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3)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5)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5)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6)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7)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7)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8)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8)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8)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10)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11)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11)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2)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13)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15)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15)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宗教与信仰的多元与融合

中国古代宗教与信仰的多元与融合

中国古代宗教与信仰的多元与融合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宗教与信仰体系。

中国古代宗教与信仰的多元性以及各种宗教间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与思想的窗口。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宗教与信仰的多元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融合现象。

首先,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体系非常多元。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了原始宗教信仰,人们崇拜自然力量与祖先。

随着历史的发展,道教、儒教和佛教等宗教逐渐形成并传入中国。

这些宗教各自有着独特的信仰观念和仪式,却都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信徒。

同时,一些民间信仰也悄然兴起,例如拜神、拜佛和拜祖先等。

这些多元的宗教与信仰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共存并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信仰体系。

其次,中国古代宗教与信仰体系之间存在着融合现象。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往往会对各种宗教和信仰采取包容的态度,将不同的宗教纳入国家的信仰体系中。

例如,在汉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很快就与本土的道教和儒教相互影响、融合。

这种融合使得佛教在中国发展出了不同于印度的风格,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佛教文化。

类似地,儒教也与道教进行了融合,儒教的许多思想和价值观也渗透到了道教中。

这些融合现象不仅仅是宗教间的融合,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包容并融合各种思想与信仰的宽广胸怀。

另外,中国古代宗教与信仰的多元性也与地域因素有关。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个地方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传统和信仰习俗。

例如,在东南沿海地区,道教和佛教的影响较大,而在北方地区,儒教和民间信仰占主导地位。

这种地域差异导致了宗教与信仰的多元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种多元性与融合的现象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存在,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特点。

总之,中国古代宗教与信仰的多元与融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元性使得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宗教与信仰体系,而融合现象则展现了中国人民包容并融合各种思想与信仰的胸怀。

这种多元与融合的特点影响着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并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明提供了重要线索。

历史学习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历史学习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历史学习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主题:历史学习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引言: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宗教文化发展和变迁。

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探索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一、起源与背景1. 古代中国的宗教起源从远古时期开始,中国就有了最早的宗教信仰。

学生通过学习《尚书》、《易经》等经典,了解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起源与发展。

2. 宗教信仰与社会环境宗教信仰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

通过分析商、周等时期的社会环境,学生了解宗教信仰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二、主要宗教信仰1. 儒教儒教作为中国古代的主要宗教之一,对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论语》、《大学》等经典,了解儒教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2. 道教道教以追求长生不老和达到超凡境界为目标,通过修炼内丹、炼丹等方法,寻求超越尘世的境界。

学生了解道教的基本教义以及在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3. 佛教佛教是源自印度的宗教,通过修行、禅定等方法,追求解脱苦难和达到解脱境界。

学生了解佛教的来华历史、核心教义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宗教信仰与社会发展1. 宗教信仰与政治统治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常常利用宗教信仰来巩固自身的政治统治地位。

学生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了解宗教信仰在政治中的作用和影响。

2. 宗教文化的传承与演变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宗教文化。

学生通过考察古代寺庙、道观等宗教建筑,了解宗教信仰在社会文化中的传承与演变。

四、现代社会的宗教信仰1. 现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现代社会,宗教信仰在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学生了解现代中国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以及宗教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2. 宗教和社会和谐如何处理宗教信仰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当代社会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4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14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二、宋明理学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 1、宋明理学最高范畴的“天理”、“天道”、 “本心”、“良知”等,在思想蕴涵上,是吸取了隋 唐佛教的“佛性”论,从而使宋儒之“心性义理之学” 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儒学化了的佛性理论色彩。 2、其修行方式逐渐由“修心养性”转向禅宗式 的注重证悟的“明心见性”。朱熹有“豁然贯通”之 说,王阳明则明言“本体功夫,一悟透尽”。他们极 力提倡的主观内省、“主静”、“居敬”、“半日读 书,半日坐禅”等,更具有浓厚的宗教式面壁修行的 色彩。 3、从思想内容来说,宋明理学教人“存天理, 灭人欲”,其“灭欲”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宗教禁欲主 义倾向。
2、佛教的东传:汉明帝时永平十年传入中国。 、佛教的东传:
二.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三、中国化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1、佛教对哲学的影响: 2、佛教对艺术的影响: 3、佛教与四大名山: 4、不同佛教流派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第四节 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功能
一、传统儒学的宗教色彩所表现的几个方面 1、天命观念 从思想渊源来说,儒家学说是夏、商、周三代思 想的继续,而在三代占统治地位的“天”、“天命”、 “天道”观念仍然是儒家学说的最高范畴。 2、天人感应 董仲舒在“天人感应”的理论下把进一步神化、 人格化,儒家的“天”又被彻底地宗教化了。 3、传统儒学的修养理论也大量地充满了宗教色彩。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 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 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 四达,能无知乎。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 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的影响
第一,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第一,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道教与古代尚未与
二、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祭祀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祭祀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祭祀古代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的国家。

