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人格
知识与人格的心理品质
知识与人格的心理品质
知识与人格的心理品质紧密相关。
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世界,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提升我们的智力水平。
而人格的心理品质则是指一个人的品德、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综合体现。
在知识和人格的心理品质中,知识的积累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让我们更有自信地接受挑战和面对困难,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同时,知识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世界,了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维。
而人格的心理品质则是指一个人的品德、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能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工作表现以及生活质量。
良好的人格心理品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加注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加自信和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因此,知识和人格的心理品质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发展都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同时也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质,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 1 -。
知识积累和人格塑造何者更重要(正方)
反方攻击方向:(2)积累知识需要的是能力,能力属于人格,没有人格将他内化,知识将毫无用处积累不等于学习,想学习必须用人格。
驳论:我方并没有将积累知识与塑造人格独立开来讨论,知识积累与人格塑造相辅相成,但是由于大学阶段的我们人格已经有了基本的形成,在智力,理解能力和记忆力的三重巅峰时期,在已经有了基本价值观的条件下,显然应该将知识积累放在当前更重要的位置上。
提问:高智商犯罪没有人格驾驭的知识是危险的知识不足人格弥补,人格不足知识不能弥补。
驳论:首先,高智商犯罪毕竟是个例,与社会对于高技术人才的大量渴求相比,我们不能因高智商犯罪存在而否认知识积累的地位。
因噎废食,以点概面,的行为不可取。
并且,我想提醒一下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的前提是在两者皆有的前提下,哪个更重要。
就这样一个积极的辩题而言,对于道德严重缺失的人显然不在我们讨论的话题之内,请对方辩友不要做缺失性比较。
提问(2)知识的积累靠的是人格这种能力;能力说驳论:对方辩友提到了能力,那让我们看看是什么让能力具体化了,不还是我们积累的知识吗?对方辩友还说能力是人格的一部分,我想提醒一下,现代汉语词典指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并不包含能力。
提问(3)我们只有更注重人格塑造才能内化我们积累的知识,,,没有人格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知识?从社会上看,知识是力量,但是必须有好的人格才能正确驾驭。
一味学习书本知识的人不正是是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只管拿来,却不懂得筛选。
只有塑造人格,提高综合素质,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认识价值,社会价值。
反驳对方辩友真的看过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吗?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对于中国当时社会的呼吁,本身就是有选择和取舍的拿来,还请对方辩友不要望文生义。
提问(4)古今中外的先哲告诉我们: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
反驳我认为对方的论点略有偏颇。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由于他在物理学方面才华闻名于世,造福于人的,他的才华显然是胜过德行的,但是你能因此就说他是小人吗?才胜德代表德行败坏吗?另外,我必须提醒一下对方辩友,对方所说的才和德是名词,而我们本次辩论中的主题积累知识和塑造人格则是一个过程。
“人格塑造与知识积累更重要”辩词
“人格塑造与知识积累更重要”辩词《诗经·小雅》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意思说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一定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直的人,一定会有人效法他。
“意大利但丁也说:“道德常常能够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难以填补道德的缺陷。
”一个面向21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德才兼备。
一个人如果志大才疏,固然成不了才,但如果没有优秀的品格,则更难以成就事业。
古今中外的先哲告诉我们: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
人的知识源于教育,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塑造人格,以使得个人人格和社会人格相统一。
知识的积累是教育的结果,故知识积累也是为了塑造人格。
知识积累是为塑造人格而服务的。
知识本身仅仅是由人类行使的工具。
它不会思考对与错,只有人才会。
而评价人们道德行为的唯一尺度则是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志趣、能力、心理、气质的集中表现。
因为人格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所以,如果个体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就具有正常的人格。
反之,如果个体的情绪反应、言行举止、态度、信仰体系和道德价值特征等都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人际关系紧张,则可能患有人格障碍。
面对当今社会的种种挑战,我们应该以什么为立足之本呢?我方认为是塑造人格比知识积累更重要。
1、健全人格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要求我们首先学会做一个好人,做人是基础,连人都做不好,其他事情就是空谈。
2、健全人格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如果是一个人人格健全,那他的各个方面都会趋向健全。
有着良好的心态,学习起来也会思路开拓,聚精会神,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的。
爱因斯坦就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他没有私心杂念,所以其学术成就超群。
健全人格是积累知识的前提,积累知识只是健全人格的手段。
3、健全人格有利于个人全面的成长,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
看看,有人格缺陷的希特勒,不就是因为丧失人性才造成了人类的灾难吗?历史的教训是惨重的,对方辩友可要铭记这些惨重教训啊!4、塑造人格是百年树人的功业。
大学里长进最大的应该是人格还是知识?
