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堂教学信息化形式的特点(十)

合集下载

教师信息化教学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方法

教师信息化教学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方法

教师信息化教学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方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行业也不得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借助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概念、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特点以及实现有效的方法。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概念教师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传统的课堂教学依赖于纸质教材、黑板和讲台,而教师信息化教学则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具、网络等技术来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知识。

二、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特点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的学习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如电子教材、学习视频、在线练习等,使学习更加丰富多样。

2. 个性化学习:数字化学习环境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线。

3. 互动与合作:数字化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在线讨论、协作编辑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实时反馈:数字化学习环境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和反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方法要实现教师信息化教学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1. 教师专业培训:教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了解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水平。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学习教学案例等方式进行培训。

2. 多媒体教具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课件、教学视频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入感。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课后作业和复习资料的发布。

3. 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交流的平台。

教师可以将课件、习题、验收测试等内容上传到平台,并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和评价。

智慧课堂结合教学实践(3篇)

智慧课堂结合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智慧课堂的定义、特点、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将智慧课堂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提升教学质量。

一、智慧课堂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智慧课堂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资源为载体,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它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互动化的学习体验。

2. 特点(1)个性化学习:智慧课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爱好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

(2)智能化教学: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批改作业、智能推荐学习资源等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3)互动化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和移动设备,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增强学习氛围。

(4)开放性学习: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

二、智慧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1)利用智慧课堂平台,教师可以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视频、习题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2)通过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个性化教学(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实现因材施教。

(2)利用智慧课堂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3. 互动式教学(1)利用网络平台和移动设备,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2)通过在线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评价与反馈(1)利用智慧课堂平台,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2)通过在线测试、作业批改等功能,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幼儿园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 幼儿园信息化教学

幼儿园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 幼儿园信息化教学

幼儿园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教学正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趋势。

信息化教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幼儿园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下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幼儿园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的相关内容。

一、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及意义1.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信息化教学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资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为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的教学方式。

在幼儿园教育中,信息化教学可以包括使用电子书、动画片、教育软件等多种形式。

2.信息化教学的意义信息化教学可以丰富幼儿园教学资源,满足幼儿园教学需求,促进幼儿园教学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发展。

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的特点1.灵活多样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不仅包括传统的电子教学资源,还包括多媒体、互联网、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针对性强幼儿园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学习。

3.趣味性强通过多媒体、动画、游戏等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三、幼儿园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的方式和途径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音、动画等形式相结合,呈现给幼儿,生动有趣,易于吸收。

2.电子教育资源利用电子书、电子课件等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多阅读、学习的机会,增加幼儿知识的获取途径。

3.互联网教学通过网络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广泛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取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幼儿园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和问题1.现状目前,幼儿园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已经初步开展,一些地区的幼儿园已经开始尝试信息化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及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及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及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一、把握教学模式的概念1972年,美国学者乔以斯威尔所著《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在国内,由于中小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发展和国外教学模式理论的引进,教学模式总是受到关注。

目前,比较统一看法为:“第一,模式不是方法,它与讲授、谈话等教学方法显然不属于同一层次;第二,模式不是计划,计划只是它的外在表现,仅此不足以揭示其内含的教学思想或意向;第三,模式也不是理论,至少不仅仅是理论,它还饮食着程序、结构、方法、策略等远远比纯理论丰富得多的东西。

我们可以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它裨上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的概括。

教学模式作为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体系,总是以某种教育哲学思想为基础,总要提出特定的功能水平作为活动目标,通过较稳定的结构程序来调配教学活动中各因素的关系,并提出适当的操作要领,以保证活动按规定方式展开和功能目标的如期实现。

1、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凯洛夫等人重新加以改造传入我国。

我们又根据教学的初中经验以及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对其加以调整,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传递――接受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教育界在教学模式上也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但本质上仍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使真正的教学变得更加活跃、优质和便捷。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意义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信息化教学既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线上交流,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实现不同形式的呈现与讲解。

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生动。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化教学的亮点是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条件,由于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网络的普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自主掌握知识点以及学习进度。

学生更好的掌握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节奏,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提高交流的效率信息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往在课后或者下课的时候才能与教师交流,而信息化教学模式把学生和教师联系接近了,可以即时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

4、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是一种对学生知识水平提升的过程,与教学互动有很大关系。

而信息化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变得更为便利,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反过来,学生也会更加积极的投入教学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1、网络课堂教学网络课堂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网络建设课堂,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更加便捷。

