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合集下载

说明文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文对象及其特征

3.1说明对象及特征【复习目标】1、分析文章内容,准确判断说明对象,并能分析其特征。

2、归纳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答题方法。

【复习导学】一、考点解读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简单的说,说明对象就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对象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备的特点。

对于说明文对象及其特征的考察往往比较直接。

二、题型梳理考点之一:说明对象1、《中国石拱桥》全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4、5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6、7、8段的说明对象又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例文:英国《卫报》在2002年评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因为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

塑料袋无处不在。

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家伙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1、③菊花的适应性强。

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

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

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

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

菊花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

菊花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花卉。

④菊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菊花端庄素雅,晚香凝秀,花姿飘逸,淡意疏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

秋季,我国许多城市常常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供市民欣赏。

⑤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1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说明对象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直接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需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词加以概括。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2.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首先看题目,其次抓中心句及关键词;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特征的,需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二、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下定义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本质特征2.举例子举了什么的例子,具体,清楚,有力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3.列数字例举了什么的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4.打比方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更易理解5.分类别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6.作比较将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7.引资料简洁,有力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趣味性8.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9.作诠释进一步地解释事物的什么特征10.画图表简明,直观,具体的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高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方法一、掌握说明顺序1.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有;【1】从现象到本质【2】从结果到原因【3】从特点到用途【4】从整体到局部【5】从概括到具体【6】从主要到次要【7】从一般到个别2.确定说明顺序;【1】应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一般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2】把握语言的标志。

从语言标志看,空间顺序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标志语;时间顺序有表时间的发展,事物各个阶段的标志语,而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等标志语。

还要注意有时说明文的顺序。

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二、把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

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把握说明对象1.说明事物。

说明对象是具体的,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特征等。

2.说明事理。

说明对象是抽象的,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明确事物说明文对象的方法技巧。

(1)看题目:有些说明文题目往往就是说明对象。

《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石拱桥就是说明对象。

(2)分析开头:有的说明文开头点明了说明对象,或稍加分析,就能从开头明确说明对象。

4.明确事理说明文对象的方法技巧。

(1)事理说明文中,它的对象不能只看题目,还要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2)分析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3)分析每段(层)的中心句,抓关键词。

(4)事理说明文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二、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

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有三种方法:1.把握文章中心句及连接词。

中心句往往有很强的概括性,它或提示下文说明要点,或归纳上文的内容。

有的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就包含在中心句中。

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

2.借助说明方法来捕捉事物的特征。

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了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因此说明方法也会体现说明事物的特征。

3.从内容上捕捉事物的特征。

有些文章没有明显地概括事物特征的中心句,就需要自己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三、概括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明内容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整合的过程。

说明的内容就是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在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特征可能涉及多个方面,我们在阅读时,要思路清晰,根据题干的要求迅速捕捉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1.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录中心句。

2.如果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可以把这几层意思联结在一起。

3.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短语或句子,可以把这几个要点归纳在一起。

4.概括部分内容要点还可以找出段落中标志句子结束的符号,如句号、分号、问号等,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合并、筛选,然后归纳出某部分的要点。

说明对象及特征(中心)的解答策略与典型例析

说明对象及特征(中心)的解答策略与典型例析

说明对象及特征(中心)的解答策略与典型例析●河南王林晓在说明文阅读中,能够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概括说明内容是我们进行有效阅读的重要能力,也是近年来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规考题。

那么,怎样解答这类试题?一、方法解说(一)明确对象说明对象是指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一是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二是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若以上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逐段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

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

(二)把握特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从标题着眼找“特征”。

第二,抓住文章的段落和层次,从中心句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的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第三,抓住关键信息指向语。

尤其序词、提示词、关联词及设问句等。

第四,分析材料,自我概括。

有的说明文中没有出现现成的词句来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阅读时要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或逐句分析文章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加以概括。

(三)概括内容(中心)对说明内容(中心)的概括其实就是对文意的概括。

概括前要重点看开头和结尾,找中心句和关键句。

当然,对于非“总分”式的文段,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

说明内容(中心)答题方式:事物说明文采用“说明对象+特征”的方式概括;事理说明文注意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

概括内容(中心)大致有三种形式:概括类、定义类、表格类。

概括时,内容要全面,语言要简洁。

二、典型例析例1:【2009年河南中考卷】(说明文阅读)第12题: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

本题着重考查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题干要求一是能显示说明对象,二是能表现其特征。