大家好,首先且让我们开宗明义,解释一下辩题的几个重要定义吧。
大学,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它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并以考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学知识和技能。
知识,人类的认识成果,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
“人格”一词在生活中有多种含义。
有道德上的人格,它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人;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
就今天的辩题来说,读大学,长进最大的应该是社么,可以有两种理解。
从价值取向来看,是人们对上大学想获得回报的主观感受。
从结果取向来看,是对知识与人格增长量的对比。
对于知识与人格这两种完全无法量化的东西,我们无法将他们放在一个系统中将其分析比较,而且这样做也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辩论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生活实践。
所以我们今天辩论的重点在于价值取向。
对于上大学的第一目的可以从3个方面说明。
第一,国家既没有举行大家听都没有听过的全国高中生人格选拔考试,也没有通过举孝廉这种传说中的制度,而是设立高考这个令人发指的模式来选拔人才,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国家需要的是知识型人才,国家把我们千挑万选出来,让我们上大学的第一要务是学知识。
我曾经很细心的研究过高考加分政策,却很失望的发现没有一条是人格高尚可以加分的,竞赛加分倒是很多。
第二,各位,你们的父母在你离家之前,把辛辛苦苦中挣来的钱交给你的时候,一定叮嘱过你,好好学习啊,多学点知识。
有没有谁的父母对你说过好好塑造人格啊,成为一个大圣人。
第三,从我们自身来说,我们选择大学这个教育机构,正是因为愿意被它教育和培训,获得知识。
我们没有去早早的上班,也没有在家混吃等死,而是当一名大学生,我不禁要问,学生的天职是社么?是学习,我们心里把学习当成第一意愿,才来上这个大学。
今天的命题已经限制了我们辩论的环境,是大学。
从客观上来说,大学本身,就是为学习而建造的!首先,大学让我们拥有博学的老师,虽然他们的言传身教也许可以潜移默化的健全我们的人格,但是老师的使命是授予我们知识。
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
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成功教育的心理学价值秦启庚[案例一] 十年前,某大学三年级学生因教学实习上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求助于心理学老师。
发现该当事人长期处于缺乏自信和自我价值的心理环境之中,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我怎么这样无能无用,怎么倒霉的事情老是降在我的头上。
”实际上,在传统的评价中,该当事人应该算是一个很成功的学生: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学习努力成绩不错。
初中就近入学于一个普通中学,但凭其用功考上高中,高中虽然也很普通,但他不断努力,又考上了大学本科(扩招前),大学读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全班当时唯一过了英语六级的学生。
然而这位学生不仅没有成功感,相反总是认为自己是个无能的失败者。
[案例二] 国内某顶尖名牌大学学生,尚未毕业就收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签署的“硕博”5年连读的录取通知书。
该学生到了国外的学习环境,与其导师的研究生群体无法相处,科研过程中人际关系紧张,以邻为壑、与他人为敌。
其结果,被该群体排斥在外,一个人孤零零地独处一室,没有人要他一起进行科学实验。
通过调查,导师告之做完硕士论文回国去,博士不要读了。
就是这么一位在常人眼里是“天之骄子”的成功学生,却落得一个欢喜而去悻悻而归的结果。
上述两个活生生的案例及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的类似案例,都说明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学业成绩的优秀并不能与学习成功划上等号,传统教育的成功也并非就是成功教育。
然而要使全社会及各级各类教育莅事者形成这样的教育思想观念,却非易事,这正是成功教育的价值所在。
一、问题的提出:成功教育是教育的艰难回归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曾有一项关于心理健康的调查统计,结论是50年来,抑郁症等心理疾患的比例增长了10倍。
对于如此迅猛增加的心理问题,学者们的解释众说纷纭:遗传所致论者有之、社会压力所致论者有之、环境污染所致论者有之,却唯独没有“教育所致”论者,但如果我们从千头万绪的心理问题中整理出几方面的社会现象,就不难发现教育的发达程度与心理问题发生率的高度相关关系:第一,教育发达国家心理问题发生率远高于教育落后国家(很少有非洲等教育欠发达地区心理疾患频发的报道),在中国教育发达的东部地区心理问题发生率远高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第二,学业诱发的学生伤人自伤不计其数,其中既有初中生因学业压力而离家出走者、也有高中生因学习矛盾残害父母者、更有大学生、硕士博士生乃至博士后上吊跳楼或残杀同窗无辜者,“应试教育”因此而被诟病;第三,“白领精英”的心理问题远远高于非白领人群,这已成社会共识,他们并未因为是社会之“精英”而感到幸福成功,相反,他们普遍存在认知上的“执抝构”、“固着”、“消极定势”等问题,人际态度上的“以我为中心”、“过度防御”等问题,情绪情感上的“高焦虑”“抑郁”“强迫”“偏执”等问题,这部分精英的身上存在明显的社会评价与主体评价的不一致,即传统社会评价的成功并未就被当事人主体评价为成功。
辩论材料 大学期间学习知识重要还是培养人格重要
辩论材料大学期间学习知识重要还是培养人格重要1595人阅读辩论人格与知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德在首位。
鲁迅先生的学历连中等一专都没有毕业,但当年的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都聘他任教;沈从文先生的学历只有小学毕业,但是当年的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大学都聘他任教;齐白石先生连小学的文聘都拿不出来,也曾被当年的中央美术学院聘为名誉教授。
大学拥有他们是大学之幸。
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05年修订版中人格一词的解释: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德育,(二)智育,(三)体育,(四)美育。
《汉语大辞典》中,人格是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