在这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人们秉持着一种虔诚和敬畏的态度,对于神明和自然力量充满了敬意,从而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分为儒教、道教和佛教。

儒教是中国传统的国家信仰和道德规范,强调仁爱、礼貌、孝顺和忠诚等价值观。

儒教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鼓励人们遵守礼节,尊敬祖先和尊长,以获得天命的保佑。

同时,儒教也有一套独特的祭祀仪式,包括祖先祭祀和宗庙祭祀等,以表达对祖先和先贤的敬仰之情。

道教则追求个人修养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古代中国,许多人都会寻求道教的教诲和修行方法,以获得长寿和超凡的力量。

道教的祭祀仪式则以道家经典所规定的仪式为基础,包括清明祭、灶王爷祭等,通过祭祀仪式与神明沟通,以获取健康和幸福。

佛教是古代中国从印度传入的一种宗教信仰,强调解脱和慈悲为怀。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四谛”和“八正道”,它教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并指导人们摆脱生死轮回的束缚。

佛教的祭祀活动主要是供养佛像、忏悔和诵经,以期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寄托。

无论是儒教、道教还是佛教,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祭祀都离不开祭祀神明和祖先的仪式。

这些仪式举行在寺庙、宗庙或家庙之中,通常包括祭祀、祈求和供奉等环节。

在祭祀之前,人们会准备酒、食品、烛香和纸钱等物品,以表达自己的虔诚和敬意。

古代中国的祭祀观念也和自然力量的崇拜息息相关。

人们相信自然界的力量会对人类的生活和命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会进行相应的祭祀仪式。

例如庙会就是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祭祀活动,通过游乐、祈福和供奉等活动,以庆祝农作物丰收,并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祭祀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们对神明和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承载了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社会秩序的思考。

通过参与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人们希望能够找到心灵的安宁和生活的希望。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传统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传统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传统古代中国是一个充满神秘与信仰的土地,宗教信仰在当时的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宗教的发展历程中,儒道两家的思想与信仰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织,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宗教文化传统。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强调道德、仁爱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儒家信仰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儒家的圣人如孔子和孟子被视为近人,被尊为神灵般的存在。

人们通过祭拜崇拜这些圣人,来表达对道德、智慧和他们所代表的美德的敬仰。

儒家信仰的核心是教化,通过教育和传承儒家经典,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在古代中国的社会、家庭和教育中得到体现。

道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道家信仰追求的是超越尘世的自然和宇宙的真理。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者,他们强调自然、无为而治和个体的境界。

道家信仰主张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修炼身心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越。

因此,在古代的中国,人们也会通过祭祀、修炼和寻求道家思想的指导,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渡化。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入了中国文化与信仰体系,并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被当地人民广泛接纳。

佛教独特的修行方式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民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中,人们往往通过修行、礼佛和念经来寻求内心的慰藉和安宁。

佛教信仰也给了人们对生死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并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如诗词、绘画和建筑。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宗教信仰外,中国在古代的宗教信仰中还有其他形式的信仰,如民间信仰和巫觋神祇信仰等。

民间信仰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传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融合了多种信仰和传统,与自然、祖先和家庭的崇拜紧密相连。

许多民间信仰的仪式与活动在中国仍然延续至今,象征着对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传承。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传统拥有丰富而多元的内涵。

这种信仰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宗教信仰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上古时期并延续至今。

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不仅是人们对神灵的崇拜,更是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的指引。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

本文按照宗教的发展顺序,分为神灵崇拜、自然崇拜和道教、佛教的介绍。

一、神灵崇拜神灵崇拜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宗教形式,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万物有灵观念。

古代中国的神灵崇拜主要包括对天地、山川、河流、祖先等自然和人文事物的崇拜。

在此种信仰中,天被视为最高神,具有创造万物和掌控人类命运的力量。

在周代,天的崇拜通过祭祀和礼仪的形式得到了体系化和规范化的发展。

二、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各种自然力量的崇拜与祈求保护相关。

这些力量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日月星辰等。

例如,崇拜五岳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一部分,五岳被视为地理上的重要象征,人们会通过祭祀和朝拜来表达对五岳的崇敬之情。

