州广发的办行宗旨:“大团结,干事业,立行为公”。
看似平淡无奇,但朴实、管用。
这是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总纲。
它在实践中逐步细化,如有信贷文化、服务文化、二线为一线服务文化等。
前面讲过,开业时70%的员工没有从业经验,但他们年轻,有文化,更有理想和激情,他们入行第一课是军训,通过军训改变某些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把他们的理想和热情引导到开展业务、强化管理的建设中去。
一支颇具竟争力的员工队伍,是经过“合格广发人”、“职业广发人”、“专业广发人”这样三个阶段的教育和锻炼,逐步铸造起来的。
这里讲的“专业广发人”是指广发人的六大品格,即①诚信立身,②专业为本,③阳光心态,④致力沟通,⑤团结至上,⑥敢为人先。
这就是广发理念专业化为广发人所必备之品格,把这些品格归结到一句话,就是广发人自己说的“亮剑精神”。
《金融道》这样评价:“广发10年正可以用亮剑精神’作为写照。
”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教育人、塑造人,做人的工作。
金融读后感
金融读后感第1篇:金融读后感《现代金融学》读后感《现代金融学概论》是借鉴西方近代金融学的学科体系,吸收国内外在此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力求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比较完整地介绍金融学的基础理论、金融实务以及金融宏观调控和风险防范问题。
现代金融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兴的观点层出不穷。
归根结底这些衍生的理论都是围绕着金融学的三大核心问题:风险管理、资产定价和资金的时间价值来展开的。
广义而言,金融学研究的对象是资金的融通。
资金的融通涉及如何筹资金与如何使用资金这两个基本层面。
《现代金融学》就是围绕资金融通这一主线来设计其结构体系,确定其内容的。
整个体系结构的编排与内在逻辑关系如下:第一部分:货币与信用,这部分为本教材的知识部分,主要阐述货币、信用、利率、汇率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第二部分: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为一部分主要阐述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第三部分:投资与风险管理,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货币的时间价值、证券价值评估、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
第四部分:公司金融基础,这一部分主要从企业的角度考察投资与融资问题。
第五部分:金融调控管理,这一部分主要考察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无论是对研究者还是对实践者,金融领域都是一处最值得冒险的乐园。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断眷顾着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政府、企业和居民都已经认识到,金融系统构成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心脏。
百姓们逐渐接受着超出传统的储蓄思维以外的投资知识,股票、债券不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跟随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发达国家的居民开始和发达国家的居民一同选择明星公司的金融产品,并成为这些公司的所有者。
不过,金融产品的复杂性和金融市场固有的投机性并不仅仅带来刺激,当自己的财富在较短时间内像水蒸气一样蒸发时,金融就仿佛和撒旦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如果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各种金融产品的收益可以通过概率估计出来,同时,通过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可以推断一种金融产品的收益方差和标准差,那么投资者就可以通过精确的数学工具来计算满足自己要求的投资组合,实现同等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或同等收益下的风险最小化。
【最新2018】金融道3,读后感-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金融道3,读后感篇一:金融道读后感《金融道》读后感课程初期王老师布置读书笔记作业的时候曾经有两本书可供选择,其一为《金融道》,另一本是《金融的逻辑》,当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融道》,因为该书得主角是广发杭州分行,对于一个生于宁波长于宁波并打算在宁波某家银行终老一生的人来说,《金融道》明显具有更大的效用。
《金融道》的副标题是一家弱势银行的崛起,究竟有多弱,刚开始翻阅时还真感受不到,作为一个本科非金融专业的人来说,对银行的唯一认识不过是几个的柜员困在一道厚实的玻璃后不停地点钞,因而所有银行在我眼里没有差别,况且我所就读的高中附近就有个广发支行(成立于201X年的慈溪支行),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傲然挺立,冷冷注视着门前的车来人往,何弱之有?直到看到第五篇激流勇进中提到广发的资产重组,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05年及之前的广发总行在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上呈现高度行政化的状态并深陷不良资产的泥沼,才惊觉杭州广发在各银行割据一方的杭州不仅没有先发优势,也没有足够的底气,便更感叹杭州广发一路走来是多么励志。
杭州广发自筹建起便彰显其“个性”十足,我想这多少得益于行长金海腾“不走寻常路”的坚定决心及其人格魅力。
在筹备杭州广发前,金海腾曾任宁波市商业局局长、宁波鄞县县长、中银信托常务副总经理等职,虽与经济相关,却仍摆脱不了银行门外汉的事实,由于其正直无私又敢作敢为成为广发收购中银信托后唯一被收编的员工,派至杭州负责广发杭州分行的筹建工作。