弗莱克斯:大学是这样的机构,用挑剔的眼光去评价人们的成就,并用真正的高水平去教育人。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得认识和经验的总结,也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成果,而对方却将它扩展到做人、交往等需要自己探索的领域,这是随意扩大概念的外围!人格的养成非常复杂,他不仅依靠丰富的知识,更需要高雅的气质,独立的性格,健康的身心,诚实的作风,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所以,对方辩友所说的知识是塑造人格的基础我方不敢苟同。
二战中6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纳粹组织中不乏学术渊博的政治家,军事家,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句话,“才,德之资也,德,才之帅也,帅不就是统帅?统帅不就是更重要吗?”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经这样说:“教育一个人的知性而不培养其德行,就是为社会增添了一份危险。
”叔本华说:“我们生命快乐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是我们的人格,如果没有其他的原因的话,人格是在任何环境中活动的一个不变因素。
”余秋雨介绍,在香港有一种说法是“全人教育”。
即指健全人格教育,它是大学的必修课,“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素质最后要整合成人格,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白,人格遗传比知识传授更重。
辩论赛知识比人格重要
辩论赛知识比人格重要辩论赛知识比人格重要问:在当今这个社会,应试教育处于顶峰的社会,需要的是有广博知识的人,所以从清华北大出来的学生总是能够更容易的找到工作,难道他们的人格就一定很好吗,难道我们这些高职出来的学生人格就一定很差吗,虽然我们知识比不上人家,比个人格也会输?驳:不过有更高的人格有什么用,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有知识的人,人家老总找人第一是看你知识,而不是看你人格~~ 两者看来都很重要,但是题目是要求在学校范围里,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不断增强我校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相对来说,只要学校这方面的知识你学透彻了,人格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问:现在学校开展思想道德培养课程驳:培养思想道德观念不用知识么?知识是什么,除了专业课别的就不算知识?我也问你,没有心理方面的知识,你思考什么,用什么?没有个顺序的先后么?好的品格是坐那就有的?啥是好的品格,评判的标准从哪来?不用知识判断么?在大学塑造起来的人格经得住走入社会得冲击么?没有自己头脑得理论理性化所支撑得人格是不稳定得,是脆弱得,如果人格培养更重要些,你怎么表现这个更重要,多抽时间培养人格么?怎么培养?实际行动是什么?看思想道德书?扶老大娘过马路?一天能扶多少个?驳:对方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一个人的知识你能看到吗?知识一旦被你拥有,他还会跑吗,而人格是多变的,在人的一生中,可以有善转恶,也可以由恶转善,人格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工,他要一生的努力,而大学是人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不要把时间白白浪费哦. 问:很多人说刘海洋和马家爵的事情来说道德很重要,那么我倒要问问你的道德是怎么来的?驳:是在大学4年里才培养的么?那么对方的便有是不是认为那些还没有上大学的人道德低下呢?众所周知,我们的品德是从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的。
中国在大学的辛辛学子何止百万,刘海洋和马家爵只不过指着百万之重的2个,难道我们看世界要以点覆面吗? 这实在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就是调节心理方面的知识太少,还不要这样的人积累知识,拿空气塑造人格么?”我想问下,有强的心理方面的知识,没有得到更好思考和使用,又有何用。
大学生塑造人格与学习知识
知识积累与人格塑造哪个更重要?武曈李大钊说过:“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余秋雨说:“文化知识不等于文化素质,文化技能更不等于文化人格。
离开了关爱人类的基座,文化人便是无可无不可的一群,哪怕他们浑身书卷气,满头博士衔。
而我认为知识与人格同样重要,但相比之下,人格比知识更胜一筹。
马克斯·韦伯在论及教育时,曾有过这样的分类:“就教育的目的而言,历史上有两种极端对立的类型:一种是要唤起卡理斯玛;另一种是传授专门化的技术知识。
”如果我们将韦伯的独特术语转化为中国人熟悉的术语的话,那么,唤醒卡理斯玛的教育就是人格教育,而专门化技术知识的教育就是知识与技能教育。
用韦伯的卡理斯玛来表述人格要比人文精神更为广泛,它至少包含广义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方面。
关于人文精神这几年的讨论已很多,已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我这里想强调的是我们不应该以一种狭隘的方式理解人文精神,将人文精神理解为知书达理、温文儒雅、待人礼貌、诚实正直。
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但还有另外一些美德,如超强的毅力、英雄气概、正义感、为伟大事业的牺牲精神等。
古希腊有所谓节制、勇敢、智慧、正义诸美德的说法。
这样一种人文精神也就是今天共和主义理论所强调的公民人文主义精神,它比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更为宽泛,更为丰富。
除了宽泛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外,理想的人格还应该包含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不是科学主义。
对唯科学的科学主义是应该拒斥的,但是科学精神是应该着力强调的,尤其在今天的教育中更应如此。
我接触了不少大学生,觉得我国的教育对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是相当不够的,许多人在讨论问题,包括一些非常重大的问题时有太多主观臆断,缺乏严格的逻辑、缜密的分析、详实的资料、扎实的数据。
其实,这不仅是今天的现象,而且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缺失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100多年前,当严复等优秀思想家倡导革新时,很注重引入西方的科学精神与思维方式。
严复曾抱怨,和国人讨论问题,最大的困难是许多人不进行严格论证就做出判断性结论。
知识与人格重要辩论赛
知识积累的目的显然不是塑造人格。
没有知识的积累同样可以塑造人格。
更不是人格的完美化,人格是没有所谓的完美的。
