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植物学实验-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植物学实验-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f1978eb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0.png)
三、实验内容
(三)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草本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向 日 葵 茎 的 横 切
三、实验内容
(三)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草本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向
日
初生韧皮部
葵
束中形成层
茎
的
初生木质部
横
切
三、实验内容
(三)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双子叶木本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取天竺葵茎的永久封片观察,在低倍镜下观察表皮、皮 层和维管柱,高倍镜下观察各部分的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三)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双子叶木本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 表皮:位于茎的最外层,形状规则,排列紧密,无胞间隙, 角质层明显,有表皮毛和腺毛,有少量气孔。
• 皮层:位于表皮和维管柱之间,由多层细胞组成。近表皮 的几层为厚角组织,向内是皮层的薄壁细胞,细胞较大, 排列疏松,内含叶绿体。皮层薄壁细胞内有多层厚壁组织, 环绕在维管柱外面。
五、思考题
1.比较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茎的初生结构的 异同。
2.比较单子叶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 异同。
五、思考题
1.比较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茎的初生结构的 异同。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棉花)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向日葵)
五、思考题
2.比较单子叶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 异同。
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茎尖结构和分生组织特点及其分化过程; 2.掌握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并了解其形成
过程; 3.掌握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并了解
(完整版)第5章茎的形态构造
![(完整版)第5章茎的形态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5c40aa5c650e52ea55189847.png)
茎枝表面隆起呈裂隙 状的小孔,是茎与外
界气体交换的通道
皮孔 冬芽 叶痕
苦楝[liàn]树
芽鳞痕
皮孔
(二)芽及其类型 芽(bud)是尚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 根据芽的生长位置、发育性质、有无鳞片包被及活 动能力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依芽的生长位置分
顶芽:生于茎技顶端的芽称顶芽。 定芽 腋芽:生于叶腋的芽称腋芽或侧芽。
葡萄的茎卷须
野葱的小鳞茎
四、茎的生理功能 茎的主要功能: 是输导和支持作用,还有贮藏和繁殖的功能。
第二节 茎的显微构造
一、茎尖的构造 茎与根的生长、分化过程基本相似。
茎尖也可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及成熟区。主要 不同之处在于:前端没有类似根冠的构造,而 存在能形成叶和芽的原始突起,称为叶原基 (leaf primordium)和芽原基(bud primordium) 。
有的植物此层细胞中含有许多淀粉粒而称之 为淀粉鞘(starch sheath),如马兜铃、蚕豆、蓖部分,
包括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髓射线和髓等。
1.初生维管束
初生维管束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束中形成层
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 细胞和初生韧皮纤维组成
分化成熟的顺序:外始式
(二)皮层 表皮内、维管柱外的几层细胞;分为皮
层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细胞。皮层厚角组织 在表皮下方,支持作用。皮层薄壁细胞常具 叶绿体,具光合和贮藏作用。
