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操作分析
操作分析

3
4.1 操作分析概述 操作分析内容
4
4.1 操作分析概述
人机操作分析使用人机程序图,对于单人单机或单人 多机的作业操作,分析人和机器的空闲及相互配合,以 提高人-机利用率; 联合操作分析使用多动作程序图,记录在同一时间坐 标上,一组工人共同操作一台机器或不同工种的工人共 同完成一项工作时,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 双手操作分析也叫操作者作业分析,是流程分析的进 一步细化,对由一名操作者承担的作业的全部操作活动 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消除多余活动,特别是左右手 多余和笨拙的动作。
30
机器闲余能量分析
1、机器的闲余能量:在机器设备加工过程中,装、 卸工件的工作是为了保证机器加工得以实现的辅助操作 ,对工件本身的变化不直接起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这 部分工作所占的时间。还有就是因机器工作能力的不平 衡而发生的空闲,可从平整生产线来解决。
2、工人的闲余能量:主要考虑在机器自动加工时而 产生的人工空闲,应注意把两个不同作业交叉进行。 3、工人与机器数的确定 工人数=一月(年)总工作量/平均一个工人一月(年) 的有效工时
6
操作分析 操作分析概述
人机操作分析
联合操作分析
双手操作分析
7
4.2 人机操作分析—人机程序图
8
4.2 人机程序图法
9
人机程序图示例-1
一人工人操作一台机器,内容是:把装在模子的液体材 料(稍有粘性)投入机器后开始操作,经过一定时间从 机器取出模子,再从模子中取出成品,然后再装入液体 材料等反复性的作业。 目前,因机器的使用率不高,而未能达成预期生产量, 问如何加以改善,其改善的重点是什么?
31
工人闲余能量分析
第四章操作分析

四、人机操作分析的案例分析
图4-2 滚齿加工的人机操作图(现行方法)
四、人机操作分析的案例分析
1.人机作业活动分析 由图4-2可以看出,人的空闲时间太多,人的时间利 用率仅为27%。则采用“5W1H”提问技术和 “ECRS”原则进行分析改进: 1)分析得取加工件为人的独立工作与装夹工件前后顺 序不紧密。 问:为什么是先取加工件再装夹工件后滚齿? 答:这是加工操作的习惯和顺序。 问:可不可以在机器滚齿过程中取加工件为装夹工作 做准备? 答:可以,这样还可以减少机器空闲时间。
四、人机操作分析的案例分析
2)分析得去毛刺和检查尺寸为人的独立工作。 问:为什么去毛刺和检查尺寸要在机器停止时进行? 答:过去一直是这样的。 问:有无改进的可能性? 答:有。 问:如何改进? 答:可将操作重排,在滚齿机加工齿轮时,可以对上 一个已加工好的齿轮进行去毛刺和检查尺寸的作业。 改进后的人机操作图如图4-3所示。
4.1 操作分析概述
4.操作分析的类型 操作分析的种类,按照不同的工序作业对象和调查目 的,可分为三类: (1)人机操作分析; (2)联合操作分析; (3)双手操作分析。
4.2 人机操作分析
一、人机操作分析概述
1.人机操作分析的概念 人机操作分析是应用于机器作业的一种分析方法,通 过现场观察记录一个操作周期(加工完一个零件的整 个过程称为一个操作周期或周程)内操作者和机器设 备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与相互关系,绘制人机操 作图并加以分析,研究人与机器的闲余时间,寻求合 理的操作方法,使人和机器的配合更加协调,充分发 挥人和机器的效率。
第四章操作分析.

二、人机操作图
1.人机操作图的概念 人机操作图(man-machine process chart)是记 录和描述工人与机器在一个操作周期内在时间上的协 调与配合关系的图表,它能清楚地显示工人操作周期 与机器工作周期在时间上的配合关系。 2.人机操作图的构成 人机操作图由表头、图表、统计三部分构成,具体绘 制内容包括: (1) 表头部分。表头部分一般包括分析对象的基本情 况,如产品名称、表号、操作者姓名、编号、研究日 期、开始动作、结束动作等。
4.1 操作分析概述
4.1 操作分析概述
1.操作分析的定义 操作分析(operation analysis)也称作业分析,是 指通过对以人为主的一道工序、一个工作地的工人( 一人或者多人)使有机器或不使用机器的各个操作活 动进行详细研究,将作业分解为工序,利用ECRS原则 和动作经济原则分析和探索,使每个工序的操作者、 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达到最佳组合,实现工序结 构合理化。
二、人机操作图
(5)统计人和机器的操作时间和闲置时间并计算时间 利用率。 (6)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填写在表尾栏中。 在绘制人机操作图时应注意,虽然该图记录的是仅一 个工作周期内人和机器的工作状态,但绘制时,要反 复观察数个工作周期才可绘制成。
三、人机程序分析
在人机程序分析过程中,要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利用ECRS 法,确定目标,改进人和机器的操作方法和顺序,使人机 操作合理化。 1.人机操作活动分析 绘制人机操作图,分析人机作业的相互关系。在作业中, 人和机器的活动按其相互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人的独立操作。指与机器无关的一些操作,如工作场地 布置、准备加工刀具、清理工具、检测已加工零件等。 (2)机器的独立操作。指机器的自动工作过程,该过程不需 要人的参与,如机床等设备的自动加工过程等。 (3)人机的联合操作。指人与机器密切关联的操作,该操作 要求机器处于某种状态,有操作者参与才能进行,如加工 零部件的装夹与拆卸等。
操作分析的概念

操作分析的概念操作分析是指对一项任务或活动中用户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用户的行为模式、需要、困惑和错误,进而优化设计和改进用户体验的过程。
它是人机交互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从用户角度出发,优化产品设计,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从操作分析的目的、方法、工具及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操作分析的目的操作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需求、行为模式、困惑和错误,进而针对这些问题优化产品设计、提高用户体验。
通过操作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用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操作,哪些操作有效,哪些操作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优化设计。
二、操作分析的方法(1)观察法,即对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操作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开始、中间和结束阶段的操作过程和问题,并进行分类和总结,最终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与需要。
(2)专家评估法,即找到一些专业人士,让其对产品进行评估,以了解产品的优劣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3)问卷调查法,即通过问卷的方式来了解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满意度,评估用户对产品功能、性能、易用性和界面等方面的认知和体验,以了解产品的优劣及改进方向。
三、操作分析的工具操作分析需要使用一些常用的工具,来记录和分析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操作行为,包括:(1)任务分析表,用来记录用户在操作产品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步骤、输入和输出,以及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2)时间线,用来记录操作流程中每一个步骤的时间点和持续时间,以了解用户操作中存在的瓶颈和等待时间,进而针对优化改进。
(3)流程图,用来描述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交互过程,以便于进行分析和评估。
(4)用户测试和访谈,对产品进行用户测试和访谈,从而了解用户对产品的感受、需求和需求痛点,并为产品的改进提供建议。
