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主要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as
M2m
传感网络,指的是将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因而又叫“物联网”。比如,我们现在必须通过看、尝、摸、闻,才能形成关于某种食物的综合判断。但如果把这几种感知信息上传至网上,那么即使身在远方,也能随时了解到这种食物的色香味,这就是传感网技术的魅力。
项目的主要技术涉及物联网系统平台架构技术、中间件技术两个部分。在此
基础上,可以通过集成不同的物联网识别设备、物联网传感设备、网关设备,可
以快速开发并部署面向不同行业和不同应用的各种应用系统。其中,物联网系统
平台技术采用TOA(面向物联网的架构,Things Oriented Architecture)技术,
并基于中间件TOC(面向物联网的通信,Things Oriented Communication)技
术,为快速部署面向不同行业和不同应用物联网应用系统提供通用的集成应用技
术平台。
通过GPRS 无线通讯反馈给上位
监控主机,根据得到的电能量数据运用计算分析软件对某个电能量采集点进行实
时在线计算处理,并将计算结果发布在WEB 上面
IT、通信、基础平台、传感等领域的众多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
就目前而言,在物联网产业直接涉及的射频卡、射频卡读写器、软件、网络
传输、信息存储等行业,相关企业都大有机会。同时物联网产业在应用领域市场
更为广阔,尤其是在交通、平安城市、电力能源、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环境监
测、商品零售和物流、工业控制、金融和保险等行业更是潜力惊人
物联网是指把物品通过条码标签、射频识别(RFID)装置、传感器、数据
传输网络等信息感知、监测、传输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网络生态体系,
能够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智能”整合,它被认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
的“第三次IT浪潮”。物联网产业具有核心技术强、产业链条长、带动系数大、综
合效益好等特点,有望成为下一个突破万亿规模的新兴产业。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的Sarma、Brock、Siu创造性地提出将信息互联网络技术与RFID技术有机地结合,即利用全球统一的物品编码(EPC ,Electronic Product Code)作为物品标识,利用RFID 实现自动化的“物品”与Internet的联接,无需借助特定系统,即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对任何物品的识别与管理。
1999年,由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吉列和宝洁等组织和企业共同出资,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成立Auto-ID Center,在随后的几年中,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士、中国、韩国等国的6所着名大学相继加入Auto-ID Center,对“物联网”相关研究实行分工合作,开展系统化研究,提出最初物联网系统构架:
射频标签
识读器
Savant软件
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
实体标记语言服务器(PML-Server)
2003年11月1日,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出资正式接管EPC系统,并组成EPC Global进行全球推广与维护。与此同时,原6所大学的AUTO-ID实验室转到EPC Global下的技术组,作为EPC实验室,继续对EPC系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提出物联网系统架构:
EPC编码
EPC标签
读写器
中间件
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
EPC信息服务(EP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