与根的皮层区别在于: 茎的皮层不如根的皮层发达。含有叶绿体, 能进行光合作用。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中的皮层最内一层细胞 仍为一般的薄壁细胞,而不象根在形态上可 以分辨出内皮层,故皮层与维管区域之间无 明显分界 。
次生木质部的组成
导管
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923cfb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5.png)
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茎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部分,负责支撑植物体和输送水分和养分。
它有以下形态结构和功能:
1. 茎的形态结构:
- 高度和形状:茎的高度和形状可以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环境的
需要而变化。
有些茎很短,接近地面,称为匍匐茎;有些茎很长且直立,称为直立茎;还有些茎具有卷曲的形状,称为蔓茎。
- 茎的分枝:茎可以分枝成多个枝条,形成植物的分支结构,
增加植物的生长点。
- 茎的叶痕和叶痕疤痕:茎上的叶子在脱落后,会留下较大的
叶痕,叶痕之间会有疤痕,记录了叶子的位置和茎的生长过程。
- 茎的表面特征:茎的表面可以有表皮、毛发、刺等特征,以
便进行气体交换、保护茎体和调节水分蒸发。
2. 茎的功能:
- 支撑与承受重量:茎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植物体的结构支撑,
并承受植物的重量。
- 输送水分与养分:茎内部有细长的导管和组织,能够输送水
分和养分从根部到植物的其他部位,保证整个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 光合作用:某些茎的表皮中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助于茎体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 贮存能量:一些植物的茎能够贮存大量的淀粉和其他能量物质,以供日后使用。
药用植物学-茎
![药用植物学-茎](https://img.taocdn.com/s3/m/7ed1535a3b3567ec102d8aa7.png)
(2)次生木质部 由导 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 纤维和木射线组成。 ★ 年轮:在木本植物茎 的木质部或木材的横切面上 常可见许多同心轮层,每一 个轮层都是由形成层在一年 中所形成的木材,一年一轮 标志着树木的年龄,称为年 轮。 春季气候温暖,雨量充 沛,形成层的分裂活动比较 强烈,所产生的细胞体积大 , 壁薄 ;导管直径大 , 数目多 ; 纤维较少;因此材质较疏松, 颜色较淡,称早材或春材。
第二节 茎
(一)茎的外形 1.节和节间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节,相邻 两节之间的部分称节间。节和节 间是识别茎的主要依据。在节上, 叶和茎之间的夹角处称叶腋,茎 枝的顶端和叶腋均生有芽。 一般植物体的地上部分是由茎 和叶共同组成的,凡是带着叶的 茎叫枝或枝条。枝有时有长枝和 短枝之分。 木本植物的茎枝上还有叶痕、 托叶痕、芽鳞痕和皮孔等。
第二节 茎
单轴分 枝
合轴分 枝
第二节 茎
3.二叉分枝:顶端的分生组织平分成两半, 各形成一个分枝,在一定的时候,又进行同样的 分枝,以后不断重复进行,形成二叉状分枝系统。 如地钱、石松等。
4.假二叉分枝:顶芽停止生长或顶芽是花芽, 由靠近顶芽下面的两侧腋芽同时发育成两个相同 的分枝,从外表看似二叉分枝,因此称假二叉分 枝。如丁香、曼陀罗等。
第二节 茎
★叶痕:是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有心 形 、 三角 形、半月形、马蹄形等。 ★托叶痕:是脱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芽鳞痕:是包被芽的鳞片脱落后留下 的 疤 痕。 ★皮孔:茎枝表面突起的小裂隙为皮孔, 通 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维管束痕:叶痕中的点状小突起称维 管 束 痕,其排列方式依植物不 同 而
第二节 茎
小 结
一、茎的基本形态 二、正常茎的类型 木质茎 1.茎的外形 1.依质地分 草质茎 2.芽及其类型 单轴分枝 肉质茎 合轴分 直立 3.茎的分枝 二叉分枝 枝 缠绕 茎 假二叉分枝 2.依生长习性 茎 攀援 三、变态茎的形态与类 分 茎 匍匐 叶状 型 根茎 茎 平卧 枝刺 茎 块茎 茎 2.地上 钩状 1.地下 球茎 茎 茎 茎卷 茎 鳞茎 须 小块茎和小鳞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11c293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5.png)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单子叶植物是植物界中最为广泛的群体之一,其茎的结构在植物的生长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可以分为茎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两个方面。