四、操作分析的实践中的注意事项(1)准确把握用户需求痛点,针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保持用户主导,解决用户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优化产品。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材分析文字稿及例题解析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材分析文字稿及例题解析含答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本章地位和作用本章是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章,是初中几何的起始章节,在前面两个学段研究的“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欣赏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初步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线段和角等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再认识,初步接触由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的过渡.本章内容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对后续几何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内容上: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几何图形”,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或几何概念,体会几何图形的抽象性特点和数学的抽象性.第二部分“线段、角”是平面几何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图形,有关线段和角的概念、公理、性质,相关的画法、计算、推理、几何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转化能力,对今后几何研究将起到导向作用.(2)方法上:三种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化贯穿于研究的始终.要学会用分析法、综合法思考解决几何问题,这也是今后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3)思想上:这一章中所涉及到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思想、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换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的渗透.2.本章研究目标(1)通过从什物和具体模型的抽象,了解几何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以及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点等概念.(2)能画出从分歧偏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朴组合体获得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设想响应的几何体,制作立体模型,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当中,培养空间看法和空间设想力.(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符号透露表现;掌握基本究竟:“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了解它们在生活和出产中的应用;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具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位置关系;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符号透露表现;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度、分、秒,并会举行简朴的换算,会计较角的和与差.了解角的平分线、余角、补角的概念,知道余角和补角的性质.(5)初步认识几何图形是描述现实天下的紧张工具,初步应用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朴的实际题目,培养研究图形和几何知识的乐趣,通过交换活动,初步形成积极介入数学活动、自动与他人合作交换的意识.3.本章知识结构图几何图形4.重点、难点重点:(1)几何与图形的基本概念,线段、角的基本知识,图形与几何的知识与客观实际的联系.(2)熟悉一些基本的几何语言,养成优秀的几何作图的气,体会和模仿几何计较的较为规范的书写方式.(3)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的研究,来发展空间观念以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难点:(1)概念的抽象性:能由什物形状设想(抽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设想出什物形状.(2)对图形的透露表现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3)根据文字作图的训练,注意到其中可能蕴含的分类讨论等情形.5.本章共1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4.1几何图形4.3角小结点、线、面、体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展开立体图形线段大小的比较直线、射线、线段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的度量角角的大小比较与运算角的平分线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余角和补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4课时3课时5课时2课时2课时4.2直线、射线、线段4.4课题研究二、教学发起1.总体教学建议(1)教学中要注意与小学知识内容的衔接,要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教学,避免不适当的重复.【小学要求】:对于一些简朴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的了解,能联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周角、平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能辨认从分歧偏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能认识最简朴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2)要善于利用模型、生活什物、图片、多媒体工具演示等要学生充分去体验激发学生乐趣.多从生活中的实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图形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展现丰富多彩的图形,进行动态演示.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质等,也可借助实物或多媒体,让学生在探索中逐步理解这些知识.(3)要重视画图技能的培养.应注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惯,画图要认真,图应该画得清楚、干净,并能很好地表现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画图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在这方面老师也应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4)要重视几何语言的教学.几何图形是“空间与图形”的研究工具,对它的一般描述透露表现是按“几何模型→图形→文字→符号”这类程序举行的.其中,图形是将几何模型第一次抽象后的产品,也是形象、直观的语言;文字语言是对图形的描述、解释与讨论;符号语言则是对文字语言的简化和再次抽象.明显,首先建立的是图形语言,其次是文字语言,再次是符号语言,最后形成的是对于研究工具的三种数学语言的综合描述,有了这类团体认识,三种语言达到融汇贯通的程度,就能基本掌控工具了.要留意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准确的几何语言应当贯穿课堂、作业、课外题等各个环节,逐步训练学生的几何推理表达.这些不仅是研究好本章的关键,同时对于学好以后各章也是很重要的.(5)在研究中通过对比(如直线、射线、线段)和类比(线段和角)加深理解.(6)注意训练几何推理书写方式,纠正用算术式进行几何计算的惯:【“旧”气】90245【“新”写法】COB11AOB904522【为什么惯要“改”?】体现了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对应;体现了推理的过程;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7)要通过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与展开图发展空间概念(不要过于总结规律).(8)要注重基本概念与性质的教学.例如:①在研究直线、线段、射线的有关概念时,容易出现延长直线或延长射线之类的错误,在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时,忽视第一个字母表示的是这条射线的顶点.②直线有这样一个紧张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要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有这样一条紧张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XXX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两个性质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根蒂根基,复时应抓住性质中的枢纽性字眼,不能出现似是而非的错误.