金海腾像总行汇报筹建工作的时候,曾用“迎合、说服、碰撞、服从”这八个字来表达其观点,他认为作为下级,首先他们肯定会迎合总行的命令,但在某些他们认为确实有必要说明的或者应该有更加合适办法的,他们会试图说服,也会据理力争,到时虽不可避免发生观点的碰撞,希望总行能给他们碰撞的空间,如果碰撞的结果总行还是坚持己见,那么他们作为下级只能服从。
金融道感悟一
真诚对待下属员工《金融道》所讲述的,是广东发展银行杭州分行如何以短短近十年时间,从无到有地造就一间业绩骄人的省级分行的故事。
读后是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是什么原因成就如此的业绩,我一直在思索,也稍有感触,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在金海滕行长的建行核心观念中,我读到这样一句话:“员工第一”。
我作为一名支行行长,我也在考虑怎样对待我的下属,大家才能更加的有信心,有激情,通过学习杭州分行的成功案例我认为,要用真诚的眼光看待下属,以心交心,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有力的集体,才有战斗力,因为员工,是我们事业的基础,我们必须把他们放在第一位。
人与人之间,无论是雇主关系,还是朋友关系;无论是亲戚还是顾客,相互之间都应真诚相待。
那么,我们该如何换来他人对我们的真诚呢?答案很简单,只有七个字,那就是:用真诚换取真诚。
关于真诚领导力,鲁迅说得很深刻:“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人和世界人;必须有真的声音,才能同世界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用真诚感动每一名下属,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真诚是领导力的真正源泉。
现在都讲全球领导力,那么,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人不仅仅意味着容忍,也跟谦卑不同。
谦卑是适应能力的一部分,假如说,你认为你是屋子里最聪明的人,你注定失败。
尊重的内涵很深,还意味着倾听,真诚地从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学习。
要想在员工心中树立领导者形象,在团队中建立影响力,真诚是多么的重要。
真诚不在于一切状态良好时如何表现,更应该在团队面临困境时,员工有问题时,领导者能真诚的去面对问题,对待员工,而不应当是回避,甚至采取曲线排压措施。
所以,领导者碰到问题员工时,首先要真诚的面对,坦诚的交流,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也是中国人老祖宗传下来的管理之道“以德服人”。
企业领导要真诚对待下属,善于与员工打成一片。
在学习上,能够放下架子,虚心向下属请教某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上,能够集思广益,诚意征求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在生活上,能够平易近人,主动与下属沟通,或与下属一起聊天、打球、跑步等活动,让员工感觉到你是在真心与其交朋友,自然而然产生朋友情,愉快地跟随你工作。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有关金融书籍读书笔记五篇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有关金融书籍读书笔记五篇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有关金融书籍读书笔记五篇从广义上说,政府、个人、组织等市场主体通过募集、配置和使用资金而产生的所有资本流动都可称之为金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有关金融的读后感,供大家参阅今年是河南银行业合规执行年,合规是银行的生命线,也是金融做作业人员职业生命的保护神,其教训是深刻的,可以说是用自由甚至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的。
近日看了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近日,工作之余阅读中国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一书,不禁对每个案例中的涉案者既痛恨、愤慨,又痛心、叹惋。
这30个鲜活的案例,无不让听者动容,闻者足戒。
透过这一桩桩犯罪事实的背后,我们不禁又看到了高悬在眼前的那盏令人刺目的红色警示信号。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当这一句千古名言又一次被我们用来进行反思和自省的时候,作为一名建行人,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思考得更多更远些,自省得更深刻更透彻些,因为,沉痛的“代价”已经让建行,让员工,甚至让每一名涉案员工的亲情和家庭难以承重。
毋庸置疑,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已然成为我国经济案件的高发部位。
面对市场经济中强烈的诱-惑和严峻的考验,一些银行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金融职业道德严重缺失,有的未能经受住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和收买,成为里应外合骗娶盗用银行资金的可耻“帮凶”;有的则在处理公与私的问题上不能自持而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从“聪明反被聪明误,自毁前程悔莫及”的王健到“拿生命作赌注,自跳火坑”的刘伟峰,从沦为“金钱奴隶”的桂凯到商海覆舟、自种“恶果”的薛伟,从甘当“银鼠”作祟,终惹滔天大祸的邵进民之流到“走错一步入深渊”的李伟,如是等等,不一而足。
正是他们用反面的案,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例一次次诠释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一颠扑不破的醒世警语。
与此同时,在一些案件形成的背后,有一类人似乎既“冤”又值得“同情”,那就是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仅仅因为一时的疏忽便酿成大案的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员工。
金融道一书读书笔记
