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
摘要六十年前,中共中央决定举行战略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而淮海
战役是其中战场规模最大、参战兵力最多、歼敌数量最多、历时最长、具有
决定性意义的一次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留给我们太多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淮海战役人民战争支前英雄主义壮士情怀
引言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伟大战略决战。这次战役,战场规模最为辽阔,双方聚集兵力最多,历时时间最长,争战最为激烈,影响最为深远。可以这样说:淮海战役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空前大决战。
一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11月22日结束,主要是歼灭国民党第七兵团,即黄百韬兵团,并出击徐蚌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并成立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为总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主要是歼灭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即黄维兵团。第三阶段,从1月6日至10日,主要歼灭杜聿明集团。
二淮海战役中的英雄主义与壮士情怀
1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下的回廊里,有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中华儿女们永远记着,你们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血换来的。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是啊,如果没有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我们怎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记过去。
2 英雄主义与壮士情怀
淮海战役中的烈士,既有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又有拼杀在抗日疆场上的抗日英豪;既有身经百战的优秀军事指挥员,又有爱兵爱民的模范政治工作者;既有在解放战争中南征北战的战斗英雄,又有刚刚入伍、投身革命的“解放战士”;既有保障供应的后勤人员,又有能歌善舞的文艺女兵;既有随军转战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支前民工,又有在后方保护军粮勇斗匪特的地方战士;既有满怀爱国热忱的归国华侨,又有正直勇敢的共产主义战士。虽然烈士们的年龄有大有小,职务有高有低,但人人都有一腔热血,有着同一个目标。当战争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冲向前去;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们会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一切,让生命迸发出壮丽的色彩!
3 典型烈士
董存瑞舍身炸敌堡的故事妇孺皆知,殊不知在淮海战役中也有一位舍身炸敌堡的英雄张树才,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围歼黄百韬兵团的碾庄外围压缩战中,在队员炸敌堡失利的情况下他果断对连长说:“不炸掉前面的敌堡,坚决不回来!”果断抱起20斤重的炸药包冲向敌堡,在敌人跳出地堡活捉他时,他抱着炸药包,拉开了导火索,拼尽全身力气扑向敌堡,嘴里高喊着:“只要完成任务,死也光荣,你们来吧!”将炸药包方在地堡顶口,“轰隆”一声巨响,在地堡坍塌的猛烈火光里,张树才壮烈的得到了永生。在淮海战役中,这样的烈士数不胜数,三万多烈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在辽阔的徐淮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
三人民战争与支前
1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是人民大众的支前努力的结果。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前线规模之大,任务之重,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巨,可谓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正如同陈毅元帅说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2 支前
在苏、鲁、豫、皖四省东起黄海之滨,西至豫南,北至山东渤海,南达苏北长江沿岸的广阔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场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保证决战胜利的空前规模的群众运动。刀光剑影,热血与烈火交织的淮海战场上,到处运动着支前民工的队伍,形成一道瑰丽的风景线,为宏伟的战争画卷添上了辉煌的一笔。他们从四面八方汇集战地,穿着不同的服装,操着不同的口音,但都怀着一个共同的信念,支援解放军,全歼当面得敌人。支前的民工们忍饥受饿,趴冰卧雪,一肩重负,双肩风雨,穿行于炮灰硝烟中。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及时的把军粮送到部队最需要的地方。
3 全民战争
男人出征去前方,妇女生产在家乡。家家户户齐动员,男女老少忙支前。没能去战场支援的男女老幼,也一心一意的为前线。老人们战胜灾荒,赢得了秋季丰收,踊跃缴纳公粮支援前线。妇女们昼夜碾米磨面赶制军鞋军衣。城镇广大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加紧生产军需物资。可以说,支援前线是人们的头等大事,一心为着支前,一切服从前线,要人有人,要粮有粮。
4 支前结果
在淮海战役中,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包括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级转运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000副,大小车881000辆,挑子305000副了,驮运用牲畜767000头,船舶8539只,汽车257辆,实用粮食43476万斤,各行政区为战役筹运粮食96000万斤。组织建设运输干线十余条,粮站110余处,兵站90余处,医院30余所,伤员转运站40余处,以及油盐供应站、弹药库、补给所等。
四作战手法
1 打郑州是为了配合淮海战役
为了配合华东野战军举行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进行了郑州战役。其目的是既可歼灭郑州守敌,又可吸引豫西的国民党张金、黄维两个兵团使其无法东调
,还可吸引徐州以西国民党各部西顾增援,以利于华野在徐州以东发动淮海战役。
2 解放军隐蔽战役意图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及地方武装从四面八方向淮海战场挺进,矛头直指徐州。驻守在徐州外围的国民党军队及绥靖区部队正面收到了解放军部队的攻击,并向徐州“剿总”和南京国防部告急,要求增援,于是外围的国民党军均向徐州靠拢。其实解放军真正的意图是围歼黄百韬兵团。
3 战场起义
淮海战役中由何丰沣与张克侠领导的贾汪起义,使淮海地区的国民党军东线防区出现了以个大缺口,使华东野战军主力乘虚而入,直捣徐州,切断了黄百韬兵团的退路,进而将国民党第七兵团歼灭,加速了淮海战役的进程。廖运周率领一一0师起义,使黄维的突围计划失败,军心动摇,士气一蹶不振。
4 作战厅长是卧底
国民党国防部得作战厅长厅长、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郭汝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人内部的党员,淮海战役发起之前,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作战会议,提出“守北必守淮”的主张,其具体方针是,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阜一带,寻机与解放军决战了。他责成郭汝瑰编订作战计划,送蒋介石审批。然而此方案尚未下达给有关的国民党军队,就已被解放军掌握了。通过郭汝瑰,解放军掌握了许多国民党军队的绝密情报,掌握了国民党军队的动向。郭汝瑰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5 天气因素
“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淮海战役中,天候中的雨、雪、风、雾等没有一样对国民党军有利。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中,连日大雨阻止了黄维兵团机械化部队的行进速度。而第三阶段歼灭杜聿明集团的战斗中,冰冻雪封陈官庄,后勤补给供应不足,国民党军冻饿难忍,纷纷逃往解放军阵地,在十多天时间里共有一万多人向解放军投降。各部队都丧失了战斗力,官兵们精神崩溃,毫无斗士,已经到了一击即溃的地步。
五结束语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俗谚“得民心者得天下”,千百万人民的大力支援,是人民解放军攻城拔寨的真正优势。人民把支援战争当成自己的事业,人民是革命的源泉,是胜利的基石。淮海战役的大捷是兵民结合的大捷,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鲜活体现,是人民革命战争打败反革命战争的典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光辉胜利。
淮海战役中烈士于支前人民的伟大壮举,将永垂革命史册,与日月同辉!
参考文献
[1 ] 《淮海战役》李维健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第10页
[2 ]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实事出版社 2000 第四卷 267页
[3 ] 《淮海战役》陆仁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第29页
[4 ] 《淮海战役》阎志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