③注意线段的中点是指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而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这里应特别注意线段与距离的区别,即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则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是不能等同的.④在复角的概念时,应留意了解两种方式来描述,即一种是从一些实际题目中抽象地概括出来,即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另一种是用旋转的观点来定义,即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两种定义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些究竟:(1)角有两个特征:一是角有两条射线,二是角的两条射线必需有公共端点,两者缺一不可;(2)由于射线是向一方无限延长的,所以角的双方无所谓长短,即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无关;(3)当角的大小一旦确定,它的大小就不因图形的位置、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而改动.如一个37°的角放在放大或缩小多少倍的放大镜下它仍然是37°不能误以为角的大小也放大或缩小多少倍.另外对角的透露表现方法中,当用三个大写字母来透露表现时,顶点的字母必需写在中央,在角的双方上各取一点,将透露表现这两个点的字母划分写在顶点字母的两旁,两旁的字母不分前后.⑤在研究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时,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常常误以为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9)要准确把握好教学要求总体上说,起始章的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要充分保护学生研究积极性,避免产生畏难情绪,但是基础知识要落实扎实,养成规范的表达分析惯,为后续研究打好基础,因此要注意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把握教学要求.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点线面体的概念要求学生在实际背景中认识、理解这些概念,体会抽象的过程,而不是通过形式化的描述让学生接受概念.②视图的知识对于三视图大部分内容是安排在第29章“视图与投影”中的.在这一章,没有给出严格的三视图的概念,是要求能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是从什么方向看得到的图形,能说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最基本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所能得到的图形(对于语言难以表达的,可画出示意图,基本形状正确即可,不做尺寸要求).③展开图的要求教材从展开和折叠两个方面都有要求,且教材中的题中出现正方体表面有图案的情况,这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在背面的章节还要再研究,其余的多面体的展开图很少涉及,所以尽可能多做一些练,尽可能在本章中过关.在教学中,能够从看图阐发图形特点举行设想或先动手做再阐发图形,两方面同时举行.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在操作中理解展开和折叠的过程,从不同的分类角度认识展开图.④推理能力的要求教科书是按照“简单说理”“说理”“推理”“用符号表示推理”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安排的.在本章,不仅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归纳出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还要“简单说理”.直线和线段性质的应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得出等都有简单说理的成分.教学中要注意利用这里“简单说理”的因素,为后面逐步让学生养成言之有据的惯作准备.规范的推理形式,学生虽然一开始接受有些困难,随着教学的深入不断地纠正、强化,学生是可以掌握的,为以后的几何研究起到示范作用.本章中线段的中点、角平分线、互余、互补、同角的余角(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要从文、图、式三方面加深理解,并加以应用,要配上适当的练,巩固学生的说理.(10)关于本章作图的要求:①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②作已知线段的中点③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④作一个角的平分线2.各小节教学建议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知识点1:在实际背景中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体会抽象的过程,能举出实例.教学建议:1.理解从模型→图形,就是数学化的过程.2.能够认清N棱柱和N棱锥,圆柱和圆锥,留意“棱”字和“锥”字的写法;能区分棱柱(锥)与圆柱(锥),能区分圆形和球体,不要求但也能够认识棱台或圆台.知识点2:从分歧角度看立体图形获得平面图形.教学建议:简单几何体要求会画图;复杂几何体能想象、辨认、说明即可.知识点3: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建议:1.对于立体图形展开图,学生首先要分析认清立体图形的空间结构,可以把每个面都标上它的位置名称,在展开后方便分清每个面所达到的位置.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不要肄业生记忆,紧张的是展开和折叠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在背面圆一章中还能够再研究,其余的多面体的展开图很少涉及,所以尽可能多做一些练,尽可能在本章中过关.2.通过“展开”和“围成”两种途径认识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尽量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4.1.2点、线、面、体知识点:能从几何实体中抽象出点、线、面、体;知道“…动成…”.教学建议:这局部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有了响应的体验,枢纽是学生能进一步抽象了解这些概念,如对点的认识,它只透露表现一个位置,没有大小,甚至于无法画出来.这里还要说明线分直线和曲线,面分平面和曲面.4.2直线、射线、线段知识点1:三种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表示、作图、性质教学建议:联系:射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反向延长射线得到直线,两方延长线段得到直线.区别:名称直线图像透露表现1.直线AB(或直线BA)直线l2.射线线段1.射线AB2.射线l1.线段AB(或线段BA)2.线段a延伸向两端无限延长向一端无限延伸不可延长2可度量1不可度量端点度量不可度量知识点2:几何语言和作图;点和直线教学发起:1.该当学会“过某点”、“点在线上/外”、“相交于某点”、“延长(到某点)”、“在某线上截取”、“连接AB”、“作直线/射线/线段AB”、“有且只要”等说法,并能画出响应的图形.2.学生在书写时可能会出现用小写字母表示点的问题.知识点3: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大小教学发起: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在“射线”上截取,在直线或线段上截取行不行.知识点4:线段的中点、N等分点的概念教学建议:1.夸大中点必需在线段上,能够提出探讨性题目“MA=MB,能否断言M就是线段AB的中点?”,能够要学生利用尺规作图举行探讨.2.合理利用中点举行推理.知识点5:线段的和差倍分教学建议:1.注意规范符号语言的书写,要求学生模仿,从现在起必须变算术式为几何语言.2.发起此时不上难题、综合题,目的是先解决“三种语言”的题目,也为后续研究角的计较打好根蒂根基,分散难点.4.3.1角知识点1:角的两种定义方法教学发起:1.通常情况下角的范围是(0,180].2.明确角的分类.3.在第二种定义下,说明角的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和大于180的角.知识点2:角的三种表示方法教学建议:1.角的表达规范题目.2.书写时尽可能写成简洁的表达形式.知识点3:角的大小、单位制、方位角教学发起:1.度分秒的转换、计算是难点,学生对于60进制的换算还是不太适应.2.一般方位,都统一用“北偏X”或“南偏X”表示;在图中标记角度.4.3.2角的比较与运算知识点1:叠合法比较角度大小;角分线的概念;角度和差倍分的计算教学建议:1.类比“线段”的研究来研究“角”.可以从以下方面作类比:①定义、图形、符号表示②测量: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度量单位③比较大小:两条线段/两个角的大小关系的方法④特殊位置:线段的等分点、角等分线⑤和差倍分运算:感受运算中的推理和方程思想⑥角的作图:感受作图中的方案设计2.典型题:线段同一直线上有n个点,求线段的条数.已知:点C是直线AB上一点,满足已知:平面内有AOB,射线OC满足BOC角平面内有共端点的n条射线,求角的个数.AC1BC2BC1AB,2BC2则点C有两个可能位置: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1AOB,O2AC1则射线OC有两个可能位置:已知:如图,射线OC在AOB内部,M,N划分是线段AC,BC中点,OM,ON划分是AOC,BOC平分线,A总有MON1总有XXX.21AOB.2OXXX4.3.3余角和补角知识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计算教学建议:1.