金融道一书读后感金融道一书读后感正如城区联社领导在推荐指称这本书时所说的一样,《金融道》它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金融业职员读本,在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后,仍在为书后中所阐述的那些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所感到激动和振奋。
杭州广发――一家弱势银行在商业银行短短近十年时间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造就出一连串骄人业绩的背后,所发生的让人不敢想象的事实,反映出来的许多信服让人因信服的道理,对于我们信合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服务有着深深的开拓性。
员工第一在金海道德观滕行长的建行核心观念中其,我读到这样一句话:“员工第一”。
这句话在我看来有些震惊,多少有些别出心裁,这和一直众多银行提倡的“顾客就是上帝”的行为标准有些背道而驰。
但他是这样理解的:“所有服务工作,都是需要员工回来做的。
顾客就是上帝,这就意味着员工必须也就是说去把顾客当朋友,先前去实现一种平等这种的合作关系。
而员工,是我们事业的基础,就必须放在第一位。
”这句话一直也是杭州广发管理员工的理念,我想这正是解决很多问题大多数的关键,也是对“以人为本”企业理念最实际的诠释。
杭州汇添富倡导的是真正的关爱员工,充份发挥出每一个员工自己的潜能,让朴实繁重的工作变成员工乐意的“快乐劳动”,这种快乐是发自每个员工内心的。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许,有时一个微笑,一声赞许,可能就是一队别人的一支强心针。
教育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比谋生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得到一种荣誉感和乐趣,这样的成就感和乐趣就是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一部分;工作岗位所予以我们的,要比我们为它所付出的当更多。
如果我们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员工第一”推崇的是积极发挥员工称许的主观能动性和做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拓做事业的创业精神,而精神正是他们的事业充满勃勃生机的力量源泉。
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顾客这句话也是我们张湾信用社彭刚主任经常教诲我们的一句话,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来接待客户。
《金融道》读后感
《金融道》读后感《金融道》是一本讲述中国金融发展的畅销书,由吴晓波先生撰写。
这本书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现代金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我对金融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金融道》书中以历史的角度,详细地讲述了中国金融的发展过程。
从黄金时代到金本位,再到纸币流通,作者生动地描述了中国金融领域的变革和演变。
书中提到了历史上的金融危机,并以此作为引子,引导读者思考金融的本质和核心问题。
作者指出,金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然而,金融领域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如何解决金融领域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中国金融界的重要议题。
书中还讲述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
作者将中国的金融改革划分为三个时期:序幕期、加速期和危机期。
《金融道》详细地叙述了每个时期的背景、动力以及取得的成果和问题。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起因和目标,以及改革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同时,作者还剖析了中国金融创新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对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这对于理解中国金融界的现状和未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金融道》书中不仅仅是对金融领域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深入研究金融领域的各个层面,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解读了金融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和价值。
通过这种方法,作者展示了金融的复杂性和核心问题,揭示了金融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读完《金融道》之后,我对金融行业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金融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它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金融包含着伦理道德和责任,金融行业的发展应该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导向,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
金融行业需要注重风险控制和监管,提高自律意识和规范化水平,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同时,金融行业也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总的来说,读完《金融道》让我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金融道》读后感
《金融道》读后感《金融道》读后感《金融道》主要是介绍一家弱势银行的崛起之路,但最后的成功,却不在金融的本身,恰恰是在金融之外。
看完这本书后,越发感到,成功的企业,不只是表达在产品上的成功,而更多的是表达在理念和管理上的成功。
金融道,人之道,如何为人、为事对企业的开展才更为重要。