三、道教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信仰体系,始于汉代,发展至今。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原理和万物的本源。

道教注重修炼和追求长生不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教信仰中常见的神灵有“三清”、“太上老君”等,道教的主要典籍有《道德经》、《周易》等。

四、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于东汉时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古代的主要宗教之一。

佛教信仰强调修行与解脱,认为所有众生都能通过修行达到解脱的境界。

佛教在中国受到广泛的接受和信仰,对中国的文化、哲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主要经典有《般若经》、《心经》等,其代表性的寺庙有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包括了神灵崇拜、自然崇拜、道教和佛教等多个方面。

这些宗教信仰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其中宗教信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中国人民信仰多种宗教,其中包括儒教、道教、佛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不仅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艺术、文学、建筑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儒教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

儒教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义理。

它的核心思想是“仁”,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助人为乐。

儒家教育注重家庭价值观的传承,追求个人的道德完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他们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是中国古代另一重要的宗教信仰。

道教追求自然与宇宙的和谐,认为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道教教义强调修炼内丹和长生不老的方法,追求长寿和永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始于东汉时期,之后逐渐融入中国的宗教信仰体系中。

佛教教义强调舍弃执著,追求解脱和涅槃。

佛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禅宗的影响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佛教寺庙和雕塑艺术的出现为中国艺术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除了儒教、道教和佛教之外,中国古代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宗教信仰,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这些外来宗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信仰体系和文化传统。

中国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不仅在宗教思想上具有独特性,还在艺术、文学、建筑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魅力。

例如,在中国古代的寺庙建筑中,融合了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元素,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与崇敬。

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宗教题材,如《西游记》、《红楼梦》等,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宗教信仰的探索和思考。

总之,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教、道教、佛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共同构成了中国人民的信仰体系,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文化方式。

中国古代宗教及信仰

中国古代宗教及信仰

中国古代宗教及信仰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代的宗教及信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宗教和信仰的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儒家、道家、佛教等影响最为深远,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下面将从历史、信仰、仪式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宗教及信仰。

一、历史早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乐府”、“巫”的典型宗教形态。

乐府是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其中包含着多种与宗教有关的歌颂、祭祀、祈福等歌曲。

巫是古代拥有神秘力量的女性,视为神的代言人,能祈求神灵保佑。

在此之后,儒家、道家和佛教的发展逐渐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宗教及信仰。

儒家强调礼仪、内在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修养。

道家则强调道、自然、自我解放。

佛教则注重“四谛”、“八正道”的实修方法,强调个人悟性和生命自我超越。

二、信仰不同的信仰对于个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观有着不同的见解。

在儒家信仰中,人类是万物之中最具价值的存在,儒家关注的是个人修养的注重内在的修养和道德规范。

而在道家信仰中,追求的是自然真理和自我解放,关注人类与世界的和谐。

佛教信仰则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悟性,强调个人的修行和超越。

这些信仰,虽然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国人追求精神的内在探寻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三、仪式中国人对于宗教和信仰的仪式也非常注重。

在儒家仪式中,祖先崇拜和宗庙设立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在古代,家族和国家设立了许多祖庙,供奉着先人和历代君王,由此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道教的文化形态则是以修仙为核心,设立了许多道观和山寺,开展了多种仪式。

在佛教仪式中,则注重诵经祈祷、念佛礼拜等,保持极大的虔诚。

这些仪式不仅反映出了中国人的信仰和文化,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总之,中国古代宗教及信仰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信仰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但却都体现了中国人追求精神的内在探寻和崇高的人生追求,这对于我们更加了解和体认中国文化的深刻、多元和长远意义,有着积极的意义。

古代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中国古代宗教的历史知识点

古代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中国古代宗教的历史知识点

古代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中国古代宗教的历史知识点古代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中国古代宗教的历史知识点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也是极为富有特色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信仰的宗教就具有多元性,包括儒教、道教、佛教等。

下面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介绍中国古代宗教的一些知识点。

首先,儒教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宗教信仰之一。

儒教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追求道德伦理、礼仪道德、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修养。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强调家族的重要性,也注重君臣之间的道德准则。

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

其次,道教也是中国古代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以道家学说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教强调"道"的概念,主张追求个体的内在自然,修炼病弱身体的方法,通过炼丹和气功等形式,通过身体和心灵的修养来达到长寿和超脱尘世的目标。