阅读全文,可以很快找出说明对象是“速冻食品”,然后逐段阅读归纳,可以得出其特征是“新鲜”。

说明文三要素

说明文三要素

说明文三要素篇一:说明文三要素说明文三要素1.被说明对象的特征,2.说明的顺序,3.说明的方法.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说明文一般有三个特点: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怎样阅读分析说明文?第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从而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第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第三,分析说明方法.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第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在各地中考中,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点主要是:1.能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对全文有个整体上的感知;2.划分文章的结构、段落的层次,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文章谋篇布局的思路;3.分析文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中心词、关键句),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从表意、结构方面分析);5.理解语言的表达特点,准确地对词语的修饰、限制作用进行评析.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口知识概说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类别,然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大纲》规定,初中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是: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口复习指路一、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中属于事物说明文的有《松鼠》、《中国石拱桥》等七篇,属于事理说明文的有《死海不死》、《天气陛下》等六篇.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标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等.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当然,也有例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常常并无标题,那又怎么办呢?那还得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须要提醒的是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例如《蜘蛛》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蜘蛛,而不能以偏概全,只将蜘蛛的生活习性这一方面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二、如何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常见的结构形式有:1.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这样写,脉络分明,结构严谨,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抓住书籍演变的关键因素,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过程,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地说明了各个发展阶段书籍的具体特点及演变的作用,又古今贯通、脉络清楚地从总体上说明了书籍演变的历史.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例如《人类的语言》一文采用了“层进”式结构,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人类语言的特征及其表现手段,说明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全文三段,第一段展示现象,引出话题:强调只有人类会说话,这是人类区别于别的高等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二段分析现象,揭示本质:阐述人类有声语言两个“变化无穷”的特点,突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第三段由果推因,深入剖析:点明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的原因,显示人类有声语言的巨大作用.除以上三种结构方式外,还有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等.理解并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就迎刃而解7(具体情况,结合语段再作分析).二、如何理清说明顺序?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必须有合理的顺序.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通常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那么,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主要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结构.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的主体部分,基本上是按春蚕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即从破卵而,四次蜕皮,成熟到老熟,吐丝、结茧这一生长发育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的.介绍抽象事物或事理,多数采用逻辑顺序,通常表现为在介绍事物、事理时采用总分、主次、层进等方式,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概述到具体地揭示事物特征的过程.例如《死海不死》:第一部分交代死海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说明死海的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第二部分说明死海的成因——自然界长期变化的结果.两部分之间有一个由结果到原因的内在的逻辑顺序.因此,认清说明对象,可帮助我们摸准说明思路,进一步理清说明顺序.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所以,把握这些语言“标志”,可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例如《人类的语言》第二段中:“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三句话运用了归纳推理.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体现三句话之间逻辑联系的语言标志:“之所以”、“在于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句话”.“之所以”表明下文阐明了人类语言能够“随机应变”的原因,有一个倒置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句话”表明第一、二句先分说,第三句再总说,三句之间又有一个由分到总的逻辑顺序.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就一篇文章而言,有时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揉合起来,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这就要求分析时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如《松鼠》一文,主要按照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而第五段介绍松鼠搭窝时,则是按时间顺序.又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介绍纪念碑大碑座上十幅浮雕时,则综合运用了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篇二:说明文三要素说明文三要素一、抓住事物特征任何事物都有特征,要介绍清楚一个事物,必须抓住它的特征,才能准确地说明它。

说明文五要素

说明文五要素

说明文五要素说明文有关知识一、什么是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述事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文分类:1、事物说明: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点2、事理说明: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明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三说明文五要素:1、说明对象2、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3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概括主要原因现象特点整体4、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引资料列图表5、说明语言:准确性、明白、平实四、如何找准说明对象:1、看题目2、抓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五、如何抓事物特征:1、从题目入手或说明对象入手2、从文章结构入手。

先给文段标上序号,弄清每段说的是什么,然后“同类合并”给文章分段,理清结构层次。

知道说明对象,分清类别,确定说明对象的特征。

3、从重点段及关键语句入手。

从写法上看,说明文多具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

因此,抓说明对象特征时,就要注意重点段的明示作用。

在说明文中,总是有一些概括性的语句或归纳上文说明内容,或引出下文说明要点,阅读中抓住这些语句,往往就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4、从说明方法入手。

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事物、解说事理服务的,通过分析说明方法,可以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六、如何答说明文语言:1、说明文语句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感情色彩等,或表示估计、推测、程度等词语都要求准确无误。