一、茎的外部结构1. 茎的形态:单子叶植物茎的形态多样,有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块茎等多种形式。
不同形态的茎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2. 茎的表面:单子叶植物茎的表面通常被覆盖着保护性的表皮组织,表皮细胞密集排列,有时还含有气孔,起到保护茎内组织的作用。
3. 茎的分枝:单子叶植物的茎通常具有分枝,分枝的形式和数量因植物的种类而异。
茎的分枝可以增加植物的叶片面积,提供更多的光合作用面积。
二、茎的内部结构1. 表皮组织:茎的内部由一层紧密排列的表皮组织包裹着,表皮细胞通常含有角质质壁,起到保护茎内组织的作用。
2. 皮层组织:表皮组织下方是茎的皮层组织,皮层细胞的排列相对松散,可以贮存水分和养分,并起到支撑茎的作用。
3. 维管束:维管束是茎内的重要组织,由导管和维管植物组成。
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维管植物则负责支持茎的结构。
4. 髓部:茎内的髓部通常位于维管束的中心,由松散的细胞组成,可以贮存水分和养分。
5. 韧皮部:韧皮部位于维管束的外部,由纤维组织和韧皮组织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茎的作用。
6. 髓腔:有些单子叶植物的茎内部还存在着髓腔,髓腔是由髓部细胞形成的空腔,可以贮存水分和养分,同时也起到减轻茎的重量的作用。
茎的结构对于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茎的外部结构和形态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茎的内部结构则可以保护和支持茎的生长。
维管束的存在使得茎能够进行水分和养分的运输,髓部和韧皮部则起到贮存和保护的作用。
茎的结构的多样性使得单子叶植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为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茎的主要形态特征
![茎的主要形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026cbe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d.png)
茎的主要形态特征
茎的主要形态特征
茎是植物身体的主体部分,它包括植物根部、茎和叶等部位,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茎起着转运水分、汇集生物素、承受重力的作用,是植物子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
茎的主要形态特征如下:
一、茎的组织结构
茎组织由表皮、切口、支撑组织、轴索组织、辐射组织以及器官组织等组成。
表皮负责茎的外生真菌防御;切口是茎体出气口;支撑组织负责贮存营养物质和支撑茎体;轴索组织负责传导水分和养分;辐射组织负责支撑茎体,使茎体更加结实;器官组织则是茎上叶、花、果实等的组织。
二、茎的形态特征
1、外形特征:茎的外形特征取决于植物种类,可以根据茎的长度、粗细、直径等特征来区分。
也可以根据茎的分枝特征,植物茎可以有分枝、单一、等多种形态进行区分。
2、内部结构特征:茎的形态特征还可以分为内部结构特征,在植物茎内部机体有大量的细胞、毛细血管、气孔等组织,这些部位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比如毛细血管负责传导食物、氧气等物质,气孔负责植物体内气体的排出与调节。
另外,茎还可以有不同的运输系统,如韧皮部,可以起到拉伸、缩短的作用,使植物更加灵活。
总之,茎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形态特征十分多样,可以经由它来区分不同植物种类。
认识茎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方式:生物教案二
![认识茎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方式:生物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5d3c91c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a.png)
认识茎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方式:生物教案二茎是植物体中比较重要的器官,具有支撑植株、输送水分和养分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茎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茎的形态特征1.茎的形态茎通常分枝状或圆柱形,还具有段分化。
茎的长短、粗细、形态和表面的纹理会因不同物种而异。
茎的表面通常会有叶、花、果等附着部位和腋生芽和叶痕等特征结构。
2.茎的结构茎通常由表皮、皮层、木质部和髓组成。
其中表皮是茎的最外层,通常由一层细胞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保护茎的内部组织。
皮层是表皮下面一层组织,由多层细胞组成,其中有些细胞含有气孔,有利于茎的呼吸作用。