如果说知识积累的目的是人格塑造的话,那么1+1=2塑造的是什么人格??是不是有一天我算错了,1+1=3了,我的人格就不再是我的了经过刚才激烈的攻辩,对方辩友的知识很令我佩服,但是,他们的风度更是深深的打动了我。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另人信服的不仅仅是才华,只有通过你高尚人格表现出来的才华才会获得真正的胜利。
今天对方辩友的一切风度足以弥补你们知识的不足,不过,错误还是要指出:第一,人格的养成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依靠丰富的知识,更需要有高雅的气质,独立的性格,健康的身心,诚实的作风;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所以,对方辩友所说的积累知识是塑造人格的基础和唯一途径的观点我方真是不敢恭维呀!第二,我提醒对方辩友,刚才对方辩友所说的发展社会、造福人类等一切豪言壮语,都是因为能够正确的运用知识,而非机械的记忆知识、积累知识。
积累不等余运用,所以人们常吧长于记忆,懒于思考的人讥笑为两脚书橱、人肉字典。
第三,我们从不否认知识的重要性,但重知识灌输,轻人格塑造,那麽所谓的知识就很可能成为争名夺利的武器,危害社会的工具。
你们所谓的竞争将不再公平。
卑鄙,成为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成为高尚者的墓志铭。
第四,对方辩友说我们敬佩教授与学者只是因为他们的才学,那麽,请问对方辩友:你敬佩剽窃论文的北大教授王铭铭吗?你敬佩那些效忠纳粹的军事家科学家吗?你敬佩那些制造电脑病毒危害社会的电脑工程师吗?第五,对方辩友竟冒天下之大不讳竟说,杨靖宇、雷锋、孙茂芳是因为知识才如此出众。
我方不否认其中有党教的关系,但请问党教的目的是什麽?难道不是为了提升人格、提高党性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吗?不错,知识积累却实起到了某种作用,但他们如果没有健康的身心,诚实的作风;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单一的积累有用吗?第六,(也许他们会举出一些“才高德浅”也有所建树的人,别忘了《易经》中有“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知识与人格哪个更重要
知识最重要1/塑造人格是句空话,无米之炊,一个农妇教育儿子塑造儿子人格的时候也要讲些做人做事的浅显的道理或者故事,不是整日对着他喊"去塑造人格吧"就可以的。
好的人格之所以难塑造恐怕也是因为这等知识有什么用的发问,有知识还不用,偏偏把塑造人格看成单传的手艺新开个门派,只是这门派没什么武功,只是瞎嚷嚷。
既然积累知识要和塑造人格相辅相成,知识显然有其工具性,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易懂的道理。
2/对方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一个人的知识你能看到吗?知识一旦被你拥有,他还会跑吗,而人格是多变的,在人的一生中,可以有善转恶,也可以由恶转善,人格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工,他要一生的努力,而高中是人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不要把时间白白浪费哦3/来到高中,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学习又是什么?知识的培养。
请问反方同学,塑造人格,在家里可不可以?而在家里,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你学得到吗??4/高中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但事情总有轻重,试问一名高中生没有把知识积累放在第一位,那么他这三年对得起谁,我们都知道要资源优化配置,在最适合的地方做最正确的事!一个孜孜不倦、勤奋好学、喜爱思考的高中生,人格上会有很大问题吗?顶多是还不够成熟稳重,团队合作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而且我想这种情况是少数,热爱智慧的朋友会关注一切值得学习的方向。
无数成功人士回过头来劝年轻人时,都会提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可见知识功底的重要高中三年你作为一个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任务都忘记了那还何谈人格?如果高中生毕业各个路不拾遗,就是什么专业知识都只知一二。
拿国家如何发展,世界如何前进,人类如何进步??有了知识人才会进步,才会懂得怎样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我们的祖先不也是通过学习知识,来推进这个大家庭的吗?在那个艰难的过程中,也正是人们开始学会互敬互重的过程,当然就是人类开始了解人格的过程,所以,知识是人格的驱动器,没有知识又何谈人格呢?正:试问邓小平他老人家为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不说塑造人格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与人格,完全是一个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辩论赛知识比人格重要
辩论赛知识比人格重要辩论赛知识比人格重要问:在当今这个社会,应试教育处于顶峰的社会,需要的是有广博知识的人,所以从清华北大出来的学生总是能够更容易的找到工作,难道他们的人格就一定很好吗,难道我们这些高职出来的学生人格就一定很差吗,虽然我们知识比不上人家,比个人格也会输?驳:不过有更高的人格有什么用,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有知识的人,人家老总找人第一是看你知识,而不是看你人格~~两者看来都很重要,但是题目是要求在学校范围里,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不断增强我校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相对来说,只要学校这方面的知识你学透彻了,人格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问:现在学校开展思想道德培养课程驳:培养思想道德观念不用知识么?知识是什么,除了专业课别的就不算知识?我也问你,没有心理方面的知识,你思考什么,用什么?没有个顺序的先后么?好的品格是坐那就有的?啥是好的品格,评判的标准从哪来?不用知识判断么?在大学塑造起来的人格经得住走入社会得冲击么?没有自己头脑得理论理性化所支撑得人格是不稳定得,是脆弱得,如果人格培养更重要些,你怎么表现这个更重要,多抽时间培养人格么?怎么培养?实际行动是什么?看思想道德书?扶老大娘过马路?一天能扶多少个?驳:对方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一个人的知识你能看到吗?知识一旦被你拥有,他还会跑吗,而人格是多变的,在人的一生中,可以有善转恶,也可以由恶转善,人格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工,他要一生的努力,而大学是人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不要把时间白白浪费哦.问:很多人说刘海洋和马家爵的事情来说道德很重要,那么我倒要问问你的道德是怎么来的?驳:是在大学4年里才培养的么?那么对方的便有是不是认为那些还没有上大学的人道德低下呢?众所周知,我们的品德是从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的。