道教的理念也深深渗透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此外,佛教也在中国古代被广泛信仰。

佛教源自古印度,并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

佛教倡导放下尘世烦恼,追求心灵的解脱和涅槃。

佛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引入了佛教的教义、文化和艺术,对中国的哲学、文学、美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以上列举的主要宗教信仰,中国古代还存在一些其他宗教形式。

例如,中国的民间信仰包括许多山神、水神、土地神等的崇拜,这与农业社会中与自然环境有关的信仰息息相关。

此外,祖先崇拜也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信仰形式,人们通过祭祀祖先来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并非静止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信仰之间相互融合、影响和交流,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宗教信仰。

例如,儒教和道教的相互交融产生了儒释道三教合一、三教合流的现象。

中国文化概论必背答题七(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文化概论必背答题七(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文化概论必背答题七1、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一、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宗教根源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是指对自身的本质以及自身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的意识,是一种自我意识,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2 宗教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更与各种文化现象接下了不解之缘。

①哲学:中国哲学核心问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的天在相当程度上市中国古代宗教”天神”观念的继续喝发展。

②学术思想: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以儒家学说为主流,它最核心是孝,其慎终追远的传统实际上市中国古代宗教祖先崇拜的继续和发展。

③文学:诗经中“天“随处可见,既有赞颂上天的更有怨天,骂天的。

、④艺术:许多原始舞蹈、洞穴、壁画等的真实意蕴和创作懂动机都与宗教有关。

3、那些作为各个时代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制度,法律思想,道德规范等也深受宗教制约。

二、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1 两汉时期独尊儒学,整个社会思潮皆以儒家思想为主流。

佛法传入东土后,由于与儒家思想有许多殊异处,也有不少共通点,因此一经接触,便互相激荡排斥,也互相融摄吸收,终于形成一股澎湃的新流,使得中国文化日益壮阔。

2 中国佛教与儒家关系密切,无论是思想渊源或内容,双方都有深厚的交互关系及影响。

佛、儒思想由相拒而相和,其间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就佛教而言,融入浓厚的中国色彩,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就儒家而言,吸取不少佛法的营养,从而复兴沈寂千年的儒家,有所谓的“儒表佛里”、“援佛入儒”的理学。

3 传统儒学具有宗教色彩:因为从思想渊源上说,儒学是夏商周三代思想的继承,而在三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神观念;整个儒家学说都是在天之下谈道德,做文章。

董仲舒主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把天神话,也就是把儒家学说宗教化。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宗教信仰与思想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宗教信仰与思想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宗教信仰与思想中国古代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宗教信仰与思想体系,这些信仰与思想在古代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思想,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思想。

首先,中国古代有着多元的宗教信仰系统。

其中,道教和佛教是两大重要的宗教信仰。

道教强调追求自然与道的和谐,主张顺服天地自然,体现了一种自然主义的思想。

而佛教强调解脱生死的苦难,提倡一种超脱俗世的修行方式。

这两种宗教信仰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此外,儒教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体系,儒教以尊孔思想为核心,倡导仁爱、礼教、忠孝等价值观念,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生活。

这些宗教信仰的出现和传播,为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和道德指引。

其次,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思想也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

例如,唐代的诗歌中常常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道教的自然主义思想。

宋代的山水画则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现了佛教的超脱世俗的境界。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美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的手段,传达了人们对于宗教信仰与思想的深入思考和体悟。

最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思想影响着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儒家思想的价值观承载了中国古代人民的道德与行为准则。

儒家强调孝道、忠诚、礼仪等道德要求,影响了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家庭观念。

佛教信仰则在社会中强调慈悲、善良,推崇公益事业和助人为乐。

这些信仰和思想的观念渗透到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构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秩序和人际关系。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文化的宗教信仰与思想构成了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道教、佛教还是儒教,它们都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人民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宗教仪式和信仰习俗上,更深入地体现在古代艺术创作和社会伦理观念中。

中国古代宗教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宗教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宗教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多个宗教信仰体系。

本文将总结中国古代宗教的主要知识点,其中包括儒教、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等。

一、儒教儒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等思想。

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倡导仁爱和谐的社会关系。

儒教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

二、道教道教是中国独有的宗教信仰体系,其核心思想是追求自然的道、修炼内丹以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道教分为道家和方士两个流派,其中道家注重内心修行,方士注重外部仪式和符咒。