以下是本人对《金融道》中广泛阐述所做的梳理,各条款项的精炼:一、理念优先,强势推进。
初入茅庐各种各样的壁垒,这也是创业初期的弱势。
这时,创业者的强势就尤为重要。
创业者的强势不在外表,而在内心,在头脑。
它不仅反映在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上,更要反映在有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具体行事能力上。
以此为基,建立一支理念一致、行动一致,执行高效的团队。
二、定位准确,与时俱进。
定位,无论是对人的一生,还是创业都很重要。
它是企业的灵魂、宗旨。
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中,企业做什么效劳,做什么产品,做哪些终端客户,准确的市场定位尤为重要。
这不仅要将自己的理念溶入其中,还要符合市场的需求。
市场是灵活多变的,具有广泛的不确定性。
这就决定了企业要有与时俱进的定位要求。
在保持自有价值特色的前提下,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表达时代,把握规律,赋予创造性。
五、拒绝同化,有效鼓励。
当企业走向正常的运行轨道,形成企业制度和规程时,会出现一种管理上的同化,这使每一个人都深陷其中,不经意的限制了企业的开展。
但这绝不能僵化我们的创意精神。
如果使革新精神陷入官僚体制之中,我们就会犯很多企业都犯过的错误。
这就需要我们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根底上,建立有效的鼓励型管理机制,形成一个令人兴奋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气氛,让每一个雇员都能成为一个梦想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领路人,让他们对企业都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使命评议”组织,是雇员对企业开展提出建议的渠道,通过这样一种根底信息的搜集,使雇员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利益相关性,将企业投资人的利益与雇员的长期报酬结合一起,共享企业的开展成果,以理清雇员奉献与企业资本增值之间的关系。
金融道读后感
《金融道》读后感——走自己的路《金融道——一家弱势银行的崛起》讲述了广东发展银行杭州分行从一家所谓的“弱势”银行发展成为业绩骄人的省级分行的故事,然而,故事看完了,给我留下的却不仅仅是故事本身。
正如书的开篇即提到的“疯狂”二字,从行长的任命到“广发人”的招募再到银行走上漫漫探索之路,广发的成长过程无不将“疯狂”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时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瓶颈期,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广发如何才能脱颖而出?金海腾带领广发人找到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不是被动地应付市场,而是成为市场的主导者,引领了商业银行改革的尝试与探索,从而真正实现崛起。
一,把握金融行业走向,大胆创新。
在当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千篇一律的经营模式中,行长金海腾独树一帜地提出“不克隆一家银行”的主张,这种勇于打破传统经营模式桎梏的觉悟,促使银行不是一味地拉存款、跑业务,而是从调查市场入手,了解整个市场的运作规律,从而确立了“以中小企业为基础,努力争取优质大型客户”的市场定位。
这种“小小合作”的尝试在最初引起了十分大的争议,然而事实证明,银行和企业的互相信任最终擦出了火花。
广发当然也并不是盲目地给中小企业贷款,而是采用“首笔谈话制”——从银行与企业高层的面对面交流来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础。
这样用长远的眼光来寻求长期“合作”对象而不仅仅是“贷款”对象,使得银行与企业能够实现双赢,甚至在《金融道2》中提到金海腾也因为这种以合作为目的的信贷模式与众多企业高层成为了至交。
除此之外,广发还以“广发理财通”为钥匙打开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大门,开拓了一片新世界。
杭州广发不断地创新与突破,活生生地体现了“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的“亮剑”精神。
我深深地感悟到倘若面对困难无路可走时,那就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二,善用金融行业人才,团队管理。
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书中也提到,在广发面临的各种危机中,正是那些优秀的“广发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广发人之所以能凝聚在一起则不得不归功于广发独特的一套团队管理模式。
金融道读后感及心得体会想
金融道读后感及心得体会想在关于开展“读书.思考.进步”专题读书活动中,我一口气将《金融道》读完了,书中有对金融的动态了解,管理水平经验,有许多让人信服的道理和让人不敢想象的实例。
通过一家弱势银行在短短近十年时间中、从无到有造就出一家业绩骄人的省级分行的经历告诉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
金融之道,常常在金融之外。
我们信用社,从某种程度上说在金融业确实属于“弱势群体”,而我们服务的也往往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因“弱势”而疯狂?我想,只有树立学习的观念,树立学习增长能力的观念,在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同时,主动走出去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创新观念有了转变,那工作能力就有提升。
“如何让一群思想各异的人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什么是员工每一?”这个提问深深地吸引了我,作为一个网点经理我应该如何做到这一点,我做得又合格不?记得当接任时我的第一份工作总结中提到的关于工作中的难题时,我提到网点的一位员工,我直接指出他不适宜做网点一线的工作,原因是他比别人做得差。