特别是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表示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分析说明文语言时,应按三步走:①明确表示态度“不能去掉”或“不能换”②结合语境解释该词意:例如:“中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意思是接近于。

它对“到处都有”起了限制作用③与改换后的词或去掉词语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作答。

语文说明文知识点归纳

语文说明文知识点归纳

语文说明文知识点归纳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二、说明文的分类1. 按说明对象分2. 按语言风格分- 平实说明文: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多用说明性语言客观地介绍事物或事理。

例如一些产品说明书。

三、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 明确说明对象2.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 归纳概括。

有的文章没有直接写出特征,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

例如在介绍某种植物时,从它的生长环境、外形、用途等方面归纳出其独特之处。

四、说明顺序1. 时间顺序- 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

常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如历史发展、生物成长过程等。

例如在介绍某种文物的制作历史时,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就采用时间顺序。

2. 空间顺序3. 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说明。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 从现象到本质:先介绍事物的表面现象,再深入剖析其本质。

例如先介绍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再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本质原因。

- 从原因到结果:先说明事物产生的原因,再说明由原因导致的结果。

比如解释某种疾病的发病原因,然后说明这种疾病会带来的身体变化等结果。

- 从特点到用途:先介绍事物的特点,再说明其用途。

像介绍某种新型材料的特性,然后阐述它在不同领域的用途。

- 从整体到局部:先对事物进行整体概述,再详细介绍局部内容。

例如介绍人体结构时,先从整体的人体说起,再分别介绍各个器官。

- 从主要到次要:按照事物的重要程度进行说明,先介绍主要方面,再提及次要方面。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 举例子- 作用: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例如在说明某种植物的耐旱性时,列举沙漠中生长的仙人掌为例,读者就能更直观地理解这种植物的耐旱特点。

2. 列数字- 作用: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更准确、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说明文答题技巧(简单版)

说明文答题技巧(简单版)
(注意:“比较”“几乎”“相当”等 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 右” 202等1/10表/10 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23
【题型2】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能替换, 原文“××”词语 的意思是……,而替换的“××”词语的 意思就变成……如换成“××”词语,就 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严密性。
• b.抓首段。文章有时在首段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 • c.找结尾段。文章有时会在结尾处点出说明对象。 • d.抓关键句。有时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对象。 • e.归纳总结。认真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
从而确定说明对象。Fra bibliotek(注:若是事物说明文,一般情况下,题目就是说
明对象,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若是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指出
2021/10/10
18
3、牢记答题格式:
①举例子:通过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 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 服力。
②分类别:为了说明……的特征(道理),条理清 晰地从……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有条理性。
③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 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 有说服力。
1、不表示数量的数字不属于列数字的方法。 如年、月、日等。 2、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一般说来, “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意思不变,就 是下定义;互换意思改变,就是作诠释。
2021/10/10
17
2、熟记对应术语
突出强调作比较,具体形象举例子, 准确具体列数字,生动形象打比方, 条理清楚分类别,浅显易懂作诠释。
答题模式:引用……突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 具2体021/1充0/10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14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 说明性文章读写 文体知识梳理+基础考点精讲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   说明性文章读写  文体知识梳理+基础考点精讲

3.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定义及作用
教材示例
定义: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
门别类加以说明。
《大自然的语言》中,列举物候现
分类别 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 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就使用了分类 特征(事理),使说明更条理, 别的说明方法。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更突出。
下定义
定义:对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华罗庚《统筹方法》中“统筹方法, 或内涵进行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一 作用:更科学、更准确地揭示 句,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确切而简要 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事理)。地揭示了“统筹方法”的本质内涵。
“超薄外套”脱颖而出 ⑧火星着陆阶段,着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会使周围温度超过 1000℃,而在火星巡视阶段,着陆器将要面对-130℃的工作环境, 这种极热极寒考验超出了世界上常规隔热保温材料——气凝胶的 耐温极限范围。更难的是,为给火星车减负,需要气凝胶具有超
典例精讲 低密度,这对材料设计和制备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⑨为确保“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并正常工作,火 星车采用了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纳米气凝胶 是由纳米尺度固体骨架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网络,密度可做得比 空气还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导热系数仅为静止空气的一半, 也是世界上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这使它成为“天问一号”应对 极寒、极热严酷环境所需防护材料的不二之选,且凭借其超轻特 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让它跑得更快、更远。 ⑩当然,以上三种只是“天问一号”上众多科技新元素的一 小部分,我们期待着“天问一号”上更多的科技新元素被解锁。
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
①看标题——标题常会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明确说明对象的方法 ②看首尾段——第一段或者最后一段常会点明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及特征