明确这两个概念仅透露表现数量关系、不涉及位置关系;但反过来,特殊的位置关系(垂直、邻补角)则每每会出现两个角互为余角/补角,能够用来计较角的大小.2.可以考虑将性质写成“已知-求证-证明”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几何中的推理和证明.4.4课题研究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通过这一研究体会长方体(立体图形)与其侧面展开图(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建议:能够安排与立体图形展开图教学联合举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小结复1.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体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2.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数形联合思想等等.分类讨论思想例1.两条相交直线与另外一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求它们的交点个数?分析由于题设条件中并没有明确这三条直线的具体位置,所以应分情况讨论.前两条的关系很确定,当画第三条时,会出现分类,或平行于某一条,或相交于同一个点,或相交不在同一个点等三种情况.说明:在过平面上若干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应注意这些点的分情况讨论;或在画其它的图形时,应注意图形的各种可能性.例 2.点A,B,C在统一条直线上,AB=3 cm,BC=1 cm.求AC的长.方程思想在处理有关角的大小,线段大小的计较经常需要通过列方程来解决.例.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求这个角的余角.分析若设这个角的大小为x°,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于是由这个角的补角是150°可列出方程求解.数形联合思想例.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点E、F分别在边AB、CD上,连接EF.将∠BEF半数,点B落在直线EF 上的点B'处,得折痕EM;将∠AEF半数,点A落在直线EF上的点A'处,得折痕EN,求∠XXX的度数.说明:对于几何中的一些概念、性质及关系,应把几何意义与数量关系结合起来加以认识,达到形与数的统一.三、几个主要知识点1.从分歧偏向看例1.将两个大小完全不异的杯子(如图1-甲)叠放在一起(如图1-乙),则从上往下看图乙,获得的平面图形是()第图1解析:从上面往下看,能够看到上面杯子的底和两杯子的口都是圆形,应用实线透露表现,故选C.例2.图2是一个几何体的什物图,从正面看这个几何体,获得的平面图形是()图2ABCD解析:此几何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从正面看上面的几何体,看到的是一个等腰梯形,从正面看下面的几何体,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再根据上面的几何体放置的位置特征,应选C.2.展开与折叠例3.如图3所示的平面图形中,不可能围成圆锥的是()图3解析:圆锥的展开图是一个圆和一个扇形,D选项中是一个圆和一个三角形,不能围成圆锥,故选D.例4.图4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之和的最小值是图4________.解析:将正方体的展开图折成正方体,能够获得2与6两个面相对,3与4两个面相对,1与5两个面相对,所以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之和的最小值是:1+5=6.故填6.3 .线段的性质与计算例5.在修建崇钦高速公路时,有时需要将弯曲的道路改直,依据是___________.解析:本题是线段性质的实际应用,根据线段的性质直接获得谜底.应填“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例6.如图5,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 的中点,若AB=12,AC=8,则CD=______.解析:由图可知,CB=AB-AC=12-8=4.又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CD=BC=2.故填2.4.角度的计算例7.如图6所示,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1=40°,OD平分∠BOC,则∠2的度数是()A. 20°B. 25°C. 30°D. 70°CA1OD2图512解析:由∠1=40°及平角定义,可求出∠BOC的度数,由角平分线的定义,通过∠BOC=2∠2可求出∠2的度数.因为∠1=40°,所以∠BOC=180°-∠AOC=140°.又由于OD是∠BOC的平分线,所以∠2=B图61XXX∠BOC=70°.故选D.2例8.如图7,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E是∠AOD内一点,已知OE⊥AB,∠BOD=45°,则∠COE的度数是()A. 125°B. 135°C. 145°D. 155°解析:因为OE⊥AB,所以∠BOE=90°.由于∠BOD=45°,所以∠DOE=45°.所以∠COE=180°-∠DOE=135°.故选B.5.余角与补角例9.(1)已知∠α=20°,则∠α的余角等于度.(2)一个角的补角是36°35′,这个角是.ACO图7EDB解析:(1)由余角定义,∠α的余角为:90°-20°=70°.故填70.。
分离及复杂物质分析 第四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四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定量分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取样、试样的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掩蔽、测定、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本章仅就试样的采取和处理,分析试样的制备和分解,测定方法的选择以及分析结果准确度的保证和评价,进行简单讨论。
§4-1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试样的采取和制备必须保证所取试样具有代表性,即分析试样的组成能代表整批物料的平均组成。
否则,无论分析工作做得怎样认真、准确,所得结果也毫无实际意义;而无代表性的分析数据,会给实际工作造成严重的混乱。
因此,慎重地审查试样的来源,使用正确的取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举例)取样大致可分三步:(1) 收集粗样;(2) 将每份试样混合或粉碎、缩分,减少至适合分析所需的数量;(3) 制成符合分析用的样品。
为了保证取样有足够的准确性,又不致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应该了解取样过程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方法。
1. 取样的基本原则正确取样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 大批试样(总体)中所有组成部分都有同等的被采集的几率;(2) 根据给定的准确度,采取有次序的和随机的取样,使取样的费用尽可能低。
(3) 将n个取样单元(如车、船、袋或瓶等容器的试样彻底混合后,再分成若干份,每份分析一次,这样比采用分别分析几个取样单元的办法更优化。
2. 取样操作方法试样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试样的性质和均匀程度也各不相同。
因此,首先将被采取的物料总体分为若干单元。
它可以是均匀的气体或液体,也可以是车辆或船支装载的物料。
其次,了解各取样单元间和各单元内的相对变化。
如煤在堆积或运输中出现的偏析,即颗粒大的会滚在堆边上,颗粒小或密度大的会沉在堆下面,细粉甚至可能飞扬。
正确划分取样单元和确定取样点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针对不同种类的物料简略讨论一些采样方法。
⑴组成比较均匀的物料这一类试样包括气体、液体和某些固体,取样单元可以较小。
对于大气样品,根据被测组分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气态、蒸气或气溶胶)、浓度及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可用直接法或浓缩法取样。
第四章滴定分析方法及应用沉淀滴定法讲课文档

现在十页,总共四十四页。
二、铬酸钾指示剂法
2.溶液的酸度 K2CrO4指示剂法只能在中性或弱碱性 (pH 6.5~10.5)溶液中进行。
若溶液为酸性(或pH ≤6.5)时,则 C与rOH24+结 合,导致化学计量点时,不能形成Ag2CrO4沉淀。
,其反应如下:
滴定前Ag+(过量)+ X-
AgX↓
滴定时Ag+(剩余)+ SCN-
AgSCN↓(白色)
终点时Fe3++SCN- [FeSCN]2+(淡棕红色)
现在二十六页,总共四十四页。
四、沉淀滴定法应用
四、沉淀滴定法应用
(一) 滴定液与基准物质
银量法所用的滴定液是硝酸 银和硫氰酸铵(或硫氰酸钾)溶 液。
三、吸附指示剂法
课堂活动 使用吸附指示剂法测定I-或Cl-时,分别最适合
使用哪种指示剂,是何原因。