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修读各种学科课程,同时可以跨越形式和地域的限制,加强学习的精准化,让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

2、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录像、音响等各种教学用具,为教学对象提供丰富多彩的视听性学习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直观、生动和丰富的方式进行学习。

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兴趣、提高效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虚拟实验室教学虚拟实验室教学是指利用虚拟实验室系统,模拟真实实验环境,实现虚拟实验的目的。

信息化融入课堂教研活动(3篇)

信息化融入课堂教研活动(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将信息化融入课堂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信息化融入课堂教研活动的必要性、具体措施以及预期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融入课堂教研活动的必要性1.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丰富,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将信息化融入课堂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师。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化技术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将信息化融入课堂教研活动,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育公平信息化技术能够打破地域、时间、资源等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将信息化融入课堂教研活动,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将信息化融入课堂教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信息化融入课堂教研活动的具体措施1.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应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如购置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等,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研活动提供硬件保障。

2. 培训教师信息化素养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为信息化教研活动提供人才支持。

3. 创新教研活动形式(1)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研讨、交流,提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2)开展案例研讨式教研。

教师可以围绕某一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研讨,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开展翻转课堂教研。

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提前发布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答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建立信息化教研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信息化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资源共享、交流互动、教学研究等功能,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完整版)解读智慧课堂

(完整版)解读智慧课堂

(完整版)解读智慧课堂引言概述:智慧课堂是一种利用先进技术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方式,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智慧课堂的概念、特点、优势、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1.1 智慧课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

1.2 智慧课堂包括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等方面。

1.3 智慧课堂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二、智慧课堂的特点:2.1 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2.2 互动性教学:通过互动式教学平台,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3 实时反馈: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三、智慧课堂的优势:3.1 提高教学效率:数字化教学工具和资源可以匡助教师更好地准备和展示教学内容。

3.2 激发学习兴趣: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3.3 培养综合能力:智慧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智慧课堂的应用:4.1 在线教学平台:如MOOC、在线直播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

4.2 互动式教学工具:如智能白板、教学软件等,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4.3 数据分析和评估: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评估和反馈。

五、智慧课堂的发展趋势:5.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教学系统将会更加智能、个性化。

5.2 融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和智慧课堂相结合,实现更全面的教学效果。

5.3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智慧课堂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模式,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总结:智慧课堂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将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融入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智慧课堂将会在未来教育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教师信息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信息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信息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们越来越多地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信息化教学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和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和展示课件,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更生动直观地呈现知识。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教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地理课上,通过地图、卫星图像和视频资料,教师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不同地区的地貌、气候和环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二、互动教学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式的授课,学生被动听讲。

而教师信息化教学则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电子白板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网络资源的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在线教育平台等工具,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浏览网页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从而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四、个性化学习的提供教师信息化教学注重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个性化学习软件或平台,为学生设置个人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智能化的评估和反馈。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不同的练习题和解题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恰当的学习支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教师信息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多种形式,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互动教学的实施、网络资源的利用和个性化学习的提供。

智慧课堂下的教研活动(3篇)

智慧课堂下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互动性强、资源丰富、个性化学习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教研活动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探讨智慧课堂下的教研活动,分析其特点、意义及实施策略。

一、智慧课堂下的教研活动特点1. 信息化:智慧课堂教研活动依托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互动协作。

2. 个性化: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智慧课堂教研活动注重个性化学习方案的制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互动性:智慧课堂教研活动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讨论、协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实时性:智慧课堂教研活动可以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 跨界融合:智慧课堂教研活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智慧课堂下的教研活动意义1. 提高教学质量:智慧课堂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实现高效教学。

2. 促进教师成长:通过智慧课堂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智慧课堂教研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促进教育公平:智慧课堂教研活动可以打破地域、时间限制,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5. 推动教育创新:智慧课堂教研活动有助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育创新,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智慧课堂下的教研活动实施策略1. 加强信息化建设:学校应加大对智慧课堂设备的投入,提高网络速度,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培训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智慧课堂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3. 创设互动平台:搭建在线教研平台,方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4. 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对比与分析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对比与分析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对比与分析作者:杨小军来源:《新课程·中旬》2018年第07期摘要:借助2016年参加国家级课题《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契机,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特点,以微课视频为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交流工具微信、QQ、YY频道为依托,以有限的免费云平台为教学资源,借鉴收费的在线课堂的组织形式,探讨构建微型在线互动课堂,观察与分析在线教育的教学效果和传统教育教学效果的异同。