说明对象及特征

四、课堂巩固
五、作业
说明对象及特征
第一课时
语文活动:

1、认识说明文体 2、明确说明对象 3、抓住对象特征
1、认识说明文体

猫头鹰是奇怪的动物。它全身仿佛由猫的 头、鹰的嘴、爪和鸟类的翅膀组成,是一种羽 毛多为褐色的鸱鹄科动物。它的两只大圆眼生 于前方,如两只照明灯,脸长得圆圆的,活像 猫脸一样。它生性习惯于白天隐伏在树干近旁 的树枝上或林问的空旷地域,到黄昏和夜间才 飞出来猎取食物,所以人们叫它为“猫头鹰” 或“夜猫子”。
不要说自己好失望,也别为一次失败而黯然神 伤,漫漫人生道路上,这只是第一个风浪,不 要畏惧,不要退缩,奋斗拼搏,勇敢直前,这 才是正确的选择。昂首挺胸,擦干最后一滴悲 伤的泪,梳理好情绪,把悲观失望全部抛在脑 后,因为“如果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你还 将错过星星”。
1、认识说明文体

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 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 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 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 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 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 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 灌溉用水。

二、明确说明对象。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 手。 2、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 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 注意: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 的说明对象
三、抓住对象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 标志。 方法: 第一,从标题着眼。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
1、认识说明文体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 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 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 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 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 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说明文的答题方法

说明文的答题方法

说明文的答题方法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 明确说明对象- 方法:- 抓首段和中心句。

有的文章在开头就点明说明对象,或者在各段的中心句中能归纳出说明对象。

例如,在一篇介绍某种植物习性的文章中,开头可能会说“这种植物,学名……,它具有独特的习性”,这里就点明了说明对象。

2.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方法:- 直接从文中找原句。

作者往往会在文中用一些概括性的语句来表述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里就直接指出了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和结构坚固。

- 从文中的描写、比较、数据等方面归纳。

例如在介绍某种新型材料时,文中提到“这种材料的抗压强度比传统材料高50%,重量却只有传统材料的三分之一”,从这些数据对比中可以归纳出这种新型材料抗压强度高、重量轻的特征。

二、说明顺序1. 时间顺序- 识别方法:- 文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早”“晚”“古代”“现代”“首先”“然后”“最后”等。

例如在介绍某种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程时,会按照它产生的年代、发展的不同阶段、传承到现代的情况等顺序来写,这就是时间顺序。

- 作用:- 可以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在介绍造纸术的发展时,按照时间顺序能让读者明白造纸术从古代的简单粗糙到现代的高效精细的演变过程。

2. 空间顺序- 识别方法:- 文中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里”“外”等。

比如在介绍建筑物的结构时,会按照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等顺序进行说明,像介绍故宫的建筑布局,先写故宫的整体外观,再写三大殿,然后写后宫等,就是空间顺序。

- 作用:- 能让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空间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对于建筑物、景点等的介绍,空间顺序可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准确把握其布局结构。

3. 逻辑顺序- 识别方法:- 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安排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等。

2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考题型之: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2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考题型之: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常见题型之——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是说明文所要介绍或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那先来看看说明文的分类有哪些?首先按说明对象分,可以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实体事物。

通过对实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等特点,使读者对中国石拱桥有了一定的了解。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说明目的是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阐释清楚,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

如《死海不死》一文先介绍死海的特征,然后说明死海的成因,最后对死海的变化作了简介,解开了读者心中对“死海不死”这一现象的疑惑。

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作者都会对说明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区别在于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事理。

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是交错进行的。

一、常见的考试题型1、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是什么?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3、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此题型综合考查了说明对象及下定义的说明方法)4、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

二、解题思路1、明确说明对象题。

答题时,要认真审题,辨别文章属于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一般来讲,事物说明文的标题就是文章说明的对象或者涵盖了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则要找准其开头或结尾的总括性语句。

事物说明文答出被说明的事物即可;而事理说明文则需答出说明内容(对象+内容或特征),答案通常以“介绍/说明了××的××”这一形式呈现。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题。

说明对象的特征包括:①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

有构造(里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功用(用途)等多方面特征。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说明文阅读阅读方法