道教经典有《道德经》、《庄子》等。

三、佛教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主张通过修行觉悟,达到解脱轮回的境地。

佛教强调四大真谛,即苦、集、灭、道,以及八正道。

佛教经典包括《大般若经》、《法华经》、《维摩经》等。

四、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是中国古代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许多神灵信仰、祭祀仪式和巫术活动。

民间信仰融合了儒教、道教、佛教的元素,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其中还包括祖先崇拜、风水、拜神等。

在中国古代宗教中,儒教是社会的道德指南,强调个人的修养与道德行为;道教着重追求长生不死和内在的修炼;佛教强调追求解脱与觉悟;民间信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表达了人们对神灵和自然力量的崇敬和求助。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宗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信仰体系和指导原则,为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精神慰藉和道德规范。

这些宗教体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信仰和生活方式,至今仍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初中历史教案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初中历史教案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初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一、介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远古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宗教信仰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

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展开论述,介绍古代的宗教体系、主要信仰和影响。

二、宗教体系中国古代的宗教体系包括了多种信仰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儒教、道教和佛教。

儒教是古代中国的国学,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道教注重自然之道和个体修炼;佛教则强调解脱和修行。

三、儒教儒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被奉为国学,在中国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对于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指导作用。

儒教还提出了敬天爱人、仁爱感恩等原则,对古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四、道教道教源于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和追求长寿的信仰,强调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道教强调自然之道,认为顺应自然是修行的基础。

道教的经典如《道德经》是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道教强调养生、修身养性,追求内在的和谐与平静。

五、佛教佛教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

佛教强调修行和解脱,通过舍弃私欲和贪婪,追求人生解脱和涅槃。

佛教的经典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华经》等对于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佛教在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宗教信仰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

宗教信仰可以给人们提供精神寄托和安慰,使人们更加关注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

宗教信仰还促进人们的艺术和文化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的繁荣。

同时,宗教信仰也对社会秩序起到了调节作用,一些宗教仪式和制度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七、结论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教、道教和佛教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体系。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丰富多样又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在古代中国,宗教信仰起到了社会凝聚力和道德规范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艺术、文学和哲学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重点探讨儒教、道教和佛教这三大主要宗教。

一、儒教儒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信仰体系。

儒教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在社会中起到了规范行为和维持稳定的作用。

其核心理念包括“仁”、“义”、“礼”、“智”和“信”,儒家经典《论语》和《大学》被广泛认可为儒教思想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儒教对政治和教育的影响尤为深远。

儒家思想主张君主立国、以德治国,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儒家经典被作为国家的经典教科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道教道教是中国古代的另一重要宗教信仰,它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和谐与平衡,强调个体与宇宙之间的统一。

道教追求“道”,即宇宙的真理和本源。

道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哲学、文学和艺术领域。

许多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都受到了道教思想的启发,将其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

著名的道教经典有《道德经》和《庄子》,这些经典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以及后世的人们。

三、佛教佛教是中国古代的第三大主要宗教。

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接受。

佛教强调个体的修行和解脱,教导人们超脱生老病死的苦难。

中国的佛教文化是多元而复杂的,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元素,并与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融合。

中国佛教的艺术和建筑以及寺庙和佛塔的建设都为后世留下了宏伟的文化遗产。

著名的佛教经典有《法华经》和《心经》,这些经典中的教导激励和引导了无数信众。

总结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是多元且兼容并蓄的,儒教、道教和佛教作为主要的宗教信仰,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这些宗教信仰在社会、政治、文化和艺术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持续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浅谈中国古代宗教

浅谈中国古代宗教

浅谈中国古代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占着重要地位,它对中国传统文化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社会人们对宗教的理解到底是怎样,我不是很清楚,在这里我只想谈一下我的看法和感想,首先宗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碰到的很多现象的解释,包含了很多哲理;其次宗教应该是一种集体的思想活动结晶,是我们在长期经过各种集体活动中总结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最后,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作为社会的文化的一部分而存在,也是一种信仰。

宗教是神圣的,它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境界。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那便是宗教和迷信的关系和区分。

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到指导作用,都是一种信念的追求,可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而不同点则是宗教是一个比较正式的社会组织,它是法律认可的,是信仰宣扬的一个途径;而迷信则存在着各种不成熟,而且其传播还有来源都是不可靠的,而且有可能产生坏的社会影响,不过他们也都隶属于文化的内容,只是表现的是非正常的无益的文化而已。

中国古代宗教主要有三大宗教:道教、佛教、儒教。

一、道教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推崇尊道贵德,行为标准上推崇清心寡欲,崇尚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与世无争,相信善恶有报。