后来我更新了观念,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该员工的自身努力改变了这一情形,现在他由一个别人都不想与他拍档做事的“新”员工变成了一个可能教导他人的“老”师傅,由以前要别人帮手“执手尾”变成现在主动要学新东西,主动问有什么要帮忙。
一个有十年工作经验的“新”员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变化这么大,新观念只有一个:不能对一个员工采取放弃的态度如果大家都放弃他,他也可能会放弃自己,当所有人都觉得他不行时,他可能也不觉得自己不行。
我不能容忍他不熟悉的业务由别人代他做,我要求他熟悉作为一个综合柜员需要熟悉的业务,可能也是机缘巧合,一批旧员工走了,换了一批新的员工,有些还是刚毕业的,这下不但没有人帮他了,反过来别人要请教他,借这个机会我要求其他员工让他独立去完成一个“教学”过程,如果教错了就纠正他,对了就赞扬他,因为要表现出比新人强,他主动去做一些以前对他来说“难度高”的业务,慢慢他的自信心有了,责任感有了,业务水平更是提高了不少,更让我感动的是三月时当我在计提一季度应付利息时他叫我教他,当我教完他后的一个星期,他告诉我设计了一套程序,当输入原始数据后就可以直接打印计提利息的业务凭证,我们一试果然与手工计提的单据一下,他很开心,向每一位员工展示他的“战利品”。
读金融道有感
《金融道》读后感在我们行长的推荐下,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看完后我觉得这本书确实值得我们金融业员工去看、去读、去思考,书中的弱势银行――十年前的杭州广发,不正是我行现在的写照吗?但是我们可以去比较一下,我们成立后所作出的成绩和杭州广发成立后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当然这其中包含的因素太多了,不是一下能够比较得了,最起码我们的员工可以和广发的员工去比一比,找找差距。
杭州广发在短短近十年时间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造就出一连串骄人业绩的背后,所发生的让人不敢想象的事实,反映出来的许多让人信服的道理,都与杭州广发的员工离不开。
这对于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服务有着很大的启发。
不克隆一家银行——创新精神在杭州广发筹建时,金海腾行长就提出“不克隆一家银行”的主张。
当然,这不是说不办银行,而是提出了一种“跳出银行做银行的”新思路,不复制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
他们开业初期,不像其他银行那样利用各种关系拉存款,而是从调查市场入手,逐步地然而较早地明确了服务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市场定位。
特别可贵的是他们从为小企业包括个体户的服务中发现商业信用的广宽天地,提出了银行经营信用的思想。
“客户的难题,往往就是金融创新的源泉”,杭州广发正是循着客户的商业信用链,创新出“应收帐款质押”、“动产质押”、“品牌质押”等一个又一个新品种,打破地域界限,把业务自然地做到了全国。
“‘资产带动负债,票据拉动存款’的经营模式,为杭州广发带来了快速发展的局面”。
杭州广发在“不克隆一家银行”的思想指导下,在银行管理上也有许多创新,有别具一格的气派。
他们正副行长共处一间大办公室实行“值班行长制”。
他们实行“全员经理制”和“远期工薪制”。
他们定岗配人,也搞“因人定岗”。
他们对支行不考核利润计划等等,这些想法和做法在其他银行恐怕没有,看起来违反常规,实际上符合本行实情,因人因事制宜,既体现公平和效率,更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我觉得我们不是要去照搬他们的管理模式,我们是要学习杭州广发的这种创新精神,学习他们敢打敢拼的那种劲头,不断创新,走出具有我行特色的道路。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有关金融书籍读书笔记五篇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有关金融书籍读书笔记五篇从广义上说,政府、个人、组织等市场主体通过募集、配置和使用资金而产生的所有资本流动都可称之为金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有关金融的读后感,供大家参阅金融案例读后感(一)今年是河南银行业合规执行年,合规是银行的生命线,也是金融做作业人员职业生命的保护神,其教训是深刻的,可以说是用自由甚至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的。
近日看了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近日,工作之余阅读中国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一书,不禁对每个案例中的涉案者既痛恨、愤慨,又痛心、叹惋。
这30个鲜活的案例,无不让听者动容,闻者足戒。
透过这一桩桩犯罪事实的背后,我们不禁又看到了高悬在眼前的那盏令人刺目的红色警示信号。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当这一句千古名言又一次被我们用来进行反思和自省的时候,作为一名建行人,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思考得更多更远些,自省得更深刻更透彻些,因为,沉痛的“代价”已经让建行,让员工,甚至让每一名涉案员工的亲情和家庭难以承重。
毋庸置疑,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已然成为我国经济案件的高发部位。
面对市场经济中强烈的诱-惑和严峻的考验,一些银行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金融职业道德严重缺失,有的未能经受住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和收买,成为里应外合骗娶盗用银行资金的可耻“帮凶”;有的则在处理公与私的问题上不能自持而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从“聪明反被聪明误,自毁前程悔莫及”的王健到“拿生命作赌注,自跳火坑”的刘伟峰,从沦为“金钱奴隶”的桂凯到商海覆舟、自种“恶果”的薛伟,从甘当“银鼠”作祟,终惹滔天大祸的邵进民之流到“走错一步入深渊”的李伟,如是等等,不一而足。
正是他们用反面的案,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例一次次诠释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一颠扑不破的醒世警语。