中国在大学的辛辛学子何止百万,刘海洋和马家爵只不过指着百万之重的2个,难道我们看世界要以点覆面吗?这实在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就是调节心理方面的知识太少,还不要这样的人积累知识,拿空气塑造人格么?”我想问下,有强的心理方面的知识,没有得到更好思考和使用,又有何用。
知识培训与人格培训辩论会发言稿(反方)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知识培训与人格培训辩论会发言稿(反方)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作为反方代表,我认为知识培训和人格培训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割裂开来,而应该在知识培训的同时,注重人格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知识培训是人格培养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力,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
如果只注重人格培养,而忽视了知识培训,那么学生将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更难以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知识培训也是人格培养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和实践中,学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通过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些都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知识培训和人格培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只有在知识培训的同时,注重人格培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知识培训和人格培养都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我们应该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谢谢!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作为反方的第二位辩手,我认为知识培训和人格培训并不是一对矛盾的概念,而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知识培训是人格培养的基础,人格培养是知识培训的目的。
首先,知识培训是人格培养的基础。
只有通过知识的学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建立自己的信心和自尊心。
没有知识的积累,人格培养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其次,人格培养是知识培训的目的。
知识培训不是为了追求高分数,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这就需要我们在知识培训的同时,注重人格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高尚情操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最后,知识培训和人格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辩论赛:知识积累与人格塑造
正方积累知识一辩陈词古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对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我们才能展开一场有意义的辩论。
首先,我们说在校大学生是指在高校就读的所有学生。
积累知识是指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把握以及建立涉及感性知识,理性知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等等全面广博的知识体系结构。
而在大学塑造人格则是指在已经具有人格雏形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选择性吸收和应用,从而完善人格的过程。
对于大学生而言,到底何者是主要矛盾,我方认为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更重要,理由有三:第一,作为社会建设的后备军,我们应该明确在每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积累知识是大学生在大学时期面临的最根本也是最迫切的问题。
我们曾经付出12年的努力才走进了大学这座“知识的殿堂”,这么丰富全面并且专业的知识摆在我们面前,此时不积累,更待何时?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进入大学学习的最终目标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安身立命,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没有知识的武装,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就更不要说养家报国了。
第二,知识是塑造人格的基础。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大学生在校无论是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还是完善人格都要通过积累知识这一途径,可见积累知识更重要。
正所谓书读百遍明是非,路行千里辩曲直,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何谈人格塑造?第三,当今世界,科教兴国科技立国已经是世人的共识。
知识作为重要的经济生产要素在高校教育中一直处于首要地位。
知识经济的到来迫切要求我们直面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这一现实,我们大学生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科技兴国的重要使命,更应该把握住大学这一生学习知识的最好时光,努力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为富国强民作好准备。
远古的惊雷赐予人间文明的圣火,科技的进步铸就人类的英雄史诗。