这些教义都有积极的一面,在现代社会无疑会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首先,对历代王朝政治生活发生过重要影响。

一方面借道教巩固皇权,另一方面借以满足个人的精神追求。

其次,道教对中国古代科学有重要贡献。

外丹术促进了古代化学、医学的发展。

内丹学对古代的养生学也发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道教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道教哲学的思辨性和细密程度不如佛教,也不如宋明理学,但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道教注重研讨人和宇宙的关系,努力探索宇宙和人类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

中国文化概论第13章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文化概论第13章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文化概论第13章中国古代宗教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中国古代人民对神灵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

中国古代宗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民间信仰等多种形式。

这些宗教体系不仅在宗教信仰和道德规范方面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对艺术、文学、建筑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教是中国古代宗教的核心,受到儒家经典《尚书》、《礼记》、《论语》等的影响。

儒教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修养、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

儒家思想强调礼义廉耻的观念,提倡君子行为,追求圣人的道德境界。

道教是中国古代宗教中的另一个重要派别,主张追寻道的境界,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教经典《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求道成仙的修行方式,通过炼丹、炼形等方法追求长生不老。

佛教是中国古代宗教中引入中国的外来宗教。

佛教主张追求解脱和禅定的境界,重视修行和慈悲为怀。

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楞严经》等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些民间信仰,包括拜神、求神和祖先崇拜等。

这些信仰主要是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祖先的敬仰。

这些信仰方式多样,包括祭祀、祈福、戴符文等。

中国古代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

宗教信仰对于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

宗教典籍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宗教文化在雕塑、绘画和建筑方面也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

例如,佛教寺庙、道教庙宇和神庙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代表。

总之,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教、道教、佛教等宗教体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并对艺术、文学、建筑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宗教信仰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宗教信仰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是一个庞大而深厚的话题。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历史演变、以及宗教信仰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与演变中国古代文化根植于华夏民族的本土土壤,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与传承。

最早的中国文明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和风貌,如夏、商、周、秦、汉等朝代。

古代中国历史上,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往往伴随着王朝更替和政治变革。

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如早期的青铜器、甲骨文,中期的道教、佛教信仰,以及后期的诗词、戏曲等。

这些文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二、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非常多样,包括儒教、道教、佛教等。

这些信仰源自于古代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崇拜,以及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思考。

宗教信仰在古代中国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宗教信仰。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提倡“仁爱”、“厚德载物”的道德准则。

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道教是中国古代的本土宗教信仰,强调个体与宇宙的融合,修炼内丹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道教注重个人修养和自我实践,以追求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境界。

道教的思想与儒教互相交融,在古代中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起初在中国并不被广泛接受,直到东汉末年才开始在中国流传开来。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四谛”和“八正道”,强调生死轮回和个体的解脱。

佛教在中国古代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成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

三、宗教信仰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宗教信仰在中国古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

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传统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信仰和宗教文化,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儒家信仰、道家信仰、佛教信仰和神道信仰等。

这些信仰和宗教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儒家信仰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之一。

儒家强调的是道德和礼仪,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尊重,崇尚“仁爱”、“诚信”等价值观念。

儒家信仰的核心思想是“仁”,意思是关心他人,热爱人群,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价值。

因此,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甚至成为了政治上的主流思想,领导和统治阶级也都尊重儒家文化。

例如,唐代的孝义文化、宋代的民族自豪感、明清时期的礼制文化等都是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和支持的。

道家信仰是中国古代一种哲学或文化传统,与儒家信仰相比,更注重个体的内在修炼和自我觉醒。

道家主张的是“自然”,认为人应当顺从自然规律、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生命的超脱和思考。

因此,它的思想和观念更加玄奥和超脱,很难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和诠释。

但是,道家信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例如,明代隐逸文化、清代玩世文化等都反应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对于生命的“逃避”态度,都受到了道家信仰的影响。

佛教信仰源于印度,并在中国传播和发展。

佛教信仰的核心是“涅槃”(也就是摆脱轮回的痛苦、永脱轮回的状态),通常是通过修炼“六度”和禅坐等方式获得。

佛教信仰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科学等多个领域,并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禅学文化和佛教文化。

例如,唐朝时期的禅宗文化、宋朝时期的禅机文化、明代的文人禅等都是佛教信仰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佛教信仰还通过艺术和文化的形式,如舞蹈、书画、诗歌、音乐等,在中国各个领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神道信仰是中国古代古老的一种信仰,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由于其起源非常早,因此神道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的关系比较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讲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为地位。