与此同时,在一些案件形成的背后,有一类人似乎既“冤”又值得“同情”,那就是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仅仅因为一时的疏忽便酿成大案的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员工。
金融读后感(完)
金融读后感(完)第一篇:金融读后感(完)自从老师推荐了货币战争、伟大的博弈、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三本书,我心里就一直在想,货币、金融危机这些国际名词的含义,为什么叫伟大的博弈?我心里只有疑惑,开始我也是只是从书面上的意思来理解这几个词,几个文字的背后包含的内容往往也正如我想的并不是那么的简单,里面包含的金融知识和涉及的面如此广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为了解开心中的谜团,我也不由自主的对三本书进行了阅读,可能我不能完全读懂书中相关的知识,只能站在我理解某种程度上来对让我知道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让我能有种危机感,同时我也就不断的思索,才能面对当前的个人危机,基于本人现有的知识累积还不允许我对作者的观点做出准确的判断,在这里我只能提出对作者某些观点表示认同与提出部分疑惑。
下面我从对三本书的理解程度、认识与体会、以及作为一个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该如何面对目前中国的现状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一点点肤浅的认识。
第一本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将美国建国以来所有的重大事件与总所周知的领导人都跟国际银行家联系到一起,书中谈到了美国南北战争、二战、金融危机、历届被暗杀的总统等,战争往往是因为经济原因而爆发,同时经济也是决定胜负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体会到几层关系,金融与战争、金融与政治、金融与人民。
书中讲述国际金融银行家发展的历史,他们是如何形成,随着世界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历史事件变革与当时金融体系的撞击,从而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不平等的经济利益,社会经济体制也随之遭到破坏,而然也体现出人性的贪婪、丑陋、虚伪、奸诈,当然好的一面也是有的,只是在金融行业里显得微乎其微,毕竟我认为金融银行家的思维方式是相当理性的,都是使尽一切的手段和技巧,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里面印象很深的一句话”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梅耶*罗德柴尔德这句话也很明显了反应了站在世界金融市场最前端的利益集团的本质,以控制国家货币发行权来制造通货膨胀谋取世界人民财富,讲述了一些闻所未闻的事迹和匪夷所思的人物,利益集团是如何导致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从而引开了目前中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金融道读后感2
金融道读后感2西方商业银行实行资本管理,你有多少资本,按不同行业确定可以发放多少贷款,然后再确定需要吸收多少存款。
美国还规定,3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存款,银行不但不付利息,还需收保管费。
在我国恰恰相反,存款第一,有存款才能贷款,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也学资本管理,但由于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竞争并不充分,难以完全摆脱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方式。
经营同质化,竞争也是同质竞争。
银行高管和客户经理整天很忙,忙于争存款,忙于挖客户或巩固客户关系,忙于对付各项检查,其中最无奈的是天天应酬。
我在银行界朋友较多,见面时谈业绩他们都喜气洋洋,谈到身体或家事,多有难言之忧。
从他们谈吐中,可以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负担。
现在我敢断定,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负担,在杭州广发是不存在的。
他们从原生态企业中选择优质客户和他们对客户的关爱态度。
浙江全省注册企业有80多万家,而与银行有借贷关系的只有10万多家,这就是说,近百分之九十,70万家企业竟与银行贷款无缘,这对银行来说,无疑是未开垦的大金矿。
这一群中小企业被杭州广发称为“原生态企业”。
他们就注重在它们之中选择优质客户,条件有三:一是企业主基本素质好,二是有与银行共同的经营价值观,三是有可能发展为未来的成功者。
客户选定后,他们像养孩子一样加以全力扶持。
杭州广发在用人准则里有一条是“既使功也使过”,这里讲除因道德犯错外,对工作上犯错的人,不是重在问责,而是重在吸取教训,使用不受影响。
他们把这种用人的理念也推广到客户。
因为原生态客户比较弱小,经验不足,经营中难免发生挫折。
一旦银行贷款出现风险,他们第一时间是问:还有救吗?因为打官司往往是官司赢了钱收不回,结果银企两败俱伤。
所以打官司是下下策,放到最后不得已而为之。
只要有救的可能,便千方百计地去救治,使其转危为安。
杭州广发的许多核心客户,都是在他们的热情扶持下,从小到大,不断排除风险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与广发银行建立了生死之交的友谊。
2022金融道读后感
金融道读后感金融道这本书作为财经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似乎是我们涉足金融行业的人不可错过的读物。
秉着这个看法我在最近的空闲时间里把它给品读完了。
作为一个银行柜员说实话这本书给了我特别大的启发,让我觉得我似乎我也能像他们一样闯出一片天做出一个让同行刮目相看的成就。
但这本书最让人受益的还是他们的经历中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的道理。
这本书呢主体是讲几个从未干过银行的门外汉门外汉如何在将一家银行界的弱势企业广发银行在十年之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金融业极为发达的浙江省总资产利润排名第一;创造了中国银行史上几乎闻所未闻的极低的不良贷款率;在案件频发的国内银行业,他们的道德风险损失却是0;这些都足以证明当时这群门外汉的的在金融行业的成就。