木质部是茎内部最重要的组织,主要由细胞壁加厚的木质纤维和导管组成,其主要作用是输送水、养分和植物生长的激素等物质。
髓是茎内部的空心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保持茎的稳定和轻量化。
二、茎的生长方式1.升高生长大多数植物的茎都是通过升高生长的方式,即在茎尖部分不断地产生新的芽和叶,使茎能够不断地向上生长。
在这个过程中,茎不断地增加高度,同时也变得越来越粗壮。
2.匍匐生长某些植物的茎并不是向上生长的,而是采用了匍匐生长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茎会水平地生长,地面的部分很容易就会扎根,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植株。
这种生长方式常见于草本植物和一些木本植物的地下茎。
3.攀援生长某些植物在适应性进化的过程中,发展出了攀援生长的方式。
这种生长方式是指植物茎会借助外部的物体,比如支柱、墙壁、细枝等,来进行攀援生长。
这种生长方式广泛存在于一些藤本植物和攀援植物中。
4.蔓延生长蔓延生长的茎在生长过程中会在地面上延伸、匍匐、爬行,能够在地面上迅速扩散。
蔓延生长的植物多为草本植物和攀援植物,例如黄瓜、豆角等等。
总结起来,茎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方式多样,与植物种类、环境条件、生长状态等有关。
通过深入探究茎的形态和生长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性能力,为我们的生物研究和植物栽培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资源。
第五章-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五章-茎的形态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bf6a8af1b52acfc788ebc99b.png)
⏹第五章茎的形态与结构⏹一般指植物体体轴的地上部分⏹来源种子萌发后,主茎由胚芽连同胚轴开始发育经过顶芽和腋芽的背地生长、重复产生分枝如此发展下去而形成整个地上部分⏹第三节茎⏹一、茎的生理功能⏹a、输导——导管、管胞和筛管、筛胞⏹b、支持——机械组织、输导组织⏹c、贮藏——贮水(仙人掌)、贮糖(甘蔗)、贮淀粉(土豆块茎)⏹d、繁殖——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扦插、压条(桂花可空中压条)、变态茎的块茎产生不定芽⏹藕扦插⏹二.茎的基本形态⏹夹竹桃⏹芦荟⏹莲花掌⏹白花益母草⏹莎草:⏹竹节蓼⏹蟹爪兰⏹(一)茎的外形⏹节:茎上着生叶和芽的位置。
⏹节间:两节间的部分。
⏹甘蔗毛竹⏹一)茎的外形⏹长枝:节间显著伸长的枝条。
⏹短枝:节间短缩,各个节间紧密相接,甚至难于分辨的枝条。
⏹长枝和短枝⏹(一)茎的外形⏹莲座植物:某些草本植物节间短缩,叶排列成基生的莲座状。
⏹(二)芽的类型及构造⏹(二)芽的类型及构造⏹不定芽⏹(二)芽的类型及构造⏹1.芽的类型⏹按芽鳞的有无分:裸芽、鳞芽⏹(二)芽的类型及构造⏹1.芽的类型⏹按芽所形成器官的性质分:枝芽、花芽、混合芽⏹按芽的生理状态分:活动芽、休眠芽⏹(二)芽的类型及构造⏹2.芽的构造枝芽的构造:生长锥(顶端分生组织、幼叶、叶原基、腋芽原基⏹花芽的构造:花萼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芽的构造⏹(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茎的生长习性⏹缠绕茎(牵牛)⏹(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1.茎的生长习性⏹攀援茎:茎幼时较柔软,不能直立,以特有的结构攀援它物上升。
如:卷须、钩刺。
⏹攀援茎(丝瓜)⏹(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匍匐茎(草莓)⏹蒺藜⏹甘薯⏹(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茎的分枝方式⏹分枝方式⏹圆柏⏹柴胡⏹(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丁香⏹(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2.茎的分枝方式⏹二叉分枝:顶端的分生组织平均分成两半,各形成一个分枝,在一定的时候,又进行同样的分枝,以后不断重复进行,形成二叉状分枝系统。
植物科学基础茎的形态构造与功能
![植物科学基础茎的形态构造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7a5adc8684868762caaed537.png)
A、水稻茎段横切面 B、小麦茎段横切面 C、水稻茎中一个维管束的放大。
五、茎的变态
地上茎的变态类型
肉质茎 茎卷须 茎 刺 叶状茎
根状茎 块 茎 球 茎 鳞 茎
仙人掌等 黄瓜、南瓜、葡萄等 山楂、皂荚等 昙花、文竹、天冬草等
竹、姜、莲等 马铃薯等 荸荠、芋、慈菇等 洋葱、水仙、百合等
地下茎的变态类型
第三节
茎的形态、构造与功能
一、茎的形态
(一)外形: 通常呈圆形,少数呈方形。分为 节、节间、枝条、叶痕和叶迹。
(二)茎的分类: •按木质化程度分: 木本植物(乔木和灌木)和草本植物 (一年、二年生、多年生植物) •按生长习性分: 1、直立茎 直立、背地生长,如大多数木本植物。 2、缠绕茎 柔软,茎本身缠绕它物上升生长, 如菜豆、 牵牛花和菟丝子。 3、攀援茎 柔软,由特有的结构,攀援它物上升生长, 如爬山虎具吸,葡萄。 4、匍匐茎 沿地面蔓延生长,节上生长不定根,如甘薯 和草莓。