现在二十三页,总共四十四页。
三、吸附指示剂法
除铬酸钾指示剂法和吸附指示剂法之外,还有 铁铵矾指示剂法。
铁铵矾指示剂法是以铁铵矾[ NH4Fe(SO4)2·12H2O]为指示剂,用NH4SCN或
KSCN溶液为滴定液,在酸性溶液中测定可溶性银盐和 卤素化合物的银量法,根据测定对象的不同,该方法可 分为直接滴定法和返滴定法。
四、沉淀滴定法应用
(二)无机卤素化合物和有机氢卤酸盐的测定 许多可溶性的无机卤化物及某些有机碱的氢卤酸
盐如盐酸麻黄碱,均可用银量法测定。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四十四页。
四、沉淀滴定法应用
第四讲 方法研究-操作分析2

§1 操作分析概述
操作分析的工具 1.人机操作图——人机操作分析 1.人机操作图——人机操作分析 人机操作图—— 联合操作分析—— ——联合操作分析 2. 联合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 3.双手操作分析图——双手操作分析 3.双手操作分析图——双手操作分析 双手操作分析图——
§2 人机操作分析
人机操作分析的意义 在机器的工作过程中,调查、了解在操作周期(加 在机器的工作过程中,调查、了解在操作周期( 工完一个零件的整个过程称为一个操作周期或周程)内 工完一个零件的整个过程称为一个操作周期或周程) 机器操作与工人操作的相互关系,以充分利用机器与工 机器操作与工人操作的相互关系, 人的能量及平衡操作时,则要利用人机操作图,其可将 人的能量及平衡操作时,则要利用人机操作图, 生产过程中,工人操作的手动时间和机器的机动时间清 生产过程中, 楚的表现出来。 楚的表现出来。
§2 人机操作分析
人机操作分析图的构成 1.以适当的线段的长短代表时间比例。如1cm代表10min 1.以适当的线段的长短代表时间比例。 1cm代表10min 以适当的线段的长短代表时间比例 代表 2.采用适当的间隔分开人与机,作出垂线。最左方为工人 2.采用适当的间隔分开人与机,作出垂线。 采用适当的间隔分开人与机 操作时的动作单元及垂线,在此垂线上按所取的时间比例, 操作时的动作单元及垂线,在此垂线上按所取的时间比例, 由上向下记录工人每一动作单元所需时间。当工人操作时 由上向下记录工人每一动作单元所需时间。 用实线表示,空闲用虚线表示。机器同样表示。 用实线表示,空闲用虚线表示。机器同样表示。
§3 联合操作分析
联合操作分析图的绘制 其构成与人机程序图基本相同。时间通常表示为时间 其构成与人机程序图基本相同。 隔段,并用不同形式(如空白、涂黑、斜线、点行)来表 隔段,并用不同形式(如空白、涂黑、斜线、点行) 示“工作”、“空闲”或“等待”。 工作” 空闲” 等待”
操作分析方法

操作分析方法操作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特定操作过程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改进该过程。
在各个领域,操作分析方法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最终实现持续改进。
首先,要进行操作分析,我们需要对操作的整个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包括了操作的开始、进行中的各个环节,以及最终的结果。
只有对整个操作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我们才能够准确地找出问题所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其次,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操作时间、成本、资源利用情况,以及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找出操作中存在的瓶颈和短板,为改进提供依据。
接着,我们可以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操作过程进行深入分析。
比如流程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操作的流程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而因果图则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在进行操作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毕竟,操作往往是由多个环节和多个人员共同完成的,而且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个操作过程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只有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我们才能够全面地了解操作的各个方面,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最后,要进行操作分析,我们还需要制定改进方案,并进行实施和监控。
改进方案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团队的实际能力。
在实施改进方案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监控和评估,以确保改进的效果是符合预期的。
综上所述,操作分析方法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对操作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制定改进方案并进行实施和监控。
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才能够找出问题所在,实现持续改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终实现业务的持续发展。
第四章 操作分析

第三章
操作分析
联合操作实例2
转化塔触媒检验
(改进前)
触媒在使用 期间,必须经常 检验,以维持其 转化效率。检验 时,塔顶盖必须 打开,前后开关 必须关闭。 检验时有四 个工人进行工作。
第三章
操作分析
转化塔触媒检验 (改进后)
联合操作实例
第三章
操作分析
对比
改进前
改进后
第三章
操作分析
第三节 双手操作分析
第三章
操作分析
双手操作实例
装配缆夹 (改进前)
第三章
操作分析
双手操作实例
装配缆夹 (改进后)
第三章
操作分析
第三章
操作分析
• 1.用双缸洗衣机清洗洗衣服的程序如下: 放水——放洗衣粉——放衣入机——清 洗——把衣物拿至脱水缸——脱水、排 出污水——把衣物拿至洗衣缸——清 洗——脱水——取出衣物,观察实际洗 衣动作,记录各程序时间并绘出人机操 作程序图
tM t
N—一个工人操作的机器数 t—一个工人操作一台机器所需时间(包括从一台机 器走到另一台机器时间) M—机器完成工作的机动时间
第三章
操作分析
一个工人操作5台机器
机器1
机器2
机器3
机器4
机器5
工人操作时间
机器运转时间
第三章
操作分析
第二节 联合操作分析
• 概念
联合操作作业是指,在生产现场中,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操作人员同时对同一台设备进行操作。 联合操作分析是应用于多人联合(班组)操作的一种分 析技术,记录和考察操作者之间在同一循环时间内的 操作内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和探讨不干涉操作 实施平行操作的可能性,寻求合理的操作循环方法, 使操作者之间的配合更加协调,以提高联合操作的工 作效率。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四章教材分析

内容选择、呈现特点
•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 突出主题
• 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突出化学基础知识
• 更新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 式转变
三、第四章内容教学要求
1.课标要求
2.北京市模块学习要求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4.1以海水、金属矿
4.以海水、金属矿 物等自然资源的综
物等自然资源的综 合利用为例,了解
4.知道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原理。了解非 金属置换反应。 弹性要求: 1.初步学会梳理无机物之间的转化(镁及其 化合物的关系) 2.能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对一些化工生产 流程的原理步骤进行简单的解释或分析。 不宜拓展:金属冶炼及海水综合利用的化工 工艺技术。
(二)教材呈现结构特点 思考与交流
自 然 金属矿物的
教学媒体的选择
虽然本章内容学习难度不大,但是要 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了解金属矿物和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知识,就要有 较大的信息量。所以选择教学媒体时可 以利用图片、实物、模型、录音、录像 材料以及多媒体课件等增加信息量,实 现教学的优化或将它们有机结合,充分 发挥其整体功能优化教学过程。
六、具体教学建议
七、教学资源建议
1.围绕本章知识,对相关知识点适当进 行归纳总结。
金属的冶炼——氧化还原原理 相关金属知识总结
非金属——卤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有机物——乙烯的聚合反应 基本操作和原理——过滤、蒸馏
n CH2=CH2 催化剂
[ CH2 CH2 ]n
聚乙烯
反应类型? 单体等概念。 能否指出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聚丙烯的单体分别是什么?