关键词:微课;在线教育;传统教育当今的网络时代已经演变成为“微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店、微客、微营销等为代表的各种“微”方式。

这样的发展趋势使得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的课堂教学离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越来越远。

一张口、一支粉笔,简单的教具进行教学的状态,在今天可以说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微课”作为这场微革命中的一部分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我们的课堂,开始潜移默化地对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微课注重教学设计、适合自主学习具有制作技术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使用方式多样等特点。

通过集体的学习和培训,借鉴比较成熟的微课资源开发的案例与经验,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与学生特点,构建微网络互动课堂,具体做法如下:一、运用微信、QQ、YY创建课改平台(一)将微信、QQ、YY引进课堂作为时下比较新潮的一种聊天工具,微信已经悄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既然可以传播信息,那为什么不能用来传播知识呢?本人借鉴百度传课和百度优课上等在线教育模式,但是受地处边远山区的环境限制,又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自己开发软件,但是可以运用现有的微信环境,大多学生家里或家庭周边都有WIFI,这就保证了学生的网络环境,只要学生运用家长的手机就能实现微信传播专业知识。

(二)用微信、QQ、YY上好微课在YY频道,学生像学校进入教室一样,固定时间一起上课。

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认识

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认识

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认识【摘要】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当今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还将分析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和对教师教学的辅助作用。

还将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结尾部分将探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未来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并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认识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未来教学的影响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手段、重要性、发展历史、定义、特点、教育领域、应用、学生学习、促进作用、教师教学、辅助作用、实践案例、未来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认识的总结。

1. 引言1.1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拓展教学资源,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兴趣。

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获取知识,带来更加直观、全面的学习体验。

信息化教学手段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和传统模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推动教育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1.2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历史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开始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的合理应用

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的合理应用

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的合理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下是几种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方法。

1、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包括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呈现。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或电视机播放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辅助讲解。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和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网络教学的应用。

网络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活动,包括在线课堂和网络课程。

在线课堂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在网络上进行实时互动,网络课程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

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3、互动教学的应用。

互动教学是一种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互动教学包括小组讨论、问答环节和课堂游戏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电子教案的应用。

电子教案是指在电脑或平板电脑上存储的一套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案、教学课件、作业和考试等。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电子教案,通过课堂上的演示、传输和存储等功能,方便地管理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5、智能化测评系统的应用。

智能化测评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化处理学生测评结果的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通过分析数据,自动生成教学建议,让老师更好地确定何时授课何时测试。

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更容易地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度,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在正确使用信息化技术的前提下,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信息化教学特点

信息化教学特点

信息化教学特点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至今为止,学术上还没有一个能让大家都接受的完整涵义。

但是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是以现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媒体,信息丰富,生动形象,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等。

实际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依托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和因特网等)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去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就使得信息化教学模式有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等等。

这些特性就使得学生在能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就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信息化教学模式巨大的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情境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2 信息教学模式的特点再是唯一的信息源。

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加入,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加入,老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得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3 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的难易、进度,并可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锻炼思维的成份。

对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4 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在网络的帮助下,学习者通过互相协同,互相竞争或分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参加学习。

这对于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很有好处,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3篇)

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和采用。

本文将从信息化教学的定义、特点、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的定义信息化教学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全面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的特点1. 教学资源丰富:信息化教学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2. 教学手段多样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虚拟实验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客观:信息化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4. 教师角色转变: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引导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教学环境优化:信息化教学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1. 课堂教学实践(1)教学资源整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整合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库。

(2)教学手段创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互动教学:通过在线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课外辅导实践(1)网络课程:教师可以开发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课后自学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在线答疑: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服务,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价实践(1)在线测试: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测试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信息化教学模式综述

信息化教学模式综述

信息化教学模式综述摘要: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21世纪教育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信息化教学模式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本文首先对信息化教学、教学信息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几个易混淆的概念进行界定,对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比较,介绍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最后,阐述了几种经典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着重介绍了基于"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 "世界大学城" 云空间一、概念界定1.信息化教学与教学信息化信息化教学,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中心词是教学,信息化是定语,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的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教学表现方式。

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教学信息化,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环节及其状态,目标是信息化,指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所有的教学环节达到信息化。

2.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即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它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信息化教学”进行的设计,教师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

3.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讲授―接受”教学模式,又称“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该模式是以“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为理论核心,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