说明文阅读阅读方法

说明性文章阅读一、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依据说明对象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说明事物的文章,如介绍某一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一类是说明事理的文章,如解释事物隐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

二、阅读方法。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功能等方面。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比较明显,可以通过看标题、抓首段、抓结尾段、找关键句的方法来确定。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抓首括句和中心句,也可以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摘要组合。

2、理清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以下几种(1)、空间顺序:按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整体到部分依次说明。

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2)、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

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3)逻辑顺序:也称事理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内容。

介绍高科技产品,说明事物间的联系和本质,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等时,常使用这种顺序。

3、理清结构形式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1)、总分式:这种结构有三种类型,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

逻辑顺序的说明文,常使用总分式结构。

(2)、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

介绍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常使用递进式结构。

(3)、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后层顺承前一层。

以时间为顺序的说明文,常使用连贯式说明结构。

4、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1)、举例子:就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作用是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2)、列数字:就是用一些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是可以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极具说服力。

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对象特征的概括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描述特征:这是最基本的方法,直接通过语言描述对象的各种特征。

如颜色、形状、尺寸、重量、纹理、材质等。

也可以包括非物理特性,如价格、发声、味道等。

2. 数量化特征:可以对特征进行测量并用数字表示,使其更具有可比性,如物体具有的长度、宽度、高度等。

3. 分类特征: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对象归为一类。

这种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其归属的类别。

4. 图形化特征:这是一种更直观的方法,通常用于可视化某个对象的特征,如利用数据图表来描述对象的特征分布。

5. 用模型表现特征:某些复杂的对象特征可能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者机器学习模型来捕捉,如通过分类器模型表现出对象的类别特征,通过回归模型表现对象的连续数值特征。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来概括对象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课程
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情境导入
一、明确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部分段落的。明确说明对 象是近年来中考说明文阅读检测的常规考题,主要考查我们提取 信息的能力。
知识讲解
NO.1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清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
说明文,再寻找其说明对象。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可以从标题、开头或结尾找到,如 《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题目就是说明对象。事理说明 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基础上,分析归纳,明确文章的说明 对象,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就是介绍物候和物候学的有 关道理的。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 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 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 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 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 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 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 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答案:说明了人类 “脸红”的原因和社会作用。
NO.2
抓关键词、关键句,综合概括。
如《苏州园林》的第3、4、5、6段的说明对象可以根据第 2段中的“他们讲究亭台宣泄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句话提取而 得。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问题
多年来,一些地质学家收集到的证据表明,“雪球地球”曾出现过。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
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 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 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 可信,促使 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
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 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 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 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 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 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 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 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 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 的身体语言。
16.“雪球地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指的是什么现象? A.冰层覆盖赤道海洋 B.大量的生物死亡 C.地球环境继续恶化 D.全球结冰的状态
参考答案:D。 A项“冰层覆盖赤道海洋”只是“全球结冰状态”的一个方
面,B项“大量的生物死亡”是“雪球地球”造成的危害,C项 “地球环境继续恶化”是将来可能出现的状况。
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 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 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 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问题: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本文说明了什么样的事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 文章所阐述的事理,这个事理,就是要找的答案。答题时,浏览 全文,理清思路,寻找文章的说明对象,就能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当时,整个地球连赤道都覆盖着冰层,对地球生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最近美国科学家提出,23亿年前的一种细菌可能是使地球成为一个“雪 球”的罪魁祸首。
科学家推测,在23亿年前,一种叫蓝菌或蓝绿藻的细菌突然变异出 分解水及释放氧气的能力,大量的氧气使当时大气中丰富的温室气体甲 烷很不稳定。在至少10万年的时间内,温室效应被破坏,地球没有了甲 烷,温度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地球变得十分寒冷,赤道海洋被大约1.6 千米厚的冰层覆盖,大量生物死亡,只有转入地下或在温泉中的生物才 得以生存下来。研究小组还证明,在变成“雪球地球”后大约几千万年 里,温室效应再次发生,地球温度又逐渐升高,冰层融化,生命重返地 球。研究小组的科学家认为,如果目前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地球有可能 再次成为“雪球”,地球上的生物将再次面临被毁灭的危险。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 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 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 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 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 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 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 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 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二、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事物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事物的特征主要表 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一般来说, 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NO.1
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入手,根据作
者介绍的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事物
的特征。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 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 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C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 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C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 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 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C的最低 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 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 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