如果说,不懂得基督教就很难对西方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要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懂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古代宗教所包甚广,从远古时代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夏、商、周时期的天帝崇拜、祖先崇拜;从长期以来存在于民间的尊天、祭祖、拜鬼神,到汉魏以后广为流传的佛道二教,凡此均属中国古代宗教。

一提起宗教,不少人很容易把它与求神拜佛、烧香叩头等联系起来。

其实,烧香礼拜、祭祀祈祷作为一种行事仪轨,固然是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除了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之外,宗教还有其更深刻的内在蕴涵。

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religare。

religare有“联系”之意,故“宗教”之本义,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

所谓“神”,是某种被神秘化了的超自然力量,如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佛教中的佛、菩萨等。

宗教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和崇拜,这使得它与象征人类文明之理性、理智是对立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说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呢?在人类之初,由于智力水平极度低下.最早的原始人尚不能把自己与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后来,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和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始人渐渐能够把“人”作为一个“类”同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进而逐渐产生了“人类”的意识。

当原始人能够把“人类”同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并逐渐萌生自我意识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抽象出一个与“人类”相对立的“神”,并祈求它的赐福与保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宗教根源于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意识。

”费尔巴哈这里所说的“意识”,不是指那种某些动物乃至植物也有的自我感知或感性的识别能力,而是指对自身的本质及自身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意识,用费尔巴哈的话说,是“将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性当作对象”的意识,这种意识严格地说是一种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识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宗教在其往后的发展过程中,更与各种文化现象结下了不解之缘。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几乎所有的文化形态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但那些直接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无不打上了深刻的宗教印痕,就连那些作为各个时代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制度、法律思想、道德规范等,也深受宗教的制约;至于宗教对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社会心理、文化特征的影响,就更是无处不在、难以尽说了。

以古代中国哲学为例,它所探讨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在相当程度上是中国古代宗教“天神”观念的继续和发展。

不言而喻,如果对中国古代宗教一无所知,如果对中国古代宗教中“天神”观念之内涵及源流迂变毫不了解,那就很难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蕴涵和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向来以儒家学说为主流,而儒家学说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伦理哲学,其最核心的思想是“孝”。

“孝”既包括对还活着的父母的赡养、孝敬,又包括对已故先人乃至祖宗的孝敬和祭祀。

这种“慎终追远”的传统,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宗教祖先崇拜的继续和发展。

如果对中国古代宗教中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缺乏起码的了解,那就很难较深入地去理解和把握以“孝”为基石的儒家伦理哲学。

宗教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治中国古代文学史者首先要碰到的一部著作就是《诗经》。

《诗经》中的“天”随处可见,既有赞颂上天的,更有怨天、骂天的。

此中之“天”代表什么,有何意蕴,为什么要骂天,凡此等等,《诗经》的读者、研究者们至少应略知一二,而要做到这一点,不能不了解中国古代宗教。

一些长期从事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学者,更懂得了解中国古代宗教的重要性。

因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们深切地体会到,不懂得中国古代的宗教活动及其有关仪式,对于许多原始舞蹈、洞穴壁画等,就很难搞清楚它的真实意蕴和创作动机。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化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国古代宗教的影响,与中国古代宗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因此,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就有必要梗概地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宗教。

中国远古宗教与世界上许多地区和民族一样,宗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就出现过自然神崇拜、动物神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的宗教形式,其中尤以自然神崇拜和鬼魂崇拜最为盛行。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耋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

在世界宗教史上的各种自然崇拜中,当推日神崇拜为最盛。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很多关于日神崇拜的记载,如《山海经》中关于一帝俊之妻(羲和)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淮南子》中关于“尧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杀契俞”(《淮南子·本经训》)、《楚辞》中关于“十日代出”等记载,大多与日神崇拜有关。

所不同的是,有些则把太阳当做与本部族有血缘关系的善神、保护神来崇拜,有些则把太阳作为恶神、敌对者之神来对待。

这种日神崇拜直至夏、商、周三代还很盛行。

据有些学者考证,上古时代的一些神圣名号如伏羲、太皓、太吴、帝俊、重华(舜)等,都是古代太阳神的尊号。

在记述古代祭祀及其他仪式的《礼记》中,日神曾被尊为“百神之王”,其中之《特效牲》日:“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