任风云变幻,知识的光辉带给世间的必将是永恒的光明!综上所述,我方坚信: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更重要。
辩论:学习知识还是塑造人格更重要
反方观点尊敬的各位评委,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电子商务系的正方一辩徐国涛,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在校塑造人格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我想从两个方便来论证我方的观点。
其一:从人格的含义上来讲,人格是个显著的思想、性格、特征、态度和习惯的有机结合。
它包含特质、认知和倾向三个单元。
而认知这个单元就包含了学习知识这三个方面。
其二:从人格的作用来讲,我认为一个人不管有多高的知识,都必须是以拥有驾驭他知识的人格作为前提,否则他的知识的作用对全人类来说就会是个反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越大。
我方认为人格比知识列重要,虽然人格和知识都属于人的内在东西,但是相比而言,知识似乎表象一些,人格则更本质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知识可以用语言表现出来,但是人格只能用行为来表现,一个人如果人格高尚,但是知识欠缺一些,可以为人们所接受,而一个知识非常渊博、但人格却十分委琐,这样的人只会遭人唾弃。
例如在“红楼案”中倒下的高干们、他们知识不丰富吗?他们中有不少都是大学文凭的,但是成为阶下囚,原因何在?人格有缺陷!面对金钱与美女的诱惑,他们无法把持自己的良心!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商品大潮的冲击愈演愈烈,在一片“出国热”中,我们不强调人格,不久的将来,人将不人,国将不国了!所以天之骄子们,在学习知识,丰富头脑的同时,不要忘了提升你们的人格,培养你们的良知更重要。
在今年初烧熊的刘海洋事件中,杀死自己寝室的四个室友的马加爵,曾经是广西南宁总分么二名的学生,成绩如此优秀,只因为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而导致了今天的悲剧,等等,以上两个观点我方认为大学生在校,塑造人格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2. 2上大学期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定型的阶段。
知识什么时候学都行,但人的品格一旦成型了,就不容易改变,会影响一辈子,包括影响知识的积累。
知识本身,是双刃剑。
在道德修养高的人手中,是创造价值的,而在素质低劣的人手中,却是相反的。
例如,常常看到“某某少年黑客盗窃帐号”之类的新闻,姑且不论少年是否真的是黑客,但显然知识在他手中,是用于破坏,而不是建设。
中学阶段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辩论稿
中学阶段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辩论稿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所持的观点是: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所谓积累,就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关于事物的事实和状态的认识。
而知识并不单单只我们所学过的,书本上所体现的文字信息,报过了社会生活,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必须强调的是,今天的辩题是在积累知识和塑造人格人两者都存在并且重要的前提下,讨论哪个更重要。
我们从不否认人格的必要性,所以希望对方辩友接下来不要说如果缺乏人格的情况下,再多的知识也没什么用这样的话还有例子!一、就大学校园的特点来说,大学具有社会化、学习资源丰富、高端知识集中且更新快等特点,大学的种种特点都更有利于我们积累知识,而且人格在积累知识过程中也会提高,可是大学毕竟不是社会,无法全面塑造我们的人格。
就像温室里培养出的花朵,是无法经受大自然的考验的。
德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也说过,“大学是公开追求真理的场所,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换言之,大学生最为重要的任务便是积累知识!二、就大学生的特点来说,根据发展心理学,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乐于接触新鲜事物,智力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处于学习的黄金阶段,所以此时期积累知识相当重要。
但是发展心理学也说明婴幼儿时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心理发展尤其是情感过程趋于成熟,性格特点基本定型,且家庭社会等因素对塑造人格也相当重,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
三、就社会需求来说,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社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源于那些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假设在校大学生更注重塑造人格,那么大家的知识对未来社会来说只是基础知识,那又何来高深知识推动社会发展呢?当然不能排除现在一些高素质人才的犯罪为社会带来损失,但这些损失和贡献来比是小巫见大巫的,而那些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的人格只要符合社会基本要求,他对社会的贡献仍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积累知识培养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素材
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素材1,知识一旦被你拥有,他还会跑吗,而人格是多变的,在人的一生中可以有善转恶,也可以由恶转善,人格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工,他要一生的努力,而大学是人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不要把时间白白浪费。
2,请问对方辩友,知识就是力量—邓小平,萨克雷所言:“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
弗莱克斯:大学是这样一种机构:它自觉地献身于对知识的追,力争解决难题,用挑剔的眼光去评价人们的成就,并用真正的高水平去教育人。
您如何看待?3,请你看看你身上的衣着、鞋袜,或者你现在正在使用的电脑!它们是知识的产物呢还是人格的产物?在原始社会中,难道原始人的茹毛饮血、朝不保夕的生活凭借着所谓人格就可以凭空而成为现代人的现代生活了吗?4,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要求高校培养具有竞争实力的高素质人才,请问大学生的竞争力是来自知识还是来自人格呢?5,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