3.室内与室外污染: 结合学校实验室实际和具体化学实验,
鼓励学生思考,对实验进行改进。
操作分析

5
时间 3
机 空闲
10 2
10 15 20 25 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装上工件
空闲
35
35 30 45 50 55 60
35
自动切削
停止车床 卸下成品 放入成品箱
2 5 3
7 3
被卸下工件 空闲
周程时间sec 利用率 人 机
共同工作
单独工作
空闲
一人双机改良
工作:车心棒外圆 图号:B239/1 产品:B239 机器:L25+L26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 项目 工作时间 sec 人 机1 机2 空闲时间 sec 人 现行 25 54 -35 改良 60 54 54 -35 节省 人 从料箱取材料 将材料 装上车床1 开动车床1 至车床2 停止车床2 车床2卸成品 放入成品箱 从料箱取材料 将材料 装上车床2 开动车床2 至车床1 58% 0 停止车床1 车床1卸成品 放入成品箱 3
项目 机 时间
1
现行 甲 乙 6 6
改良 6 6
节省 0 0
甲
乙
工作时间 min
机
3 装板1 3 装板1 空闲时间 min 甲 乙 机 周程时间min 3 装板2 3 装板2 利用率 甲 乙
6
3 3 3 9 67% 67% 67%
6
0 0 0 6 100% 100% 100%
0
3 3 3 3 33% 33% 33%
操作分析 Operation Analysis
操作分析
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 细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对 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地组 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 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 强度,减少作业的工时消耗, 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 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操作 分析。
第四章滴定分析方法及应用-酸碱滴定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常用几种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与应用范围 2.掌握常用几种滴定分析方法的条件 3.掌握常用几种滴定分析方法指示剂的选择 4.了解滴定突跃与滴定突跃范围的概念 5.熟悉条件电位、条件平衡常数、酸效应系数、最低pH、最佳酸度条件的计算
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常用滴定分析方法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2.熟练掌握用直接法、返滴定法和置换滴定法测定试样的含量 3.熟练掌握滴定分析方法的各类计算。
二、酸碱滴定类型与指示剂的选择
4.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突跃范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是选择指示剂的依据。指示剂的选择原则:一是指示剂 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突跃范围内;二是的指示剂的变色点尽量靠近化学计量点。 用NaOH(0.1000mol/L)滴定HCl(0.1000mol/L)的滴定突跃范围为pH4.30~9.70,可选甲基 橙、甲基红与酚酞作指示剂。
◆知识要求
1.熟练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和常用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一元弱酸(碱)滴定和 非水溶剂的性质以与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和有机酸的氢卤酸盐的应用。
2.熟悉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和多元酸(碱)的滴定条件与指示剂的选择。理解返滴定法和 测定混合碱含量的原理,非水酸碱滴定法测定有机酸的碱金属盐的原理。
1.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 2.滴定曲线的形状变化特点 3.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4. 指示剂的选择★ 5.弱酸被准确滴定的原则★
酸碱滴定类型与指示剂的选择 1.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
⊿pH=5.4 • 继续滴NaOH,强碱缓冲区,⊿pH↓
二、酸碱滴定类型与指示剂的选择
3.滴定突跃
滴定突跃: 化学计量点前后0.1% 的变化引起pH突然改变的现象 滴定突跃范围: 滴定突跃所在的范围 用途:选择指示剂依据 NaOH(0.1000mol/L)滴定HCl(0.1000mol/L)的滴定突跃所在的pH范围:4.30~9.70。
操作分析

4.2 人机操作分析—人机程序图
♠ 以适当线段的长短代表时间,如1cm代表10min等; ♠ 以适当间隔分开人与机,最左方为工人操作时的动 作单元及时间记录,由上向下记录工人每一动作单 元所需时间; ♠ 操作时用实线(或其它方式)表示,空闲用虚线 (或其它方法)表示; ♠ 机器工作与空闲分析与人的操作分析相同,在右方; ♠ 待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均已记录之后,在此图的下 端将工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空闲时间及每周期人 工时数予以统计,供分析时参考。
人机程序图示例-2
作业名称: 打光柱螺栓 机器名称: 布 轮 操 作 者: . 研 究 者: . 人 操作者 握紧柱螺栓并把 一端对着布轮 碰着布轮旋转柱 螺栓 调整柱螺栓另一 端对着布轮 碰着布轮旋转柱 螺栓 处理打光过的柱 螺栓 代表工作 统 工人 空闲时间 工作时间 周 程 利用率 0 53 53 布轮左边 39 14 53 时间 布轮左边 方 法: 现行方法 机器号码: B3 日 机器 时间 布轮右边 期: .
人机操作分析—人机操作程序图
粗实线表示工作
细实线表示 机器被操作
. .