”后人在解释这段话时说:“天之神,日为尊。

”“天之诸神,莫大于日,祭诸神之时,日居群神之首,故云日为尊。

”可见,日神在中国古代诸天神中曾经具有“群神之首”的地位。

日神崇拜所以会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十分盛行,这与太阳对人类生活有着直接和强大的影响有关。

太阳每天东出西没,光芒万丈,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温暖,但它也非一味赐福于人,三伏酷暑的烈日常常使人炽热难熬,长年久旱,如火的骄阳更晒得大地生烟。

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的原始人,既需要太阳的恩赐,又对其变化感到神秘莫测和无可奈何,渐渐地把它作为一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匍匐于它的脚下,对它顶礼膜拜。

这样,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太阳,就成为人类最先的崇拜对象。

除了日神崇拜外,中国古代也盛行月神崇拜,而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月神则成为该民族或部族崇拜的主要神灵。

例如,鄂伦春族先民主要靠狩猎为生,而大多数的野兽都是昼伏夜出,这种生产、生活习惯渐渐导致了鄂伦春族把月亮作为陪伴他们的主要神灵——“别亚”。

每逢正月十日和二十五日,族人都要向月亮叩拜。

如果一连几天打不到野兽,饥饿的猎人就要举行仪式,朝月亮叩拜,祈求护佑。

如果发生月食。

他们则非常恐惧,认为大祸即将来临,大家竞相敲响一切能够敲响的东西,老人们则不停地叩头祈祷。

古人对于自然神的崇拜,除了日神、月神之外,还有星神、云神崇拜,风神、雨神崇拜,山神、地神崇拜,河神、树神崇拜。

总之,几乎所有主要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都曾经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被当做一种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而受到崇拜。

这里以历史上有名的天子封禅祭天地和河伯娶妇的传说为例,看看中国古人对山河之神的崇拜。

清代毕沅在其《山海经新校正序》中说:“禹与伯益主名山川,定其秩祠。

”其实,祭拜山川之神并非始于夏代,在夏之前早就有祭名山大』川的活动。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崇拜及祭祀山神常常成为各代最高统治者的一项重大的宗教活动,殷代卜辞中就有许多关于山神崇拜和祭祀山神的记录,许多天子、国君登基之后都要举行封禅天地的盛大仪式,其中最常受封受祭者,当推泰山,其次则是中岳嵩山。

《史记·封禅书》引述管仲的话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

”可见古代封禅祭山之盛。

对于河神的崇拜,人们很容易想到“河伯娶妇”的传说,说的是魏文侯时,西门豹用巧计惩罚那些以替河神娶亲为名敲诈民财的巫祝和乡绅。

虽然传说本身对河神取否定的态度,但从中却可以看到河神在当地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据有关史料记载,这种把河神人格化并对它进行崇拜、祭祀的现象,早在战国之前就已存在。

殷墟卜辞中就有不少关于以人、牲祭祀河神的记载:可见,河神崇拜在我国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等自然神的崇拜,到了夏、商、周三代后,逐渐发展为对于至上神——“天帝”的崇拜。

中国古代宗教中至上神的出现与世俗社会帝王的产生是相对应的。

由于世俗社会中出现了阶级,出现了国家及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因此天国中也随之出现了凌驾了众神之上的“天帝”、“上帝”。

这种现象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没有统一的君主就决不会出现统一的神。

”在中国历史上,与自然崇拜并存的另一种古代宗教是鬼魂崇拜。

鬼魂崇拜的理论依据是“灵魂不死”说。

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由于不能解释做梦、生死等现象,错误地认为有一种独立于身体之外或不随形体的死亡而消失的精神实体——灵魂,由于这种灵魂不会死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超人的能力,原始人既惧怕受到它的危害,又希望能得到它的恩赐,久而久之,不死的鬼魂就成为远古人普遍的崇拜对象。

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们又总认为自己的亲人的鬼魂或自己部落首领的鬼魂最能保护自己。

慢慢地,对一般鬼魂的崇拜又逐渐转变为对自己祖先鬼魂或本部落首领鬼魂的崇拜,由之渐渐演化出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在中国古代宗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至到了后来,祭祖成为古代民间最常见的一种宗教活动。

中国古代的宗教形式还有很多,诸如图腾崇拜、占卦卜筮等,但若大而言之,最有代表性的,当推以上所说的自然崇拜和鬼魂崇拜,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天帝崇拜和祖先崇拜。

由于三代之前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故远古宗教与古代文化的相互关系,大多只能从社会民俗等方面去考察,至于三代及三代以后的天帝崇拜和祖先崇拜,则在中国古代哲拿、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打下了深刻的印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