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是真正不可战胜的,人格对一个人的一生很重要,但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才能直面21世纪的挑战。
6,正所谓没有羽毛,多强壮的鸟也不能飞翔,缺乏知识积累,大学生拥有再健全的人格也是空谈,请问对方辩友你想做一只强壮的驼鸟吗?7,党的十六大指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请问一下更重要的塑造人格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呢?8,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哲学家培根就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今天我们双方就站在这,,难道不是在用知识的力量为观众们缔造一场视听的盛宴吗?9,对方辩友说刘海洋和马家爵的事情来说道德很重要,那么我倒要问问你的道德是怎么来的?是在大学4年里才培养的么?那么对方的便有是不是认为那些还没有上大学的人道德低下呢?众所周知,我们的品德是从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的。
中国在大学的辛辛学子何止百万,刘海洋和马家爵只不过指着百万之重的2个难道我们看世界要以点覆面吗?。
知识技能与人格培养的教育平衡
知识技能与人格培养的教育平衡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与人格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在未来生活与工作中所需的基础。
科学、数学、语言等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了理解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而技能,尤其是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软技能,例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学生在职场上脱颖而出的关键。
这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方面学校应采取多元化的方法。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学习、案例分析等实践导向的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其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增强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也至关重要。
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未来方向,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提升学业表现,还为其未来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知识技能只是构成一个人完整素质的一部分,尤其在人格培养方面更应有所关注。
人格包括个体的道德观、价值观、自我认知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因素。
人格的形成往往源于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因此,学校应制定一套系统的人格教育体系,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社会案例或者伦理讨论,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使他们意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与角色。
同时,开展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责任与回报,通过实际行动内化优秀的人格品质。
在实现知识技能与人格平衡的过程中,家庭的角色同样不可忽视。
家庭教育既是孩子早期人格养成的重要环节,也是传承知识技能的基本单位。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教养方式以及对待学习、生活态度有直接影响。
因此,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强亲子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培养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
家长应注重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孩子在知识技能与人格发展的双重进步。
例如,与孩子一起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不仅能够让孩子理解他人需求,更能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集体意识。
知识与人格的心理品质
知识与人格的心理品质
知识和人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知识是指人们所掌握的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而人格则是指一个人的性格、品德、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知识和人格的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知识和人格方面所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品质。
知识和人格的心理品质是相互依存的。
知识可以促进人格的发展,而人格也可以影响知识的获取和运用。
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良好的人格品质,如诚实、正直、勇敢、宽容等,就会更容易获取和运用知识。
相反,如果一个人缺乏这些品质,就会影响他的知识获取和运用。
知识和人格的心理品质是相互促进的。
知识的获取和运用可以促进人格的发展,而人格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和运用。
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良好的人格品质,如勤奋、自律、责任心强等,就会更容易获取和运用知识。
相反,如果一个人缺乏这些品质,就会影响他的知识获取和运用。
知识和人格的心理品质是相互补充的。
知识和人格的心理品质都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人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世界。