单位:小时
人机操作分析—人机操作程序图
人 说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空闲 精铣第二件 明
T min T min
机
更加精确的时间刻度 说 明
0.2 空闲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把材料装入模子(放材料) 把模子放入机器(放模) 开动机器 等待机器加工 停止机器 取出模子(取模) 取出成品 100秒 16秒 13秒 —— 8秒 12秒 18秒
人机程序图示例-1 ♠ 作业员与机器的同步关系
04第4章操作分析

1. 了解人与机器的运转与配合情况以及利用率; 2. 发现和消除窝工现象,消除空闲时间; 3. 减少工时消耗,提高生产能力; 4. 合理地配备作业人数以及每人看管设备的台数; 5. 为改进生产线及设备的布置提供资料。
三、人机操作图
人机操作图是一种描述人与设备在一个操作周期内工 作情况的图示。
- 0.6 - 0.8 - 1.0 - 1.2
锉去锐边,用压缩空气清洁之 0.24
在面板上用模板量取深度,成品放 入箱内,取新铸件置机器旁 0.32
空闲
0.24
- 0.6 - 0.8 - 1.0 - 1.2 -
0.6 -
精铣 0.8 -
第二面
1.0 -
0.8
1.2 -
- 1.4
- 1.4 -
1.4 -
二、操作分析的目的
操作分析也叫作业分析,是对人的操作 所进行的分析,主要分析在操作过程中,人 与机器的配合及利用情况、作业组内部各个 操作者的分工与配合情况,从而改进操作程 序与操作方法,合理安排作业顺序与人员之 间的配合,合理确定作业人数及每人看管的 设备台数,达到减少或消除操作者和设备的 空闲时间、减少工时消耗、提高质量和生产 能力的目的。
改
时间
人
机器
进 后
1
装上工件 被装上工件
:
人
完成件放箱内
机
4
加工
操
准备下一工件
作
图
1
卸下工件 被卸下工件
分
析
利用率
100/100
100/100
实例二:在零件上铣沟槽
图4-1在零件上铣沟槽的人机操作程序图
作业名称:在零件上铣沟槽 编号: 图号: 日期:
管理与工业工程概论:第 4 讲 操作分析

1、生产中的浪费
工厂各装配线装配线数据统计—核心件部分
单位:秒
生产线
设计节 拍A
实际节拍B
瓶颈工序 C
不平衡 值
节拍差 C-A
TJB9核心件装配线
8
12.3
10.2
6.1
4.3
TJB10核心件装配线
8
11.5
9.2
4.77
3.5
TJB2A核心件装配线
8
TJB6核心件装配线106Fra bibliotek62 9.18
6.5
即当加热器移开的同时,顶盖可以拆松,在 检验完毕固定顶盖时,即将加热器同时还原, 如图所示。这样使电工、装配工及其他工人的 停工时间大为减少。仅此简单改进就可以便操 作时间节省32%。
下例:拆卸裂化器有关零件的联合操作程序。(向上时 间平移即可)
联合作业实例2:
中航精机焊接例子
左右手配合动作
c.产量实在上不去后会复制生产线,产生再投资
d.不进行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持, 生产管理人员就不清楚生产线产能究竟是多少,只能凭 感觉或经验估计产能,生产管理水平提高较慢。
数据 分析
1、生产中的浪费
B9装配线目前的状况,有订单,但产品做不出来,生产 线还没有达到预期产能
¥3,500.0
3.工序节拍——某一工序过程消耗的时间.包含作 业(○)和转移(→)时间 4.瓶颈工序——作业时间最长的工序
1、生产中的浪费
先看看TJB9装配线现 在的工序节拍
12.0
10.0
8.0
6.0
4.0
2.0
0.0
选配棘 轮和滑
槽板
工序时间 7.21
检滑槽 检滑槽 板、装 板、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操作程序图的绘制
记录符号
表示操作,即握取、放置、使用、放手的动作 表示搬运、手移动的动作
表示等待,即手的延迟、停顿
持住,表示手持住工件、工具或材料的动作。 检查,表示工人握住物件进行观察或测量的动作
2)操作程序图的绘制
基本步骤
填写表头各栏内容,并绘制工作地简图
记录双手操作情况
归纳汇总双手各项动作的次数和时间
1) 人机程序图的功用
发现影响人机作业效率的原因 判断操作者能够同时操作机器的台数,充分发 挥闲余能力的作用。 判定操作者和机器两方面哪一方提高工效更有 利。 进行安全性研究 设备改造,实现自动化及改善作业区的布置。
2) 人机程序图的种类和构成
种类
单人单机程序图:一人操纵一台机器设备进行作业的人 机程序图。如图4-4所示P120 单人多机程序图:一人操纵多台机器设备进行工作的人 机程序图。如图4-5所示P120
t M 0.5 0.5 4 N 5(台) t 0.5 0.5 LM 0.5 4 N1 4.5(台) L W 0.5 0.5
5) 人机程序图分析
在考虑一人多机操作时,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必须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在机器设备上应 装有限位装置和自动停车装置,以防止人来不 及按时操作时发生事故。 操作者必须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以防止劳动强 度过大和过分紧张,产生过度疲劳。
能操作机器台数的确定
5) 人机程序图分析
能操作机器台数的确定
在人机工作时,决定一个工人看管多少台机器,常 用下式计算:
N tM t
式中: N—一个工人操作的机器数 t—一个工人操作一部机器所需时间(包括从 一台机器走到另一台机器的时间) M—机器完成该项工作的机动时间
在增加机器台数的同时,应衡量工人或机器空闲对成本的影 响,衡量方法可用下面的公式求一个工人操作机器的最低数:
4.2 人机程序图
人机程序图(man-machine process chart)是记录和 表示人与机器在一个工作周期内时间上的协调与配合关 系的图表 可以把机器工作周期与工人工作周期内时间上的相互 配合关系清楚地表示在图上 研究人员可根据现场记录资料重新安排或调整,使若 干空闲或无效时间得以减少,以提高效率。
必须深入生产现场,观察全部操作,了解情况,并 决定操作中的循环周期及起点与终点。 作图时,先在左上角记录有关资料,如现行方法、 改进方法、工作名称、研究日期与编号、操作人、核 准人等。 右上角画工作场所的平面布置图,表示操作对象、 操作工具的名称。 图的中间分别记录左右手动作。左右手的同时动作 应画在同一水平位置,并且要多次核对左右手动作的 关系,使记录准确无误。 记录完成后,应将左右手的动作分别进行统计,统 计资料可放在左右手动作的右方或右下方.