优点在于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

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及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及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及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一、把握教学模式的概念1972年,美国学者乔以斯威尔所著《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在国内,由于中小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发展和国外教学模式理论的引进,教学模式总是受到关注。

目前,比较统一看法为:“第一,模式不是方法,它与讲授、谈话等教学方法显然不属于同一层次;第二,模式不是计划,计划只是它的外在表现,仅此不足以揭示其内含的教学思想或意向;第三,模式也不是理论,至少不仅仅是理论,它还饮食着程序、结构、方法、策略等远远比纯理论丰富得多的东西。

我们可以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它裨上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的概括。

教学模式作为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体系,总是以某种教育哲学思想为基础,总要提出特定的功能水平作为活动目标,通过较稳定的结构程序来调配教学活动中各因素的关系,并提出适当的操作要领,以保证活动按规定方式展开和功能目标的如期实现。

1、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凯洛夫等人重新加以改造传入我国。

我们又根据教学的初中经验以及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对其加以调整,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传递――接受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教育界在教学模式上也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但本质上仍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

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

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教育领域,信息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的培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IT技术能力,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一、数字内容资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学校可以引进一些优秀的数字教学资源,如电子教辅等,在学生教育中应用。

同时,也可以结合本校的特点,开发一些本地化的数字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关键在于建设良好的数字化内容框架,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

二、课程管理系统的建设在课程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管理系统。

课程管理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取课程信息、交流学习心得、提交作业等。

三、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封闭的环境里,进行各种真实的实验。

这不仅可以减少实验的时间和成本,还可以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

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开发一些适合学科的虚拟实验室,如数学建模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智能学习管理系统的建设智能学习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学习资源。

智能学习管理系统还可以搜集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况,从而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教育服务。

学校可以结合自身需要,开发或引进适合自己的智能学习管理系统。

总之,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的建设,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和精细实施。

如此才能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培育一代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建设

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建设

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作者:谢金平孙星梅来源:《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年第03期摘要: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情感投入、拓宽知识范围和结构、学以致用、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建立全新的知识结构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的特点和方向。

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化建设,是指以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需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教学信息传播及反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化建设体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方向。

一、将以教师“教”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一)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建设,要将以教师“教”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化为以学生“学”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化课堂建设中,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答疑解惑。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强化课堂教学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设计理想的教学程序,找准整合点,提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二、强化学生的情感投入、从中获取成就感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学生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上,要有积极地情感投入,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信息化课堂教学之中。

(一)参与度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包括参与人数和融入程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实质性的参与其中、相互协作、踊跃发言,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求证据、思维碰撞、抽取规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二)情感投入强调学生的情感投入,无论是自学、相互协作学习还是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到信息化课堂之中,而不是走走过场,得过且过,上一堂课应付一次。

信息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好处

信息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好处

信息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好处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正在改变这个世界。

单单靠文字和符号为内容表现形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而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带来的声色教育让知识表现得更形象、更具体,既能活跃课堂氛围,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

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信息化教学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以学生为主的学习,创建和谐互助的学习环境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强化,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知识不只是传授来的,而是通过网络、论坛、多媒体以及信息化的软件。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进而培养了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2、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破难点启迪学生的智慧3、一些很抽象的问题,通过演示操作,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掌握,克服了过去单凭语言表达的空白和乏力,而且可以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直观形象的演示更容易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课堂重难点逐个解决击破,得到掌握。

3、让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声形并茂的展示,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课堂教学信息化形式的特点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陈越2008年10月4.1.3 多媒体课件三、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能够在课堂中实际操作的实验,尽量不用课件来替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各种科学现象,感悟科学规律,是学科学习的最佳方法。

有些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或者实验装置尺寸较小,用肉眼比较难于分辨。

这时多媒体课件,可以作为教学中实验的补充,帮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逐步归纳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规律。

案例:高中化学学生实验课“胶体”[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学生实验](2分钟)取3支洁净的试管,第一位同学在第一支试管中加适量冷水,第二支试管中加适量NaOH溶液,然后分别滴加一滴管的FeCl3溶液,第二位同学在第三支试管中加适量热水,加热煮沸后滴加一滴管的FeCl3溶液,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实验的操作规范,开始。

[提问]同学们,在三支试管中分别看到什么现象呢?(投影切换到某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学生回答]第一支试管中溶液呈棕黄色,第二支试管中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第三支试管中为红褐色液体。

[设问]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做第三组实验时并没有得到澄清的红褐色液体,这是为什么呢?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我们的探究。