也正如这本书所写的“金融之道,常常在金融之外”,表明了要想成功就不要墨守成规,要勇于突破原有的规则创新出更好的东西才能成功。
其实我们现在做银行也是一样的如果还在保守原有的规则和行业所谓的程序流程,那么即使不失败也只能是原地踏步。
现在银行发展其实就进去了一个瓶颈期,现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支付的普及让人们对现金的使用越来越少这也使得我们银行柜员和柜员机变得无事可做,那接下来的就是失业。
面临如此问题也会使得我们银行的底层工作者对工作失去信心。
那什么制度才能拯救我们,在看完《金融道》后我知道了谁都拯救不了我们只有我们自身去创新才能寻得出路,不被行业淘汰。
“一个优秀的领导必须明白,先进的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
”这摘自书中的话也是很好的说明了我们要有先进的文化让我们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我们的企业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这先进的文化其实也就鼓励我们要有创新的精神,唯有创新才能让企业更有活力让员工更有激情地去工作,只有更加地有热情激情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在我这一层就是服务层,是企业直接对接客户的窗口。
做了那么多年银行柜员我也深知服务好客户有多重要,但是我更知道如果公司没有让员工有激情地去工作只会让员工的服务质量下降,这也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道》读后感课程初期王老师布置读书笔记作业的时候曾经有两本书可供选择,其一为《金融道》,另一本是《金融的逻辑》,当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融道》,因为该书得主角是广发杭州分行,对于一个生于宁波长于宁波并打算在宁波某家银行终老一生的人来说,《金融道》明显具有更大的效用。
《金融道》的副标题是一家弱势银行的崛起,究竟有多弱,刚开始翻阅时还真感受不到,作为一个本科非金融专业的人来说,对银行的唯一认识不过是几个的柜员困在一道厚实的玻璃后不停地点钞,因而所有银行在我眼里没有差别,况且我所就读的高中附近就有个广发支行(成立于2009年的慈溪支行),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傲然挺立,冷冷注视着门前的车来人往,何弱之有?直到看到第五篇激流勇进中提到广发的资产重组,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05年及之前的广发总行在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上呈现高度行政化的状态并深陷不良资产的泥沼,才惊觉杭州广发在各银行割据一方的杭州不仅没有先发优势,也没有足够的底气,便更感叹杭州广发一路走来是多么励志。
杭州广发自筹建起便彰显其“个性”十足,我想这多少得益于行长金海腾“不走寻常路”的坚定决心及其人格魅力。
在筹备杭州广发前,金海腾曾任宁波市商业局局长、宁波鄞县县长、中银信托常务副总经理等职,虽与经济相关,却仍摆脱不了银行门外汉的事实,由于其正直无私又敢作敢为成为广发收购中银信托后唯一被收编的员工,派至杭州负责广发杭州分行的筹建工作。
金海腾像总行汇报筹建工作的时候,曾用“迎合、说服、碰撞、服从”这八个字来表达其观点,他认为作为下级,首先他们肯定会迎合总行的命令,但在某些他们认为确实有必要说明的或者应该有更加合适办法的,他们会试图说服,也会据理力争,到时虽不可避免发生观点的碰撞,希望总行能给他们碰撞的空间,如果碰撞的结果总行还是坚持己见,那么他们作为下级只能服从。
获得总行的默许后,杭州广发发展路上屡屡出现“惊人之举”。
首先是招聘,那时候银行招聘广告千篇一律要求本地人,需银行工作经验,因为这些本地人、老银行手中有存款资源,而杭州广发认为办银行是一项事业,银行运作存款、融通社会总资金来推动社会发展,而拉存款养银行只是权宜之计,存款个体户最终将搞垮银行。
于是杭州广发发布的“行长第一号令”既是“招人不能有思维定式”,在招聘过程中有两道必答题,一是“你是如何理解每周只有五个工作日这句话”,二是“你为什么要来广发”,通过这两道题目的答案来窥察每位应聘者的人生态度。
其次是机制创新。
杭州广发的行长室决定从当时中国管理最为敏感的三个机制入手:领导机制、员工晋升机制、个人分配机制。
在领导机制的改革上,最有新意的当属值班行长制,此制度规定由每一位副行长按季度轮流担当值班行长。
在值班期间,他就是全行的首席执行官,负责该段时间内银行所有日常业务和该审批的事项,而其他副行长则在此期间处理专项工作,进行业务研究和开发。
这样行长便能从日常的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全部精力处理全行战略布局、经营策略等大事、要事,从总体上把握全局,全盘考虑各项业务的轻重缓急。
员工晋升机制上采用贡献积分制,将存款、国际结算、信用卡、中间业务、票据业务、业务技能、合理化建议化建议等,所有可以为行里创造业绩或对业务开展提供帮助的工作,都量化为具体的评分指标,只要你在任何领域里有特长并做出成绩,你就能得到相应的贡献积分。
由此产生了全员经理制,员工按照工作能力和表现定级,从行员、助理经理到副经理、经理,层层职级并不受具体人数限制。
只要你有能力,并且努力付诸行动后取得成绩,那么不论你身处什么职位,都可以根据你的业绩给你相应的职级和报酬。
此外,财务报账制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让更多的员工冲到业务拓展的第一线,而且财务在分行集中管理,避免因支行内部账务不规范操作而造成的小团队利益。
在考核方面,杭州广发更是人性化,首先,考虑到一家新支行,在一到三年内都处于培养期,基本上投入大于产出,它最需要的是扶持和帮助,因此杭州广发不考核同城支行的利润;其次,杭州不像其余银行一样一年一次考核,杭州广发规定,第一季度开局不利,考核年度可以从第二季度开始,只要能连续四个季度完成既定任务,就实现了你的目标。
提前实现一年目标、三年目标或者五年目标,员工就可以相应提前提级、加薪。
解决好上层建筑的问题后,杭州广发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问题。
因为相对在杭州争相布局的各银行而言,杭州广发太渺小了,小则意味着名气不大,信誉度不高,此外,杭州广发总部在广州,并不被当地接受。
因此当时的杭州广发没有实力也没有资格吸引大客户。
1993年3月,一个名为“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的重要会议在杭州广发召开。
这次会议的重大决策之一,就是杭州广发明确提出“以中小企业为基础,努力争取优质大型客户”的市场定位。