只有同时具备了知识和人格的心理品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知识和人格的心理品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我们
应该注重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人格的心理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中学时期知识积累比人格塑造更重要
中学时期知识积累比人格塑造更重要1.知识是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
2.知识是人的精神食粮,只有不断的积累知识我们的思想才不会陈腐,我们的人格才会得到更好的完善。
知识积累是完善人格的前提,如果没有知识积累素材,人格大厦是空谈!3.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他们的人格不一定比一些人高,但是我敢保证他们一定是有这渊博的知识,所以他们能够流芳百世。
4.未来社会竞争,如果一个学生要参与到竞争中,他就必须在中学时好好的积累知识, ,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5.客观社会的残酷性,决定了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性.没有知识无法谋生,没有知识无法养家,没有知识也无法报国,那么在无法谋生,养家,报国的情况下何谈人格的塑造?缺乏手段的目的只能是空中楼阁.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在日趋剧烈,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们毕竟要走向社会,要服务社会,这样我们的人生价值在社会上才能得以体现,所以我们要积累坚实的知识. 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你必须凭借长期积累的知识,才可以占据一席之地。
6.书读百卷明是非,路行万里辨曲直7.猿之所以进化成人,原因来自于其自身知识的积累。
8. 试问邓小平他老人家为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不说塑造人格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与人格,完全是一个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马克思他主张的便是讲究事实的科学教会主义。
毛泽东讲究的是一切从原则出发。
这样,难道还不能说明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吗?9.刚过世的我国政府副主席霍英东,他为何能够具有这样的人格魅力,那是他一生积累知识的产物,阿拉法特为何在巴勒斯坦人民心中如此神圣,有如此大的号召力。
那是他青年时代学习考察、积累知识的结果。
伟大的毛主席为何能“指点江山,激昂文字”那是他平时积累知识才能做到的。
10‘你如何塑造你的人格?仅通过别人的言传身教吗?周围的人就一定是高尚人格的人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家都明白。
其实社会上的地痞、流氓、渣滓大部分都是没有知识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与人格
反方三大攻击方向:
1)人格比知识的重要性
(2)积累知识需要的是能力,能力属于人格,没有人格将他内化,知识将毫无用处积累不等于学习,想学习必须用人格
(3)人格培养是一生的事,但知识也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并不存在大学不用重点培养人格这一说
提问:
(1)众所周知,我们来上大学的主要目的是积累知识,每当有新的面孔走进大学殿堂时,老师和父母总是在一旁叮嘱,“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呀。
”如果今天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是不是应该说:“孩子,你要好好做人呀。
”?
(2)人格的重要性我们谁都不能否认,但是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吧,无论是工作还是做人,我们需要的都是有广博知识的人,那么请问对方辩友,在同样是品德高尚的人材中,您是会选择知识渊博的人还是相对匮乏的人呢?
(3)面对今天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
(4)好的人格的形成,本身就要有知识的积累,你没有知识又怎能知道什么是好的人格呢?
(5)当今大学没有任何一所大学的学分是由人格修成的,而德育分的比例又小于智育分,请问对方辩友了,为什么我们的大学都认为知识的积累比塑造人格更重要呢?
驳:学校相信大多数学生人格是没有问题的
反驳:正因为大多数同学的人格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更应注重知识的积累。
驳:没有德育分就得不到奖学金
反驳:对方辩友忽视了一个更大的前提,那就是没有智育分,你连得奖学金的机会都没有。
(6)著名思想家左拉曾说过:“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不断增加更多的知识。
”如果一个人想要塑造人格必须先理解人格的意义,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塑造人格从何谈起?驳:在校大学生难道不知道人格的定义了吗?
反驳: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站在了我方观点上,大学生理解人格含义不正是说明人格塑造的基础是积累知识吗?
攻击:
(1)高学历犯罪
高科技犯罪不正说明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知识,才能防止不法分子的侵害吗?由此可见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啊。
(2)马加爵、刘海洋安然
不要先说
心理知识不够
驳: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站在我方的立场上,XX的例子不正说明了缺乏心理知识后果是严重的吗?
(3)知识不足人格弥补,人格不足知识不能弥补
对方辩友完全搞混了塑造人格与积累知识的关系,两者真正的关系应该是,正因为我们要不断弥补人格上的不足,所以才要不停地学习知识。
不过从鸡生蛋,蛋生鸡的角度看,人格的形成不是先天而由后天培养的,不正证明了积累知识比人格更重要吗?
(4)德胜
才是君子,才貹德是小人。
(有德无才是小人)
听完对方辩友的论述,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一味注重知识的积累,则只能成为小人,对此我方也不反对,但是今天的辩题是在校大学生,我们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格都是健全的,如果按照您方的观点是不是叫做闭着眼睛下围棋,混淆黑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