茎的变态类型
根状茎 根
节
匍匐茎(草莓)
根状茎(鸢尾)
土豆(块茎)
2、 茎的次生构造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1、表皮: 在茎的最外方,是一层生活细胞, 排列整齐,由长轴形细胞和短轴形细胞纵向相 间排列而成。 2、基本组织:表皮以内为基本组织,由厚壁细 胞和薄壁细胞组成。在靠近表皮处常有几层厚 壁组织,彼此相连成一环。具有支持作用。 3、维管束:维管束散生在茎内,且数目很多,
顶芽 叶痕 侧芽(腋芽)
侧芽(休眠芽)
侧枝
芽鳞痕 节
花枝痕
二、芽及其形态
1、芽的概念: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 枝、 花、花序雏体。
按位置分:
顶芽 腋芽 叶芽
植物学第二节 茎的形态和构造
![植物学第二节 茎的形态和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426dc9b2bb68a98270fefa4f.png)
中心部分色深,为死亡或衰老部分,为心材。
精选课件
14
精选课件
15
5、木栓形成层活动
• 活动的结果产生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 起源:表皮、近表皮的皮层薄壁组织或厚角 组织、皮层较深处的薄壁组织、初生韧皮部 等。
• 树皮:多次周皮形成的结构(狭义)或维管 形成层以外的所有部分(广义)。
3
• 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成熟组织
•
原 表 皮 ------- 表皮
• 原套----周缘分生组织---- 基本分生组织------皮层、髓射线(部分)
•
•
原形成层-----------维管束
• 原体----髓分生组织----------基本分生组织-------------髓 (部分) • •
精选课件
• a、维管束鞘:由厚壁细胞组成,在维管束外围。 • b、初生韧皮部:靠茎的外方,由筛管、伴管组成。 • c、初生木质部:位于茎的内方,横切面上呈“V”
字形。由导管、木薄壁细胞、管胞、厚壁组织构 成。在“V”形的两臂上各有一个大型孔纹导管, 中间有薄壁细胞、管胞,称为后生木质部。 • 没有形成层,属于有限外韧维管束,只有初生结 构。
部位排列规则的、扁平状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 胞。它们平周分裂的结果使茎尖增大和茎轴增粗。
精选课件
23
精选课件
2007.11.10. 2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课件
21
一个维管束放大
精选课件
22
3、禾本科植物的居间生长和初生增粗生长
• A。居间生长: • 禾本科节间基部存在居间分生组织,它们的活
茎的形态概述
![茎的形态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ed80797b84ae45c3a358ccd.png)
3、假二叉分枝
实际上是合轴分枝的另一种形式。 如丁香、石竹都是对生叶序,其顶芽 发育到一定时期后不再发育,在近顶 芽下面的二个对生腋芽,发育成为两 个相同外形的分枝,从外表看这种分 枝与二叉分枝相似,因此叫假二叉分 枝。
(四)、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4-5叶时期禾本科植物幼苗的腋芽开始活动,迅速生长为新枝, 同时在节位上产生不定根,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分蘖。
(一)茎的形态特征 1、植物茎的形状 圆柱形、三棱形、四棱形、多棱形等。
2、节和节间 节:茎上着生叶和腋芽的部位。 节间:相邻两个节之间的一段。 叶痕:木本植物的茎,其叶片脱落后留下 的疤痕, 叶迹:叶痕中的点状突起是茎与叶之间的 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
(二)芽的概念和芽的类型 1、芽的概念 芽是未发育的枝、花或花序的原始体。芽的中央是幼嫩的茎尖,在茎尖的上
部,节和节间的距离很近,界线不明显,其周围有许多突出物,这是叶原基和 腋芽原基。
பைடு நூலகம்
2、芽的类型 根据芽的生长位置、性质、结构和 生理状态,可将芽分为几种类型。
(1)定芽和不定芽 生于枝条顶端或叶腋处的芽,
称为定芽。生长在枝条顶端的, 称为顶芽;生长在叶腋处的称为 侧芽,也称腋芽。
许多植物在老根、老茎或叶上 均可产生芽,这种芽发生的部位 比较广泛,称为不定芽。
1、单轴分枝
又称总状分枝。树冠塔形,主茎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形成一个直立 的主轴,而侧枝较不发达,以后侧枝又以同样方式形成次级分枝,但各级 侧枝的生长均不如主茎的发达。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单轴分枝。
2、合轴分枝
该分枝的特点是顶芽活动到一定时 间后,生长变得极慢,甚至死亡,或 分化为花芽,而靠近顶芽的腋芽则迅 速发展为新枝,代替主茎的位置,不 久,这条新枝的顶芽又同样停止生长, 再由其侧边的腋芽所代替。
茎的力量植物支撑结构解析
![茎的力量植物支撑结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c32a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b.png)