3)操作程序图的分析
改进工作地布置,使其适合人的操作
工具物料的摆放应尽量靠近人的操作位置
使人取放物体时尽量减少走动、站立和坐下、弯腰、 下蹬动作 工具和物料的摆放应整齐而有规律 工作台和座椅高度适当
尽量减少重复劳动
4)操作程序图分析实例1
方法改善
4)双手操作程序图分析实例2
切割玻璃管
第四章 操作分析
Chapter 4 Operation Analysis
主要内容
4.1
4.2 4.3
操作分析概述
人机程序图 操作程序图 工组操作程序图
4.4
4.1 操作分析概述
操作分析是研究如何使工人的操作以及工人 和机器的配合达到最经济和最有效的程度。所 以操作分析是研究一道工序,一个工作地的工 人使用机器或不使用机器的各个操作活动。 操作的定义: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独立 完整的劳动活动,是加工工序或作业再分解, 同时操作也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若干个动作。
4.2 人机程序图
人机操作分析的意义与目的
意义:在机器的工作过程中,调查、了解在操作周期 内机器操作与工人操作的相互关系,以充分利用机器与 工人的闲余能量及平衡操作时,则要利用人机操作图, 可将生产过程中,工人操作的手动时间和机器的机动时 间清楚地表现出来。 目的:在现代化生产中,机器设备几乎都是全自动或 半自动的,操作机器的工人成了“监督”机器的工人, 在每一操作周期中,总有大部分的闲余时间,这些闲余 时间如能加以利用,不但可以提高生产力,而且能降低 成本及提高工人的收入。
(3) 与工作地状况有关的因素 工作地设备的布置状况,成品、工具的摆放位置 (4) 与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 工作环境对工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5) 与劳动者素质有关的因素 劳动者的技术素质 , 劳动者的思想素质
4)操作分析的基本要求
将操作总数减少到最低,最佳的工作次序,工作简单 易行 合理利用肌群,发挥双手作用,尽量使用工具。 要求机器完成更多的工作。 减少作业循环和频率,节省时间 改进设备、工装与工位器具、物料规格或工艺,采用 经济的切削用量。 工作地点应有足够的空闲,使操作者有充足的回旋余 地。 消除不合理的空闲时间,尽量实现人机同步工作。
4.3 操作程序图
基本概念
操作程序图又称双手操作图,是将操作者在工 作地上进行操作时,双手的动作按其发生的先 后顺序加以记录的图表。它是研究和拟定工人 操作规程的有效工具。
作用
对人的操作进行科学分析,取消不必要的动作 和不合理的动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平衡左右手的负荷,减少人的作业疲劳
1)操作程序图与人机程序图的特征比较
5) 人机程序图示例
5) 人机程序图分析
闲余时间的分析
机器的闲余时间:在机器设备加工过程中,装、 卸工件的工作是为了保证机器加工得以实现的辅助 操作,对工件本身的变化不直接起作用,因此应尽 量减少这部分工作所占的时间。还有就是因机器工 作能力的不平衡而发生的空闲,可从平整生产线来 解决。 工人的闲余时间:主要考虑在机器自动加工时而 产生的人工空闲,应注意把两个不同作业交叉进行。 工人与机器数的确定
3)操作程序图的分析
检查和分析左右手各动作中是否有不合理和 多余动作 平衡双手的负荷,充分利用双手
使空闲的手投入工作
尽量使手的握持工作物改变为夹具夹持
尽量使手移动物体动作改为滑道装置运送
尽可能实现双手同时操作
双手的动作要基本相同,对称,左右方向相反,前 后方向相同 双手的动作要简单并有一定规律
2)操作程序图的构成
表尾部分
左右手各项动作的归纳和汇总,改进前后的情 况比较
操作程序图示例如图4-9、4-10、4-12
这种表一般要绘制两份,一份是实地记录图,即原来的 操作程序和工作地布置情况,另一份是经过分析后,做 了某些改进,专门设计的操作程序图
2)操作程序图的绘制
操作程序图的绘制要点
前者一般用于大量生产流水作业对人的手工作 业进行分析
后者一般用于人机联合作业中对人和机器的工 作进行分析
2)操作程序图的构成
表头部分
左边:表号、零件名称及型号,作业内容,操 作者情况,绘图者与审定者等
右边:工作地简图 表身部分 左边:左手操作内容及符号 右边:右手操作内容及符号 中间:时间记录
对于以上三种活动的分析,应使前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以缩 短工作时间,对于第三种活动要尽量缩短本身的操作时间。
4) 人机程序图的分析
闲置时间的分析 在作业过程中,人和机器都可能有一定闲置时间,闲置 时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机器的闲置时间:作业内的闲置时间、作业需要 的闲置、与作业无关的闲置 人的闲置时间:作业中的闲置、作业外的闲置
4) 人机程序图的分析
人和机器活动的分析 人的独立工作:与机器无关的一些操作。如加工 完成后清理工具和布置工作地等。 机器的独立工作:机器的自动工作过程,在此过 程中,不需要人进行控制,比如,数控机床的自动 加工过程。 人机的联合工作:人与机器有密切关系的操作, 这些操作必须要求机器处于某种状态方能进行。例 如:注塑成型机器装卸模具等。
以上这些闲置时间中,利用人机程序图只能对机器作业内的闲置和 人在作业 人机程序图示例
5) 人机程序图示例
5) 人机程序图示例
5) 人机程序图示例
5) 人机程序图示例
5) 人机程序图示例
5) 人机程序图示例
5) 人机程序图示例
5) 人机程序图示例
操作分析的目的:
使作业结构合理,删除多余无效的操作,使操作最有效,
总数减少。 使人和机器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工作,充分发挥人和机器 的效能。 改进操作方法和工作地布置,减轻操作者的疲劳。
2)操作分析的方法
人--机程序图
操作分析
双手操作程序图
工组操作程序图
3)影响操作的因素
(1) 与劳动对象有关的因素 劳动对象的复杂程度 被加工材料的加工性 毛坯的形状和余量 (2) 与劳动工具有关的因素 劳动工具的工作性能 劳动工具的使用性能
LM N1 L W
式中:N1—一个工人操作机器的最低数 L—装、卸工件时间 M—机器机动时间 W—工人由一台机器走到另一台机器所需时间
L+W为工人操作机器所需时间,L+M为一台机器的作业周期。
例1:一个工人装、卸工件的时间为0.5min,机器完成 该项工序的机动时间为4min,在完成工序时,工人由 一台机器走到另一台机器的时间为0.5min,那么确定 工人看管的机器数和工人操作的最低机器数。
人机程序图的构成(P113图4-1)
表头部分:劳动对象的情况,劳动工具的情况,操作者 情况,研究者姓名、研究日期 表身部分:主要记录操作者的各项操作活动、机器的运 转状况及两者的时间 表尾部分:记录改进建议事项
2) 人机程序图的种类和构成
3) 人机程序图的绘制
填写表头各项 绘制时间标尺 按作业中各操作顺序分别记录人的操作内容和机器的运 转情况并标注时间 按规定的符号在时间标尺的格内标出人和机器的操作时 间和闲置时间 统计人和机器的操作时间和闲置时间并计算时间利用率 经过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填写在表尾栏内 人机程序图仅记录一个工作周期内人和机器的工作情况。 但绘制人机程序图时要反复观察数个工作周期才能绘制成。 P115例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