在国外由于金融业发达,大公司的融资渠道广泛因而国外的银行服务对象往往为中小企业,而在金融相对不发达的中国,根据长尾理论,银行业普遍着眼于大公司,而对于小公司往往由于调查成本高和承担风险大的原因置之不理。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至今尚未很好的解决,主要是这方面不好开展。
其余地方我不大清楚,但是在我所在的一个县级市慈溪,每年年末坊间都流传着不同版本的“好戏”,无非是某某老板今年破产,连累了联保的某某和某某;或者是某某包工头由于拿不到某厂的账款拖欠工人工资,民工在他家堵了好几天;某某借了高利贷还不出,被追债人押到山上扬言砍手指;最近几年又出了“跑路”版本,每到年末结账的时候都有新的“庞氏骗局”上演。
由于中小企业鱼龙混杂,加之其报表极不规范,企业主为骗取贷款往往不择手段,导致银行调查的成本很高。
1998年1月的全行员工大会,杭州广发的行长室提出了将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培育的基础客户群的策略。
一是要抓住浙江专业市场多的特点,针对集中在专业市场里的大量中小客户进行成片开发。
二是即使当前不能开展贷款业务,也要从源头抓起,抓中小企业的开户,从小处开始接触,从非贷款类的其他银行服务开始。
此会议宣告着啃动中小企业贷款硬骨头的开始。
对于风险,杭州广发建立了各种防火墙。
对于向本行首笔授信的企业,在以往分行贷审会或总行评审同意后,还须增加一个重要的手续,那就是在正式出款前,必须由分行行长或者其委托人与企业法人代表当面会谈,要求通过谈话,了解企业法人的个人阅历、经营思路等,以进一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最后才决定是否行使行长“一票否决”的权力。
这一制度不但弥补了现场责任制可能出现的疏忽,而且还从流程控制上杜绝了“关系贷款”的发生。
为杭州广发增加了一道风险的防火墙。
对于不符合传统贷款的企业,首创动产抵押:创造保全仓库,贷款企业将库存物资存放在一个银行规定的仓库内,由银行派员监管,银行以所监管的物质作为质押物,根据所监管物资的多少,按一定的折扣给企业发放存款,仓库内的物资可以根据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而与此同时贷款金额也进行相应的调整。
个人无限责任担保制度也是针对中小企业这一特殊企业阶层的防火墙。
以《民法》规定的“事先约定”作为日后法律适用的依据,除对其所持股份承担有限责任外,企业法人还需对该笔贷款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此外,在对于员工的约束上,杭州广发推行客户经理的“双人调查”制度、“审贷会主任轮流坐庄”制度,建立“放款中心”负责审核所有贷款文件的法律有效性,核对待审会项目审批书的放款条件,检查贷款用途,起到最后一道关卡作用。
至此,杭州广发已完成从生存期到发展期的蜕变,朝着更高的目标——银行第一梯队前进。
到了2001年8月底,杭州广发完成利润4653万元,占总行下达的年度指标的87.5%。
在全体员工打算松一口气歇歇的时候,行长室提出管理上台阶,利润创造一个亿的目标。
于是打响了雅戈尔战役,当时三个银行同时竞争雅戈尔的可转换债券担保业务,杭州广发不顾一切全身心的投入使得其抢在其他两个银行的前面签约成功。
此后的北仑战役也是让人啧啧称奇,原定9月28日开业,9月5日才拿到营业场所的钥匙,最终却能顺利开张。
我想杭州广发值得我思考和学习的东西特别多,因为它方向正确、管理人性又注重反思,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对其而言崛起并非偶然,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记得书中有个情节,金海腾最担心的是除夕和大年初一,因为那时银行只剩他一人,没人陪他加班了,他总是自觉晚上9点半。
从中可以看出两点,行长带头自觉加班,员工就会心甘情愿,少了懈怠和浮躁,此为其一;第二点是行长加班却不要底下的员工陪着加班,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
一个省级行长尚且每天加班,像我这种无名小卒更该脚踏实地,少抱怨,多做事。
杭州广发崛起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发展之路上也有众多的变革。
就拿现场管理来说,在建行初期,杭州广发曾建立“现场管理为主,层次管理为辅”的理念,因为当时杭州广发规模不大,人员不多,管理半径不大;但到了毕马威按照国际标准审计的不良资产率为5%(远大于杭州分行自己统计的1%)后,杭州广发将管理准则转变成“以层次管理为主,以现场管理为责任”,因为到了那时,杭州广发的规模已经到了需要一系列规范化操作的时候了,他们需要批量化的处理管理问,而层次管理正可以减少现场管理的不一致性,增加管理的缜密性。
由此可见事物并非一成不变,暂时的落后或者失误都不要紧,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及时调整。
杭州广发的很多创新都不算是原创,因为很多都是借鉴国外同业的经验,比如专门做中小企业,发放私贷等。
我想这是不断接受新鲜讯息、不停反思的结果,杭州广发一直有着各种读书会、“神仙会”为员工和管理层提供不同思维碰撞的机会,也有早餐会和中餐会让中层干部和支行干部有与行长不定期交流的机会,此外,杭州广发还有中层干部轮岗的机制,激发员工去挑战不熟悉的事物,从而提升其短板。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想要某一领域的专家,只要每天阅读一小时专业领域相关的内容,五年后你即可成为该领域的前百分之五。
我想其实质是说要想专业化程度高,就得持续深入地钻研,因此终身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感触最深的一点便是态度。
在过年之际杭州市民有极大新钞需求求助于报社之际,其余银行纷纷拒绝这一劳心劳力又没有收益的任务,只有杭州广发做到了,并只用了2个小时便作出部署。
在企业资金链断裂,其余银行纷纷要求撤回贷款的时候杭州广发认定企业只是遇到暂时困难,因此站出来力劝其余银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如果杭州广发只是专注于自己的分内事,而不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它必然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被杭州的企业和市民认可,成为第一梯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影响力,为了获得领导力,就必须站在人前。
杭州广发最后的成功并不在于金融本身,而是在金融之外。
正如许多成功的企业,不只是体现在产品上的成功,更多的是在理念和管理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