茎的力量植物支撑结构解析茎是植物体中起支撑作用的重要器官,承担着输导养分、支撑植物体、储存养分等重要功能。
茎的结构多样,适应了不同植物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的需要。
本文将从茎的形态特点、结构组成和功能三个方面对茎的力量和植物支撑结构进行解析。
一、茎的形态特点茎是植物体中的地上部分,通常具有直立性,能够支撑植物体,使叶片能够充分暴露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茎的形态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立性:茎通常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能够支撑植物体,使植物能够竖直生长。
2. 分枝性:茎可以通过分枝形成复杂的树冠结构,增加叶片的接受阳光的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3. 节间和节:茎由一节一节的节间和节组成,节间是茎的延长部分,节是茎的横向扩展部分,节间和节的结构紧密,能够有效支撑植物体。
4. 表皮和皮层:茎表面通常覆盖有一层表皮,表皮下是皮层,皮层具有一定的硬度和保护作用。
二、茎的结构组成茎的结构组成主要包括表皮、皮层、木质部和髓部等部分,不同类型的植物茎的结构组成也有所差异。
1. 表皮:茎的表皮通常由表皮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密集排列,能够起到保护茎内组织的作用。
2. 皮层:皮层位于表皮下方,主要由一层或多层次的细胞组成,皮层细胞含有大量的淀粉颗粒和蛋白质颗粒,能够储存养分。
3. 木质部:木质部位于皮层的内部,主要由木质部细胞组成,木质部细胞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能够支撑植物体。
4. 髓部:髓部位于茎的中心,主要由髓细胞组成,髓细胞含有大量的淀粉颗粒和蛋白质颗粒,能够储存养分。
三、茎的功能茎作为植物体中的重要器官,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支撑、输导、储存等功能。
1. 支撑功能:茎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能够支撑植物体,使植物能够竖直生长,充分暴露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2. 输导功能:茎内部的木质部和髓部形成了复杂的管道系统,能够输送水分、养分和植物体内产生的有害物质,保持植物体内部的稳定环境。
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6bb61cd52d380eb63946db5.png)
第六章茎的形态与结构种子萌发后,上胚轴和胚芽向上生长产生茎和叶。
茎端和叶腋内的芽(bud)活动生长,形成分枝(twig) o继而新芽不断产生与生长, 最后形成了繁茂的植株地上系统。
第一节茎的形态特征一、茎的发生茎是植物进化过程中早于根发展起来的营养器官,是植物适应陆生生活、向空中发展的标志性结构之一。
在植物(尤其绘种子植物)的个体发育中,茎由胚芽和胚轴发育而来。
在漫长的系统演化进程中,植物的茎沿着从草木到木木、从木木到草木本共荣的方向发展。
最初植物的茎是多细胞束状聚集的、无组织分化、山外而内不能分清结构层次的“假茎”;随着生存质虽的改善和环境的选择作用,组织进化和发展起来:于绘,不同组织间的分工协作,使直正意义上的茎得以进化形成,植物便能更好地利用环境、适应环境、保护和繁衍白身。
苔薛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相应地应运而生、进化出现。
山于木本植物的茎可塑性小,适应力塗,生活周期长,结实率相对较低,所以,古生代的鳞木(Lepidodendron).封印木{Sigillaria)等高大的乔木,到二叠纪全部灭亡。
现存的木木植物的数虽远少于草木植物的数虽。
草木植物的进化,从多年生到一年生。
因为,草本植物的茎生活周期短,生殖阶段发生早,仅用极少限呈:的物质消耗在营养器官的构建上,而种子的繁殖却达到了最大限度。
种子繁衍代数多,变异几率大,在地质年代的气候变迁和冰川袭击中,草本植物则适应而生,显示了更强的适应性。
因此,茎的出现是植物进化、繁荣过程中的又一个大事件。
茎的发育,使植株上的芽、叶等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茎中形成的维管组织可以长距离地输送水分和养分,更加促进了茎的生长和发育,形成发达的茎枝系统,于是更多的芽、叶甚至被子植物的花等器官孕育产生。
多样性生存环境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使植物的茎更是「•姿百态。
植株上数目繁多的叶在一定的空间呈傣嵌分布,充分地接受光照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同时,茎枝系统又支持着大呈的花和果实,使它们更适合发育生长,更有利于传粉及果实和种子的生长、传播,繁殖后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活动芽与休眠芽