[提问](手里哪着自己做的试管)大家一起告诉我,第一支试管中得到的是什么分散系?第二支试管中得到的是什么分散系呢?[学生回答]第一支得到的是FeCl3溶液,第二支得到的是Fe(OH)3悬浊液。

[讲解]第三支试管中得到的红褐色液体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胶体——Fe(OH)3胶体。

[提问]同学们,请在你们的实验报告上书写这三个化学方程式(2分钟)[用实物投影仪切换到某位同学的实验报告并分析正误][设问]胶体怎么定义呢?[阅读教材]胶体:分散系的微粒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又叫溶胶。

胶体的微粒就叫“胶粒”。

[讲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胶体无处不在,现在大家使用手边的电脑,来学习一下“生活中的胶体”。

[学习网站的应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浏览学习网站“胶体”上的内容,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提问]大家看了那么多生活中的胶体之后,我们能否把胶体归类?●什么是气溶胶,刚才看到哪些属于气溶胶?●什么是液溶胶,刚才看到哪些属于液溶胶?●什么是固溶胶,刚才看到哪些属于固溶胶?[提问]溶液稳定吗?透明吗?[学生回答]稳定、透明。

[提问]浊液呢?如果是悬浊液,长时间放置会形成沉淀;如果是乳浊液,长时间放置会分层,因此浊液是不稳定不透明的。

[提问]胶体透明吗?[回答]透明。

[提问]胶体稳定吗?[回答]稳定。

[讲解]我感觉部分同学对胶体是不是稳定不太肯定,那么我们现在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讲解]大家观察一下刚才第三支试管中的Fe(OH)3胶体,有没有出现浑浊?有没有分层?观察结果是没有发生浑浊和分层现象,说明胶体是一种稳定的分散系。

那么胶体为什么能够比较稳定的存在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看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在U型管中注入的是Fe(OH)3胶体,管口各插了一支碳棒做电极,与12V 的直流电源相连,那么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是什么?(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我已经通电通了一段时间了,大家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阴极颜色变深。

[提问]阴极为什么会变深?[学生回答]浓度变大。

[讲解]说明Fe(OH)3胶粒在阴极聚集,这就是胶体的“电泳现象”,在直流电的作用下,Fe(OH)3 胶粒向阴极移动。

[多媒体课件应用]如果实验看不清楚,学生可以观看学习网站上电流现象flash课件。

[提问]Fe(OH)3 胶粒为什么会向阴极移动呢?[回答]Fe(OH)3 胶粒带正电。

注意哦,是胶粒带电,不是胶体,胶体本身不带电,就象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带电而溶液不带电。

[提问]大家如何将Fe(OH)3 胶粒带正电与稳定性联系在一起呢?[回答]胶粒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稳定。

[归纳]胶体微粒的表面积大,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容易吸附溶液中的阴离子或阳离子,对于Fe(OH)3 胶粒来说,吸附了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正电荷相互排斥,同种胶体的微粒之间的碰撞机会减少,因此胶体可以稳定存在。

[讲解]对于不同的胶粒,在作电泳实验的时候,会向不同的电极移动。

比如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会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向阴极移动;而一些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阴离子而带负电,向阳极移动。

[设问]大家再看看过了那么久,第三支试管中的Fe(OH)3 胶体稳定吗?稳定。

但是胶体的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破坏,生成沉淀或是冻状物,比如果冻,皮蛋等等,沉淀和冻状物是我们看到的现象,我们把这个称为胶体的凝聚。

那么我们能不能采取一些方法使Fe(OH)3 胶体凝聚?[引导]胶体的稳定是因为胶粒吸附了阴离子或阳离子而带同种电荷,我们要使胶体凝聚,就是要将它吸附的电荷拆掉,大家讨论一下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回答]酸、碱、盐,加热,冷却。

[学生实验]现在大家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试剂,试试看,哪些方法可以使Fe(OH)3 胶体凝聚?取7支试管,分别注入少量Fe(OH)3 胶体,第一位同学做前四组,把Fe(OH)3 胶体分别浸入冷水,以及滴加Na2SO4溶液,滴加H2SO4溶液和加入蔗糖溶液;另一位同学做后三组,加热Fe(OH)3 胶体以及滴加NaCl溶液和NaOH溶液,逐滴滴加,你会有新的发现。