按芽的生理活动状态,可将芽分为活动芽和休眠芽。能在当年生长季节中萌发的芽称活动芽(active bud)。一年生草本植物的芽多数是活动芽。温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其枝条上近下部的腋芽在生长季节里往往是不活动的,暂时保持休眠状态,这种芽称为休眠芽(dormant bud)。休眠芽仍具有生长活动的潜势。在不同的条件下活动芽与休眠芽可以互相转变。
第六章 茎的形态与结构
种子萌发后,上胚轴和胚芽向上生长产生茎和叶。茎端和叶腋内的芽(bud)活动生长,形成分 枝(twig)。继而新芽不断产生与生长,最后形成了繁茂的植株地上系统。
第一节 茎的形态特征
一、茎的发生
茎是植物进化过程中早于根发展起来的营养器官,是植物适应陆生生活、向空中发展的标志性结构之一。在植物(尤其是种子植物)的个体发育中,茎由胚芽和胚轴发育而来。
按芽在枝上发生位置是否确定,芽分为定芽(normal bud)和不定芽(adventitious bud)两类。定芽在枝上的发生位置固定,顶芽(terminal bud)包括胚芽,只发生于枝的顶端,腋芽(axillary bud)或侧芽(lateral bud)则只发生于叶腋(叶的近轴面与茎的夹角处),顶芽和腋芽都是定芽。多数植物的一个叶腋中只有一个腋芽,称为单芽(single bud);有些植物的叶腋可发生2个或几个芽,其中除一个为正芽外,其余均称副芽(accessory bud)(如桃为并生副芽、桂花为叠生副芽)。法国梧桐等植物的腋芽被包藏于鞘状膨大的叶柄基部内侧,叶柄脱落后腋芽露出,这样的芽称叶柄下芽(infrapetiolar bud)。不定芽只发生于植株的老茎、根、叶及创伤部位,其发生位置比较广泛,且没有确定性。如柳的老茎、甘薯的块根、秋海棠的叶上发生的芽都是不定芽。
叶芽相对瘦小,而花芽和混合芽通常比较肥大,易与叶芽区别。植物的顶芽和侧芽既可能是叶芽,也可能是花芽或混合芽。如禾本科植物的顶芽在营养生长期是叶芽,到幼穗分化时则转变成花芽。植物的副芽则通常可能是花芽,如桃、桂花等的副芽。
3.鳞芽与裸芽
按芽鳞的有无,芽可分为鳞芽和裸芽。鳞芽(scaly bud)是一些生长或起源在冬寒地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芽,有芽鳞片包被,又称被芽。芽鳞片是叶的变态,其外层细胞角化或栓化、坚硬,外表常被以茸毛、蜡质,或可分泌黏液或树脂,因而可以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
植物的茎是在复杂的地理、气候环境中进化形成的。植物的茎一般包括主茎(干)和各级分枝两部分。不同植物,其茎的形态特征不同。多数植物的茎呈辐射对称的圆柱体;有些植物的茎呈三棱形,如莎草科植物;或四棱形,如唇形科植物薄荷、留兰香等;或多棱形,如芹菜等。多数植物的茎实心,如棉花、玉米等;也有一些植物的茎有髓腔因而空心,如禾本科的毛竹、小麦等。
5.珠芽(bulbil)
珠芽是一种未发育的球茎,呈球状、卵圆形等,通常生于叶腋,属于营养繁殖的器官。如二年生或三年生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叶柄的基部及百合(Lilium. speciosumThunb.)花茎的每一叶柄下部或叶子基部生出的珠芽等。此外,山药(Dioscoreaspp.)、泽泻科(Alismataceae)、水麦冬科(Juncaginaceae)、天南星科(Ar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部分种类都可在叶柄的基部形成珠芽。
在漫长的系统演化进程中,植物的茎沿着从草本到木本、从木本到草木本共荣的方向发展。最初植物的茎是多细胞束状聚集的、无组织分化、由外而内不能分清结构层次的“假茎”;随着生存质量的改善和环境的选择作用,组织进化和发展起来;于是,不同组织间的分工协作,使真正意义上的茎得以进化形成,植物便能更好地利用环境、适应环境、保护和繁衍自身。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相应地应运而生、进化出现。由于木本植物的茎可塑性小,适应力差,生活周期长,结实率相对较低,所以,古生代的鳞木(Lepidodendron)、封印木(Sigillaria)等高大的乔木,到二叠纪全部灭亡。现存的木本植物的数量远少于草本植物的数量。草本植物的进化,从多年生到一年生。因为,草本植物的茎生活周期短,生殖阶段发生早,仅用极少限量的物质消耗在营养器官的构建上,而种子的繁殖却达到了最大限度。种子繁衍代数多,变异几率大,在地质年代的气候变迁和冰川袭击中,草本植物则适应而生,显示了更强的适应性。因此,茎的出现是植物进化、繁荣过程中的又一个大事件。
在木本植物的枝条上,其叶片脱落后留下的疤痕称为叶痕(leaf scar)。叶痕中的点状突起是枝条与叶柄间的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称为维管束迹或称叶迹(folial trace)。有的枝条上还有芽鳞痕(bud scale scar)存在,这是密集的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环状痕迹。根据芽鳞痕的特征,可以判断枝条的生长年龄和生长速度(图6-1)。
(二)茎的利用(植物的茎常因特殊的结构组成、积累储藏某些特定的代谢物质等,被人们广泛利用。茎的利用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原料
(1)材用:各类木本植物的茎因其木质化程度很高,作为木材被广泛用于建筑、桥梁、家具、工艺雕刻等多种行业领域。如松、杉、柏、楠木、榆树等,以及软木、竹材等。
(2)编织:有些植物的茎较为柔韧,可作编织的原料,如省藤[Daemonorops margritae(Hance)Becc]、框柳(Salix horiganagikimura)等。
2.输导作用
茎连接着植株的根和叶,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矿质元素以及在根中合成或储藏的有机营养物质,要通过茎输送到地上各部;叶进行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也要通过茎输送到体内各部被利用或储藏。因此,茎是植物体内物质输导的主要通道。
3.储藏、繁殖和光合作用
茎还有储藏、繁殖和光合作用等功能。有些植物可以形成鳞茎、块茎、球茎、根状茎等变态茎,储藏大量养分,并可以进行营养繁殖。还可利用某些植物的茎易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的特性,采用枝条扦插、压条和嫁接等方法繁殖植物。此外,一些植物的叶却退化或早落,茎呈绿色扁平状,可终生进行光合作用,如假叶树(Ruscus aculeatus)、竹节蓼(Homalocladium platycladum)、昙花(Epiphyllum oxypetalum)、仙人掌(Coryphantha elephantidens)等的绿色肉质茎。有的茎中还有大量的大型薄壁组织,富含水分,而发展成为储水组织。还有一些植物,如石榴、山楂、皂荚,茎的分枝变为刺,具保护作用。葡萄、南瓜等植物的茎的分枝还会变为卷须,成为重要的攀援器官而具有攀援作用(详见第八章)。)
茎的发育,使植株上的芽、叶等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茎中形成的维管组织可以长距离地输送水分和养分,更加促进了茎的生长和发育,形成发达的茎枝系统,于是更多的芽、叶甚至被子植物的花等器官孕育产生。多样性生存环境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使植物的茎更是千姿百态。植株上数目繁多的叶在一定的空间呈镶嵌分布,充分地接受光照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同时,茎枝系统又支持着大量的花和果实,使它们更适合发育生长,更有利于传粉及果实和种子的生长、传播,繁殖后代。这是植物对陆生环境的有效适应。
枝条外表往往可以看见一些小型白色或褐色的斑点称为皮孔(lenticel),这是枝条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有些植物的枝条上生长有表皮毛、腺毛等多种类型的毛状附属物,它们或具分泌作用、或具有保护作用。皮孔、表皮附属物的形态大小、色泽因种而异,是区分物种的参考依据之一。
第二节 芽和茎的分枝方式
一、芽的类型和结构
(二)茎的组成
尽管茎的形态大小和习性千差万变,但其组成基本相似。一般植物的茎都具有节和节间,节上长叶,茎的顶端或叶腋中有芽。因此,茎就是枝条上除去叶和芽所留下的轴状部分。不同植物的节和节间的形状不同,节间的长短亦不同(图6-1)。
不同植物产生的枝条长短不一,同一植株也可以有长枝和短枝之分。短枝节间短,长枝节间长。一般长枝是营养生长的枝条(裸子植物例外,如雪松等植物的长、短枝都是营养枝),短枝是开花结实的枝条,又称花枝或果枝。植株的长、短枝发育是物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的。 枝条或节间的长短与植物的种类、枝条发生的位置、年龄、生育期、植株自身的营养状况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例如玉米、甘蔗等植株中部的节间较长,茎端的节间较短;水稻、小麦等在幼苗期,各节密集于基部,节间极短,抽穗或抽薹后的节间较长。有些植物的枝条具有长短枝之分,在果树栽培上,常采取整枝或促控结合的方法来调节长短枝的数量和分布,以获得高产和稳产。
(一)芽(bud)的类型
芽分布于枝条的顶端或叶腋内,是未发育的枝条或花和花序的原始体。按照芽生长的位置、性质、结构和生理状态等不同,可将芽分为若干类型。
1.定芽与不定芽(高位芽一般位于地面25cm以上,产生高位芽的植物可分为大高位芽植物(高度超过30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乔木)、小高位芽植物(2~8米高的乔木和灌木)、矮高位芽植物(低于2米的灌木),包括乔木、灌木、藤本、高大的草本和附生植物等。其中每类植物又可分为常绿裸芽、常绿鳞芽和落叶裸芽、落叶鳞芽等次一级类型。地上芽一般高度为25cm以下,如小灌木、半灌木和小的草本植物。地上芽贴近地面,生长不利时,地上部分全部或大部分死去,地上部分呈匍匐状或莲座状。地下芽或隐芽分布于地下或水中,如某些多年生草本、水生或沼生植物等。研究表明,在温带地区,地下芽和中高位芽对于温度梯度的反应比较灵敏,其次是小高位芽和一年生植物;对于水分梯度的变化,则以地上芽和矮高位芽植物的反应比较强烈和敏感。了解芽的生活习性,对研究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立体种植、人工造林或人造生态群落等均有重要意义。)
按芽离地面的高低,芽可分为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和地下芽或隐芽等类型。
2.叶芽、花芽与混合芽
按结构和性质,芽可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叶芽(leaf bud)是将来发育成营养枝的芽,如水稻的分蘖(侧芽)芽;花芽(flower bud)是将来发育为花或花序的芽,如广玉兰和小麦的顶芽;混合芽(mixed bud)则为将来同时发育为枝叶和花或花序的芽。如梨、苹果等植物的顶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