注意操作规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现在开始。

[讨论并分组回答]实验现象。

[回答] 滴加Na2SO4溶液,NaOH溶液,加热,滴加H2SO4溶液都会使胶体凝聚。

[提问]大家归纳一下有几种使胶体凝聚的方法?[回答]加热,加入电解质溶液。

[小结]我也归纳了一下,使胶体凝聚主要有一下三种方法:(1)加热——加速胶粒的运动,胶粒的碰撞机会增多;(2)加入电解质溶液;[多媒体课件应用]学生观察“电解质溶液凝聚现象”Flash课件,从而理解凝聚现象是由于电解质溶液中和了电性造成的。

(3)加入带有相反电荷的胶粒——加入电解质是中和了胶粒吸附的电荷[学生质疑]滴加H2SO4溶液时先有沉淀,后来沉淀又消失了。

[讲解]首先加入少量H2SO4溶液时,作为电解质溶液,可以中和胶粒的电性,使Fe(OH)3 胶体变成Fe(OH)3 沉淀,再滴加H2SO4溶液,发生的就是Fe(OH)3 沉淀和H2SO4的中和反应,沉淀就会逐渐消失。

[设问]同样是电解质溶液,加入Na2SO4溶液会使Fe(OH)3 胶体凝聚而NaCl溶液却不行呢?[回答]Fe(OH)3 胶粒带正电荷,受溶液中阴离子的影响较大,阴离子所带负电荷越多,凝聚效果越好,SO42-,比Cl-所带负电荷多,因此凝聚效果好。

[讲解]胶体除了电泳现象和凝聚以外,还有其他性质,比如在清晨的树林,我们可以看见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向地面时,会形成一束束光的通路,空气也是一种胶体,当光束通过时,空气中的灰尘发生散射,成为一个个发光体,无数发光体就形成了明亮的光路,这就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讲解]如果在超显微镜下观察胶粒,可以观察到胶粒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胶体的布朗运动。

[讲解]胶体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广泛的,对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那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胶体的“应用”。

[学习网站的应用]学生浏览学习网站中胶体应用的相关内容,了解胶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胶体,了解了胶体的几点性质以及胶体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还有许多课题有待大家思考。

案例评析:本课是一堂化学学生实验课,在教学中使用了两个Flash课件“电泳现象”和“电解质溶液凝聚现象”,这两个课件的使用恰到好处,一个课件解释了电泳的过程,一个课件说明了中和电性是电解质溶液凝聚的原因,对学生理解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课没有使用课件来代替学生的实验操作,体现了化学学生实验课的学科本位思想,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动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还建立了学习网站,为学生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丰富了本课的教学资源。

(二)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课件,根据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教师自己制作课件一般需要较多的时间,许多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和水平也较一般。

如果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一些现成的多媒体课件,那将能大大提高备课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利用现成的课件时,需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各个地区的不同教学要求,对课件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以发挥课件的最大功效。

案例: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利用网上下载的《大洋环流》课件(南宁五中莫武制作),通过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世界液压流模式图与课件中洋流动态分布图的比较,分析两者的实际吻合程度,归纳出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洋流分布规律以及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南半球西风漂流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通过教学应用,既节约了制作时间,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运用“大洋环流”课件进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教学过程如下:1、打开“大洋环流”课件,在主菜单中,执行“大洋环流”——“洋流分布”选项,出现空白世界地图。

点击空白地图下方的四个红色按钮,空白地图上依次出现中低纬度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西风漂流和季风环流(动态箭头表示)。

学生活动:请学生仔细观察,运用已学的世界洋流模式图与课件画面所显示的实际世界洋流图进行比较,找出相吻合的海区和不相吻合的海区。

世界洋流与模式图相吻合的海区有:南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

世界洋流与模式图不相吻合的海区有:北印度洋海区、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2、在主菜单中,执行“大洋环流”——“中低纬度环流”选项,出现标题文字“以副热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接下来展现以太平洋为例的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问答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有关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如风力、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的影响及风海流的概念、成因。

最后画面以红、蓝两种颜色的箭头显示太平洋的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方向和性质,并标注洋流名称。

学生活动:请学生观察归纳出以太平洋为例,南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分布规律及环流东部西部洋流性质: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除北印度洋海区外),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大洋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

3、在主菜单中,执行“大洋环流”——“中高纬度环流”选项,出现标题文字“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

接着展现以太平洋为例的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的形成过程,最后画面以红、蓝两种颜色的箭头显示太平洋的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的方向和性质,并标注洋流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